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的临床应用差异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对比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的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在心脏病患者需要进行非心脏手术时,全身麻醉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方式。
选择适合的药物对于手术的成功进行至关重要。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是两种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物,它们在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这两种药物在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和评估。
本文旨在对比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中的效果,并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这两种药物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性。
2. 正文2.1 药理作用对比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都是合成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和镇静作用。
它们主要通过结合中枢神经系统的μ受体产生作用,从而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药理作用上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舒芬太尼的作用强度更强,镇痛效果更持久,能够提供更好的术中镇痛效果;而瑞芬太尼则作用持续时间较短,需要更频繁的补充剂量以维持麻醉状态。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也略有不同,对于心脏病人来说,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来使用,以确保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在临床应用中,医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选择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2 临床应用对比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作为全身麻醉药物,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有着一定的区别。
舒芬太尼具有较快的起效和清醒时间,适用于需要快速诱导和清醒的手术,而瑞芬太尼的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适用于手术时间较长或需要延长麻醉深度的情况。
舒芬太尼在临床应用中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如丙泊酚等,以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
而瑞芬太尼则通常单独应用,因为其效果较为持久,不需要频繁的补药。
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选择还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史、手术类型、麻醉医生的经验等因素。
对比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的效果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都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麻醉药物,它们在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中的使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心脏病患者因为其心脏病情的特殊性,对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对于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全身麻醉,需要对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效果进行深入比较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本文将对这两种药物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一、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药理作用的对比1. 舒芬太尼:舒芬太尼是一种芬太尼类麻醉药物,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其作用机制为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μ受体结合,从而产生镇痛效果。
舒芬太尼的半衰期较短,停药后较快地恢复呼吸功能,使得其被广泛应用在全身麻醉中。
二、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中的效果对比1. 镇痛效果对比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都具有较强的镇痛效果,可以有效控制手术期间和术后疼痛。
然而由于瑞芬太尼的作用更迅速、更短暂,因此在麻醉结束后患者恢复更快,术后疼痛控制也更加有效。
2. 对心脏的影响心脏病人在接受非心脏手术时,对心脏的影响需要更加重视。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有所不同:舒芬太尼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心肌抑制,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和心率降低;而瑞芬太尼的作用更加迅速、短暂,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小。
因此在心脏病人的全身麻醉中,瑞芬太尼可能更适合用于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
3. 恢复情况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瑞芬太尼因为其作用更迅速、更短暂,使得患者在麻醉结束后恢复更快,可以更好地控制术后意识清醒时间,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三、选择适宜的药物对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的意义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中,选择适宜的药物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从上述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都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但在心脏的影响和患者恢复情况上有所不同。
对比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的效果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是目前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物,它们在心脏病患者的非心脏手术中起到重要作用。
这两种药物在不同情况下的效果可能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比和分析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中的效果,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全身麻醉。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都是μ-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具有镇痛和镇静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作用于脑干的μ-阿片类受体来产生全身镇痛作用,从而实现全身麻醉的效果。
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中,瑞芬太尼被广泛使用,而最近一些研究也开始关注舒芬太尼在这些病人中的应用。
对于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中的全身麻醉,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可能有不同的效果。
研究表明舒芬太尼在心脏病人中具有更好的心脏稳定性,能够减少心脏的负荷和损伤,有助于保护心功能。
相比之下,瑞芬太尼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引起心脏负荷的增加,从而对心脏产生不利影响。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镇痛和镇静作用上也有所不同。
研究表明,舒芬太尼作为μ-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其镇痛效果更为持久和稳定,能够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而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可能相对较短,需要在手术结束后进行额外的镇痛处理。
舒芬太尼的镇静作用也可能更为持久和平稳,有利于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于心脏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也有所不同。
一些研究显示,舒芬太尼可能减少术中和术后心脏病人的低血压情况,有助于保持血压的稳定。
而瑞芬太尼在一定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血压的波动,需要额外的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中的全身麻醉效果有所不同。
舒芬太尼可能更适合心脏病人,因为它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持久稳定的镇痛和镇静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较少影响,能够更好地满足这些患者的需要。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瑞芬太尼也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患者的情况和手术的需要来合理选择全身麻醉药物,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目的分析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心血管手术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历号尾数分为观察组50例和参照组47例。
观察组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参照组患者则应用舒芬太尼。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
结果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呼吸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高,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心血管手术;麻醉效果手术麻醉是帮助患者减轻手术应激和疼痛的重要方式,不同的麻醉药物具有不一样的效果,且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也有所不同。
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是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的麻醉、镇痛药物,作为阿片类受体抑制剂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
本文研究中,对97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应用在心血管手术麻醉中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心血管手术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历号尾数分为观察组50例和参照组47例。
观察组男29例,女性21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45.7±5.2)岁。
参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46.4±5.9)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在手术前30min根据体重肌注咪达唑仑0.5 mg/kg,进入手术室之后常规对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桡动脉穿刺置管对舒张压和收缩压实施监测。
麻醉诱导采用芬太尼与依托咪酯;参照组使用舒芬太尼0.06μg/kg/h与维库溴铵0.3μg/kg/h维持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0.6μg/kg/h以及维库溴铵0.3μg/kg/h维持麻醉。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于脊柱手术的对比研究何妹仪周幼珍李丽龚文魁何建伟摘要目的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脊柱手术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择需要全麻下行脊柱手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F组,n=20)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SF组,n=20)。
全程各药实行靶控输注,诱导时各药靶浓度为:瑞芬太尼4.0μg/ml,舒芬太尼0.5μg/ml,丙泊酚3μg/ml;术中维持:丙泊酚浓度不变,瑞芬太尼2~6μg/ml,舒芬太尼0.2~1μg/ml。
观察项目包括两组病人的围麻醉期的血流动力学和插管反应的变化。
结果诱导后两组病人的SBP、DBP、HR均明显下降(P<0.05),直至切皮前恢复正常;术后SF组病人呼吸、睁眼、拔管、定向力)恢复情况均比RF组病人明显延迟(P<0.05);RF组OAAS评分仅在术后30min高于SF 组(P<0.05);术毕30min之后各时点RF组V AS评分明显低于SF组(P<0.05或P<0.01);拔管期燥动现象RF组明显多于SF组(P<0.01)。
结论舒芬太尼的麻醉时效长,术后要加强呼吸管理;瑞芬太尼麻醉时效短,术后要及时使用镇痛干预以减少躁动的发生。
关键词脊柱手术;瑞芬太尼;舒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疗效;Comparative Study on Spinal Surgery with Remifentanil or Sufentanil Combined with Propofol.ZHOU Youzhen,HE meiyi,LI Li, et al(Department of Anesthesia of Chan-cheng Borough The Middle’s Hospital ,FOshan528031,Guangdong,P.R.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nesthetic effect in spinal surgery with remifentanil or sufentanil combined with propofol, and to provide the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optimum formula of general anesthesia for the surgery. Method40 cases selected from the patients who would require spinal surgery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emifentanil- propofol group (group RF, n=20) and sufentanil-propofol group (group SF, n=40). The infusion of each drug was target-controlled in the whole course. The target concentration of each drug during induction was that, remifentanil 4.0ng/ml, sufentanil 0.5ng/ml, and propofol 3ug/ml respectively. The concentration of propofol had no change during intraoperative maintenance,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remifentanil 2-6ug/ml and sufentanil 0.2-1ug/ml respectively. The way to stop injection was that the injection of atracurium, which is a kind of muscle relaxant, was stopped until the end of the operation, while others stopped at the end of skin closure. The observation items contained the perianesthetic hemodynamic changes of the two groups and several items were evaluated during recovery period. Results SBP, DBP and HR in the two groups initially had no changes(P>0.05), and the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induction(P<0.05), especially in group RF, which returned to normal at the end of skin incision. Every recovery condition in group SF (including breath, eye opening, extubation and orientation) was markedly delayed after operation(P<0.05). And OAA scores in group RF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SF in 30min after operation(P<0.05), while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t other time. Meanwhile, VAS scores in group SF in 30min after operation were better than that in group RF(P<0.05 or P<0.01).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restlessness during extubation in group RF wa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at in group SF(P<0.01). Conclusions Anesthesia duration of sufentanil was longer, so the respiratory managem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fter operation. Meanwhile, the anesthesia duration of remifentanil was shorter and analgesia intervention should be made in time after operation to lighten the restlessness.Key words Spinal surgery, Remifentanil, Sufentanil, Propofol, Anesthetic effect, Comparison瑞芬太尼(Remifentanil)和舒芬太尼(Sufentanil)均是近年临床麻醉的新型阿片类镇痛药。
对比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的效果1. 引言1.1 介绍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是两种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物,它们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中起着重要作用。
舒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和麻醉作用,常用于手术中的麻醉诱导和维持。
它的作用速度快,效果持久,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瑞芬太尼也是一种阿片类药物,具有类似的麻醉和镇痛作用,但其作用持续时间更短,更适合需要快速清醒的手术。
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中,选择合适的全身麻醉药物对手术成功和患者恢复都至关重要。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不同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手术情况,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手术类型进行选择。
正确使用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
了解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特点及其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接下来将重点比较这两种药物在实际临床中的效果和风险,以便于医生和患者能够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1.2 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全身麻醉的重要性心脏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时需要全身麻醉是非常重要的。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安静,不能有意识和感觉,以便医生可以更好地进行手术操作。
全身麻醉可以帮助患者达到这种状态,同时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焦虑,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
对于心脏病人来说,非心脏手术可能会增加手术风险,因为心脏病人可能存在心血管方面的问题,如心律不齐、高血压、冠心病等。
此时,全身麻醉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确保手术过程安全、顺利进行。
合理的全身麻醉还可以降低手术对心脏病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心脏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时全身麻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选择合适的全身麻醉药物对患者的手术结果和术后恢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需要医生和麻醉师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对比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效果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手术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舒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各30例,分别予以相应的药物麻醉,观察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时间、V 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瑞芬太尼组的苏醒时间为(3.11±1.07)h,拔管时间为(10.24±3.08)h、自主呼吸时间为(0.87±0.42)h,均优于舒芬太尼组(P<0.05)。
2组患者的V AS 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均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及安全性,但瑞芬太尼可促进患者的早期苏醒,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标签: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心血管;麻醉瑞芬太尼、舒芬太尼为临床中常用麻醉镇痛类药物,为阿片受体激动剂[1],本研究为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选取本院收治的心血管手术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2组,予以不同麻醉,并将其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手术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舒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各30例,如下:纳入标准:(1)不同程度的主动脉瓣病变的患者;(2)ASA分级1至3级的患者;(3)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意识清楚的患者。
排除标准:(1)对麻醉药物过敏的患者;(2)精神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3)严重脏器器质性病变的患者;(4)哺乳期及妊娠期的患者。
瑞芬太尼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3~67)岁,平均年龄为(44.72±10.28)岁。
舒芬太尼组:男:女19∶11,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为(44.54±10.32)岁。
全身麻醉中应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的临床麻醉效果比较王卫卫发表时间:2017-07-17T11:47:38.52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3月第6期作者:王卫卫时玉凤[导读] 瑞芬太尼的清除效果较好,舒芬太尼的抑制作用较强。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 264200【摘要】目的:比较在全身麻醉中应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临床麻醉效果。
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本院于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2例行全身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
为两组患者提供相同的麻醉诱导,在正式手术环节分别为其提供瑞芬太尼麻醉和舒芬太尼麻醉。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变化情况和麻醉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在A5时段的HP、MAP、DBP、SBP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A4时段的MAP、DBP、SBP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定向力恢复时间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瑞芬太尼的清除效果较好,舒芬太尼的抑制作用较强。
【关键词】全身麻醉;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临床麻醉效果前言: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是临床中两种常用的麻醉药物[1]。
为了验证这两种药物在临床麻醉效果上的差异,本文对92例患者行全身麻醉的过程作出了详细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随机抽取本院于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2例行全身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
其中,对照组行全身麻醉患者共计46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
患者的年龄范围在18-57岁之间,平均年龄(38.3±7.1)岁。
观察组行全身麻醉患者共计46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6例。
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2-52岁之间,平均年龄(42.0±7.2)岁。
所有行全身麻醉患者在年龄、性别这两个维度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的临床应用差异(20160120)
一、药动学方面
1、静脉给药后两者起效时间均较快,瑞芬太尼约1分钟,舒芬太尼约1-3分钟。
2、长时间使用呼吸机维持镇静镇痛的患者,停药后撤机时间:瑞芬太尼短于舒芬太尼。
3、瑞芬太尼在体内代谢不受肝、肾功能及年龄、体重、性别等的影响,主要通过血浆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半衰期短暂,长时间静脉滴注或反复给药体内无蓄积。
4、舒芬太尼在体内主要经肝脏代谢,消除半衰期长于瑞芬太尼。
5、儿科患者(≥2岁)使用瑞芬太尼无需调整剂量,剂量与成人相同。
二、药效学方面
1、舒芬太尼对大脑血流动力学不产生影响,不增高颅压,因此可安全用于脑外伤患者。
2、舒芬太尼镇静作用较瑞芬太尼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