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讲、怎样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3
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事情经过的重要性和具体性。
2. 培养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清晰、有条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具体细节和修辞手法,使事情经过更加生动有趣。
二、教学内容:1. 事情经过的意义和作用。
2. 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3. 具体案例分析与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事情经过的具体写作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具体细节和修辞手法使事情经过更加生动有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事情经过的意义和作用,传授具体写作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实践运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经验和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事情经过的兴趣和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事情经过的意义和作用,阐述为什么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
3. 写作方法与技巧讲解:传授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如运用细节描述、修辞手法等。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交流。
6. 课堂练习: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
7.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挑选几篇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并进行评价和指导。
9.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提高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的能力。
10.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作品,检查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反馈,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
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事情经过的含义,掌握把事情经过写具体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使事情经过更加生动、具体。
二、教学内容:1. 事情经过的含义及作用。
2. 把事情经过写具体的方法。
3. 细节描写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把事情经过写具体的方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
2. 难点: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得生动、具体、有趣。
四、教学准备:1. 课件、黑板、粉笔。
2. 相关案例、素材。
3. 写作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2. 讲解事情经过的含义及作用:解释事情经过是指事情发生的过程,是文章的核心部分。
通过具体的事情经过,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3. 讲解把事情经过写具体的方法:1) 确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 按照时间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详细。
3) 运用细节描写,使事情经过更加生动、具体。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讲解如何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5. 课堂练习:布置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6. 展示与评价:学生互相展示写作成果,评价彼此的作文。
7.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8.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后素材,运用所学方法,写一篇关于事情经过的具体作文。
9. 板书设计:事情经过的含义及作用把事情经过写具体的方法起因、经过、结果时间顺序细节描写10.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掌握程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事情经过,如:事件、事故、故事等。
2. 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类型的事情经过,采用合适的写作方法。
七、课堂互动:1.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在写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案基本信息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教案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得生动、具体、有趣。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曾经经历过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如:注重细节描写、运用感官、抓住重点等。
3. 示例:教师展示一篇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生动的文章,让学生感受写作的魅力。
4. 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把一件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生动。
5. 展示与评价:学生互相展示作品,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2. 示范法:教师以示例文章为例,展示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3. 练习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写作成果:通过写作练习,评价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的能力。
2.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品,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语文教材及相关写作指导书籍。
2. 课件:教师自制课件,包括写作方法讲解、示例文章等。
3. 写作素材: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如图片、故事等,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
4. 评价表:用于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作品的表格。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写作指导书籍和资料,以便在教学中提供参考。
2. 制作课件,包括写作方法讲解、示例文章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3. 准备一些写作素材,如图片、故事等,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
4. 设计评价表,用于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作品的表格。
一、教案基本信息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教案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事情经过的具体含义。
2. 培养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生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掌握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生动。
难点: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情感描写,使事情经过更具感染力。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相关范文若干,用于讲解和示范。
2. 写作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3. 作文评分标准。
学生准备:1. 笔记本,用于记录要点。
2. 写作练习纸。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或视频中的事情是如何发生的?过程是怎样的?2. 讲解事情经过的含义(5分钟)教师讲解事情经过的基本含义,解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的内容。
3. 分析范文(10分钟)教师展示一篇关于事情经过的范文,引导学生分析范文中把事情经过写得具体、生动的方法,如细节描写、情感描写等。
4. 写作技巧讲解(5分钟)教师讲解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生动,包括选用恰当的动词、形容词,运用修辞手法等。
5. 实践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事情经过的题目,要求学生以具体、生动的方式进行写作。
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 作文评价(5分钟)教师根据作文评分标准,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作业布置请学生根据今天学到的方法,修改并完善之前的作文,明天上课时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写作进度和写作能力提升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扩展活动1.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某个具体的事情经过进行讨论,讨论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生动。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2. 优秀作品欣赏(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
【专题:叙事】 3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讲稿)【作文歌诀】叙述完整要清晰,事件才能说仔细。
时间地点和人物,要素交代写合理。
首尾呼应照顾好,一呼一应有联系。
过程详细认真写,叙述重点写精细。
一件事(或一种活动),总是要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总是要涉及一些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总是要有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阶段。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事情的“六要素”。
叙事文章,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写清了“六要素”,人们对这件事才会清楚、明白。
在这“六要素”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而“经过”部分又是记叙的核心,是头等重要的,是叙事文章成败的关键,必须写清楚、具体。
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呢?一、交代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构成了记叙文的“六要素”。
写作时一定要把“六要素”交代清楚,否则,会使文章混乱不清,读者看不明白写的是什么。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
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
【例文】《一件令我高兴的事》①学校举办校园文化节,要求各班准备几个节目参加汇演。
作为文娱委员的我,正在为没人报名发愁。
②一天下午放学,我正在收拾书包准备回家。
“媛媛,”一个细小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可以参加文艺节目排练吗?”我扭头望去,看见周丽诚恳而又有些不好意思地站在我面前。
望着她那秀丽的脸盘儿,苗条的身材,我赶忙点点头:“行啊,我正愁没人呢。
你这样的身材,跳舞最合适了。
”她高兴地拉住我的胳膊直摇。
我激动地说道:“终于有人主动报名参加了!你既然这么主动积极,跳舞肯定会不错的。
”③但是,事实与我猜想的却有些不一样。
等到所有的动作定下来并连贯起来后,大家发现周丽的舞跳得并不理想,手和脚总不能很好地协调起来。
这时,正巧人多了一个。
怎样把一件事写具体要把一件事写具体,首先要思考客观事物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掌握发展过程,写的时候要把实际发展过程写完整。
譬如学包饺子的过程:和面→拌馅→揪剂子→擀皮子→包饺子(拿皮、放馅、捏皮等)。
写的时候要全面客观地反映包饺子的全过程。
这样,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一步一步地写,不就有了思路了吗?其次是抓重点过程写,重点过程要详写,一般过程要略写。
例文中“学包”是重点过程,应详写,然而小作者只是简单地写了“拿起饺子皮,用小勺舀了一些肉馅放在饺子皮上面,然后学着妈妈的样子就包起来……”,“第二次……我又反复地琢磨,练习几次,终于包成了。
”这便是小作者的“学包”了。
然而,妈妈怎么教的,教了什么,学了什么,又怎么学的,文中看不到,更谈不上具体了。
“学包”还是事物发展中的关键处,是文章的重点,也是“题眼”,应该着力写,是“主攻方向”嘛。
如果细致写的话,妈妈教什么了,说些什么,怎么拿皮(是左手、右手),什么姿势,怎么放馅,放多少,怎么捏边,是轻捏,还是重些,这里技巧多着呢,费笔墨也多着呢。
能把这些“怎么”写出来,“学包”不就具体了吗?最后就是观察要仔细,要全面了解事物。
做什么事,学什么事,看到什么事,都要弄清事物的发展过程,才能知道事物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否则,所写的“过程”不符合事物的规律,事情是这么回事,你偏要那么写,写的文章也不合乎事理,就不能令人信服。
例如小作者写包饺子的过程是先拿皮,后放馅,最后捏边,这是合乎事理的,说明小作者用心观察了包饺子的整个过程。
如果把这一顺序写颠倒了,即使学包饺子的过程写得再具体,也不是一篇合格的记事文。
小结:记叙文中叙事具体指记叙能清楚完整,详略得当;描写能具体生动,这也是写作记叙文的基本要求。
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表述出来,这就是记叙。
记叙要求头绪清楚,交代明白,详略得当。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的描绘出来,叫描写。
描写要求具体生动,让读者感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把事情的经过部分写具体展开全文写一件事情,首先要注意把事情的过程交代清楚、记叙完整,同时也要注意把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构成一件事的三个环节,而事情的经过则是一件事的重点部分。
这一部分一定要写具体,因为它是全文的中心,是表达中心思想的主要段落。
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了,才能给读者留下实实在在的印象。
请看下面一篇习作。
一次棋赛我从小就喜欢下象棋。
小时候我常看爸爸和别人下棋,慢慢地我也学会了一点。
平常一有空闲儿,总爱玩上一盘。
后来,越玩越觉得有意思,就用心琢磨起来。
我还真为下棋动过一番脑子,下过一番功夫呢!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早早起来,把屋子收拾干净,又扫了扫院子,把作业写完,就和爸爸玩起象棋来。
我先走了一步,把“当头炮”对准了爸爸的“兵”,爸爸赶紧跳“马”,好像是开棋的老套数。
相持了一阵之后,局面已经拉开,我又走“车”,爸爸也走了“车”,我随即把“车”放到“前沿阵地”上。
爸爸怀疑地望了我一眼又把“马”跳了一步。
我认真地看了看“阵地”,又想了想,把“车”放到空虚的地方。
爸爸调来了“马”,想踩我的“车”。
我躲过了爸爸的攻势。
爸爸见跟踪不上,没有继续紧逼,却把他的“炮”调到了起不了多大作用的棋盘边上。
我琢磨了一下爸爸的用意,猜透了他的“调虎离山计”。
我没理他,却拱了“卒”。
爸爸也琢磨了一会儿,但没识破我的花招,高兴地用“马”踩了我的“炮”。
这一下,爸爸可上了我的当。
但我还是慎重地看了看整个棋盘,又看了看他的“马”和“马”周围的情况,估计了爸爸下两步的走法,觉得没有什么威胁;而他的“马”已经走开,后方空虚。
我就大胆地抽“车”落底,而我的炮也同时瞄准了爸爸的“车”。
爸爸沉思了一会,轻轻地把“象”飞了起来,堵住了我的“炮眼”,也减少了我的“沉底车”的威力。
但这样一来,爸爸的步调被我打乱了,失去了主动权。
从此,爸爸只能招架,不能还手了。
不一会儿,我就取得了这次棋赛的胜利。
我非常高兴。
因为爸爸从来都是很轻易地战胜我,今天却败在了我的手下,你说,我能不高兴吗?这盘棋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多动脑筋,掌握它的发展、变化的规律,就能做好。
怎样把记事的经过写具体要写好一件事,必须注意:A、写清楚: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总是有一定的顺序的,指导学生完整地写出事情的发展过程,这样才能使文章清楚、明白。
如要包新书,首先要准备包书的材料,再是包书,最后是包好了书。
如果把包好了书放在开头写,就没有把握了事情发生的顺序,这样,读者就会看不明白,那么文章就有毛病,所以,同学写事前,一定要考虑好了事情发展的顺序。
作为一篇叙事记叙文,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记叙文的主要特点就是完整清晰。
完整,是指作者叙述的故事要像一条小鱼一样,有头、有身、有尾,不能丢头、少身、落尾巴;清晰,是指作者叙述的故事的头、身、尾互不穿插,但要层层相联,层层相接,而不是前后颠倒,说重复话B、写具体:抓住了事情发生的重点环节,就必须多费些笔墨把重点部分写具体,那么,怎么写具体呢?(1)要把握重点部分发生的一系列动作,比如包新书的动作有:对折、压、剪、折等,动作清楚,按顺序写下来,内容就具体了;(2)多问几个“怎么样”,比如,送礼物,这件事的重点是怎么送礼物的,写作时,可提出这些问题,送的时候怎么想的?是在什么环境下送的?接礼物的人当时做什么?怎么接受的?神态怎么样?怎么说的等。
把这些问题都想清楚了,写出来,就具体了;(3)多进行描写,可适当地事业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比如打针,大家都很害怕,伸出手臂时,都有些发抖,嘴唇发紫闭住,眼睛也不敢挣开,突然,肌肉一跳,好象被什么虫子咬了一口,一阵疼痛传遍全身,待医生抽出针时,心中的石块才落了地,这里就事业了一些羞耻手法,具体描写了打针的感受。
三、描写到位。
好的叙事记叙文,必须要有好的描写,所谓好的描写,主要是指描写要准确,要形象,要新鲜,要生动,有力地表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中秋节》的作者在这篇作文里的描写是非常准确、形象、新鲜、生动的,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为了表现自己的孤独和寂寞,她在开头段用了改歌词的对比描写,在中间段对空房子、月亮用了景物描写,对爸爸用了肖像描写,对自己用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十二讲、把事情经过写具体一件事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总是要涉及到一些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总是要有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阶段.而“经过”部分又是记叙的核心,是头等重要的,是记事文章成败的关键,是必须要写清楚、具体的.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可以说,“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同学们作文中的通病.那么,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呢?一、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记叙的事情最好是自己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直接参与的,而不是道听途说的(因为道听途说的事情,是很难把经过写具体的),这是把经过写具体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要把“经过”部分分成几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事情的经过,决不是“一团丝麻”的,总是有先后顺序的,总是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地点的变换而发展变化的.这就需要学生依据“经过”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变化的过程,认真地想一想:这件事的“经过”部分大体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主要又都做了什么.然后,再按照这几个“阶段”的先后顺序,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地写.这样,既做到了有条理,又为把“经过”写具体打下了基础.请看病例:原文:《滑滑板》有一次,弟弟到我家来玩,让我陪他去玩滑板车.我们拿着滑板车到楼下去比赛.到了楼下,我和弟弟比赛滑滑板.我滑呀滑,很快就到了终点.到了终点,看到弟弟远远地落在我的后面.事情的过程写得太简略了:对你是怎么样赢了弟弟还不是很清楚.比赛的原因、比赛前所作的准备、比赛规则没有写清楚.比赛时,你肯定有“绝招”的,你的动作怎样,你们说了些什么,心里想了些什么,表情怎样,你也没有交代清楚.比赛后你有什么感想.如果把这些交代明白的话,那么这篇习作会更吸引读者的.修改后的作文,内容就具体多了.《滑滑板》星期天,天气晴朗,弟弟抱着他心爱的滑板到我家来玩,于是,我们决定一起到楼下滑滑板.我和弟弟一边下楼一边聊天.听说我滑滑板很好,弟弟提出要和我比一比,我见他很认真的样子就答应了.接着,我们谈好了比赛规则,终点是街口的小卖部,谁输了谁买东西吃.一想到好几天妈妈没让我吃的伊利巧乐兹,我一下子有了精神.我们在楼下的空地上摆好滑板,准备比赛.我看了看弟弟,他一只脚踏在滑板上,弯腰,眼睛盯着前方,只等我一声令下了.看他紧张的样子,我心里也不由得紧张起来.“预备……出发!”我的右腿使劲一蹬,滑板“刷”地一下就滑了出去.我毕竟比弟弟年龄大些,力气也大,而且玩滑板比较有经验,一出发就比弟弟快了不少,但是我也不敢小看他,大人们不是常说嘛“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也得留心呀.站在滑板上,路边的花坛、小树从我眼前一闪而过,风呼呼地在我耳边吹着,好像在给我加油.我一边抹了一下头上的汗,一边快速地回头看了一眼弟弟,他已经远远地被我落在了后面, 可是还是在使劲地追.哈哈,姜还是老的辣吧,你追不上我了.滑呀滑,再滑几步我就快到终点了,巧乐兹——我来了!最后,我最先到达终点.气喘嘘嘘赶来的弟弟一点也不示弱,说:“下次我们还比赛.”最后,我没有吃到心爱的巧乐兹,而是用买巧乐兹的钱买了两块棒棒糖,我和弟弟一人一块,高兴地吃着.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但才开始写作的孩子只会“叙述”不会“描写”,他们只能笼统地“叙述”事件的大概情节,不能把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事物“描写”出来.针对课标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以此来指导学生.二、把动作分解同学们写人物的动作往往过于简单,缺少细节,只写最后一个表示结果的动作.所以要指导学生把一个动作分解为一组动作,可按下面的“三部曲”完成:1、放映.对所描写的细节要反复思考,这个细节共有几个动作?每一个动作应怎样去描写?如同看电影一样在大脑中“看”一遍.2、分解.把每一个动作分解开来,在描写时应注意用词恰当,情感真实.对每一个动作的描写要“细”.例如,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哪些身体部位参与,这些身体部位的位置、形状、颜色、动作、变化等各是什么,可以由哪些动词来构造,然后一一写出这些身体部位的情况.我教给学生动作描写的组成的方式是:动作描写=动作行动+动作对象+动作环境+动作感受(1)动作行动,说通俗点就是刻画人物行动时的一系列动作,一般由程度词+动词组成.如:轻轻地打、使劲地挥、小心翼翼地蹲等.(2)动作对象,即人的部位或者物体.如:挥手、踢腿、瞪眼、拍桌子等.(3)动作环境,即人物产生动作的特定场景.可以是景物、场面等.(4)动作感受,说简单点,就是在写动作描写时运用比喻或者夸张等手法,能使动作描写更加形象,生动,突出人物的个性.动作描写分为单一的动作描写、组合动作描写.单一的动作:如:老师迅速走进教室……(只包含一个动词)组合动作:如:老师轻轻地推开门,迅速走到教室,放下书本……(包含多个动词)如写打扫卫生:“我先用抹布擦,擦不掉.我又用清洁球来擦,可是把桌子上的红油漆都擦掉了.我冷静地想了一下,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这样写,比较简单.把每一个动作分解成一组动作后,就具体多了:我拿起抹布,在水池里将抹布打湿后,来到桌子旁,用力地擦,可是擦不干净.于是,我拿起清洁球,选中桌子的一角,闭上眼睛,咬紧牙关,用力地擦.过一会儿,我睁开眼睛,眼前的景象把我给吓呆了,被擦的那一角,红油漆都快给擦掉了.我想:这种办法可行不通,要是把桌子上的油漆给擦掉了,不是给爸妈骂死了吗? “怎么办?”我走来走去,焦急的地自言自语:“你要冷静下来,仔细地想,我相信你一定能想出妙计.”我促使自己冷静下来.我坐在椅子上,绞尽脑汁地想.我又挠了挠头.“有了!”我惊喜地喊道.3、连接.即将上面分解的每一个动作细节连接起来,就形成一个人物的细节描写.当然,写不具体,也不能胡乱“扩充”,要选准重点部分,做到有的放矢地详写.写不具体的同学因为作文的字数不够,往往胡乱扩充,这里放大写几句,那里放大写几句,结果,字数差不多了,好像也具体了.其实,这不算具体.真正的“具体”是,该具体的地方一定要具体起来,不该具体的地方千万不能啰嗦.“该具体的地方”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地方.我们要把重点部分——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地方,也就是该具体的地方,然后作放大描写,能细致就细致一点,力求让这一部分成为文章的主干,最好还能写出一个或几个生动的细节来.这就像打蛇要打七寸一样,选准重点部分,就是打到了作文的“七寸”.【经典案例】有不少学生的作文,事情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又怎样,都写到了,事情应该说是写完整了,但仍给人以言之无物的感觉.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事情的经过写不具体,三言二语写得太概括,没能围绕中心意思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细写.例如一位学生写的一件事的经过:表弟在河里一上一下,我非常着急,伸手去拉他,可几次都没有成功,我更急了,一点办法也没有.这时,河对岸一个过路的老人冲我喊:“找根树枝让他抓住!”我照老人的话做了,终于把表弟拉上了岸.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表弟落水,“我”十分焦急,在一老人的帮助下,终于把表弟救上了岸.第一节里的心理活动、行为都没有写具体,“急”得怎样?“更急了”和“急”程度上有什么不同?怎么会由“急”到“更急”的?怎么“拉”的?“拉”了几次?为什么都不成功?只有把这些细节写清楚了,文章才会具体、生动.第二节写“我”用树枝把表弟拉上岸.树枝是哪里来的?“我”是怎样用树枝把表弟拉上岸的?这些要展开写.这些方面写细致了,就能把事情经过写具体了.经过老师指点后,这位学生重新修改了这段话,改文较原文具体、生动得多了,不妨比较一下:表弟在小河里一上一下,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慌忙伸手去拉,可我另一只手没有抓住东西,身子向前一冲,差点也掉进河里,好容易才稳住身子.表弟在河里呛了几口水.我不敢耽误,蹲下身子,一手抓住河边一棵小树,一手又伸向表弟,可他够不着.我干脆趴在地上,拼命伸直手,可他还是够不着.表弟害怕得哭了,我也急得哭了.怎么办呢?这时,河对岸一个过路的老人冲我喊:“找根树枝让他抓住!”我止住哭,眼前顿觉一亮: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河岸上有许多长长短短的树枝呢!我赶紧拣了一根长一些的树枝,伸向表弟.这下他够着了!我咬紧牙,一手抓牢小树,一手使劲拉树枝,终于把表弟拉上了岸.。
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事的记叙文就是把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的、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事叙述出来的文章。
一般要记叙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并告诉读者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或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说明的道理与表达的情感合二为一,在文章中同时表现出来。
那么描写好事情的经过要注意什么呢?一、交待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的来龙去脉是指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就是记叙文的“六要素”。
二、事情的经过要表达好文章的主题。
一篇好的记事文章,必定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即文章的立意。
三、把过程写清楚,要分清重点,重点部分可分成几步来写,每一步先写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各个细小的情节,要选取典型的、新颖的小情景,来突出主题,所以要在选材上多下苦工。
怎样才能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呢?一、把人物做事时的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详细地描绘出来在写作中尽量避免描述不清,或写得太简单,不具体,不细致,当时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没写出来,人的思想感情表达不清楚等等。
不少同学在写作文时,往往犯不具体的毛病,叙起事来,语言干巴巴,内容空洞。
要解决这一问题,在写作文时多问几个“怎么样”,是很有好处的.有位同学写了自己看瓜的片断:“晚上,我去看瓜,天很黑很黑,我害怕极了.可是我想到自己是个少先队员,就鼓起勇气,坚持走到瓜地。
"很明显这段话笼统,不具体。
在短短的文章中,他用力“很黑很黑”,“害怕极了”,“鼓起勇气”,“坚持”等词语,简单广阔,没有写出事情的具体情节。
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这位同学认真地回忆了看瓜的这段经过,边写边问自己:“那天晚上天怎么黑?”“我心里怎么害怕?"“当时,我怎么想的?”“后来,怎么坚持到瓜地的?”等等.通过这段仔细回忆,他对文章进行了修改:那天晚上没有月亮,天空中只有几颗小星星眨着眼睛,四周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我像盲人一样,一脚深一脚浅地在田埂上走着。
突然,不知什么小动物从田野里发出“嘎-—嘎——”的尖叫声,我的心怦怦直跳,一不留神,脚踏进田边的排水沟,摔了一跤.我心更慌了,浑身吓出了汗。
如何将事情的经过写详细,写具体内容具体形象,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具体形象地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才能强烈地感染读者。
那么,怎样才能把记叙文内容写具体呢?1、善于观察,绘形传神写人,让人物“活”起来,让人物的动作、话语、思想呈现在读者面前。
比如,你要写一个人上楼梯很艰难,却只用“他每次上楼梯都很艰难”这样的话语来概述,读者就无从知道“怎样艰难”、“他上楼梯与别人上楼梯有什么不同”等具体情况了。
如果写成:“他上楼梯前,双手抓住扶手站稳后,伸开右手托住右腿放在台阶上,再托起左腿扶上台阶,上一级台阶,重复一次。
每挪到一步,他都要咬紧牙关。
”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出现“艰难”的字眼,但读者视乎看到了这个人上楼梯艰难的情景。
写景,让景物“动”起来,使其具有人的情态,或呈现出自然的形态、天然的色质。
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主题是要表达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所以对百草园中的石井栏、树木花草、藤蔓、小虫、小鸟,从静态到动态,从颜色到形状,再到味道一一进行细致的描绘,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园子在作者笔下充满了生机和欢乐,即使那些原本在生活中并不惹人喜爱的蜈蚣,也变得充满情趣。
作者对自由欢乐生活的向往之情,就洋溢在了文章的字里行间。
假如只有“百草园在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样很笼统地表达,文章还有感染力吗?描写具体来自仔细观察。
对每一个描写对象的观察,都可以从感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五个方面入手。
例如对一根头发的观察:“我轻轻从妈妈衣襟上拣起一根头发,银白银白的(视觉),视乎还带着妈妈的体温(感觉),拿在手上有一些粗糙的感觉(触觉),放到鼻子尖上有一股厨房的味道(嗅觉)。
”只要调动所有感官,细心体察,就能描写得逼真、细腻,使文章具体形象,摇曳生辉了。
2、不断追问,凸现特征写文章时,边写边问自己相关的人和事“怎么样了”,抓住引起人物和事件变化的前因后果,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一步步追问清楚。
俄国作家陀思妥夫斯基曾举出这样的一个例子:“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他认为这话不够具体,应改为:“有个小银元,从桌子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
一、教案概述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事情的经过写作的重要性。
2. 具体写作方法的讲解与实践。
3.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事情的经过写作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生动、有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事情的经过写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事情的经过写作的方法,包括观察、思考、表达和创作等方面。
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事情案例,要求学生按照讲解的方法,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生动、有趣。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彼此的写作成果,互相提出修改意见。
5. 展示与评价:每组选出一篇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之处。
三、教学拓展1. 教师提供多个事情案例,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进行写作实践。
2.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更加具体、生动、有趣。
3.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上所学,修改和完善自己的写作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尝试用具体的写作方法将其描述出来。
3. 收集相关的写作素材,为今后的写作练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的运用1. 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事情的经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写作实践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进步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
如何把一件事的经过写具体要把一件事的经过写得具体、详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事件背景:在开始描述事件经过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事件的背景。
包括时间、地点和相关人物。
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
2.事件起因:清楚地说明事件的起因,即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
可以通过描述相关的背景信息、触发事件的行动或事件之前发生的事情来详细解释。
3.事件发展:接下来,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
可以使用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来组织描述。
描述时,要注重细节,包括人物的行动、情绪、思考以及场景的变化等等。
4.事件高潮:事件发展过程中通常会有一个高潮点,即事件的最关键和最令人吃惊的时刻。
在描述高潮时,要突出展示相关人物的情感表达和变化,以及事件发展的转折点。
5.事件结果:事件的最终结果是事件经过的一个重要部分。
描述事件的结果时,要包括影响到的人物,以及事件结束后对相关人物或场景产生的影响。
6.情感细节:在描述事件经过时,可以引入相关人物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
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展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7.描述语言:使用具体、生动的描写语言来描述事件的经过。
避免使用模糊、笼统的词语,尽量使用形象、具体的词汇来表达。
8.结构组织: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事件经过的结构组织。
可以使用段落来区分不同的阶段或事件,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的部分。
通过以上的几点,可以帮助你将一件事的经过写得更加具体、详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写作时要注意语言和修辞的运用,使得文笔更加流畅生动,并且抓住事件中的关键和重点,以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事件。
2014年11月5日
镇级教研
主讲:郭红梅
记事作文
------如何将事情经过写清楚
【教学内容】
在你的生活中,曾发生一些事情,它们也许令你高兴,也许令你悲伤,也许特别有趣,总之,它们令你难忘,使你成长,选择其中的一件,自己命题,写一篇作文。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注意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
2、完整地写好一件事,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教学重、难点】
运用描写方法将事情经过写清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审清题意
1、导入
2、审清题意
二、如何将事情写具体,把经过写清楚
介绍如何才能将文章写具体
练习:如何将一段话写具体(请生说,可以如何做,师可以做一些引导,如上面所说的有哪些描写方法)
师:出示例文片段
生:做练习,将作文写具体(口太还是书面呢?)
师评。
让学生领悟,将经过写具体究竟是怎么回事。
三、回顾记事作文的特点
1、介绍记事作文的主要类型?
2、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四、启发思维,明确题目
1、师引导,生思考,确定题目。
2、提出选题要求,确定一个恰当的题目
五、完成自己最初确定题目的习作
1、简单介绍开头和结尾的写法(略讲)
2、出示一些关于记事作文开头和结尾的语段,给学生启示
3提出写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情
4、生完成自己的习作。
师巡视。
附板书:
选择材料:围绕中心选材,表达真情实感,详略得当。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人物的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习作指导》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课件出示)那么,其中哪个要素最关键?(事情的经过) ,是呀,事情的经过是记叙文的核心,是记事文章成败的关键,是必须要写清楚、写具体的。
2、那么,我们今天要上的就是习作指导课《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课件出示)(写板书)一、请看一幅图(课件出示)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下这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那么,有一个同学就写了关于这个学游泳的事,我们来看一下,他写得怎样?为什么呢?(课件出示,找一生朗读)“有一天,我去学游泳。
我很快就学会了,并且从游泳池的一头游到了另一头,爸爸表扬了我,我很开心!对啊,事情经过写得不够具体,人物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都没写出来。
二、下面我们再来看另一篇习作,看看这位同学写得怎么样?(课件出示,分小组朗读)今天,我和爸爸去游泳。
爸爸对我说:“楠楠,怎么样?今天能不能努力一下,多游几圈,破破记录。
”“没问题。
”我信心十足地说。
其实,我早已不满足 200 米的成绩了,但是到底能游多远,我心里也没数。
我纵身跳入水中,展开双臂游了起来。
一圈、两圈⋯⋯ 啪啪的水声在我耳边唱着歌。
不知不觉中,只听爸爸说:“已经破纪录了,在坚持!”我真不敢相信,这么快就游完了 200 米,心里一高兴,游得更起劲了。
“250 米—— 300 米—— 350 米!”没从爸爸身边游过,我都能听到爸爸兴奋的喊声。
“400 米!”我渐渐觉得胳膊发酸,腿发沉,动作也有些不协调了,速度慢了下来。
“还行吗?不行就游到这儿。
” 这是爸爸的声音。
“450米⋯⋯”我暗暗鼓励自己:“坚持住,再游一段。
”我咬紧牙关,两臂吃力地划着,一下,两下,每划一下,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
到了,水池边就在眼前。
15 米! 10 米!5 米!哇!太棒了!我游了500 米!我兴奋地和爸爸抱在一起。
那高兴劲儿真是无法形容。
十二讲、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一件事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总是要涉及到一些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总是要有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阶段。
而“经过”部分又是记叙的核心,是头等重要的,是记事文章成败的关键,是必须要写清楚、具体的。
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可以说,“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同学们作文中的通病。
那么,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呢?
一、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记叙的事情最好是自己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直接参与的,而不是道听途说的(因为道听途说的事情,是很难把经过写具体的),这是把经过写具体的前提条件。
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要把“经过”部分分成几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事情的经过,决不是“一团丝麻”的,总是有先后顺序的,总是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地点的变换而发展变化的。
这就需要学生依据“经过”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变化的过程,认真地想一想:这件事的“经过”部分大体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主要又都做了什么。
然后,再按照这几个“阶段”的先后顺序,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地写。
这样,既做到了有条理,又为把“经过”写具体打下了基础。
请看病例:
原文:
《滑滑板》
有一次,弟弟到我家来玩,让我陪他去玩滑板车。
我们拿着滑板车到楼下去比赛。
到了楼下,我和弟弟比赛滑滑板。
我滑呀滑,很快就到了终点。
到了终点,看到弟弟远远地落在我的后面。
事情的过程写得太简略了:对你是怎么样赢了弟弟还不是很清楚。
比赛的原因、比赛前所作的准备、比赛规则没有写清楚。
比赛时,你肯定有“绝招”的,你的动作怎样,你们说了些什么,心里想了些什么,表情怎样,你也没有交代清楚。
比赛后你有什么感想。
如果把这些交代明白的话,那么这篇习作会更吸引读者的。
修改后的作文,内容就具体多了。
《滑滑板》
星期天,天气晴朗,弟弟抱着他心爱的滑板到我家来玩,于是,我们决定一起到楼下滑滑板。
我和弟弟一边下楼一边聊天。
听说我滑滑板很好,弟弟提出要和我比一比,我见他很认真的样子就答应了。
接着,我们谈好了比赛规则,终点是街口的小卖部,谁输了谁买东西吃。
一想到好几天妈妈没让我吃的伊利巧乐兹,我一下子有了精神。
我们在楼下的空地上摆好滑板,准备比赛。
我看了看弟弟,他一只脚踏在滑板上,弯腰,眼睛盯着前方,只等我一声令下了。
看他紧张的样子,我心里也不由得紧张起来。
“预备……出发!”我的右腿使劲一蹬,滑板“刷”地一下就滑了出去。
我毕竟比弟弟年龄大些,力气也大,而且玩滑板比较有经验,一出发就比弟弟快了不少,但是我也不敢小看他,大人们不是常说嘛“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也得留心呀。
站在滑板上,路边的花坛、小树从我眼前一闪而过,风呼呼地在我耳边吹着,好像在给我加油。
我一边抹了一下头上的汗,一边快速地回头看了一眼弟弟,他已经远远地被我落在了后面,可是还是在使劲地追。
哈哈,姜还是老的辣吧,你追不上我了。
滑呀滑,再滑几步我就快到终点了,巧乐兹——我来了!
最后,我最先到达终点。
气喘嘘嘘赶来的弟弟一点也不示弱,说:“下次我们还比赛。
”
最后,我没有吃到心爱的巧乐兹,而是用买巧乐兹的钱买了两块棒棒糖,我和弟弟一人一块,高兴地吃着。
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但才开始写作的孩子只会“叙述”不会“描写”,他们只能笼统地“叙述”事件的大概情节,不能把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事物“描写”出来。
针对课标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以此来指导学生。
二、把动作分解
同学们写人物的动作往往过于简单,缺少细节,只写最后一个表示结果的动作。
所以要指导学生把一个动作分解为一组动作,可按下面的“三部曲”完成:
1、放映。
对所描写的细节要反复思考,这个细节共有几个动作?每一个动作应怎样去描写?如同看电影一样在大脑中“看”一遍。
2、分解。
把每一个动作分解开来,在描写时应注意用词恰当,情感真实。
对每一个动作的描写要“细”。
例如,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哪些身体部位参与,这些身体部位的位置、形状、颜色、动作、变化等各是什么,可以由哪些动词来构造,然后一一写出这些身体部位的情况。
我教给学生动作描写的组成的方式是:
动作描写=动作行动+动作对象+动作环境+动作感受
(1)动作行动,说通俗点就是刻画人物行动时的一系列动作,一般由程度词+动词组成。
如:轻轻地打、使劲地挥、小心翼翼地蹲等。
(2)动作对象,即人的部位或者物体。
如:挥手、踢腿、瞪眼、拍桌子等。
(3)动作环境,即人物产生动作的特定场景。
可以是景物、场面等。
(4)动作感受,说简单点,就是在写动作描写时运用比喻或者夸张等手法,能使动作描写更加形象,生动,突出人物的个性。
动作描写分为单一的动作描写、组合动作描写。
单一的动作:
如:老师迅速走进教室……(只包含一个动词)
组合动作:
如:老师轻轻地推开门,迅速走到教室,放下书本……(包含多个动词)
如写打扫卫生:
“我先用抹布擦,擦不掉。
我又用清洁球来擦,可是把桌子上的红油漆都擦掉了。
我冷静地想了一下,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
这样写,比较简单。
把每一个动作分解成一组动作后,就具体多了:
我拿起抹布,在水池里将抹布打湿后,来到桌子旁,用力地擦,可是擦不干净。
于是,我拿起清洁球,选中桌子的一角,闭上眼睛,咬紧牙关,用力地擦。
过一会儿,我睁开眼睛,眼
前的景象把我给吓呆了,被擦的那一角,红油漆都快给擦掉了。
我想:这种办法可行不通,要是把桌子上的油漆给擦掉了,不是给爸妈骂死了吗? “怎么办?”我走来走去,焦急的地自言自语:“你要冷静下来,仔细地想,我相信你一定能想出妙计。
”我促使自己冷静下来。
我坐在椅子上,绞尽脑汁地想。
我又挠了挠头。
“有了!”我惊喜地喊道。
3、连接。
即将上面分解的每一个动作细节连接起来,就形成一个人物的细节描写。
当然,写不具体,也不能胡乱“扩充”,要选准重点部分,做到有的放矢地详写。
写不具体的同学因为作文的字数不够,往往胡乱扩充,这里放大写几句,那里放大写几句,结果,字数差不多了,好像也具体了。
其实,这不算具体。
真正的“具体”是,该具体的地方一定要具体起来,不该具体的地方千万不能啰嗦。
“该具体的地方”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地方。
我们要把重点部分——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地方,也就是该具体的地方,然后作放大描写,能细致就细致一点,力求让这一部分成为文章的主干,最好还能写出一个或几个生动的细节来。
这就像打蛇要打七寸一样,选准重点部分,就是打到了作文的“七寸”。
【经典案例】
有不少学生的作文,事情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又怎样,都写到了,事情应该说是写完整了,但仍给人以言之无物的感觉。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事情的经过写不具体,三言二语写得太概括,没能围绕中心意思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细写。
例如一位学生写的一件事的
经过:
表弟在河里一上一下,我非常着急,伸手去拉他,可几次都没有成功,我更急了,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时,河对岸一个过路的老人冲我喊:“找根树枝让他抓住!”我照老人的话做了,终于把表弟拉上了岸。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表弟落水,“我”十分焦急,在一老人的帮助下,终于把表弟救上了岸。
第一节里的心理活动、行为都没有写具体,“急”得怎样?“更急了”和“急”程度上有什么不同?怎么会由“急”到“更急”的?怎么“拉”的?“拉”了几次?为什么都不成功?只有把这些细节写清楚了,文章才会具体、生动。
第二节写“我”用树枝把表弟拉上岸。
树枝是哪里来的?“我”是怎样用树枝把表弟拉上岸的?这些要展开写。
这些方面写细致了,就能把事情经过写具体了。
经过老师指点后,这位学生重新修改了这段话,改文较原文具体、生动得多了,不妨比较一下:
表弟在小河里一上一下,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慌忙伸手去拉,可我另一只手没有抓住东西,身子向前一冲,差点也掉进河里,好容易才稳住身子。
表弟在河里呛了几口水。
我不敢耽误,蹲下身子,一手抓住河边一棵小树,一手又伸向表弟,可他够不着。
我干脆趴在地上,拼命伸直手,可他还是够不着。
表弟害怕得哭了,我也急得哭了。
怎么办呢?
这时,河对岸一个过路的老人冲我喊:“找根树枝让他抓住!”我止住哭,眼前顿觉一亮: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河岸上有许多长长短短的树枝呢!我赶紧拣了一根长一些的树枝,伸向表弟。
这下他够着了!我咬紧牙,一手抓牢小树,一手使劲拉树枝,终于把表弟拉上了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