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诗选》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三曹诗歌的思想内容
大部分诗歌都真实展现了当下的社会现实,尤其是关于战争,功名,事业的创作,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其中关于描写战乱之下,百姓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作品广为称颂: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蒿里行》) 长年的战争,白骨累累,千里之内没有任何生息,每每想起,令人肝肠寸断。
东汉末年,一场豪强势力的大混战,最苦的莫过于黎明百姓。
这首蒿里行,无疑是当时战乱下遍地荒芜,千里白骨最真实的写照。
.。
《三曹诗选》:一部群作者诗选;系“历代诗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一。
余冠英选注,精选了三国时代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诗作,共83首,其中曹操(八首),曹丕(二十一首),曹植(五十四首),对深入理解三曹诗作极有帮助。
内容简介建安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别是在文人诗的传统里,是一个很突出,很辉煌的时代。
钟嵘《诗品》说: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
……诗人之风顿已缺丧。
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
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
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曹操、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是建安时代最为优秀的诗人。
他们雅爱词章,不但以帝王之尊、公子之豪提倡文学,促成了五言古体诗歌的黄金时代,而且身体力行,创作了各具风格的名篇佳什:曹操的诗悲凉慷慨,气韵沉雄;曹丕的诗纤巧细密,清新明丽;曹植的诗则骨气充盈,淋漓悲壮,对后代诗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三曹诗选》依据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曹操、曹丕、曹植诗作,共83首,其中曹操(八首),曹丕(二十一首),曹植(五十四首),对深入理解三曹诗作极有帮助。
编注者分加题解和注释,对深入理解三曹诗作极有帮助。
建安时期文学的主要体裁已经从辞赋转变为五言诗,而作家之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又说: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三祖陈王咸蓄盛藻。
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以情纬文,以文被质”说明了建安文学不同于两汉作家“王、扬、枚、马”所代表的以歌颂帝王功德为目的,以讽谕鉴戒为幌子的文学〔一〕,而是有感情有个性的抒发性的文学。
也不同于班固《咏史》那样“质木无文”,而是情文兼具,文质相称的文学。
这些都是显著的变化,尤其是从颂扬鉴戒到抒情化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上面所引的钟嵘和沈约的话虽然简单,可使我们感觉到建安时代是一个文学史上的新时代。
在这个文学新时代活跃的作家以“三曹”和“七子”为代表。
从身体理论看三曹诗歌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 身体长久的处于被压抑的地位甚至被认为是邪恶与黑暗的化身。
而在西方, 身体一直被看成是与精神相对的工具性的存在。
在经历了多年的否定与压抑后, 身体逐渐翻身走进了文人的思维当中。
自从尼采发出“一切从身体开始”的宣言后, 身体不再只是呆在黑暗的角落里自怨自艾了, 而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为了强调身体的物质性和生物性, 尼采以肉体来指称身体。
尼采认为身体在世本身就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
身体作为强力的寓所,是“伟大的健康”的前提, 没有身体的在世, 强力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有的强力都要从身体出发。
因此身体理所当然成为生命的一种象征。
福柯将身体纳入更深刻的哲学领域,他认为:身体是来源的处所,历史事件纷纷展示在身体上,历史常常源自身体的冲动, 事件的起源根源于身体, 历史的变迁可以在身体上找到痕迹。
梅洛?庞蒂也曾提出“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身体问题开始”。
在他那里,身体不是单纯的物质器官,也不是快感,而“身体是意义的发生场”。
身体在西方取得正面地位的时候中国的“身体”仍然长久的处于被打压的地位, 几千年来我们对于身体的价值与意义都存在严重的认识偏向。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仁、义、礼、智”, 孟子的“舍生取义”宣告着对人的身体的否定与贬低。
为了成为道德的典范与楷模, 往往我们必须牺牲我们的身体。
而对于身体的舍弃对应到文学领域就是“诗言志”观点的提出。
在身体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中国古代, 长期以来诗歌被认为是抒发抱负和志向的工具, 而诗歌是内心受到触动而自然而然的有感而发的这种功能却被文人们忽视。
诗言志”最早出现于《尚书》中, 而《尚书》中的“诗言志”是不是我们所说的“诗言志” , 以及它有没有包含我们所认为的“诗言志”的意义, 已无从考证。
而到了《诗经》时期的“诗言志”则似乎有了我们认为的诗言志”的意义。
《魏风?园有桃》中有“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借诗歌把自己的意志诉诸公众。
浅析“三曹”人生及其诗歌创作摘要:汉末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作家,打破了东汉末年诗坛上的沉闷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由于他们都共同经历了汉末离乱的痛苦生活,所以能自觉继承汉乐府民歌的优秀传统,在诗中通过叙述丧乱及感叹身世,吐露建功立业的抱负,具有慷慨悲凉、明朗刚健的独特风格。
人们把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建安文学”。
“三曹"即汉、魏间诗人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
他们政治地位显赫,文学成就很高,成为当时文坛领袖,是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关键词:三曹建安风骨刚健婉约慷慨建安时期,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是一个转变时期,此时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它已经完全摆脱了汉代诗歌“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功利主义诗歌思想,完全归之于抒一己情怀,但写此心,而不虑及其余.曹氏父子是建安诗歌的集大成者,引领一代文坛。
“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 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邈英逸,故俊才云蒸”(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正是曹氏父子的诗歌创作为建安文学的兴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耀眼的明珠并光照后世。
曹氏父子虽出自一家,但由于人生境遇的不同使这三人的思想感情大不相同,体现在文学创作中便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形成迥异的文学内涵和艺术风格.一建安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这为想建功立业之人提供了可能,激发了士人追求功业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了事事多变,人生无常的深沉感叹。
这种环境为士人创造了一种慷慨悲凉的情境,从而形成了诗歌慷慨悲凉的独特格调,“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刘勰《文心雕龙》)。
曹氏父子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他们的诗歌中更是充满了“高古之骨,苍凉之气"(钟惺《古诗归》),但由于性格、际遇的不同,这种慷慨悲凉之气亦各有不同。
三曹诗译释
三曹诗是古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绝唱”。
它是中国古代三大诗人屈原、柳宗元和曹植所创作的诗歌,也是古代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其中,屈原篇章高超,曹植更具有逻辑思维,柳宗元则以明晰的视角展示诗歌的哲学。
屈原的诗歌以其鲜明的思想和优美的文字著称于中国文学史。
他把山清水秀、天山脉脉的壮丽景象写入古典诗歌,把一抹清新的江南风情点缀其中,与美妙的乐曲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歌风格。
两篇《江南》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尤其出众,被评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
柳宗元的诗歌作品多以抒情为主,但也饱含深刻的思想哲学,他利用诗歌来表达他自己的思考,以此来让人们反思众生的生命本质。
他的《游春》《凉州词》等作品无不表现出智慧、励志的理念,把美好的宇宙意识落实到文学作品中,从而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清代思想文学大家”。
曹植的诗歌以严谨的逻辑思维著称,其《饮酒》诗中联系古典思想精辟地把握了人生的短暂和欢乐,而《离思》诗中以深刻的文字勾勒出折磨人苦情的景象,令人唏嘘不已。
同时,他在诗中运用简练的句子结构,层层叠叠,展现出一种流露出来的诗意,充满张力,令人着迷。
三曹诗的译释由古老的文学传统和现代语境相互融合,既传承了古典文学的精神,又伴随着现代的影响,引领着当代的文学发展。
它
蕴含着古老传统的精髓,但又能适应现代语境,通过解读它的美和智慧,让古代的文学浪潮继续发扬光大。
三曹诗承载着历史的精髓,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给我们追求自我、自由自在,更加懂得审视自己、尊重他人,支离破碎而又能够坚强面对,走出广阔的人生旅途。
余冠英作品集:三曹诗选一、《陈情表》二、《沙滩歌》三、《从前那么多》四、《玉弦飞向世界》五、《清晨凤鸣河》六、《夏夜鹰哀鸣》七、《山谷初听林歌》八、《花开水碧逐鱼影》九、《春秋雨夜书梦》一、《陈情表》九月芳菲正起时,海潮把我内心牵。
秋叶……那是我陈情表,愿君明白我期望。
渺小之环境难复原,青草的年少尤其纠缠。
世间最绝的情缘,想假如使心间再激情!写下表面冰凉,苦闷却把浓情隐藏。
孤单的痛苦耐着,且容易变淡的思念,依旧看不清细嗅。
怅然静立,对着佛凝心,一声回响把雁影划,清泉用纱帐拒金刚宗苦千结。
月光熊嘴淡淡的指调,可以唤起多少祖国情怀?二、《沙滩歌》南风吹乱沙滩中,日光围着翠绿柔。
潮流涌起,缓歌来回转,定制萧萧之帆翼。
枫叶有余晚将凉,青山好多道痕印。
炊香传来,美景把春天游,一派鱼渔歌又歌唱,昭显祖国繁华色。
何日到此,情调在太湖传,风里呢喃暗述古今?愁也春风拂拂,岁月有情也可笑。
三、《从前那么多》从前有那么多情,胡风轻盈绿竹影。
夕阳情愫看不尽,余音枕上书丽影。
莺花几多春芳熏,流水无言归客心。
物是人非琴曲失声,离恨别恋一段馨。
一杯烟香旧时光,慢慢数着满眼风采。
不知何处仍相访,聚会难得容易散。
四、《玉弦飞向世界》秋初凉空雁啼处,笛声飞出在远方。
古今同行舞玉弦,思绪追随把红尘。
寂寞残花乱缠头,杨柳泪斑愁依依。
月下眠芳把琴弦,苍凉短篇酝酿忧思。
羁旅感嘆新曲直,漫漫艰险把志憾。
五、《清晨凤鸣河》清晨万里河谷凤鸣,春风把秋雨空落花。
蠢蠢飞舞飞不及没,一河细微传琴声。
旭日东升未相识,早晨传网歌莺响。
寥寥千里芳草地,落日西山彻月光。
六、《夏夜鹰哀鸣》夏夜鹰哀鸣神仙桥,碧波照着古木苍。
石块几处断河路,一江清。
飞入黑烟浓,山石拔起旌旗高。
那风西来那雨西落,只有这里谁知道?啸声起破山草被夜风吹,吟啸时破碎梦里思凉音!七、《山谷初听林歌》山谷初听林歌梅落,神采香染野梅新。
清晨破晓晚风吹,青翠苔藓乱纷纷。
婉转有情野鹤乐,太古大地放出梦。
曹丕: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建安文学代表者之一;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三曹”。
《燕歌行》-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杂诗》-曹丕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眠,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无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临涡赋》-曹丕上建安十八年至谯,余兄弟从上拜坟墓,遂乘马游观,经东园,尊涡水,相佯乎高树之下,驻马书鞭,为临涡之赋曰:荫高树兮临曲涡,微风起兮水坛波,鱼颉顽兮鸟逶迤,雌雄呜分声相和,萍藻生兮散茎柯,春水繁兮发丹华。
善哉行诗人:曹丕朝代:魏晋上山采薇,薄暮苦饥。
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
还望故乡,郁何垒垒!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
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明月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河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三曹三苏作品欣赏在中国历史上,有两组家喻户晓的父子三人都是文学家和诗人的父子,他们分别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他们各自的文学代表作品:一、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代表作品:《观沧海》作品原文: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苍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三曹三苏作品欣赏曹丕代表作品:《燕歌行》其一作品原文:燕歌行其一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白话译文: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
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故乡。
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不能忘怀。
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
短歌轻吟,似续还断。
皎洁的月光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曹植代表作品:《白马篇》作品原文: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三曹诗歌鉴赏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三曹诗歌呀!这可是中国文学史上闪闪发光的一块儿呢!曹操,那可是个有大志向的人呐!他的诗歌就像他的人一样,气势磅礴。
就好比他那首《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哇,你想想,站在那高高的碣石山上,望着那无边无际的大海,那是啥感觉?那就是一种豪迈,一种霸气!仿佛整个天地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他的诗里有他的雄心壮志,有他对天下的渴望。
这就好像一个勇敢的战士,毫不畏惧地冲向战场,要去征服一切。
曹丕呢,他的诗就多了些细腻的情感。
他写的爱情诗啊,那叫一个动人。
就说那首《燕歌行》,把女子的思念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对亲人、对爱人的那种牵挂,虽然淡淡的,但是却一直萦绕在心头。
他的诗就像是一杯清香的茶,需要我们慢慢去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妙。
曹植,那可是个大才子啊!他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像《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多么形象生动啊!用煮豆来比喻兄弟之间的争斗,这得有多高的才华才能想出来啊!他的诗有时候就像一场绚烂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出五彩斑斓的光芒,让我们惊叹不已。
咱再想想,如果没有三曹的诗歌,那我们的文学世界得少了多少精彩啊!他们就像是三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那个时代的文学天空。
他们的诗歌风格各异,但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曹操的霸气,曹丕的细腻,曹植的才情,这是多么难得的组合啊!咱平时读他们的诗,不就像是在和他们对话吗?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能体会到他们的人生百态。
这难道不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吗?这可比看那些无聊的电视剧有意思多啦!所以啊,朋友们,一定要好好去欣赏三曹的诗歌呀!别错过这么好的文学宝藏!你说是不是呢?。
三曹诗选读书报告2000字大学生
《三曹诗选》是学者余冠英先生的选注,不过80多首诗,但是也可以略微看到三曹一些精彩的片段。
春节期间看这书,而且是比较薄的一本书,不得不说还是略微带着一点完成任务的感觉,我硬着头皮读了下去,读的很快,但是读的时候感觉珠玉在后,甘蔗倒着嚼,越来越有兴味。
三曹是所谓建安风骨的杰出代表人物,曹操、曹丕和曹植。
曹操的大才不用多说,我一直觉得他是真正的枭雄,而且在文学辞藻方面还出色,不论比蜀国和吴国统治者,未必差到哪里去。
喜欢他的横槊赋诗,喜欢他的分香赠妾,前者见才气,后者见人情。
能写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人,当真大才。
曹丕与曹植恰是一对好的对比。
前者既然已有皇位,所以把文章的作用推上天,这也不过是一种代偿心理而已。
后者才高八斗,但心中念念在兹的却是那遥不可及的王座,所以在嘴上把文章看得很小,实际上两者都是一种矫情,但也喜欢这种矫情。
曹丕的《燕歌行》最好,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感觉词句平顺通俗可感,而且以送别情爱为多,让人感觉出铁血君王外的一种情意,有深情且在其中,但也让人觉得略感平庸。
到了曹植,嗬!好家伙,我一下有了精神。
我想到了李白,想到了陶渊明,果真大才。
看到洛神赋不必多说,就是一般的句子之中依然看得出那种悲情英雄的感觉,才气贯于天,白衣揖天帝。
有点像日本传奇的公子源义经吧。
三曹诗歌代表作1. 短歌行/曹操(155-220)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bǔ,天下归心。
当,对着。
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痛苦却漫长。
慨当以慷:应当用激昂慷慨的唱歌。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服装引申有学识者。
悠悠: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
苹:艾蒿。
鼓:弹。
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摘取。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
枉,枉驾;用,以。
存,问候。
讌yàn通宴。
三匝zā:三周。
2.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神龟: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螣(téng):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
骥:良马,千里马。
伏:趴,卧。
枥:马槽。
烈士:操有远大抱负的男子。
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盈缩: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此指人寿命长短。
盈,增长。
缩,亏,引申为短。
但:只。
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
怡,愉快、和乐。
永年:长寿。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
幸,庆幸。
至,极点。
3. 观沧海/曹操(第一首完整山水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 蒿里行/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三曹诗选读后感锦集《三曹诗选》是一本由余冠英选注著作,中华书局刊行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00元,页数:164,特的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鼓励。
《三曹诗选》精选点评:●余冠英先生在序中才对曹植《美女篇》的解读特别欣赏,美女篇继承了焦木的铺陈写法,但又用脱俗的写出语言写出自己的风格,难怪每个曹植选集都必讲到这篇●建安风骨●对业余爱好者来说额外,其实里面如果能收洛神赋就更好了●又多了本床頭讀物,大滿足吖●曹丕两首歌短歌行的标点我不大认同。
●没看出选的高明,也不觉得江淹的诗不有多高明。
●結合《三曹資料彙編》一起看。
八斗之才之子建,吾寧與清麗自然之子桓。
植詩造作感甚重,可能是我之誤讀。
●份量不大,可读性高。
●行旅途中消磨时光●曹丕对于文学最具开拓性,三曹中三曹丕文学最为细腻幽微。
“魏文以位尊减才,陈思因势窘益价”,把文章当作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曹子桓才是真正的文艺不灭青年。
《三曹诗选》读后感(一):薄薄的一小本,但是质量不错。
价格也不贵。
当当半价入手。
对于三曹不了解,但是感觉选的篇目都是各有特色的,薄薄的书翻阅十分很适合睡前翻阅。
余挺不错教师的注释内容挺不错的,用典的地方都有标注,以及其他引文。
唯一不足的是多数罕见字无注音。
装帧质量也不错,时代比中华书局同时期的很多书要好很多,纸张好字迹清晰,简体横排。
另外每篇前都有一个简介,标示出本首诗选自哪里,以及诗名含义。
作为普通了解三曹诗词普通的读者推荐全书。
《三曹诗选》读后感(二):不迷人的大众诗人楼上有短评说三曹丕在五曹中最差,我是不敢苟同的,每个人有每个人长的经历,每个人有每个人会的思绪,诚然曹操气势凛然,曹植财气冲天,但我最喜的还是司马炎,这或许也和我的性格有关。
我总是在曹丕诗里读出了对父亲豪气凛然而不达的哀叹,对弟弟诗情凌霄而己身不至的无奈,曹丕才是我们大的无党派人士众人的代表,有才华不拔尖,有心绪却冷静,他面对的是高山仰止的父亲,虽兢兢业业但却无法不足以达到那种高度,面对的是玩世不恭的弟弟,努力遣词酌句又大相迳庭总差了一截。
《三曹诗选》:一部群作者诗选;系“历代诗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一。
余冠英选注,精选了三国时代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诗作,共83首,其中曹操(八首),曹丕(二十一首),曹植(五十四首),对深入理解三曹诗作极有帮助。
内容简介
建安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别是在文人诗的传统里,是一个很突出,很辉煌的时代。
钟嵘《诗品》说: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
……诗人之风顿已缺丧。
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
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
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曹操、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是建安时代最为优秀的诗人。
他们雅爱词章,不但以帝王之尊、公子之豪提倡文学,促成了五言古体诗歌的黄金时代,而且身体力行,创作了各具风格的名篇佳什:曹操的诗悲凉慷慨,气韵沉雄;曹丕的诗纤巧细密,清新明丽;曹植的诗则骨气充盈,淋漓悲壮,对后代诗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三曹诗选》依据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曹操、曹丕、曹植诗作,共83首,其中曹操(八首),曹丕(二十一首),曹植(五十四首),对深入理解三曹诗作极有帮助。
编注者分加题解和注释,对深入理解三曹诗作极有帮助。
建安时期文学的主要体裁已经从辞赋转变为五言诗,而作家之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又说: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三祖陈王咸蓄盛藻。
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以情纬文,以文被质”说明了建安文学不同于两汉作家“王、扬、枚、马”所代表的以歌颂帝王功德为目的,以讽谕鉴戒为幌子的文学〔一〕,而是有感情有个性的抒发性的文学。
也不同于班固《咏史》那样“质木无文”,而是情文兼具,文质相称的文学。
这些都是显著的变化,尤其是从颂扬鉴戒到抒情化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上面所引的钟嵘和沈约的话虽然简单,可使我们感觉到建安时代是一个文学史上的新时代。
在这个文学新时代活跃的作家以“三曹”和“七子”为代表。
“三曹”是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就是上引《诗品序》所说的“曹公父子,平原兄弟”。
“七子”是曹丕《典论?论文》所评述的七个作家〔二〕,《诗品序》提到的刘桢、王粲便是其中的冠冕。
七子在政治关系上是三曹的僚属,在文学事业上是三曹的“羽翼”(其中孔融稍不同,请参看注二)。
当时三曹在文学上和政治上一样是处在领袖地位的,他们的文学才能和实际成就也配得上这个地位,其中的曹植尤其是历来公认的当时最优秀的作家。
建安诗篇流传下来的不足三百首,其中曹植的诗最多(约八十首),其次是曹丕(约四十首),再其次是王粲和曹操(各二十余首)。
诗人的作品保存下来或多或少,可以有种种原因,
但其质量是否禁得起时间淘汰往往是主要原因之一。
从现存建安诗的质量看来,曹王四家也正该排在建安诗人的最前列。
由于三曹在当时诗坛的领袖地位,由于其作品成就较高,留存的又较多,便自然地成为后人研究建安诗的共同时代特征的主要资料。
因而他们的代表性也就较高于同时的作家。
这就是三曹(主要是曹植)诗在建安作品中值得我们首先注意的原因。
编者简介
余冠英(1906~1995)中国古典文学专家。
1906年生于江苏扬州,1995年9月2日卒于北京。
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任教。
1952 年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后任文学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遗产》杂志主编。
由他主持编写的《中国文学史》是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成果,经他主持编选的《唐诗选》、《三曹诗选》、《诗经选》等,《唐诗选》为公认的唐诗最佳选本之一。
余冠英是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并担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
毕生致力于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培育出大批人才。
治学严谨,见解精到,成就卓著。
(一)《短歌行》,属《相和歌·平调曲》。
乐府有《短歌行》又有《长歌行》,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长短。
这一篇似乎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其中有感伤乱离,怀念朋友,叹惜时光消逝和希望得贤才帮助他建立功业的意思。
晋乐所奏删去八句,分为六解。
这篇是本辞。
(二)“当”,义同“对”。
这两句说人生饮酒听歌的行乐时间是不多的。
(三)这两句说人生本来很短暂,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又已甚多。
“苦”,患。
(四)“慨当以慷”,犹云“当慨而慷”。
将“慷慨”二字颠倒并隔。
(五)“杜康”,相传开始造酒的人,一说是周代人,一说是黄帝时代人。
这里用作酒的代称。
(六)“青青子衿,衿是衣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
“悠悠”,长貌,形容思念之情。
这两句用《诗经·郑风·子衿》篇成句,表示对贤才的思慕。
(七)“君”,指所思慕的人。
“沉吟”,低吟深思。
这两句说为了所思慕的贤才,所以深深吟味《子衿》之诗。
(八)“呦呦”,鹿叫唤的声音。
“苹”,艾蒿。
这四句是《诗经·小雅·鹿鸣》篇成句,《鹿鸣》本是宴客的诗,这里借来表示招纳贤才的热情。
(九)“掇”,采拾。
一作“辍”,停止。
明月是永不能拿掉的,它的运行也是永不能停止的,不可掇或不可辍都是比喻忧思永不能断绝。
(—O)“越陌度阡”,阡、陌是田间的道路。
古谚有:“越陌度阡,更为客主”的话,这里用成语;言客人远道来访。
“存”,省视。
(一一)“契阔”,契是投合,阔是疏远,这里“契阔”是偏义复词,偏用“契”字的意义。
“契阔谈讌”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旧恩”,旧日的情谊。
(一二)“匝”,周围。
本章“月明星稀”是写实景,乌鹊无依似比喻人民流亡。
(一三)这两句比喻贤才多多益善。
(一四)“哺”,是口中咀嚼着的食物。
《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
”这两句引周公自比,说明求贤建业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