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17
什么是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deviationofnasalseptum)是指鼻中隔偏离中线且引起临床症状的一种鼻内畸型,事实上大多数人的鼻中隔都有程度不同的偏曲,但是否引起鼻部症状,常取决于下列因素:①偏曲的程度和形式,如有的呈明显局部突起,该部正处于鼻瓣区;②鼻甲骨气化程度;③梨状孔外侧缘骨质或鼻瓣区软骨有否畸形等。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0.34%
易感人群:无特发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鼻中隔脓肿
治疗常识就诊科室:五官科耳鼻喉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周
治愈率:8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温馨提示多吃含维生素C及维生素A的食物:菠菜、大白菜、小白
菜。
鼻中隔偏曲疾病名称鼻中隔偏曲(又称嵴突)疾病概述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离中线向一侧或两则弯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者,但鼻中隔正直者甚少,如无功能障碍,可不要处理。
常见的病因包括包括:外伤,发育异常,鼻腔内肿瘤异物压迫等。
主要症状为:交替性或持续性鼻塞,头痛,鼻出血及流脓涕等。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疾病描述即便是正常的鼻中隔也很少完全居中和平直.只有当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时,方诊断为鼻中隔偏曲。
偏曲一般呈C形或S形,如呈尖锥样突起,则称骨棘或矩状突;如呈由前向后的条形山嵴样突起,则称骨嵴。
症状体征症状轻重与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有关。
1、鼻塞:常为主要症状。
向一侧偏曲者,常为单侧鼻塞;向双侧偏曲者如S型偏曲,则鼻塞多为双侧。
但一侧偏曲者如对侧出现下鼻甲代偿性肥大,则也可出现双侧鼻塞。
2、鼻出血:常有症状。
发生在偏曲之凸面、骨棘或骨嵴的顶尖部,此处粘膜薄。
常受气流和尘埃刺激易发生糜烂而出血。
3、头痛:偏曲之凸出部压迫同侧鼻甲而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
4、邻近器官症状:鼻阻塞妨碍鼻窦引流,继发鼻窦炎症;长期张口呼吸和鼻内炎性分泌物积蓄,使之易于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
疾病病因鼻中隔外伤以及鼻中隔之骨和软骨发育不均衡是本病之主要原因。
此外,肿瘤或异物压迫鼻中隔,儿童腺样体肥大以及硬腭高拱限制了鼻中隔发育,也可发生本病。
病理生理鼻中隔外伤以及鼻中隔之骨和软骨发育不均衡是本病之主要原因。
此外,肿瘤或异物压迫鼻中隔,儿童腺样体肥大以及硬腭高拱限制了鼻中隔发育,也可发生本病。
诊断检查鼻内检查以判断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注意鉴别鼻中隔粘膜肥厚(用探针触诊,后者质软)和是否同时存在鼻内其它疾病,如原发病变―肿瘤、异物或继发病变―鼻窦炎、息肉等。
治疗方案凡具有明显的症状之一,且证实确有鼻中隔偏曲,并怀疑其与症状有关者,即可作为手术适应证。
手术方法:过去一直沿用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但此术对畸形复杂者难以奏效。
鼻中隔偏曲长期不治的危害主要有
1、鼻中隔偏曲会导致患者经常流鼻血,其结果可引起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休克,如果是孕妇因该病经常流鼻血,不仅本人会贫血,还会造成胎儿贫血和营养、氧气的供给不足,严重者可引起胎儿窘迫,甚至早产或死胎。
2、鼻中隔偏曲导致鼻部狭窄,呼吸不畅,阻塞鼻窦口,可引起鼻窦炎、鼻息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导致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引发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心绞痛、中风等严重器质性疾病。
3、鼻中隔穿孔:多发生于术中剥离软组织时,因动作粗暴,使其双侧于对称部位破裂。
鼻粘膜有感染性炎症时,即使单侧撕裂也可导致穿孔。
4、鼻中隔血肿:鼻中隔血肿系鼻中隔软骨膜间出血所致,术后抽出鼻腔填塞物后若发现鼻中隔两侧均有半圆形隆起,质地柔软,患者主诉鼻塞,虽滴用生理盐水也不改善,小血肿可自行吸收,较大血肿须予处理。
5、鼻中隔脓肿:系鼻中隔血肿细菌感染所致,手术时机选择不当,在鼻内感染期或有较多脓性分泌物时,皆可造成自切口处的感染。
6、颅内并发症:这种鼻中隔偏曲的危害比较少见,但是鼻中隔脓肿或筛板破损,使颅内感染机会增多,造成的颅内感染等颅内并发症后果很严重。
鼻中隔偏曲治疗方法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腔中隔骨或软骨的偏曲,常导致鼻腔受阻、呼吸困难、鼻部畸形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药物治疗:对于轻度鼻中隔偏曲,可以通过鼻腔扩张剂、局部鼻腔喷雾等药物来缓解症状,但该治疗方法无法治愈鼻中隔偏曲。
2. 手术矫治:对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鼻中隔偏曲,手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手术可以选择传统的开刀手术或者内窥镜微创手术。
手术的目的是通过鼻中隔整形术来矫正偏曲的骨或软骨,并恢复正常的鼻腔通畅。
3. 复合治疗: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和手术矫正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手术后采用药物治疗来缓解不适或加速恢复。
治疗方法选择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综合决定,建议在就诊时咨询专业医生。
鼻中隔偏曲的症状表现有哪些鼻中隔偏曲(又称嵴突):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离中线且引起临床症状的一种鼻内畸型,临床常表现为持续或间歇性的鼻塞、流脓鼻涕、头晕、头痛、流鼻血等。
事实上大多数人的鼻中隔都有程度不同的偏曲,如果偏曲程度轻微,未引起以上临床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
只有当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时,方诊断为鼻中隔偏曲。
偏曲一般呈C形或S形,如呈尖锥样突起,则称骨棘或矩状突;如呈由前向后的条形山嵴样突起,则称骨嵴。
医院专家介绍,鼻中隔偏曲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1、鼻塞:为鼻中隔偏曲最常见的症状,多呈持续性鼻塞。
“C”形偏曲或嵴突引起同侧鼻塞,对侧鼻腔长期承担主要通气功能,鼻粘膜持续处于充血状态而出现下鼻甲代偿性肥大,又称结构性鼻炎,进而出现双侧鼻塞。
“S”形偏曲多为双侧鼻塞。
鼻中隔偏曲病人如患急性鼻炎,则鼻塞更重,且不容易康复。
鼻塞严重者还可出现嗅觉减退。
2、头痛:如偏曲部位压迫下鼻甲或中鼻甲,可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
鼻塞重,头痛加重。
鼻腔滴用血管收缩剂或应用表面麻醉剂后,则头痛减轻或消失。
3、鼻出血:鼻出血部位多见于偏曲的凸面或棘、嵴处,因该处黏膜张力较大、且薄,常直接受气流及粉尘刺激,黏膜干燥结痂,易发生糜烂,加之鼻中隔软组织血供丰富,故较容易出血,擤鼻、挖鼻或低头用力常为诱因。
如鼻出血发生在50岁以上年龄组,血管弹性差,则难以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治愈,多需要手术切除、矫正偏曲部位。
有时鼻出血也可见于鼻中隔凹面。
4、邻近器官受累症状:如高位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引流,可诱发化脓性鼻窦炎或真菌感染。
如影响咽鼓管通气引流,则可引起耳鸣、耳闭。
长期鼻塞、张口呼吸,易发生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并可在睡眠时发生严重鼾声。
5、鼻衄:偏曲的凸面、嵴或距状突处粘膜较薄,经常受气流及尘埃的刺激,则粘膜干燥、糜烂易发生鼻衄,但有时鼻衄也可见于偏曲凹面。
6、容易继发上呼吸道感染:鼻阻塞造成长期张口呼吸和鼻内炎性分泌物积蓄,使患者容易继发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治鼻中隔偏曲的方法
一、药物治疗
中医认为,鼻中隔偏曲多因正气虚弱,伤风鼻塞所致。
因此,治疗应以通窍行气、活血化瘀为主。
在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采用具有通窍、行气、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红花、赤芍、丹参等。
这些药物可以煎服,也可以使用中药制成的喷雾剂或滴剂,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表面,起到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
二、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之一,对于鼻中隔偏曲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改善鼻部血液循环,缓解鼻塞、头痛等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迎香、上星、印堂等。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针灸方法和穴位组合。
三、按摩治疗
按摩是一种自然疗法,可以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和按摩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鼻中隔偏曲,可以采用以下按摩方法:
1.指压按摩:用双手的拇指指腹按压在鼻梁两侧的穴位上,轻轻向内按压,同时吸气,慢慢向外放松,重复数次。
这样可以缓解鼻塞、头痛等症状。
2.推拿按摩:用双手的中指和无名指指腹沿着鼻梁两侧上下推拿,力度适中,以局部感到酸胀为度。
这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鼻塞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治疗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对于严重的鼻中隔偏曲患者,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
【疾病名】鼻中隔偏曲【英文名】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缩写】【别名】鼻中隔弯曲【ICD号】J34.2【概述】鼻中隔偏曲系由于鼻中隔在发育过程中受某些因素影响所致的结构上的畸形,形态上向一侧或两侧偏斜,或局部突起,可影响鼻腔生理功能,并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
鼻中隔部分呈尖锐突起者称棘突或距状突;呈长条状隆起者称嵴突;若鼻中隔软骨突入鼻前庭则称鼻中隔软骨前脱位。
事实上鼻中隔完全正直者甚少,常有不同程度的偏斜,且上述各种形态可同时存在。
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如无功能障碍,可不做任何处理。
由于鼻中隔在新生儿时为软骨,以后犁骨与筛骨垂直板先后逐渐骨化,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外界影响而使中隔的形态变异,可出现各种症状。
兹将各种类型分述如下:1.按部位分类(1)软骨部偏曲:多为外伤所致,常引起鼻呼吸障碍。
软骨部前端偏曲,向一侧鼻前庭突出,称鼻中隔软骨脱位,该处黏膜干燥,易致鼻出血。
(2)骨部偏曲:多因发育异常或肿块压迫所致。
筛骨垂直板偏曲,常压迫中鼻甲,阻塞中鼻道,影响该侧鼻腔通气和引流。
犁骨偏曲则形成鼻中隔嵴突。
(3)混合型偏曲:多由于幼年鼻外伤,偏曲随生长而发展。
其偏曲不仅累及鼻中隔各部分,且伴有鼻腔侧壁畸形,故严重影响鼻部生理功能,并成为耳鼻咽部并发症的重要病因。
2.按形态分类(1)“C”形偏曲: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均向一侧偏曲,与该侧中、下鼻甲接触,阻碍鼻腔呼吸和引流。
(2)“S”形偏曲:筛骨垂直板向一侧偏斜,中隔软骨向另一侧偏斜。
常致两侧鼻腔呼吸和引流障碍。
(3)嵴突(骨嵴):鼻中隔的长条形突起,自前下向后上方倾斜。
多为鼻中隔软骨、鼻嵴或犁骨上缘混合偏曲。
有的为鼻中隔软骨边缘脱位与犁骨重叠所致。
伸入中鼻道的嵴突,可阻塞上颌窦和筛窦开口,一般对呼吸的障碍不大。
位于前下方的嵴突常为鼻出血的局部原因。
(4)距状突(骨棘):为局限性尖锐突起,常位于鼻中隔软骨的后端,或其与筛骨垂直板、犁骨交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