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农村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调查报告家乡变化调查报告一. 活动背景:为了能使学生对祖国的巨大变化有一个深刻的体会,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这段历史,了解中国的沧桑巨变,从而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用自己的行动报效祖国,我们设计了这次实践活动。
但对于这样大的一个主题,选择一个合适的视角是活动的关键,为此,我们从与我们有着密切关系的教育、卫生、医疗、收入四方面入手,由学生调查人们的教育、卫生、医疗、收入情况,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三十年来自己的家乡郭家店镇的变化情况,激发起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二.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1. 通过收集有关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变化情况的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认识到这种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通过采访一些老人,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家乡人民在教育、卫生、医疗、收入四个方面的巨大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给全国人民带来的巨大转变,认识到是党的政策好,从而让学生产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进而使学生树立将来要报效我们伟大祖国的志向。
过程与方法:1. 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查家乡在1978,1988,1998,和2008年教育、卫生、医疗、收入四个方面的具体情况。
2. 学生对这四个方面的调查和采访,对相关数据的记录、分析,运用分组收集数据,集体讨论和请教教师的方法解决问题。
3. 通过调查和采访,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情感与态度:1. 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积极参与社会调查的意识,使学生树立要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2. 利用倡议书,手抄报,调查报告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三.活动时间四.活动准备活动调查表格,相机五.活动实施过程第一阶段:活动启动阶段1.活动目标:点燃学生参与家乡改革开放调查的激情。
2.活动内容:活动启动3.活动时间:2008、9、32008、9、44.教师指导意见:说明本次活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们的活动热情和参与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家乡家庭的变化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
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
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
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壮举。
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我们的建设如火如荼。
小荷作文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
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
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
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福利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主流文明之中。
具体而言:一是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
统计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
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一九七八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十亿美元,二00六年末已突破一万亿美元。
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调查报告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状况调查报告改革开放30年家乡经济巨变社会调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历史的标志点。
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自2006年1月1日起,农民种地不需要交农业税了;2001年12月11日,中国经过十五年的努力,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2006年11月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40多个非洲国家领导人、1500名非洲各国代表成员、20多个联合国相关组织以及非洲重要组织的代表齐聚北京;2007年11月5日,我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动,成为了我国第一颗绕月卫星。
中国在发展,渐渐跟上了世界的脚步。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让我们一点鼠标就看到了整个世界。
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
30年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在我的家乡,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消费状况又如何,我通过暑假的时间就我的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时间:2015年08月二、调查地点:淮北市(经济开发区)三、调查方式:询问部分本地的人及自己的亲朋好友,去相关单位了解以查询网络的方式获得详细的数据四、调查内容:淮北市的人民就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变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消费状况为主题进行调查五、总体状况及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1、按经济的发展来说安徽淮北经济开发区是1996年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由新城综合区和龙湖工业项目区组成。
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来,到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下,全市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主要体现在粮食产量有明显提高,畜牧业生产突飞猛进,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的吃饱乃至吃好的问题,这十年里全市农村经济步入较快增长的阶段。
1982年-1986年,中央连续五年制定和颁布了关于农村工作的五个“一号”文件,从1983年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继而到延长土地承包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进一步深化改革。
中央稳定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给改革初期的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呈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前所未有局面。
据统计,1978年粮食总产量97.9万吨,首次打破建国以来全市粮食产量记录,到1979年突破100万吨大关,达到106.5万吨。
198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6亿元(产值及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其增幅用不变价计算,下同),其中:实现农业产值5.8亿元,牧业产值5.2亿元,农业、畜牧业的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6.0%和41.3%。
第二阶段(1989年-2003年),改革确定了农村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
农村改革的成功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把农村改革引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改革外部环境的更高层次。
随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全面确立,农村第二步改革进入了全面探索市场化改革的阶段,改革重心放在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培育农产品市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非农企业发展等重要方面。
因此,第二阶段可以看成是农村改革迈向市场化的阶段。
通过这一时期的改革,市场机制逐渐被引入到农业和农村经济之中,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向市场经济过渡奠定了基础。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推动了全国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家乡变化导读:本文是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家乡变化,希望能帮助到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家乡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汝城新貌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振奋人心的那一幕仿佛还在人们的记忆中,岁月如梭,改革开放的征途已经整整走过30年。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从经济濒临崩溃边缘成长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
这是国家生命力从萎靡到迸发的30年,更是个人的生存空间、自由选择和各种权益得以逐步舒张的30年。
三十年的征程,中华民族终于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开始向腾飞之路大步迈进。
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三十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
在这30年中,我的家乡——汝城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汝城县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处,自东晋穆帝升平二年(公元352年)建县以来,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全县辖23个乡镇,其中有5个少数民族乡镇,309个行政村,总面积2401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5.8万人。
汝城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同时也为共和国培养了汝城籍开国上将李涛、朱良才等老一辈将军。
这里物华天宝,人文鼎盛,神农在郴州汝城耒山制作农耕耒耜。
理学鼻祖周敦颐在此任县令时,著有《爱莲说》。
至今,明、清时期的一大批古建筑仍熠熠生辉。
改革开放以来,汝城县充分利用毗邻粤、琼和港、澳、台胞较多的优势,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效地促进了汝城经济的快速增长。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汝城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勤劳善良、开明开放、诚实守信的汝城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向上,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农村的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农村的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农村的变化改革开放后,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站起来的亿万农民,三十年间演绎了亘古未有的历史性变迁,谱写出追求富裕,走向小康社会的壮丽诗篇。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服装颜色单一,黑、蓝、灰一统天下,布料基本上是粗布制成,一般人家一年添一次新衣服都不太容易,平时还不舍得穿,要留在过年过节或出门才穿。
家里孩子的衣服都是大的穿完,再给小的穿。
就这样,还有不少人穿着补丁的衣服。
穿的鞋大都是自己做的,很少有买现成的。
如今服装的色彩各种各样。
每个人的衣服都有很多套。
再也看不到身上有补丁衣服的人了。
人们很少有自己做鞋了,而是到商店去左挑右选自己喜欢的各式各样的鞋。
过去人们的饮食很简单,一年四季基本上以粗粮为主,过年过节才能吃上肉和面食,冬天蔬菜少,白菜、萝卜、土豆是主要的副食品。
要想买上好东西,还要凭票供应,限量购买。
如今,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蔬菜和肉,饺子都是家常便饭。
以至现在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上了档次,要吃绿色食品和粗茶淡饭,真可谓物质粮食极大丰富。
过去时好几代人挤在一间房子里,住东西屋、南北炕是最平常的事。
人均居住面积只有可怜的几平方米。
如今,很少看到几代人挤在一个房子里住了。
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三十平方米。
而且,居住的环境也比以前好得多。
过去人家没有几件家具和家用电器。
如今不但家具一应俱全,家用电器也应有尽有。
曾经的奢侈品已变成了普通用品。
过去人们出行,大多安步以当车。
或者坐马车驴车出行。
骑自行车的人是特别受人羡慕的人。
一个村里有一台机动车就不错了。
很少有公共的交通工具用。
如今马.驴车算是稀缺东西,自行车更是不值一提。
每个村子里光是摩托车就几乎每家都有,拥有轿车的也不算什么稀奇事。
现在要出门,可供选择的公共交通工具应有尽有。
随着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的农村,人们以穷为荣,以富为耻。
有钱也不敢张扬.而现在万元户在农村已是贫困户的代名词。
王四典:见证改革开放30年农村变化作者:王四典决定亿万农民命运的中国农村改革,走过了风云激荡的30年。
多少“热词”曾经耳熟能详,多少“热词”依然流行不衰,它们生动折射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改革给中国农民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见证改革开放30年农村变化【热词】农业税背景:2005年12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
这意味着8亿中国农民从这天开始,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
从国家粮食定购任务通知书到夏粮征购明白卡,从农业税纳税通知书到领取国家补贴存折,河南省沁阳市柏香镇史村农民张俊生把多年来领到的每一份通知单都收藏了起来。
而随着这一份份通知单的变化,张俊生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张俊生收藏的这几十份通知单中,最早的是一份1983年由当时的中共沁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发放的《统一经营包干到户责任制合同书》。
1983年,沁阳市开始了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张俊生一家分到了9亩多的承包地,拿到自己的土地合同,老张兴奋不已。
在他看来,有了这几亩地,一家老少的温饱就算是有着落了。
到了2005年,我省取消了农业税,老张手里的税费通知单也换成了发放种粮补贴的存折。
张俊生感慨地说:“种地纳粮是天经地义的事,国家对咱农民格外照顾,连农业税都不让交,还倒找钱给你,不种好地是不中的。
”【热词】新农村背景:农村人口多是中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女子锣鼓队、农民篮球队、夕阳红健身表演队,还有群英笑剧团、农民秧歌表演队……当记者走进陕县大营镇城村的文化中心时,村民们正在中心广场上健身、演出,还不时地说说笑笑。
村民张李成喜笑颜开地告诉记者:“村里富了,日子好了,生活也更有趣儿了。
”一道道文化大餐给许多村民的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这可不得不提及城村这两年的发展。
农村30年变化征文三篇农村30年变化征文1时间消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喧闹非凡,大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走上了富强富强、世界文明之路。
说起改革开放三十年,听妈妈讲,妈妈小时候,也就是六七十年月农村住的大多数土坯房子,吃的是高粱米、玉米面,连大米白面都吃不上。
更别说是零食了。
穿的是姥姥用省吃简用的钱买的花布做的衣服,大的穿了小的穿。
上学更艰难了,低矮破旧的教室,连书桌都没有,自己从家里拿个小凳子,自己在膝盖上书写作业。
艰难极了。
还有就是那时农村的街道,弯弯曲曲,破烂不堪,一下雨,都是泥泞不堪,处处是水洼。
特别难走。
行人苦痛之极。
等等······可现在我回老家,看到的是一排排整整齐齐的红砖瓦房,高大而美丽,吃的穿的都跟城市没什么两样,学校都是宽阔光明的教室,街道都是干洁净净的柏油公路。
等等······我虽然是一个小学生,我能体会到我们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比起我们的上辈人我们幸福多了。
我们应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每天向上。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将来为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富强做出自己的奉献!农村30年变化征文2暑假里,妈妈带我回农村姥姥家,让我看看现在的新农村。
没去之前,我心里农村的样子就是:有一些七零八落、又不坚固的小草房,小草房四周是一些羊肠小道,通向没有规章的庄稼地。
夏天还算喧闹,植物长得特别茂密,冬天北风一吹,却显得特殊荒芜。
姥姥家到了,下了车,眼前的景象却和我想的一点儿也不一样,让我大饱眼福。
一排排整齐的房子,还有的人家盖起了三层小洋楼,样式很别致。
村里通了自来水,很多人家装了空调、按了暖气。
小院里的花儿五颜六色,还散发着淡淡的芳香。
菜园里种着各种蔬菜:绿黄瓜、红柿子、紫茄子等。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衣食住行的变化(整理过的)衣: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穿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一句农村里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当年的真实写照。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求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趋成衣化。
各种皮鞋、旅游鞋、休闲鞋等不但式样新颖,而且穿着舒适,普遍为农民所接受。
食:相信粮票、油票,在很多人眼里都不会陌生,吃饭必须靠这个去换。
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以追求质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开始在吃上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
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鲜菜、果四季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
主食细粮化,且逐渐丰富多样,副食品消费从以追求数量满足逐渐转入讲究质量。
住: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天的时候,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后来用砖砖瓦瓦建了个土砖房,下雨天依然受此待遇。
现如今,一踏进村庄,一幢幢二、三层高的新楼房,展现在眼前。
每户人家一块五、六分土地的宅基地,. 四面用宅沟围起来,沟水清澈,鱼翔浅底,既可捕食,又可防火。
宅前宅后,还种上了花果林木,绿树成阴、鲜花争妍,家家住的是个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的“农民别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乡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助下,家家接通了水、电,既可饮上洁净的自来水,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网、看电视,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
同时,户户添了三件“宝”:一是修了个洁净厨房,用上了燃气灶、电冰箱、微波炉;二是建了卫生厕所;三是造了沼气池,把粪便、垃圾统统灌到沼气池里,经发酵后制成沼气,供厨房作为清洁能源使用、其残渣又是农田需要的有机肥料。
这样,既节省了燃料支出,又保护了农村环境,还提供了有机肥料。
《农村家庭改革开放三十年生活纪实改革开放农村变化文章》摘要:从前生产队集体干活到分田到户庭产承包责任制到现农村生活基达到丰衣足食水平还有浩浩荡荡打工潮波及全国各地,下面我就我族具体情况从吃、穿、住、行四方面讲下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他们非常渴望年因年可以吃到平常梦寐以白面馒头还可以吃肉没到那候他们都吃满嘴是油那是他们幸福刻他们每人都梦想能天天吃肉我族与改革开放三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我族也历了翻天覆地变化从前吃不饱穿不暖到现康水平生活水平可谓是天上地下不能不说改革开放是项极英明伟策从前生产队集体干活到分田到户庭产承包责任制到现农村生活基达到丰衣足食水平还有浩浩荡荡打工潮波及全国各地上世纪70年代末国农村土地庭产承包责任制极地调动了广农民成产积极性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它不仅迎了国农业增长“黄金期”而且很短了上亿人温饱问题下面我就我族具体情况从吃、穿、住、行四方面讲下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吃我父母那代人童年是生产队集体干活记工分生产队分粮食少可怜加上兄弟姐妹又多又因他们当正处长身体阶段因他们童年印象深是天天饿着肚子几月还吃不到油水整天吃窝窝头因红薯面比较黏没有口感可言他们非常渴望年因年可以吃到平常梦寐以白面馒头还可以吃肉没到那候他们都吃满嘴是油那是他们幸福刻他们每人都梦想能天天吃肉改革开放到现不仅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我们农村也样现基上衣食无忧寻常人基上月就可以吃顿肉而城市更他们多数人因多摄入脂肪蛋白有多人都患了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病等些富贵病而现他们又怀念天天吃野菜窝窝头岁月了城市里现那些青菜绿豆野菜窝窝头等些东西卖比鱼、肉快多了不得不说这是物质急速膨胀些遗症、穿上世纪70、80年代父母们衣都是老穿老二穿老二穿老三穿……到实不能穿了留下做抹桌布什么件衣不不是实不能穿绝不会扔并且那候衣满街都是清色土色帆布山装他们候梦想着年能够添件衣可对姊妹多庭连年添次衣都不能保证改革开放三十年现走街上满眼看都是花花绿绿各式各样衣只要你有钱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衣而且材也是多种多样亚麻、涤纶、腈纶、丝绸、化纤毛类皮类等等各种上材而且听说现还有纳米衣衣直接不用洗回想这三十年真是代巨进步3、住父亲童年全是兄弟几挤张床上盖着很厚很厚被子那被子孩子甚至不能拿起加上当棉花奇缺被子又不保暖被褥还黑不行到现床是席梦思被是太空被又轻又暖和孩子人房子生活可谓是舒适安逸、行那逢年节串亲戚都是挎篮子回回都要路上走上半天有女孩嫁到外省路途遥远甚至辈子都不能见父母了而现有行车电动车火车飞机即使嫁到国外年也可以回几次事实证明改革是邓平志提出项重举措惠及了广人民群众它义不仅放了国济更重要是放了全国人民思想是建设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出了重要步。
题目: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系别:专业:班级:姓名:学号:2013/5/13摘要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启了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正文“不支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这是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
1978年12月,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我们党在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此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
改革开放三十年过去了,三十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沧海一粟,然而就是这三十年间,中国人民的面貌,尤其是我国广大农村的人民面貌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78年中国率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从此,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我的家乡也一样有了巨大的变化。
一、家乡人民的衣、食、住、行方面的显著变化。
民以食为天,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只有吃饱了人们才能去考虑去发展科学。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很多人家吃不起饭,养不活孩子。
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首先得到了解决。
以前是吃不起饭,现在是全民提倡“光盘”活动。
经常听我爷爷那一辈的老人家们说:过去那是吃的啥啊,大家子人,经常是窝头就点咸菜、酱什么的就对付一顿饭,还常常吃不饱。
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饱饭,不再受饿。
大人小孩都盼着过年,能改善改善生活,过年了,能吃上一顿饺子。
现在好了,平常就能吃上饺子,不仅是吃饱的问题了,想吃啥吃啥,调着样吃。
大鱼大肉早已是平常菜,现在也嫌油腻了,吃饭讲究个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追求的是绿色健康。
过去人们是穿不暖,现在人们追求的是名牌。
过去一件衣服的穿好几年,缝缝补补,现在人们没事就逛街,看着漂亮的就买。
以前的小孩子都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就有新衣服了。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13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一):我出生在90年代末,家乡在董马村。
以前没有电气设备,要与远方的亲朋好友取得联系靠信件,这种方式又慢又不方便。
听我的外婆讲,以前我的家乡很贫困,一大家人都挤在一件小小的茅屋里,里面的光线很暗,没有暖和的衣服穿,一件衣服要打好多补丁,并且大的穿了,小的又之后穿。
村子里的人是吃不饱、穿不暖,农民们靠抢公分、分粮、分钱。
一年到头分的粮食,不够吃,钱也不够,有时连盐都买不起吃。
村子里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每逢雨天泥泞不堪,人们走路都要从山上绕道。
孩子们在破陋的教室里读书,也有孩子因交不起几元的学杂费上不了学。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和落实下,家乡的变化一年比一年大。
原先村民们挤在狭小阴暗的老式木房子里面,此刻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红砖青瓦房,并有了卫生厨房,卫生厕所,有的还建起了两层以上的楼房。
以前窄小的土路,一下雨泥泞不堪,此刻转成了宽阔的水泥大道,下雨天也不怕出不去了,此刻我回家能够坐着小车直接就到家门口了。
小康示范村使整个村子焕然一新。
此刻的孩子们都做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并且国家免减了书杂费,村子里的每一个孩子都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村民们都有均衡饮食。
还能够随便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村里开始有了电视机。
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聚集在电视机前,看着电视里播放的精彩节目,也仿佛看到了自己精彩的明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发展,我的家乡的确变化了。
我认为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个人,立足此刻,展望未来,实现梦想,都是十分重要的。
家乡的变化就是很好的见证。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二):我的故乡在临沭,那里人民朴素,笑容和蔼,是一个在改革开放后,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的城市。
城市不大,但也是今时不同往日,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这是我亲身体会到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变化听爸爸说,我们的家乡以前特别穷,只有几间简陋的小屋,泥泞不堪的几条小路,要到城外才能找到商店,经济萧条。
然而,现在我们的家乡已经发展的非常快,简陋的平房变成了一栋栋高楼大厦;凹凸不平的泥浆路变成了一条条笔直平坦的公路;街上也不再是人烟稀少,在家乡的中心,新建了步行街,那儿繁华热闹,接上的商店让你眼花缭乱;此外,我们家乡也修建了许多旅游区,如梁启超纪念馆,小鸟天堂,圭峰山等等。
这一切,使家乡焕然一新,繁华美丽。
随着三十年祖国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家乡在教学事业上也是大有发展的。
在这方面,我也是深身体会到的。
听学校的老师说,以前的学校设施非常简陋,只是一些小祠堂,那凳子都是自带的,还有许多家庭因为经济问题,导致不能上学。
现在,国家对教学事业重视了,新建学校,而且学校的设置齐全,有宽阔的操场,图书室,多媒体室等。
在校外,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深入了解,还新建了图书馆,历史博物馆和葵博园等,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
最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国家推行了义务教育,使家庭经济能力有限的学生也能够高高兴兴的上学去,减轻家庭负担。
三十年来,经过了多少艰苦历程,经过了多少风险考验,随着改革开放,我们依然不断的前进着,发展着,奋斗着,为着祖国的强盛兴旺,为着家乡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正在变化着。
家乡三十年的变化作文(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家乡的变化今天我回老家去玩,顺便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
一回到家,我缠着奶奶,给我讲家乡三十年的变化,奶奶深情地说:“这三十年来的变化可真是翻天覆地啊!” 家用电器,通信等都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房子、道路也在悄然变化。
那时候,没有电灯,到了晚上,人们在煤油灯下,工作和学习。
渐渐地从有电灯,黑白电视机到有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化设备。
房子从低矮的草房变成瓦房,再变成平房及楼房。
还有以前我们家门前有条泥土路,一下雨,到处是水坑,只要你经过那条路,保准你的鞋子被染成泥土色,而且底子上还沾上好多泥巴。
革新启搁30年去家乡的变更之阳早格格创做从革新启搁30年此后,家乡从一个贫沃的小乡村一步步走背一个茂盛、日益繁枯的皆会!我感触我家乡的变更不妨从以下几面去综合:一、衣革新启搁前农村死计条件好,买布靠布票,买粮靠粮票,买肉靠肉票.脱的是“新三年,旧三年”,那一句农村里流通的:“一件衣裳,老大脱了老二脱,老二脱了老三脱”也是当年的真正在写照.自革新启搁此后,农村的支进减少,商场商品的越收歉富,人们启初探供新、好的脱戴消耗模式,衣着越收道究大圆得体,拆束变得歉富多彩,并日益成衣化.鞋子也变得各式百般,旅游鞋、皮鞋、戚忙鞋等,不但是格局新颖,而且衣着恬静,一致为农夫所担当.往日人们时常使用“西拆革履”去形容脱得佳,此刻,西服、皮鞋正在华夏住户中的遍及率已经下达90%以上.齐公有88.7%的消耗者更喜欢买买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里料的拆束.纵然衣着消耗正在消耗总开销中的比沉下落,但是总量背去处正在降下的趋势.二、食疑赖粮票、油票,正在很多人眼里不会陌死,用饭必须靠那个.随着社会先进,农村经济赶快死少,消耗火仄逐步遍及,农村住户的食品消耗逐步从探供数量谦脚为主转进了探供以品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启初正在吃上道究科教、供细细、道营养、下品量.商场上歉富的鱼、肉、蛋、陈、菜、果四季常有,居家家庭念吃什么买什么.主食细粮化,且渐渐歉富百般,副食消耗从以探供数量谦脚渐渐变换为以探供品量为主.奇我人们还会吃些细粮去促进人体的机能.往日,华夏人睹里的时常使用心头语是“吃了吗?”.“吃”正在华夏人死计中所占的分量越去越沉了.13年去,华夏人越去越近离盘绕吃、脱勤劳劳做的单调死计,日子不但过得殷真,而且越去越歉富多彩.三、住革新启搁前,险些家家户户住的房子皆是茅草房,下雨的时间,屋中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厥后用砖砖瓦瓦健了土砖房,可依旧受此待逢.现此刻一走进农村,一幢幢二三层下的新楼房,呈当前少远.每家一齐五、六分天动做宅基天,四里用沟围起去,沟火浑澈,鱼翔池底,既可捕食,又可瞅赏也可防火.宅前后种上花果树林,绿树成荫、百花齐搁.正在乡政府战村普遍经济的资帮下,家家户户接通火、电,即可喝上搞净的自去火,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钩、瞅电视,过上了新颖化的皆会死计.共时家家户户加了“三宝”;一是建了净净的厨房,用上焚气灶、电冰箱、微波炉,二是健了茅厕,三是制了沼气池,把粪便、垃圾统统灌倒沼气池里,通过收酵制成沼气,供厨房动做浑净能源使用,即残渣又是农田的有机肥料,那样既节省了焚气开销,又呵护了农村环境,还提供了有机肥料,那是正在皆会是无法搞到的.20世纪90年代初,乡镇住户人均住宅里积惟有6.7仄圆米,农村为17.8仄圆米.暂时,乡镇人均住宅兴办里积正在10仄圆米以上,农村达到25仄圆去.与此共时,居住品量战配套本能不竭遍及,基原遍及了煤气、液化气.乡镇住户正在家具、住宅化妆、家庭设备等圆里的消耗开销也成倍删少.四、止从村里到乡镇缺累40公里,却还要坐二个小时的车仄稳二个小时,进乡了,灰头土脸短佳意义睹人,路况短佳,公接车也不肯意启辟门路,乡乡门路上跑的数量稠密的出租车,也是乡里淘汰的陈旧车辆,中途趴窝、超载、超员也是仄常局里,连年去,盘绕农村建制大举真施乡乡门路通畅工程,新建乡村公路,一条条缎戴式的沥青路从县乡里背乡村的蔓延.新颖、恬静、快速的公接车不但是到了齐县所有乡,许多农夫民寡正在家门心便可坐车,间接进乡.更大支益是往日接通阻碍,出卖艰易的农副产品,也随着门路的疏通进军海内中商场为农夫民寡戴去真真正在正在的支进.往日,不几人敢俭视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轿车.当前,越去越多的人启初把那个往日瞅去不可能真止的幻念形成了现真.从1998年启初,华夏部分买车比率已经超出50%.暂时,正在一些大中皆会,那一比率以至超出70%.皆会住户中,每万人拥有轿车达到100多辆.华夏部分汽车保有量从1990年的81.6万辆减少到1999年的534万辆,年均删少23.2%,近下于世界汽车保有量的删少速度,部分汽车保有量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比沉从15%安排降下到40%安排.五、消耗及死计革新启搁三十年去随着农村住户支进删少,农村住户耐用消耗品爆收了巨大变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矮档到下等,从简单背周到的死少历程,革新启搁前农村住户耐用品消耗末究是矮火仄,曾几许时,人们为了买一台彩电或者电冰箱,齐家人要省吃俭用佳几年,此刻住户家里由“老四件”(自止车、缝纫机、脚表、支音机)赶快背“新六件”(电视剧、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拉拢声响、照相机)战电脑、小洋楼、摩托车、空调、移动电话、小汽车等转移,死计已经从“基原存正在型”背“享受死少型”转移.死计用品的变更:脚机、电脑等已经成为民寡的日时常使用品;轿车步进觅常百姓家、家用电器不竭革新;农村盖起了砖房;饮食越收注沉营养等.戚忙办法的变更:人们的业余文化死计不竭歉富,电视、上钩、旅游、健身等戚忙娱乐办法歉富着人们的死计.革新启搁30多年去,我人民寡真止了贫贫到温鼓、再由温鼓到总体小康的履历性超过.综合国力隐著巩固:人民经济赶快删少,经济势力不竭提下;科教技能突飞猛进;国防战军队建制博得了沉要成便;国际职位日益遍及.。
我的家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我的家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感谢您的阅读!改革开放像春风吹暖了大江南北,从此,中国人民豪情满怀地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步伐,从此荡起了滚滚春草、浩浩风帆,天地间展开了一副百年的新的画卷。
我的家乡——景德镇也与此同步,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
家乡这三十年的发展史从我家的住房就能了解到。
原来,我家居住在四合院,青砖灰瓦,通常是十几户人家住在一起。
每当下雨时,就形成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景,“小溪”遍地泛滥。
如今,改革开放30年,景德镇最明显、最直观的变化是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崭新的高楼林立。
我家的住房宽敞、明亮。
一家三人居住面积达到一百多平米。
周边环境优美,生活配套设施齐全,从“忧”其屋到“优”其屋。
那时,物质匮乏,食品单一,事事都讲计划,凭票供应。
平时,孩子们都天天盼过年,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饱餐一顿。
现在,物资丰富,有钱就能买到。
人们餐桌上的食品也渐渐丰富,各种蔬菜、瓜果、蛋禽、肉类应有尽有,原先过年都难得一尝的食品成为了人们的日常食品。
改革前,人们通常衣着的标准也是千篇一律,不分季节,则注重耐洗和耐磨。
当时有哪户人家有台黑白电视机,虽然只有三四个频套,周围人邻居都跑来看,大多数还自备椅子,俨然一个小小电影院。
道路差,车辆少,泥巴路坑坑洼洼的,天晴一身灰尘,下雨就沾上了一身水泥。
“晴天一块铜,雨天一包脓”是当时的最好写照。
改革后,人们的消费观念大大的改变,人们着衣的服装面料也多了,尼龙的、晴纶的、纯棉的、羊毛的、丝绸的、皮革的等等。
服装的款式也开始了多样化,色彩不拘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耐用消费品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老四件”,到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影碟机“新六件”,再到抽油烟机、热水器、空调、电脑等家用电器,档次越来越高,信息化设备也逐渐增多,真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现在,江西省的柏油路,分别达到7%、水泥公路也达到93%。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农村变化
保定市徐水县釜山乡南陈庄小学四年级陈春妍辅导教师:李海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巨变,集中反映了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在改革开放道路上的辉煌成就。
下面我就以我们小学生的视觉来简单说说。
先说“衣”。
爷爷奶奶所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有三年’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颜色以青绿蓝一统天下的局面更是一去不复返。
如今的服装不论从款式、质地、颜色、舒适度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景象。
就是我和身边的小伙伴穿的学生装也是五颜六色,样式也是五花八门,不仅穿出了我们的朝气,更彰显了自己的个性。
再说说“食”。
都说“民以食为天”、“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过去农村人的温饱问题一直梦魇般缠绕着每一个人。
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简直就让人难以置信。
爷爷奶奶口中的各种“票”,什么粮票、油票、……早已黄鹤一去不复返。
农村生活更是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了可喜的一大步接着说“住”。
过去成为农村住房象征的茅草房、土坯房早已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一以及一栋栋鳞次栉比的楼房,厨房、洗浴室、卫生间等更是一应俱全。
就连我的哥哥和我都有了各自的小书房,另有一台电脑更是我的最爱。
通过它,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更可以和世界各地的小朋友沟通交流,真是方便极了。
最后说“行”。
三十年前,农村的代步工具几乎没有。
自行车已是凤毛麟角,更别说是摩托车、轿车了。
过去的村路、街道人们戏称“水泥路”——晴天扬灰、雨天水泥。
如今你看,村路是宽阔的真正水泥路,可容得下三两大卡车并行。
各式各样的摩托车、电瓶车乃至高级轿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每想至此,我就会对“改革——必由之路”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是啊,三十年来的事实证明,改革是完全正确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一国两制的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像一颗又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一条辉煌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学校地址:保定市徐水县釜山乡南陈庄小学
邮政编码:072558
联系电话:899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