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酶的作用和本质》名师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5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酶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3.掌握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领域。
二、教学准备:1.电脑或投影仪;2.酶的相关实验材料。
三、教学过程:1.酶的定义和分类(15分钟)a.酶是一类能够加速生物体内化学反应速率的生物催化剂;b.酶的分类:根据催化物质的性质,酶可分为氧化酶、水解酶、脱氢酶等。
2.酶的作用和本质(30分钟)a.酶的作用:酶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反应的最终结果;b.酶的本质: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具有特定的三维结构;c.酶的活性位点:酶通过活性位点与底物结合,从而促使底物发生化学反应。
3.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20分钟)a.酶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酶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如消化、呼吸等;b.酶在细胞活动中的作用:酶在细胞合成、修复和分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4.酶的应用领域(25分钟)a.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如制作面包、啤酒等;b.酶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如引物合成、基因扩增等;c.酶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如检测血糖、肝功能等。
5.实验演示(30分钟)a.导师以实验演示的方式展示酶的活性;b.学生可以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解释实验结果。
四、教学总结(10分钟)a.进一步强调酶的重要性及其应用领域;b.学生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巩固所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酶的作用和本质一、酶的定义和分类-酶是一类能够加速生物体内化学反应速率的生物催化剂;-酶的分类:氧化酶、水解酶、脱氢酶等。
二、酶的作用和本质-酶的作用:加速化学反应速率;-酶的本质:蛋白质组成,具有特定的三维结构;-酶的活性位点:与底物结合,促使底物发生化学反应。
三、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消化、呼吸等;-细胞活动中的作用:合成、修复和分解过程。
四、酶的应用领域-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面包、啤酒等;-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引物合成、基因扩增等;-医学诊断中的应用:血糖、肝功能等。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充分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并认识到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领域。
高一生物必修一课型:新授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一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教学目标】1、理解酶的作用2、掌握活化能的概念3、掌握酶的本质【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和本质2、教学难点:活化能的概念【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773年,意大利的科学家丝帕兰扎尼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他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子里,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过了一段时间后,他把小笼子取出来,发现肉块消失了。
思考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呢?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掌握酶的作用、本质以及活化能的概念2、理解加热、无机催化剂和酶的作用机理分别是什么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认真阅读P76~P80,限时2分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把知识点、重难点和疑难点做出标记。
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1、什么是细胞代谢?2、通过自学探究实验完成下面表格3、什么是自变量?什么是因变量?什么是无关变量?4、什么是对照实验?5、活化能的概念是什么?6、在过氧化氢的分解中,加热、加FeCl3溶液、加肝脏研磨液的作用机理分别是什么?7、酶的本质是什么?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一)学生展示(二)点拨课本P78图5-4示意图,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有机催化剂的原理也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是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加热只是给参加反应的分子本身提供能量,使其更易达到活跃状态。
六、课堂小结,构建知识树酶的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探究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①加热(给H2O2本身能量)酶酶的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七、整理知识,背诵记忆八、当堂训练,巩固运用完成课本P80习题。
九、板书设计(同思维导图)十、教学反思。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与本节对应的要求是:“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依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
”根据上述要求和建议,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比较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异同点。
2.举例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教师:课件展示斯帕兰扎尼实验的相关图片。
教师:斯帕兰扎尼的实验发现,食物在胃中的消化,靠的是胃液中的某种物质。
然而这种物质是什么,他始终未能得出结论。
后来,科学家发现胃液中含有大量的盐酸,于是推测盐酸是使食物分解的物质。
教师:那么盐酸就是酶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索的内容。
2.新课讲授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很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教师:对于刚才的疑问,1835年,德国科学家施旺通过实验发现,胃腺分泌物中有一种物质,将它与盐酸混合后,对肉类的分解能力远远大于盐酸的单独作用,这种物质就是胃蛋白酶。
教师:下面我们就以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为例,探究酶的作用。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本实验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教师: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材料,请同学们依据教材中的实验步骤,给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
教师:与1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教师:2号试管放出的气泡多。
这一现象说明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反应速率。
教师:在细胞内,能通过加热来提高反应速率吗?教师:不能。
教师:3号和4号试管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说明什么?教师:说明FeCl3中的Fe3+和新鲜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都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教师:3号试管与4号试管相比,哪支试管中的反应速率快?这说明什么?为什么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教师:4号试管的反应速率比3号试管快得多。
最新整理高一生物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酶的作用和本质》名师教案高中生物必修一《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2.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1.课前,完成学案的“自主探究”部分,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学习新知识,并提交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2.课堂,“关于酶的本质的探索”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分角色模拟巴斯德、李比希、毕希纳、萨姆纳四位科学家,并让其他同学对“科学家”进行相关的提问;而在探究酶的作用这部分教学中,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去思考实验中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关于酶的本质的探索”,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深切地感受科学家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科研精神。
2.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3.通过分组模拟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合作探究精神。
2新设计自能教学在新课程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要实现自能教学,实现在教师的有效引领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合作。
要做到自能教学,就要从学生的主动学习出发,从学生的质疑出发,从重难点出发,有效整合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以学路定教路,做到“以学定教”,变“教案”为“导学案”、“学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与学案相结合,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情境体验和实践体验。
在“关于酶的本质的探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我在学案中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分角色模拟巴斯德、李比希、毕希纳、萨姆纳四位科学家,查阅你所模拟相关资料,结合书本上的《资料分析》总结他们的研究及成果”,在上课时,就让学生分角色演绎四位科学家,并让其他同学对“科学家”进行相关的提问。
这样,同学们为了不被问倒,就会认真去查阅资料了解科学家的相关情况,认真研究科学家的实验、成果,还有设身处地地去揣摩科学家的实验思路、想法,从而能更深切地感受科学家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科研精神。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掌握酶的基本特性。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来探究酶的作用和本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酶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二、教学内容1. 酶的作用:介绍酶的作用机制和类型,通过实例讲解酶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2. 酶的本质:介绍酶的化学本质和结构特点,探讨酶的催化机制。
3. 酶的特性:介绍酶的催化活性、特异性、稳定性和调节性等基本特性。
4. 酶的测定:介绍酶活性测定的方法和技术,以及相关实验操作。
5. 酶的应用:介绍酶在工业、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以及酶工程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讲解酶的作用和本质,酶的特性,酶的测定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2. 采用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酶活性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课件和参考资料。
2. 实验器材和试剂:酶标板、酶活性测定试剂盒、pH试纸等。
3. 视频资料:酶的作用和应用的相关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酶的作用和本质是什么,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知识讲解:系统讲解酶的作用和本质,酶的特性,酶的测定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酶活性测定实验,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探讨酶的作用机制和本质。
5. 案例分析:分析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酶的应用价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对酶的作用和本质、酶的特性、酶的测定和应用的理解,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酶活性测定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讲座,分享酶在实际应用中的经验和案例。
教案:酶的作用和本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酶的定义和特性2. 掌握酶的作用机理和作用特点3. 理解酶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重要性4.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二、教学内容1. 酶的定义和特性酶的定义:什么是酶?酶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生物大分子?酶的特性:酶具有哪些独特的性质?如何解释酶的催化作用?2. 酶的作用机理和作用特点酶的作用机理:酶如何催化化学反应?其催化机理是什么?酶的作用特点: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有哪些?如何解释酶的专一性?3. 酶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重要性酶的应用:酶在医学、工业、食品等领域有哪些应用?酶的重要性: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酶的定义、特性、作用机理和作用特点等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酶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酶的作用机理和作用特点,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酶的定义、特性、作用机理和作用特点等内容。
2. 案例材料: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酶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和重要性。
3. 讨论题目:制定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酶的作用和本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深度、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酶的作用和本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酶的分类和命名1. 酶的分类:根据酶的作用底物和反应类型,将酶分为六大类。
2. 酶的命名:介绍国际上通用的酶命名规则,如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会(IUBMB)的命名原则。
七、酶的活性测定1. 酶活性的定义:解释酶活性的概念及其单位(单位通常为每分钟转化底物的量)。
2. 酶活性测定方法:介绍常见的酶活性测定方法,如动力学法、比色法、比浊法等。
3. 酶活性测定实验操作:演示酶活性测定的实验步骤,包括样品制备、酶反应、结果分析等。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1.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酶的作用和本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分子与细胞》中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应用》第1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开篇课,本节知识既是高中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
●掌握本节内容为后面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等细胞代谢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
以及《生物2遗传与进化》和《生物3稳态与环境》中相关章节的学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1.3本节重难点教学重点:(1)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依据:学生只有真正理解酶具有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才能对细胞代谢过程进行深入地理解,从而对酶的认识水平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进而理解酶的本质。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依据:考试还有设计实验时经常要用到。
(3)酶本质探索过程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依据:科学实验方法的教育是高考考试大纲理科综合能力目标之一(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也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教学内容也是探究性学习的载体之一。
教学难点:(1)探究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依据:科学实验方法的教育是高考理科综合考试目标(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在本节教学中的较好体现,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之一,但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实验方法,这方面正是他们的薄弱环节。
因此,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多项实践,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酶的发现过程依据:这个过程比较复杂,学生不是很容易理解。
同时要学生很快形成科学的世界,方法观是相对有难度的。
1.4学情分析新课标要求:学生需要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达到理解水平,即能够阐述并解释酶的概念、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知识基础:1、高一学生通过初三、高一阶段化学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
但是对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非常有限。
2、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并进行了一些生物学实验。
“酶的作用和本质”一节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酶的作用与本质”是高中生物必修Ⅰ模块“分子与细胞”中的内容,本节在课程标准中的对应要求为“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省教学要求将其具体为“说出酶的本质和作用,尝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效果;说出酶促反应的原理”。
本节知识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与细胞代谢这间的重要承接,是学生理解细胞代谢概念的开始,是进一步了解酶的特性的基础,是日后学习者学习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重要代谢过程的前提,是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等难点的关键突破点,也是展开选修Ⅰ生物技术实践“酶的研究与应用”的铺垫。
本节包括细胞代谢的概念、探究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酶加快反应速度的机理、控制变量的科学实验方法、酶的本质等主要知识内容。
2 学生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多来自于主城区,大多数具备与“酶”有关的生活体验;经过初中学习,他们具备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催化剂”、“新陈代谢”等基础知识。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理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转换的关键时期,激发学习生物的热情,帮助他们实现从借助于亲身体验和习惯观念进行思维活动的学习方式过渡到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不断扩大认识领域,形成知识体系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3教学目标3.1知识目标:说出酶的本质和作用;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3.2能力目标:尝试进行科学探究,控制自变量,观察因变量,排除无关变量;尝试进行模型建构,解释生物学现象通过阅读资料及对有关问题的探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查阅和分析资料的能力3.3情感目标:认同生物科学的价值,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质疑、求实、创新、合作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教学难点:酶加快反应速度的机理5教学策略ARCS动机设计模式,生活化教学6 教学过程7、课件部分截图8、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上册必修一《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高中生物上册必修一《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高中生物上册必修一《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一、教材与学情分析《酶的作用和本质》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一部分内容。
在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这一节关于蛋白质的功能中提到:“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它离不开酶的催化。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将是理解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知识的基础。
本节从细胞代谢的概念入手,通过分析“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引出酶在细胞代谢中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发挥催化作用,并以此实验为依托,进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的学习。
学习控制变量法,不仅有方法论意义,而且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科学家对发酵现象和酶研究的相关资料分析,探索酶的本质。
这些资料告诉我们,酶的研究经历了近70年的漫长过程,经过众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揭示了酶的本质。
这不只是向人们讲述了一段科学发展史,更重要的是把科学家的献身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呈现给我们,给我们以启迪和教益。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与酶有关的生活必须品,比如加酶洗衣粉、多酶片、含酶牙膏等,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学生对酶的认识有限,不知道为什么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去污力更强;为什么多酶片可以促进消化……。
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酶,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使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姿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酶的作用和本质(2)控制变量法的科学应用确立依据:酶的作用和本质是本节的核心内容,因此确定为教学重点。
教材以“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为依托,介绍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如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这一科学方法将贯穿高中生物教材必修部分的始终,因此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确定为本节的第二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高中生物必修一《酶的作用和本质》名师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酶的作用和本质》名师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2.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完成学案的“自主探究”部分,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学习新知识,并提交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2.课堂,”关于酶的本质的探索”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分角色模拟巴斯德、李比希、毕希纳、萨姆纳四位科学家,并让其他同学对“科学家”进行相关的提问;而在探究酶的作用这部分教学中,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去思考实验中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关于酶的本质的探索”,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深切地感受科学家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科研精神。
2.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3.通过分组模拟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合作探究精神。
2新设计
自能教学
在新课程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要实现自能教学,实现在教师的有效引领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合作。
要做到自能教学,就要从学生的主动学习出发,从学生的质疑出发,从重难点出发,有效整合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以学路定教路,做到“以学定教”,变“教案”为“教学设计”、“学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与学案相结合,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探究、情境体验和实践体验。
在“关于酶的本质的探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我在学案中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分角色模拟巴斯德、李比希、毕希纳、萨姆纳四位科学家,查阅你所模拟相关资料,结合书本上的《资料分析》总结他们的研究及成果”,在上课时,就让学生分角色演绎四位科学家,并让其他同学对“科学家”进行相关的提问。
这样,同学们为了不被问倒,就会认真去查阅资料了解科学家的相关情况,认真研究科学家的实验、成果,还有设身处地地去揣摩科学家的实验思路、想法,从而能更深切地感受科学家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科研精神。
这样也可以使学生合作学习的途径更多,提高学生合作的乐趣,也给他们更多的展示机会。
而在探究酶的作用这部分教学中,我更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动手,能做的实验都让学生做。
在学案中要求学生课前对实验原理、目的、步骤等有所了解,并设计好实验记录表格。
在课上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去思考实验中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与学案相结合,真正实现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交流中碰撞,在展示中自信,在实验中探究、在指导中提高的自能教学课堂。
3学情分析
“酶”对于学生来说不算陌生,但要让学生说出酶的本质和作用并不容易。
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和酶的本质,从而总结出酶是什么。
教
材的编写的结构层次清晰,第一部分是通过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让学生通过比较实验来认识酶的催化作用以及与无机催化剂的差别;第二部分通过“资料分析”介绍了科学家是怎么样一步步通过实验揭开酶的神秘面纱,让学生认识酶的本质。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
教学难点:(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问题探讨
用多媒体展示鸡肫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是鸡的什么器官。
接下来介绍鸟类的消化特征:吃下去的食物靠砂囊厚实的肌肉和胃内的小石子把食物磨碎。
提出问题:鸟类的消化是否就是把食物磨碎的过程?
引出教材P78斯帕兰扎尼的实验,讨论下列问题:
(1)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
(2)怎样才能证明你的推测?
(学生回顾初中所学消化知识,结合生活经验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评价学生回答,引入研究主题: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活动2[活动]本节聚焦
(1)细胞代谢为什么离不开酶?
(2)酶是什么呢?
(3)科学家是怎样研究酶的本质的?
活动3[活动]分组合作交流,分角色模拟探究酶的本质
学生四人一组,分角色模拟巴斯德、李比希、毕希纳、萨姆纳四位科学家,向同学们介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及观点。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酶的本质是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活动4[练习]分组实验,探究酶的作用
提问:活细胞产生了酶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从实验探究中寻求答案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原理是什么?
(过氧化氢在常温、加热、Fe3+、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都能分解,生成水和氧气)(2)实验目的是什么?
(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酶的作用和意义)
讨论:这个实验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肝脏?为什么要将肝脏制成研磨液?(新鲜:放置久了,在微生物作用下,酶被分解,影响实验效果;研磨:有利于酶的释放,增大酶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3)通过分析学生在学案中设计的表格,得出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概念,介绍对照试验。
并让学生指出本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及对照组和实验组。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四人一组做实验,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里
(实验失败的小组,总结原因)
活动5[测试]组织学生分析实验
(1)与1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出现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反应速率)
(2)为什么能加快呢?(加热给分子提供了能量)
引出活化能的概念: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3、4号试管并没有加热,与1号试管对比它的反应速度为什么也加快了呢
(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加入催化剂相当于给汽车找到了一条穿山隧道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3、4两支试管,哪支试管中的反应速率快?
(4号试管反应速率较快)
(5)为什么酶的催化效率会比无机催化剂更高?
用多媒体展示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图解及20摄氏度测得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活化能数据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生物催化剂酶有突出的优越性——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活动6[测试]思考
为什么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细胞内外的环境(温和)1.常温2.常压3.水溶液环境4.pH接近中性,在这种环境状态下快速高效地进行化学反应,应该有适合的生物催化剂——酶)介绍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引导学生总结:细胞代谢为什么离不开酶?
(细胞内的环境是一个常温常压下的状态,在这种环境下化学反应却能高效有序地发生,只有酶能做到)
活动7[测试]总结酶的概念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尝试给出酶的概念。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