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启黑陶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日照黑陶简介
日照黑陶的烧制工艺,是中国黑陶的最高水平,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日照黑陶的烧制工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成熟,距今约有四千五百多年。
经过历代艺人不断努力,使其技艺日臻完善,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它以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而闻名于世,被称为中国古陶瓷工艺中的“天下第一奇品”。
日
照黑陶被国家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和“山东省著名商标”,还
被国家定为“国宝”、“国瓷”。
日照黑陶以其造型古朴、色泽黑亮而著称于世。
它在烧成时不加任何彩釉和其他装饰,只是在器物表面涂一层薄泥,使其具有黑色光泽,它的制作程序分为:破坯——打坯——修坯——做胎骨——施釉——高温烧成——表面磨光等七个步骤。
日照黑陶的胎骨由当地粘土加工制成,质地细腻致密。
胎体轻薄、均匀,易上釉。
施釉后用高温烧成后,釉层黑亮、细腻、平滑且有光泽。
它既保持了原始陶器古朴浑厚的造型和装饰特点,又有新的发展和创新。
—— 1 —1 —。
黑陶的审美价值和实用
黑陶是古老的一种陶瓷制品,也叫黑曜陶。
它是以粘土和其它陶
土材料为原料制成的,黑色的表面通常有光泽,烧制的温度高达1000-1200摄氏度,具有耐热、耐腐蚀、密度高、不易渗漏以及寿命长的特性。
由于其装饰性和实用性,黑陶在中国的历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黑陶的审美价值有很多。
首先,它有着独特的色彩。
烧制时采用
的各种陶土,可以出现绿色、紫色、金黄色等等,色彩十分丰富,让
人感觉色彩斑斓起来,具有醒目的视觉效果。
另外,它还具有精致的
手工艺和精美的雕刻,比如各种古典图案,还有精美的铭文,更加显
得格外神秘,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此外,黑陶的实用性也很强,早在3000多年前,黑陶就在我们的
生活中出现过,它是一种重要的民间工艺品,可以用来做出各种文具、工具、容器等制品。
有用于烹调的锅,储存物品的罐,用来研磨药物
的瓷瓶,可以彰显端庄厚重的佳品,也可以做出充满创意的小摆件。
在古代,黑陶除了被用作礼器之外,还可以用来烧制金属,可以看出
它的经济价值。
总之,黑陶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审美价值,它被认为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传统的手艺和工艺,深受人们
的喜爱。
它的陶瓷器物可以做出充满创意的、温馨的小物以及触动人
心的礼器,无论是用作收藏还是作为实用工艺品,都具有极高的审美
和实用价值,值得人们去了解和保护。
日照的民俗文化日照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山东东南部,黄海之滨,是山东半岛的南翼。
日照是一座新兴的沿海港口城市,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西靠沂蒙山,北连本省的青岛、潍坊,南接江苏省连云港。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优势,日照蓬勃的发展起来,“两港通四海、一桥系欧亚”,港口、铁路、公路、航空构建起日照的便捷交通网。
近几年,随着旅游业及水上运动的开发,日照这所城市被更多的人了解。
1、黑陶文化黑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而陶文化在日照市源远流长,在日照境内目前发现800多处重要的龙山文化遗址。
两城镇遗址、尧王城遗址、东海峪遗址、丹土遗址所出土的各类黑陶制品均制作精细、美观,特别是东海峪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高柄孔杯,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其壁最厚不过1毫米,最薄处仅0.2毫米,重仅22克,制作工艺之精,堪称盖世一绝,系珍贵文物,被国内外考古、历史、文物专家们公认为代表了龙山文化的最高水平,被国家定为国宝收藏。
黑陶确实是日照的一张名片,作为中国黑陶文化之乡,日照有很多黑陶制品厂比如日照黑陶工艺研究所实验厂、日照开发区黑陶厂、龙山艺术院黑陶厂等七个工厂和很多研究所如玉醒堂黑陶研究所、兆启黑陶文化研究所、安玉峰黑陶研究所等。
2、茶文化(日照绿茶)日照绿茶1966年东港区的前身日照县“南茶北引”获得成功。
此后东港茶叶不断发展,特别是自1998年以来,日照市政府立足实际科学决策,把绿茶生产确立为农业特色经济的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植,致力建设“江北绿茶第一基地”,日照绿茶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目前,日照绿茶区域内茶园面积已达到12万亩,茶园面积占到全省的茶园面积半数以上,年产茶叶1500吨,占山东省的50%以上,是山东省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产量连续六年列全省第一,素称“北方第一茶”。
其中东港区巨峰镇1000亩有机茶已通过欧盟国际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获得了欧盟市场的“通行证”。
中国的黑陶艺术作者:吴冰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2009年第06期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期间,中国向世界展示了4件国宝,其中之一就是黑陶蛋壳杯。
生产于约4000年前的黑陶蛋壳杯,“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其工艺水平之高令现代人惊叹不已,被誉为“地球4000年文明最精致的代表”。
据传黑色是由于人们在烧制过程中控制上的失误造成,但因黑色的稳重、神秘、庄重使得黑陶得到不断发展。
跟其他陶器不同,黑陶的功能并不在于实用性,从一产生它就被列入审美范畴的工艺品当中。
最早的黑陶是作为祭祀礼仪的礼器,人们以奉献给神灵的虔诚态度来进行黑色陶器的制作。
一度失传的工艺1928年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龙山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约4000年前的陶器,其中一种前所未见的黑陶制品吸引了考古学者吴金鼎先生的目光。
这种陶器色泽漆黑光亮、薄如蛋壳、扣之有声。
黑陶从此开始被人们所认识。
然而,有4000年历史的黑陶曾消失数千年之久,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黑陶才被以新的技艺展现于世。
关于黑陶一度消失的原因,并没有定论。
有人认为,黑陶作为观赏陶,在实用陶和瓷器的冲击下退出了历史舞台,也有人用战争和工艺的复杂来解释黑陶消失的原因。
所有陶器都是用泥土作为胚胎,用火高温烧制而成的。
黑陶是用快捷的轮盘旋转技术拉型制胎,胎料精细讲究,用极细的筛子把陶土筛过,按需要用纯泥或掺沙,陶泥经过晾晒、搅拌、脚踩等多道工序处理,在坯胎半干时进行修改和雕刻,全干后再用蚌壳压光,最后入窑烧制。
黑陶对陶土的要求很高,一般粘土极易干裂,不易成功。
由于陶胎较薄,胎骨紧密,陶壁精致到0.2毫米,因此,漆黑光亮的黑色陶器一诞生就成为陶器界的宠儿。
器型丰富是黑陶艺术的另一特点。
早期出现的黑陶有鼎、盘、碗、鬲等形制,后来又出现了罐、壶、柸尊、爵、人物、动物等几十个品种,这些器型与青铜器在造型基本上可以对应起来,因此有人把它视为青铜器造型的先导。
由于黑陶不宜像彩陶那样做各种精细的彩绘,黑陶主要的装饰手段是“胚体装饰”即镂刻(花纹穿透胎体)、贴塑(用陶泥塑成各种装饰物然后趁湿贴上去)以及刻划弦纹(在轮制陶胎时用尖状物接触器表以形成平行的弦纹)等方法。
中国德州之文化篇——黑陶德州黑陶德州黑陶是一种无釉陶器,产于德州市。
德州黑陶德州陶器起源于龙山文化,距今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
德州黑陶由山东民间灰陶深化发展而来。
它的祖承可以追溯到大汶口——龙山文化中的陶器,在工艺、造型、色泽等方面,今天的黑陶产品,仍保持着浓厚的民间艺术特色,留存着大汶口——龙山文化陶器传统的轨迹。
1简介发展历程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
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
黑陶作为陶艺奇葩,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上可追溯到早在父系氏族著名的大汶口文化。
距今约有四五千年。
黑陶文化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早期黑陶主要以砂质泥质为主,有部分磨光的、器表多为素面,有的饰以弦纹、划纹、镂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手工业的进步,黑陶的制作工艺也不断提高。
中晚期的黑陶以表里透黑的砂质陶和细泥陶为主,还出现了制陶水平最高的蛋壳陶,蛋壳陶乌黑光亮,胎薄质坚。
由此说明制陶业在当时已经掌握了快轮旋制技术和高温焙烧以及氧化还原等方法。
随着商代青铜器的出现及发展,黑陶的生产也由盛转衰,渐至消失。
1928年,黑陶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县(原属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其文化遗存,考古学界称为“龙山文化”,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其年代为公元前2500~前2000年。
这种典型的龙山文化,又称为山东龙山文化,是继大汶口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龙山文化复活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在齐鲁北大地上,一批年轻的德州艺人,在黑陶沉寂了几千年之后,经过多方挖掘和整理,采用京杭运河两岸的红胶泥作原料,用传统的手工轮制成型,使“龙山文化”在德州复活,德州市黑陶研究所应运而生。
2历史渊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
陶器的种类很多。
但在繁多的陶艺记载中,黑陶醉的制作工艺却一直是个迷。
黑陶流行于4000年前的原始社会的父权制度阶段,祖先们以其制造的生动简朴、形态万别的黑陶器皿创造了继仰韶、大汶口之后的新文化支——龙山文化。
黑陶的名词解释黑陶,又称黑陶器,是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陶瓷艺术品。
其独特之处在于其烧制工艺和外观特点,以及代表的文化内涵。
黑陶的名词解释不仅仅涉及到对其历史渊源和烧制工艺的解释,还需深入探讨其中蕴含的审美意义和文化价值。
一、历史渊源黑陶起源于中国的古代陶瓷艺术中,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据考古学家研究,中国黑陶的发源地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的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区,尤以河北省著名。
黑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风格,成为古代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烧制工艺黑陶器的烧制工艺独特且复杂。
它采用的是模拟古代陶器烧制方法,多是在封闭的大坑中进行,以实现陶器独特的黑色效果。
烧制过程中需要使用特殊的燃烧材料和适宜的燃烧温度。
黑陶采用长时间、低温的烧制过程,以保持其黑色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在这个过程中,制作者还要根据不同的形状和用途,采用不同的造型和纹饰技巧。
三、外观特点黑陶器的外观特点与传统陶瓷艺术迥然不同。
它以其独特的黑色外观而闻名,这一特点是由于烧制过程中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的。
黑陶器表面呈现出光滑细腻的质感,其黑色的色泽仿佛散发着神秘的韵味。
除了黑色外,黑陶还常见于自然色泽的纹饰,以及简洁而别致的造型。
这些独特的外观特点使黑陶器充满了现代气息,成为许多人追捧的收藏品。
四、审美意义黑陶在审美意义上独树一帜。
其黑色的色彩给人一种宁静、深沉的感觉,代表着一种内敛的美。
相较于其他陶瓷艺术品的绚丽多彩,黑陶器的简约和素雅更能引发人们的深思和联想。
黑陶器散发出的独特气质使其成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艺术形式,许多艺术家将其作为表达自我情感和美学理念的媒介。
五、文化价值黑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黑陶器常用于祭祀活动和丧葬仪式。
它不仅彰显着古代人们对美的追求,还代表了一种对祖先的尊重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国陶协艺委会黑陶专委会黑陶作品巡礼(作品排列不分先后)作品名称:《大美敦煌系列》创作时间:2019 作者:刘欣选送单位:陶石工坊陶艺工作室作品名称:《多彩陶·将军罐》创作时间:2019 作者:王存选送单位:齐河龙山黑陶工艺制品有限公司作品名称:《立》创作时间:2018 作者:陈堂启选送单位:齐河刘浩陶艺研发中心作品名称:《论语微雕瓶》创作时间:2019 作者:孙连伟、张务福选送单位:德州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作品名称:《云耳高柄杯》创作时间:2010 作者:刘浩选送单位:齐河刘浩陶艺研发中心作品名称:荷鱼赏盆。
创作时间:2018年 作者:王金波选送单位:沁阳市金波意流黑陶坊柴烧作品柴烧作品柴烧作品柴烧作品CERAMICS SCIENCE & ARTCERAMICS SCIENCE & ART作品名称:《叠加重构系列》创作时间:2015年 作者:魏嘉选送单位:齐鲁工业大学作品名称:《冬奥冠军》创作时间:2019 作者:杨海明、张宏 选送单位:黑龙江省勃陶公司陶瓷文化产业园作品名称:《诞》创作时间:2014作者:殷景太作品名称:《荷.语》创作时间:2019 作者:王志水作品名称:《田园趣浓》创作时间:2018 作者:卜广云 选送单位:日照广云龙山文化艺术有限公作品名称:《花开富贵》创作时间:2019 作者:孙连伟 于慧荣 祁飞 选送单位:德州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作品名称:《化蝶》创作时间:2018 作者:刘旋子 选送单位:齐河刘浩陶艺研发中心作品名称:《漆陶福禄寿》创作时间:2019 作者:孙连伟、欧阳文思 选送单位:德州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作品名称:《诗文甲天下》创作时间:2019 作者:刘德功CERAMICS SCIENCE & ART35作品名称:《渭南三圣》创作时间:2019 作者:韩海涛 选送单位:渭南秦源陶艺有限公司作品名称:《太阳之星》创作时间:2019 作者:白玛群加作品名称:《镂空荷花瓶》创作时间:2019 作者:徐庆增 选送单位:龙格黑陶艺术研究院作品名称:《大龙罐》创作时间:2019 作者:刘文彬选送单位:夏津县文彬黑陶工艺制作坊作品名称:《凤瑞牡丹》创作时间:2018 作者:卜广云选送单位:日照广云龙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作品名称:《浮雕梅花瓶》创作时间:2017 作者:张国庆 选送单位:济南章丘龙山文化国庆黑陶研究所作品名称:《孔子行教图》创作时间:2019 作者:刘东铭选送单位:山东省德州市银座工艺礼品城作品名称:《黑陶影雕葫芦瓶》创作时间:2019 作者:王志刚 选送单位:延安市富县黄河陶艺有限公司作品名称:《随形壶》创作时间:2017 作者:张志朴。
搜店Hot Sale JOURNEY AHEAD 142黑陶制作工艺是质文化遗产”。
严格的技术要求。
它的烧窑工艺,不但要有“识火候”的熟练技术控制温度和薰闷,而连烧窑的木材都选用山南向阳的含盐性较高的松木,燃烧后经烟熏才能使黑陶制品达到传统的赣榆黑陶是一种黑色无釉陶器,表面光滑,质地细腻,造型新颖别致,雕刻精细,图案古朴典雅。
赣榆境内出土的“黑花陶坛”被称为稀世之物,曾作为中国文物高贵、大方、典雅、内涵深沉,感觉到心灵震撼,宁静而致远。
用传统技艺制作而成的工艺品含有活性炭,能有效吸附空气中各种有物,非常珍贵,不允许在市面上买卖。
而现代黑陶工艺制品,它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现代的明快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致。
陶瓶、陶盆、器皿、笔筒等,实用,而且赏心悦目。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连云港市的“中风”、“奥运吉祥娃”等五件作品经选拔,走进奥林匹克公园“中国故事”、“祥云”小屋参展,展出后有两件作品被国家奥组委永久收藏。
连云港市黑陶工艺有据可查的为清同治四年(1866)赣榆县塔山乡郭埠村的郭维亮作坊为首代传人,现已下传九代,主要传承人为赣榆县拓汪乡张文青、张明书等火与土的神奇淬炼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黑陶的生产过程选料拉坯第一步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泥土来制陶。
赣榆许多地区的土质都适合制作黑陶。
像土城镇,石桥镇,赣榆西部的一些山区地带都有可以用来烧制黑陶的泥土。
这些泥土的特点是含有丰富的油脂,比较有黏性。
选择好合适的泥土,再经过沥泥、搅拌和泥这些工序后,接下来就可以拉坯了。
拉坯成形是陶器制作的重要环节。
拉坯成形是头道工序。
这道工序要求泥土的干湿度利于拉形,师傅两手的力度是非常均匀的,在成形过程中师傅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实践。
雕绘磨光 制作好的坯体,在阴凉干燥处放置2~3天,就要进行最重要的工序雕绘磨光。
这道工序是在坯体表面绘制图案花纹,将绘制的花纹按照事先的设计,雕刻出凹凸有致的精美图形。
一历史沿革日照之名,始于元佑。
祖曰:天台山有河上公丈人题字云:“云自天出天然奇石天下无,日照台前台后胜景台上有”,“日照”之名盖出于此,谓之“海上日出,曙光先照”之地是也"。
夏、商时期属东夷。
《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说,西周初年的著名人物姜太公是“东夷之士”。
今秦楼街道冯家沟村东南有,传说即为姜太公钓鱼处遗址,姜尚也是日照人士。
西周到战国前期属莒国。
前11世纪,周灭商后,封少昊之后裔为莒国君,定都今莒县城阳。
前431年,莒国被楚所灭.历经沧桑沿革,宋元祐二年(1087年)置日照镇,属莒县,取“日出初光先照”(据乾隆年间《日照县志》记载)之意,始有“日照”之名。
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设日照县,属益都府莒州,明代属青州,清代属沂州。
民国时期,先后属胶州道和琅琊道;1928年撤道,直属山东省政府。
1940年3月,中共领导的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次年8月隶属滨海专员公署。
新中国建立后先后划归沂水行署、胶州行署、临沂行署。
1985年3月撤县建市。
1989年6月建地级市。
1992年12月设区带县。
金(南宋)翰林日照状元张行简在祝贺日照由镇升县时写到:“大定二十四年,闻莒州升日照镇为县。
喜不自胜,欣然命笔。
”《山海经》曰:“琅琊台在渤海间,琅琊之东”。
《纪年》亦云:“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
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
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琅琊之滨”。
念我日照,虽偏居海隅,却享有琅琊之名,天台之胜,背依泰沂,怀抱东海,更兼仙山飘渺,河流纵横,自古为日神祭祀之地,黄老成仙之乡。
河上公、安期生、于吉、葛玄等在此悟道授徒,秦皇汉武到此寻仙访道,可谓盛极一时也。
二龙山文化考古发现,早在数万年以前,日照就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化。
距今7000年前后的北辛文化时期,已经有了村落聚址。
在这里发现的大汶口文化的图象文字,被史学界认为是古代文明的火花。
黑陶名词解释黑陶是指中国古代的一种陶器类型,主要出产于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
它的名称源于其特殊的黑色陶胎和表面的黑釉。
黑陶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黑陶的制作工艺独特,采用古老的技法。
首先,以粘土制作胎坯,然后通过烧制使其成为坚固的材料。
接下来,对胎坯进行抛制,形成器物的初步形状。
最后,对器物进行施釉,釉料中含有特殊的矿物质成分,经过高温烧制后形成具有特殊黑色光泽的表面。
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多次烧制,每次烧制都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气氛,以确保黑陶具有理想的质地和颜色。
黑陶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黑陶的颜色黑中显泽,黑色光泽独特,给人一种庄重、沉稳的感觉。
其次,黑陶的质地细腻均匀,触感光滑而温润。
它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耐寒性,不易破碎。
再次,黑陶的造型多样,常见的有壶、罐、盒、碗、杯等器物。
它们的形状简洁明快,线条流畅,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和工艺技巧。
最后,黑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它不仅可以用于饮食、储存等功能,还可以作为礼品、观赏对象,展示陶艺的美学魅力。
黑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黑陶是著名的文化遗产,代表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审美追求。
黑陶的生产和传承一直延续至今,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仍有黑陶手工艺人继续保持和传承这一传统工艺。
在当代,黑陶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民族标志,也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总之,黑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陶器,以其独特的黑色光泽和精湛的工艺技巧而闻名。
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代表了古代陶瓷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科名片编辑本段工艺特点中国黑陶的制作工艺比原始彩陶更纯熟、精致、细腻和独特,早在瓷器产生的约2000年前中国黑陶已达到与瓷器相媲美的工艺程度。
黑陶选用的泥土来自于黄河下游冲击平原,是黄河在其流经的过程中所携带的大颗粒泥沙沉入河底,经过不断冲刷,流至其下游,因此它的深层泥土土质特别细腻、无沙、且粘性大,而且富含多种矿物元素,在黑陶烧制中能产生纯黑均匀质感,适合于黑陶制做。
泥土取出后经晾干,后用纱布过滤制成泥坯,经过手工拉坯造型后,用贝壳反复压光,直到陶坯表面密度增加,光滑如镜。
再以特制的雕刻工具运用线雕、浅雕、深雕、镂空等技法,手工雕刻出绚丽神秘的图案。
然后给黑陶作品安装耳、环、鼻、腿等配件。
黑陶表面所呈现纯静的黑色,是以独特的无釉无彩碳化窑变的古老工艺烧制而成的。
出窑后就是浑然天成,不再做任何处理,其外观效果黑如漆、亮如镜。
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
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
编辑本段黑陶是中国陶器制作工艺的最高峰黑陶黑陶是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并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
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5000年)制陶工艺出现的又一个高峰,堪称中国古代制陶工艺中与彩陶相媲美的又一光辉创造。
这件出土于中国北部山东省日照县新石器时代晚期山东龙山文化(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000年)遗址的黑陶蛋壳高柄杯,以其高超的制作工艺和优美的造型,被誉为"中国古代陶器的颠峰之作"。
黑陶蛋壳高柄杯通高26.5厘米。
杯身可分为三部分,上部是一个敞口,中部为透雕的中空柄腹,下部是覆盆状底座,以一根细长管连成统一的整体,形态纤巧细致。
陶杯经轮制而成,杯壁厚度均匀,薄如蛋壳,最薄处仅有0.2~0.3毫米,但质地却极为细腻坚硬。
胎体表面经长时间打磨,熠熠生辉。
试析山东日照黑陶文化山东日照黑陶文化是中国传统的陶瓷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日照黑陶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成为了山东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本文将从日照黑陶的历史渊源、工艺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来试析日照黑陶文化。
一、日照黑陶的历史渊源山东日照地处黄河入海口,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青铜文化和陶瓷文化的交汇地带。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日照地区就有了灿烂的陶瓷文化。
而日照黑陶,作为日照地区的一种传统陶瓷,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
相传汉代有名工田岱,他以当地的粘土和矿石烧制了黑色的陶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从此,黑陶工艺在日照地区得以传承和发展。
随着历史的演变,日照黑陶的工艺技术逐渐成熟,成为了日照地区的特色文化。
唐、宋、元、明、清等历代都有关于日照黑陶的记载,充分显示了日照黑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影响。
二、日照黑陶的工艺特点日照黑陶的工艺特点主要表现在原料、造型、烧制工艺等方面。
首先是原料的选择。
日照黑陶选用的原料主要是当地特产的矿石和粘土,经过精细加工和混合配比,使得陶器的质地更加坚实,釉彩更加纯正。
其次是造型的特点。
日照黑陶以线条简洁、造型古朴、线条硬朗为特色,注重对器物的整体比例和线条的和谐美。
器型多为盘、罐、壶、杯等常见的生活用具,也有刻意创作的艺术品。
最后是烧制工艺。
日照黑陶的烧制技术非常独特,采用的是传统的龙窑烧制工艺。
龙窑烧制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式,它需要长时间的持续燃烧,通过龙窑的独特结构和热气流动,使得陶器烧制的温度更加均匀,釉彩更加饱满,质地更加坚实。
三、日照黑陶的文化内涵日照黑陶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陶瓷工艺,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是生活的痕迹。
日照黑陶的诞生和发展与当地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器物的制作和使用贯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一部分。
其次是历史的见证。
日照黑陶承载着日照地区的历史文化,它记录了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宗教、艺术等各个方面,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
黑陶调研报告一、引言黑陶是中国传统的陶瓷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本次调研旨在对黑陶进行深入了解,包括其起源、制作工艺、特点以及市场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二、黑陶的起源黑陶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
其制作工艺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改进,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技艺。
黑陶的制作主要使用粘土和炭粉,通过手工捏塑、刻划和烧制等工艺,形成了独特的黑色陶器。
三、黑陶的制作工艺1. 材料准备:黑陶的制作主要使用优质的陶土和炭粉。
陶土要经过筛选、平整和搅拌等处理,使其具备良好的可塑性和可刻画性。
炭粉则用于在烧制过程中形成黑色效果。
2. 手工捏塑:陶工将经过处理的陶土分割成合适的块状,然后使用手工捏塑的方式进行造型。
陶工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将陶土塑造成所需的形状和大小。
3. 刻划纹饰:捏塑完成后,陶工会使用刻划工具在陶器表面进行纹饰的刻划。
这些纹饰可以是各种图案、花纹或文字,以增加陶器的艺术感和观赏性。
4. 烧制工艺:刻划完成后的陶器需要进行烧制。
烧制分为干燥、初烧和终烧三个阶段。
干燥是将陶器放置在自然环境中晾干;初烧是将陶器放入窑中进行低温烧制,以去除水分和有机物质;终烧是将陶器进行高温烧制,使其达到所需的硬度和光泽度。
5. 修整和装饰:经过烧制后,陶器需要进行修整和装饰。
修整是对陶器表面进行打磨和修饰,以去除瑕疵和不平整的地方。
装饰则是通过涂抹、上釉等方式,为陶器增加色彩和光泽。
四、黑陶的特点1. 颜色独特:黑陶以其独特的黑色而著称,这是由于炭粉在烧制过程中的作用所致。
这种黑色给人一种神秘、稳重的感觉。
2. 纹饰丰富:黑陶的纹饰多样,包括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几何纹样等,形式多样化。
这些纹饰不仅增加了陶器的观赏性,也展现了陶工的艺术才华。
3. 质地坚实:黑陶经过高温烧制后,具有坚硬的质地和良好的耐久性。
这使得黑陶可以作为实用器皿使用,同时也为其赋予了收藏和投资的价值。
4. 历史文化价值:黑陶作为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兆启黑陶—日照造
日照黑陶是龙山文化最著名、最典型的陶器,被史学家称之为“原始文化中的瑰宝”。
日照市兆启黑陶研究院致力于加强民间艺术及陶艺人才培养,开发优质陶艺产品,促进陶艺新技术及成果转让,积极开展活动,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一)打造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价值含量。
兆启黑陶在区域范围内已经成为黑陶著名品牌,为了保护知识产权,提高产品知名度和技术含量,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兆启”牌商标并获批准;兆启先后被评为“金穗中国旅游卡会员单位”、”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日照市消费者协会推荐产品”、日照市旅游产品定点单位“、日照市消费者满意单位”、“日照市文化产业系统先进单位”、“日照市潜力品牌”、“日照黑陶品牌领军企业”等。
(二)加强科研攻关,提高制作工艺水平和队伍建设。
采取技术攻关,与很多高校和知名企业合作研发措施,根据传统制陶方法,结合现代工艺美学,通过纯手工拉坯、雕刻、压磨、窑变等工序,开发研制了1000多个黑陶艺术珍品,有黑陶、白陶、银色陶、彩陶等多个艺术品种。
中华樽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立体黑陶作品,于2009年9月进入大世界吉尼斯记录,并在国家文物局批准主办的“第二
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期间在上千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中华民族艺术珍品”,代表黑陶艺术界唯一获此殊荣。
(三)开拓国内外市场,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兆启黑陶采取参加博览会、互联网网络销售、旅游定点销售等方式,进行市场开拓和销售。
通过这些营销措施,提高了黑陶文化的影响力,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和超前的经营理念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兆启黑陶作品古朴、美观、高雅,造型多异,独具特色,赢得了国内外陶艺专家的高度赞誉。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齐鲁晚报、中国企业家报、中国改革报以及澳门日报等港澳媒体多次报道。
黑陶作品被国家、省、市各级博物馆收藏,为宣传山东做出了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加快文化示范基地建设,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兆启黑陶获批省级文化产业后,进一步更新观念,开拓发展,注重打造行业产业链,形成了兆启黑陶为主线的独具地方特色的企业文化生产体系。
把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大事来抓,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作业及营销机制,落实生产工作五有责任制、保障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积极对基地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建设。
目前
兆启黑陶已发展成为一家集设计、科研、陶艺生产于一体的综合陶艺研发基地。
黑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在日照已有四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日照两城、东海峪出土的龙山文化器具“高柄镂孔蛋壳陶杯”更是珍贵文物,其制作工艺之精、陶壁之薄、轻、黑、亮,堪称世界一绝。
被国内外考古、历史、文物专家们公认为代表了龙山文化的最高水平,被国家定为国宝收藏。
为了继承和发展这一古老艺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日照民间黑陶艺术家苏兆启大师根据传统制陶方法,结合现代工艺美学,经纯手工拉坯、雕刻、压磨、窑变等工序开发精制了六百余种黑陶艺术品,其中许多荣获国际中小企业新产品新技术优秀展品奖,山东省民间艺术节金奖,九七年至今连续荣获青岛国际啤酒节惟一指定生产纪念品奖,九九年获得了在香港举办的亚洲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金奖,为中国黑陶制品争得惟一殊荣。
兆启黑陶远销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欧盟、东南亚及港澳台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黑陶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集工艺欣赏、实用、收藏于一体,作为远古文化的遗存。
又以其显著的文化含量而显得高雅,实为馈赠亲朋好友不可多得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