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中国古代诗词流变
- 格式:ppt
- 大小:4.26 MB
- 文档页数:80
中国古典诗词发展脉络(一)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带领大家整理一下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脉络,为什么要做这一件事情呢,因为古诗词鉴赏对我们的学生来说,一直是一个难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多古诗词的情况不太了解,只是就一首诗读一首诗,这样的鉴赏总会是肤浅而片面的。
今天先从先秦诗歌说起。
我国的文学发展是沿着两条路走的,一条是现实主义道路,一条是浪漫主义道路。
虽然中间会有一些穿插,但是整体来看,两条路线还是比较清晰的。
现实主义的源头是产生于中国北方的《诗经》。
对于《诗经》,我们是要必须了解全面而准确的。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实际上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音乐曲调之意,又称15国风。
所谓《国风》,即指当时诸侯所辖各地域的民间歌谣,犹如今天的地方乐调,共160篇,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风和屈原《离骚》并称为“风骚”。
“雅”即“正”,又与“夏”通。
分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属正统音乐。
“颂”是用于朝廷、宗庙的乐章,是祭神、祭祖时所用的歌舞曲。
祭祀祖宗,祈祷神明,赞颂王侯功德,是其内容上的特点;诗、乐、舞的合一,则是其形式上的特点。
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我们知道,《诗经》中价值最大的是“十五国风”,那么这些诗歌都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呢?都有那些题材呢?其实《诗经》价值的很大一方面就是它涉及的社会面非常广。
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题材:1、农事诗,反映了周代的农业生产活动,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如《豳风·七月》、《周颂·臣工》、《周颂·噫嘻》、《周颂·丰年》、《周颂·载芟》、《周颂·良耜》等。
2、征役诗,即大量反映徭役和兵役问题的诗歌。
如《唐风·鸨羽》、《魏风·陟岵》、《邶风·式微》、《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豳风·东山》、《采薇》等。
中国诗词历史演变过程中国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其历史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四个时期。
一、先秦时期中国诗词的源头可追溯至先秦时期。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共计305篇。
这些诗歌内容广泛,涉及劳动、爱情、战争、祭祀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此外,屈原的《离骚》则开创了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先河,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两汉时期,汉乐府的出现标志着诗歌从民间走向宫廷,成为文人创作的重要载体。
汉乐府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反映人民疾苦的写实作品,也有描绘爱情生活的浪漫之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曹操、曹丕、曹植等人的建安诗歌以慷慨悲凉著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随后,陶渊明的田园诗则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为特点,成为后世文人追慕的对象。
此外,谢灵运的山水诗也为后世的山水田园诗派奠定了基础。
三、隋唐五代时期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高峰期。
唐代诗歌尤为繁荣,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作品。
初唐时期的陈子昂、张九龄等人继承了魏晋以来的诗歌传统,开创了唐诗的新风。
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则更是被后人誉为“诗仙”、“诗圣”,他们的诗歌作品风格各异,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李白诗歌豪放奔放、意境深远;杜甫诗歌则沉郁顿挫、关注民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衰落。
此外,白居易的讽喻诗、刘禹锡的竹枝词等也各具特色,丰富了唐诗的艺术宝库。
五代时期,虽然战乱频繁,但诗词创作仍有一定的发展,如李煜的南唐词就以其婉约柔美的风格著称。
四、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诗词创作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宋词作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第一讲中国古代诗词流变——从《春江花月夜》说起(4学时)一、《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倒全唐的唯美之作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
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
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
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
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
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
不知江月等待什幺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
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
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
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
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
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
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
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
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
赏析:千古绝唱,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春季课程大纲讲次内容类别1诗歌演变(一)诗歌2诗歌演变(二)诗歌3图文转换图文转化4升学写作写作5记叙文赏析(一)阅读6文言文文言翻译7写人仿写写作8温故而知新——期中检测测试9记叙文赏析(二)阅读10基础语法进阶语法11记事仿写写作12文言文古文13记叙文赏析(三)阅读14环境描写写作15结课测试测试16作文讲评写作六年级春季第一讲诗歌的演变诗歌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歌的概念一、诗歌要具备的两个要素:一是富有节奏感,二是要抒发情感。
《诗经》孔子编订305篇诗三百⼆、诗歌的起源《诗经》的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现实主义诗歌源头。
《诗经》里的诗歌和先秦时期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
笔记文学常识指宗庙祭祀用的舞曲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指雅正之声颂按手法可分为:赋、比、兴赋:铺陈比:比喻兴: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美女1号:淑女⼀个⾟勤采摘荇菜、体态优美的的⼥⼦。
⽣活⽓息现实主义屈原朝饮⽊兰之坠露兮,⼣餐秋菊之落英。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制芰荷以为⾐兮,集芙蓉以为裳。
离骚(节选)美⼥2号:神⼥⼀个以荷叶为⾐,荷花为裳,配饰众多,⾐袂⾶⾶,不⾷⼈间烟⽕的⼥⼦。
距离⽣活⽐较远,仙⽓⾶⾶浪漫主义《楚辞》的地位《楚辞》是我国第⼀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屈原的抒情⻓诗《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称为“骚体”。
笔记文学常识焚书坑儒汉代唐朝元明清先秦魏晋宋代《诗经》《楚辞》⼆、汉代乐府诗歌1、乐府原指管理音乐的机构。
中国古典诗词的体例流变第一篇:中国古典诗词的体例流变中国古典诗词的体例流变1.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诗经》在形式上是四言诗,如我们所学的《关雎》、《蒹葭》,就其语言而言,我们有很多成语就出于其中,如投桃报李、一日三秋、万寿无疆等,我们所学的《关雎》中就有,如辗转反侧(这个内容由学生回答)。
2、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楚辞“楚辞”,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的代表人物屈原(前340?-前27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爱国诗人。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篇浪漫主义抒怀诗,也是“楚辞”的代表作品。
由此,世人称“楚辞”为“骚体诗”,并与《诗经》并称“诗骚”或“风骚”。
《楚辞》的句式为“七言”,近代以来,人们越来越趋向于一个共同的认识,即七言诗主要源于“楚辞”。
3、汉赋汉代文人的主要诗歌形式,因为我们还没有学到相关作品,这里就不作具体介绍。
4、《古诗十九首》——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最初出现在萧统所编撰的《昭明文选》中。
每天积累一点古诗词写作知识第一讲中国诗体的流变一什么是诗?《辞海》:“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二诗歌的特点《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古代诗歌都是可以歌咏的,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
从内容上看,诗歌的特点是“言志”、“缘情”。
即“饱和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金刘祁《归潜志》:“夫诗者,本发其喜怒哀乐之情,如使人读之无所感动,非诗也。
”但“言志”与“缘情”并非诗歌所特有的,其它文学体裁也可以用来抒情。
并且诗歌里面除抒情诗外,还有叙事诗、写景诗、咏史诗等。
因此,诗歌的最大特点还是表现在其语言形式上,注重形式美是诗歌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富有民族性的。
诗歌的形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又有历史发展性。
我们学习的诗词格律学,就是学习前人对诗歌形式的研究成果。
因此,在学习诗词格律之前,我们还有必要对中国诗歌体裁的发展流变进行初步了解。
三诗体的流变关于诗体的流变,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是这么说的: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
这句话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诗歌形式的变化轨迹。
诗歌起源与劳动,早在远古时期,人们便开始以诗歌的形式表现日常生活的行为。
如《吴越春秋》记载了一首《弹歌》: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肉)。
从内容上看,这首诗表现了发明弹弓,用以狩猎的情景。
从形式上看,这首诗两字一顿,有了简单的节奏。
“竹”与“肉”押韵,具有诗歌的最基本的特点。
[一]《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收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时代的诗歌,共计三百零五篇。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国风”,是周代各国的为地方民歌,“雅”、“颂”是“朝廷郊庙乐歌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