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道地药材山银花亟待正名与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5
山银花调研报告山银花调研报告为了更好地了解山银花的市场需求和前景,我们对该产品进行了调研。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一、产品概况:山银花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清肺润燥的功效,广泛应用于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的治疗中。
由于山银花野生资源逐渐减少,种植山银花成为供应市场的主要渠道。
二、市场调研:1. 市场规模: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山银花市场规模正在逐年扩大。
近年来,山银花产品的需求量呈现增长趋势,市场潜力巨大。
2. 消费群体:山银花主要受众为中老年人群,尤其是那些对传统中药有信仰的消费者。
另外,年轻人也越来越注重健康,对山银花等中药保健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3. 品牌影响力: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拥有较高品牌影响力的山银花品牌,如“福源山银花”、“金牌山银花”等。
这些品牌在消费者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信任度。
三、竞争分析:1. 产品特点:山银花是一种天然的中药材,相对于化学药物具有更少的副作用和更好的安全性。
这是山银花的主要竞争优势。
2. 市场竞争:山银花市场竞争激烈,存在着多个品牌之间的激烈竞争。
在该市场中,品牌知名度和产品质量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
四、发展方向:1. 提高产品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山银花产品的质量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
通过加强种植技术和提高加工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产品的药效和安全性。
2. 加大市场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曝光度,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市场宣传,如电视、广播、社交媒体等。
提升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3. 扩大销售渠道:通过与药店、超市等渠道的合作,扩大销售渠道。
同时,也可以考虑开设线上销售平台,提供便捷的购买途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五、结论:山银花市场潜力巨大,对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的要求较高。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市场宣传和扩大销售渠道,可以进一步提升山银花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政府应引导和规范山银花产业的发展,保护资源,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山银花抗菌药效可比西药湛江打造南药新基地湛江土生土长的山银花可望成为抗菌素的替代品,其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达8%,为全国最高。
前天(4月24日),记者随国家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广东)基地验收组在湛江采访时,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徐鸿华兴奋地说,医学界许多专家都在寻找中药替代西药抗菌素,湛江种植的山银花是一种理想的替代品,可以减少药物对人体的负作用。
人类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抗菌素是国内外使用最普遍的西药。
然而,长期使用抗菌素除了会对人体造成药物不良反应之外,还会使细菌增强耐药性。
过度地使用抗菌素,会使得许多抗生素失去了治疗效果。
因此,医学界许多专家正在寻找中药替代西药抗菌素。
前天上午,国家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广东)基地验收组一行,专程到“国家山银花规范化种植(GAP)研究及产业化基地”———湛江市金银花中药种植基地进行现场考察、验收,发现这里生产的山银花,经检测其主要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达8%,为全国最高,这一信息令在场的专家们兴奋不已。
据悉,山银花是清热解毒良药。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对其就有一定的认识;公元五世纪,人们开始用其茎叶入药;《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并有“久服轻身”、“茎、叶、花、根功能皆同”的记载;《名医别录》记述了它有治疗“暑热身肿”的功能;明朝李时珍以花蕾入药,在《本草纲目》中说它能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疥癣、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称其既是“治风除胀,解痢逐尸”之良药,又为“消肿散毒、治疮之良剂”,并作出了忍冬、茎叶及花功用皆同,久服轻身长寿的结论。
为何湛江原地产的山银花质量最好呢?徐鸿华教授称,这是由于湛江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气候和土壤都非常适合山银花的生长。
湛江市陈亚德副市长说,种植一亩山银花,产值在4000元以上,比种植甘蔗等经济作物收入都高,农民对种植山银花是很有吸引力的。
他们完全有信心将湛江打造成南药重要生产基地。
(编辑:冯怡驹)种植南药钱袋看胀阳春三月,记者来到"南药之乡"--遂溪县乌塘镇,抬眼望去,广袤无垠的田野上,碧绿葱苍、星罗棋布。
山银花有望"起死回生"可作药材原料备案--> 陆群昨日表示,虽然国家食药监局这次采取了重大纠错措施,但还不能说是彻底为“山银花”正名,因为所谓“山银花”本来就是金银花,它是金银花的一个品种。
南方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是无稽之谈。
因为花名虽有别,但药典收载的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完全一致。
“除了名字差别,功效几乎一样,为何改名?毫无道理。
”他表示,他将继续为山银花争取合法身份呼吁,如果国家食药监局不确定山银花也是金银花,他将继续抨击。
产地:双花之争损失10亿湖南省隆回县原来是我国最大的金银花产地。
上世纪90年代初,隆回就开始大力发展金银花种植,至今这个县已经有接近20万花农,这里也曾经是全国最大的源生态金银花种植区和集散中心。
受到金银花改名的影响,这里金银花严重滞销。
该县一位副县长昨天表示,南北金银花之争导致隆回县金银花产业损失近10亿元。
经过媒体报道,业界对于山银花和金银花有无区别也有了认识,一些原本被迫使用北方金银花作为药材原料的企业也接受了南方金银花,因为二者在药效上并无不同。
“很多金银花烂在地里,花农不愿意去采摘,请个人摘花,一天工钱要200元,所以好多金银花烂在田里,金银花树差不多有一半被砍掉了。
北方金银花占据了市场的80%以上。
”他认为,食药监局此次复函,给了山银花一个名分,山银花在隆回县的种植面积有望恢复,也有望重新恢复其市场地位。
双花价差目前,南北金银花价格仍是天壤之别。
北方金银花价格为150元/公斤,而山银花价格只有40元/公斤,较改名之前下降了70%。
而在改名之前,金银花和山银花之间价格顶多相差10%。
结语:通过对上文的阅读,相信大家已经对山银花事件都有所了解了吧,有专家指出“山银花”本来就是金银花,但是有些解释却差别很大,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复,也希望此事件能够尽快的得以解决。
山银花调研报告1. 引言山银花,学名枝叶川堇菜,是一种具有草本性质的多年生植物。
它属于银花科,常见于中国的山地地区。
山银花在中草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被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嗽和消炎等症状。
为了进一步了解山银花的成分和药理作用,本次调研报告将对山银花进行深入研究。
2.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山银花的生长环境、药用价值以及潜在的药理作用。
通过调研,我们希望能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山银花相关领域的产品提供参考。
3. 调研方法为了达到调研目的,我们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3.1 现场调研我们选择了中国山区的典型生长环境,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现场调查。
通过观察山银花的生长状态、环境要求以及与周围植物的关系,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用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3.2 文献调研除了现场调研,我们还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研。
我们收集了相关研究论文、专家意见和历史文献,以深入了解山银花的成分、药用价值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4. 调研结果通过以上的调研方法,我们得到了以下的调研结果:4.1 生长环境山银花适应于高海拔和湿润的环境,常见于中国的山地地区。
它喜欢生长在半阴湿润的环境中,同时也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
山银花对土壤的要求较为宽松,可以生长在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土壤中。
4.2 成分山银花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和多糖类物质等。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等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4.3 药用价值山银花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和抗菌消炎等功效。
山银花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嗽和其他呼吸道疾病。
4.4 药理作用山银花的药理作用主要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实现。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起到减轻疾病症状和促进康复的作用。
5.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山银花的生长环境、成分、药用价值和药理作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山银花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中草药材,其在中医药领域和相关产品研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3年8月刊8产 业 发 展河南封丘金银花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刘 杰(新乡市农业农村局,河南 新乡 453000)摘要:金银花药用价值极高,封丘是金银花优势种植区。
该文阐述了当地金银花产业现状,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示范创建、创建产业联合体、明确发展政策、大力发展精深加工等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金银花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关键词:金银花;产业;现状;市场化;机械化;加工;示范创建;产业联合体;封丘县刘 杰. 河南封丘金银花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22):8~9.金银花名出自《本草纲目》,是由于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故得名。
金银花是清热解毒的良药,既能宣散风热,又善清解血毒,对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各种热性病均效果显著[1],是重要的中成药原料,在抗击流行性病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银花在全国各省均有分布,河南、山东为传统优势种植区。
河南封丘县地处豫北平原黄河滩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热和水资源充足,非常适合金银花种植。
目前,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近10万亩,年产1000余万千克,年均销售收入近20亿元。
一、金银花产业现状1、种植优势封丘金银花种植历史超过1500年,梁代著名医学家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中即有明确记载[2];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优越,封丘金银花具有独特的道地品质,2009年12月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中药材GAP 认证,成为国内第1个中药材金银花GAP 认证基地。
近年来,封丘县以当地传统道地金银花为基础,成功培育出多个抗病力强、花朵大、花期长、丰产性能和药用价值极高的国家级保护品种。
其中,“豫金一号”2019年取得国家新品种保护权,是目前国内金银花优良品种,采花期可延长到11月,盛花期亩产达150 kg 以上。
2、产品品质优势封丘金银花药用品质优良,花蕾粗长肥厚,色艳质佳,香气扑鼻,药用效力高,行业内历来有“中原二花甲天下,封丘二花冠中原”的美誉。
湖南山银花的地理标志保护摘要《中国药典》将山银花和金银花分开列入其中,造成了南北金银花使用上的混乱。
近来,网络谣言试图对南方金银花的药用价值进行颠覆。
笔者尝试从地理标志保护的角度对我省山银花产业的发展理清思路,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山银花;金银花;地理标志1 山银花的资源状况金银花,又名忍冬。
“金银花”一名始载于《本草纲目》,因忍冬花初开为白后转为黄,故得名金银花[2]。
1963年版《中国药典》开始收载金银花,规定,可供药用的金银花植物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1977年版《中国药典》增加了山银花(华南忍冬)、红腺忍冬和毛花柱忍冬三个植物来源;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进入药典目录: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山银花有4种,即“红腺忍冬”、“华南忍冬”、“灰毡毛忍冬”、“黄褐毛忍冬”。
山银花由此成为南方忍冬属总称。
山银花(金银花)自古便认为是清热解毒的良药。
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
炎炎夏日若乘热饮上一杯,不仅消火清肠胃也醒目提神。
《神农本草》将山银花列为上品,并有“久服轻身”的明确记载;《名医别录》记述了山银花具有治疗“暑热身肿”之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山银花久服可轻身长寿做了明确定论。
这说明,山银花不仅疗效显著还能包治百病[3]。
据清朝《御香飘渺录》一书中记载慈禧太后常用山银花洗脸保养肌肤,驻容养颜,功效异常神奇伟大。
乾隆皇帝御用的宫廷秘方延寿丹就是以山银花为主的配方。
目前开发的主要产品有“银翘解毒片”、“银黄片”、“银黄注射液”“金银花露”等。
人们所知的,仅山银花这一味药就能治疗40种病症,或饮或食,可谓是居家旅行必备常药。
可见,中医药管理局在1984年将其确定为35种名贵中药材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
山银花作为药材使用不仅疗效奇特,药用价值广泛,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是祖辈留给我们的瑰宝。
早在宋代《苏沈内翰良方》就记载了栽培山银花的文字:“可移根庭栏间,以备急。
中国金银花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促进措施张永清(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摘要]本文总结了金银花的药用历史及金银花与山银花的区别,阐述了金银花产业涉及的领域及发展前景,指出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金银花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金银花;产业;现状分析中药产业属于我国传统民族产业,涉及到中药生产和应用的各个领域。
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医药认识与认同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中药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正确分析这些机遇和挑战,制订正确的发展策略,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金银花属于大宗传统中药材,临床需求量大,同时,由于具有多种经济用途,综合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导致了其需求量逐年大幅度增加。
为满足需要,许多地区都开展了大面积种植,栽培技术不断提高,亩产量逐渐增加。
有关金银花种植、加工及各种产品研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金银花产业,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保持生态平衡、发展当地经济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缺乏全面规划,研究、生产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分散,尚未形成完整、系统、高效的产业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金银花拳头产品不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银花产业的发展。
全面分析我国金银花产业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探讨应对策略,进一步提高其产业化水平,对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医药文化、促进整个中药产业发展、保障人们身体健康意义重大。
1金银花的药用历史及其同属药用植物资源1.1金银花的药用历史忍冬是金银花的早期用名,最早记载于晋朝的《肘后备急方》。
开始时药用部位应是茎、叶,后期演变为根茎叶花同用。
元·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称忍冬“根茎花朵皆可用”,至明代《普济方》、《奇效良方》等医籍也均称忍冬“根、茎、叶、花皆可用”,这就导致了“忍冬”与“金银花”两种名称在实际应用中的混用。
如《世医得效方》谓“忍冬草……一名金银花”,《遵生八笈》、《本经逢原》等均称“忍冬,即金银花”。
国家药典回应:关于金银花、山银花分类有关问题的说明8月12日,在关注到网上关于《中国药典》“金银花”和“山银花”分类问题的质疑后,国家药典委员会已就金银花、山银花分类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针对公众关心的几个问题,为进一步回应社会关切,国家药典委员会再作如下说明:1.为什么要区别金银花和山银花?金银花、山银花同属中药材。
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初开的花及花蕾,南北均有分布,主要种植产区在北方几省;山银花是忍冬科植物红腺忍冬、华南忍冬、灰毡毛忍冬和黄褐毛忍冬的花蕾或初开的花,主要种植产区在南方几省。
尽管二者在一些功效方面存在着相同性,国家药典委员会在关注药用历史、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上存在着差异的同时,更应关注其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
大家知道,吃饭是论碗吃,而“是药三分毒”,药物要精确到克,甚至到毫克。
药物起作用的是其内在化学成分,既能治病也会有副作用,有时稍有差池,就会带来疗效和安全风险的巨大差异,即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只有认识这些差异,并加以区分,才能使药物更加对症,同时又能尽量减少对人体的副作用。
发现差异、科学分列,是药典工作的一个原则,也是药典越分越细的原因所在。
正因如此,把金银花和山银花在药典中分列出来,只会更有利于药品安全。
两者化学成分等的具体差异,详见文后所附图谱。
2.是什么因素促成2005版药典把金银花、山银花分列?我国地域辽阔、中医药历史悠久,其在传承过程中曾出现一名多物的药材混用现象。
由此带来的药品安全事件,时刻提醒药学研究和药品监管必须不断对种类繁杂的中药材进行正本清源、科学界定。
如2000年前后国内外先后报道的马兜铃酸和“龙胆泄肝丸”事件,就是将“关木通”混成“木通”使用,由于前者含有的马兜铃酸具有强烈的肾毒性,一字之差,导致一些患者使用后出现肾损害甚至肾衰竭,从而引发了严重的药害事件。
我国药典每5年一修订。
由于金银花、山银花在药用历史、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化学成分等方面存在差异,特别是山银花中含有大量皂苷类成分,如用于生产中药注射剂,则可能存在溶血等安全风险。
我国主要金银花和山银花产区及栽培现状丁万隆,赵东岳,李勇,李先恩[联系人:李先恩研究员,Tel:(010)62810019,E-mail: xeli@。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摘要]介绍了金银花的本草考证、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原植物、主要产地及栽培历史,概述了金银花和山银花的栽培品种及种植现状,指出了目前金银花和山银花栽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金银花、山银花、栽培品种、种植现状1 金银花的本草考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Ⅰ部)规定,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花蕾。
《名医别录》记载:忍冬,味甘温,无毒,列为上品,主治寒热身肿。
“处处有之,藤生,凌冬不凋,故名忍冬。
”《本草拾遗》云:“忍冬,主热毒血痢、水痢。
”也是以“忍冬”名之。
南宋《履岩本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彩色本草图谱,该书下卷载有“鹭鸶藤,性温无毒,治筋骨疼痛,名金银花。
”从所附彩色图看,与现在入药的植物忍冬无异,故《履岩本草》是金银花一名的最早出处。
金银花名称之解始见于明代《本草纲目》,李时珍谓:“忍冬在处有之,……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
”至于“金银花”专指忍冬的花,则在清代以后。
清代本草著作均以忍冬的花为论述对象,并名以“金银花”,如清·汪昂《本草备要》云,金银花泻热解毒,花香尤佳;张璐《本经逢源》云,金银花芳香而甘,等等。
我国民间习称的“金银花”有多个植物基源,均源于忍冬科忍冬属的不同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63年版首次收录金银花时,根据本草考证结果和药材的道地性,规定供药用的金银花仅有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一种。
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增补了三种,即红腺忍冬L. hypoglauca Miq.、山银花L. confusa DC.和毛花柱忍冬L. dasystyla Re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