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1钠及其化合物
- 格式:doc
- 大小:428.0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一化学必修1 钠及其化合物[课程标准]:1、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了解钠、钾的焰色反应;2、了解钠分别与氧气、水、酸、碱、盐等物质的反应情况;3、了解氧化钠、过氧化钠分别与水、酸、碱等物质反应的情况;4、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热稳定性、与酸的反应,掌握鉴别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方法;5、通过对钠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的比较和归纳,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一、金属的通性:。
[实验一]:钠的燃烧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
[实验二]:钠与水的反应1、实验现象:、、、、。
2、化学方程式:;二、钠的物理性质:;三、焰色反应:1、定义;举例:、、等。
三、钠的化学性质1、与O2:常温:现象,化学方程式:。
2、与水:现象,离子方程式:。
3、与酸(盐酸):现象,离子方程式:。
4、与碱(烧碱):现象,化学方程式:。
5、与盐(胆矾):现象,化学方程式:。
四、氧化钠、过氧化钠五、碳酸钠、碳酸氢钠[巩固练习]: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 B、钠受热后能够着火燃烧C、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能自燃D、钠在氧气中燃烧更为激烈2、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A、Na的熔点低B、Na的硬度小C、Na的密度小D、有强还原性3、将一小块Na投入足量的CuSO4溶液中,现象是()A、置换出金属铜B、产生气体,置换出金属铜C、生成蓝色沉淀D、产生气体,生成蓝色沉淀4、将2.3g金属钠投入100g水中充分反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表示正确的是()A.2.3/100*100%B.4/(100+2.3-0.1)*100%C.4/(100+2.3)*100%D.4/(4+100-1.8)*100%5、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无色溶液在无色灯焰上灼烧时观察到黄色火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只含有Na+B.一定含Na+,也可含K+C.既含Na+又含有K+D.可能含Na+或K+中一种6、下列物质放置在空气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A、NaB、NaClC、NaOHD、Na2O2钠离子的性质是()A、有强还原性B、有弱氧化性C、有碱性D、比钠原子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②Na2O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O2③Na2O主要有氧化剂,Na2O2主要有还原剂④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行⑤Na2O2是强氧化剂,Na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A、都正确B、②③④⑤C、②③⑤D、④⑤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B.Na2CO3比NaHCO3稳定C.Na2CO3和NaHCO3都能跟石灰水反应得到白色沉淀D.物质的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盐酸反应得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0、不能用来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A.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B.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Ca Cl2溶液C.分别在这两种固体中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11、有关Na2CO3和NaHCO3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等质量的Na2CO3、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NaHCO3产生CO2气体体积大B.同一温度下,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时,NaHCO3比Na2CO3剧烈C.与同种酸反应生成等量的CO2时,所消耗的酸的量相等D.将石灰水加入到NaHCO3溶液中将会产生沉淀12、往烧杯内注入煤油和水各100mL,静置后将一小块钠投入烧杯内(已知钠的密度介于煤油和水之间,且水和煤油互不相溶)。
高一化学必修一钠及其化合物钠,这个名字在化学世界里可是大有来头的。
别看它名字简单,但它的化学性格可是非常“活泼”。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钠和它的“家族”——钠的化合物,看看它们在生活中是怎样一个“明星”角色吧!1. 钠的基本情况1.1 钠的性质首先,钠这个家伙属于碱金属,化学符号是Na,真的是“高冷”得不得了。
它是银白色的金属,摸上去有点儿滑溜溜的,给人一种“溜得很”的感觉。
钠在空气中容易跟氧气反应,变成氧化钠,所以它的表面总是被一层白色的氧化膜包裹着。
这就像是钠穿了一件“保护服”,以防它自己搞个“自燃”。
1.2 钠的反应性说到钠的反应性,那可真是“火爆”。
它能跟水发生激烈的反应,释放出氢气,还会形成氢氧化钠,整件事就像是个小型的“烟火秀”。
所以,在实验室里,处理钠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翼翼,毕竟这可是个“火气”很大的家伙。
2. 钠的主要化合物2.1 氯化钠(食盐)提到钠,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氯化钠了,也就是咱们的食盐。
食盐在厨房里几乎是必备的调料,没了它,咱们的饭菜可能会“没滋没味”。
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后,能分解成钠离子和氯离子,这样就能够带来美味的咸味。
盐不仅让饭菜更可口,而且在我们的身体里也有重要作用,比如帮助调节体内的水分平衡。
2.2 碳酸钠(苏打)接下来,就是碳酸钠,大家可能听说过“苏打”这种东西,它就是碳酸钠的一个常见名字。
苏打在生活中用处广泛,不仅能用来做烘焙,还能清洁厨房里那些“顽固”的油渍。
它的另一种应用就是作为一种“药材”,能够帮助调节胃酸。
哦,对了,苏打水中含有碳酸钠,也是因为它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气泡,给我们带来“泡腾”的感觉。
3. 钠的应用与影响3.1 钠的工业用途在工业界,钠可谓是“大显身手”。
比如,在玻璃制造中,钠能用来降低玻璃的熔点,使得熔化的玻璃更容易成型。
还有在制药行业中,钠也有自己的“身影”,例如在制造一些药物时,钠盐被广泛使用。
所以说,钠不仅在咱们的厨房里忙碌,在工厂里也是个“大忙人”。
钠的性质: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现象:银白色变暗。
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以隔绝空气。
)2.钠受热后,与氧气剧烈反应:2Na+O2△====Na2O2(现象: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钠与酸反应(钠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2Na + 2HCl= 2NaCl+ H2↑2Na+2H2O=2NaOH+H2↑5、钠与盐溶液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再与盐反应)2Na+2H2O=2NaOH+H2↑2NaOH+CuSO4= Na 2 SO4+Cu(OH) 2↓另:钠放置在空气中的变化:1、4Na+O2==2Na2O2、Na2O+H2O=2NaOH3、2NaOH+ CO2=Na2CO3+H2O4、Na2CO3+10H2O= Na2CO3﹒10H2O(块状)5、Na2CO3﹒10H2O= Na2CO3+10H2O(Na2CO3为粉末)风化是化学变化记:1、K、Na、Ca 与水反应生成碱+ H22、Mg与冷水反应慢,与沸水反应快3、Zn-H前的金属与水蒸气(高温),生成金属材料氧化物+H24、金属与非金属单质(O2 Cl2 S)反应时,当与Cl2生成高价:2Fe+3 Cl2△= 2Fe Cl3当与S生成低价:Fe+ S= Fe SFe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在氧气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Fe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 △=Fe3O4+4H2↑Na2ONa2O+H2O=2 NaOHNa2O + CO2 = Na2CO3Na2O22Na2O2+2H2O=4NaOH + O2↑2Na2O2 + 2CO2 = 2Na2CO3+O2(Na2O2遇到CO2和H2O时,先和CO2反应,再和H2O反应)Na2CO3和NaHCO3Na2CO3俗名:纯碱、苏打;NaHCO3俗名:小苏打1、都易溶于水,NaHCO3比Na2CO3溶解度小2、都显碱性,3、热稳定性:Na2CO3加热不分解;2NaHCO3△= Na2CO3 + H2O + CO2↑4、和酸反应:Na2CO3+2 HCl =2 Na Cl + H2O+CO 2↑NaHCO3+ HCl = Na Cl + H2O+CO 2↑106 1 84 1106 1 106 多于1Na2CO3比NaHCO3反应慢:Na2CO3先和HCl反应生成NaHCO3,NaHCO3再和HCl反应●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生成的CO2的量NaHCO3多●碳酸钠粉末遇水,生成碳酸钠晶体Na2CO3·x H2O Na2CO3 +10 H2O = Na2CO3·10H2O ●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空气中变成碳酸钠粉末●Na2CO3 + CO2 + H2O =2 NaHCO3Na2CO3溶液通过CO2就变成NaHCO3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NaHCO3溶液中含有Na2CO3如何除去Na2CO3?通入CO25、与碱反应:Na2CO3和碱不反应NaHCO3+ NaOH=Na2CO3+H2O6、焰色反应:物理变化。
高一化学必修一钠及其化合物1. 钠的基本知识钠,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其实,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呢。
钠是我们在化学课上见到的第11号元素,化学符号是Na。
别看它名字小,小小的钠可是有大大的用处。
1.1 钠的性质首先,钠是一个非常活泼的金属,银白色的外观非常亮眼,但它也很柔软,手指轻轻一压就能留下印记。
哎,别看它这么温顺,钠在空气中可容易被氧化,一会儿就变得黯淡无光了。
对了,它的化学反应能力特别强,跟水接触时会发生激烈的反应,发出“咝咝”的声音,还会冒泡泡,甚至能引起小爆炸,真是吓人。
1.2 钠的用途钠在我们生活中可发挥着大作用。
比如,厨房里的盐,哈哈,就是氯化钠。
还有,城市的路灯,很多都是用钠灯,光线亮亮的特别好看。
我们平常见到的肥料、玻璃制造、甚至有些药品里都有它的身影呢。
2. 钠的化合物钠的化合物也非常有趣,尤其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这两个小伙伴。
2.1 氯化钠(NaCl)氯化钠就是我们熟悉的食盐。
食盐在烹饪中必不可少,给菜肴提味,几乎每个人的厨房里都有它。
盐不仅能让食物更美味,还能帮助我们保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
不过,要是吃多了盐,对身体可不太好哦。
2.2 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钠,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深?但其实它的别名叫做烧碱。
这个化学家族的成员在洗洁精、肥料、造纸等很多领域都有应用。
它的强碱性能让污垢轻松溶解,清洁效果非常棒。
不过,接触到皮肤时,它会引起强烈的刺激,所以使用时要小心。
3. 钠的反应特性钠的反应能力真的很强,特别是在和水反应时,那场面可以说是十分壮观。
3.1 钠与水的反应当钠和水碰在一起时,哇,简直像放了烟火一样。
钠会在水中迅速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反应还会放出热量。
氢气遇到空气中的氧气,可能会燃烧起来,哦,那火光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这样的反应非常剧烈,所以要小心操作哦。
3.2 钠的氧化钠在空气中也很容易氧化。
氧化后的钠会形成一层灰白色的氧化钠,这样一来,钠的光泽就消失了。
高一年级必修1化学方程式:钠及其重要化合物化学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年级必修1化学方程式,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1、钠与非金属的反应
4Na +O2=2Na2O(白色) 2Na + O2 △ Na2O2 (淡黄色)
2Na +Cl2 点燃 2NaCl
2、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浮、熔、游、响、红)
3、氧化钠过氧化钠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6、Na2CO3和NaHCO3
①、与酸的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反应速率更快)
②、与碱的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NaHCO3+NaOH= Na2CO3+H2O
③、与盐的反应
Na2CO3+CaCl2=2NaCl+CaCO3
Na2CO3+BaCl2=2NaCl+BaCO3
④、相互转化
2NaHCO3 △ Na2CO3+H2O+CO2(加热分解)
Na2CO3+H2O+CO2=2NaHCO3 (向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年级必修1化学方程式,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一化学必修一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知识点高一化学必修一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知识点小编为你提供的是高一化学必修一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知识点1. 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x09钠是一种银白色、质软、可用小刀切割的金属,比水轻,熔点97.81℃,沸点882.9℃钠的化学性质x09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常温下缓慢氧化) 2Na+O2 Na2O2②与其他非金属反应:2Na+S=Na2S(发生爆炸)2Na+Cl2 2NaCl(产生大量白烟)③与水反应:2Na+H2O=2NaOH+H2↑(浮于水面上,迅速熔化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上不停地游动)④与盐反应: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钠不能从溶液中置换出其他金属)2.钠的保存由于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易与空气中的O2和H2O等反应,所以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之中.金属钠在空气中变质的过程可以表示为:银白色的金属钠表面变暗(生成Na2O)出现白色固体(NaOH) 表面变成粘稠状(NaOH潮解) 白色块N a2CO3+CO2↑+H2O与盐酸反应x09Na2CO3+HCl=NaCl+NaHCO3Na2CO3+2HCl=2NaCl+CO2↑+H2Ox09NaHCO3+HCl=NaCl+CO2↑+H2O与碱反应x09Na2CO3+Ca(OH)2=CaCO3+2NaOHNaHCO3+NaOH= Na2CO3+H2O相互转化x09用途x09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等的生产x09食品工业,泡沫灭火剂等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知识点就介绍到这,更多内容请关注查字典化学网!。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考点一钠及其氧化物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熔点硬度密度导电、导热性银白色,有金属光泽低质软,硬度___,可切割比水___,比煤油大良好2.钠的主要化学性质——还原性(1)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①与O 2反应常温加热现象钠的表面变暗先熔化成小球,片刻后剧烈燃烧,发出色火焰,生成固体化学方程式4Na +O 2===2Na +O 2=====△转移电子1个Na 参加反应时,无论是生成Na 2O 还是生成Na 2O 2,均转移个电子②与Cl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Cl 2=====点燃。
③与S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S=====△。
(2)钠与水的反应①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 +2H 2O===。
②钠与水(含酚酞)反应的实现现象及解释:(3)钠与盐溶液的反应如:将钠投入CuSO 4溶液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钠的制取、保存与用途制取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电解保存通常保存在或中用途(1)钠钾合金(液态)用于原子反应堆,作导热剂。
(2)作强还原剂,熔融状态冶炼某些金属(如钛)。
(3)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4.氧化钠与过氧化钠名称氧化钠过氧化钠电子式氧元素化合价色、态阴、阳离子个数比是否为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转化关系考点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1.Na2CO3与NaHCO3的性质比较Na2CO3NaHCO3俗称颜色状态白色粉末白色晶体溶解性易溶于水易溶于水(溶解度比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与NaOH反应与Ca(OH)2反应与BaCl2反应与CO2反应热稳定性较稳定相互转化2.Na2CO3、NaHCO3的除杂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除杂方法Na2CO3(s)(NaHCO3)NaHCO3(aq)(Na2CO3)Na2CO3(aq)(NaHCO3)3.Na2CO3、NaHCO3的应用(1)Na2CO3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玻璃、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纺织、石油、冶金、食品等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现象:钠受热后先熔化,然后与氧气剧烈反应,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
碱金属与O2反应规律:与钠的保存----拓展碱金属的保存:保存在石蜡中,Na/K:保存在煤油中(钠着火用沙土灭火,市面上任何叫的出名字的灭火器都不好使。
二.Na 2O 和Na 2O 21.基础知识大表格: 比较内容 Na 2O Na 2O 2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氧的化合价 —2价 —1价(过氧离子O 22—)阴阳离子比 1:21:2电子式稳定性 较不稳定 较稳定 生成条件 通过钠的常温氧化生成通过钠的燃烧生成 物质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 与水反应 Na 2O + H 2O==2NaOH 2Na 2O 2 + 2H 2O==4NaOH + O 2↑ 与CO 2反应 Na 2O + CO 2==Na 2CO 3 2Na 2O 2 + 2CO 2==2Na 2CO 3 + O 2 与盐酸反应Na 2O + 2HCl==2NaCl + H 2O2Na 2O 2 + 4HCl==4NaCl + 2H 2O + O 2↑用途 用于少量Na 2O 2制取强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保存密封保存密封保存2.Na 2O 2与H 2O 的反应:⚫ 操作:将1~2mL 水滴入盛有1~2 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使馆中,检验生成的气体。
用手轻轻触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用pH 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装置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实验结论有大量气泡产生过氧化钠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气体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 和O 2 (过氧化钠溶于水产生氧化性和碱性)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有O 2生成 试管壁温度升高 反应放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有碱生成,有强氧化物生成(漂白)⚫ 转移电子数目问题:供氧面具的原理是Na 2O 2氧化CO 2放O 2( ㄨ ),用双线桥法表示反应转移电子数? Na 2O 2不管是与CO 2反应还是H 2O 反应,1molNa 2O 2~1mole -三.Na 2CO 3和NaHCO 31.Na 2CO 3和NaHCO 3的基础知识大表格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苏打、纯碱小苏打色、态 通常以Na 2CO 3·10H 2O 存在,为无色晶体,易风化失水为白色粉未Na 2CO 3白色粉未水溶性 易溶于水溶解度较碳酸钠小热稳定性 稳定,受热不易分解2NaHCO 3 Na 2CO 3+CO 2↑+H 2O与盐酸反应慢 Na 2CO 3+HCl=NaCl+NaHCO 3 Na 2CO 3+2HCl=2NaCl+CO 2↑+H 2O快 NaHCO 3+HCl=NaCl+CO 2↑+H 2O与碱反应 Na 2CO 3+Ca(OH)2=CaCO 3+2NaOHNaHCO 3+NaOH= Na 2CO 3+H 2O用途 纺织、制皂、造纸、制玻璃制药、焙制糕点相互 转化2. Na 2CO 3和NaHCO 3的溶解性与其水溶性的酸碱性⚫ 操作: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Na 2CO 3和NaHCO 3(各约1g ),完成下列实验,并将实验现象和相应的结论填入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