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海南省高考理综试卷化学部分
- 格式:doc
- 大小:300.00 KB
- 文档页数:18
2007年高考理综卷(Ⅰ)化学题分析浙江省丽水中学杨广斌323000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正面点评:本题不以纯化学知识为中心进行编制,而以当今人类关心的环境问题为背景,考查一些化学基础内容:SO2尾气的吸收、O3与人的健康、酸雨与PH、含磷合成洗涤剂与水污染。
让考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化学是一门中心学科,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学习化学不仅是为了考试拿高分,更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创造美好的生活。
负面思考:本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化学与环境问题的相互联系的了解程度,属于较易题目。
但要识记的知识点多,取材并不怎么鲜活,而且过于集中,值得斟酌!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正面点评:本题考查化学主干知识——强弱酸碱的概念及中和反应、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及水溶液的pH的定性判断。
掌握适当的化学基础知识,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必经途径。
负面思考:D对A,有一定的干扰性,但是题目若设置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碱混合,就可以把水解知识也牵扯进来,内容会更充实,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就更充分。
8.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
若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0 mol,则阴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A.0.64 g B.1.28 g C.2.56 g D.5.12 g正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关于电解的定量计算——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
守恒思想是化学学科的主干思想,以CuSO4溶液电解为情景进行考查,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切入途径。
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化学)试题(乙卷或卷I)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7、室温时,下等混和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B.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C. 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D. 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8、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
若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0mol,则阴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A、0.64 gB、1.28 gC、2.56 gD、5.12 g9、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 p(Ne)>p(H2)>p(O2)B. p(O2) > p(Ne)>p(H2)C. p(H2)>p(O2) >p(Ne)D. p(H2)> p(Ne)>p(O2)10、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
其中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为A、10 molB、11 molC、12 molD、13 mol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B、KMnO4(加热)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D、HgO(加热)12、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A、4B、5C、6D、713、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化学试卷参考答案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B2.B3.C4.B5.C6.D7.A8.A9.D10.D11.A12.A第II卷二、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13题~第1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18题~第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13.(1)Si Ar(2)K F(3)铝(或Al)2A l(O H)3 + 3H2SO4==Al2(SO4)3 + 6H2OA l(O H)3 + KOH==KAlO2 +2H2O(4)在NaBr溶液中通入氯气(或加入氯水),溶液液变红棕色(或橙色)。
14.(1)Cu AgNO3(2)正极Ag+ +e-=Ag↓Cu-2e-=Cu2+(3)X Ag15.(1)C2H6O(2)2C2H5OH + 2Na 2C2H5ONa + H2↑(3)CH3CHO(4)Z为CH3COOH,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 + C2H5OH 浓硫酸△CH3COOH + H2O已知n (CH3COOH)==120g60g·mol-1=2moln (C2H5OH)==184g46g·mol-1> 2mol所以乙醇过量,应以乙酸计算产率2mol乙酸完全酯化可生成乙酸乙酯2mol×88g·mol-1=176g 所以该反应的产率为106g176g×100%=60.2%16.(1)K==c(PCl3)·c(Cl2)c(PCl5)(2)PCl5(g)PCl3(g)+ Cl2(g)c(起始)(mol/L)2.0010.0=0.200 0 0c(变化)(mol/L)0.150 0.150 0.150 c(平衡)(mol/L)0.050 0.150 0.150所以平衡常数K==c(PCl3)·c(Cl2)c(PCl5)=0.150×0.1500.050=0.4517.(1)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1和2(2)3和4(3)开始反应温度6和7(4)一定量的金属跟足量的硫酸反应放出的热量相同。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2007年高考全国卷I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全解全析(一)对试卷的总体评价07年高考结束了,今天看了07年全国高考理综(Ⅰ)化学试题后总体感觉是平和稳定,和05年、06年相比题量、题型、难度变化不大。
今年高考题我认为有如下的特点:1、出题没有以前那样包装了,抛开了以前的“起点高落点低,雷声大雨点小”的陋习,直截了当的问,要求也是直截了当的答,这样减少阅读量,节约学生的阅题时间。
2、题目不偏、不怪、不回避陈题,但是在回避热点这方面做的非常成功,近五年高考出现频繁的如: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阿佛加德罗常数、多官能团有机物性质判断、铁及其化合物和铝及其化合物都没有再考。
试题涉及的知识内容能很好控制在大纲范围内,侧重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核心知识和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
如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26)、重要的元素化合物(6、27)、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13)、中和反应溶液的PH判断(7)、电解的基本原理(8)、氧化还原反应(10、11)、有机化学基础和应用(12、29)、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28)。
从知识点的选取上突出了对化学学科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了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素质要求。
3、在传统的命题基础上对以前的试题进行大胆而巧妙变化。
如第9题将气体定律和气体的密度、压强结合起来。
第12题巧妙利用相对分子质量和有机物内在结构这一隐含条件。
第27题将离子共存和无机化合物的推断精巧的嫁接在一起。
使学生有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4有些试题与课本贴近了,对知识的考察也精细了:如第6题选项中要求学生对臭氧在大气中含量的数值和酸雨的PH数值都在考察范围。
第9题也是要应用相对分子质量的比较才能做题。
这样的导向明确命题意图是以课本为本,要求在教学中重视课本上的每个知识点的落实。
(二)试卷评析原题: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ˉ4 %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解析:本题的四个选项分别对应的基础知识是:A是钙基固硫,燃煤中加入石灰石或者生石灰使硫元素和钙形成盐从而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是正确的。
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试题(化学部分)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e 20 Cu 64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6分。
)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8.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
若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0.0100 mol,则阴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A.0.64 g B.1.28 g C.2.56 g D.5.12 g 9.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是A.p (Ne)>p (H2)>p (O2) B.p (O2)>p (Ne)>p (H2)C.p (H2)>p (O2)>p (Ne) D.p (H2)>p (Ne)>p (O2) 10.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 Cu(IO3)2+24 KI+12 H2SO4=2 CuI↓+13 I2+12 K2SO4+12 H2O其中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A.10 mol B.11 mol C.12 mol D.13 mol 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B.KMnO4(加热)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D.HgO(加热)12.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A.4 B.5C.6 D.7 13.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中,不含有硅酸盐的是A.水玻璃B.硅芯片C.黏土D.普通水泥2.下列原子序数所对应的元素组中,两者可形成离子键的是A.1和17 B.12和9 C.14和6 D.15和8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95℃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B.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4C.0.2mol/L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1D.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L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5.下列烷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烃的是6.已知:(1)Zn(s)+1/2O2(g)==ZnO(s),ΔH=-348.3kJ/mol(2) 2Ag(s)+1/2 O2(g)== Ag2O(s),ΔH=-31.0kJ/mol则Zn(s)+ Ag2O(s)== ZnO(s)+ 2Ag(s)的ΔH等于A.-317.3kJ/mol B.-379.3kJ/mol C.-332.8 kJ/mol D.317.3 kJ/mol 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绿色烟雾B.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颗粒C.点燃的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8.下列溶液能与镁反应生成氢气的是A.氯化铵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碳酸钾溶液D.饱和石灰水9.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
2007年高考化学试题(海南卷)分析化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304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从精密度好就可断定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
A.偶然误差小B.系统误差小C.平均偏差小D.标准偏差小2.有一化验员称取0.5003g铵盐试样,用甲醛法测定其中氮的含量。
滴定耗用0.280mol/LNaOH溶液18.30ml,下列四种计算结果中合理的是( )。
A.17%B.17.4%C.17.44%D.17.442%3.某砷化物Cu3(AsO3)2·2As2O3·Cu(CH3COO)2(以M表示其化学式),计算As2O3时,应用的换算因数是( )。
A.As2O3/MB.2As2O3/MC.3As2O3/MD.4As2O3/M4.BaSO4沉淀重量法测定Ba2+时,对于BaSO4沉淀的洗涤最好使用( )。
A.母液B.水C.稀H2SO4D.稀HCl5.非水酸碱滴定中,滴定弱碱常选用的溶剂是( )。
A.二甲基甲酰胺B.冰HAcC.甲基异丁基酮D.苯-甲醇6.铬酸钾指示剂法中,滴定反应只能在如下溶液中进行( )。
A.强酸性B.中性或弱酸性C.中性、弱碱性D.强碱性7.浓度为1.0×10-3mol/L配位剂L滴定1.0×10-3mol/L金属离子M,设配合物ML的稳定常数为K ML=1014.0,在何种pH条件下可以准确滴定( )。
A.pH=2.0 lgαL(H)=14.0B.pH=8.0 lgαL(H)=3.0C.pH=7.0 lgαy(H)=5.5D.pH=6.0 lgαL(H)=8.08.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Ca2+,常用指示剂为( )。
A.二甲酚橙(X.O)B.PANC.甲基红D.铬黑T9.对于Ce4++Fe2+=Fe3++Ce3+滴定反应,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为( )。
种群 数 量 %( )准考证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_ 绝密 启用前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1. 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 .血浆CO 2浓度升高 B 、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C .血浆渗透压升高 D 、血糖浓度升高2. 下列有关正常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间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分裂间期发生DNA 复制 B 、分裂间期有蛋白质合成 C .分裂间期有RNA 合成 D 、分裂间期有逆转录发生3析,正确的是A .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B .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第C .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D .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 4.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 .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 .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 .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5.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A .物种进化 B 、外来物种入侵 C .群落演替 D 、垂直结构6.某种抗癌药可以抑制DNA 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据此判断短期内使用这种药物对机体产生最明显的副作用是A .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B .影响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造成糖代谢紊乱C .影响血细胞生成,使机体白细胞数量减少D .影响脂肪的合成,减少脂肪的贮存7.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规律,判断空格中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A.3 B.4 C.5 D.6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目录07年高考 (2)山东卷 (2)全国新课标卷 (6)全国卷Ⅰ (9)全国卷Ⅱ (12)北京卷 (16)天津卷 (21)江苏卷 (26)上海卷 (34)四川卷 (44)重庆卷 (50)广东卷 (56)海南卷 (67)07—13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收集07年高考山东卷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加碘食盐中主要添加的KIO3 B.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C.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D.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高于空气污染指数10.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下列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的溶液中,pH 最大的是A.Na2CO3溶液B.NH4HCO3溶液C.NaHCO3溶液D.NaHSO4溶液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CH2CH2 B.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C.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68O2和188O2互为同位素,性质相似B.常温下,pH=1的水溶液中Na+、NO3-、HCO3-、Fe3+可以大量共存C.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D.石墨△H>0,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13、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键化合物B.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C.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6种元素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或814、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再通入少量氯气,c(H+)/c(ClO-)减小B.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强C.加入少量固体NaOH,一定有c(Na+)=c(Cl-)+c(ClO-)D.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5、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
2007年高考理综卷(Ⅰ)化学题分析省中学广斌323000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确的是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正面点评:本题不以纯化学知识为中心进行编制,而以当今人类关心的环境问题为背景,考查一些化学基础容:SO2尾气的吸收、O3与人的健康、酸雨与PH、含磷合成洗涤剂与水污染。
让考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化学是一门中心学科,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学习化学不仅是为了考试拿高分,更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创造美好的生活。
负面思考:本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化学与环境问题的相互联系的了解程度,属于较易题目。
但要识记的知识点多,取材并不怎么鲜活,而且过于集中,值得斟酌!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正面点评:本题考查化学主干知识——强弱酸碱的概念及中和反应、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及水溶液的pH的定性判断。
掌握适当的化学基础知识,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必经途径。
负面思考:D对A,有一定的干扰性,但是题目若设置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酸碱混合,就可以把水解知识也牵扯进来,容会更充实,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就更充分。
8.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
若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0 mol,则阴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A.0.64 g B.1.28 g C.2.56 g D.5.12 g正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关于电解的定量计算——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
守恒思想是化学学科的主干思想,以CuSO4溶液电解为情景进行考查,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切入途径。
这是名副其实的送分能送到手的送分题。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7海南新课标,01)下列物质中,不含有硅酸盐的是[ ]A.水玻璃B.硅芯片C.黏土D.普通水泥2.(2007海南新课标,02)下列原子序数所对应的元素组中,两者可形成离子键的是[ ]A.1和17 B.12和9 C.14和6 D.15和83.(2007海南新课标,0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95℃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B.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4C.0.2mol/L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1D.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4.(2007海南新课标,0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L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5.(2007海南新课标,05)下列烷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烃的是[ ]6.(2007海南新课标,06)已知:(1)Zn(s)+1/2O2(g)==ZnO(s);ΔH=-348.3kJ/mol(2) 2Ag(s)+1/2 O2(g)== Ag2O(s);ΔH=-31.0kJ/mol则Zn(s)+ Ag2O(s)== ZnO(s)+ 2Ag(s)的ΔH等于[ ]A.-317.3kJ/mol B.-379.3kJ/mol C.-332.8 kJ/mol D.+317.3 kJ/mol 7.(2007海南新课标,0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绿色烟雾B.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颗粒C.点燃的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8.(2007海南新课标,08)下列溶液能与镁反应生成氢气的是[ ]A.氯化铵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碳酸钾溶液D.饱和石灰水9.(2007海南新课标,09)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
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⑤③①B.③②④①⑤C.③④②⑤①D.②④③⑤①10.(2007海南新课标,10)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 .碳酸氢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 3-+OH -==CO 23-+H 2OB .醋酸钠溶液和盐酸混合 CH 3COONa+H + == CH 3COOH + Na +C .少量金属钠放入冷水中 Na+ 2H 2O== Na ++2OH —+H 2↑D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Cu 2+ + SO 24- +Ba 2+ + 2OH -== Cu(OH)2↓+ BaSO 4↓ 11.(2007海南新课标,11)在pH=1时,可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A .Ca 2+、CH 3COOH 、Br -、Na +B .NO 3-、Fe 3+、Mg 2+、SO 24-C .HClO 、Ba 2+、Na + 、Cl -D .K +、Cl -、Al 3+、SO 23-12.(2007海南新课标,12)有BaCl 2和NaCl 的混合溶液aL ,将它均分成两份。
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 2+离子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 3溶液,使Cl -离子完全沉淀。
反应中消耗xmol H 2SO 4、ymol AgNO 3。
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 +)/ mol·L -1为[ ]A .(y-2x )/aB .(y-x)/aC .(2y-2x)/aD .(2y-4x)/a 第II 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13题~第1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18题~第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007海南新课标,13)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1)⑤和⑧的元素符号是和;(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非金属最强的元素是;(填写元素符号)(3)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分别写出该元素的氢氧化物与⑥、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⑦、⑩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2007海南新课标,14)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 + Cu(s) == Cu2+(aq) + 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极X的材料是;电解质溶液Y是;(2)银电极为电池的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电极流向电极。
15.(10分)(2007海南新课标,15)通过粮食发酵可获得某含氧有机化合物X,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2%,氢的质量分数为13.0%。
(1)X的分子式是;(2)X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达);(3)X与空气中的氧气在铜或银催化下反应生成Y,Y的结构简式是;(4)X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可生成Z。
在加热和浓硫酸作用下,X与Z反应可生成一种有香味的物质W,若184gX和120gZ反应能生成106gW,计算该反应的产率。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16.(6分)(2007海南新课标,16)PCl5的热分解反应如下:PCl5(g)PCl3(g) + Cl2(g)(1) 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2) 已知某温度下,在容积为10.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0mol PCl5,达到平衡后,测得容器内PCl3的浓度为0.150mol/L。
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2007海南新课标,17)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4和5表明,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填实验序号);(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填实验序号);(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其实验序号是。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以下是选考题,其中第18、19、20、21题为《有机化学基础》模块题,第22、23、24、25题为《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题,第26、27、28、29题为《化学与技术》模块题。
考生只能从三个模块中任选一个作答,不得跨模块答题,否则只能以所答的第一个模块计分。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18-20为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18.(2007海南新课标,18)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的是[ ]A.环已烯B.丙炔C.乙烷D.苯19.(2007海南新课标,19)分子式为C5H10的烯烃共有(要考虑顺反异构体)[ ] A.5种B.6种C.7种D.8种(2007海南新课标,20)从甜橙的芳香油中可分离得到如下结构的化合物现在试剂:①KMnO4酸性溶液;②H2/Ni;③Ag(NH3)2OH;④新制Cu(OH)2,能与该化合物中所有官能团都发生反应的试剂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1.(11分)(2007海南新课标,21)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E、G的结构简式:A ,E ,G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条件)是,反应④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条件)是;(3)写出①、⑤的反应类型:①、⑤。
《物质与结构模块》22-24为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22.(2007海南新课标,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的每个分子内一定含有共价键B.原子晶体中的相邻原子间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C.离子晶体中可能含有共价键D.金属晶体的熔点和沸点都很高(2007海南新课标,2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H2S和BF3的立体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 ]A.直线形;三角锥形B.V形;三角锥形C.直线形;平面三角形 D.V形;平面三角形24.(2007海南新课标,24)NaCl的晶胞如右图,每个NaCl晶胞中含有的Na+离子和Cl 离子的数目分别是[ ]A.14,13 B.1,1 C.4,4 D.6,625.(11分)(2007海南新课标,25)A、B、C、D、E代表5种元素。
请填空:(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 的元素符号为,C的元素符号为;(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亚层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化学与技术》模块26-28为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26.(2007海南新课标,26)下列有关合成洗涤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中,烷基含碳原子的个数以12~18为宜B.在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中,烷基应以带有支链的为宜C.在合成洗涤剂中添加酶制剂可提高洗涤效果D.在合成洗涤剂中应以无磷助剂代替含磷助剂27.(2007海南新课标,27)下列有关生铁炼钢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添加必要的元素,改善钢材的组织结构和性能B.适当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除去大部分硫、磷等杂质C.加入硅、锰、铝等合金元素调整成分并脱去钢水中的氧D.除去生铁中的非金属元素28.(2007海南新课标,28)目前下列工艺过程没有直接使用离子交换技术的是[ ] A.硬水的软化B.电解饱和食盐水制造NaOHC.电渗析淡化海水D.海水中提取金属Mg29.(2007海南新课标,29)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目前制碱工业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工艺。
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氨碱法”产生大量CaCl2废弃物,请写出该工艺中产生CaCl2的化学方程式:;(2)写出“联合制碱法”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O2是制碱工业的重要原料,“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中CO2的来源有何不同?;(4)绿色化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提高反应的原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