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的定义、危害、特征及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范文火灾是指发生在建筑物、森林、草原、工厂等地方的突发性火灾事故。
火灾的分类包括建筑物火灾、森林火灾、草原火灾、工厂火灾等,这些火灾造成的危害也不可小觑。
建筑物火灾是最常见的一种火灾,它指的是发生在各类建筑物内的火灾事故。
建筑物火灾的危害范围广泛,不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对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一旦发生在宿舍楼或学校内的火灾,由于人员密集,火势迅速蔓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甚至造成重大社会负面影响。
此外,建筑物火灾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对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森林火灾是指发生在森林、林区或木材堆积场等地方的火灾。
森林火灾的危害范围巨大,一旦发生火灾,由于通常处于人迹罕至的地理环境中,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和扑灭。
火势蔓延迅速,很难控制,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森林火灾还会破坏生态平衡,破坏植被和动物栖息地,损害自然环境,造成土地荒漠化,导致水源减少,对地方经济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草原火灾是指发生在大面积草原或草地上的火灾。
草原火灾的危害范围较大,一旦发生火灾,由于草地燃烧迅速,火势蔓延迅速,往往很难及时扑灭。
火灾不仅可能导致极大的经济损失,破坏农田、牧场和农产品,还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影响气候和水源,引发土壤侵蚀和沙漠化。
此外,草原火灾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
工厂火灾是指发生在工厂、仓库、厂房等场所的火灾。
工厂火灾的危害范围巨大,一旦发生火灾,由于工厂内通常存放有易燃物质和大量产品,火势蔓延迅速,并可能释放出有毒气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此外,工厂火灾还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对当地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
总之,火灾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灾害,无论是建筑物火灾、森林火灾、草原火灾还是工厂火灾,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对环境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预防火灾和加强火灾扑救工作至关重要,需要加强公众的防火意识,加强火灾防控系统建设,提高火灾应急救援能力,构建起保障人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防火体系。
消防安全知识普及常识篇消防安全知识普及常识第一章:火灾的定义与分类1.1 火灾的定义和危害火灾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自燃反应,产生火焰并释放大量热能的现象。
火灾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1.2 火灾的分类根据燃烧物质的性质和表面状态,火灾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的燃烧,如木材、纸张、布料等;- 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的燃烧,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C类火灾:可燃气体的燃烧,如天然气、丙烷等;- D类火灾:金属的燃烧,如镁、铝等。
第二章:火灾的预防与控制2.1 火灾的预防预防火灾是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火灾预防的常识:- 安装火灾报警器和报警系统,及时发现火灾;- 定期检查电线电器,防止电线老化和短路引发火灾;- 不乱扔烟蒂,不在禁烟区吸烟;- 禁止乱接电线、乱拉乱接插头;- 定期清理杂物和易燃物,保持环境整洁。
2.2 火灾的控制当火灾发生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可以减小火灾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以下是一些火灾控制的常识:- 使用灭火器、灭火器材或消防器械进行灭火;- 燃烧物质着火时,可用湿毛巾、湿床单等进行覆盖,以控制火势蔓延;- 当遇到大火时,保持冷静,尽量迅速撤离现场;- 关闭门窗,以防止火势扩大。
第三章:灭火器材与灭火方法3.1 灭火器材的种类与使用不同类型的火灾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灭火器材。
以下是一些灭火器材的种类与使用方法:- 干粉灭火器:适用于A类、B类、C类火灾,使用时拉开安全环,按下放置把手,对准火焰喷射;- 泡沫灭火器:适用于A类、B类火灾,使用时取下阀门安全销,按下手柄对准火焰喷射;-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B类、C类火灾,使用时握住手柄,对准火焰喷射;- 水基灭火器:适用于A类火灾,使用时加力压下手柄,对准火焰喷射。
3.2 灭火方法在灭火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先确定自身安全,选择逃生通道,保持冷静;- 确认灭火器材类型,使用正确的灭火器材;- 判断火势,有选择地灭火;- 从火灾源的侧面进行灭火,逆风方向喷射灭火器材;- 使用扑火器具时,尽量靠近地面进行灭火,避免高处扑火。
2024年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火灾的定义:火灾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于燃料与氧气充分接触,引发的明火或热能释放,持续迅速蔓延并导致物质燃烧的现象。
火灾的分类:根据火灾发生的场所和起因,火灾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住宅火灾:发生在居民住宅内的火灾,可能由于电气设备故障、明火等原因引起。
2. 商业火灾:发生在商业场所如商店、办公楼、餐厅等的火灾,可能由于用电设备故障、烹饪事故等引起。
3. 工业火灾:发生在工厂、仓库等工业场所的火灾,可能由于设备故障、化学物品泄漏等引起。
4. 森林火灾:发生在森林、林地等自然环境中的火灾,可能由于雷击、人为疏忽等原因引起。
火灾的危害:火灾带来的危害主要包括:
1. 人员伤亡:火灾会造成人员的伤亡甚至死亡,特别是当火灾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地区时,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和死亡。
2. 财产损失:火灾会摧毁建筑物和财物,给个人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 环境破坏:火灾释放出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对大气、土壤和水资源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4. 社会影响:火灾会引起社会的恐慌和不安,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在预防火灾方面,应加强火灾安全教育、落实火灾预防措施,确保安全疏散通道畅通等。
在火灾发生时,应及时报警,采取适当的灭火器材和逃生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火灾是灾害的一种,导致火灾的发生既有自然因素,又有许多人为因素。
掌握火灾的定义、分类及其危害特性,是了解火灾规律、研究如何防范火灾的基础。
一、火灾的定义根据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B5907,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二、火灾的分类根据不同的需要,火灾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一)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T4968-2008的规定,火灾分为A、B、C、D、E、F六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
D.类火灾:金属火灾。
如钾、钠、镁、钛、锆、锂等。
E.类火灾:带电火灾。
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等。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二)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分类依据国务院2007年4月6日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中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消防部门将火灾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①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②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③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④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校园消防安全小知识摘抄校园消防安全小知识摘抄第一章:火灾的基本概念及危害性1.火灾的定义:火灾是指火焰持续燃烧并具有破坏力的物体或空间。
2.火灾的危害性:火灾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甚至导致整栋建筑物的崩塌。
3.类型火灾的分类:根据燃烧物质的不同,火灾可分为一般性灭火和特殊性灭火。
4.火灾的机理:火灾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要素: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第二章:校园火灾防范常识1.日常消防安全要点:校园的日常消防安全是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措施,应注意校园内的各种火灾隐患的排查和整改。
2.学校火灾预防: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消防预防措施和预案,包括规定火灾危险区域、设置灭火设备等。
3.危险品防范:危险品是引发火灾的常见因素,校园应加强对危险品的储存、使用和处理的管理。
4.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电气设备是学校火灾的主要诱因之一,应注意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如避免过载、短路等。
第三章:火灾应急处理措施1.火灾报警程序:一旦发现火灾,应立即按照学校的应急预案进行报警,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疏散。
2.灭火器的使用:校园内设置了一定数量的灭火器,学生应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并及时进行补充。
3.火灾逃生窍门:火灾发生时,学生要冷静应对,根据逃生预案选择适合的逃生通道,采取安全快速的逃生方式。
4.危险品事故处置:对于危险品事故,学生应立即采取措施隔离、报警并确保自身安全。
第四章:校园火灾防控的管理制度1.组织机构: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消防防控和管理机构,并制定相应的职责。
2.日常检查与巡查:学校应定期进行校园消防安全的检查与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
3.安全培训与教育:学校应定期进行校园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防火意识和自救能力。
4.事故报告和处理: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学校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进行妥善的处置。
总结:校园消防安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学生和教职工应牢记校园消防安全知识,提高自身的防火意识和应对能力,共同维护校园的安全环境。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火灾,是指火焰及火势控制不住的一种现象。
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常常造成巨大的财物损失和人员伤亡。
为有效预防火灾,需要对火灾进行分类和深入研究其危害。
一、火灾的分类
1.按照起因分类
自然火灾:如山林火灾、草原火灾、沙漠火灾等。
人为火灾:如电器起火、燃气泄漏等。
2.按照火源分类
电器火灾:如电器开关、电线短路引起的火灾等。
气体火灾:如煤气泄漏引起的火灾等。
3.按照空间分类
建筑火灾:如住宅、商场、工厂等区域内的火灾等。
交通火灾:如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内部的火灾等。
二、火灾的危害
1.物质财产损失。
火灾是在燃烧物质中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火焰,会将周边的物质和建筑物烧毁或损坏,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2.人员伤亡。
火灾时产生的浓烟、有毒气体和高温等因素可能直接危害人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导致人员伤亡。
3.社会影响。
火灾会引发社会恐慌,降低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三、火灾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1.建立消防设备。
建筑、场所等应装有灭火器、喷水器、自动喷水系统等消防设备,可在火灾发生时控制和扑灭火源。
2.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火灾的预防方法和处理技能,提高公众的火灾意识和消防能力。
3.规范使用电器。
使用电器时应保证相关设备安全可靠,避免不当使用或使用过度带来的安全隐患。
4.定期演练应急处理方案。
建立火灾预防与应急处理方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2023年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火灾是指火焰失去控制,引起火势蔓延和物体燃烧的事故。
火灾不仅带来了人身和财产的重大损失,还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威胁。
火灾的分类可以根据火灾起源、火灾扩散形式以及火势大小等来进行分类。
根据火灾起源,火灾可以分为电器火灾、化学火灾、人为火灾等。
电器火灾是指由于电器设备的短路、超载或者老化等原因导致的火灾。
化学火灾是指由于化学反应、爆炸等原因引起的火灾。
人为火灾是指由人为疏忽、放火等原因引起的火灾。
根据火灾的扩散形式,火灾可以分为火源局部火灾、火源相邻部分火灾、火源远离部分火灾以及火源四周全部火灾。
火源局部火灾是指火源周围的一小部分区域着火,火势较小。
火源相邻部分火灾是指火源周围的相邻部分区域着火,火势扩大。
火源远离部分火灾是指火源远离的部分区域着火,火势最大。
根据火势大小,火灾可以分为小火、中火、大火和特大火。
火灾带来的危害不可忽视。
首先,火灾会造成人员伤亡。
火灾中产生的浓烟会导致窒息,高温会导致中暑,火焰会造成烧伤。
此外,火灾还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导致人员被困或者下落物砸伤。
其次,火灾会造成财产损失。
火灾会烧毁建筑物、车辆、家具等财产,烧毁的财产很难修复,导致经济损失巨大。
再次,火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火灾中产生的烟雾和火焰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燃烧物质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同时,火灾还会破坏植被和土壤,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此外,火灾还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和恐慌。
为了防范和应对火灾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火灾防控意识。
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应该加强火灾防范意识,树立火灾安全意识。
其次,加强消防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消防设施的投入力度,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区也应建立和完善消防设施,包括火灾报警系统、消防栓、喷淋系统等。
再次,加强火灾应急演练。
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等应定期组织火灾应急演练,提高人们的应对火灾能力。
火灾的定义、危害、特征及分类
一、火灾的定义。
火灾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
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二、
(一)毁坏财物,易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二)残害人类生命
(三)破坏生态平衡
(四)引起不良的社会和政治影响
(一)发生频率高
(二)突发性强
(三)破坏性大
(四)灾害复杂
(五)易形成灾害连锁和灾害链
(六)灾后事故处理艰巨
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
B类火灾是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
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
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E类火灾是指带电火灾。
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F类火灾是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消防基础知识重点记忆(第二章火灾)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一、火灾的定义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
二、火灾的分类根据不同的需要,火灾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 一)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火灾分为A 、B 、C、D、E 、F 六类。
A 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例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火灾。
B 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例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C 类火灾:气体火灾。
例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火灾。
D 类火灾:金属火灾。
例如,钾、钠、镁、钛、锆、锂等火灾。
E 类火灾:带电火灾。
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例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等。
F 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物油脂或植物油脂)火灾。
( 二)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分类类别死亡人数X(人)重伤人数Y(人)直接经济损失Z(元)特别重大火灾X≥30Y≥100Z≥1亿重大火灾10≤X<3050 ≤Y<1005000万≤Z<1亿较大火灾3≤X<1010 ≤Y<501000万≤Z<5000万一般火灾X<3Y<10Z<1000万三、火灾的危害( 一)危害生命安全建筑物火灾对生命的威胁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建筑物采用的许多可燃性材料,在起火燃烧时产生高温高热,对人的肌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致人休克、死亡。
据统计,因燃烧热造成人员死亡的人数约占整个火灾死亡人数的1/4。
其次,建筑内可燃材料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一氧化碳等有毒烟气,人吸入后会产生呼吸困难、头痛、恶心、神经系统紊乱等症状,威胁生命安全。
在所有火灾遇难人中,约有3/4 的人是吸入有毒有害烟气后直接导致死亡。
最后,建筑物经燃烧,达到甚至超过了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导致建筑整体或部分构件坍塌,造成人员伤亡。
( 二)造成经济损失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以建筑火灾为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火灾烧毁建筑物内的财物,破坏设施设备,甚至会因火势蔓延使整幢建筑物化为废墟。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火灾是指发生在特定空间内的燃烧现象,是指火源、可燃物和氧气条件同时存在,并且形成可燃混合物时,因着火源的引燃,引发的燃烧事故。
火灾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根据火势的大小可以分为小火灾、中火灾和大火灾;根据火的形态可以分为明火和暗火;根据火源可以分为火源内火灾和火源外火灾等。
火灾造成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伤亡:火灾往往导致人员受伤甚至死亡。
火灾现场的高温、浓烟和有毒气体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严重的会导致窒息、中毒等。
2.财产损失:火灾会对建筑物、设备和物品造成严重破坏,直接导致财产损失。
火灾发生后,往往需要进行修复和重建,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3.社会影响:火灾会带来较大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在重大火灾发生后。
火灾会破坏城市或社区的形象,影响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也会对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4.环境污染:火灾带来的烟雾和气体会污染环境,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火灾现场的烟雾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对空气质量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5.社会稳定:火灾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特别是在火灾发生后,可能引发恐慌情绪,加重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甚至导致社会动荡。
为了减少火灾危害,预防火灾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应增强火灾安全意识,加强火灾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火灾安全意识。
其次,应加强消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防火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有效性,确保消防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再次,应加强火灾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及时发现火灾隐患,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此外,也应加强火灾应急救援的能力,提高灭火救援的效率和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火灾的分类可以根据火势的大小、火的形态和火源的分类进行。
根据火势大小分为小火灾、中火灾和大火灾。
小火灾是指火焰高度不超过2米,燃烧面积小于10㎡的火灾;中火灾是指火焰高度在2-5米之间,燃烧面积在10-30㎡之间的火灾;大火灾是指火焰高度超过5米,燃烧面积大于30㎡的火灾。
第一章一、火灾的定义:火:是以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火焰或两者兼有为特征的燃烧现象。
火灾: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也就是说,凡是失去控制并造成人身和(或)财产损害的燃烧现象,均可称为火灾。
二、火灾的危害:1.毁坏财物2.残害人类生命3.破坏生态平衡4.引起不良的社会和政治影响三、火灾的特征:1.发生频率高2.突发性强3.破坏性大4.灾害复杂5.易形成灾害连锁和灾害链6.灾后事故处理艰难。
第三章危害特性一、爆炸物:1.爆炸性2.敏感性3.殉爆4.毒害性二、易燃气体:1.主要危害特性易燃易爆性2.扩散性3.物理爆炸性4.带电性5.腐蚀毒害性6.窒息性7.氧化性三、易燃液体:1.易燃易爆性2.蒸发性3.热膨胀性(膨胀系数较大)4.流动性5.静电性6.毒害性四、易燃固体:1.燃点低,易点燃2.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 3.自燃性4.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五、自燃固体和自燃液体:1.遇空气自燃性2.遇湿易燃易爆性3.积热分解自燃性六、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1.遇水易燃易爆性2.遇氧化剂、酸着火爆炸性3.自燃危害性4.毒害性和腐蚀性七、氧化性物质:1.强烈的氧化性2.可燃性3.混合接触着火爆炸性八、有机过氧化物:1.分解爆炸性2.易燃性3.伤害性九、毒性物质:毒害性灭火器1、水基型灭火器:包括水基型灭火器(主要扑救A类火灾)和泡沫灭火器(主要扑救B类火灾,也可扑救A类火灾,不适用于C、D、E类)手提式水基型灭火器的规格:2L、3L、6L、9L推车式水基型灭火器的规格:20L、45L、60L、125L2、干粉灭火器BC类干粉灭火器(碳酸氢钠)用于灭B、C类火灾ABC类干粉灭火器(磷酸铵盐)用于灭A、B、C类火灾,也可灭E类手提式干粉灭火器规格:1、2、3、4、5、6、8、9、12kg推车式干粉灭火器规格:20、50、100、125kg3、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灭BCE类火灾,主要灭E类火灾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规格:2、3、5、7kg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规格:10、20、30、50kg4、洁净气体灭火器常见的是六氟丙烷灭火器,用于灭A、B、C类火灾,也可灭E类室外消火栓分类1、按其安装形式可分为:(SS)地上式(温度较高的地方)、(SA)地下式(寒冷地区)两种2、按其进水口连接形式可分为:承插式(1.0MPa)、法兰式(1.6MPa)两种室内消火栓分类1、按其出水口连接形式可分为:单出口式和双出口式2、按拴阀数量可分为:单拴阀、双拴阀消防水枪按工作压力范围分低压水枪(0.2MPa~1.6MPa)中压水枪(>1.6MPa~2.5MPa)高压水枪(>2.5MPa~4MPa)超高压水枪(>4MPa)1、常见火源:有明火焰、高温物体、电火花、撞击与摩擦、光线照射与聚焦、绝热压缩、化学反应放热七类2、气焊作业时产生的熔渣,温度可达1500℃。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点整理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二章火灾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知识点7 火灾的定义及其分类(一)定义: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
(二)分类:根据不同的需要,火灾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1、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依据:《火灾分类》(GB/T 4968-2008),分为A、B、C、D、E、F六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C类火灾:气体火灾。
D类火灾:金属火灾。
E类火灾:带电火灾。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2、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分类,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
特别重大火灾: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 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重大火灾: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 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较大火灾: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一般火灾: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
注:“以上”包含本数;“以下”不包含本数。
火灾的危害:危害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生态环境。
第二节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电气、吸烟不慎、生活用火不慎、生产作业不慎、玩火、放火、雷击。
第三节建筑火灾发展及蔓延的机理知识点8 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热量的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火场上,可以用热通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大小,来衡量热能传递的强度。
依据传热方式的不同,热通量分为传导热通量、对流热通量和辐射热通量。
知识点9 建筑火灾烟气的流动过程火灾发生在建筑内时,烟气流动的方向通常是火势蔓延的一个主要方向。
火灾的分类及定义及特点火灾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由燃烧产生的大面积热量、明火和蔓延现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损失,具有严重的安全风险。
因此,对于火灾的分类、定义及特点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消防安全的预防和灭火工作的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火灾的分类1.按照火源种类的分类根据火源种类的不同,火灾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人为火灾,也就是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火灾;另一种是自然火灾,也就是由于自然原因引起的火灾。
人为火灾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分为电器火灾、明火火灾、化学泄漏及其他火灾等。
2.按照燃烧物种类的分类根据燃烧物种类的不同,火灾可以分为固态火灾、液态火灾和气态火灾。
固态火灾通常发生于木材、纸张、织物等的燃烧;液态火灾则通常发生于石油、化学药品等挥发性液体的燃烧;气态火灾主要发生于气体泄漏和爆炸的情况。
3.按照火灾发展形式的分类根据火灾发展形式的不同,火灾可以分为局部火灾和全面火灾。
局部火灾是指火灾的范围较小,燃烧物也相对较少,火势不太猛烈,能够被扑灭;全面火灾则是指火势蔓延较快,火源较多,燃烧物也较多,难以控制和扑灭。
二、火灾的定义火灾是指在实物环境中,由于物质的燃烧产生的火焰和热量,并迅速向周围环境传递,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等不利影响的现象。
三、火灾的特点1.热量巨大火灾的热量通常非常巨大,数百度甚至上千度以上,能够瞬间使周围的物体熔融、烧化甚至爆炸。
高温的火焰也能引起周围的空气运动,形成瞬间的气旋,给灭火带来巨大的挑战。
2.烟毒性大火灾产生的烟雾中往往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
特别是在封闭的空间中,更容易使人窒息、中毒甚至死亡。
3.扩散速度快火灾在氧气的作用下,往往能够迅速扩散,尤其是液态火灾和气态火灾,更容易导致火势迅速蔓延。
火势的快速扩散还会使消防工作更加困难。
4.不易扑灭火灾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其热量、烟雾、扩散速度等因素,更加不易被扑灭,以至于消防工作十分困难。
一、火灾定义及危害:1. 或者自爱定义:火是以释放热量并伴有烟或者火焰或者两者兼有为特性燃烧现象。
火灾是时偶尔空间上失去控制燃烧所导致灾害。
也就是说,凡是失去控制并导致了人身和(或者)财产伤害燃烧现象,均可称为火灾。
2. 火灾危害(1)毁坏财物(2)残害人类生命(3)破坏生态平衡(4)引起不良社会和政治影响3. 消防工作重要目:防止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
4. 按可燃物类型和燃烧特性,将火灾定义为A 、B 、C 、D 、E 、F 六种不同类别火灾类别含义灭火办法A 类固体物质火灾水型、泡沫型、磷酸铵盐干粉型、卤代烷型灭火器B 类液体或者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干粉、泡沫、卤代烷和二氧化碳型灭火器C 类气体火灾干粉、卤代烷和二氧化碳型灭火器D 类金属火灾国内尚无定型灭火器产品,可用沙土E 类带电火灾卤代烷、二氧化碳和干粉型灭火器F 类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5. 按火灾损失严重限度分类,将火灾划分为特殊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普通火灾四个级别火灾事故级别死亡(人) 重伤(人) 直接财产损失(万元) 普通火灾<3 <10 <1000较大火灾≥3,<10 ≥10,<50 ≥1000,<5000重大火灾≥10,<30 ≥50,<100 ≥5000,<10000特大火灾≥30 ≥100 ≥10000迅速记忆:死亡人数:普通<3≤较大<10≤重大<30≤特大(特殊重大)重伤人数:普通<10≤较大<50≤重大<100≤特大(特殊重大)直接财产损失(万元):普通<1000≤较大<5000≤重大<10000≤特大(特殊重大)6. 消防工作方针、原则和基本制度方针:“防止为主, 防消结合”原则: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加消防工作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
二、燃烧基本知识1. 燃烧定义: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放热反映,普通伴有火焰、发光和(或者)发烟现象。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火灾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燃物质与氧气在自然点火源或人为点火源作用下发生燃烧并蔓延的现象。
火灾可根据起火原因、燃烧物质和火势大小等进行分类。
火灾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危害,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下面将详细介绍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一、火灾的定义火灾指的是可燃物质与氧气在点火源的作用下发生燃烧并扩大蔓延的现象。
火灾需要具备以下三个要素: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
可燃物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等具有燃烧性质的物质,例如木材、油类、天然气等。
氧气是维持燃烧的必要条件,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为21%左右。
点火源是使可燃物发生自燃或传导燃烧的外界因素,可以是明火、高温、电火花等。
二、火灾的分类1. 按照起火原因分类:火灾可以分为自然起火和人为起火两种。
自然起火是指火灾的发生与自然条件有关,如雷击、地震、闪电等。
人为起火是指火灾的发生与人的行为有关,如火源未熄灭、明火使用不当、电器故障等。
2. 按照燃烧物质分类:火灾可以分为固体火灾、液体火灾和气体火灾三种。
固体火灾是指可燃固体物质发生燃烧,如木材、纸张等。
液体火灾是指可燃液体物质发生燃烧,如油类、溶剂等。
气体火灾是指可燃气体物质发生燃烧,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3. 按照火势大小分类:火灾可以分为小火灾、中火灾和大火灾三种。
小火灾是指火势较小,可以通过自救或简单灭火器材进行扑灭。
中火灾是指火势较大,需要使用较专业的灭火器材进行扑灭。
大火灾是指火势非常大,很难通过简单的扑灭手段控制火势。
三、火灾的危害1.人身伤害:火灾会产生剧烈的热辐射、火焰和烟气,对人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和损害,甚至会导致死亡。
火灾可能造成人员被烧伤、中毒、窒息或被困等各种灾害,对人体健康造成致命威胁。
2.财产损失:火灾会造成房屋、车辆、物品等财产的烧毁甚至灰飞烟灭,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火灾会使建筑物结构受损,导致房屋倒塌和损毁,同时燃烧的烟尘会污染墙壁、地板、家具等,造成房屋的损坏甚至无法修复。
火灾的定义、危害、特征及分类
一、火灾的定义。
火灾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
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二、
(一)毁坏财物,易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二)残害人类生命
(三)破坏生态平衡
(四)引起不良的社会和政治影响
(一)发生频率高
(二)突发性强
(三)破坏性大
(四)灾害复杂
(五)易形成灾害连锁和灾害链
(六)灾后事故处理艰巨
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
B类火灾是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
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
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E类火灾是指带电火灾。
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F类火灾是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