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6
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范文安全气囊是汽车上的一项重要被动安全装置,能够在发生碰撞时起到保护乘客的作用。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车辆电控系统接收到碰撞传感器的信号,发出指令后气囊即可迅速充气弹出,形成一个柔软的气囊,为乘坐汽车的人员提供保护。
安全气囊主要由气体发生器、碰撞传感器、导火索、气囊和充气系统等组成。
当车辆发生碰撞时,碰撞传感器会检测到碰撞信号,然后将信号传输给车辆的电控系统。
在接收到碰撞信号后,车辆的电控系统会根据信号的强度和方向判断车辆发生碰撞的严重程度,进而决定是否触发安全气囊的充气。
当触发条件满足时,电控系统会通过控制装置打开导火索,并点燃气体发生器。
气体发生器中含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当该物质与气体发生器中的气体混合时会产生大量的气体,从而迅速充满气囊。
充气系统会使气囊迅速充气并弹出,形成一个柔软的保护屏障,以吸收碰撞中的冲击力,减轻乘坐汽车的人员受伤的概率。
使用安全气囊的方法相对简单。
在乘坐汽车时,乘客应首先确保自己系好安全带,因为安全气囊并不能完全取代安全带的作用。
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将会为乘客提供紧密的约束,以减少碰撞中的冲击力。
如果发生碰撞,气囊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充气并弹出,这时乘客应尽量保持身体放松,尽量避免与气囊的碰撞。
值得注意的是,安全气囊的使用有一定的限制。
首先,儿童和婴儿由于身高和体重的原因,不能使用安全气囊。
他们应该乘坐特制的儿童安全座椅,并将座椅安装在后排座位上。
其次,驾驶者和乘客应坐直,保持脊椎的正常曲度。
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碰撞时对身体的冲击。
另外,驾驶者和乘客应坐在自动调整椅背倾斜度的位置上,保持良好的视野和舒适的姿势。
在使用安全气囊时,乘客还需要注意一些安全事项。
首先,乘客不应将脚放在安全气囊的位置上,以免发生碰撞时对脚部造成伤害。
其次,乘客也不应将任何物体放在安全气囊上,以免妨碍气囊的充气和弹出。
最后,乘客还应避免将身体过于靠近安全气囊,以减少碰撞时对面部和胸部的冲击。
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引言汽车安全气囊是一种重要的被动安全装置,它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迅速充气并形成一个保护性的气囊,减轻乘员在碰撞中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减少伤害。
本文将详细解释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触发机构、充气装置和气囊等关键部件的功能和协同工作过程。
1. 传感器汽车安全气囊系统通常包含多个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变化。
主要的传感器包括碰撞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碰撞传感器:通过检测碰撞力大小和方向来触发安全气囊系统。
常见的碰撞传感器有机械开关、压电式和惯性式等。
•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加速度变化,以判断是否发生了碰撞。
它可以通过测量车辆加速度来确定是否需要触发安全气囊。
•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气囊充气后的压力情况,以确保气囊能够正常充气并保持适当的压力。
2. 触发机构触发机构是安全气囊系统中的关键部件,负责在碰撞发生时将气囊迅速充气。
触发机构通常由电子控制单元(ECU)和点火装置组成。
•电子控制单元(ECU):作为安全气囊系统的主要控制中心,ECU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预设的算法来判断是否需要触发安全气囊。
一旦判断需要触发,ECU会通过点火装置来激活充气装置。
•点火装置:点火装置是触发机构中的一个关键部件,它通过提供高能电流来激活充气装置。
当ECU接收到触发信号后,它会发送电流给点火装置,从而产生高温火花,引燃充气装置中的化学物质。
3. 充气装置充气装置是安全气囊系统中负责将空气迅速注入到汽车安全气囊内部的部件。
主要的充气装置包括发生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
•发生器:发生器是充气装置的核心部件,它通常由化学物质组成,如钠氖化合物或铝粉。
当发生器受到点火装置的激活时,化学反应会迅速产生大量热能和气体。
•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是安全气囊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将化学反应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转换为可用于充气的低温低压气体。
这样可以确保安全气囊在充气过程中不会过热或破裂。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结构原理经典课件一、安全气囊系统的结构安全气囊系统的主要电子元器件有ECU、碰撞传感器(集中式系统安置于ECU 内部,分散式系统安置在ECU外部)、警示装置、安全气囊组件、乘员位置传感装置及接头和线束等。
二、安全气囊系统典型ECU结构对於单点碰撞传感器-集中式安全气囊ECU,采用了与放大和滤波电路相关联的电子加速度计(传感器),能稳定地保持对汽车加速度跟踪(即能按照汽车的加速度成比例地输出电压)。
与单片微机相关联的装置包括:电源供给装置,给所有的电路提供工作电压。
属於这部分的两个重要电气装置包括电荷泵和能量贮备(又称备用电源,在碰撞过程中,一旦蓄电池连接松脱,仍能提供足够的贮电容量触发引爆管使安全气囊张开)。
电荷泵具有提升能量贮备电压,使其高於汽车工作电压的能力。
当蓄电池、充电系统或发电机出现故障时,电荷泵能维持能量贮备装置的最低工作电压。
另外,在提升能量贮备电压的同时,能检测引爆电路电阻偏高等类似的故障;供单片微机监控用的监视计时器;供警示灯控制和故障诊断用的接口电路;触发司机或乘客侧充气组件的引爆电路。
引爆电路一般由ECU内部电路及ECU的外部元器件组成。
外部元器件有:接头、电缆、滑环/盘簧(仅司机路才有)引爆管,对於分散式安全气囊系统还有电子机械碰撞传感器等。
ECU监控的首要任务,是在碰撞过程中监测可能妨碍成功引爆安全气囊的所有故障;进一步的任务是监测使安全气囊发生致伤、甚至致死的不适时引爆;与ECU集成在一起的机-电安全传感器;选择输入电路。
“选择输入”是用来向安全气囊ECU提供乘客座位、司机和乘客安全带的状态信息,这些信息经ECU处理後,除了具有前面提到能改变安全气囊充气速率的功能外,还有安全抑制功能。
对于乘客安全气囊,只有在乘客座位被占用、乘客安全带扣上以及安全气囊在较高阀值的情况下,才会引爆充气。
将司机安全气囊与乘客安全气囊分开控制,可以减少安全气囊不必要的张开;方便接入外部诊断设备,帮助维修的串行数据线路。
简述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过程一、安全气囊系统的概述安全气囊系统是现代汽车中的重要安全装置之一,主要用于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保护驾驶员和乘客。
该系统通过感应车辆的撞击程度并在必要时迅速展开,防止车内人员受到碰撞而受伤。
二、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1. 气囊模块:由气囊和气体发生器组成,当发生碰撞时,气体发生器会迅速释放化学反应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将气囊充满。
2. 碰撞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发生了碰撞,并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单元。
3. 控制单元:接收碰撞传感器发送的信号,并根据信号判断是否需要展开气囊。
4. 电源:为整个系统提供电力。
三、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过程1. 碰撞传感器检测到碰撞信号后,向控制单元发送信号。
2. 控制单元接收到信号后,会根据事先设定好的算法来判断是否需要展开气囊。
如果需要,则向气体发生器发送信号。
3. 气体发生器接收到信号后,会迅速释放化学反应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将气囊充满。
4. 充满气体的气囊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展开,并且将驾驶员和乘客包裹在其中,以减少碰撞时身体受到的冲击力。
展开的气囊也会通过撑开车内物品,保护车内人员不被其他物品伤害。
5. 在气囊展开后,控制单元会自动切断电源,以避免电路短路引起火灾等意外事故。
四、安全气囊系统的注意事项1. 安全气囊系统只能在发生碰撞时才能使用。
如果在正常行驶中误触动了安全气囊按钮,可能会导致意外事故。
2. 安全气囊系统需要定期检测和维护。
一旦出现故障或损坏,必须及时更换或修理。
3. 驾驶员和乘客在行驶过程中要正确使用安全带,并且尽量避免靠近安全气囊装置。
因为在安全气囊展开时,如果人员距离气囊太近,可能会受到气囊的冲击而导致受伤。
五、总结安全气囊系统是现代汽车中的重要安全装置之一。
该系统通过感应车辆的撞击程度并在必要时迅速展开,防止车内人员受到碰撞而受伤。
安全气囊系统由气囊模块、碰撞传感器、控制单元和电源等组成。
在工作过程中,碰撞传感器检测到碰撞信号后,向控制单元发送信号,控制单元根据事先设定好的算法来判断是否需要展开气囊,如果需要,则向气体发生器发送信号,充满气体的气囊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展开,并且将驾驶员和乘客包裹在其中。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详解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由于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越来越拥挤,使得事故更为频繁,所以汽车的安全性就变得尤为重要。
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主要有操纵稳定性、制动性能、平顺性等,被动安全是指在万一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汽车保护乘员的能力,目前主要有安全带、安全气垫、防撞式车身和安全气囊防护系统(Airbag RestraintSystem,以下简称安全气囊)等。
由于现实的复杂性,有些事故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被动安全性也非常重要,安全气囊作为被动安全性的研究成果,由于使用方便、效果显著、造价不高,所以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
为了说明安全气囊的基本原理,这里首先说明汽车发生事故时造成乘员伤亡的原因。
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汽车和障碍物之间的碰撞称为一次碰撞,一次碰撞的结果导致汽车速度急剧下降,速度从35km/h降到零的时间约150ms左右;乘员和汽车内部结构之间的碰撞称之为二次碰撞,由于惯性的作用,当汽车急剧降速时,乘员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于是就发生了乘员和方向盘、仪表板、挡风玻璃等之间的碰撞,从而造成了乘员的伤亡.汽车安全气囊的基本思想是,在发生—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迅速在乘员和汽车内部结构之间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袋子,使乘员扑在气袋上,避免或减缓二次碰撞,从而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
由于乘员和气袋相碰时,因振荡造成乘员伤害,所以一般在气囊的背面开两个直径25mm 左右的圆孔。
这样,当乘员和气整相碰时,借助圆孔的放气可减轻振荡,放气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释放能量的过程,因此可以很快地吸收乘员的动能,有助于保护乘员。
安全气囊一般由传感器(sensor)、电控单元(ECU)、气体发生器(inflator)、气囊(bag)、续流器(clockspring)等组成,通常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做在一起构成气囊模块(airbag module)。
凤凰网汽车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详解安全气囊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从而降低撞击对车内乘客造成的伤害。
很多人将安全气囊等同于SRS,这是不准确的,其实安全气囊只是SRS的一种。
SRS是英文Supplementary Restraint System的缩写,中文含义是辅助防护系统,常见的辅助防护系统有安全气囊和安全带。
在很多汽车的转向盘上和仪表板右侧杂物箱上方都标有SRS或AIR BAG,这表示有安全气囊安装在此处。
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安全气囊系统主要包括碰撞传感器、气囊电脑、系统指示灯、气囊组件以及连接线路,气囊组件主要包括气囊、气体发生器以及点火器等。
(1)碰撞传感器对于各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车辆,碰撞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尽相同,而且碰撞传感器的名称也不统一,例如有些碰撞传感器按照工作原理也称为加速度传感器。
①按照用途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触发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
触发碰撞传感器也称为碰撞强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碰撞时的减速度或惯性,并将碰撞信号传给气囊电脑,作为气囊电脑的触发信号;防护碰撞传感器也称为安全碰撞传感器,它与触发碰撞传感器串联,用于防止气囊误爆。
②按照结构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机电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以及机械式碰撞传感器。
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电子式结构,触发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机电结合式结构或机械式结构。
机电结合式碰撞传感器是利用机械的运动(滚动或转动)来控制电气触点动作,再由触点断开和闭合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常见的有滚球式和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
电子式碰撞传感器没有电气触点,目前常用的有电阻应变式和压电效应式2种。
机械式碰撞传感器常见的有水银开关式,它是利用水银导电的特性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
③对于早期的汽车,一般设有多个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位置一般在车身的前部和中部,例如车身两侧的翼子板内侧、前照灯支架下面以及发动机散热器支架两侧等部位。
随着碰撞传感器制造技术的发展,有些汽车将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在气囊电脑内。
简述安全气囊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是一种被植入在汽车中的袋状装置,能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保护驾驶员和乘客,减少伤害。
基本组成包括气袋、气体发生器、传感器和控制器。
工作原理如下:
1. 传感器: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传感器会感知到撞击的强度和方向。
2. 控制器:一旦传感器感知到撞击,控制器便会向气体发生器发出指令。
3. 气体发生器:在接收到指令后,气体发生器会迅速燃烧化学药品,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
4. 气袋:气体进入气袋后,使其迅速膨胀,以此来保护汽车中的驾驶员和乘客。
需要注意的是,安全气囊是为了在车辆碰撞时减少伤害,而不是防止碰撞发生。
因此,驾驶员和乘客应随时保持警觉,避免发生事故。
安全气囊系统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感器:安全气囊系统中配备了多个传感器,用于持续监测车辆各项参数,例如车辆的减速度、碰撞力度、车速等。
这些传感器会将获取的数据传输给控制单元。
2. 控制单元:安全气囊系统中的控制单元根据传感器提供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决策,以确定是否需要触发安全气囊。
控制单元通常采用复杂的算法和逻辑来判断碰撞的严重程度。
3. 点火装置和发射器:当控制单元判断需要触发安全气囊时,会向点火装置发送信号。
点火装置会产生电火花,使气体发生器内的固体化学物质迅速燃烧,产生大量高温气体。
4. 充气袋:当点火装置激发气体发生器时,高温气体将迅速充满充气袋。
充气袋通常由聚氨酯或其他类似材料制成,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形成一个柔软的保护层。
5. 安全带及其他安全装置:安全气囊系统工作时,同时也配备了安全带预紧装置、锁紧装置和座椅调节装置等,以最大程度地提供乘员的保护。
总体而言,当发生碰撞或急剧减速时,车辆上的传感器会捕捉到相关信息,控制单元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并判断是否需要触发安全气囊。
当需要触发时,点火装置将引燃气体发生器,产
生高温气体充满充气袋,从而提供额外的保护。
安全带和其他安全装置也会协同工作,以提高乘员的安全性。
安全气囊原理安全气囊是汽车上的一种被动安全装置,是保护驾驶员和乘客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身体不受到严重伤害的重要装备之一。
它通过一系列的工作过程,快速充气,形成一个充气空间,保护车内乘员。
安全气囊原理:安全气囊的原理是车辆发生紧急制动或碰撞时,车载传感器会自动启动并感应到车辆的冲击量,然后将信号发送给安全气囊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再将指令发送给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就会迅速产生气体,将空气袋充气迅速弹出,避免乘员头、胸部直接碰撞到车辆结构或安全带上,进而避免乘员受伤。
安全气囊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安全气囊包括气囊模块、传感器、气囊控制单元、气体发生器几部分组成。
其中,气囊模块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气囊组成,根据不同的车型和坐椅位置,气囊模块也可以很灵活的调整。
传感器:传感器通过感应车辆发生碰撞或急停的冲击方式,传回信息给安全气囊的控制单元。
气囊控制单元:气囊控制单元是安全气囊的“大脑”,它会根据传感器的信息,快速判断车辆碰撞的方向、强度、位置以及乘员位置、速度等,然后掌控蓄电器的电压,使气体发生器迅速释放气体,使气囊迅速充气。
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是将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喷入气囊的装置。
通常被称为发生器,主要是由发生装置、阀门、管道、控制器等部分组成。
一般发生装置中是由安全药剂、传火装置和辅料组成。
安全气囊工作过程:当驾驶员和乘员发生碰撞时,气囊控制器所搭配的传感器会在车辆发生碰撞的1/30秒内,测量出碰撞的速度、时间、百度等信息,数字转化为控制指令发送,并控制气囊发生器启动,气囊发生器在1/20秒内完成气囊充气动作,将气囊完全充满空气,在保护驾驶人和乘员的安全同时,将气囊再缓慢地放气,以此减少他们的受伤程度。
整个过程快速进行且高度敏感和准确,驾驶人和乘员所经历的时间仅仅是几百分之一秒。
安全气囊的保养:安全气囊的保养需要定期送检车辆检修站,检查及更新其零配件,以保证安全气囊在车辆的使用中随时保持在可靠状态。
如果发现是安全气囊存在问题,必须及时更换,以保障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