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8颗粒物的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2.44 MB
- 文档页数:60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 B T15432-1995)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 221 更新时间:2008-3-24GB/T15432-19951995-3-25 1995-8-1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合于用大流量或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简称采样器)进行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方法的检测限为0.001mg/m3。
总悬浮颗粒物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0kPa,本方法不适用。
2 原理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u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进行组分分析。
3仪器和材料3.1 大流量或中流量采样器:应按HYQ 1.1—89《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
3. 2 孔口流量计:3.2.1 大流量孔口流量计:量程0.7~1.4m3/min;流量分辨率0.01m3/min;精度优于±2%。
3.2.2 中流量孔口流量计:量程70~160L/min;流量分辨率1 L/min;精度优于±2%。
3.3 U型管压差计:最小刻度0.1hPa。
3.4 X光看片机:用于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3.5 打号机:用于在滤膜及滤膜袋上打号。
3.6 镊子:用于夹取滤膜。
3.7 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对0.3μ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m/s 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在同样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h,1cm2滤膜失重不大于0.012mg。
3.8 滤膜袋:用于存放采样后对折的采尘滤膜。
袋面印有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采样人等项栏目。
3.9 滤膜保存盒:用于保存、运送滤膜,保证滤膜在采样前处于平展不受折状态。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佚名文章网络点击数:221更新时间:2008-3-24GB/T15432-19951995-3-25 1995-8-1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法。
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合于用大流量或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简称采样器)进行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方法的检测限为0.001mg/m3。
总悬浮颗粒物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0kPa,本方法不适用。
2原理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u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进行组分分析。
3仪器和材料3.1大流量或xx流量采样器:应按HYQ1.1—89《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
3. 2xx流量计:3.2.1大流量xx流量计:量程0.7~1.4m3/min;流量分辨率0.01m3/min;精度优于±2%。
3.2.2xx流量xx流量计:量程70~160L/min;流量分辨率1 L/min;精度优于±2%。
3.3 U型管压差计:最小刻度0.1hPa。
3.4 X光看片机:用于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3.5打号机:用于在滤膜及滤膜袋上打号。
3.6镊子:用于夹取滤膜。
3.7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对0.3μ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m/s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在同样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h,1cm2滤膜失重不大于0.012mg。
3.8滤膜袋:用于存放采样后对折的采尘滤膜。
袋面印有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采样人等项栏目。
3.9滤膜保存盒:用于保存、运送滤膜,保证滤膜在采样前处于平展不受折状态。
3.10恒温恒湿箱:箱内空气温度要求在15~30℃范围内连续可调,控温精度±1℃;箱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5)%。
《固定污染源废气颗粒物的测定β射线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编制组二〇一九年十二月目录1 项目背景 (3)1.1任务来源 (3)1.2工作过程 (3)2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分析 (4)2.1颗粒物的环境危害 (4)2.2颗粒物的治理技术 (4)2.3颗粒物的监测方法 (5)2.4现行颗粒物监测标准的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 (5)3 国内外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6)3.1国外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6)3.2国内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7)3.3相关仪器方法原理研究 (8)4 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9)4.1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9)4.2标准制定的技术路线 (9)5 方法研究报告 (10)5.1方法研究目标 (10)5.2适应范围 (10)5.3规范性引用文件 (10)5.4术语和定义 (11)5.5方法原理 (11)5.6试剂和材料 (12)5.7仪器和设备 (13)5.8样品 (16)5.9结果计算与表示 (17)5.10精密度和准确度 (18)5.11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20)5.12注意事项 (21)6 方法验证 (21)6.1验证方案的制定工作 (21)6.2方法验证方案内容 (21)6.3方法验证过程 (22)6.4方法验证报告 (24)7 仪器性能测试 (24)8 Β射线源取得管理机构的豁免权 (25)附件:方法验证报告 (28)《固定污染源废气颗粒物的测定β射线法》编制说明1 项目背景1.1 任务来源(1)《固定污染源废气颗粒物的测定β射线法》标准制订项目列入2017年第一批辽宁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项目编号为2017019。
(2)《固定污染源废气颗粒物的测定β射线法》标准制订项目承担单位为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1.2 工作过程(1)成立编制小组、编写有关文件2019年3月,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作为本标准的承担单位与有关专家进行了联系,成立了由环境监测和仪器设计人员组成的标准制订小组。
附录J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方法有重量法(GB 6921)、光散射法(WS/T206)、压电晶体振荡法以及β射线法等。
原则上这些方法均可用于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但这些方法必须符合GB 6921或WS/T206,或经重量法(GB 6921)比对合格方可。
下面仅列出重量法测定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分析方法供参考。
J.1 相关标准及依据本方法主要依据GB 6921《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J.2 原理使一定体积的空气进入切割器,将10μm以上粒径的微粒分离。
小于这一粒径的微粒随着空气流经分离器的出口被阻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及采样体积,计算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以mg/m3表示。
J.3 切割器性能指标J.3.1 要求所用切割器在收集效率为50%时的粒子空气动力学直径D50=10±1μm。
J.3.2 要求切割曲线的几何标准差σg小于等于1.5。
J.3.3 在有风条件下(风速小于8m/s)切割器入口应具有各向同性效应。
J.3.4 所用切割器必须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管部门(或委托的单位)校验标定。
J.4 采样系统性能指标J.4.1 在同样条件下三个采样系统浓度测定结果变异系数应小于15%。
J.4.2 在采样开始至终了的时间内,采样系统流量值的变化应在额定流量的±10%以内。
J.4.3 采样设备噪声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J.5 采样要求J.5.1 采用合格的超细玻璃纤维滤膜。
采样前在干燥器内放置24h,用感量优于0.1mg的分析天平称重,放回干燥器1h后再称重,两次重量之差不大于0.4mg即为恒重。
J.5.2 将已恒重好的滤膜,用镊子放入洁净采样夹内的滤网上,牢固压紧至不漏气。
采样结束后,用镊子取出。
将有尘面两次对折,放入纸袋,并做好采样记录。
J.5.3 如果测定任何一次浓度,采样时间不得少于1h。
测定日平均浓度间断采样时不得少于4次。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佚名文章网络点击数: 221 更新时间: 2008-3-24GB/T15432-19951995-3-251995-8-1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法。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合于用大流量或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 (简称采样器 )进行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方法的检测限为0.001mg/m3。
总悬浮颗粒物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0kPa,本方法不适用。
2原理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 100um 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
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进行组分分析。
3仪器和材料3.1 大流量或 xx 流量采样器:应按 HYQ1.1—89《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暂行 )》的规定。
3.2xx 流量计:3.2.1 大流量 xx 流量计:量程0.7~1.4m3/min;流量分辨率0.01m3/min;精度优于±2%。
3.2.2xx 流量 xx 流量计:量程 70~160L/min;流量分辨率 1 L/min;精度优于±2%。
3.3 U 型管压差计:最小刻度0.1hPa。
3.4 X 光看片机:用于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3.5 打号机:用于在滤膜及滤膜袋上打号。
3.6 镊子:用于夹取滤膜。
3.7 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对0.3μm 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m/s 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在同样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 5h,1cm2 滤膜失重不大于0.012mg。
3.8 滤膜袋:用于存放采样后对折的采尘滤膜。
袋面印有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采样人等项栏目。
3.9 滤膜保存盒:用于保存、运送滤膜,保证滤膜在采样前处于平展不受折状态。
空气颗粒度检测标准空气颗粒度检测是指对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和粒径进行测定和分析,是环境监测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空气颗粒物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空气颗粒度的检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一、空气颗粒物的分类。
根据颗粒物的粒径大小,可以将空气颗粒物分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两大类。
PM10是指空气中粒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而PM2.5则是指空气中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这两类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尤为严重,因此对其进行检测和监测至关重要。
二、空气颗粒度检测的方法。
1. 传统方法。
传统的空气颗粒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滤膜法、激光散射法和激光粒度分析法。
滤膜法是通过将空气中的颗粒物通过滤膜进行捕集,再对滤膜进行称重来确定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激光散射法则是利用激光光束与颗粒物发生散射来测定颗粒物的浓度和粒径分布。
而激光粒度分析法则是通过激光光束对颗粒物进行扫描,再根据光信号的强度和时间来确定颗粒物的粒径大小。
2. 现代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空气颗粒度检测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例如,电动力学分析法(ELPI)和多孔板分析法(SMPS)等新型检测方法的出现,使得颗粒物的检测更加精准和高效。
ELPI是一种通过电动力学原理来对颗粒物进行分类和计数的方法,而SMPS则是通过多孔板和电荷器来对颗粒物进行筛选和测定。
三、空气颗粒度检测标准。
为了保障空气颗粒度检测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各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空气颗粒度检测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包括了颗粒物的采样方法、检测仪器的要求、数据处理的规范等内容,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中国,空气颗粒度检测标准主要由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和行业标准来规范。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主要是针对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和评价,而行业标准则是针对特定行业的空气颗粒度监测和控制。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空气质量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