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50.07 KB
- 文档页数:25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教学反思(精选13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教学反思篇1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绚丽多姿的北京夜景,但课文里的很多词语、景色学生很少接触,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北京,我的做法是:1、情感。
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
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
因此,我在教学开始就让学生观看北京夜景的课件,配上自己充满激情的朗读,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
看完课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北京亮起来了”,在以下的环节中,我始终抓住情感这一主线,让学生产生对北京夜景的喜爱,让他们满怀豪情,发自内心的赞美。
一句话,让语文焕发生命活力。
2、感悟。
感悟的过程正是理解和发现的过程。
教师要适当的搀扶和点拨,因此感悟不是告诉,而是激励、唤醒、刺激、探究、体验。
首先从整体上感悟,没有把课文肢解,逐段的分析讲解,而是以导游的形式走进去,走出来。
其次是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如:“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然后用“犹如”想象说话,感悟各式各样的灯汇集成海洋,让北京璀璨夺目。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教学反思篇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课件的直观作用,在学生理解的关键处进行展示,调动了学生多种思维,轻松愉悦地进入课文意境中,从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识记过程中,利用猜字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动作演示、语言叙述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最后让学生自己想方法记生字,给学生以学习的自由空间。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我考虑到学生理解的需要,让学生在读书时做记号,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来感受、体验文章蕴涵的感情,同时,这也是一种读书的能力和习惯。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认识2 、3节中的生字,会写5个字,认识1个部首“冖”。
★展开想象,感受诗歌文字的优美,感受小主人公对疾病的乐观态度。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理解“被子的大地”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复习1、识字、认词2、读文,“我”这个神奇的小精灵成了被子大地的主人,那我在这片土地上都玩了些什么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2、3节二、读文、识字、写字教学1、学习第二节,生自由读,勾画生字①读懂了什么?理解“足足一个钟头”体会喜爱之情,兴趣十足地朗读这一节。
②识字学习铅学习兵丁、穿、军。
③指导读、赛读2、学习第三节,生自由读勾画生字①“我”在玩什么游戏?②识字(注意座——坐的区别)学习队。
理解自已,指导书写。
学习洋,进行扩词训练。
③朗读3、有感情第朗读全文4、写字(指导写“军、穿)三、巩固训练1、完成课后练习2、识字、写字训练3、朗读全文四、总结、作业1、以苦为乐的品质2、如果生病的是你,你会怎么做?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篇2教学目标:1、读诗歌,初步了解农民在不同季节的劳动内容,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
2、初步了解相关农事,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农民在不同季节的劳动内容,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同学们,上节课认识的生字朋友,你还记得吗?瞧,他们来了,请这组同学开火车叫出他们的名字。
2、还有一些词语朋友,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3、你发现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活动的?这节课咱们就继续学习第四课,《田家四季歌》了解农民伯伯的辛苦,并体会他们的心情。
二、板书课题1、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四季指的是春、夏、秋、冬。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下边请四个小队分别朗读这四小节,等会儿完成这个填空。
2、谁来说说,儿歌按照什么的顺序,描绘了谁一年的什么活动?四、研习课文(一)研读第一小节,提炼学习方法。
1
《识字1 神州谣》教学反思
课堂上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流利朗读课文。
本堂的一重要教学手段是图文结合,通过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感知认读生字,学生学习的效果良好,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把握课文特色,挖掘与之配合的主要教学手段,让学生一课一得。
本节课课堂上的互动气氛良好,学生的识字学习热情高涨,尤其在突破“利用关键字感受壮美画面”这一难点时。
我利用静态图和动态图直观地让学生看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长城蜿蜒万里,珠峰高耸入云。
在图片展示的时候配以激昂慷慨的解说词,让学生直观感受画面的同时积累好词佳句,提高语文素养。
赏析完后,师生加动作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层次,读出画面。
不足之处是在突破教学难点示范赏析“黄河奔,长江涌”后,应放手多让学生发表感受,多让学生朗读感悟,老师的参与有点多。
1。
九、《日月潭》的教学反思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教授《日月潭》这一课时,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引学生细细地“品”《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
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
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
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
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
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
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
教师的示范品读意在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
二、让学生真正地“活”。
小语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
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应是没有强制的活动,禁锢的要解放,潜在的要诱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地活起来,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在引导。
相信学生能把书读好,一次没有读出来没关系,让他们继续读,直到能读出来为止。
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
”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
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
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
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
就通过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结果。
这种过程就是一种活。
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反思:前期通过展示图片及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有趣味性的方式丰富学生有关祖国山河古迹方面的知识,向学生展示祖国的美丽景观,增加他们对祖国母亲的了解和热爱。
对台湾和民族团结的强调,让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将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深深融入到血液中去,激发他们对祖国强烈的热爱情感,从小就树立为祖国统一、国家富强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通过做课件,在课件中展示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图片和视频,带领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增强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积累字词的基础上,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培养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
教学目标: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传、重、会、当”。
2.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3.激发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掌握生字,理解课文,熟知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2.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语言讲好故事的能力;加深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1.搜集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故事。
(师生)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说说对自己知道的我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引入课题。
2.出示课件上有关节日的图片或视频。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4.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用生字组词。
5.指导学生书写。
6.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分层地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指名学生朗读。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句话(一个句号为一句)?几个节日?(2)课文共讲了哪几个节日?(3)每个节日都是怎样庆祝的?四、总结,拓展。
新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意在弘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
?神州谣?让我们感悟祖国的伟大,?传统节日?向我们介绍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贝〞的故事?这一课通过讲述“贝〞让我们体会到汉字构造的奇妙,?中国美食?那么通过讲述我国菜肴来揭示我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课分别以壮丽河山、传统节日、汉字、美食为题来展示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学生将收获更多有关我国文化方面的知识,并体会作为华夏子孙深深的自豪之情。
课题内容简说这是一首歌颂我们伟大祖国的歌谣,以“三字经〞的样式让我们体会到神州谣祖国的伟大与作者内心的自豪之情。
这是一首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诗歌,语言简洁,句型工整,读起来朗朗传统节日上口,描绘了我国从春节到重阳节等所有主要节日及习俗。
本课是一节识字课,通过“贝〞让我们感受到汉字构造的奇妙,让学生“贝〞的故事学习生字词的同时,学会在汉字构造规律的根底上举一反三,更加深刻地了解汉字。
这是一篇讲述我国各地美食的课文,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的美味佳肴,表中国美食现了我国美食文化的独具特色和博大精深。
从衣食住行着手,使学生更加贴切深刻地体会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
1.认识71个字,会写3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传统节日?。
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感情。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认识71个字,会写36个字。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锻炼学生的信息搜索和语言表达能力。
加深学生生活常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1.?神州谣?...................................................2课时2.?传统节日?.................................................2课时3.?“贝〞的故事?...........................................2课时4.?中国美食?...........................................2课时语文园地三...............................................2课时本单元课文以我国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为主,而基于学生年纪较小的特点,记忆和理解力较弱,因此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在课文的根底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用多姿多彩的图片和视频与课文相融合,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讲述我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丰富课文的同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杨时求知心切,意志坚定,尊敬老师,真心诚意,学习杨时尊师好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课题要求念得好。
二、简介“成语”1、简介“成语”,举例,如:自相矛盾。
2、你知道有哪些成语。
再读课题。
三、根据自学提纲,学习生字。
1、听录音。
2、学习词语。
(1)读生字:杨尊论尽冒敲等默久疼(师:这个字奶奶常用)慈祥容(2)不看拼音,再齐读上面的生字。
按顺序齐读;打乱顺序齐读;自由读;指名读。
(3)给“杨、容”组词。
(4)了解“黑”部首。
教师示范写“黑”字部首和“冒”字。
提醒学生注意哪些地方。
(5)学生书写生字(表扬写字认真,写得好的学生)四、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表扬姿势正确,读得快,读得响的学生)2、给小节加序号。
3、指名学生自由选读课文某一小节,教师给评点指导。
4、教师示范读第三自然段。
(要求学生学着读)5、指名读课文某一小节。
五、小结教学反思: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石的神奇。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体会语言美、想象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徽、景”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琴、站”等9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课文描写内容的详略。
2在研读中体味语言美,想象意境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提示“奇”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能说说你都去过哪些有名的风景区吗?我国有一个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凡是到过这里的人都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这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
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黄山的景色?(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黄山四绝。
)今天让我们来欣赏黄山四绝之一的黄山奇石(板书课题)。
神州瑶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
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
一艘满载着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小朋友,我们都爱自已的祖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2、板书:识字三,边板书边让同学书空。
二、自主探究,学习生字。
1、利用拼音,自由小声读出字词,不会读的找同学帮助。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调动同学的生活积累识字。
比方,各地同学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广州、兰州、苏州)、川(四川、银川)、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峡(三峡、刘家峡)”。
再如,通过“人民路、人民公园、人民小学”等人名、路名,公园、学校名,认识“民”字。
4、“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可让同学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5、让同学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如,申—神、勇—涌、鸟—岛、夹—峡、写—与、眠—民、旅—族。
“州、川”的意思可通过对“神州、山川”的大致了解来理解。
6、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
如: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7、教师抽查同学自学情况:换偏旁:伸——神勇――涌减一减:写――与眠――民加一加:夹――峡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要写的字中涉和平翘舌音的较多,如川(chuün)、州(zhōu)、争(zhýng)、族(zú)。
建议写字前引导同学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日月潭》是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整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本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以读为本,自主感悟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如临其境。
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在教学中,我借助挂图和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
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要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
为此,我设计了指名读,自由放声读,男女生赛读、找伙伴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在老师适时的点拨和示范下,体会和感悟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二、以评促学,鼓励为主发展性评价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
教师课堂上的口头评价以及生生之间的评价,能帮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是否恰当,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体现评价的真实、真情、平等、启发和提升,设计了多种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去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如:你读得真美!老师为你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只要心去读,读出来的效果果然不同!”“老师知道你很努力,我们相信,你的付出一定会有收获的”等。
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也能体现出了评价的发展作用,对同学也是先肯定,然后提改进意见。
“良言一句三春暖”,学生在长期的发展性评价中,胆子大了,能力也强了,对阅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识字1神州瑶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
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
一艘满载着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小朋友,我们都爱自已的祖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2、板书:识字三,边板书边让同学书空。
二、自主探究,学习生字。
1、利用拼音,自由小声读出字词,不会读的找同学帮助。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调动同学的生活积累识字。
比方,各地同学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广州、兰州、苏州)、川(四川、银川)、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峡(三峡、刘家峡)”。
再如,通过“人民路、人民公园、人民小学”等人名、路名,公园、学校名,认识“民”字。
4、“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可让同学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5、让同学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如,申—神、勇—涌、鸟—岛、夹—峡、写—与、眠—民、旅—族。
“州、川”的意思可通过对“神州、山川”的大致了解来理解。
6、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
如: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7、教师抽查同学自学情况:换偏旁:伸——神勇――涌减一减:写――与眠――民加一加:夹――峡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要写的字中涉和平翘舌音的较多,如川(chuān)、州(zhōu)、争(zhēng)、族(zú)。
建议写字前引导同学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与”字是三笔写成,“族”字是左右结构,这些都要提醒同学注意。
(2)观察发现。
相似的字:川、州。
难写的字:民、族。
(3)重点讲解。
夕:撇不宜长,“”的横要短,撇要长。
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
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第二课时一、导入:1、把自已收集到的祖国各地的风光,和知识拿来给同学们看一看,小组交流。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国。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朗读本课,可以诵读为主。
让同学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
读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可用低缓、深情的声音,表示宝岛未归的遗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可让同学自由说说从每一句三字经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比方,从第一、二句中读出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从第三句中读出宝岛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人民盼望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从第四句中读出各族人民正在齐心协力,奋发向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课文的内容只需让同学用自身的话大致说说,不要一句一句地讲解。
中华民族的情况,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台湾等地理名词,可让同学在课前了解一下,教学时调动同学的已有知识,让他们自身说说,教师也可以适当予以点拨。
3、画出自身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解答。
小组解答不了的,由组长向全班提出。
4、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我们的祖国为什么又称为“神州、华夏、中华”?(2)“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在哪儿?是什么样的?(3)台湾在哪儿?为什么说台湾和大陆是一家?(4)“各民族”指哪些民族?我们自身是什么民族的?以上这些问题你最想了解哪个,你打算怎么解决呢?5、选取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回家利用多种途径找答案。
明天开一个祖国知识讨论会:“我来说说我们的祖国”。
在理解和感悟“各民族”时,可结合课后“读读认认”中的图画和词语,让同学说说自身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三、实践活动少数民族知识知多少搜集少数民族的服饰、房屋、节日、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
可以按民族把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分类整理,在学习园地或板报上办个专栏。
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
4、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并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日的。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并能说出各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难点知道各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
一、创设情境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大家喜欢过春节吗?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生交流)(师播放有关春节的图片)春节俗称“过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衣、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拜年,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二、分享交流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呢?请把课前大家搜集的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资料,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相互补充。
如: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清明节的扫墓、踏青;春节的贴对联、扫尘、守岁等;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元宵节的猜灯谜、逛花灯、吃元宵、庆团圆……)三、初读课文1.揭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全面地了解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2.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3.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画圈的生字。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4.全班交流识字。
5.由字拓展至词,读一读词语。
出示:传统元宵节大街小巷祭扫龙舟艾香满堂乞巧牛郎月饼赏菊四、再读课文1.听老师范读。
2.学生自读。
3.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课文共有几句话?写了哪几个节日?4.小组探讨。
5.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8句话,共写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6.你能找出课文中每句话分别写的是哪个节日吗?第一句:春节第二句:元宵节第三句:清明节第四句:端午节第五句:七夕节第六句:中秋节第七句:重阳节第八句:春节7.这些节日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春节:正月初一或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
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四月四日或四月五日或四月六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五、课堂小结1.“开火车”复习生字。
2.齐读课文。
八、梳理板书传统节日第一句:春节第二句:元宵节第三句:清明节第四句:端午节第五句:七夕节第六句:中秋节第七句:重阳节第八句:春节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写9个生字。
2.背诵课文。
3.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
4.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写9个生字。
2.背诵课文。
难点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
三、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玩游戏识字。
2.出示传统节日图片,猜节日时间。
四、走进节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中国传统节日及传统节日是在哪一天或哪几天。
这节课,我们再来看一看,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我们又会吃到哪些美食。
1.找出文中描写节日风俗的词语或句子,画上横线。
2.同桌对一对,看看自己找完整了没有。
3.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4.从这些节日里选取一个或两个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5.了解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
(1)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人民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并在夜晚点燃火把到旷野中游行。
(2)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用相互泼水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3)达努节是自称“布努”的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
村村寨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4)苗族人民为了迎接龙船节的到来,每个村寨都要专门制作一至两艘龙船,等到龙船节来临时,他们就会举行激烈的划龙船比赛。
五、排列节日1.出示节日: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排列节日。
(可以标序号,也可以将各个节日重新写一遍。
)3.指名回答,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4.教师小结: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元宵节预示着春节的结束,清明节在每年的四月,端午节在五月,中秋节在八月,重阳节在九月。
六、指导背诵1.学生自读课文,尝试背诵。
2.教师出示各个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合上书,边看图边背诵。
3.评选“背书小冠军”,给予红旗奖励。
七、指导书写1.出示9个生字。
2.学生自读这9个生字,同桌之间给生字组词。
3.观察汉字结构,说说这些字书写时分别要注意什么。
4.观看“电脑小博士”的汉字书写。
5.学生临摹书写。
6.评选并展示今天的“书写小达人”,给予红旗奖励。
八、梳理板书传统节日春节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清明节扫墓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中秋节吃月饼、赏月重阳节孝敬老人、赏菊、登高教学反思上课伊始,我借春节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
我还设置师生互动环节,师生分享搜集到的资料,将常见的传统节日进行详细介绍,学生在交流中理解了其中丰富的内涵。
这一环节搭建了一个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体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读、议、评来掌握节日的时间及风俗习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课堂中“背书小冠军”及“书写小达人”的评选,激励着学生参与其中,轻松学习,学有成效。
识字3 “贝”的故事教学目标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9个生字。
2.了解“贝”字的起源、演变、字形、字义,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重点难点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9个生字。
2.了解“贝”字的起源、演变、字形、字义。
3、由“贝”字推衍开去,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汉字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大意。
3.读读记记一些词语。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读读记记一些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大意。
难点知道“贝”作偏旁的字和什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