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医保之德国模式
- 格式:pdf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1
龙源期刊网 全球医疗制度四大模式作者:朱一心来源:《海外星云》2009年第10期全球现行的医疗模式,大概可分四种:一是以税为本的英国模式,强调“不应有人因缺乏金钱,而不能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英联邦国家及香港沿用至今。
其医疗开支以税收支付,英国是100%,香港资助83%以上,药费定价每项10港元,加拿大则资助服务不资助药物。
二是以医疗保险法令管理全民保险的德国模式,荷兰及台湾等地使用。
三是以设立安全网保护弱势社群的私营保险的美国模式,中国及印度均类似这个方向。
四是以强制性储蓄的新加坡模式。
四种模式,每种都有利有弊。
香港医学会前会长蔡坚认为,英国的医疗体制最可取,虽然近年英国的专科门诊及手术也需轮候多时,且医疗失误增加,尽管如此也算是一个公平和达至全民共识的体制。
其服务多元化,包括全盘资助家庭医生、国民看病不限次数,家庭医生担负起了基层医疗的作用。
韩国及日本实行的是“社会医疗保障”计划,资助金额视乎参加者的疾病基金而定,近年同样出现保费滥用及上涨的问题,日本更出现医院关闭急症室,减低医疗负荷,国民正面对严峻的医疗局面;但以上国家都没美国问题严重。
美国医保问题太多,其现行的私人医疗保险计划,管理参差费用也贵,还要给中间人吃掉大截供款人的血汗钱。
就算是中产人士,若突然失业,有些也无法负担医保,因此,不少美国人要远去印度及泰国才能治病。
该国医改谈论多年,一直没有定案,一些州政府等不及,已先行实行强制性医保。
北欧国家人口少,传染病少,医改理应较简单,但近年亦面对人口老化及医疗产品越趋昂贵的问题。
医保年年涨价,中下收入的国民叫苦连天,像瑞士,国民的强制性供款每月便达156-340美元,且每年仍在上调中。
国外的医疗制度国外医疗制度是指不同国家用于协调、管理和提供医疗服务的一系列规定和政策。
在国外,大多数国家都有各自独特的医疗制度,旨在确保公民能够获得高质量、合理价格的医疗服务。
以下是对国外医疗制度的一些简要概述。
首先,许多国家采取了全民医保制度,这意味着每个公民都有权利获得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例如,加拿大的医疗制度是公立制度,由政府提供和资助。
其义务性健康保险计划是由各个省份管理的。
澳大利亚则实行全民公立医疗保健制度,政府向公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并通过税收进行资助。
其次,一些国家采用混合医疗制度,既包括公立医疗机构,也包括私立医疗机构。
例如,英国的国民健康服务(NHS)提供免费基本医疗服务,但也允许私立医院提供额外的医疗服务。
德国的医疗制度则是公私合营的,公共医疗保险计划覆盖大部分人口,同时私人医疗保险计划提供更高水平的额外保障。
其次,一些国家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这种制度通过雇主和工人之间的合作来为工人提供医疗保险。
法国的医疗制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法国雇主和工人通过社会保险机构支付医疗保险费用,并根据工作收入的一定比例来确定报销比例。
此外,还有一些国家的医疗制度侧重于提供私人医疗保险。
例如,美国的医疗制度基本上是基于私人医疗保险的,个人和雇主需要购买医疗保险来获得医疗服务。
然而,这种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如高医疗费用和不公平的医疗资源分配。
总体来说,国外医疗制度的目标是提供高质量、可负担的医疗服务,并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基本医疗保健。
不同国家的医疗制度有其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医疗制度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公民共同参与。
通过不断探索和改进医疗制度,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并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德国的医疗体制张楠辉一.德国的基本情况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35.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 250万,其中女性约4220万,男性约4030万。
德国人健康状况总体较好,平均寿命男性为72.7岁,女性为79.0岁。
德国有16个州,实行联邦共和制,每一个州都有一部在共和、民主和社会原则上和国家宪法(Grundgesetz)一致且更具体化的宪法。
德国联邦议院有603名议员,联邦参议院含16个联邦州。
德国是世界八大工业领袖国集团成员之一。
2007年其国内生产总值(GDP)总计为30多万亿欧元。
目前,德国老龄化趋势较明显,老年人的医疗支出费用明显增高,这给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二.德国医疗体制德国医疗体制最显著的特点是医疗保险体制健全。
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按照福利国家理论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自俾斯麦1883年首创法定医疗保险制度以来,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德国法定医保制度以其相对健全的医疗体系和较好的服务层次成为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典型代表。
德国医保制度有以下特点:(一)医保体系覆盖面广德国实行强制性医疗保险,人人都须参保,政府通过社会救助体系出资帮助低收入者参保。
德国通过各种途径基本上实现了全民医保,总覆盖面达99%以上。
德国医疗保险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全程覆盖,对预防、早期诊断、治疗和康复都提供保险,而且还有疾病津贴、丧葬补贴、生育优惠待遇等。
在德国,负责征收、管理和使用社会医疗保险金的机构称之为“疾病基金”,采取的是分散化运行模式。
德国有大约420个疾病基金,民众必须至少参加一个基金,但有些人可以得到豁免:首先是公务员、现役军人和欧盟雇员,他们享受德国或欧盟的特殊公费医疗;其次是高收入者,也就是收入超过缴费基数封顶线者,可以选择退出,自己另购服务水平更高的商业性保险。
(二)法定保险和私人保险双元并立德国通过社会法典确立了以“法定医疗保险为主、私人医保为辅”的医保体系,实施医保的主体是法定医疗保险,但私人医疗保险业占一定比例。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沈阳理⼯⼤学毕业设计(论⽂)题⽬: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摘要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中最复杂的⼀项,被称为“世界性难题"。
医疗保险制度改⾰是⼀项复杂的社会系统⼯程,关系改⾰、发展、稳定的⼤局。
由于涉及多⽅利益格局的调整,⼈们对其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问题。
医疗保障制度总的来说有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和储蓄医疗保险模式四种典型模式,这⼏种模式各有利弊。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也经历了两个时期——国家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现已初步建⽴起社会统筹和个⼈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
但是,同养⽼、失业保险相⽐,医疗保险制度的改⾰步履为艰,我国⽬前现⾏医疗保险体系尚不能实现全民医保,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改进。
本⽂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沿⾰及发展背景,着眼于我国城镇医疗保险改⾰的现状,总结了国外医疗保险制度运⾏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根据当前的国情提出了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启⽰,医疗保障AbstractMedical care insuranc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cial guarantee system,it is also the complicated item among various insurance systems. So it is called ‘international problem’. The reform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is a complex social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reform,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People are paying much more attention to this problem than to others,because it involves the adjustment of multilateral benefits.Looking at the insurance mode worldwide it general has four typical patterns including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mode,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mode, commercial health insurance mode, and savings insurance mode, each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fter experienced two periods of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and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the basic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 which combines society’s balance and personal account in cities and towns and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in village in China have just begun. However, it still has a hard and long way to go compared with old-age pension and unemployment insurance.Beginning from the revolution and background of present urban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 of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 the thesis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reform, and generalizes a series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failure lessons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 from abroad. According to our national situation, the thesis propose a policy to perfect the urban medical care insurance system.Keywords: system of medical care insurance, mode, enlightenment, medical security⽬录摘要.............................................................. I Abstract........................................................... I I 引⾔ (1)1 医疗保险制度概述 (2)1.1 医疗保险制度的概念及内容 (2)1.1.1医疗保险制度的概念 (2)1.1.2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2)1.2 医疗保险制度的理论综述 (3)2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及经验介绍 (5)2.1 国外医疗保险模式特点 (5)2.2.1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医疗保险模式 (5)2.2.2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5)2.2.3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6)2.2.4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7)2.2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模式的主要问题及改⾰⽅向 (7)2.2.1国外医疗保险的主要问题 (7)2.2.2国外医疗保险的改⾰⽅向 (8)3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现状分析 (10)3.1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及演变 (10)3.1.1城镇职⼯基本医疗保险模式 (10)3.1.2新型农村医疗合作模式 (11)3.2 以辽宁省为例分析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2)3.2.1医疗保险覆盖⾯不全 (12)3.2.2医疗保险费⽤增长过快 (12)3.2.3保险基⾦筹措不公平 (13)3.2.4医药卫⽣配套体制不完善 (14)4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 (15)4.1 医疗保险制度要与经济发展⽔平相适应 (15)4.2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法体系 (15)4.3 完善医疗保险的管理、资⾦筹措制度 (15)4.4 不断扩⼤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 (16)4.5 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实现医药分业 (16)结论 (18)致谢 (19)参考⽂献 (20)引⾔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发展⾄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种经济社会制度,为维护⼈们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保障作⽤。
德英两国医疗保障模式比较分析:俾斯麦模式和贝弗里奇模式丁纯2013-1-7 15:05:54 来源:《财经论丛》(杭州)2009年1期【英文标题】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Medical Security Models of Germany and Great Britain: Model of Bismarck and Model of Beveridge【作者简介】丁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
(上海 200433)【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德国社会医疗保障体制(俾斯麦模式)和英国全民医疗保障体系(贝弗里奇模式)的基本理念、筹资、偿付、服务提供规制的描述,勾勒出两大体制的核心特征,分析它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对其改革进行了评判,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对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
Briefly describing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as well as the financing, reimbursement, and service arrangement of the German social health system(Bismarck model)and the Britis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Beveridge model), the paper outl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the two systems, analyses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they are facing with and comments their reforms which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odel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to the health care system reform in China.【关键词】俾斯麦模式/贝弗里奇模式/全民医疗服务/社会医疗保障Bismarck model/Beveridge model/NHS/social health insurance1998年以来,我国医疗体制中以“看病贵、看病难”为核心的诸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标志着城市医疗改革的流产,其结果又重新回到了医疗保障模式的选择阶段。
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及其改革方向2006-12-20 19:23 文章来源:经商处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调研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按照福利国家理论1[1]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自俾斯麦于1883年首创法定医疗保险制度以来,距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
德国的法定医保制度曾以其比较健全的医疗体系和较好的服务层次成为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典型代表。
但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法定医保模式本身所固有的弱点2[2]的显现,医疗费用逐年上升的困境已成为这一模式发展所面临的巨大瓶颈。
本文将在简要介绍德国医保体系与现状基础上,分析德国医疗改革方案的主要目标与措施、各方反应及改革前景,希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险体制有所启示。
一、德国医保体系简介及现状德国通过社会法典确立了以“法定医保为主,私人医保为辅”的医保体系,用法律形式体现了福利国家的医保理念,同时也较好地贯彻了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从人口统计学角度分析,全德法定医保的成员数到2005年底已达到7050万;而根据私人保险协会的统计,到2004年底完全私人医保参加者也突破了800万人,另有790万法定医保人员选择私人医保作为附加险种。
“双元并立,结构互容”的特点使德国医保体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一定的灵活性。
(一)法定医保现状及面临的困难德国《社会法典》第五卷《法定医疗保险》将法定医疗保险(GKV)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其在德国医疗保险体制中的核心地位。
《法定医疗保险》规定了负有法定医疗保险义务的人员范围、结构原则、缴费义务、服务范围和保险机构组织形式等重要内容,调整了医疗保险中保险机构、医院(医生)和患者三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同时也确立了法定医保的团结互助(Solidaritätsprinzip)3[3]和自我管理(Eigenverantwortung)4[4]两大基本原则。
目前法定医保覆盖了德国90%以上的人口,涵盖了绝大部分的社会群体,是福利国家“全民保险”理念的体现。
德国保险制度德国的保险制度是世界上最为发达和完善的之一。
该制度由社会保险和私人保险两部分组成,为德国人民的医疗、养老、失业、工伤和长期护理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保障。
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
这些保险由政府设立的各种社会保险机构管理,参保是在雇主与员工之间共同支付保险费用的基础上进行的。
德国全民医保制度保证了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基本医疗保障,而且医疗服务质量高。
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则为老年人提供养老金,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
失业保险提供了一定期限内的失业救济金,帮助失业者渡过难关。
工伤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则为工伤者和需要长期护理的人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支持和服务。
除了社会保险制度外,德国的私人保险市场也非常活跃。
德国人普遍对私人保险拥有较高的接受度,常购买医疗保险、汽车保险、家庭保险等。
私人保险市场有很大的竞争,各个保险公司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德国的私人保险市场也是一个很好的就业机会,为很多人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
德国的保险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保险制度完善,保障程度高。
不论是社会保险还是私人保险,德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政策,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必要的保障。
其次,德国的保险费用是由雇主和员工共同支付的,这种共同支付的方式既能减轻雇主的负担,又能保证员工的权益。
再次,德国的保险市场是一个相对开放和竞争的市场,这种竞争有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然而,德国的保险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一个问题是保险费用的高昂。
德国的保险费用相对较高,这对一些低收入人群来说是一个负担。
另一个问题是保险制度的公平性。
虽然保险制度给予每个人相对平等的保护,但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参保或保险额度有限,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足够的保障。
总的来说,德国的保险制度是非常发达和完善的。
它为德国人民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并且保险市场的竞争促进了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改进。
德国医疗运营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德国医疗运营模式是世界上公认的成功医疗体系之一。
它以其高效的运作、卓越的医疗质量和广泛的医疗保障而受到广泛关注。
德国的医疗运营模式基于强大的保险制度和多元化的服务提供商网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这种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患者的权益和需求,同时也重视医疗质量和效率。
德国的医疗运营模式由政府、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等各方共同参与和承担责任。
政府起到监管和管理的作用,确保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质量和效率。
保险公司作为主要的医疗费用支付方,承担着患者医疗保障的责任。
医疗机构则提供各种医疗服务,包括医院、诊所、药店等,它们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通过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来获得报酬。
德国的医疗运营模式注重预防和治疗的结合。
通过普及健康教育和提供预防性医疗服务,德国的医疗系统成功地降低了患者的疾病发生率和医疗费用。
同时,德国在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医疗技术和设备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的医疗运营模式还注重效率和可持续性。
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德国的医疗系统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德国还实施了多层次的医疗保险制度,确保了医疗费用的合理支付和分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总之,德国的医疗运营模式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为其他国家在医疗服务改革和运营管理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引入患者导向的理念、加强政府监管和管理、推动医疗技术和设备的创新,其他国家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德国的医疗运营模式也将不断演进和完善,为全球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四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我们将对德国医疗运营模式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情况和特点。
医疗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医疗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1.中国医疗改革中的“三公医”模式:中国在医疗改革中探索出了一种“三公医”模式,即将医疗服务分为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和公共医疗保险三个部分,确保了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2.美国患者保护与平价医疗法案(ACA):美国通过ACA实现了全民医保,将医疗保险普及给大部分人群,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
3.日本的社区医疗保健:日本建立了完善的社区医疗保健体系,通过社区医院、诊所和护理设施等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保障了老年人和病患的健康需求。
4.德国的综合医疗保险制度:德国建立了综合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全民医保,同时规定了医疗服务的价格和质量标准,确保了医疗服务的公平和高质量。
5.韩国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韩国通过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实现了全民医保,提供了全面的医疗服务,同时通过医疗服务质量评估机制,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6.新加坡的医疗服务体系:新加坡通过政府的干预和监管,建立了综合的医疗服务体系,包括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和社区诊所,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7.澳大利亚的医疗保险制度:澳大利亚通过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全民医保,提供了全面的医疗服务,同时通过政府的资助和监管,确保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
8.英国的国民健康服务(NHS):英国通过NHS实现了全民医保,提供了全面的医疗服务,包括医院、诊所和家庭医生等,保障了人民的健康需求。
9.加拿大的单一支付者制度:加拿大通过单一支付者制度,实现了全民医保,提供了全面的医疗服务,同时通过政府的干预和监管,确保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
10.荷兰的医疗体系:荷兰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体系,通过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服务评估机制,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这些典型案例展示了各国在医疗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不同经验和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促进了全球医疗服务的改善和提升。
通过借鉴这些经验,我国可以进一步完善医疗体系,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实现医疗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背景: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按照福利国家理论1[1]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1883年6月15日,俾斯麦时期的德国国会通过《工人疾病保险法》,藉此建立起了全球第一个法定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此后,经过(尤其是二战以来的)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以法定疾病保险为主干的,包括医疗保险(含法定、私人疾病保险)、医疗服务和医药提供体系在内的完整、高效的医疗保障体制①(见图1),成为中国等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竞相仿效的对象(一)主次分明 选择自由德国实施医疗保险制度的主体是法定医疗保险 但私人医疗保险也占一定比例。
德国就业人员可根据自身的收入和喜好 在二者之间自由选择 也可在参加法定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上 参加私人保险所提供的补偿保险险种。
目前 法定医疗保险公司共约600余家 覆盖近90 的德国民众 私人保险公司约有53家 覆盖了9 的德国民众。
这反映出德国医疗保险体系既体现法定医疗保险为主 同时又满足就业人员按照自己意志自由选择的权利。
(二)公平与效率的相对平衡德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还体现在筹资方面讲究公平 而在支付方面追求效益的原则。
德国法律规定 所有参加法定和私人医疗保险的人员都有权拒绝保险公司的任何形式的风险评估 任何医疗保险机构都不能在参保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及家庭成员数量方面设限。
此外 所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员 其家庭和未成年子女可自动成为被保险人 不必额外缴纳保险费就可享受同实际参保人同样的医疗保险待遇。
这意味着所有参保人员的权利都是一样的 体现了医疗保险的公平性。
同时 德国医疗保险费用的缴纳是由雇主和雇员双方各承担50 (退休后由原雇主承担的部分则改由养老基金承担) 医疗保险费一般平均为工资的13.9 (2007年) 即经济收入是决定参保人缴纳保险费多少的唯一因素 它与享受医疗保险的程度毫无关系 任何缴纳了占工资一定比例的医疗保险费的参保人员都有同等享受医疗待遇的权利 这使医疗保险基金得以在不同人群中实现互助共济的目标 从而充分体现社会医疗保险的公平。
各国医疗制度引言医疗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来管理医疗资源、提供医疗服务以及保障公众健康的一系列体系和政策。
各国的医疗制度在组织结构、资金来源、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个国家的医疗制度,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和德国。
一、美国的医疗制度美国的医疗制度是基于市场经济原则的,主要由私人医疗保险公司、公共医疗保险计划以及自费医疗组成。
在美国,就医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也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一部分人口无法负担昂贵的医疗费用,同时也存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二、加拿大的医疗制度加拿大的医疗制度是基于公共医疗保险的,即加拿大医疗保险计划(Medicare)。
该计划由政府提供,覆盖全民,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支付。
加拿大的医疗制度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被认为是一种有效、公平的医疗制度模式。
然而,由于资源有限,导致部分地区医疗资源不足,就医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英国的医疗制度英国的医疗制度是基于国民保健制度(NHS)的,由政府提供,并且全民覆盖。
英国的NHS系统是全球最早成立的国民医疗服务系统之一,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成功的公共卫生服务模式。
然而,近年来,NHS面临着人员短缺、医疗费用上升等挑战,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下降,等待时间延长的问题逐渐凸显。
四、德国的医疗制度德国的医疗制度是基于社会保险的,由医保组织和政府共同管理。
德国的医保系统是多元化的,包括几种不同类型的医保组织。
德国的医疗制度以保障公民全面的医疗保险和优质的医疗服务为目标,同时也注重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然而,由于医保费用不断上涨,导致医保制度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
五、各国医疗制度的比较与启示通过对美国、加拿大、英国和德国的医疗制度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国家在医疗制度上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美国的市场化医疗制度使得医疗资源过度商业化,导致普通民众难以负担。
加拿大的公共医疗保险计划确保了全民基本医疗服务,但也存在一定的资源短缺问题。
社会医疗保险和全民公费医疗:医疗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顾昕【摘要】在大多数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是从社会医疗保险的设立起步.社会医疗保险是一种多元付费者体系,其内在固有的缺陷是碎片化,既有失公平,也有损效率.去碎片化的途径一是通过政府强化给付结构的管制,为所有参保者提供一个平等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二是推动从社会医疗保险向全民公费医疗,即单一付费者体系的转型.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转型国家走上了第一条道路,也有不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了第二条道路.全民公费医疗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和治理能力孱弱而无法满足民众对基本医疗服务保障的需求.发展中国家医保的去碎片化,依然任重道远.【期刊名称】《行政管理改革》【年(卷),期】2017(000)012【总页数】8页(P63-70)【关键词】医疗保障;去碎片化;社会医疗保险;全民公费医疗;全民健康保险【作者】顾昕【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建设一个覆盖全民、运转良好的医疗保障体系,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当今中国,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为支柱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并且自2011年就实现了全民覆盖(以下简称全民医保)。
全民医保的实现固然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但由于在组织和制度上存在着碎片化问题,中国医保体系呈现制度失调和运转不良的状态。
医保碎片化既有失公平,也有损效率。
许多老大难问题,迟迟难以解决。
[1]应对碎片化的措施,既缺乏纵向的一致性,也缺乏横向的协调性,导致碎片化问题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愈加深重。
零零碎碎的制度微调已经无济于事。
中国医保体系亟待从碎片化到一体化的系统性改革。
建立个人缴费水平统一、政府补贴水平统一、给付结构统一的准全民公费医疗或全民健康保险制度,是一个合意且可行的社会政策选择。
国外各国医疗制度总结及医改经验借鉴国外的社会改革,领导人都是尽力减轻公民负担、讨好选民,这样才能赢得选票。
现代政府不是朝廷,现代政府第一位的任务是提供公共服务。
而中国的医改、教改、税改等重大改革,无不大大加重了公民的负担。
即便如此,中国选民一致认为XXX是一位好总理。
有人认为这是善良,有人认为这是愚昧,我不知道。
下文转载一些国外的医疗制度介绍,包括英美这样的发达国家,也包括印度、巴西这样的不发达的人口大国。
一、加拿大全民免费医保制度一瞥加拿大的全民免费医疗保健体制,可谓世界上最好的医疗保健体制之一。
加入医疗保险后的公民和永久居民持“健康卡”(一张带有照片的医疗磁卡),看病、诊疗、化验、透视、手术、住院都可享受免费服务。
加拿大联邦政府1984年颁布了“加拿大卫生法案”,首次从法律上对医疗保健制度的内容、功能以及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和权利,作出了明确的定义。
法案规定,联邦政府主要负责医疗保健的立法、政策制订和监督以及提供宏观性指导,而医疗保健的日常服务则由各省自行负责,费用则由联邦和各省分担,联邦政府每年从国家税收中直接向各省划拨部分经费,主要用于医院的基本支出。
更重要的是,法案制订了加全民医疗的5大指导性原则。
除了全民享有、方便享有之外,还包括服务广泛的原则,即涵盖常规医疗服务、急救、公共卫生、怀孕、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染病、精神疾病、死亡等;不分界域的原则,即健康卡可在加拿大全国使用;公家管理,即联邦政府负责拨款,监督各地方的服务,务求维持全国有统一的标准。
无论哪一个省,若违反以上5项原则中的任何一条,都将受到联邦政府削减拨款的惩罚。
在受保范围、受保人资格和手续等方面,加拿大各省医疗保险的范围略有差异。
在有些省加入医疗健康计划完全免费,有些则要交一定的保费,费用多少视申请人(家庭)的经济情况而定,经济困难可申请保费补助。
尽管具体规定略有差别,各省医疗保健制度保障每个公民都能享受最基本的医疗保险,包括看医生、住院、化验检查等服务。
13英国通过举办公立医院来实现全民医疗保障,德国则通过强制性的全民医保来实现全民医疗保障。
买医
保还用强制吗?读者诸君可能大惑不解。
除了自己缴一些,单位还要补一些,多好的事,怎么还要强制呢?且看德国医保的特点。
特点之一:雇主和雇员各缴50%,而不是雇主占大头。
特点之二:雇员缴工资水平的14%,占工资比例较大,但是一人买医保,全家享医保。
不管你有几个孩子,都享医保。
如果你是单身,你缴的医保不会因为你没有孩子、配偶而减少。
每个人的工资差距很大,缴费百分比不变,那么缴的数额就差距很大,可是享受的医疗待遇却是一样的。
为了济贫,还划了个工资底线,你的工资低于这个底线,不用缴一分钱,你全家也可以享受医保,而且和缴医保的人享受同样的医疗待遇。
为了不至于“劫富”太狠,也划了一个工资顶线,顶线以上部分,不用缴医保。
劫富而济贫,就需要强制,强制久了,习惯成自然。
特点之三:接受医保缴费的,是医疗基金组织。
这个组织接受政府指导、监督,但不属于国有。
它自上而下分为三级:国家、十几个大区、几十个地区;每一个大区、地区又横向分为七块,这便有几百个医疗基金组织,每一个医疗基金组织都是独立的,但相互是沟通的,资金是可以调剂的。
特点之四:医疗基金组织通过医师协会与医院结算投保人的医疗费用,病人几乎不用自付,从这一点看,它是保险公司。
可是,它是非营利性的,它只花基金5%的管理费,从这点看,它又像慈善基金会。
但是法律赋予它对医保资金“劫富济贫”式的征收权力和平均主义的分配权力,从这一点看,它又像税务机构。
用“劫富济贫”形容医保,在美国可以,在德国不可以。
德国穷人和富人都发自内心认为是富人帮穷人,这说明在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已经深入人心,穷人和富人只有财富差别而没有心理鸿沟。
特点之五:医疗基金组织覆盖了德国91%的人口,还有商业医疗保险覆盖近乎8%的人口。
商业医疗保险缴1人,保1人,而不是保全家。
商业医疗保险覆盖的大多是富人,但也有参加了医疗基金组织又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的。
这么看来,医疗保险覆盖了全民,政府就不用花钱了吧!NO,医疗资金多多益善,越多越不嫌多,政府也要给医疗基金组织拨款,约占医疗基金组织资金总额的12%。
如果商业医疗保险公司提出公益性计划,政府也给拨款。
以上说的是医保,下面说说医院。
政府投资办的公立医院,床位约占全国的一半。
公立医院的建设和设备,由政府投资;运营费用主要靠医疗基金和商业保险的结算。
近几年公立医院在改革:私人资金也可投入公立医院,公立医院甚至可以转为民营;政府控制药品价格,医疗基金组织按住院病种付费,门诊按人头总额预付。
这与中国的公立医院改革何其相似,都是为了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但这决不是逃避责任,事实上政府的投入每年都在增加。
转自 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