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地质
- 格式:docx
- 大小:127.83 KB
- 文档页数:40
张应力7、逆掩断层与冲断层:逆掩断层指断层面倾角小于冲断层指高角度的(倾角大于8、地堑地垒45度的逆断层。
45度)的逆断层。
9、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的断层组合曾发生垂直运动和水2009《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参考资料名词解释5*3=15分1、矿物:天然形成的屋脊化合物或元素单质,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相对均一、固定。
一般为结晶体,少数为非晶体(胶体)。
2、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3、层理构造:沉积物在垂直方向上由于成分、颜色、结构的不同,而形成的层状构造。
4、片理构造:指岩石中矿物定向排列所显示的构造,是变质岩中最常见、最带有特征性的构造。
5、矿床:指可开采有用矿物的富集体。
6、变形椭球体:压、张、剪应力中的一种可使圆(球体)变为椭圆(椭球体)。
a、沿断层两盘的位移是由于洋脊的继续扩张,运动方向与洋脊错开的方向相反,而一过洋脊轴,两盘位移方向如错即改为同向以至同步。
b在断裂持续发展时,两盘位移增加,被错开的洋脊之间的距离不一定增加,可以保持不变。
岸的增加快一些,因 岸,构成两个横向环呈微微下凹形,两岸部分12、 双向环流:1) 底部汇合型:浅水时,平直河道河床中部的水量比靠近两 此浅水期河床横向水面呈上凸形,表层水流从河床中部流向两 流系统2) 底部辐散型:枯水时,平直河段河床中部流速较大,水面 表层水流流向河床中部,构成表层汇聚,构成底部辐散型环流13、 河漫滩:河漫滩是在河流洪水期被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平坦 14、二元结构:下部为河床相堆积(推移质),代表河床发育早期沉积;上部为河漫滩相(悬移质)堆积,表示河床发育的晚期堆 积。
河流冲积物在垂直剖面上的结构,河流沉积分为河床相和河漫滩相两大相,前者由河床水流形成,因水流动力较 强,其沉积颗粒一般较粗,从主流带向两侧,颗粒由粗变细。
河床不断摆动,形成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河漫滩,因滩 面上水深很小,流速降低,河流携带的粗颗粒物质(细砂、粉砂、粘土等细粒物)沉积下来,形成河漫滩相沉积,覆 盖在粗颗粒河床沉积之上的河漫滩相沉积与河床相沉积在垂直剖面上形成了下粗上细的特殊结构,即二元结构15、 风沙作用:风和风沙流对地表物质所发生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16、 羊背石:羊背石是冰床上由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常成群分布。
内部资料地质资料动态与参考2010年第7期(总第25期)全国地质资料馆主办 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协办 2010年7月10日◆全国地质资料馆借阅服务情况分析◆贵州省地质资料馆积极为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围绕重点工程建设 突出项目服务特色◆简讯: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成功举办“2010年东北地区地质资料业务培训会”全国地质资料馆借阅服务情况分析高爱红 茹湘兰 庞振山 赵小平全国地质资料馆加大服务宣传力度,创新服务方式,主动服务国家扩大内需重点项目,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度全国地质资料馆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双保行动”成效显著单位。
为进一步掌握用户需求,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本文对2009年度全国地质资料馆(以下简称全国馆)到馆借阅服务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 窗口接待阅者情况2009年度,全国馆共接待266个单位、3166人次到馆借阅地质资料,平均每单位借阅11.9次。
借阅人次数最多的20个单位见表1。
由表可见,20家单位共借阅2018人次,占全年借阅总人次数的63.7%,表明借阅单位相对集中。
20个单位中有15家位于北京市,并以地质调查系统、院校和科研单位为主。
表1 2009年借阅人次数最多的20家单位统计表序号 单位 借阅人次数(次)比例(%)行业或部门单位所在地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429 13.55 地调 北京市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328 10.36 院校 北京市3 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935队 163 5.15 地勘 广东省4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38 4.36 院校 北京市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28 4.04 科研 北京市6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所 125 3.94 科研 北京市7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119 3.76 地调 北京市8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85 2.68 科研 河北省9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68 2.15 地调 北京市10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65 2.05 地调北京市11 中国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61 1.92 地调北京市12 北京市地热研究所 56 1.77 科研 北京市13 北京大学 45 1.42 院校 北京市14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34 1.07 科研 北京市15 中国地质科学院 33 1.04 地调 北京市16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2 1.01 企业 四川省17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28 0.88 科研 河北省18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27 0.85 企业 北京市19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 27 0.85 科研 北京市2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27 0.85地调河北省合计 2018 63.71. 阅者地区分布据统计,阅者分布于全国28个省(市、区),分布范围广泛。
构造地质学参考文献现阶段国内流行多个种版本的《构造地质学》教材:(1)朱志澄、宋鸿林主编,马杏垣、单文琅主审的《构造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2)徐开礼、朱志澄主编的《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出版;(3)朱志澄主编《构造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版,1999年第2版,2008年第三版(第三版是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类系列精品教材);(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构造地质学》,李忠权、刘顺主编,地质出版社,2010年第三版;(5)长安大学地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系列教材《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2011;(6)高职高专院校资源勘查类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2007。
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本课程计划选用朱志澄主编的《构造地质学》(2008年第三版)作为主导教材,同时辅以朱志澄主编的《构造地质学》(1999年第二版)和朱志澄、宋鸿林主编的《构造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徐开礼、朱志澄主编《构造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89年第2版)和地质系于在平等人主编的《构造地质学》CAI多媒体教材。
二、主要参考文献构造地质学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参考文献主要来自国内外有关期刊。
国内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构造地质学类期刊,构造地质学类的文献主要见于综合性的学术期刊。
国外关于构造地质学的英文期刊主要有两个:《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和《Tectonics》,这两个英文期刊上的文献基本能够反映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新进展,建议构造地质学学习者尽可能多地浏览这两个期刊。
这里列出部分参考文献。
邓洪菱,张长厚,李海龙,邹云。
褶皱相关断裂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自然科学进展,2009, 19(3): 285-296。
黄德志。
构造地质学实践教学与地质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4):65-67。
前言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
普查勘探工作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关系到地质成果和经济效益的优劣。
为了确保地质工作质量,给国家提供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质地质成果,并使地质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本“手册”,可基本满足广大地质人员从事野外地质工作的需要。
本书共分六章31节,并附常用有关地质资料27种。
第一章,地层划分,岩石分类、野外定各及描述基本方法。
较详细的讲述了三大类岩石的分类和野外工作方法、第二章,构造。
扼要介绍了构造层次,较详细的介绍了褶皱构造及脆性断裂构造及韧性剪切带的野外观察和研究方法;第三章,剖面测制及1∶2000、1∶10000地质测量方法;第四章,探矿工程地质编录。
较详细的说明了各类探矿工程(槽、井、硐、钻等)的布设和编录方法;第五章,采样工作。
它介绍了化学分析样、岩矿鉴定样、重砂样、同位素样、麦饭石及饲料矿产等24种样品的采集方法;第六章,扼要介绍了遥感解译和野外地质素描的基本方法;为了方便野外地质工作者,在最后附有常用矿物名称、图例及代号、地质年代表、矿物岩石符号、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表、地形地质填图路线的观测点和控制数表、常见矿物硬度比重表等27种地质资料,可供参考使用。
愿以此书奉献给常年奋战在荒山峻岭,生产一线的各位地质同仁。
限于编者水平及编审时间所限,缺点、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指正。
本书部分内容与新版规程规范有差异,仅供在野外工作中参考使用。
编者二○○七年六月目录第一章地层划分、岩石分类及工作方法 (1)第一节地层划分 (1)一、岩石地层单位划分方法 (1)二、生物地层划分方法 (1)三、区域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方法 (2)四、磁性地层划分方法 (2)五、化学地层规划方法 (3)六、矿物地层单位划分方法 (4)第二节沉积岩 (5)一、沉积岩的分类命名及工作方法 (5)二、沉积岩的野外工作方法 (12)三、沉积岩岩石野外描述举例 (18)四、几种常见相似岩石的区别方法 (18)第三节变质岩 (19)一、变质的分类命名 (19)二、变质岩的结构构造 (25)三、变质相、变质级与变质相系 (25)四、变质岩原岩建造类型的恢复 (31)五、变质岩区的野外工作方法 (33)六、变质岩区的填图工作方法 (41)七、变质岩描述实例 (44)第四节侵入岩 (45)一、侵入岩的分类命名 (45)二、侵入岩的产状形态 (55)三、侵入岩的野外观察 (55)四、花岗岩类野外工作方法 (59)五、几种造岩矿物的肉眼鉴别方法 (62)六、几种常见相似岩石的区别 (62)第五节火山岩 (63)一、火山岩的分类与命名 (63)二、火山岩区野外工作中观察研究的主要方面 (66)三、火山岩区矿产的调查方法 (73)四、几种相似岩石的区分方法 (74)五、火山岩描述实例 (74)第二章构造 (75)第一节节理、面理、线理 (77)一、节理 (77)二、面理 (79)三、线理 (81)第二节褶皱 (85)一、褶皱形态 (85)二、褶皱的组合 (85)三、褶皱的野外观察和研究 (85)第三节断层 (87)一、断层 (87)二、区域性大断裂 (91)第三章剖面测制及1:2000、1:10000地质测量 (104)第一节剖面测制 (104)一、测制剖面的目的 (104)二、剖面选择和布置原则 (104)三、测制剖面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104)第二节 1∶2000地质测量 (113)一、目的任务 (113)二、地质测量的基本方法 (113)三、地质测量精度要求 (115)四、填图要求 (115)五、路线观测记录及格式 (116)六、地质观察点的布设和测定 (116)七、地质界线的标绘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117)八、室内整理及填图总结 (117)第三节 1∶10000地质测量 (118)一、地质测量前准备工作 (118)二、矿区地质测量的方法 (118)三、地质观察点的布设和测定 (119)四、观察点记录内容及格式 (119)五、地质观测研究程度及精度要求 (120)六、地质界线地确定及标绘 (120)七、室内整理及填图文字总结 (121)第四章探矿工程地质编录 (122)第一节探槽及剥土 (123)一、探槽 (123)二、剥土 (126)第二节井探 (128)一、布置原则 (128)二、规格 (128)三、编录及要求 (128)第三节洞探 (130)一、布置原则 (130)二、规格 (131)三、编录及要求 (131)第四节钻探 (135)一、布置原则 (135)二、钻探种类应用范围 (135)三、编录及要求 (136)第五章采样工作 (146)第一节化学分析采样 (146)一、采样方法 (146)二、采样方法的选择 (151)三、采样间距的确定 (152)四、样品合并 (153)五、样品分析种类 (153)六、样品整理 (154)七、化学分析结果检查 (154)第二节岩矿、标本采样 (155)一、各类标本的采集 (155)二、采集标本的规格 (156)三、样品整理及送样 (156)第三节重砂采样 (156)一、自然重砂采样 (156)二、人工重砂采样 (157)三、砂矿采样 (157)四、各种校正系数的测定 (158)第四节同位素样及包体样的采集 (160)一、年龄样品 (160)二、稳定同位素样品 (162)三、包体样品 (164)第五节技术取样 (164)一、矿石体重采样 (164)二、矿石湿度采样 (165)三、矿石孔隙度采样 (165)四、矿石松散系数采样 (166)五、矿石块度采样 (166)六、抗压、抗拉、抗剪强度试验样 (167)七、土样的采取 (167)八、岩试样标签 (168)第六节技术加工采样 (169)一、矿石技术加工采样的目的 (169)二、矿石技术加工采样的种类 (169)三、矿石技术加工试验采样的原则和要求 (169)第七节水样 (171)一、样品种类及取样容器 (171)二、各类水源采样 (171)三、送样要求 (172)四、水样分析种类 (172)第八节地球化学地壤、岩石测量样 (175)一、地球化学地壤测量样 (175)二、地球化学岩石测量样 (176)第九节石材取样 (177)一、装饰工艺样 (177)二、石材的其它采样 (177)第十节宝石采样 (178)一、普查阶段 (178)二、评价阶段 (179)三、样品的分选 (179)四、送样鉴定 (179)第十一节石棉采样 (179)一、含棉率样品采集 (179)二、含棉率样品野外加工 (180)三、石棉纤维化学样和其它性能测试的采取 (181)四、石棉矿石可选性试验样 (181)第十二节麦饭石采样 (181)一、样品种类 (181)二、采样方法及要求 (181)三、样品重量分析项目 (181)四、生化试验 (182)第十三节饲料矿产采样 (182)一、采样目的 (182)二、采样方法 (182)三、分析项目 (182)第十四节其它样品 (183)一、化石样 (183)二、其它 (183)第六章遥感解译及地质素描方法 (186)第一节遥感解译方法 (186)一、遥感图象的基本要素 (186)二、遥感图象成象过程及地质解译过程 (186)三、遥感图象的地质解译方法 (187)四、解译举例 (187)第二节地质素描方法 (189)一、透视法在野外素描中的应用 (189)二、块面的应用法 (190)三、素描图中线条的运用 (191)四、野外常用的几种地质素描图 (192)五、地质素描步骤 (194)附录 (198)第一章地层划分、岩石分类及工作方法第一节地层划分一、岩石地层单位划分方法(一)划分原则:岩石地层单位是依据宏观岩性特征和相对地层位置划分的岩石地层体。
湖南省辰溪县小龙门乡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二O一O年五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1)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 (1)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 (1)(一)交通位置 (1)(二)开发概况 (2)三、前人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4)四、本次工作主要内容 (5)(一)现场调查了解的资料 (5)(二)本次调查收集利用的成果资料主要有: (6)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概况 (7)一、自然地理 (7)(一)地形地貌 (7)(二)气象及水文 (8)二、地质条件 (8)(一)地层岩性 (9)(二)地质构造 (11)(三)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12)三、水文地质条件 (13)(一)含隔水层特征及地下水类型 (13)(二)构造带含水及导水性 (14)(三)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 (14)(四)老窑水 (15)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5)一、矿井水文地质现状及涌水量构成分析 (15)二、矿井开采充水因素分析 (16)三、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析 (17)第四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预测评估) (18)一、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预测 (18)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18)第五章对今后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19)结束语 (21)湖南省辰溪县小龙门乡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第一章前言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辰溪县为湖南省重点产煤县,辰溪县政府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湘政办明电[2010]6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有效预防和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的紧急通知》的要求,需“在2010年6月底以前完成煤矿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要详细查明每个煤矿水患威胁情况,并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标注危险区域,确定探水范围”。
成立了由副县长梁芊任组长的煤矿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展开该项工作。
本次调查基本查清了小龙门乡煤矿的水患,给该矿防治水提供水文地质资料,并结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编制“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交通位置及开发概况(一)交通位置小龙门乡煤矿位于辰溪县城以南方向,直距约25km,行政区划隶属辰溪县小龙门乡小龙门村管辖。
地质现象名称大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地质现象是指地球物质和能量在长期地质作用和外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的各种特殊形态和现象。
地质现象的种类繁多,既包括地表上的地形地貌,也包括地下的构造和沉积特征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地质现象名称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地震:地震是地球地壳中因地壳板块运动而引起的地球表面振动现象。
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常常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2. 火山喷发:火山是地球表面裂缝处由地幔物质挤压而上的岩浆喷发口,火山喷发是因火山岩浆在地表喷涌而出造成的地质现象。
火山喷发常常伴随着烟尘喷发、火山灰堆积和岩浆流动等现象。
3. 洪水:洪水是指河水、湖水或海水的暴发性洪水,是一种因地表水体暴涨而造成的地质现象。
洪水是自然界的一种水文现象,常常伴有山洪、雨洪和暴雪洪水等形式。
4.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球地壳中各种断裂、岩层和岩石构造形式的总称,是地质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褶皱构造、断裂构造、褶皱断裂构造和岩浆岩构造等形式。
5. 地层沉积:地层沉积是指由地球表面上的各种沉积物质在长期地质作用和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地质现象。
地层沉积包括岩石沉积、矿物沉积和化学沉积等形式。
6. 岩石风化:岩石风化是指由地表上的空气、水和微生物等因素对岩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所导致的岩石破碎和分解现象。
岩石风化是地质作用中一种重要的形态。
7. 地貌景观:地貌景观是指地球表面上由地表地形地貌特征形成的各种景观形态。
地貌景观包括山脉、河流、河谷、湖泊、平原和沙漠等多种形式。
8. 海岸侵蚀:海岸侵蚀是指由海洋潮汐和海浪对海岸地形的侵蚀作用所导致的海岸线后退和海岸悬崖崩塌等现象。
海岸侵蚀是地质现象与海洋地形相互作用的重要表现。
9. 峡谷地形:峡谷地形是指由河流在长期侵蚀和冲刷作用下形成的深谷地形。
峡谷地形常常是由河流侵蚀并深入地壳中形成的,其地质演化过程复杂而独特。
地质工程就业职业生涯规划书参考地质工程就业职业生涯规划书参考模板范文1专业简介“地质工程”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在以原二级学科“探矿工程”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为主体的基础上相互交叉渗透发展起来的。
它以现代钻、掘工程技术、现代测试和计算机技术为手段,以工程涉及的地质体及工程所在的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服务于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土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的评价、监测与保护,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和地下深部探测等领域。
本学科与“矿产普查与勘探”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属于同一个一级学科的三个相辅相承的二级学科,也与采矿、土木、水利、环境等工程学科相衔接。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资源勘查、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从事资源勘查与评价、管理、各类工程建设地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质工程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础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从事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名人学者顾金才、池际尚、王成善等。
课程要求主干课程地质工程、工程制图、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地史古生物、工程物探化探、工程力学、测量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原理、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质勘察、地质工程设计等。
学科要求该专业对物理、地理要求较高。
该专业适合热爱地质工程,喜欢地质研究、分析的学生就读。
知识能力1、掌握宽广的综合性知识及扎实的计算机语言基础,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地质工程专业有关的基本理论,系统学习地质学、力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分析、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具有进行工程地质综合分析、勘察设计、施工设计、岩土工程施工、岩土改良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对地质现象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4、具有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规划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受到工程师的系统训练;5、熟悉勘察技术工程的有关规范和熟悉国土资源法和环境地质保护法等法规,具有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6、利用现代化知识传播手段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信息交换,掌握信息分析、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
一:名词解释外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外部能源(太阳辐射热)所引起岩石圈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主要发生在地壳表层,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矿物硬度: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
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时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
褶皱轴:褶皱内各相邻褶皱面上的枢纽连成的面称为轴面,轴面与地面或任何面的交线称为轴迹。
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
矿化度:地下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量。
潜水: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叫潜水。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稳定的隔水层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
崩塌:被陡倾(张性)破裂面分割块体突然以垂直运动为主地翻滚跳跃而下,这种现象或过程称为崩塌。
特点:①一般发生在高陡边坡的坡肩部位。
②质点位移铅直方向较水平方向要大得多。
③发生时无依附面。
④往往突然发生,运动速度快。
滑坡: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现象。
特点:①通常是较深层的破坏,滑移面深入到坡体内部以至坡脚以下。
②质点位移水平方向大于铅直方向。
③发生时有依附面。
④滑移速度较慢,且具有整体性。
溶岩: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的以化学溶化作用为主的改造和破坏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地貌及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
溶岩作用:以化学溶蚀为主,同时还包括机械破碎、沉积、坍塌、搬运等作用,是一个化学、物理相结合的综合作用。
二:问答1:如何在野外识别断层断层存在的标志:⑴地质体不连续。
⑵断层面的构造特征:①镜面、擦痕与阶步。
②牵引构造。
③断层岩。
⑶地貌和水文标志:断层崖,三角面山,串珠状分布的湖泊,洼地和带状分布的泉水2:潜水和承压水的区别潜水:指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潜水的自由水面称潜水面,潜水面上任一点的高程称为潜水位。
潜水面的形状:潜水等水位线图。
其特征:①与大气相通,具有自由水面,为无压水。
②潜水的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工程地质参考资料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已有勘察资料:场地浅部地层要紧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现由上至下分述如下:al〕:灰褐色、灰黄色,含少量铁锰质浸染,表层〔1〕全新统冲积相粘土〔Q4为人工填土或耕植土,一样厚度2-3m。
m〕:灰色,流塑,土质平均、细腻,一样厚度4-6m。
〔2〕全新统海相污泥〔Q4al〕:灰黄色,棕黄色,局部夹兰灰色,上段〔3〕上更新统冲积相沉积物〔Q3为粘性土,中段为粉砂,下段为粘土,夹较多粉砂薄层,本次勘探未揭穿。
一.地势地貌拟建航道及船闸区域内河网交错,属冲海积平原地貌,除河流及沟渠外,其余地势、地势均较平坦,地面标高一样为3-4m。
二.岩土特点据勘探资料,场区勘探深度范畴内地层均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按其成因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特点从上至下分为9个工程地质层,共17个工程地质亚层。
地质条件一在一下的12个工程地质层中,按顺序任取5~6层,其中第一和最后一层必选。
各工程地质层分述如下:①—素填土:黄灰、灰黄色,软~可塑,成份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植物根系。
该层揭露于YSQ7、SNH24、YSH27、YSH35及YSQX2等孔,出露地表,地面标高3.46~6.26m,厚度0.70~3.50m、平均1.68m。
②—粘土:灰黄、黄灰色,软塑-可塑。
具铁锰质浸染,局部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切面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表层0.30m多为耕植土。
该层场地均有揭露,层顶埋深0.00~3.50m、平均0.14m;层顶标高2.26~4.99m、平均3.28m;厚度0.70~3.70m、平均1.96m。
③1—污泥:灰色,饱和,流塑,手感滑腻,局部见少量贝壳碎片。
该层普遍分布,钻孔均有揭露,层顶埋深1.10~5.10m、平均2.00m;层顶标高0.78~1.97m、平均1.32m;厚度3.50~5.10m、平均4.17m。
④1—粘土:灰黄色,杂兰灰色条带,可塑,切面光滑,韧性及干强度高,含少量铁锰质浸染及钙质结核,钙核直径10-40mm。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伊泰宝山1.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缺少地质构造、瓦斯、地温、地压的防治内容。
2.地质编录个别巷道不及时;原始记录个别缺少草图。
3.6303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付煤层底板等高线缺少储量计算内容。
煤层厚度在文字与柱状图中不一致。
4.6302工作面采后总结缺少附图,缺少瓦斯涌出量实测数据。
5.地质地形图缺少F6号断层;地质刨面图,缺少井下采掘工程图;地质构造台账缺少F6号断层。
6.瓦斯地质图缺少瓦斯涌出量等值线。
7.储量计算图中储量块段未反应储量级别。
缺少逐年逐月采出量台账。
9.区域地形图缺少高压线;井筒断面图缺少月末位置。
14.雨季“三防”未落实防洪物资。
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大地精煤矿3.原始地质编录缺少时间、调查编录人签名,缺少岩层岩性表示。
4.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缺少普查方法。
6. 4-2201工作面采后总结中地层产状叙述不全面。
缺煤层及顶底板柱状图。
7. 地质剖面图缺采空区名称。
9.储量计算图中储量升级不及时,着色不符合规定。
边界煤柱未单独划分块段。
10.逐年逐月采出量台账不全。
永久煤柱台账缺少摊销情况,缺少煤质牌号、煤层倾角、上下界标高等。
13井筒断面图缺少施工单位和开竣工时间、月末位置。
12.地面岩移观测设计不符合《煤矿测量规程》规定。
14.井下出水点台账缺示意草图和水质化验资料。
16.雨季“三防”文件中缺少砂、黄土水泥等基本防洪物资。
防洪救灾演练,调度员接险情报告后先汇报领导再撤离人属程序错误。
砚北煤矿1.缺少防治水相关部门(调度、机电、安监等)的岗位责任制。
3. 250207上工作面采后总结缺少附图。
4.地质剖面图未按规定着色。
.6.储量估算图井田边界煤柱未单独划分储量块段。
储量基础台账缺少年份。
8.测量外业记录缺少草图。
9.区域地形图缺少地面测控点;井筒断面图缺少月末施工位置。
10.未提供有效岩移参数。
12.防治水中长期计划,缺少采掘作业计划及防治规划项目资金概算。
1.0 、前言Foreword受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和德希尼布天辰化工工程有限公司委托,我院对拟建“巴斯夫INTERMEDIATES THF/POLY-THF项目”场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Commissioned by BASF (China) Co., Ltd and TECHNIP COFLEXIP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td, our institute has undertaken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MEDIATES THF/POLY-THF Project.1.1、工程概况Project profile拟建工程位于上海市化学工业区B700~B900地块内,东近目华路、南近南河。
场地内主要拟建工艺装置区及辅助配套建筑物,各拟建(构)筑物的设计参数见表1,平面位置见“勘探孔平面布置图”。
The project is located in Plot B700~B900 of Shanghai Caojing Chemical Industry Park (SCIP). It is to the west of Muhua Rd and to the north of Nan River.Please refer to Table 1 for the proposed process plant, the accessory buildings, the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proposed buildings (structures). Please refer to the Floor Plan of the Boreholes for1.2、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I nvestigation purpose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阶段,目的是为拟建(构)筑物的基础工程、基坑工程和厂区道路,地坪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必要的工程地质资料。
具体任务如下:This investigation is on th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phase, the objective of which is to provide necessary geological data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foundation and pits, the roads and the ground in the plant. Details are as following:A、查清拟建(构)筑物地基压缩层及基坑稳定验算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构成、分布规律及其工程地质特性;To learn the composition, the distribution rules and geological features of foundation’s compression stratum, and of the foundation soil within the calculation depth of pit stability.B、提供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综合指标,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d和桩基承载力参数(包括桩周土极限摩阻力标准值fs和桩端土极限端阻力标准值fp),提供基础沉降计算所需岩土参数;To provide the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each stratum,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 fd, bearing capacity of pile foundation (including ultimate friction on pile sides fs and ultimate end bearing on pile tops fd), and the geotechnical parameters needed in foundation settlement calculation.表1 拟建(构)筑物设计参数一览表C、明确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基本烈度及场地类别;进行地基土的地震液化判定,如有液化,则计算液化等级和液化强度比。
To specify the maximum acceleration of earthquake, basic earthquake intensity, and site class. If there is seismic liquefaction, liquefaction scale and liquefaction intensity ratio need to be calculated.D、简述场地地形、地貌特征,查清拟建场地内可能分布的近代海沟,海槽淤积层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规律及性质,并评价对本工程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To give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topographical features, and the distribution rules and features of some adverse geological conditions, such as possible recent sea channels, and bay mucky stratum. In addition, to estimate their effects on this project, and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E、调查场地浅部地下水埋藏特征,补给、排泄规律;了解杭州湾潮汐动态和本场地地下水的联系及对本工程的影响。
判定场地内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结构的腐蚀性及其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To study the embedment features, recharging and charging rules of the shallow ground water. To learn Hangzhou Bay tides’ inf luence on the site, meanwhile, to estimate the ground water’s influence on the project. In addition, to specify ground water’s corrosion extent on concrete and steel structure, and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measures.F、评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各拟建工程的特点,对相应的基础形式作出评价及建议:To describe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site. And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different buildings, to estimate and recommend suitable foundation form for each building:a、对拟采用天然地基的辅助配套建筑,建议合理的基础持力层和基础砌置深度;To recommend suitable sustaining layer of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depth for the BUILDINGs that would adopt shallow foundation.b、对拟采用桩基础的建(构)筑物,建议合理的桩基持力层,桩端入土深度、桩型、桩径及相应的桩基承载力。
To recommend suitable sustaining layers, depths, types, diameters, and bearing capacities of foundation piles for the buildings in PROCESS PLANT, which would adopt foundation piles.c、对厂区道路、地坪工程,建议合理的路基。
对浅部土层作为路基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加固方案,为路基改良设计、施工所需的有关岩土参数进行建议。
To recommend suitable foundation for the roads and ground in the plant;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shallow soil as the road foundation, and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nsolidation programs. To recommend the geological parameters needed in design andconstruction of road foundation improvementd、评价有关建(构)筑物基坑的开挖条件,建议合理的基坑开挖围护及降水方案,并提出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
To predict the conditions for pit excavation; to recommend pit bracing and dewatering plans; and to give geotechnical parameters needed for the pit design.G、评价基础和基坑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工程施工需注意的有关事项。
To predict the effects of pit construction on the environment, and to illustrate the problems that need attention during construction.1.3、执行规范、规程及标准Codes,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abided by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National standards of PRC.a.《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Code for Investig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GB50021-2001b.《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Standard for Foundation Design for Building Foundation GB50007-2002c.《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Standard for Building Seismic Design GB50011-2001d.《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Standard for Building Seismic Design GB50191-93e.《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National Seismic Zonation of Dynamic Parameters GB18306-2001f.《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Standard for Soil Test Methods GB/T 50123-99g.《岩土测试规范》(GB/T50266-1999)Standard for Geotechnical Test Methods GB/T50266-1999h.《地下水水质分析标准》(GBJ14848-93)Standard for Groundwater Quality Analysis (GBJ14848-93)i.《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The Compulsory Provision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sB、专业规范 Professional standards:a.《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 0488)Technical Standard for Cone Penetration CECS 0488b.《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 15618-95)Standard for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Report CECS 15618-95C、上海市地方规范 Local standards of Shanghai Citya.《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 08-37-94)Shanghai Code for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DGJ 08-37-94b.《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 08-11-1999)Code for Foundation Design DGJ08-11-1999c.《建筑抗震设计规范》(DGJ 08-9-92)Standard for Building Seismic Design DGJ08-9-92d.《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GJ 08-61-97)Code for Design of Foundation Pit DGJ 08-9-92e.《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GJ 08-40-94)Technical Code for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DGJ08-40-94f.《上海地区地基钻探安全操作规程》 (DGJ 08-3-83)Safety Code for Foundation Investigation Boring in Shanghai DGJ 08-3-83D、境外标准 Foreign standardsa.英国标准 British standardsa1《原位测试标准》(BS5930)BS 5930 Code of Practice for Site Investigationa2《民用工程勘探土工试验方法(第1部分~第9部分)》(BS1377)BS1377 Methods of test for soils for civil engineering purposes (Part 1 to Part 9)b.美国标准 American standards《岩土工程试验标准》(ASTM)之D1452、D1194、D2113、D2487、D3441 D1452, D1194, D2113, D2487 and D3441 in Standard for Soil Test Methods (ASTM).1.4、工作简况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work本次勘察工作按德希尼布天辰化工工程公司提出的岩土勘察要求及合同工作量所编制的《勘察投标书》和2002年8月29日现场会议要求执行,勘探孔孔位、孔类及室内外实验项目由委托方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