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法的各种记录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90.84 KB
- 文档页数:6
观察事的方法观察是我们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但要进行有效的观察,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一、细致观察法细致观察法是指通过仔细观察事物的细节来获取信息。
当我们观察一个事物时,要注意细节的变化、形态的特征、颜色的变化等。
例如,在观察一朵花时,可以注意花瓣的形状、颜色的变化、花蕊的位置等。
通过对细节的观察,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二、比较观察法比较观察法是指通过将不同事物进行比较来发现它们的差异和共同点。
通过比较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例如,在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时,可以比较它们的叶子形状、花朵颜色、根系结构等。
通过比较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植物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三、时间观察法时间观察法是指通过观察事物随时间的变化来了解它们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当我们观察一个事物时,可以将观察对象分为不同的时间段进行观察,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例如,在观察一棵树的生长过程时,可以观察它的叶子、花朵和果实等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通过时间观察,我们可以了解事物的生命周期和变化规律。
四、空间观察法空间观察法是指通过观察事物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关系来了解它们的位置和相互作用。
当我们观察一个事物时,可以将观察对象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观察一幅画时,可以观察画中的不同元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
通过空间观察,我们可以了解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相互作用。
五、多角度观察法多角度观察法是指通过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当我们观察一个事物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来观察它。
例如,在观察一座建筑物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的外观、结构和功能。
通过多角度观察,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各个方面。
六、专注观察法专注观察法是指通过集中注意力来观察事物,以避免漏掉重要信息。
观察幼儿记录的方法观察评价幼儿的学习,是幼儿教师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尤其在幼儿自主主动学习的情景下,教师作为一个观察者、记录的角色就更重要了。
但是,如何观察记录小朋友的学习,从哪儿入手,经常是教师们困惑的地方。
每种观察法均有其特色与优缺点,在使用上也都有其特别的目的与需求,在此,介绍八种一般教保人员或研究者所使用的观察记录方法一、日记法日记法是最早用来研究儿童的方法,早在一八九○年代,欧洲和美国就已急速发展且风行使用。
它是用来记录小朋友生长和发展的数据,详细地记录了婴幼儿发展中的改变。
使用日记法可以记下小朋友大致的发展情形,也可以将观察焦点集中在某一或几种发展的层面,所有小朋友的行为身心的发展。
但它可以了解个别小朋友发展的过程,用来回答个别小朋友行为的特质或原因,确有其价值。
二、样本描述法样本描述法与日记法,都是描述性的记录方法,观察者将观察到的行为作忠实的描述记录。
但样本描述的观察对象可以普遍化,不只限于单一小朋友或群体作持续性的观察。
样本描述记录的方式很简单,不需要使用特别的表格或辅助的工具。
记录的内容对小朋友的某些行为,提供了丰富、详细而且顺序过程非常清楚的描述。
观察所获得的内容是属于质的数据,能对幼儿的行为提供原始、清楚的记录,因此可以从中了解观察时间内幼儿行为的原因和其受到环境影响的情形。
样本描述法所获得的数据,具有保管的价值,记录良好的数据有如把观察当时的影像作一次生动的出现,因此只要观察者有兴趣,随时可以针对其中欲研讨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但它的缺点是记录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数据的整理与量化也是不小的考验。
三、轶事记录法轶事记录是修正自样本描述法,使得观察记录较为简短容易的方法。
观察者只要认为重要的或觉得有兴趣的幼儿行为,都可以随时随地记录下来。
记录的时间通常是在行为的事后,正由于它的简单方便和事后记录,非常适合一般家长和教保人员的使用.轶事记录所得数据,不像样本描述法那么详细丰富,但它往往能掌握重点,记录到精要的数据。
区域活动的有效观察四法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中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方式,而教师的有效观察则是了解幼儿发展、支持幼儿学习的关键。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法进行有效观察。
一、扫描观察法扫描观察法就如同用广角镜头拍摄全景画面,教师在短时间内快速扫视整个区域活动的场景,大致了解每个区域中幼儿的活动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让教师对幼儿的分布、活动的类型、材料的使用等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在使用扫描观察法时,教师要保持冷静和客观,不被个别幼儿的行为所吸引,而是尽可能全面地观察到所有幼儿。
例如,在一次建构区的活动中,教师快速扫描发现,大部分幼儿都在专注地搭建自己的作品,但有两个幼儿似乎在争抢一块积木,还有几个幼儿则在一旁讨论着如何搭建一个更高的建筑。
通过这样的快速扫视,教师能够初步了解活动的整体氛围和大致情况,为后续的深入观察打下基础。
扫描观察法的优点在于能够迅速获取区域活动的整体信息,让教师对幼儿的活动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但它的缺点是观察不够深入,无法了解幼儿的具体行为和想法。
因此,扫描观察法通常作为其他观察方法的前奏,帮助教师确定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和幼儿。
二、定点观察法定点观察法类似于用特写镜头聚焦某个特定的点,教师选择一个固定的观察点,对在这个点上的幼儿活动进行长时间的、细致的观察。
比如,教师在美工区选定一个位置,观察一名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
从他选择的颜色、绘画的动作、表情,到他与旁边小伙伴的交流,都一一记录下来。
通过定点观察,教师可以深入了解这名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定点观察法能够让教师捕捉到幼儿丰富而细致的行为细节,有助于对幼儿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
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观察的范围较小,可能会忽略其他区域幼儿的活动情况。
所以,教师在选择定点观察的对象和位置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代表性。
三、追踪观察法追踪观察法就像跟随一个移动的目标,教师选定一个或几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跟踪他们在不同区域的活动,了解他们在整个区域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
教师观察记录的内容与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观察记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观察记录,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和行为表现,为进一步的教学和个案辅导提供依据。
本文将探讨教师观察记录的内容与方法。
一、教师观察记录的内容1. 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观察记录中,必须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包括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等。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指导。
2. 学生的行为表现教师观察记录还需要包括学生的行为表现。
学生的行为表现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室秩序的维护。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是否遵守纪律、与同学的相处关系、是否独立完成任务以及是否遵守安全规范等方面。
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3. 学生的生活习惯教师观察记录中还应包括学生的生活习惯。
学生的生活习惯对其健康成长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作息时间、饮食偏好、个人卫生习惯等方面。
通过观察学生的生活习惯,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引导与提醒。
二、教师观察记录的方法1. 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是最常用的教师观察记录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身临其境地观察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表现,并及时做好记录。
在使用直接观察法时,教师需要保持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对记录产生影响。
2. 间接观察法间接观察法是指通过听取他人对学生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的描述,进行观察记录。
这包括向学生的家长、班级其他教师、同学和辅导员等了解学生的情况。
间接观察法可以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信息,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
3. 文件观察法文件观察法是指通过查看学生的学习记录、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等文件,进行观察记录。
这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系统化、长期化的观察。
在使用文件观察法时,教师应当对文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核实,以确保记录的有效性。
4. 综合观察法综合观察法是指结合以上多种方法进行观察记录。
观察法的各种记录方法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的一般定义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对被试言语和行为的观察、记录来判断其心理特点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分为,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法。
而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观察法是这样被定义的,即对学前儿童的行为进行仔细的观看,尽可能客观地捕捉他们心理表现的研究方法,同样也被分为两类:一是在实验环境中观察的实验观察法;二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的自然观察法。
在学前儿童心理学中,观察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中运用合适的观察记录方法也至关重要。
学前教育观察研究的种类分为描述记叙法、取样观察法、等级评定法、间接观察法四种,四种不同的研究种类又有各自不同的记录方法。
一、描述记叙法这种观察方法运用最多,所获资料可长久保留而不失其价值,通常是现场实况详录。
根据分类有日记描述法、系统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持续记录法。
1、日记描述法是研究儿童行为的一种古老的方法,研究者要在较长的时间里,对同一个或同一组儿童的行为追踪观察,持续地记录变化,记录其新的发展和新的行为。
它方便易行,把儿童的发展置于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能了解儿童法发展的确切次序和行为的连续性。
但是日记描述法往往用于对个别(或少数)对象的日常观察,故只能说明少数儿童的特点与情况,缺乏代表性,难于做出有意义的概括。
2、系统记录法是指对儿童的行为进行有几计划有组织的观察记录方法。
3、轶事记录法着重记录观察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料和信息,一般是观察对象的典型行为或异常行为。
轶事记录法也可以没有主题,如记录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
轶事记录法简单方便,记录时要求准确如实地反映情况,不加入主观解释或者把主观判断和解释与客观事实分开来。
4、持续记录法是指在特定观察时段用笔记录目标个体的所有行为或全部个体的特定行为,或者用录音机、摄像机等连续录下被观察对象的行为过程。
观察法的各种记录方法在科学研究中,观察法是一种重要的数据收集方式,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取大量的实证证据。
为了准确记录观察结果,研究人员需要采用合适的记录方法。
本文将介绍观察法的各种记录方法,包括描述性记录、时间采样记录和事件记录。
一、描述性记录描述性记录是最常见的记录方法之一,它依靠文字、图片或图表等方式详细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示例:1. 文字描述:通过书写详细的文字描述,将观察到的现象具体化。
例如,观察一朵花的外观时,可以描述花瓣的颜色、形状和纹理等特征。
2. 图片记录:使用相机或手机等设备拍摄观察到的物体或场景,以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记录一些无法通过文字准确描述的事物,比如动态的运动过程。
3. 图表记录:通过绘制表格、柱状图、折线图等,对观察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
这种方式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方便分析和比较不同观察时段或观察对象之间的差异。
二、时间采样记录时间采样记录是观察法中常用的一种记录方法,它通过在不同时间点上观察并记录现象的变化,以获取时间维度上的数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时间采样记录方法:1. 系统采样:按照相同的时间间隔进行观察记录。
例如,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环境噪音水平,可以得到一系列有序的数据点,进而分析噪音的变化趋势。
2. 事件触发:观察者在特定的事件发生时,立即记录下观察结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观察一些不规律出现的事件,如突发的交通事故或鸟类飞行的特定动作。
3. 间歇记录: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持续观察并记录现象的变化。
该方法可以用来观察一天中的气温变化、人们在某个公共场所的行为模式等。
三、事件记录事件记录是一种专注于观察和记录特定事件的方法。
研究人员需要准确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参与者、行为及其他相关信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事件记录方法:1. 活动记录:观察者记录参与者在特定活动中的行为和互动。
例如,记录一堂课上学生的发言和老师的指导。
2. 行为记录:观察者针对特定的行为或动作进行记录。
五种观察记录方法
在运用观察法时用到了以下五种观察记录方式:
1、连续记录法
连续记录时可用手记,也可以用录音机、录像机等将观察到的情况实录下来,然后再作书面整理。
连续记录法一般适用于实况详录观察法、轶事记录法和事件取样法的观察记录。
在进行人工书面连续记录时,应注意把对事实的客观描述,与记录者或观察者的主观解释和评价区别开来。
2、频率记录法
在时间取样法、频率计数图示法中,均须纪录行为的出现频率。
这样,就需要预先制定好记录表格,按照预先规定的行为分类系统及各种行为定义,在观察现场当即作出判断,记录表内。
记录时常把观察时间分为若干段,在每一时段中记录某重行为类型,观察工作结束后,可根据从各时段中累计的各类行为频率加以分析。
3、等级记录法
等级记录法适用于等级评定法中。
在编制评定量表时,应注意项目分布的合理性,问题与回答用语的简明性和定性词的明确性。
在记录时,观察者要以客观、全面地给以评定,避免主观情绪对记录过程的影响。
4、符号记录法
在对某种活动或事件进行连续观察、记录时,如果涉及到的对象多,用言语记录比较困难时,可用预先规定好的符号系统进行记录。
在制定符号系统时,必需首先进行行为的分类,考虑好观察中可能出现的行为类型,或选定研究者特别感兴趣的特定行为作为观察记录的目标,然后,用不同的符号代表各具体行为。
用符号记录,迅速方便,一目了然。
5、现代仪器辅助记录法
现代仪器辅助记录法,就是运用现代仪器(录音机、录像机、摄影机等)加以辅助,将有关信息保留下来,待事后整理、分析的方法。
观察方法和观察记录方法观察方法和观察记录方法是科学研究和实证研究中常用的工具和技巧,用于获取和记录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和数据。
通过观察,研究者可以对客观现象进行直接感知和了解,从而得出有关现象的结论和认识。
观察方法和观察记录方法在各个学科和领域都有应用,如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地理学等。
观察方法主要包括主动观察、被动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等。
主动观察是指研究者有针对性地选择观察的对象和内容,主动参与观察过程,并通过自身的判断和思考对观察对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被动观察是指研究者在观察过程中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对观察对象进行干预和主观评判。
直接观察是指研究者直接亲眼观察和感知研究对象的现象和行为,不依赖其他渠道和工具。
间接观察是指研究者通过间接手段获取观察对象的信息和数据,如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
观察记录方法主要包括目测法、计时法、计数法、分类法、比率法、量表法等。
目测法是指研究者根据自身的直观感受和判断,通过观察目标的特征和变化来记录和描述研究对象的现象和行为。
计时法是指研究者使用计时器或其他计时工具,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来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和活动。
计数法是指研究者通过计数器或其他计数工具,对研究对象的数量和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和记录。
分类法是指研究者将研究对象的行为和特征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和整理,以便对现象进行比较和分析。
比率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比率和比例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揭示现象的相关特征和规律。
量表法是指研究者使用特定的量表和评估工具,对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进行定量评估和记录。
观察方法和观察记录方法在研究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帮助研究者全面、准确地获取研究对象的信息和数据,从而揭示客观现象,识别问题,提出假设,验证理论。
同时,观察方法和观察记录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观察对象的主观性和复杂性可能导致观察结果的不准确性和不可靠性。
其次,观察者本身的主观意识和认知能力可能对观察结果产生一定的偏见和误差。
观察记录可以采用的方法一、直接观察法这是最最基本的方法啦。
就像你看小动物在笼子里活动一样,你就站在那,眼睛盯着看,把看到的东西原原本本地记下来。
比如说观察学校池塘里的鱼,你就看它们游来游去,什么时候在水面,什么时候在水底,有没有抢食之类的。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但是有时候会受到一些限制哦。
比如你不能观察到一些很隐蔽的行为,或者观察的时间长了,自己可能会走神或者遗漏一些细节。
二、间接观察法这个就有点像“曲线救国”。
比如说你想观察一只小老鼠的活动,但是直接观察它可能会把它吓跑。
那你就可以通过观察它的脚印呀,它吃剩下的食物残渣呀,还有它在周围留下的一些痕迹来推断它的活动。
就像侦探破案一样,从蛛丝马迹里找到真相。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观察那些比较胆小或者不容易直接看到的对象。
不过呢,这种方法需要我们有很强的推理能力,不然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哦。
三、参与式观察法这个可就很有趣啦。
你就像一个潜伏者一样,深入到你要观察的群体当中去。
比如说你要观察学校社团的活动情况,你就加入这个社团,和大家一起参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观察。
这样你能了解到很多内部的情况,感受到大家真实的想法和情绪。
但是呢,这种方法也有个小问题,就是你可能会因为太投入而忘记自己的观察任务,或者你的参与会影响到这个群体原本的状态。
四、时间抽样观察法简单说就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去观察。
比如你要观察教室里同学们的学习状态,你可以选择上午第一节课、下午最后一节课、晚上自习课这些不同的时间去看。
这样你就能了解到同学们在不同时间的学习状态有什么不同。
不过这个方法呢,你得提前规划好时间,而且可能会错过一些在抽样时间之外发生的有趣现象。
五、事件抽样观察法这个就是专门针对特定的事件进行观察啦。
比如说学校开运动会,你就专门观察运动会上发生的各种事件,像运动员的比赛过程、啦啦队的加油情况、裁判的判罚情况等等。
这种方法可以让你对特定事件有很深入的了解,但是如果事件比较复杂或者持续时间长,你可能会忙得晕头转向。
简述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是指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来了解他们的发展情况和需求。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行为观察方法:
1. 自由观察法:观察者在不干扰儿童的情况下,记录儿童的行为。
这种方法适用于观察儿童在自然环境下的行为,如在游戏时间、午睡时间等。
2. 事件采样法:观察者在一段时间内,记录儿童特定事件的行为。
例如,记录儿童在午餐时间的进食行为,或者记录儿童在玩具时间的玩具选择和使用行为。
3. 时间采样法:观察者在一段时间内,每隔一段时间记录儿童的行为。
例如,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儿童的行为,以了解儿童在不同时间段的行为特点。
4. 结构化观察法:观察者根据预先设定的行为类别和行为表现,记录儿童的行为。
例如,记录儿童在游戏时间内的社交行为、语言行为、身体运动行为等。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观察者都应该保持客观、不干扰儿童的原则,记录儿童的行为时应尽可能详细、准确地描述儿童的行为表现。
通过行为观察,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发展情况和需求,为儿童的教育和照顾提供有力的支持。
幼教中的观察与记录方法在幼儿教育中,观察与记录是教师们了解幼儿行为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与记录,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要,为其个性化的教学提供基础。
本文将介绍幼教中常用的观察与记录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一、日常观察记录法日常观察记录法是最常见、最直接的观察与记录方法。
教师在日常学习活动中,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表情、语言和情绪等方面,记录下来。
例如,教师可以观察并记录幼儿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情况。
这种方法不需要特别的观察仪器,只需教师用心观察,然后进行记录。
这种方法成本低、实施简单,适用于各种教育环境。
二、任务观察记录法任务观察记录法是根据特定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能力发展。
例如,在幼儿园的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可以观察和记录幼儿在角色扮演时的表现,如语言运用、创意思维等。
通过任务观察记录法,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幼儿的能力和成长,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教育支持。
三、行为采样观察法行为采样观察法是通过抽样记录幼儿的某个关键行为,以获取整体情况的观察方法。
教师在特定时间段内,随机选择几个观察对象,并记录下其行为表现和时间点。
例如,教师可以观察幼儿在游戏时间内的合作与沟通行为。
通过行为采样观察法,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社交能力、自主性和情绪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四、艺术作品观察记录法艺术作品观察记录法是通过观察幼儿的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作品,来记录和了解幼儿的认知、情感和表现力等方面。
教师可以注意作品中的色彩搭配、形状表达等要素,并记录下幼儿的作品特点和创作过程。
通过此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发展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支持。
五、言行一致观察记录法言行一致观察记录法是通过观察幼儿的语言和行为是否一致,来了解幼儿的思维水平和情绪状态。
教师可以观察幼儿的言行是否一致,如是否能按照规则行事、是否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等。
通过言行一致观察记录法,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幼儿的情绪、思维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
结构游戏——四条腿的动物(长颈鹿)观察方法:扫描观察法观察时间:2012年5月17日开始时间:下午3点30分结束时间:下午4点00分观察地点:小五班活动室观察对象:小五班全体幼儿观察学生:杨远平翁老师准备了一堂长颈鹿的建构游戏课。
翁老师先介绍了长颈鹿的身体部位的组成,用了哪些积木搭成长颈鹿后,才让孩子们开始自由的操作积木。
游戏开始后小朋友们也都很专注的做长颈鹿,孩子们有的先拼身子有的先拼长颈鹿的脚,几乎所有小朋友都能较快的选择自己需要的积木,并且将积木一个一个搭起来,把每一个身体部位都放到了正确的位置上,并且哪一个需要四个脚的积木哪一个是需要两个脚的积木都分的比较清楚。
大约一分多钟后,有几个小朋友已经搭好了第一只长颈鹿,比如第二桌的欣欣就快速搭好了一只绿色的长颈鹿。
同时也有几个小朋友还在做长颈鹿的脚或者做长颈鹿的身子,进度比较慢。
有一个小女生不知道怎么把长颈鹿的身子合起来不会散掉,她只是拿了四片积木放在桌子上堆成身子的形状,并没有固定住,四片积木是分开的。
这期间,有的小朋友把长颈鹿搭的比较扁,只用了一片或者两片积木搭成,以至于站不稳。
其中有一个男生轩轩和一个女生琪琪没有拼长颈鹿,而是自己随意的把积木搭起来,搭的又高又大看不出来是什么。
在进行了大约十分钟后,基本上所有的小朋友都搭好了一只长颈鹿,快的几个小朋友搭好了两到三只长颈鹿。
并且所有小朋友都把搭好的积木放到了展览台上,每一个小朋友都认真观察了其他小朋友做的长颈鹿。
在翁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一起欣赏了做的好看的长颈鹿,小朋友做的长颈鹿也都和老师的不一样,头转的方向也不一样,比较有创意。
同时也发现了做的不对的长颈鹿,比如有的做的高而扁,站不稳,有的少搭了腿,有的忘了加尾巴等。
整体下来,只有个别小朋友拼起来比较吃力,需要教师从旁指导。
分析:1.小五班的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比较不错。
但是发展情况也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发展的比较快,做的也比较快,发展的比较慢的做的比较慢。
速写六种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是指以系统的方式来观察、分析、解释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以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
以下是六种观察方法:
1. 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对象并记录所见到的信息,适用于简单和直接的现象。
2. 间接观察法:观察对象无法直接观察,需要通过间接的方法获取信息,比如借助仪器设备。
3. 比较观察法:将不同对象进行比较,以便揭示它们间的差异和共性,适用于类比现象。
4. 统计观察法:通过数据方法,对大量的事实进行搜集、分类、整理、分析和解释,得出让人们信服的结论。
5. 动态观察法:通过对对象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以揭示其内部机理和演化规律。
6. 综合观察法:将多种观察方法进行综合,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全面深入地了解观察对象。
幼儿园八种观察法幼儿园是孩子们开始接受教育的第一个环境,观察幼儿的行为和发展对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观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孩子的个体特点,为适应他们的需求和提供个体化的教育方案提供基础。
以下是幼儿园中常用的八种观察方法。
1.日志观察法:教师可以通过记录孩子的行为和表现来进行观察。
教师可以记录孩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和互动,如与同伴间的互动、在幼儿园的不同活动中的表现等。
日志观察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孩子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和情绪变化。
2.总结观察法: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孩子的表现和行为来进行观察。
教师可以观察孩子在一段时间内的表现,如一周或一个月,然后总结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孩子的长期变化和发展趋势。
3.录像观察法:教师可以使用录像设备记录孩子的活动和表现。
录像观察法可以提供更直观的证据,教师可以反复观察和分析录像资料,从而更准确地了解孩子的行为和发展情况。
4.注视观察法:教师可以通过注视孩子的行为和表现来进行观察。
教师可以仔细观察孩子在不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与他人的互动方式、情绪变化等。
注视观察法可以帮助教师观察孩子的身体语言和非语言表达。
5.问卷观察法:教师可以设计问卷来了解孩子的个体特点和需求。
问卷观察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孩子的兴趣、家庭背景、对幼儿园的适应情况等。
通过问卷观察法,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6.追踪观察法:教师可以选取几个重点孩子进行长期观察。
追踪观察法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发现他们的潜能和困难,为他们提供个体化的教育支持。
7.环境观察法:教师可以观察孩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和行为。
环境观察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孩子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自主性。
教师可以观察孩子在室内和室外的活动中的自主选择和互动方式等。
8.组织观察法:教师可以观察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行为和表现。
组织观察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孩子在集体环境中的互动方式、规则遵守程度等。
观察记录方法观察记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特点、规律和变化。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观察记录,比如在实验研究、自然环境调查、学习过程中等。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记录呢?下面我将介绍一些观察记录的方法。
首先,观察前需要明确观察的对象和目的。
明确观察对象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不至于在观察过程中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
同时,明确观察目的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观察的重点,避免观察过程中遗漏重要信息。
其次,观察时要注意细节。
细节往往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所在,了解事物的特点。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通过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来获取更多的细节信息。
比如,可以观察事物的外观特征、行为举止、环境关系等,从而全面了解事物的情况。
另外,观察记录时要及时记录所观察到的信息。
观察记录可以采用文字描述、图片拍摄、录音等方式进行。
在记录时要尽量客观、准确地描述所观察到的情况,避免主观臆断和夸大其词。
同时,记录时要标注时间、地点等信息,以便后续的整理和分析。
此外,观察记录要持续进行。
有些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可能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发现,所以观察记录不是一次性的事情,而是需要持续进行的。
在持续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可以对之前的记录进行比对和分析,从而发现事物的变化和规律。
最后,观察记录要进行总结和分析。
通过对观察记录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进一步了解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同时,也可以发现观察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观察提供参考。
总之,观察记录是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明确观察对象和目的、注意细节、及时记录、持续观察和总结分析,我们可以进行有效的观察记录,为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以上方法可以对大家进行观察记录时有所帮助。
观察的方法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观察法因其具体的观察目的、观察内容、观察方式和手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的类型。
本书根据观察记录方式的方式及所观察的行为的选择控制程度之不同把观察法分成3类:叙述性观察法、取样观察法、评价观察法。
一、叙述性观察法叙述性观察法是指通过详细记载事件或行为发生、发展的过程而获得资料的方法。
它主要包括3种:(一)日记描述法日记描述法是一种记录连续变化、新的发展或新的行为的观察方法。
它是一种纵向记录,通常在一较长的时间阶段中重复观察同一被试或同一组被试。
日记描述法一般适用于个案研究,当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关系较密切或接触频繁时也常运用。
最早使用这种方法是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日记描述法的不足是:1、研究对象缺乏代表性。
通常,样本太小,从一个或几个对象身上观察到的内容不一定具有代表性。
2、观察易带主观倾向性。
观察者在选择被试和观察时往往是选择身边的、亲近的、接近的作为观察对象,易带有偏见。
3、观察时间的长期性。
日记法需长时期持续记录,观察时间长,费时、费精力。
当然,日记描述法也有它的优点。
日记描述法的主要优点有:记载详细、具体、有背景、有情节,能提供发展的完整次序,说明行为的连续性,多方面给人们提供观察对象行为或发展的图景。
(二)轶事记录法轶事记录法与日记描述法同是叙述性的,但它与日记描述法不同,它不像日记法那样连续记录观察对象的新行为的发生、发展,而是着重随时随地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行为及研究者感兴趣的事例。
轶事记录法不受时间限制,不需要特殊的情境,不需要特殊的步骤,不需要事先对行为进行编码,更无须进行分类、制表等,没有特别的技术要求。
(三)连续记录法连续记录法是对自然发生的顺序事件或行为在一定时间内作连续不断的记录,并要求对所要观察的情景以尽可能精确、连贯的语言进行叙述。
要求观察者按自然发生的顺序详尽地叙述行为。
此外连续记录法观察时间通常为一天、半天。
一般比轶事记录法更完整。
以上3种叙述方法的记录都要求:具体记录、不要归纳或用抽象、费解的形容词和副词,要设法写出具体行为,要设法停留在最小可能的推论层次上。
观察法的各种记录方法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观察法的各种记录方法
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的一般定义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对被试言语和行为的观察、记录来判断其心理特点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分为,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法。
而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观察法是这样被定义的,即对学前儿童的行为进行仔细的观看,尽可能客观地捕捉他们心理表现的研究方法,同样也被分为两类:一是在实验环境中观察的实验观察法;二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的自然观察法。
在学前儿童心理学中,观察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中运用合适的观察记录方法也至关重要。
学前教育观察研究的种类分为描述记叙法、取样观察法、等级评定法、间接观察法四种,四种不同的研究种类又有各自不同的记录方法。
一、描述记叙法这种观察方法运用最多,所获资料可长久保留而不失其价值,通常是现场实况详录。
根据分类有日记描述法、系统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持续记录法。
1、日记描述法是研究儿童行为的一种古老的方法,研究者要在较长的时间里,对同一个或同一组儿童的行为追踪观察,持续地记录变化,记录其新的发展和新的行为。
它方便易行,把儿童的发展置于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能了解儿童法发展的确切次序和行为的连续性。
但是日记描述法往往用于对个别(或少数)对象的日常观察,故只能说明少数儿童的特点与情况,缺乏代表性,难于做出有意义的概括。
2、系统记录法是指对儿童的行为进行有几计划有组织的观察记录方法。
3、轶事记录法着重记录观察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料和信息,一般是观察对象的典型行为或异常行为。
轶事记录法也可以没有主题,如记录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
轶事记录法简单方便,记录时要求准确如实地反映情况,不加入主观解释或者把主观判断和解释与客观事实分开来。
4、持续记录法是指在特定观察时段用笔记录目标个体的所有行为或全部个体的特定行为,或者用录音机、摄像机等连续录下被观察对象的行为过程。
一般在持续时间内记录单个观察变量比较容易,例如记录一个幼儿在玩某个玩具的时间段内的行为。
如果观察变量不同时发生,观察者可以记录刚入托的幼儿在哭与不哭的时间段内的行为表现。
二、取样观察法这种观察方法可以分为事件取样法和时间取样法两类记录方式
1、事件取样法是指观察前选定所要观察的行为或事件,观察中只注意观察这些选定的行为或事件。
记录预先选定的某特定类别事件的发生。
持续进行直至某时限(如二小时)选定的某类行为事件。
现场判定和记录某事件的发生。
只在事件出现时记录。
2、时间取样法是指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一定时段观察预选先确定要观察的行为。
辨别与记录预先选定并详细定义的具体行为的发生,或归入已准备好的某种类别。
在一定时间间隔但同等的时间段中进行。
选定的行为或变量。
常需备有长列行为清单或某种分类系统表。
现场判定并记录某些行为是否发生,或记入某已预备好的类别。
三、等级评定法要求研究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对行为或事件作出判断和评定。
特性等级评定在观察前先确定所要观察的内容,并按一定的标准将这些项目
分为几个等级,观察时只注意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属于哪个等级。
观察后按某特性为某人评定等级。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进行,常经多次观察后作出。
选定的行为特性。
观察,然后根据某人的行为特征对预定的特性作出等级评定。
在学前教育研究中,最常用的等级评定法是等级评定量表法。
等级量表评定法可分为数字量表、图示量表、标准评定量表、累计评定量表、强迫选择量表。
数字量表上的行为类型以有一定顺序的数字形式确定,观察者只要选择最适宜的数字就能说明被观察的对象。
图示量表,在量表上,一条直线表示某一行为,观察者沿着直线上的刻度从高到低迅速而简单地做出判断。
标准评定量表,该量表将观察对象的行为与总体作比较,以标准分数或百分数加以评价评定。
累计评定量表,该量表由一系列评定项目组成作为全部特征的一部分独立表现。
强迫选择量表,此类量表给出一系列描述性语言,可以是积极肯定的,也可以是肯定加否定的行为项目,评定者必须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被评定描述,这种方法也被称为“人物推定法”。
四、间接观察法,其一是指借助于各种仪器来进行观察,其二是指对事发后留下的痕迹进行推测的观察。
它包括访谈法和临床法两种记录方法。
访谈法是一边与儿童玩,一边同儿童说话,从儿童的话语和游戏中,捕捉到儿童的情感和要求方法。
临床法是指观察者对儿童进行提问,让儿童进行回答,从中发现儿童的思想情感等特征的方法,这是皮亚杰常用的方法。
此外在运用上述观察法时还用到了以下观察记录方式:
1、连续记录法
连续记录时可用手记,也可以用录音机、录像机等将观察到的情况实录下来,然后再作书面整理。
连续记录法一般适用于实况详录观察法、轶事记录法和事件取样法的观察记录。
在进行人工书面连续记录时,应注意把对事实的客观描述,与记录者或观察者的主观解释和评价区别开来。
2、频率记录法
在时间取样法、频率计数图示法中,均须纪录行为的出现频率。
这样,就需要预先制定好记录表格,按照预先规定的行为分类系统及各种行为定义,在观察现场当即作出判断,记录表内。
记录时常把观察时间分为若干段,在每一时段中记录某重行为类型,观察工作结束后,可根据从各时段中累计的各类行为频率加以分析。
3、等级记录法
等级记录法适用于等级评定法中。
在编制评定量表时,应注意项目分布的合理性,问题与回答用语的简明性和定性词的明确性。
在记录时,观察者要以客观、全面地给以评定,避免主观情绪对记录过程的影响。
4、符号记录法
在对某种活动或事件进行连续观察、记录时,如果涉及到的对象多,用言语记录比较困难时,可用预先规定好的符号系统进行记录。
在制定符号系统时,必需首先进行行为的分类,考虑好观察中可能出现的行为类型,或选定研究者特别感兴趣的特定行为作为观察记录的目标,然后,用不同的符号代表各具体行为。
用符号记录,迅速方便,一目了然。
5、现代仪器辅助记录法
现代仪器辅助记录法,就是运用现代仪器(录音机、录像机、摄影机等)加以辅助,将有关信息保留下来,待事后整理、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