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卷讲述
- 格式:doc
- 大小:289.00 KB
- 文档页数:13
天水秦安2016届高三上语文第三次质量检测(附答案)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6届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考试高三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科举制度的取消对中国现代化造成的困难在于,原有的形成社会精英的方式由此而发生突然的断裂。
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曾经由科举制度给社会提供的内聚力量,在其后几十年中一直都没有恢复过来。
科举制度的取消既然产生如此多的消极后果,这是否可以得出一个保守倒退的结论,即中国根本不应该进行以科举制为核心的教育体制改革?显然不应得出这样的结论。
变革不适应于时代要求的旧制度,毕竟是历史的大趋势。
但采取什么方法,使制度改革可以取得真正的效果,则应是改革者考虑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传统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个以士绅为主体的精英阶级。
科举制所造成的社会流动性,使中国的农村社会存在着独立于城市的文化系统,这一文化系统是由士绅地主、宗族组织与相应的宗族学校私塾构成的。
在传统科举制度下,农村士绅通过科举所拥有的士绅身份,是保持其在农村中的精英地位的基础。
他们正是借助这一身份与地位,获得社会的尊重,并成为农村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主导者与组织者。
正如张仲礼先生所指出的,“士绅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了若干社会职责。
他们视自己的家乡福利增进与利益保护为己任。
在政府官员面前,他们代表了本地的利益,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组织修路筑桥、开河建堤等公共工程,此外,还组织地方治安,征税,弘扬儒学,兴建学校等农村社会生活的各项工作。
”在这一文化系统中,由于宗族所拥有的相当数量的学田、义田、义学的存在,相当一部分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通过就读于本族的宗族学校,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并成为农村的准文化人。
据一些国外学者统计,近代以前,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字率比20世纪20、30年代更高,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可以从这种农村精英文化系统所维持的文化生态平衡得到解释。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级语文试题第Ι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彫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高二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人们说起登高,首先想到重阳,然而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
中国人自古崇尚登高望远,古诗词里流传下来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时而夏日炎炎,时而雨雪霏霏,时而春花灼灼,时而落木萧萧。
登高处,可以是自然的山川,也可以是人造的楼台。
凡人视野有限,所以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
唯一和今人不同的是,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也不是为了某个节日,当然更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一展胸襟。
所谓胸襟,就是怀抱,就是远志,就是精神。
通俗地说,就是理想。
很可惜,这正是今人最缺失的东西。
文人登高,如同好汉饮酒,喜欢自然是喜欢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又称“一浇胸中块垒”。
由于每个人的身世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取向有异,哲学思想有别,每个人在登高的时刻,所思所感也就不一样,或者说人各有志,所以即便大家同登一座山峰,写出来的诗句之意味也会相去千里。
儒家的登高,是为接近心中至高无上的“仁”;道家的登高,是为寻求成仙得道的“仙”;皇帝祭祀封禅,要登天下五岳。
在古人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
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便是“高”和“远”。
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
”这说的是“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在说“远”。
某种意义上,高是空间的概念,远是时间的概念,但这两种维度又不是确指的,因为君子的“怀抱”无时无刻不在胸中运动变化,好比道家修炼的内气,大象无形。
钟子期听俞伯牙抚琴,他听得出伯牙的志趣,就说“巍巍乎若泰山”,又说“洋洋乎若流水”。
高山流水,其实分别是伯牙胸中逸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凝止团聚,则冲霄而为山;顺势发散,则奔腾而为水。
琴家没有这份逸气,想弹奏好这支曲目,那是不可能的。
《论语》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共44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写作“无中生有”,化不在场语言为在场语言;诗歌阅读“有中生无”,化在场语言为不在场语言。
“无”不是“没有”,而是潜藏的“有”。
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致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可见,“有”“无”同出而异名,并非对立,在场语言呈现于文字,不在场语言隐匿于字里行间或文字之外。
站在作者的立场,不在场语言是经验的一部分,他面对的言欲尽却言不尽的困难通过不在场语言得以解决;同时,作者依赖在场语言的创设来伸展不在场语言。
站在读者的立场,读者面对在场语言,他必须试图打破它的在场,站在其边缘地带倾听那意犹未尽的余音。
在场语言好比琴弦,不在场语言就是在恰当的指法下弹奏出来的漂浮于琴弦周遭的余音,它们互相衬托,互相生成,描绘出动人的情调。
诗歌中的在场语言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字词,只要有不在场语言,它就和世界有了联系,它就不可能单独地被释义。
在场语言和不在场语言的互动,生成了汉语诗歌的空白结构。
空白不是一无所有,而是在场语言和不在场语言的对话,它以“至言无言”的方式为诗歌命名。
海德格尔有对器皿的特征的精彩描述:“空,或虚空,才是使壶具有盛水功能的东西。
空间,壶的空无,正是壶作为空器之所是。
”空,构成器皿之为器皿的本质,空,容纳和保持着万物一切皆流的本性,它接受着人们倾进去的东西,又为它的倾听者无私地奉献它的倾出。
如同容器一样,诗歌空白收留着诗歌的真义,空白结构是诗的深层结构。
诗歌的在场语言占有的总是有限的时空,诗歌唯一能同时空抗衡的是空白,它通过无言言说,展示了生命在时空中不受限制的恒久的运动。
空白拒绝对诗歌作静止的解说。
诗在有文字处,诗之妙在无文字处。
中国人深深懂得世界变动不居的道理,认为世界的深处是虚空,而虚空乃万物之源。
资料概述与简介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考试 高三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词起源于市井歌谣,因文人介入而趋于雅化。
与含义阔大、形象众生的诗不同,词小而狭,巧而新。
它侧重音律和语言的契合,造境摇曳空灵,取径幽约怨悱,寄托要眇怅惆,极为细腻,极为精致。
尽管宋代词坛还有别一番风貌的歌唱,这就是由苏轼开创的、以辛弃疾为代表人物的豪放词风,但词坛的主流始终是“婉约”、“阴柔”,集中反映出两宋文人士大夫与唐人大不相同的心境和意绪。
宋词雅,宋画也雅。
苏轼在《跋宋汉杰画山》一文中提出“士人画”这一观念,强调融诗歌、书法于绘画之中,以绘画来表现文人意趣。
以此文化心理为总背景,两宋绘画富于潇洒高迈之气与优雅细密、温柔恬静之美。
两宋士大夫文化的其他领域,也无不表现出与宋词、宋画相通的性格。
两宋古文舒徐和缓,阴柔澄定;宋诗“如纱如葛”、“思虑深沉”宋词、宋画、宋文以及宋代理学构筑成一个精致辽阔的上层文化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郑清之,字德源,又字文叔。
少从楼昉学,能文,楼钥亟加称赏。
嘉泰二年,入太学。
十年,登进士第,调峡州教授。
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且曰:“他日愿以二子相累。
”湖北茶商群聚暴横,清之白总领何炳曰:“此辈精悍,宜籍为兵,缓急可用。
”炳亟下召募之令,趋者云集,号曰“茶商军”,后多赖其用。
理宗即帝位,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迁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兼崇政殿说书。
帝问外人因阁子库进丝履有谤议,清之言:“禁中服用颇事新洁者。
”帝曰:“故事,月进鞋数两,朕非敝不易,何由致谤?”清之奏:“孝宗继高宗,故俭德易章,陛下继宁考[注],故俭德难著。
宁考自奉如寒士,衣领重浣,革舄[注]屡补,今欲俭德著闻,须过于宁考方可。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高二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人们说起登高,首先想到重阳,然而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
中国人自古崇尚登高望远,古诗词里流传下来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时而夏日炎炎,时而雨雪霏霏,时而春花灼灼,时而落木萧萧。
登高处,可以是自然的山川,也可以是人造的楼台。
凡人视野有限,所以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
唯一和今人不同的是,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也不是为了某个节日,当然更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一展胸襟。
所谓胸襟,就是怀抱,就是远志,就是精神。
通俗地说,就是理想。
很可惜,这正是今人最缺失的东西。
文人登高,如同好汉饮酒,喜欢自然是喜欢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又称“一浇胸中块垒”。
由于每个人的身世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取向有异,哲学思想有别,每个人在登高的时刻,所思所感也就不一样,或者说人各有志,所以即便大家同登一座山峰,写出来的诗句之意味也会相去千里。
儒家的登高,是为接近心中至高无上的“仁”;道家的登高,是为寻求成仙得道的“仙”;皇帝祭祀封禅,要登天下五岳。
在古人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
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便是“高”和“远”。
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
”这说的是“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在说“远”。
某种意义上,高是空间的概念,远是时间的概念,但这两种维度又不是确指的,因为君子的“怀抱”无时无刻不在胸中运动变化,好比道家修炼的内气,大象无形。
钟子期听俞伯牙抚琴,他听得出伯牙的志趣,就说“巍巍乎若泰山”,又说“洋洋乎若流水”。
高山流水,其实分别是伯牙胸中逸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凝止团聚,则冲霄而为山;顺势发散,则奔腾而为水。
琴家没有这份逸气,想弹奏好这支曲目,那是不可能的。
《论语》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6届上学期高三级第三次检测考试数 学(理科) 试 题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iz -=12,则复数z 的模是 A.1 B.2 C.3 D.22 2. 等比数列{}n a 中,6453=a a ,则=4aA.8B.8-C.8或8-D.16 3. 若命题:01xp x <-,命题2:2q x x <,则p 是q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 已知向量(1,2)a =r,b a ⊥,则b r 可以为A .(1,2)B .(1,2)-C .(2,1)D .(2,1)- 5. 命题“存在,0R x ∈使得020≤x ”的否定是A.不存在,0R x ∈使得02>x B. 存在,0R x ∈使得020>xC.对任意02,>∈xR x D. 对任意02,≤∈xR x 6. 已知43sin()sin 3παα++=,则7sin()6πα+的值是 A.23-B.23C.45D.45- 7. 设,x y 均为正实数,且33122x y+=++,则xy 的最小值为 A.4 B.43 C.9 D.168. 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满足①对任意的x 都有(4)()f x f x +=成立;②当[0,2]x ∈时,()22|1|f x x =--,则1()||f x x =在[4,4]-上根的个数是 A.3 B.4 C.5 D.6 9.函数)sin()(ϕω+=x A x f (其中)2,0πϕ<>A )的图象如图所示,为了得到x x g ωcos )(=的图象,则只要将)(x f 的图象A.向左平移12π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移12π个单位长度 C.向左平移6π个单位长度 D .向右平移π个单位长度10.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0,1n n a a a +==+,则13a =A.143B.156C.168D.19511. 已知O 为ABC ∆的外心,2AB =u u u r ,4AC =u u u r,若yx +=,且42x y +==A .1B .2CD .412. 已知函数222()()(ln 2)f x x a x a =-+-,其中0,x a R >∈,存在0x ,使得04()5f x ≤ 成立,则实数a 的值为 A.15 B.25 C.12D.1 第II 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E 为CD 的中点,则AE BD ⋅=u u u r u u u r__________.14. 若,x y 满足不等式组212x y x y +≥⎧⎪≤⎨⎪≤⎩,则12z x y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15. 由直线20x y +-=,曲线3y x =以及x 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16. 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21()21x x f x -=+,且22014(2)sin 3f a π-=,20142015(2)cos6f a π-=,则2015S =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2cos sin 2sin sin()B A A A B -=-,且12,cos 4a C ==,求b 及ABC ∆的面积.18.(本小题满分12分)某商店计划每天购进某商品若干件,商店每销售一件该商品可获利润50元.供大于求时,剩余商品全部退回,但每件商品亏损10元;若供不应求,则从外部调剂,此时每件调剂商品可获利30元.(1)若商店一天购进该商品10件,求当天的利润y (单位:元)关于当天需求量n (单位:件,*n N ∈)的函数解析式;(2)商店记录了50天该商品的日需求量n (单位:件),整理得下表:若商店一天购进10件该商品,以50天记录的各需求量的频率作为各需求量发生的概率,求该商品一天的利润X 的分布列及平均值.19.(本小题满分12分)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10,1n a a >=,且221,2,n n n a S a +成等比数列,*n N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设21n nb a =,数列{}n b 前n 项和为n T ,求证2n T <.20. (本小题满分12分)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AA AB AC ===,,E F 分别是1,CC BC 的中点,11AE A B ⊥,D 为棱11A B 上的点.(1)证明:DF AE ⊥;(2)是否存在一点D ,使得平面DEF 与平面ABC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414?若存在,说明点D 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1.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过点23(,)2A -,离心率为22,点12,F F 分别为其左右焦点.(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2)若24y x =上存在两个点,M N ,椭圆上有两个点,P Q 满足2,,M N F 三点共线,2,,P Q F 三点共线,且PQ MN ⊥,求四边形PMQN 面积的最小值.22.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2()ln x f x x=.(1)求函数()f x 在区间14[,]e e 上的最值;(2)若244()()ln m mx g x f x x -=+(其中m 为常数),当102m <<时,设函数()g x 的3个极值点为,,a b c ,且a b c <<,证明:021a b c <<<<.数学(理科)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5 BCADC 6-10 DDBAC 11-12 BA 二、填空题:13. 2 14.32 15. 3416.4030 17 解:2cos sin 2sin sin()B A A A B -=-Q2cos sin 2sin sin cos cos sin B A A A B A B ∴-=-即sin cos cos sin 2sin A B A B A +=sin()sin 2sin A B C A ∴+==………………………4分2c a ∴= 4c =………………………5分又2222cos c a b ab C =+-即21164-224b b =+⋅⋅2120bb ∴--= 解得3()4b b =-=舍去或………………………8分122ABC S ∆∴=⋅=10分 18.解:(1)当110n ≤≤时,50(10)(10)60100y n n n =+-⨯-=-,………2分当10n >时,5010(10)3030200y n n =⨯+-⨯=+,………4分所以函数解析式**60100,110,30200,10,n n n Ny n n n N⎧-≤≤∈⎪=⎨->∈⎪⎩; …………6分(2)∵日需求量为8、9、10、11、12的利润分别为380、440、500、530、560. 其概率分别为911311,,,,505010510,…………8分 ∴利润X 的分布列为:………10分利润X 的平均值为:91131123863804405005305605050105105EX =⨯+⨯+⨯+⨯+⨯=(元)………12分19.解:(1)由已知得:22214n n n S a a +=⋅,又0n a >Q ,12n n n S a a +∴=⋅,11222,2a a a a ∴=⋅∴=………2分当2n ≥时,112n n n S a a --=⋅112()n n n n a a a a +-∴=-,112n n a a +-∴-=………4分 121,2a a ==Q ,1,3521,,,n a a a a -∴L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2,462,,,n a a a a ∴L 是首项为2,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6分{}n a ∴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n a n ∴=.…………7分(2)Q 21n b n =222111111111223(1)23n T n n n =++++<++++⨯⨯-⨯L L ………10分1111111(1)222231n n n=+-+-++-=-<-L .………12分 20.解: (1)证明:∵11AE A B ⊥,11//,A B AB AE AB ∴⊥ 又∵11,AA AB AA AE A ⊥=I ∴AB ⊥面11A ACC .又∵AC ⊂面11A ACC ,∴AB AC ⊥,………………………………………2分 以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 则有()()()111110,0,0,0,1,,,,0,0,0,1,1,0,1222A E F A B ⎛⎫⎛⎫⎪ ⎪⎝⎭⎝⎭, ………………4分设()111,,,D x y z A D A B λ=u u u u r u u u u r且()0,1λ∈,即(),,1(1,0,0)x y z λ-=,则11(,0,1),,,122D DF λλ⎛⎫∴=-- ⎪⎝⎭u u u r ,∵1110,1,,0222AE DF AE ⎛⎫=∴⋅=-= ⎪⎝⎭u u u r u u ur u u u r ,所以DF AE ⊥;…6分(2)结论:存在一点D ,使得平面DEF 与平面ABC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4.........................7分理由如下:由题可知面ABC 的法向量()0,0,1n =r…………………………………………8分设面DE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r ,则00n FE n DF ⎧⋅=⎪⎨⋅=⎪⎩r u u u rr u u u r, ∵11111,,,,,122222FE DF λ⎛⎫⎛⎫=-=-- ⎪ ⎪⎝⎭⎝⎭u u u r u u u r ,∴111022211022x y z x y z λ⎧-++=⎪⎪⎨⎛⎫⎪-+-= ⎪⎪⎝⎭⎩,即()()3211221x z y z λλλ⎧=⎪-⎪⎨+⎪=⎪-⎩,令()21z λ=-,则()()3,12,21n λλ=+-r.………………………………………10分∵平面DEF 与平面ABC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4,∴cos ,14m n m n m n ⋅==u r r u r r u r r14=, 解得12λ=或74λ=(舍),所以当D 为11AB 中点时满足要求.………………………12分 21.解:(1)由题意得:2222ce a b c a ==-=,得,b c a ==, 因为椭圆过点2A ⎛-⎝⎭,则22111,2c c+=解得1,c =所以a = 所以椭圆C 方程为:2212x y +=.………………………………………………………4分 (2)当直线MN斜率不存在时,直线PQ 的斜率为0,易得4,MN PQ S ===5分 当直线MN 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1)(0)y k x k =-≠与24y x =联立得()2222240k x k x k -++=,令1122(,),(,)M x y N x y ,则1212242,1x x x x k+=+⋅=, 244MN k ==+,…………………………………………7分 ∵PQ MN ⊥,∴直线PQ 的方程为:1(1)y x k=--, 将直线与椭圆联立得,222(2)4220k x x k +-+-=,令3344(,),(,)P x y Q x y ,2341222422,22k x x x x k k-+=⋅=++,由弦长公式22)2k PQ k+==+,…………………9分∴四边形PMQN的面积()22221)22k S MN PQ k k +==+,………………………10分 令21(1)t k t =+>,上式()22221)1(1)11S t t t t ===+>-+--所以S ≥12分 22.解:(1)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11,+∞U()()22ln 1ln x x f x x -'=,令()0f x '=可得14,x e e ⎡⎤=⎢⎥⎣⎦当14e x <<()0f x '<,函数()f x 单调递减;x e <<时,()0f x '>,函数()f x 单调递增. ……………………………2分()min 2f x fe ∴==,又()124,f e f e e ⎛⎫== ⎪⎝⎭且2e >,所以函数()f x 的最小值为2e ,最大值为2e ……………………………………………4分(2)由题意得()222244()ln ln x m x m mx g x x x-+-==()()2222ln 1ln m x m x x g x x⎛⎫-+- ⎪⎝⎭'=………………………………………………………6分令()22ln 1m h x x x =+-,有()222x m h x x-'= 所以函数()h x 在()0,m 上单调递减,在(),m +∞上单调递增…………………………8分 因为函数()g x 有三个极值点,,a b c从而min ()()2ln 10,h x h m m m ==+<∴< 当102m <<时,(2)2ln 0,(1)210h m m h m =<=-< 从而3个极值点中,有一个为2m ,有一个小于m ,有一个大于1. 又a b c <<,0,2,1a m b m c ∴<<=>即0,212ba b m c <<=<<, 故021a b c <<<<…………………………………………………12分。
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语文(辅导班)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
答题时间是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一生以维护、恢复“周礼”为己任,他的各项政治主张都是从这一总目标出发而提出的。
明“夷狄”、“诸夏”之别,就是其中之一。
孔子这方面的言论虽不多,却牵涉“民族意识自觉”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周礼”成为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之后,其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的意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的势力范围。
在当时,用不用“周礼”,已成为区分“夷狄”与“诸夏”的主要标志。
如楚是南方大国,文化发展程度并不低于周族的姬姓各国,只因为不用“周礼”,而被“诸夏”视为“蛮夷”。
齐桓公建立霸业时,还专门以“包茅不贡”为借口对楚进行讨伐。
可见,“周礼”在区分“夷狄”与“诸夏”时的重要意义。
由于当时在“夷狄”与“诸夏”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这种区分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西周到春秋末,尽管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居主导地位,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如“王畿”附近就有伊雒之戎、陆浑之戎。
诸侯大国卫国在卫懿公时,和邢国一起被狄人“残破”。
救卫存邢、南伐荆楚、北伐山戎,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所建立的重要霸业。
所以,尽管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颇为不满,但对其“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十分称许,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孔子觉察到当时民族斗争的严重性,从维护周礼到自觉维护“诸夏”的团结统一,充分肯定管仲这方面的功绩,这说明孔子自觉地把维护民族利益作为第一位的大义,把管仲的贡献提到了“如其仁”的高度。
比起“民族大义”来,管仲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在孔子看来,都是可以原谅的。
这可以说是最早地体现了某种朦胧状态的民族意识的自觉,这种民族意识的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就成为一种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绝密★启用前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7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村里的桃子都被摘了,树上没了桃子,桃叶也全落了,____________________,站在山坡上。
但近看时,枝条苍黑硬倔,像无数的蟒蛇突然向四面冲出,又像长胳膊大手,恶狠狠伸出来要打人。
A .桃树只剩下桩和枝条,枝条向四面展开,形成一个个圆形,远远看去,像是旧庙的千手观音B .桃树的枝条向外伸展,远远看去,像是天地间一个又一个的蛛网,又像是美丽而倔强的少女C .裸露出满树干虬结的木瘤,远远看去,枝条上生出无数条交叉重叠的小枝,树干宛如战神D .无数条茂密的枝条郁郁葱葱,简直似天空中的一把把巨伞。
远远看去,又像是沧桑阴郁的老人试卷第2页,共13页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15年前,法国企业开始进入波兰,到今天在华沙,家乐福、欧尚、香奈儿、雪铁龙的广告 ,法国电信公司的橙色标志更是尽人皆知。
②天津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使得晚清以来达官贵人、文人学士、下野政客的故居随处可见、 。
③记者在市中心葡萄牙阿尔法玛旧城区看到,几乎整个街区都被烧烤烟雾所笼罩,街边烤沙丁鱼的摊位 。
A .触目皆是比比皆是俯拾即是B .俯拾即是比比皆是触目皆是C .比比皆是俯拾即是触目皆是D .比比皆是触目皆是俯拾即是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央纪委1月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2月份全国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的事件4238起,处理5340人。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
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
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②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
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
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
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
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
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
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③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
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
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
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
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
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④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6届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考试高三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科举制度的取消对中国现代化造成的困难在于,原有的形成社会精英的方式由此而发生突然的断裂。
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曾经由科举制度给社会提供的内聚力量,在其后几十年中一直都没有恢复过来。
科举制度的取消既然产生如此多的消极后果,这是否可以得出一个保守倒退的结论,即中国根本不应该进行以科举制为核心的教育体制改革?显然不应得出这样的结论。
变革不适应于时代要求的旧制度,毕竟是历史的大趋势。
但采取什么方法,使制度改革可以取得真正的效果,则应是改革者考虑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传统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个以士绅为主体的精英阶级。
科举制所造成的社会流动性,使中国的农村社会存在着独立于城市的文化系统,这一文化系统是由士绅地主、宗族组织与相应的宗族学校私塾构成的。
在传统科举制度下,农村士绅通过科举所拥有的士绅身份,是保持其在农村中的精英地位的基础。
他们正是借助这一身份与地位,获得社会的尊重,并成为农村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主导者与组织者。
正如张仲礼先生所指出的,“士绅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了若干社会职责。
他们视自己的家乡福利增进与利益保护为己任。
在政府官员面前,他们代表了本地的利益,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组织修路筑桥、开河建堤等公共工程,此外,还组织地方治安,征税,弘扬儒学,兴建学校等农村社会生活的各项工作。
”在这一文化系统中,由于宗族所拥有的相当数量的学田、义田、义学的存在,相当一部分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通过就读于本族的宗族学校,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并成为农村的准文化人。
据一些国外学者统计,近代以前,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字率比20世纪20、30年代更高,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可以从这种农村精英文化系统所维持的文化生态平衡得到解释。
由于这一农村文化系统的存在,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
这是因为,传统农村士绅起到了国家与农村社会的中介作用。
他们一方面代表官府向农民征税,另一方面又利用他们的特殊身份地位,而对官府保持自己的影响力。
这就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农村地方利益的代言人。
然而,由于科举的废止,对于农村士绅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此后中国农村中不再存在一个稳定的士绅阶级来充任农村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组织者与调节者。
另一方面,学堂则成为跻身政界的唯一出路,而学堂均在省城和京城,又由于城市集中着财富、名位、权力这些社会稀缺资源的巨大优势,这样,自民国以来,就出现了大批农村知识青年源源不断地被城市吸纳并脱离农村的“无根化”过程。
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
与此同时,由于农村文化人缺乏再生机制,农村文化生态从而持续退化与空洞化。
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基层的权力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正如美国学者杜赞奇所指出的,“到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政权落入另一类型的人物之手。
他们大多希望从政治和村公职中捞到物质利益,村公职不再是赢得公众尊敬的场所而为人所追求。
”“传统村庄领袖不断被赢利型经纪人所取代,村民们称其为‘土豪’、‘无赖’或‘恶霸’。
这些人无所不在,影响极坏。
……进入民国之后,随着国家政权的内卷化,土豪劣绅乘机窃取各种公职,成为乡村政权的主流。
”可以说,民国初年以后,主宰农村命运的,正是这样一些没有文化、甚至只有反文化的社会阶层。
科举制度的取消,实际上只是中国农村文化生态失衡的开始,农村智力资源向城市的单向流动,此后数十年从来没有中止过。
除了那些心存田园浪漫情怀而下乡过几天“悠然见南山”悠闲日子的城市文人雅士外,农村不再是吸引人们的去处。
1.科举制度的突然废除为什么会造成中国农村文化的断裂,以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科举制度废除后,在城市的学堂及财富、名利、权力吸引农村知识分子源源不断涌入,使农村文化生态持续退化和空洞化。
B.科举制度使农村士绅通过科举拥有士绅的身份,保持着在农村的精英地位,并成为农村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主导者与组织者。
废除科举后,他们无法再充任该角色。
C.心存田园浪漫情怀而下乡过几天“悠然见南山”悠闲日子的城市文人雅士不能给农村带来经济利益和文化提升。
D.科举制度废除后,一些没有文化、甚至只有反文化的社会阶层掌控了农村基层政权。
2.属于“由于这一农村文化系统的存在,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中的“自主性”的一项是()A.农村青年可以源源不断向城市流动。
B.稳定的士绅阶级来充任农村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组织者与调节者。
C.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就读于本族的宗族学校。
D.科举制度给社会提供的内聚力量。
3.下列有关文章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绅士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若干职责。
这些职责主要是文化方面的。
B.然而,由于科举的废止,对于农村士绅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意思是农村士绅完全失去了做官从政的机会。
C.科举制度的取消,实际上只是中国农村文化生态失衡的开始,从此,农村不再是吸引人们的去处,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不再愿意去农村。
D.近代以前,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字率比20世纪20、30年代更高,原因就在农村精英文化系统维持了文化生态平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
仕州为主簿。
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
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
故晏冤理得申。
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
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
濬兼遣攀过羊祜,面陈伐吴之策。
攀善于将命,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
及孙皓降于濬,而王浑恚于后机,欲攻濬。
攀劝濬送皓与浑,由是事解。
除廷尉。
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
迁散骑侍郎。
杨骏执政,多树亲属,厚封赏,欲以恩泽自卫。
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奏曰:“今承洪基,此乃天授。
至于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今恩泽之封,优于灭吴之功,不安二也;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臣等敢冒陈闻。
窃谓泰始之初,及平吴论功,制度名牒,皆悉具存。
纵不能远遵古典,尚当依准旧事。
”帝不纳。
后杨骏反,以豫诛骏功,封西城侯,邑万户,赐绢万匹。
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
征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迁大司农。
转兖州刺史,加鹰扬将军,固让不就。
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攀莅职,中诏又加切厉,攀竟称疾不起。
及赵王伦篡位,遣使召攀,更称疾笃。
伦怒,将诛之,攀不得已,扶疾赴召。
卒于洛阳,时年五十八。
攀居心平允,莅官整肃,爱乐人物,敦儒贵才。
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遗滞。
巴西陈寿、阎义皆西州名士,并被乡闾所谤,清议十余年。
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
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子璋嗣,亦有父风。
(选自《晋书·何攀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B.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C.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D.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攀担任别驾之时,不仅奉王濬之命带着奏章前往中央,与张华商量伐吴事宜,还又前去拜访羊祜,面陈讨吴之策,他的才能赢得皇帝嘉许。
B.何攀与石崇共同弹劾杨骏,认为其赏赐封爵不应厚于本朝开国之时,不应高于对灭吴功臣的封赏,即使不能遵循远古典制,也应当依照先例。
C.何攀为官严肃,曾任廷尉、刺史、大司农等职,却坚决推辞了兖州刺史之职,后带病应召,是为篡位的赵王司马伦所迫,实属无奈之举。
D.何攀正直爱才,不仅任梁州、益州中正之时引荐被埋没的人才,而且还勇于辩明曲直,为刺史皇甫晏以及西州名士陈寿、阎义洗清了冤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
(2)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11分)生查子独游西岩①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
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
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
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③生:语助词,无义。
8.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
(5分)9.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
(6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一样描写景物早晚明暗变化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达求学时苦中作乐、不在意物质匮乏的句子是“,。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 , ”暗用《庄子·外物篇》中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表现不可言传的人生妙趣。
乙选考题(2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放鸭莫言青草湖里鱼虾很多,水草繁茂。
青草湖边人家古来就有养鸭的习惯。
这里出产的鸭蛋个儿大,双黄的多,半个省都有名。
有些年,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湖上鸭子绝了迹。
这几年政策好了,湖上的鸭群像一簇簇白云。
李老壮是养鸭专业户,天天撑着小船赶着鸭群在湖上漂荡。
沿湖十八村,村村都有人在湖上放鸭。
放鸭人有老汉,有姑娘,大家经常在湖上碰面,彼此都混得很熟。
春天里,湖边的柳枝抽出了嫩芽儿,桃花儿盛开,杏花儿怒放,湖里长出了鲜嫩的水草,放鸭人开始赶鸭子下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