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答案(9.10)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2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4年新疆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答案(12.9)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公教育新疆分校教师考试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A。
中公专家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
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
基本主张:①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
②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
③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
④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⑤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
⑥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中公教育提供2.【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此题考查了初中生出现反抗心理的原因,有三个:自我意识高涨;独立意识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因此答案是C。
3.【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
本阶段中个体推理能力得到提高,能从多重维度对抽象的性质进行思维。
4.【答案】ABD。
5.【答案】ABCD。
《教师法》第三十三条规定。
6.【答案】BC。
中公专家解析: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师的教学目标。
7.【答案】√。
中公教育提供8.【答案】×。
中公专家解析: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是说人的气质特征是难以改变的。
9.【答案】×。
中公专家解析:教师在讲课之前强调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是在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10.【答案】×。
中公专家解析:幻想: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它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和特殊形式。
相关推荐:2014年新疆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12.9)本文来自中公教师考试网。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4年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答案(10.15)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遗尿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是多数情况下主要是情绪压力和紧张造成的。
2.【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呼吸道传染病,所以主要靠空气飞沫传播。
3.【答案】A。
中公专家解析:蒙台梭利创立“儿童之家”。
4.【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幼儿游戏中经过主动操作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5.【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发展水平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评价。
6.【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7.【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8.【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礼记·学记》:“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9.【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10.【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顺序性和定向性是指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阶段与阶段之间也是不可逾越的。
相关推荐:2014年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10.15)本文来自中公教师考试。
2014年新疆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答案(9.2)参考答案及解析1.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答案】A。
中公专家解析: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教育必须顺应这些特点,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2.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 )。
A.语义联想B.视觉想象C.关键词法D.谐音联想法【答案】D。
3.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
A.学习需要B.学习动机C.学习迁移D.学习期待【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学习期待。
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起着推动作用。
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4.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 )上的失调状态。
A.知觉B.思维C.情绪D.行为【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厌学”顾名思义就是讨厌学习,孩子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情绪上的失调状态。
5.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
A.课堂约定B.课堂行为准则C.课堂纪律D.课堂行为【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
6.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
A.作出判断评价B.信息传递C.控制D.激励E.情感交流【答案】BCDE。
中公专家解析: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其重要功能包括信息传递、控制、激励和情感交流。
正确答案BCDE。
7.中小学教师培训应坚持( )原则。
A.统一要求B.因地制宜C.分类指导D.按需施教E.学用结合【答案】BCDE。
中公专家解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第六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注重质量和实效。
8.智育就是知识教育。
(判断题)【答案】×。
中公专家解析:智育不等于知识教育,知识教育只是智育的一方面。
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A、行为成分B、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D、理智成分2、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A、 2岁B、 4岁C、 6岁D、 8岁3、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A、学习计划B、学习策略C、学习方法D、学习规律4、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A、皮亚杰B、加德纳C、斯腾伯格D、戴斯5、人格的核心是()A、能力B、智力C、性格D、气质6、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7、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C、中心兴趣D、广阔兴趣8、浪漫的爱的组成是()A、亲近和激情B、亲近和承诺(友情的爱)C、激情和承诺D、亲近、激情和承诺(圆满的爱)9、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C、中心兴趣D、广阔兴趣10、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A、观察力B、记忆力C、意志力D、思维力11、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12、态度的核心成分是()A、行为成分B、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D、理智成分13、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14、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
这是一种:()A、吸引的人际关系B、合作的人际关系C、沟通的人际关系D、平等的人际关系15、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16、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17、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
1、对未完成义务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所需经费由( )予以保障。
A.人民政府B.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C.部门D.学校2、我国《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的机会”。
这体现了素质的( )。
A.全体性B.基础性C.发展性D.全面性3、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 ),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A.学生身心发展特点B.教育特点C.教学规律D.教学特点4、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 )。
A.终身学习B.爱岗敬业C.爱国守法D.热爱学生5、“以人为本”体现在教学中,要求教师( )。
A.统筹兼顾B.一切以教材为标准C.因材施教D.立足长远6、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写道:”镂金作制传荆俗,剪绿为人起晋风。
”这句诗描绘的是中国哪一种民间艺术形式?()A.春联B.年画C.窗花D.皮影7、诙谐幽默,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并被誉为“美国生活幽默的百科全书”的小说家是( )。
A.莫泊桑B.杰克?伦敦C.屠格涅夫D.欧?亨利8、下列教师在师生沟通中的体态语不恰当的是( )。
A.保持善意的目光接触B.不时点头C.时有微笑D.手指指指戳戳9、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
为此,教师应该( )。
A.降低或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D.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10、“以人为本”体现在教学中,要求教师( )。
A.统筹兼顾B.一切以教材为标准C.因材施教D.立足长远11、我国《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的机会”。
这体现了素质的( )。
2014年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答案(9.10)
参考答案及解析
1.学生中流传的“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用( )理论来加以说明。
A.耶克斯一多德森律
B.动机强化说
C.动机需要论
D.归因理论
【答案】A。
中公专家解析:耶克斯一多德森律认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唤起水平太高或太低都不能引起最佳的工作状态,也不到最佳绩效。
中等动机水平引起的行为效果最佳。
2.技能学习的前提是对( )的掌握。
A.基础知识
B.概念性知识
C.科学知识
D.程序性知识
【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可以进行操作和实践的知识,掌握程序性知识是技能学习的前提。
3.下列哪个不属于小学和初级中学的学生享有的权利( )?
A.免试入学权
B.就近入学权
C.社会实践权
D.不交学费权
【答案】C。
4.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改变是( )。
A.教育理念
B.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答案】A。
中公专家解析: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
5.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答案】D。
6.在智力技能形成过程中需要把智力活动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予以实施的阶段
是( )。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原型操作需要把智力活动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予以实施。
7.为了方便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编有二十四节气歌,其第三句为“秋处露秋寒霜降”,其中“处”的意思为( )。
A.秋季结束
B.正当秋季
C.霜降之际
D.夏季结束
【答案】D。
8.“初唐四杰”指的是( )。
A.王绩、王勃、杨炯、卢照邻
B.沈俭期、宋之问、王勃、骆宾王
C.王勃、杜审言、陈子昂、杨炯
D.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9.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答案】D。
10.“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的规律。
A.智育过程
B.德育过程
C.心理咨询
D.教育学生
【答案】B。
相关推荐:2014年新疆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9.10)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