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与早期宇宙物理.ppt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24
宇宙背景辐射微波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英语: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简称CMB,又称3K背景辐射)是宇宙学中“大爆炸”遗留下来的热辐射。
在早期的文献中,“宇宙微波背景”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R)或“遗留辐射”,是一种充满整个宇宙的电磁辐射。
特征和绝对温标2.725K的黑体辐射相同。
频率属于微波范围。
宇宙微波背景是宇宙背景辐射之一,为观测宇宙学的基础,因其为宇宙中最古老的光,可追溯至再复合时期。
宇宙微波背景很好地解释了宇宙早期发展所遗留下来的辐射,它的发现被认为是一个检测大爆炸宇宙模型的里程碑[1]。
宇宙微波背景是宇宙学中“大爆炸”遗留下来的热辐射。
历史1964年美国射电天文学家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偶然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这一发现是基于于1940年代开始的研究,并于1978年获得诺贝尔奖[2]。
预测时间轴1934年,Tolman发现在宇宙中辐射温度的演化里温度会随着时间演化而改变;而光子的频率随时间演化(即宇宙学红移)也会有所不同。
1941年安德鲁·麦凯勒试图测量星际介质的平均温度,并提出依据星际吸收线的观测研究,辐射热平均温度为2.3 K。
1946年罗伯特·迪克预测“…辐射来自宇宙物质”,约为20 K,但未提及背景辐射1948年伽莫夫计算温度为50 K(假设为3亿岁的宇宙。
1948年拉尔夫·阿尔菲和罗伯特·赫尔曼估计“宇宙中的温度”为5 K。
即使他们未具体提出微波背景辐射,但可由此推断。
1950年拉尔夫·阿尔菲和罗伯特·赫尔曼重新估算的温度在28 K1953年伽莫夫估计为7 K。
1955年埃米尔·勒鲁的南塞放射天文台,在天空对λ= 33公分搜寻,发现接近各向同性的背景辐射为3开尔文,加减2。
1956年伽莫夫估计为6 K。
1957年迪格兰夏玛诺夫(Tigran Shmaonov)报告说,“绝对有效的辐射放射背景温度……为4±3K”。
宇宙背景辐射和宇宙微波背景的关系宇宙背景辐射和宇宙微波背景(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CMB)是天文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宇宙背景辐射是指宇宙中存在的各种辐射,包括电磁辐射、宇宙射线等,它们是宇宙的“背景噪声”。
而宇宙微波背景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宇宙背景辐射中的一部分,具有非常特殊的性质和重要的科学价值。
宇宙背景辐射是宇宙中最早的辐射,它源于宇宙大爆炸(Big Bang)时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
在宇宙大爆炸之后的宇宙膨胀过程中,温度逐渐下降,等离子体逐渐变为原子,电子与原子核结合形成中性原子。
这个过程称为宇宙再电离(recombination)。
在宇宙再电离之前,宇宙中充满了高能的电子、光子和其他粒子,形成了一个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
这个等离子体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辐射体,会发射出各种电磁辐射。
这些辐射在宇宙再电离之后逐渐减弱,最终形成了宇宙背景辐射。
宇宙微波背景是宇宙背景辐射中的一部分,具有非常特殊的性质。
它是一种微弱的电磁辐射,主要位于微波波段,具有非常均匀的分布和非常低的温度。
根据观测数据,宇宙微波背景的温度大约为2.7开尔文(Kelvin),相当于摄氏度的-270.45℃。
这个温度非常低,说明宇宙微波背景是一个非常冷的辐射场。
宇宙微波背景的发现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为宇宙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和信息。
1965年,美国天文学家阿诺·彭齐亚斯(Arno Penzias)和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在进行天线接收器的实验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微弱的背景辐射信号。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他们确认了这个信号就是宇宙微波背景。
这个发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也为宇宙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宇宙微波背景的研究对于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它的均匀分布和低温特性表明宇宙在非常早期是非常均匀的,没有明显的起伏和结构。
昨天就是否将“宇宙中的微波背景辐射”放到博客中来,曾经犹豫了好一阵子,很担心大家觉得很深奥,没人理睬。
没有想到虽然内容很深奥,但大家关注的热情非常高涨,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今天再将剩余的部分放上来。
五、非重子暗物质观念的由来今天大家已知道,宇宙中物质的主要组分不是重子,也就是说,不是我们今天熟悉的由质子和中子所组成的物质世界。
不过,没过多久,粒子物理学家就知道了Liubimov的发现是个错误。
虽然这个发现是错误的,但它给宇宙学家一个启示:星系的形成是我们观察到的实际存在,因此宇宙以非重子为主很可能是事实,至于这些非重子是否是中微子并不重要。
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假设。
宇宙学家持之以恒地以此为前提研究结构形成问题,艰苦而有成效地奋斗了20年。
宇宙学家首先意识到,若宇宙以非重子为主,则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BR)上的温度起伏应当有满足△T/T > 1×10-6这个条件。
大家为此进行了非常精密的实验测量,到了80年代后期,小扰动测量的精度已提至△T/T < 1×10-5,在这个精度上,依然没有观察到宇宙微波的小扰动现象,也就是说,测量的结果依然是零。
大家意识到,若测量精度再提高一个量级依然是零结果,那么宇宙物质以非重子为主的观念就必须放弃了。
进一步精细测量的任务交给探测卫星COBE。
在CBR上测量温度起伏很难,测量后的数据处理也十分繁复。
从1989年开始测量,到三年后的1992,结果才出来:△T/T = 5×10-6,也就是说在这个精度上测量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确实存在着小扰动的现象。
早期的宇宙,正是因为这样扰动的存在,才逐渐凝聚成星系的。
这当然是又一个异常重要的结果,它明显地支持了非重子为主的猜想。
通过这样的测量研究,理论家更确信:宇宙以非重子为主很可能是事实!遗留的问题留给了下一颗卫星:WMAP。
六、WMAP(Wil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的使命和结果WMAP的使命是:高精度地测量CBR上的温度起伏。
物理学中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研究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存在着一种神秘而又至关重要的现象——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它宛如宇宙的“余温”,承载着宇宙早期的重要信息,为我们揭示了宇宙诞生和演化的奥秘。
让我们先从宇宙的起源说起。
根据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大爆炸理论,大约 138 亿年前,宇宙处于一个极高温度和密度的状态,然后发生了急剧的膨胀。
在这个瞬间的“爆炸”之后,宇宙开始逐渐冷却和演化。
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就是大爆炸的“余晖”,是那个炽热早期宇宙的残留热量。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
首先,它在整个宇宙空间中几乎是均匀分布的,这意味着无论我们朝着哪个方向观测,都能检测到这种辐射。
然而,这种均匀性并非绝对,而是存在着微小的温度涨落,这些涨落的幅度大约只有十万分之一。
可千万别小看这微小的涨落,它们却是宇宙中物质分布和结构形成的“种子”。
那么,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和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呢?这要追溯到上世纪 60 年代。
当时,美国的两位科学家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在进行射电天文学研究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无法解释的“噪声”。
经过一系列的排查和分析,他们最终意识到,这种“噪声”正是来自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这一发现,为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使得他们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和精确。
各种先进的观测设备和技术被应用其中。
例如,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和普朗克卫星等,它们能够以极高的精度测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和偏振等特性。
通过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详细观测和分析,科学家们获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和认识。
其中之一就是对宇宙的年龄、组成和几何结构等基本参数的精确测量。
这些测量结果不仅进一步验证了大爆炸理论,还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宇宙演化的更详细和准确的模型。
此外,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还帮助我们了解了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性质。
虽然暗物质和暗能量本身并不能直接通过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观测到,但它们对宇宙的演化和结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特征中留下了“蛛丝马迹”。
天体物理学中的宇宙辐射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辐射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天体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它们是指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的辐射,对于研究宇宙的起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宇宙辐射是指存在于宇宙中的电磁波辐射和带电粒子辐射。
其中,电磁波辐射是指光波、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和伽玛射线等辐射所组成的,而带电粒子辐射则是指宇宙射线。
宇宙辐射主要由宇宙线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两部分组成。
宇宙线是来自我们银河系外或者更远的星系里的高速带电粒子流,其中包括质子、α粒子、电子、伽玛射线等。
这些带电粒子的速度可以达到光速的99.9%,因此当它们与大气层或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会引起宇宙射线爆发现象。
这种现象在银河系的上空可以观测到,是一种非常壮观的自然现象。
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则是指存在于宇宙中的微弱辐射。
这种辐射在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它的存在是宇宙大爆炸模型的一个重要预言。
宇宙大爆炸模型是指宇宙在远古时期一次爆炸扩散,从而形成了今天的宇宙。
在初始时期,宇宙是非常热的,处于等离子态,因此存在大量的电离粒子和光子。
随着宇宙的膨胀和冷却,电离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最终电荷中性粒子和光子脱离。
这时,宇宙中就开始存在了微波背景辐射。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一种高度均匀的光辐射,能够反映出宇宙在初期的物理状态。
当前的观测表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约为2.7K,其空间分布呈现出极高的均匀性。
利用地面和空间的望远镜,人类可以通过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来研究宇宙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相对于宇宙辐射的其他成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特点之一是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各向同性。
这种均匀性并不是完全的,因为它有一些小的对称性破缺。
通过对微波背景辐射的精确测量,我们能够研究这些非常微小的偏差,理解宇宙起源和演化过程的细节。
此外,通过对微波背景辐射波长分布的分析,我们也可以推断出早期宇宙的密度和温度。
这种方法被称为“视界振荡”,它可以提供精确的宇宙学参数,如宇宙的暴胀速率和组分比例等。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与意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CMB)是宇宙中最早的辐射,也是宇宙演化的重要证据之一。
本文将介绍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过程以及它对宇宙学的意义。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65年,当时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两位科学家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进行了一项重要的实验。
他们使用了一台非常敏感的微波天线,试图探测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微波辐射。
实验中,他们遇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问题:无论他们如何调整天线的位置,都无法完全消除来自天空的微弱信号。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这个微弱的信号来自宇宙的各个方向,并且具有非常均匀的分布。
他们排除了其他可能的干扰因素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这些微弱的信号正是宇宙大爆炸之后剩余的辐射,即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首先,它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在约138亿年前经历了一次巨大的爆炸,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宇宙。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正是这次爆炸的余热,它的存在与分布符合大爆炸理论的预测。
其次,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还提供了关于宇宙早期演化的重要信息。
由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出现时间非常早,它记录了宇宙诞生后最早的时刻。
通过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和分析,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宇宙在诞生后的演化过程,揭示宇宙的起源和结构的形成。
此外,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还为宇宙学的其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准。
通过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精确测量,科学家们可以确定宇宙的年龄、密度和形态等参数,从而推断宇宙的未来演化趋势。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还可以用来研究暗能量和暗物质等宇宙学难题,为解开宇宙的奥秘提供线索。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不断改进观测技术和仪器,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进行了更加精确的测量。
例如,欧洲空间局的Planck卫星在2013年发布了一份详细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地图,提供了宇宙演化的重要数据。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秘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CMB)是宇宙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辐射形式,它是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不久产生的。
CMB是一种热辐射,具有非常均匀的频谱特性,是宇宙学研究中的重要数据来源。
通过对CMB的观测和分析,科学家们揭示了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的许多重要信息。
本文将深入探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秘密,揭示其背后的奥秘。
**1. CMB的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最早是由美国天文学家佩内齐和威尔逊在1965年发现的。
他们使用了一台名为Horn Antenna的微波天线,意外地发现了来自天空的微波辐射。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他们确认了这种微波辐射的来源是宇宙本身,这一发现被认为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有力支持。
**2. CMB的特性**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具有几个显著的特性,这些特性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研究宇宙的演化和结构。
首先,CMB呈现出非常均匀的频谱特性,其频谱符合一个黑体辐射的分布。
其次,CMB的温度非常均匀,大约为 2.7K,这一温度被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
此外,CMB呈现出微小的温度涨落,这些涨落对应着宇宙中密度的微小不均匀性,是宇宙结构形成的种子。
**3. CMB的起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宇宙大爆炸发生后约380,000年。
在大爆炸之初,宇宙处于极高的温度下,电子和质子无法结合形成原子,宇宙中充斥着高能的光子和电子。
随着宇宙的膨胀和冷却,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电子和质子结合形成了氢原子,光子不再与电子碰撞,从而自由传播。
这些自由传播的光子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来源。
**4. CMB的重要性**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学研究中的重要数据来源,它包含了宇宙早期演化的许多重要信息。
通过对CMB的观测和分析,科学家们可以研究宇宙的起源、结构的形成和演化过程,验证宇宙大爆炸理论以及宇宙学参数的测量。
此外,CMB还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研究暗物质、暗能量等宇宙中的未解之谜,揭示宇宙的奥秘。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指存在于宇宙中的一种微波辐射,是宇宙大爆炸后产生的。
这种辐射被认为是宇宙最早的信号,它的存在证明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并提供了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重要信息。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起源**据科学家的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宇宙大爆炸发生后约3.8亿年的时期。
在宇宙大爆炸之初,宇宙处于高温高能量的状态,各种粒子相互碰撞、湮灭,不断释放出能量。
随着宇宙的膨胀冷却,这些高能粒子逐渐凝聚成原子,并开始以物质形式存在。
同时,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宇宙的光子在宇宙中的自由传播。
这些光子在不断膨胀的宇宙中传播,渐渐波长变长,最终形成了微波辐射。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性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均匀性: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在不同方向上基本均匀分布,这一特征是宇宙大爆炸模型的重要预言之一。
2.黑体辐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可以被视作一个完美的黑体辐射,其光谱特性符合黑体辐射定律,这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验证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温度一致: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约为2.725K,是在宇宙中几乎处处一致的温度。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意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对宇宙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人类揭开了宇宙演化的奥秘,提供了宇宙起源和结构演化的重要线索。
同时,它也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成为宇宙学研究的基石之一。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或许可以揭示更多有关宇宙起源和性质的秘密,为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提供更多的见解。
总的来说,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中一种重要的信号,它记录了宇宙的年轻时期,并为我们了解宇宙的本质和演化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观测,我们相信宇宙的奥秘将逐渐揭晓,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也将不断深化。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起源与演化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CMB)是宇宙每个角度上均匀、连续的微波辐射。
它被认为是宇宙大爆炸的余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本文将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起源、发现以及演化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起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宇宙大爆炸发生后的约380,000年。
在大爆炸之后,宇宙处于高温高密度的状态,电子和质子相互碰撞频繁,导致宇宙成为一个等离子体。
这个等离子体具有很强的散射能力,光无法穿过它。
然而,随着宇宙的膨胀和降温,等离子体逐渐重组成原子,光得以自由传播。
当宇宙年龄约380,000年时,宇宙温度下降到约3000K,原子核和电子结合形成中性氢原子,宇宙辐射场和物质分离,宇宙中的光子可以自由传播,形成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这些高能的光子在宇宙膨胀过程中被拉伸,从紫外线和可见光转变为微波辐射。
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存在最早由美国天文学家阿诺·佩内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于1965年发现。
他们使用了一座接收器和一个大角度天线,注意到收到的辐射强度与接收器方向无关,而是来自各个方向均匀地辐射出来。
佩内齐亚斯和威尔逊的发现引发了许多其他科学家的兴趣,随后发展了更多精密的测量实验。
其中最重要的是1989年美国宇航局的“宇宙微波背景探测器”(Cosmic Background Explorer,COBE)任务。
COBE观测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各项异性,并提供了这一辐射的空间结构的精确测量结果,进一步确认了它的存在。
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演化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演化主要包括频率和偏振两个方面。
在频率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随着宇宙膨胀而经历红移,它的频率也变得越来越低。
事实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频谱非常接近一个黑体辐射谱,它的峰值在微波波段,约为1.06毫米。
在偏振方面,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具有各向同性,即在所有方向上强度相同。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起源与演化过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CMB)是一种在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电磁波辐射,其起源与宇宙大爆炸理论密切相关。
它是由于宇宙大爆炸后,宇宙膨胀和冷却而产生的余辉辐射,具有独特的性质和重要意义。
CMB是由于宇宙大爆炸后宇宙在凝聚成原子前的380,000年发射的光子衰变所产生的。
在这个时期,宇宙非常炽热,温度高达数千万度。
由于高温下电子与光子高强度的碰撞,光子无法自由传播,形成了一个致密的等离子体。
然而,随着宇宙的膨胀和冷却,温度开始下降。
当宇宙温度降至约3000度时,光子能够逃逸出等离子体,开始自由传播。
这些逃逸的光子是CMB的主要组成部分。
CMB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宇宙大爆炸的早期阶段。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在初始阶段是一个高度炽热和高能量的点,被称为“奇点”。
这个奇点经历了爆炸和膨胀,将高温和高能量的物质释放到宇宙中。
在这个过程中,宇宙经历了剧烈的膨胀和冷却,从而形成了当前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结构。
CMB是宇宙如今这一早期阶段的遗留,它可以被看作是宇宙的“热触发器”。
当CMB逃逸后,宇宙变得非常稀薄,光子逐渐冷却下来。
现在观测到的CMB温度约为 2.7K,远低于初始的几千万度。
这低温是宇宙膨胀过程中物质冷却的结果,也是宇宙膨胀的证据之一。
另外,CMB的均匀性和各向同性也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CMB不仅提供了关于宇宙早期阶段的信息,而且还为研究宇宙结构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通过对CMB的测量和分析,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宇宙的密度波动和扰动,从而揭示宇宙结构的演化过程。
例如,CMB的各向同性和温度的微小涨落显示了宇宙初期的密度变化,给出了宇宙结构形成的起源和进化的线索。
此外,CMB的极化也成为研究宇宙微观结构和暗能量的重要工具。
CMB的极化是由于光子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的中性氢和其他物质发生散射而引起的。
早期宇宙大爆炸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这个无边无际的宏大空间,自诞生以来一直以其令人惊叹的奥秘和无限魅力吸引着人类的探索与研究。
而早期宇宙大爆炸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则是宇宙学领域内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
早期宇宙大爆炸理论,即宇宙大爆炸模型,是目前广为接受的宇宙起源理论之一。
据推测,大约在约138亿年前,整个宇宙处于一个极度高温高密度的状态下,突然发生了一次巨大的爆炸,创造了整个宇宙的起源。
这次爆炸后,宇宙开始以一种无比迅猛的速度进行膨胀,空间和时间同时诞生。
由于初爆炸产生的高温状态,宇宙内部的物质开始快速冷却,复杂的粒子逐渐形成了氢、氦等原子核。
在宇宙膨胀的过程中,这些原子核逐渐聚集,并形成了早期的恒星和星系。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宇宙演化史。
宇宙大爆炸模型的提出,得益于著名的比冯·冯特-伄洛夫图,也被称为宇宙膨胀图。
当时,比冯·冯特-伄洛夫通过观测到远离地球的星系都有蓝移现象,理论上得出了一个结论:宇宙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膨胀扩张,这意味着宇宙在过去一定有一个起源的“起点”。
尽管宇宙大爆炸理论还在完善和发展,但它至今仍是描述宇宙诞生和演化的最好理论之一。
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则是早期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重要证据之一。
1965年,来自贝尔实验室的天文学家阿诺·彭齐亚和罗伯特·威尔逊在进行微波接收的实验中,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始料未及的信号。
他们发现,这个信号来自四面八方的宇宙,且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期。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个信号是来自早期宇宙,在宇宙大爆炸后大约380,000年后所发出的。
这束来自宇宙的微波辐射,被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对于验证宇宙大爆炸模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宇宙膨胀理论,如果存在早期宇宙大爆炸,那么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一定会被产生。
早期的宇宙是一个高温、高能量的环境,而随着宇宙的不断膨胀,温度逐渐下降,高能量的粒子也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