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硬笔字帖
- 格式:pdf
- 大小:6.57 MB
- 文档页数:4
硬笔书法字帖临摹范本硬笔书法字帖临摹范本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
1. 《硬笔书法作品》钢笔字帖精选。
2. 硬笔临摹王羲之《兰亭序》。
3. 曾孺牛临王羲之《兰亭序》。
4. 硬笔临摹钟繇《荐季直表》。
5. 王艳临《荐季直表》。
6. 硬笔临摹王羲之《乐毅论》。
7. 姜绍来临王羲之《乐毅论》。
8. 王艳临《黄庭经》。
9. 张长江节临黄庭经。
10. 硬笔临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11. 庞智广临欧阳询九成宫碑。
12. 姚玉良选临欧阳询《九成宫》。
13. 硬笔临摹钟绍京《灵飞经》。
14. 王铁军选临钟绍京《灵飞经》。
15. 张长江节临灵飞经。
16. 硬笔临摹褚遂良《倪宽赞》。
17. 王艳节临褚遂良《倪宽赞》。
18. 黄开诚临褚遂良《倪宽赞》。
19. 硬笔临摹米芾《蜀素帖》。
20. 黄开诚临米芾《蜀素帖》。
21. 仇寅临米芾蜀素帖。
22. 黄开诚临王居士转塔铭。
23. 硬笔临摹张黑女墓志。
24. 张海同临张黑女墓志。
25. 张平临《张黑女墓志》。
26. 硬笔临欧体。
27. 硬笔临王羲之《圣教序》。
28. 硬笔临文征明《赤壁赋》等。
以上范本仅供参考,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范本来练习。
王羲之《兰亭序》永和九年高清单行字帖迷你字库1.7版
手写体字库
虽然名为字库但我们的目标不是做电脑字库,而是在数字世界中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手写体字库,人类文字源于千万年的手工书写,中华书法文化更是将手写文字的美发挥到极致。
我们专注真正的传统文化,相信厚重的中华文化是任何高科技打不垮也替代不了的,相信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后的中华文化在数字世界中一定会再次顽强地成长起来,希望我们可以让全人类热爱中华文明、热爱中华文化、热爱有温度的中华书法。
迷你字库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
::永和(yǒng hé)==(345年-356年)东晋的第五位皇帝司马聃在位时的年号,共计12年;
::九(jiǔ)== 数目 == 8+1 == 7+2 == 6+3 == 5+4;
::年(nián)==用于计算年数;
【终】
新字帖· 新字库。
王羲之兰亭序钢笔字帖王羲之,字逸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作品之一就是《兰亭序》。
《兰亭序》是王羲之在东晋时期所写的一篇序文,用来赞美当时的宴会和友谊。
这篇序文以其优美的文辞和流畅的笔画而闻名于世。
而如今,我们可以通过钢笔字帖来学习和模仿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钢笔字帖是一种特殊的练习材料,上面印有各种字体和字形,供人们模仿和练习。
而王羲之兰亭序钢笔字帖则是专门为学习王羲之书法的人设计的。
这本字帖上印有《兰亭序》的全文,每个字都按照王羲之的原作进行了精心的排版和设计。
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并不容易,因为他的字体非常独特,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然而,通过使用王羲之兰亭序钢笔字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他的书法艺术。
首先,钢笔字帖可以帮助我们熟悉王羲之的字体和笔画。
通过反复练习字帖上的字形,我们可以逐渐掌握王羲之的笔法和用笔技巧。
这对于学习任何一种书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熟悉了基本的笔画和字形,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其次,钢笔字帖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书写的规范性和美感。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其规范的字形和优美的布局而著称。
通过模仿他的字体和排版,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正确地书写每个字,并且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艺术作品。
最后,钢笔字帖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耐心和毅力。
学习书法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坚持,而钢笔字帖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练习平台。
每天坚持练习,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一种专注和沉浸于艺术的心态。
总之,王羲之兰亭序钢笔字帖是学习和模仿王羲之书法的一种有效工具。
通过使用这本字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并且培养出专注和沉浸于艺术的心态。
无论是对于书法爱好者还是对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这本字帖都是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料。
让我们一起用钢笔字帖,感受王羲之的书法魅力吧!。
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书”,学习书法的人都对它非常的熟悉,但是书法家们却认为,在众多的书法字帖中,兰亭序是最难被熟悉的,兰亭序的美,普通人只能理解其中少之又少的部分。
中国近现代大书法家周汝昌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兰亭序:“中华文化有三大国宝,《兰亭序》、《文心雕龙》、《红楼梦》,皆属极品,后人永难企及——更不要说超过了。
我不提吴道子、顾虎头,也不提鲁班、师旷,因为真品实迹已失,无法研究;也不能备举经、史、子、集,这容易理解。
所以特标三大国宝者,又因为三者皆有研究上的“多谜性”,异说多,争议多,难解多,麻烦多,千百家下功夫多… …惟三者称最,别的也难与之比并。
”由此可见周汝昌对兰亭序的评价之高,已经到了难以言表的程度。
书法界内还多书法专家认为,兰亭序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被称为“天下第一书”,不仅仅因为它的技法天下无双,更因为是酒后大作,所以在感情的的表达上面也比较放得开,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心跳,全篇上下虽然涂改之处很多,但是却让人感觉全篇上下自然洒脱,朴实无华,不经雕琢,浑然天成。
好多人在欣赏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往往将他当作一件绝世无双的书法作品来欣赏,但是兰亭序这篇序文的本身也有很多让我们学习的地方,文笔清新畅快,朴实无华,洒脱自然,可以算得上一篇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虽然王羲之是一名书法家,但是如果说他是一名文学家,相信历史上任何一个文学大家也不会有意见。
兰亭序全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兰亭集序硬笔书法字帖很多名家都喜欢用《兰亭集序》这篇文章练书法,以下是整理的《兰亭集序》的硬笔书法欣赏以及原文的作品思想,供大家了解这篇文章。
《兰亭集序》【原文】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永和⑴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⑵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⑶山阴之兰亭,修禊(xì)⑷事也。
群贤⑸毕至⑹,少长(zhǎng)⑺咸⑻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⑼,茂林修竹⑽,又有清流激湍⑾,映带左右⑿,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⒀,列坐其次⒁。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⒂,一觞一咏⒃,亦足以畅叙幽情⒄。
是日也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⒆。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shèng)⒇,所以(21)游目骋(chěng)(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
或取诸(26)怀抱,悟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
虽趣(qū)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zàn)得于己,快然(31)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
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fū)!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
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注:据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不知老之将至”之前并无“曾”字,而且从原文图片中也可看到没有“曾”。
应该是后人所加。
请广大网友注意。
《兰亭集序》【注释】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年—356年共12年。
王羲之《兰亭序》字帖【清晰版】念兹在兹阅读8.2万兰亭序释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书法作品)简介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7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
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
还将临摹本分赐贵戚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王羲之 - 简介王羲之(公元303-361年,一作321-379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12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少时师从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兰亭集序硬笔书法字帖(2)兰亭集序硬笔书法字帖37、陈迹:旧迹。
38、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
以,因。
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
兴,发生、引起。
39、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
化,自然。
40、期:至,及。
41、死生亦大矣: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语出《庄子·德充符》。
判断句。
42、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
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43、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
临,面对。
44、喻:明白。
4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固,本来、当然。
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
虚诞,虚妄荒诞的话。
殇,未成年死去的人。
妄作,妄造、胡说。
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46、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47、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48、虽世殊事异: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
虽,纵使。
49、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0、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1、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兰亭集序》【白话翻译】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
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
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饮酒一杯,咏诗一首,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
这一天,清明爽朗,和风习习。
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恬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产生。
行书兰亭序硬笔书法English Answer:Background.The "Orchid Pavilion Gathering", an event that took place in 353 AD, is a pivotal moment in Chinese calligraphy history. A group of literati gathered together for a springtime festival and engaged in a literary competition. Wang Xizhi, a renowned calligrapher of the time, wrote a preface to a collection of poems composed by the participants, which became known as the "Lanting Xu" or "Orchid Pavilion Preface".Significance of the Lanting Xu.The Lanting Xu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ieces of calligraphy in Chinese history. It is admired for its fluidity, elegance, and harmony of composition. The cursive script used in the Lanting Xu is known as "runningscript", which allows for greater freedom and expressiveness. Wang Xizhi's mastery of this style is evident in the dynamic and varied strokes that create a sense of movement and vitality.Influence on Calligraphy and Art.The Lanting Xu ha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art. It has been studied and copied by countless calligraphers over the centuries, who have sought to emulate Wang Xizhi's skill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It has also inspired painters, sculptors, and other artists, who have drawn inspiration from its graceful lines and harmonious composition.Reproduction and Preservation.Due to the rarity and fragility of the original Lanting Xu, several high-quality reproductions have been made over the centurie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is the "Shenlongben" copy, which was commissioned by Emperor Tang Xuanzong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The original Lanting Xu iscurrently housed in the Palace Museum in Beijing, where it is carefully preserved and rarely displayed to the public.In Conclusion.The "Orchid Pavilion Gathering" and the resulting Lanting Xu are significa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events that have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art. Wang Xizhi's masterful cursive script continues to inspire and captivate generations of artists and art enthusiasts, making the Lanting Xu an enduring legacy of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Chinese Answer: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