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棉花常识

棉花常识

棉花常识
棉花常识

棉花常识

棉花的现蕾、开花、结铃有那些特点

棉花的现蕾、开花和结铃都有它特定的规律,即是从第一果枝第一节开始,接着“由下而上,从内到外”的圆锥体形式递进的。凡是靠近主茎即圆锥体内围的花蕾,开花结桃愈早,成铃率愈高,铃大铃重,生长日数短,成熟早。反之,距主茎愈远,即圆锥体外围的花蕾,开花结桃愈晚,成铃率愈低,铃小铃轻,生长日数长,成熟晚。

棉花不同部位的成铃率也各有不同,一般第一圆锥体成铃率约为80-90%,第二圆锥体成铃率约为60-80%,第三圆锥体成铃率约为40-60%,第四圆锥体成铃率20-40%,第五圆锥体成铃率约为20%以下。

这是在棉株正常生长情况下的一般规律,如果遇到害虫或雨水多,气温高,施肥不当等特殊影响,就会稍有出入。

早期的蕾铃所以生长日期较短,铃重,成铃率高,除了当时的气温较高外,主要是位于植株内围,靠近主干,可以优先得到丰实的养料供应。而晚期的蕾铃生长期气温较低,又处在植株外围,离主干较远,获得营养较差的缘故,所以生长期较长。

棉籽发芽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棉籽和其他植物的种子一样,需要有一定的温度、水分和空气才能发芽,不同棉花品种发芽的临界温度是10.5-12°C,最高40-45°C,如果不是或超过这个界限就不能发芽。一般在日平均温度上升10-11°C时,棉籽即可萌动,到

11-12°C以上,即能发芽出苗,而发芽以14-15°C最为合适。有人试验,在发芽箱中当温度达到35-36.1°C时发芽迅速,在2-3天内就能得到相当程度的发芽率。发芽后适于幼苗生长的最高温度约在23.8-29.4°C,如果温度不足14°C 时,幼苗就会停止生长或生长缓慢。有人试验把棉籽加热到60-70°C,几小时内还能保持生命力,但在80-90°C时,只要数分钟棉籽就会被烫死,有些成实度差的棉籽,只要用70°C的水温就能烫死,因此,处理棉种时用开水烫种时必须很好地掌握技术用温水浸种时一定要很好地掌握水温。

棉籽发芽除了需要适当的温度外,还需要有足够的水分和氧气。棉籽还需要吸收相当于棉籽本身重量一倍左右的水分才能发芽,播种前的闷种、浸种处理,就是为了要加速这一过程。便于播种以后能很快的发芽生长。由于棉花种子含有多量的油份和蛋白质,因此,在发芽时,就要比多数谷类作物需要更适宜的温度,更多量的水分和氧气,它可以改变这些物质成为其他物质来满足绵苗生长的需要。如果棉花在播种后遇雨,造成土壤板结,表层土壤中空气缺乏,棉籽就会停止发芽,加上低温高湿,还会引起烂种而造成缺苗断拢。但当温度、水分、氧气等这些条件具备后,棉籽呼吸作用加强,贮藏在它内部的油脂、菌类和蛋白质等

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把这些不溶于水的物质转变为可溶性的养料,源源不断地供给幼胚利用。

由于棉籽发芽需要具备这些条件,缺一不可,所以有些人在做发芽实验时往往注意了这个,忽视了那个,最常见的是温度虽然达到了标准,棉籽就是不发芽或发芽很少,得不到正确的结果,原来这还是水分供应上有毛病、过少,棉籽吸收不足应有水分,就不发芽;过多、在棉籽的外围包了一层不透空气的水膜,影响了棉籽的正常呼吸,所以也不能发芽。

认识自然,掌握棉花生育规律

棉花的整个生产过程,是通过根、茎、叶的营养生长和在这基础上进行的现蕾、开花、结铃等生殖生长来完成的。它是棉花本身特征特性与环境条件结合起来的总体。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棉花的生长发育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我们要深刻的抓住了棉花生长发育的规律,也就是抓住了它的生产主要矛盾,就可以提出推动矛盾向增产方面转化的好办法

棉花有那几个主要发育阶段?

掌握好棉花生长发育的规律从而进行管理,还必须再一次对棉花一生的特点概况进一步了解,才能更主动的采取分阶段的具体措施。

棉花从播种到吐絮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根据它的外部形态的变化及内在的特殊本质,通常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播种到幼苗出土(约10天左右);第二阶段,自幼苗出土到第一片真叶形成(约12天左右);第三阶段,自第一片真叶形成到开始孕蕾(约30天左右);第四阶段,自孕蕾到开始开花(约25天左右);第五阶段,自自开花到开始成熟吐絮(约50-70天)。从现蕾到成熟吐絮一般需经过75-100天,几乎占去整个生长期70%以上时间。

棉花各个发育阶段所经过的天数多少,与土壤、气候、农业技术水平和品种特性的不同而有变迁,如沙壤土就比粘重土出苗早,温度高比温度低出苗快,早熟种比晚熟种生长期要短,灌溉过量,雨水太多会延迟成熟,土壤干旱能缩短吐絮日期。

因此,换种早熟种和提高农业技术水平,都是为棉花各发育阶段创造良好条件,是加速棉花生长发育的关键。

所以,棉花生长发育的五个阶段,在本质上是互相区别的(如现蕾、开花、结铃、吐絮各器官发育上有显著的差异),又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的。如植株下部正在结铃,而上部还在现蕾;下部已开始吐絮,而上部还在开花或现蕾。因此,在棉株的根、茎、叶和蕾、花、铃的不断出现和增长过程中,既有区别的,又是有顺序的、连续的;既包括量的积累,又包括质的变化。

此外,棉花与一般一、二年生种子植物的个体发育一样,在生殖器官分化以前,必须经过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两者不能替代,如不通过这两个阶段,虽能发育,但不开花结铃。

春化的主要作用是温度,春化阶段的时间因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早熟品种短于中熟和晚熟品种,一般早熟品种的春化时间需5-7天,中熟品种需7-8天,但也和温度有关,温度愈高春化时间愈短,如温度在26°C时只要6天,20°C 时就要9天,14°C时则需要21天才能完成春化阶段。

光照阶段一般从出苗后即开始,约需18-33天完成,陆地棉中熟品种适宜光照时间为每天12小时,晚熟品种对短日照要求较强,适当缩短日照可促进现蕾开花。早熟品种对日照的反应不及晚熟品种敏感。

棉花的不同生育阶段与外界环境条件的矛盾关系

棉花的五个生育阶段期间,和外界环境密切关系通常为播种到出苗、出苗到现蕾、现蕾到盛花、铃期四个主要阶段,这几个阶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矛盾各有不同:

1、播种阶段(播种到出苗),我国南北棉区,多在四月中、下旬播种,常年北方多旱,南方多阴雨。我们新疆播种难很大程度上是播种期棉田缺墒或墒过大、气温低。北方由于过干(南方常过湿)和低温,有时再加以土壤板结,土块较大,而棉花是双子叶植物,子叶又较大,存在顶土费劲的特点,因此大大影响播种出苗。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能否适期播种,以及能否获得早苗、全苗、齐苗的问题。

在这个阶段的主攻方向是:抓全苗。主要通过保墒,提温(南方是排渍、通气)满足棉籽发芽所需的水分、温度、空气,同时防止土壤板结或因低温、过湿而引起烂籽烂芽,也要防止缺墒受旱发生干芽现象。

我国各棉区的棉农对于这个阶段有一套成熟的措施,即是粒选棉籽;进行棉籽处理;抓紧整地保墒;施足底肥,因地制宜的增施种肥;提高播种质量;适期播种;防治地下害虫;播后遇雨就及时进行松土以增进土温,促进棉苗出土,总的目标是达到一次播种保证全苗。

2、苗期阶段(出苗到现蕾):这一阶段多在五月份到六月上、中旬,北方缺水干旱,温度变化不稳(南方多处于“迎黄梅”的多雨时期,荫云少光)。但在这个时期必须促进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准备条件。因此,在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解决病苗、弱苗或缺苗、晚发等问题,以期达到苗全、苗匀、苗壮、早发。

这个阶段在管理上的主攻方向是:保苗培苗,力争壮苗早发,并且苗足、苗匀、苗齐。各棉区棉农在这个阶段成熟的经验技术措施有:及时防病保苗;查苗补种,移栽;及时间苗、定苗;深中耕,勤中耕,提高地温,追肥、治虫、除草(南方雨多地湿和地下水位高的棉田,开沟晾墒,排渍,降低地下水位,改善通气条件,促进根系发育),特别是旱薄地苗弱,要适当追加苗肥,促进苗期早发。

3、蕾花期阶段(现蕾到盛花):这一阶段北方前期干旱,后期进入雨季,我们新疆北疆地区这时也常多雨(南方棉区前期梅雨,后期伏旱)。此时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主要时期,特别是盛蕾到初花的矛盾转化的关键时期,肥、水过多则营养生长过旺,就会造成以后的早衰。因此,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解决长枝、长叶和现蕾、开花、结铃并进时营养物质分配不平衡的问题。

这个阶段在管理上的主攻方向是:实现稳长增蕾。即是要搭好丰产架子,有足够的枝、叶;又要控制封行在大暑前后(七月中下旬),保证中、下部通风透光良好,促进棉株多积累营养物质,达到增蕾增铃。各棉区棉农在这个阶段成熟的经验技术措施有:北方丰产棉田要重视蕾期、花期追肥,旱薄地更要重视蕾肥,多雨深中耕,天旱浅中耕:抗旱保墒;水渍土,蕾期以后中耕结合培土,固根防风,同时进行整枝打杈,防治蕾铃期害虫(南方棉区要稳施蕾肥,结住一两个成铃后,重施花铃肥,蕾期多雨以少施或不施肥控水,花期伏旱以水调肥)。这个阶段时间长,也可以划分为现蕾到初花和初花到盛花两个阶段,从管理来说:蕾期要稳,花期要促,始终不能放松管理。

4、铃期阶段(盛花以后):这一阶段已进入大量解铃时期,生殖生长占绝对优势,在一般情况下,已不会再出现旺长,而容易出现早衰。如果加强肥水管理,可以缓和营养生长衰退的速度,有利于保伏桃、争秋桃、结大桃。但如果管理不当,水肥条件好的棉田就又容易出现贪青晚熟;水肥条件差的棉田,尤其是旱薄地,例如我们新疆的一些盐碱地,容易出现脱肥、早衰。因此,主要的矛盾是:解决早衰与迟熟的问题。

这个阶段在管理上的主攻方向是:着重抓早熟,不早衰。各棉区棉农的经验技术措施有:加强后期管理;北方棉区在铃期适当的追肥和灌溉(南方棉区结合打顶补施盖顶肥),并结合浅中耕,巩固伏桃,增加有效秋桃和提高铃重。

概括上述各点,丰产棉花的长势长相是壮苗早发,稳长不早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水肥条件好的棉田,要看天、看地、看棉花,采取“促”——“控”——“促”为中心的田间管理措施,在旱薄的棉田,要突出一促到底的田间管理措施。这个问题各棉区有所不同,就是在同一地区也有不同。

近些年来,随着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的开展,棉花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不少成果。在栽培方面,总结出不同地区的综合栽培技术,“抓三桃”和通过“促”、

“控”、“促”措施达到早发稳长,不早衰的植棉技术;以密植为中心的土、肥、水相结合的栽培管理技术;各类棉田播种保苗的综合技术;催芽补种,贴芽补种,穿芽移栽和不带土、带土移栽四道防线保全苗技术;耕作保墒抗旱技术;用地养地结合等等,这些成果,都是实行三结合的方式取得的,对我们掌握棉花丰产有着重要意义。

棉花的落蕾落铃是怎样的?

棉花的蕾、铃脱落是棉花生产上影响产量的一个重大问题,一般情况蕾铃脱落率常在70%左右,严重的可达80%以上。如果能降低脱铃率,降到50%或60%,棉花的产量就可以大大的提高。

蕾铃脱落的原因有很多,如虫害、病害、机械损伤、受精条件不良、营养物质分配不平衡等等。在防治病虫及时的情况下,营养物质分配不平衡的原因是主要的。引起棉株体内营养物质不足或分配不平衡,这一方面与开花结铃耗肥较多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棉花本身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间长,存在两个营养物质消耗中心有关。栽培技术处理得当,营养生长的消耗中心由强逐渐转弱,而生殖生长的消耗中心由弱逐渐转强,可以增加成铃率;反之,出现营养生长的消耗中心一直很强,或者迅速下降,都会造成蕾铃因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而大量脱离,只有在单位面积上结蕾节数多,脱落率越低,则增产的效果就会越大。这个转化的条件是人通过综合的技术措施,调好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矛盾关系,从增蕾与减少脱落入手,达到保铃增产的目的。

过去,有不少人认为蕾铃脱落是生理原因,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这就阻碍了人们和蕾铃脱落作斗争。

蕾铃脱落和蕾铃成长的天数有关,开花后3-6天的幼铃脱落较严重,一般占落铃的80%以上,8天以后的幼铃除了遭受病虫危害造成脱落外,通常脱落大大降低,脱落率仅在7%左右。根据观察及调查,3-6天的幼铃脱落率为55-75%,10天以后的铃脱落率仅为5-10%。

开花以前一般生理脱落少,因为当时蕾较少,棉田通风透光良好,养分供应比较充足,开花以后,蕾数增多,养分供应的矛盾增大,特别在封行以后,屏蔽影响大,落蕾和落铃同时出现,通常蕾铃脱落的高峰在七月中、下旬,这个时间内蕾铃的脱落约占总脱落数的50%以上,其中落铃的高峰在盛花期后的一个星期左右。因此,栽培技术上应积极促进早现蕾、多现蕾。

蕾铃脱落在棉株上的部位,一般是下部果枝的蕾铃脱落少,上部果枝的蕾铃脱落多,靠近主杆内围的蕾铃脱落少,远离主杆外围的蕾铃脱落多,这完全是由于养分供应的原因。

不同部位的蕾铃脱落情况只是在一般栽培条件下的现象。但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栽培管理、不同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棉株上下内外脱落的比例常有改变。栽培条件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入棉田水肥(N)过多,栽培技术跟不

上就会造成徒长荫蔽,因此下部果枝蕾铃就随着脱落,仅在上部留存一批秋桃,霜前花减少,产量降低。

蕾铃的脱落,不同棉种比较,陆地棉脱落率最高,中棉脱落较少,海岛棉脱落最低(仅为陆地棉脱落率的一半左右)。在不同品种的脱落率也不一样。株型紧凑,节间短的品种脱落较少,大中铃品种脱落较少。

第四章争取棉花高产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一、要抓壮苗早发

苗期主要是和环境的矛盾,棉籽发芽和出苗需要水、温、氧三个条件。如播种后土壤水分不够,地温太低,就发不了芽,出不了苗。氧气一般不会成为棉籽发芽的限制条件。但是如果土壤过湿又碰上低温,则对发苗出芽非常不利。我国棉花播种时,南方棉区常多雨,降温,北方棉区常春旱多风,我们新疆虽然是灌溉棉田,如果播前浇水不当,不是保不住墒,就是墒过大,温度低,这些都会使矛盾激化,播后出现烂籽、烂芽、病苗、死苗、断垅断条造成缺苗,或造成出苗迟,棉苗长势不旺。一块棉田如果干湿不匀,播种技术欠妥有深有浅,造成棉籽间水、温、氧差异大,也就招致出苗参差不齐,不能一次全苗,形成棉苗大小不一,增加群体内差异,容易激化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大苗欺小苗,早苗欺晚苗,出现“三类苗”,达不到壮苗的要求。

苗出齐后,又会有另一个矛盾——个体与群体的矛盾。棉田播种量一般都超过留苗密度的几倍到几十倍。苗太多了,在一行内互相拥挤、争肥、争水、争阳光,棉苗又会形成“杆细、脚高、节间长”,也得不到壮苗。

苗期田间管理的技术措施不恰当时,会激化棉苗的茎叶和根系的矛盾,如果茎叶长的过快、过旺,耗费了大量养分,供给根系的养分就相对不足,限制根系发展,扎根浅,侧根少。根系如果发育不好,反过来也会出现根系和环境的矛盾,主根不往下扎,浮根多,棉苗不耐旱,易早衰,还会产生倒伏。

棉苗出现一片真叶后,子叶中贮藏的养分已经用尽,真叶光合作用还不旺盛,这时棉苗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弱,又要出现棉苗与环境的矛盾,这时如果遇到低温多湿,最容易感染苗期根病和叶病。三片真叶后,棉苗茎杆开始木质化,真叶光合作用逐渐转强,温度回暖,棉苗与病害的矛盾缓和,但和虫害的矛盾又上升。所以要夺取棉花高产,首先就是要抓壮苗早发这个关键问题。

壮苗是早发的条件,早发是壮苗的标志。在壮苗的基础上,早现蕾、早开花、早结铃、早吐絮是争取主动,夺取高产的重要一环。早发就能充分利用前阶段的生长季节,早发就能早现蕾,早开花,早座桃,使得棉株体内营养供应分散,避免在中期高温多雨时出现疯长。因此早发就为中期稳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壮苗早发的基础上,加强中后期管理,就会获得较高的产量。

现蕾后,棉株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既有个体和群体的矛盾,又有个体内各器官之间的矛盾,这是如行距株距配置不当,密度过大,首先行上拥挤,并造成封行过早,棉田荫蔽,就会激化棉株内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矛盾,出现“高、大、空”。不能达到稳长多结,得不到丰产。因此在抓好壮苗早发的基础上,要解决个体和群体的矛盾。

要增蕾保铃与防止蕾铃脱落

棉花的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一方面要继续生长茎、枝、叶,一方面又要现蕾、开花、结铃。这时期的初期阶段(初花到盛花)生长发育非常迅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齐头并进,生长、发育均出现高峰。盛花期之后,营养生长逐渐减弱,生殖生长则逐渐转占优势;也即是从原来蕾期的营养生长占主要地位转变为花铃期生殖生长占主要地位的过程,这是棉株体内新陈代谢发展规律的反映。在这段期间内,既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又有个体与群体间的矛盾,还有生长发育所需条件与环境条件的矛盾。这些矛盾互相对立,互相联结,互相依存,如果这些矛盾得到相应的解决,棉株内部就会朝着有利于增产的方面转化,如不及时得到解决,处理不当,就会造成蕾铃大量脱落,直接减低产量。

关于蕾铃脱落的一些具体问题,在前面“棉花的落蕾落铃是怎样的”里面已曾叙述。总的说来,棉花蕾铃脱落主要是由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和营养条件水、肥等的贫乏引起早衰,棉花的生殖生长,需要大量营养物质。营养生长原为生殖生长积累必须的物质基础。在生殖器官之间也有营养物质分配的矛盾。大蕾和大铃自身,能积累生长刺激物质,形成营养物质输送中心。幼蕾和幼铃往往因争夺不过而脱落。尤其在开花受精过程中,消耗的养分更多,所以在开花后二至六天内的幼铃更容易脱落。

棉花的花铃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旺盛时期,同时也是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水肥不足,容易引起棉株营养生长过早衰减,蕾铃脱落加多,要求增蕾保铃,就必须把水肥管理好,缓和营养生长衰退的速度。在北方棉区也有时由于水肥不当(迟浇迟施或过多)容易造成徒长而荫蔽迟熟,增加蕾铃脱落。要克服增蕾保铃于蕾铃脱落的矛盾,也即是要克服早衰与疯长的矛盾,在大面积生产中,早衰的问题比疯长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增蕾保铃与防止蕾铃脱落,在栽培技术上应围绕解决这个主要矛盾而进行。总之,花铃期应根据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这一对矛盾,促进花铃期旺盛,多孕蕾结铃,同时减少脱落,使棉花稳长丰产。

要稳争“三桃”

三、要稳争“三桃”

在第二章第四节什“什么叫做“三桃”?为什么要争取多座“伏前桃”?”已叙述到,伏期是棉花开花结铃盛期,在这一时期结的桃,在三桃中所占比例较大,是高产的基础。伏桃不仅在三桃中占有较大比例,而且由于伏桃大部分着生在棉株中下部和内围的果节上,加上伏期日照强、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制造有机养料多,能充分满足棉铃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不但脱落轻,而且结的棉铃也较大,同时棉籽和纤维的生长发育良好,成熟也较早。因此,在抓好多座伏桃的基础上更要力争多结伏桃,是争取棉花高产优质的关键。

棉株本身对结铃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在一定栽培条件下,如果前期或基部结铃多,后期成铃数就相对减少;反之,前期或基部脱落严重,没有座住很多桃,则后期或顶部成铃率就很高。。

四、要同病虫和其他自然类灾害作斗争

危害棉花的害虫种类多,数量大,曾有棉花十大害虫,十大病之称,同时病虫的危害期也长,危害性也大,随着棉籽发芽而发生的多种烂根病和刚出苗即遭遇的多种地下害虫开始一直到棉花吐絮收花多种铃腐病和钻进棉籽的害虫,真是形形色色,因此棉花一生多灾多难。例如棉花的蕾花期,正是棉花枝嫩叶茂时期,加上叶片、蕾、铃都具有蜜腺,所以虫害多,棉蚜虫和棉铃虫常危害严重,与此同时棉花的枯、黄萎病也常趁时蔓延,造成整棵死亡,对棉花生产的威胁很大。近几年又出现新的变化,例如北方棉区的棉蚜虫越冬基数大。

对于目前还难以根治的棉花枯、黄萎病,切实加强植物防疫制度。对棉种材料要进行播前种子处理,消灭病菌于未萌。在病区推行棉粮轮作换茬,有条件的,在重病地块改种水稻。使土壤长期缺氧,消灭土壤病菌也有效果。

第五章苗期管理

1.棉田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土地最好?

棉花对土地的要求虽然不十分严格,但也有它最适宜的自然环境。凡是地势平坦或地势高,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力强的沙壤土(两合土),种棉花最为适宜。沙壤土种棉花所以能够获得稳定增产,主要是由于沙壤土的结构疏松,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通气性,又有相当强的保水保肥能力。有些用菜园地种棉花,好虽好,但一般施肥基础好,土地比较肥沃,如其它条件配合不好,棉花容易生长过旺,不易控制而产生疯长,脱落率高,结桃不多,产量不高,晚熟,棉花品质降低,并且招致病虫为害。

2.不同土质的棉田,与棉花生长发育的关系怎样?

棉花生长发育的好坏和土壤性质的不同,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与黑色的沙壤土和壤土,一般含有机质较丰富,有较大的肥沃性和良好的通透性。

3.棉田土层厚薄与棉花生长发育有什么关系

种棉花最好是选择土层较厚实的土地,因为土层厚的棉田利于棉花生长发育,有了强大深广的根系,才能吸收大量养分和水分供应棉株生长发育。据试验调查,表土层为黄色粉沙土,再下面是沙土,表土层厚40——50厘米,以表土层上有25厘米厚的棉花生长发育就好,平均每株棉花可增加4个果枝,花铃增加6个。但有些土层较薄的棉田,只要经过深翻施用有机肥料改良后,一样能获得较高产量。如表土层为沙性土,厚度不大于15厘米,而底层又有较厚的沙壤土或壤土,保水性较强,可以进行深翻来改良。如果表土层为粘土,厚度也不大于15厘米,而底层有较厚的沙性土,采用逐年加深的办法改良后种棉也很合适。有些棉田的表土层有沙壤土或壤土,土层厚达一米以上,再下为轻粘土,这样的土层种棉最为有利,保水性和透气性都好,特别是施用肥料后不易流失,能耐干旱,棉花生长壮旺较健,是最为理想的土层结构。

4.棉田深耕有什么好处

棉田冬耕深耕的好处总起来说可以分为五点:

(1)熟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2)增强土壤的肥水性和蓄水性,大量积存秋冬季雨雪,增强棉花的抗旱能力。

(3)促进棉花根系向深土层及横向伸展,扩大侧根的分布,吸收充足的水分养分供给棉株生长发育需要。

(4)改善土壤的通气透水性,保持土壤疏松,加层覆盖层,切断毛细管,减少蒸发,抑制返盐作用,如结合增施有机肥料,可以改良贫瘠土地和盐碱地。

(5)冬耕深耕可把多年生杂草的宿根切断,把地表的杂草种子及害虫虫卵等深埋土中,或翻到地表冻死,大大减轻杂草和病虫的危害。

冬耕的方向最好能与播种成垂直,因为棉田都是垅沟相间,经过一年的田间操作,垅与沟的高度不一,土壤松紧不同,采用这种耕地方法能使耕地深度达到一致,土壤能充分混合,地面更能达到平整。

5,棉田冬耕以多少深度为合适?

棉田进行适当深耕,可使棉花显著稳定增产。那么棉田应该耕多深才合适呢?根据研究,在棉区进行对比,以15—24厘米做对照,深耕30厘米的平均增产20.11%。深耕45厘米的平均增产21.81%。深耕60-75厘米的,增产8.14%。如深度再增加,反而表现减产。据多次调查材料可以看出,棉田耕地深度由9-15厘米加深到20-24厘米,平均可增产20.8%。综合对比是,深耕24厘米比18厘

米平均可增产21.5%,由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棉田冬种的适当深度,以在原有基础上,根据条件适当加深到30厘米以下最好。棉田深耕后,由于有了一层比较疏松厚实的土壤,利于棉花生长,棉根扎的深,根系分布面广。深翻30厘米的,侧根平均为28.6条,分布幅度为5-27厘米。深耕18厘米的侧根数为21.5条,分布幅度为5-20厘米。由于根系比较发达,吸收的营养物质多,棉株比一般浅耕的生长旺盛,发育提早,结铃多,产量高。

据观察,棉花的根群主要分布在20-45厘米的土层中。如再增加深度,对棉花的生长作用较小。有时会翻起地下的生土,对棉花生长反而不利。因此,必须采取逐年逐步加深的办法,不能一次加深为妥。对有些土质轻,含盐重,结构不良的盐碱地,和地下水位较高的涝渣地,深耕反而会引起返盐和地下水位上升,因此不宜深耕。

6.棉田冬耕为什么比深耕好。

棉田进行冬耕比春耕要好,这是因为冬

棉花行业历次国家收储经过

观点聚焦 证券研究报告 2012年2月22日 纺织品 研究部 短期盘整,下半年或有小幅上涨 郭海燕1 分析员,SAC 执业证书编号: S0080511080006 guohy@https://www.doczj.com/doc/4b7889720.html, 棉花、化纤价格趋势分析 投资提示: 棉花、化纤等原材料价格对纺织制造企业的产品价格、利润空间和业绩影响很大。前段时间化纤价格有所反弹,市场关心棉价会否随之上升,我们整理并分析了相关行业数据,总体结论是:棉价短期基本止跌、但上行仍有压力,在2012年下半年或有上涨机会,但创出很高涨幅的可能性不大。总体来看,纺织是典型的“顺周期”行业(收入和毛利率与原料价格正相关),如果没有明显的棉价上涨,今年难以再现去年棉价大幅上涨时的板块性行情。 主要观点: ? 化纤和棉花价格有较强的相关性、往往同涨同跌,尤其是粘胶短纤和涤纶短纤,和棉花一起构成棉纺的主要原 料,在需求端有互相竞争、互相替代的作用。棉价变动较为剧烈时,相关性更强。供应层面的特性很不相同,棉花属于农产品,其产量受种植面积和天气的影响很大,生产具有季节性;而化纤属于化工品,其产量受原料供应和开工率的影响较大,且生产具有连续性。 ? 目前各种合成纤维下跌空间都不大,能否继续上涨要看下游需求恢复情况和棉价的变动情况。年初以来,由于 下游补库存需求拉动,合成纤维价格都有一定程度的上涨,而最近一周涨势停止,此后能否继续上涨要看下游的需求情况。目前看下游需求并未有明显好转,外需依旧疲弱,需求回暖是个缓慢持续的过程。 ? 棉花仍然处于供大于求状态,短期价格上涨空间不大。美国农业部(USDA)预测2011/12年度全球棉花总供给超 过总需求约300万吨,库存消费比超过55%,大幅高于过去两个年度。USDA 还调低了中国棉花消费量,2011/12年度中国的棉花库存会增加141万吨至393万吨。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预计全球棉花消费短期疲软但中期存在变数,主要受欧元区经济危机的影响。ICAC 还预计2012/13年度全球棉花产量仍将超过消费量,超过幅度缩窄,期末库存将继续上升。依据这些机构的预测数据分析,棉价短期内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 国内棉价在2012年下半年可能会小幅上涨。我国棉花进口采用配额制,我们了解到的部分大型纺织企业进口 棉花仅占公司用量的约1/3,国产棉花仍是主要来源。中国棉花协会统计,我国棉农2012年植棉意向下降10.5%。2012年2月底或3月初有望公布新的国家棉花收储政策,估计会在19800元/吨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全年棉价可能主要运行在19,800~23,000元区间。 估值与建议: 2011年下半年以来,上游纺织企业面临外需疲弱,原材料价格持续低位引起的产品价格降低、下游企业订单短期化等等压力,业绩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逐季度恶化。经历了股价调整后,目前估值普遍较低。预计2012年上半年将是上游纺织企业业绩的低点。由于纺织行业顺周期的特点,如果原材料价格能在2012年下半年之后回升,将提升产品价格和利润率,并刺激下游企业停止观望增加订单,有利于纺织企业业绩的反弹。 A 股的鲁泰、华孚色纺,港股的申洲国际,是具备竞争力和一定定价能力的行业领军公司,如果棉价反弹,则其业绩和股价有望有所表现。如果因为不可预测因素,棉价持续低迷,这几家公司的业绩表现也在板块中具备防御性。 风险提示: 行业需求回升速度和幅度低于预期。新的国家棉花收储价格低于预期。棉花产量高于预期,棉价维持低位。 1 报告贡献人:金戈 (jinge@https://www.doczj.com/doc/4b7889720.html,)

作物栽培学_复习题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瓦维络夫(1935年)将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分为() A 8个 B 3个 C 13个 D 12个 2.以下为日照长度变长时开花的作物是() A 水稻 B 玉米 C 大麦 D 烟草 3.薯芋类作物的产品器官是() A 籽实 B 生殖器官 C 营养器官 D 种子 4.种子萌发过程中,无活力的死种子也能完成的过程是() A 萌动 B 萌发 C 出苗 D 吸胀 5.干燥环境下形成的绿豆种子,其休眠的原因是() A 胚的后熟 B 硬实 C 发芽的抑制物质 D 种子小 6.有利于提高作物的根冠比是() A 土壤水分充足 B 干旱 C 增施氮肥 D 剪根 7.玉米的需水临界期为() A 拔节至孕穗 B 孕穗至开花 C 开花至乳熟 D 乳熟至完熟 8.以下属喜氮作物的是() A 棉花 B 大豆 C 小麦 D 油菜 9.油菜的收获指数大致为() A、0.15 B、0.28 C、0.47 D、0.66 10.间套复种模式小麦/玉米/(甘薯+大豆)表示()。 A、一年四熟 B、四熟四作 C、三熟四作 D、二年三熟 11.四川等区域稻田的最主要轮作方式是() A 冬季作物年间轮换,夏季连作水稻 B 夏季水旱轮作 C 冬季作物和夏季作物均轮换 D 冬季和夏季均不轮换 12.作为播种材料的种子,一般发芽率不低于() A 60% B 70% C 90% D 100% 13.水稻群体叶面积系数在以下哪个生育时期最大() A 拔节期 B 抽穗期 C 成熟期 D 移栽期

14.属于自花授粉的作物有() A 水稻 B 玉米 C 棉花 D 高粱 15.以下器官是“库”的为() A 功能期内的叶 B 开花前作物的茎鞘 C 根系 D 开花后作物的茎鞘 16.作物群体内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部位为() A 近地面层 B 中层 C 上层 D 顶层 17.以下属喜磷作物的是() A 水稻 B 高粱 C 花生 D 烟草 18.薯类作物的收获指数为() A、0.15 B、0.28 C、0.7-0.85 D、0.9 19.积温为3500-5000℃可() A 一年一熟 B 一年二熟 C 一年三熟 D 一年四熟 20.以下种植模式属于一年三熟的模式是() A小麦+蚕豆-玉米B油菜+马铃薯-水稻C小麦/玉米-水稻 D 小麦-玉米玉米 21.能均衡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的种植方式是() A 连作 B 复种连作 C 单作 D 轮作 22.甘蔗适宜收获期在() A 工艺成熟期 B 生理成熟期 C 叶片成熟期 D 开花期 23.大麦的花序属于() A 圆锥花序 B 穗状花序 C 总状花序 D 聚伞花序 24.小麦的需水临界期为() A 拔节至孕穗 B 孕穗至抽穗 C 开花至乳熟 D 乳孰至完熟 25.禾谷类作物稻、麦的收获指数大致为()左右。 A 0.1 B 0.5 C 0.9 D 0.8 26.千粒重25-30克的农作物为()。 A 玉米 B 小麦 C 水稻 D 油菜 27.二氧化碳补偿点较低的作物为()。 A 水稻 B 玉米 C 小麦 D 大麦 28.玉米起源于()起源中心。 A 印度 B 中亚 C 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 D 南美 29.属于异花授粉的作物是()。 A 白菜型油菜 B 棉花 C 小麦 D 大豆 30.玉米的种植密度一般为()株/亩。 A 1千左右 B 2万左右 C 1万左右 D 4千左右

中储棉案例分析

中储棉案例分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储棉”案例分析报告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一、案例背景: 每年9月到下一年的8月31日,被称为一个“棉花年度”,是所有与棉花相关企业最忙碌并不乏喜悦的时节。然而,当前这个“棉花年度”却是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棉”)最痛苦的时光——2005年这家即将迎来两周岁生日的大型国有企业,最近不仅因进口棉花发生严重质量问题,更因棉花进口决策失误而出现巨额亏损。 2003年3月,中储棉总公司成立,注册资金10亿元人民币。成立之初,国家就为其定责为独立承担国家储备棉的经营管理和中央直属棉花储备库建设及管理任务,具体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作为政策性公司,中储棉原本肩负着调节棉花余缺、平衡市场供求的职能,但在棉价高涨的诱惑下,它似乎参与了一场本不属于自己的游戏,结果陷入困境。 从2004年6、7月份起,当国内棉价一路暴跌时,中储棉的总经理雷香菊就应该知道大错已经铸成。巨额亏损既然已经无可挽回,真相暴露只是时间问题。 2005年1月13日,这一天终于到来。中储棉因决策失误,导致巨额亏损6亿元。这还只是相对保守的估计。如果按市场价格计算,其真正亏损接近10亿元。 中储棉成立于2003年3月,它的注册资金也不过10亿元左右。与中航油集团一样,它也是国资委下属的189家中央企业之一。历史或许有惊人相似之处,它也像中航油公司一样,在几乎赔掉整个公司之后,巨额亏损才暴露出来。 不同的是,中航油栽在石油期货上,而中储棉却倒在棉花进口上。

据了解雷香菊的人说,她作风干练,相当精明,从事棉花行业工作20多年。在执掌中储棉之前,她曾任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棉麻局副局长、华棉储备管理中心主任等。目前还兼任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 进口棉花失算、亏损暴露之后,雷香菊备受指责。 不过,公众似乎有理由知道,为什么一家新成立的大型国企会在一夜之间突然陷入困境 对整个棉纺织行业的人士来说,2003棉花年度(从2003年8月到2004年8月)经历了大喜大悲。在这一“棉花年度”里,棉花价格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暴涨,继而是暴跌。 这种发生在国内棉花市场上的惊涛骇浪,最终打翻了新近闯入的中储棉。 价格暴跌时从一系列似是而非的市场预测开始的。 事后,新疆一家大棉麻公司的老总感慨说,雷香菊失手,也与并不准确的各种对缺口的判断有关。 2003年9月,在一次全国棉花形势分析会上,有关主管部门宣布,由于受到不利气候因素的影响,2004年中国棉花产量将不超过520万吨。消息一出,在整个行业引起震动,因为这将是自2000年以来单产最低的一年。 当年9-10月,主要产棉区连续阴雨,人们对棉花产量的预测更为悲观,估计只有487万吨。国内对纺织用棉持续增长,供需之间开始出现缺口。 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麻公司总经理盛勇回忆,关于棉花供需缺口的判断,当时一些部门均发布过预测。缺口最多的时候,有判断认为将达到250万吨。 用棉紧张的信息迅速传导到价格上。 13 000元/ 9月初,棉花的收购价格尚在1万元/吨左右,销售价格为12 000 ~ 吨。到了10月底,棉花收购价格和销售价格分别达到14 000元/吨和16 000元/吨。到了11月,棉花销售价格达到19 000元/吨以上。 2003年9月初到10月底,棉花价格从12 000元/吨快速上涨到18 000元/吨。甚至一个星期就涨1 000元/吨。国内不少棉麻企业四处买棉花,并大量囤积棉花。中储棉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闯进市场的。2003年10月,中储棉突然决定进口15万吨棉花。随后几个月又陆续进口了10多万吨。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温度三基点 2、冻害 3、作物需水临界期 4、复种 5、间作 6、基本耕作 7、杂草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是指作物一生中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物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A.生物产量 B.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2、()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 A.生物产量 B.经济产量 C.光合产量 D.净生产量 3、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 A.转化率 B.经济产量 C.经济系数 D.产量构成 4、()是谷类作物产量成分中的补偿能力最大的成分。 A.单位面积穗数 B.单穗粒数 C.种子千粒重 D.颖花数 5、经济系数最低的作物是()。 A.水稻 B.马铃薯 C.甜菜 D.大豆 6、谷类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产量成分的()。 A.光合作用 B.补偿能力 C.相互抑制 D.相互促进 7、谷类作物小穗和小花的发育除受遗传影响外,最大影响因素是()。 A.种植密度 B.水肥供给 C.病虫危害 D.环境条件 8、作物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时期是()。 A. 缓慢增长期 B.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9、作物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 缓慢增长期 B.指数增长期 C.直线增长期 D.减慢停止期 10、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称为()。 A.相对生长率 B.净同化率 C.叶面积比率 D.比叶面积 三、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漏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 1、农田生物的生态效应有()。 A.影响土壤肥力 B.影响农田小气候 C.改良土壤 D.固定流沙 E.保持水土 2、影响植物蒸腾速度的因素有()。 A.植物的形态结构 B.植物的生理类型 C.温度 D.气流 E.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3、作物通过春化,其低温诱导的时期一般在作物感光前进行,可在()。 A.处于萌动状态的种子时期 B.苗期 C.花芽分化期 D.开花期 E.授粉期 4、冷害造成作物死亡的原因有()。 A.细胞间隙结冰 B.水分代谢失调 C.酶促反应平衡被破坏 D.原生质被撕裂 E.物质代谢平衡被打乱 5、土壤污染的类型有()。 A.固体废弃物污染 B.水污染 C.大气污染 D.生物污染 E.农业污染 6、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 A.喷灌技术 B.微灌技术 C.膜上灌技术 D.地下灌技术 E.作物调亏灌溉技术

棉花仓库管理

棉花仓库管理 1.棉花的储存与保管应该符合什么条件? 答:皮棉不能散放,必须经打包机打成符合国家标准的棉包。国家标准皮棉包装有三种包型:85公斤/包(±5公斤)、200公斤/包(±10公斤)、227公斤/包(±10公斤),目前我国棉包绝大部分为85公斤,而国外则以227公斤的棉包(480磅)居多。棉花一般存放在专业的棉花储备库内,目前国内的棉花储备库房有砖混仓和钢板仓两种。储存库要求交通便利、防火、通风、防潮、防霉变等,特别是防火,棉花储备库都是特级防火单位。一般来说棉花应库内堆垛存放,库外存放要盖苫布。棉垛下要打好垫基(枕木或石块),堆垛时包应平放,上下层交叉压缝。垛与垛之间应留出必要的通道。棉花库区要设立气象观测百叶箱,每栋库房都要配备温湿度计。保管员应每天查库,测量温湿度,并做好记录。根据天气的变化和库内外温湿度差异,应适时采取通风散湿或关闭仓库等措施。一般库内温度应保持在30℃以下,最高不得超过35℃,相对湿度不得超过70%,保管中的棉花含水率不得超过10%。 2.棉花仓单质押保证金是如何规定的? 答:棉花仓单质押的保证金仅限用于交易,会员发生的亏损、交割货款、手续费、出金、仓储费、电话费、年会费以及其他费用等款项均须以货币资金及时结清。具体规定如下: ⑴投资者办理棉花仓单质押,需要委托经纪会员办理,会员须向交易所结算部提供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发的《郑州商品交易所权利凭证质押保证金申请书》,同时提交经投资者签章的《郑州商品交易所权利凭证质押保证金权利凭证所有人专项授权书》。 ⑵质押申请获交易所批准后,会员单位于下午14时30分之前持《标准仓单持有凭证》到结算部办理仓单的鉴定、核查和冻结手续。 ⑶棉花仓单质押时,以该品种最近交割月份合约前一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结算价为基准价计算其市值,质押金额为其市值的80%,每次质押的价值不得低于10万元(人民币),最大质押金额不超过会员在交易所的实有货币资金的4倍。 ⑷权利凭证每次质押期限为六个月,期满后经申请可延期三个月。棉花仓单的质押期限及延期不得超过交易所规定的仓单有效期。 ⑸当仓单的市值涨跌幅度达到10%时,交易所要对该笔质押金额作相应调整,调整时间为每月初第一交易日。在质押期限内,当会员在交易所专用结算账户中的质押金额超过实有货币资金4倍时,会员如不及时增加实有货币资金使其达到配比要求时,交易所要在下一交易日对该会员的质押金额作相应调减,使其质押金额与实有货币资金达到配比。

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栽培育种 棉花高产栽培,要根据棉花的生长发育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密植、科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合理化学调控等,从而达到苗期壮苗早发,蕾期稳长增蕾,花铃期增蕾保铃,吐絮期早熟不衰,使棉花获得优质高产。 1 苗期管理 1.1 适时放苗棉花出苗达80.0%以上时,及时放苗是保证苗全苗壮的关键。放苗的原则是放绿不放黄,在棉花子叶由黄变绿时及时破孔(孔直径4~5 cm)放苗。过早或过晚,易抽干死苗或灼伤或形成高脚苗,不利于培育壮苗。 1.2 查苗补苗、间苗、定苗生产上,因土壤、气候、种子、播种质量等多种因素,造成缺苗断垄,或出苗不齐等现象。必须尽早查苗补种。在棉苗缺苗20.0%时应采取催芽补种的办法,20.0%以下采用芽苗移栽(移稠补稀)的办法。 1.3 肥水调控棉花苗期需肥量较少占总量的5.0%。土质肥沃,底肥已增施氮肥的及壮苗和旺苗棉田,苗期可不追施氮肥。土壤墒情差的旱薄、盐碱地和未施基肥的棉田应根据苗情施好苗肥,应早施、轻施速效氮肥,追施尿素45.00~75 .00 kg/hm2。 1.4 中耕松土苗期中耕不仅能破除板结,清除杂草,减少蒸发与病虫危害,促进棉苗根系发育,达到壮苗,促使早发。一般苗期应结合天气情况中耕2~3次,棉苗现行时,浅中耕3~5 cm,以后逐渐中耕深度达8~10 cm。天旱时应浅锄保墒,降雨较多时,应深锄放墒增温。 1.5 早期防治病虫害苗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立枯病、褐(纹)斑病等;虫害主要有棉蚜、地老虎、盲椿象、蓟马等。防治苗期病害,可选用多菌灵、农用链霉素、乙蒜素、高锰酸钾其中2种喷施,混合叶面肥喷施,效果理想。 2 蕾期管理 2.1 增施发棵搭架肥地力肥沃、底肥足、生长旺盛的棉田,可不追肥或少追肥。对底肥不足、长势弱的棉田,应早施蕾肥,并适当施入速效氮肥如尿素120.00~225.00 kg/ hm2;肥料种类上,氮肥、钾肥一起施;适量喷施硼肥;提倡施用优质复合肥。 2.2 灌溉排水、中耕培土棉株进入蕾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加快,对水分要求增多,但只能轻灌,最好隔行沟灌,保证10~30 cm土壤湿度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0%。如蕾期降雨较多,要注意保持田间排水畅通,以免引起根系生长不良。 2.3 早去叶枝叶枝不能直接开花结铃,营养体大,消耗养料多、影响田间通透性。正常密度的棉田,棉花去叶枝适宜时间,应在第1果枝与叶枝可以区分时,将第1果枝以下叶枝全部去掉,保留主茎叶。对缺苗处、地头、边行,每株也可保留1~2个叶枝,以利用空间和边行优势。 2.4 病虫防治、化学调控此期主要病害为枯萎病、黄萎病,在盛发期,适宜药剂为用70.0%的甲基托布津500~1 500倍液、多菌灵1 000倍液、或1.0%~2.0%的碳铵水进行灌根,对控制促进病株恢复生长有明显作用。虫害为棉铃虫、蚜虫等。用75.0%拉维因可湿性粉剂300 g/km2、2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6.00 kg/ km2、或20.0%灭多威乳油900 mL 或2.5%功夫乳油600 mL,进行叶面喷施。 2.5 适时揭膜一般棉田宜在棉株盛蕾期进行揭膜。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棉田湿度大时可适当提前揭膜为宜, 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师树旺 (河北省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磁县 056500 ) 摘 要根据棉花不同生育时期的特点,因苗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栽培管理技术,满足棉花生长发育的需要,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进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棉花;高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 562 文献标志码 B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 Cotto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Shi Shuwa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tton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because seedlings of local conditions, adopt a different culture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cott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o improve crop yields and improve quality purposes. Keywords cotton; yield; technology 作者简介:师树旺(1978-),中学二级教师,从事农林生物技术教学 与研究。 收稿日期:2011-04-17

美国棉花生产概况

美国棉花生产概况 1.植棉简史:目前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陆地棉品种就发源在美国边界附近。公元前500年,美国西南部的祖尼(Zuni)和霍皮(Hopi)地区的印第安人在举行宗教仪式时就开始使用棉花。1536年得克萨斯和路易斯安那州就种植了棉花;1607年开始引种陆地棉,在当时的作品中发现了弗吉尼亚移民最早栽培棉花的痕迹,随后棉花栽培逐渐发展;1784年美国的原棉从查尔斯顿(南卡罗来纳州)出发海运到英国的利物浦;1785年后引种海岛棉。1793年美国惠特尼(Whitney)发明了锯齿轧花机后,美国的棉花生产得以迅速扩大,并开始更认真地从墨西哥引种进行培育。从19世纪初到1925年左右,美国的许多州扩种了棉花,形成了“棉花带”,棉花面积达1600万公顷,总产皮棉1700万包,占世界棉花产量的60%,达到高峰。同时,各地建立了许多棉花纺织厂;1801年建立了第一座棉籽榨油厂;1879年因新法炼油技术的成功使棉籽油更受消费者欢迎,也促进了此业的飞速发展,当时,美国棉籽油产量25000吨,到1963年达到创历史的906000吨,棉籽饼产量达到2500万吨。 2.棉区分布:美国是世界产棉大国,也是棉花的主要出口国。目前,东起大西洋西岸,西到太平洋东岸,横贯美国南部的17个州均可植棉,统称“棉花带”,此带北界与纬度37°线、无霜期200天线基本相符。只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土质肥沃,植棉收益较高的弗吉尼亚州南部,以及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华金河谷地棉区稍北越过此界,达北纬38.2°。棉区多属河流冲积平原,土壤多为砂壤土或黑钙土,土质肥沃,气候温暖,自然条件比较适宜于棉花生产。美国棉花带划分为四个棉区:(1)西部棉区:包括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三个州。干旱少雨,棉田全部实行灌溉。棉花收获面积约占全国的18%,总产占全国棉花产量30%。皮棉单产50-99公斤。(2)西南棉区:又称高原棉区,包括得克萨斯、俄克拉何马和堪萨斯州三个州。海拔1500-3500米,属半干旱地区。棉花收获面积约占全国棉田44%,总产占全国棉花产量29%。(3)中南棉区:又称密西西比三角洲棉区,包括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阿肯色、田纳西、密苏里五个州、靠自然降雨植棉。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棉花收获面积约占全国的30%,总产占32%,皮棉折合亩产为48公斤左右。(4)东部地区:包括南卡罗来纳、北卡罗来纳、佐治亚、亚拉巴马、佛罗里达、弗吉尼亚六个州。年降雨量1000-1500毫米,靠自然降雨植棉。棉田收获面积约占全国的8%,皮棉单产45公斤左右,总产占全国的9%。我们所考察的得克萨斯州是全美国棉花产量最大的州,年种植面积达550万英亩,产值达15.6亿美元,总产约占全美的三分之一。位于得克萨斯州西北部的拉伯克(LUBBOCK)地区,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棉花连片种植面积达350多万英亩(2124万亩),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棉区;加利福尼亚州种植面积排名第二,年植棉面积达130万英亩,产值达9亿美元。

作物栽培学试卷A及答案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作物栽培学(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感光性: 2.离乳期: 3.晒田: 4.无效分蘖: 5.垩白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棉籽合点端的种皮结构,由于不具有()细胞,在种子萌发时成为水气的主要通道。 A.海绵 B.栅栏 C.砖形 D. 叶肉 2.小麦籽粒在植物学上叫颖果,由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A.种皮 B.皮层 C.果皮 D.糊粉层 3.棉籽出苗温度比发芽高,温度在()时,有利于下胚轴的伸长而出苗。 A.12—14℃ B.14—16℃ C.16℃以上 D.5—10℃ 4.小麦籽粒体积在()达最大值。 A.乳熟期 B.乳熟未期 C.蜡熟期 D.蜡熟未期 5.适宜制作面包类食品的小麦籽粒胚乳一般为()。 A.粉质 B.角质 C.半粉质 D.半角质 6.马铃薯的收获期在()。 A. 蜡熟期 B. 膨大期 C. 生理成熟期 D.工艺成熟期 7.甘蔗的收获适期为()。 A.蔗茎伸长期 B. 蜡熟期 C. 生理成熟期 D. 工艺成熟期 8.玉米籽粒用的最适收获期为()。 A.蜡熟初期 B. 完熟期 C.灌浆期 D.过熟期 9.水稻种子安全贮藏水分为()。 A. 18% B. 15% C. 13% D. 5%

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10.小麦种子安全贮藏水分为()。 A. 18% B. 15% C. 13% D. 5%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禾谷类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穗数 B.分蘖数 C.每穗实粒数 D.有效颖花数 E.粒重。 2.豆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有()。 A.株数 B.每株有效分枝数 C.每分枝荚数 D.每荚实粒数 E.粒重 3.薯类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株数 B.每株薯块数 C.单薯重 D.分枝数 E.衣分 4.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株数 B.每株有效铃数 C.分枝数 D.每铃籽棉重 E.衣分 5.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穗数 B.分蘖数 C.每穗实粒数 D.有效颖花数 E.粒重 四、正误判断题(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 ()1.玉米的最早播种期要求温度稳定通过℃。 ()2.豆科作物接种的根瘤菌属于微生物肥料。 ()3.种肥的作用是供给作物幼苗期作物生长的养分。 ()4.多数作物只有开花期是需水临界期。 ()5.甘蔗的适宜收获期为工艺成熟期。 ()6.马铃薯的适宜收获期为生理成熟期。 ()7.作物生育期间施用的肥料称之为追肥。 ()8.将速效化肥按一定浓度溶解于水中,通过机械喷洒于叶面,养分经叶面吸收施肥方法称谓根外追肥。 ()9.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进行促进或抑制称为作物化控。 ()10.红麻施肥方法应为:施足基肥,轻施苗肥,重施长杆肥。 五、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24分) 1、叙述促花肥、保花肥各自的优缺点及施用技术? 2、水稻湿润育秧中,为什么强调培育壮秧?壮秧的形态与生理特征有哪些?

棉花在储存过程中居然品质也会有变化

棉花在储存过程中居然品质也会有变化 近年来,我国每年用棉量均在1000万吨以上,其中大部分都要经过若干时间的储藏,有的甚至是在储备库存放多年的储备棉。在自然条件下,棉花在储藏过程中一般会出现色泽变差、品级降低、质量下降,使用价值受到影响等问题。在国家质检总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支持下,本课题组联合有关单位,开展了棉花储藏期间质量变化及控制技术研究。利用现代检测和分析技术,从棉花纤维的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探讨引起棉花品级与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并在大量试验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物理和化学等技术手段,筛选出适合棉花储藏、经济、实用、安全的关键措施与方法。建立在储藏过程中监测棉花纤维伴生物和附着物、控制棉花品级与品质下降的技术方法与标准。本文重点介绍在一年半的储藏期间,棉花样品的主要物理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与分析结果。 1、材料与方法 分别从河北威县、湖北黄冈、新疆石河子和库尔勒购买当地生产的2~4级或3~5级皮棉。 在安阳、威县、黄冈、石河子、库尔勒设5个储藏地点,室内自然存放,连续记录温、湿度。安阳、威县、黄冈3点储藏上述4个产地的棉花样品,级别与质量标签相同;石河子和库尔勒只储藏本地的棉花样品。 从2010年12月1日起,每半个月取样1次(春节放假期间停取1次),5个储藏点每次共有42份样品(前3次有的储藏点样品不全),统一汇集到位于安阳的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以大容量纤维检测仪(HVI)检测样品的上半部平均长度(UHML)、长度整齐度(UI)、断裂比强度(STR)、马克隆值(MIC)、断裂伸长率(ELONG)、反射率(Rd)、黄度(+b)、纺纱均匀性指数(SCI)8项物理性能指标,同时测定糖、单宁、蜡质、果胶、色素等化学成分。 用EXCEL和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主要品质指标随储藏时间的变化 从2010年12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宏其化工试验用棉花的储藏时间整整1年半,共取样36次。将每次取样的全部样品的8项物理性能指标的检测结果分别进行平均,以柱形图的形式反映8项棉纤维品质指标随储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1—图8。

我国棉花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棉花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棉花种子产业化是棉花行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实现棉花优质高产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棉花种子产业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棉花种子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棉花;育种;对策 棉花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它既是我国 2 亿棉农的重要经济来源,又关系到1900 多万纺织工人以及近千万棉花科研、加工、流通队伍的生存和就业问题。我国不仅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棉花种植面积36.7 万hm2 占世界棉花种植总面积的30%,平均单产1300kg/ hm2比世界平均单产712.5 kg/ hm2增产75%),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用棉消费国,其单产水平在主要产棉国中居中上游水平。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共育成各类棉花品种818个(1995年前404个,1996-2007年,414个),其中抗枯黄萎病品种361 个,抗棉铃虫品种99个,优质棉品种67个。棉花育种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我国棉花育种进展 建国以来,我国棉花科技工作紧密结合生产, 一方面将传统的植棉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一方面吸取国外先进科技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加以应用。新品种的选育、先进实用的栽培、植保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棉花产量与品质的提高。 1.1 品种改良品种是棉花增产的内因,一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良种占增产份额的20%~30%。50年来, 在我国主要棉区进行了7次大规模的品种换代, 每次都使棉花单产提高10%以上。自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我国自育棉花良种种植面积由8.8%上升到80%以上,对促进我国棉花单产和总产提高有重要作用。80 年代以来,随着纺织工业技术改造,棉区耕作制度的改革和棉花病虫害的发生蔓延等。相应地育成了一批优质、早熟、抗病虫及低酚等棉花品种。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纺织工业和棉区生产发展的要求。针对这种现状,我国自育棉花品种的丰产性和抗枯萎病性在国际上达到较高水平,纤维品质居中等水平,抗黄萎病性也正在不断改进之中。 90年代以来,转基因抗虫棉、杂种棉获得新的进展,彩色棉正在兴起。90年代后期,种子产业化获得飞跃发展,1998年全国棉花优良品种推广率达90%以上,统一供种率达70%以上,脱绒包衣棉种种植面积占51%。 1.2 品种更换第一次换种:始于20世纪20年代,1919年引入金字棉,1920年引入脱字棉和隆字棉,以陆地棉改良品种代替一部分原来种植的中棉,后来分别在辽河及黄河流域成为当地的主要栽培品种[1,2]。第二次换种:在同一世纪40年代进行,于 1935~1936年引进斯字棉与德字棉,1946~1947 年又引入岱字棉,取代了占全国棉田1/2面积的中棉。黄河流域种植斯字棉4号,长江流域种植德字棉531,后为岱字棉所代替[1,2]。第三次换种:在前一世纪50年代进行,1950 年继续引种岱字棉和斯字棉,全部取代了长期在我国种植的中棉与退化洋棉,实现了棉花品种良种化。首先于黄河流域推广斯字棉2B及5A,长江流域推广岱字棉15;而后岱字棉又普及到黄河流域,最高年种植面积达350万公顷(5250万亩)。在新疆于1953~1956年曾引种108夫,克克1543推广种植。同时,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开始重视棉花育种工作,历经40年的努力取得重大成就。我国自行育成推广面积百万公顷以

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

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 棉花春播即将展开。为稳定棉花生产者、经营者和用棉企业市场预期,保护棉农利益,保证市场供应,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制定了《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以下简称《预案》),继续敞开收储,临时收储价格维持不变,收储质量按新棉花标准执行。 《预案》综合考虑保护棉农利益、保持纺织出口竞争力等多方面因素,确定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价格为标准级皮棉到库价格每吨20400元(公重),由于全面采用仪器化检验的新棉花质量标准将于新年度正式实施,收储棉花的质量要求和质量差价率将按新标准做相应调整,具体方式另行公布。 《预案》确定的收储时间为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执行地区为新疆等13个棉花主产省市区,其他产区需要纳入收储范围的,经有关部门研究后另行公布。同时,国家继续委托中国棉花协会按照相关参数测算籽棉收购参考价并向社会公布,交储企业实际收购价格不得低于参考价。 第一条为稳定棉花生产、经营者和用棉企业市场预期,保护棉农利益,保证市场供应,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执行本预案的棉花主产区为天津、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陕西、甘肃、新疆等13省(区、市)。其它产区需纳入收储范围的,经有关部门研究后另行公布。 第三条2013 年度棉花临时收储价为,标准级(白棉三级,长度28毫米)皮棉到库价格每吨20400 元(公重)。 中国棉花协会根据皮棉临时收储价和当时的棉籽等副产品价格以及皮棉籽棉折算公式、相关合理参数测算籽棉收购参考价,并向社会公布。 第四条2013 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执行时间为2013年9 月1 日至2014年3月31 日。 第五条收储的棉花为2013 年度生产加工并经仪器化公证检验的锯齿细绒棉,由具有400 型棉花加工资格的棉花企业直接交储。收储棉花的质量要求和质量差价率另行公布。 棉花包装要符合棉花包装国家标准(GB6975-2007),铁路运输棉包捆扎物应使用塑钢带。 第六条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棉总公司”)要按照“方便交储、有利监管、节约成本”的原则,合理确定执行棉花临时收储预案的承储库点(包括直属库和代储库点)。其中代储库点由中储棉总公司提出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备案及抄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后,双方签订《储备棉保管合同》。代储库的具体选用标准和管理办法由中储棉总公司另行制定。 第七条中国棉花协会和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监测国内棉花、棉籽市场价格水平,取两单位监测的棉花价格平均值和棉籽价格平均值作为国内棉花、棉籽市场平均价格。该价格通过相关行业网站每天发布。 第八条预案执行期间当监测的棉花市场价格连续五个工作日低于临时收储价时,经有关部门确认,由中储棉总公司会同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及时发布公告,启动收储预案。 收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收储交易系统进行,具体交易办法另行制定。

浅谈棉花高产杂交制种技术(一)

浅谈棉花高产杂交制种技术(一) 论文关键词棉花;杂交制种;高产技术;新疆棉区论文摘要杂交棉在新疆棉区的推广种植,使棉花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种植的杂交棉棉种大部分是从内地引种,存在许多无法保证的因素。为使棉花杂交种子本地化,以确保棉种的纯度,降低成本,从播前准备、播种方式、田间管理以及操作技术等方面总结了棉花杂交制种高产技术。 近年来,随着杂交棉在新疆的推广种植,棉花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尤其是皮棉产量提高幅度较大。但是,新疆棉区种植的杂交棉棉种大部分是从内地引种,存在成本高、数量少、种子纯度无法保证等因素。为此,2006~2008年,农八师148团积极探索棉花杂交制种技术。1播前准备 选择土质肥沃、交通便利、有滴灌设施及无病害的土地进行制种。制种面积不宜太大,一般在2hm2左右。制种田周围种植隔离带,隔离带以内不能种植其他品种的棉花,2~3km范围内不允许放养蜂群。由于杂交制种的亲本种子成本高,数量少,必须在播前把种子晒干,使种子内含水一致,发芽整齐,并将种子内混的瘪子、虫子、烂子、杂物等全部剔除干净,为一播全苗打好基础。 2播种方式 父母本种植面积比为1∶6。母本株行配置为(66cm+10cm)×13.5cm,母本理论株数为19.65万株/hm2,父本株行配置为(66cm+10cm)×9.5cm,父本理论株数为27.45万株/hm2。采用2m宽膜覆盖,1膜6行,精量播种。播种时间为4月15日。 3田间管理 采用干播湿出的方式滴水出苗,4月25日至5月10日为苗期管理的关键时期。棉花播种后10d左右即可出苗,待苗真叶出现定苗。拔除小苗留大苗,去弱苗留壮苗,原则上不留双苗。子叶期中耕1次。由于人为找花去雄,棉花生长相对较慢,加上制种田的成铃率很高,施肥又以复合肥为主,因此制种田一般不会旺长或疯长,若发现确实长势过旺,可对个别地块实施轻度化控。制种田严禁施用催熟剂,以免影响杂交种子的成熟度和发芽率。选择使用高效低毒农药,重点防治蚜虫、棉叶螨,兼治其他害虫。 3.1灌溉 采用加压滴灌。全期灌溉11~14次,6月10日开始灌头水,每6~8d滴水1次,平均灌量375m3/hm2。要注意父本的水肥管理,气温超过35℃时浇水降温,以免花粉败育影响制种。 3.2施肥 基肥:三料225kg/hm2+尿素150kg/hm2;生育期滴肥:采用随水施肥,滴灌专用肥和尿素1080kg/hm2。 3.3打顶整枝 7月15日打顶,父本整个生育期不化控、不打顶,以促为主。从蕾期去除母本上的叶枝,8月2日开始清除母本植株上所有的花、蕾和赘芽。4制种技术 4.1制种前准备工作 提前1周要求制种人员留指甲,对操作人员严格培训,熟练后去雄达到20朵花/min。制种前严格检查父母亲本纯度,去除杂株、多头株,做到通风透光,同时便于制种人员操作和检查。在制种的当天,清除父母本已成的铃和开的花,此项工作在制种的全过程中做到随时遇到随时摘。区别方法:①去雄授粉杂交铃的萼片已被严重破坏或全部被剥掉,自花授粉成铃的萼片保留完整。②下午自花授粉成铃的萼片会变成红色。 4.2制种人员配置 制种田1d配置熟练工60~75人/hm2。为保证制种质量,采取定地块、定行、定人办法。同时派技术员对每天的制种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制定相应工作奖惩办法。

哈萨克斯坦棉花生产发展概述

哈萨克斯坦棉花生产发展概述 内容提要 z哈萨克斯坦是种植棉花纬度最高的国家,南哈州是哈唯一产棉区; z皮棉产量2006年为46.6万吨,2010年—26.9万吨; z独联体国家是哈棉花主要出口市场,出口量占产量的25%。棉纤维出口量占其产量的96.5%; z棉花种植户1.6万户,2011年种植面积为13.4万公顷,预计产量为25.6万吨;z哈棉花产业的发展,关键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哈萨克斯坦是种植棉花纬度最高的国家,在哈南部,卡拉套山犹如一道屏障,阻隔了寒冷气流的南下,为棉花等作物的生长营造了适宜的环境。南哈州是哈萨克斯坦惟一的产棉区,但皮棉的产量已从2006年的46.6万吨减少到2010年的26.9万吨。 目前,该州共有1170万公顷农业用地,其中耕地为90万公顷,水浇地为49.2万公顷(占全国22%)。马赫塔拉尔区是南哈州棉花主产区,集中了全州42%的水浇地。 一、自然条件 南哈萨克斯坦州的自然景观丰富多样,东南部和中部是天山的支脉,卡拉套山(2176米)从东南向西北延伸;锡尔河从南向北流经整个州; 西南部则绵延着塔拉斯山,其最高点是赛拉姆峰(4238米)。 1、气候 南哈萨克斯坦州的气候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很短,但较温和;夏季炎热,日照充足,降雨不多。该州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为-12℃,南部的为-2℃--4℃;七月份的平均气温高达26℃-29。年均降水量为150毫米,高山地区可达800毫米。作物生长期为230-320昼夜不等。 2、土壤 该州的土壤以灰钙土、浅栗色土壤、沙土为主。适宜的温度、土壤及其它自然气候条件,再加上充足的灌溉用水,为该州种植棉花、优质果树、桑树等经济作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河流 南哈萨克斯坦州位于锡尔河(全长2219千米,其中1400千米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流域,其支流

园林树木栽培学模拟试题(带答案)

园林树木栽培学试题 一、多选题 1.温带地区最适宜的植树季节是 A ,我国大部分地区和大多数树种以 B 和 C 栽植最为适宜。 A.休眠 B.秋末 C.早春 D.盛夏 2.树木的修剪时期,大体上可以分为AB A.休眠期修剪 B.生长期修剪 C.四季都可以 D.最冷最热时 3.修剪的程序有ABCDE A.一知 B.二看 C.三剪 D.四拿 E.五处理 4.起苗的方法AB A.裸根起苗 B.带土球起苗 C.都不是 5.施肥的方法有AB A.土壤施肥 B.根外施肥 C.都不是 6.根据低温对树木的伤害机理,可分为ABC A.冻害 B.冻旱 C.霜害 D.热害 7.种子储藏的方法ABCD A.干藏法 B.湿藏法 C.低温贮藏 D.真空贮藏 8.苗床分为ABC A.高床 B.平床 C.低床 9.硬枝扦插育苗剪取插穗要求(ACD ) A. 每根插条上带有2-3个芽 B.剪口只能是平口 C.剪口应平滑不能撕裂 D.上下剪口距芽1厘米。 10.嫁接技术要求(ABCD ) A.平 B.快 C.齐 D.紧 二、单选题 1.修剪时剪口距剪口芽的距离是 B 厘米比较合适。 A.3 B.0.5--1 C.2 D.0.1 2.一般乔木的土球直径为根颈直径的 A 倍,为胸径的 B 倍。 A.8--10 B.9-12 C.2--3 D.12--13 3.下列 D 不是栽植的技术环节。 A.起苗 B.运输 C.定植 D.配植 4.旱生园林植物的浇水原则是 B 。 A.宁干勿湿 B.见干见湿 C.宁湿勿干 D.干透浇透 5.短截有轻、中、重之分,一般轻短截是减去枝条的 A 。

A.顶芽 B.1/3以内 C.1/2左右 D.2/3左右 6.播种时覆土的厚度为种子直径的 B A.1倍 B.2--3倍 C.5倍 D.10倍 7.栽植树木时栽植穴底应该放A A.表土 B.底土 8.为了避免室内盆花生长向光性一般采用 C . A.倒盆 B.换盆 C.转盆 D.上盆 9.广义的栽植包括的基本环节有 B A.起苗移植假植种植 B.起苗搬运种植栽后管理 C.起苗移植假植栽后管理 D.移植假植搬运栽后管理 10.属于阴性植物为A A.珍珠梅 B.银杏 C.紫薇 D.牡丹 11.属于短日照植物为 A A.一品红 B.凤仙花 C.唐菖蒲 D.荷花 12.下列喜酸性土的植物为 A A.杜鹃 B.扶桑花 C.胡杨 D.侧柏 13.下列哪种现象说明树木水分过多? B A.落青叶 B.落黄叶 C.尖叶焦干 D.叶色浓绿 14.下列 C 有利于花芽分化。 A.充足的水分 B.弱光 C.施磷肥 15.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 A A.壤土 B.黏土 C.砂土 16.树木栽植成活的原理是保证树木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 A 的平衡。 A.水分 B.温度 C.营养 17.高压输电线两侧 D 米内不载树。 A.2 B.5 C.10 D.15 18.常绿树适宜B 移植 A.裸根 B.带土球 19.行道树一般要求主干高A A.2.5--3.5m B.1.8-2.0m C.1.2-1.5m D.4m以上 20.庭荫树一般要求主干高B A.2.5--3.5m B.1.8-2.0m C.1.2-1.5m D.4m以上

浅谈棉花高产技术

浅谈棉花高产技术 学员姓名: 培训班名称: 兵团致富带头人培训班 培训地点: 农八师xx一四八团 浅谈棉花高产技术 论文关键词: 棉花;高产;管理技术 论文摘要: 通过对棉花苗床管理、苗期管理、蕾期管理、花铃期管理、吐絮期管理的介绍,以便指导从事棉花工作的人员实现棉花高产。 棉花优势高产,要根据棉花的营养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密植、科学管理水肥、防治病虫害,从而最大限度地使植株得到其所需营养,获得优质高产。主要栽培管理措施如下。 一、棉花苗床管理 播种到齐苗阶段,管理重心是保温、保湿促齐苗。随时检查薄膜四周是否压紧,防止“走气”。膜内温度提高到30℃左右,3~7d可出苗。齐苗后,管理重心是保温防寒、炼苗。 白天温度较高时,应揭开膜的两头,以利通风降温。傍晚或阴雨低温时封闭保温。当子叶平展后,应进行间苗,每钵留1根健壮的棉苗,每30m2苗床用壮苗素1支(8mL),对水2kg,选晴天中午均匀喷洒于棉苗叶片上,以防高脚苗。出真叶后,是棉苗最易感病期,天晴时,应在上午9时将薄膜全部揭开降温炼苗,傍晚再覆盖。当棉苗有二叶一心后,若无寒潮,可收膜。

二、棉花苗期管理 (1)适时移栽 棉苗三叶一心时,是移栽适期。应根据天气、前作成熟情况而定,一般在5月中、下旬,要做到不栽6月苗。 (2)带肥、带药移栽 移栽前2d,喷施1次杀虫剂,傍晚叶面无水时,苗床撒施尿素15~ 30kg/hm2,移栽前1d下午,用4000倍液“802”溶液浇苗床,既有利于取苗,又能促进根系生长。 (3)适宜密度 移栽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人为施肥量而定,肥多宜稀,肥少宜密,杂交棉营养生长优势明显,株形较高大,枝叶繁茂,宜稀植。一般1.8~2.25万株/hm2为宜。 (4)移栽方法 在棉地免耕或有前作的情况下,宜采用打洞移栽法,在洞内施入腐熟、沤制好的有机肥、磷肥和少量氮肥,再将健壮的棉苗放入,用打洞时带出的泥土捏碎培根。在棉地翻耕整地情况下,宜采用开沟移栽。按行距开成深15cm的小沟,沟内一侧施基肥,再按株距放入棉苗,用小锄培土略高于钵即可。不论采取哪种栽法,栽后均可用4000倍液“802”溶液或1%~2%的碳铵水浇根以促发新根,提高成活率。 (5)苗期管理 移栽后,勤查病弱苗或缺株,及时补齐并壮苗。注意清沟排水,做到沟沟相通,雨停水干。有前作的,在收获后应及时中耕灭茬。棉花苗期中耕2~3次,除去杂草,早施、轻施提苗肥,特别是套种或套栽的棉苗,应早施提苗肥,苗肥以速效肥料为主,如碳铵一般施用75kg/hm2左右,注意浇根不浇叶,以免灼伤棉苗。 (6)地膜覆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