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上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复习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35.50 KB
- 文档页数:4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4、自制酸奶的步骤: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
步骤:(1)在鲜牛奶里参加1~2 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 35~40℃,参加两勺酸奶,细心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 5~6 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结论:细菌将牛奶中的一部分糖转化成了酸。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2、胡克发现了细胞。
1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 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 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8、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等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变形虫),(酵母菌)(硅藻)等都是。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①鲜牛奶里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③倒进消过毒的保温杯,盖上盖子④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乳酸菌)属于(杆菌)。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繁殖方法是分裂繁殖。
计算方法:繁殖一次乘一个2.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
生产(新的食物),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过:有的会致病。
10.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方法①捂住鼻子打喷嚏②用热水冲洗筷子③勤用肥皂洗手11、馒头发霉对比实验温暖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容易发霉温暖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不容易寒冷潮湿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寒冷干燥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不容易结论: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2防止发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可以治疗(细菌性疾病)。
13、(英国)(胡克)发现了(细胞)。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一、填空题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3、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4、列文虎克有一个特殊的业余爱好,(制作放大镜)和(显微镜),他不但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研究纺织品的纤维,树叶和花朵,蜜蜂蜇人的“针”,蚊子叮人的“嘴”,还观察井水、雨水、污水……发现了能够游动的(微生物),为人类敲开了认识(微生物)的大门。
5、水滴里的那些小家伙还有(鼓澡)、(草履虫)、(钓钟虫)、(轮虫)、(水蚤),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6、(微生物)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生命体,人们早已利用它们来(酿酒)、(做腌豆腐)。
7、细菌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小)、(也要吃食物)、(繁殖速度快)。
8、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当的温度下,它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9、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10、细菌有(杆菌)、(球菌)、(螺旋菌)这三种基本形态。
11、细菌繁殖很快,一般以简单的(二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个别细菌如结核杆菌偶有分枝繁殖方式。
1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青霉素),青霉素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
13、发霉主要是霉菌造成的,霉菌是一种呈(绒毛状)、蛛网状或(棉絮状)的丝状真菌。
14、霉是有生命的,它具有(需呼吸)、(能繁殖生长)、(需营养)等一系列生命特征。
15、霉的颜色主要有青绿色、(黄色)、(灰色)、(黑色)、(白色)。
16、研究表明,霉菌有“四怕”,即(怕氧)、(怕光)、(怕冷)、(怕燥)。
17、食物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18、在加工食品中经常会看到一小包干燥剂,它的作用是(保持食品盒内干燥),防止(霉菌生长)。
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教学目标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
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复习重、难点:重点:1、微生物的种类及与人类的关系2、探究霉菌生长的条件及预防方法难点:微生物的观察;对比实验的设计单元教材分析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
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
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了解微生物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的。
第二课做酸奶1、认识细菌和病毒,能够通过做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知道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
2、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增进健康生活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第三课馒头发霉了1、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2、电冰箱能保鲜食物,是什么原因?物体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
第四课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物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了解细胞是有生命的;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激发学生探究学生观察洋葱皮和人体表皮的兴趣。
3、认识细胞,知道生命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以及细胞是有生命的.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知识梳理,重点回顾;第二课时作业训练,理解记忆。
复习设计:一、提出问题,收集整理1、明确复习内容,PPT出示每课主要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结合问题进行知识梳理,教师巡查了解情况。
二、汇报交流,构建知识体系。
1、全班交流补充,PPT显示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1、在自然界里取一滴水,常会发现里面有(鼓藻)、(草履虫)、(钓钟虫)、(水蚤)、(轮虫)等。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
4、微生物分为(细菌)、(霉)、(病毒)等种类。
5、衡量微生物的单位是(埃)。
6、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2、做酸奶1、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
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2、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和(螺旋菌)。
3、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二分裂繁殖)。
4、细菌的特点:(1)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
(2)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3)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5、细菌的功与过:(1)功:①生产腐殖质;②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③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2)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有些细菌会使食物腐烂变质,人误食就会中毒,家畜、家禽传染病毒,会导致死亡,蔬菜受细菌感染会腐烂。
6、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①捂住鼻子打喷嚏;②用热水冲洗筷子;③勤用肥皂洗手。
3、馒头发霉了1、霉的形状有(绒毛)状、(絮)状、(网)状;颜色有(青绿)色、(白)色、(黑)色、(黄)色。
2、食物发霉与(温度)和(湿度)有关,食物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3、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能杀死细菌的物质,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
4、霉是有生命的,它具有(需要呼吸)、(能生长繁殖)、(需要营养)等生命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