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从诸葛孔明的角度看关羽败亡的真正原因
- 格式:docx
- 大小:6.62 KB
- 文档页数:4
对于蜀汉政权来说,关羽失荆州是一个致命伤,也是蜀汉历史上的最大悲剧。
关于蜀汉在荆州战役中不发救兵的问题,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来不及去救。
但因为《三国志》中没有记载,所以后世对此也是猜测纷纷。
然而到了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看法,说是由于关羽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方针,所以诸葛亮决定要借吴人之手除掉关羽!“诸葛借刀杀关羽”于是被炒得沸沸扬扬。
诸葛亮的失职在讨论诸葛亮的失职问题之前,需要先弄清楚一个关键问题——关羽攻打襄樊,到底是谁的决定?这场战争是不是从一开始决策上就存在失误呢?关于这个问题,《三国志》中没有记载,但十之八九是刘备的决定,因为这样大的军事行动,没有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关羽是不敢自作主张的。
蜀汉的最高统治者是刘备,只有刘备才有决定权。
自从刘备取益州,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形势一片大好。
蜀汉的事业可以说是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也说“汉事将成也”。
不过尽管暂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此时刘蜀的力量跟曹魏相比还是相差甚远的,此时北伐的时机并不成熟。
但刘备这时候的脑子可能有点发热,有点利令智昏。
过去的刘备看见曹操非常害怕,凡是和曹操打仗,刘备是必败。
但自从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黄忠刀劈夏侯渊,刘备居然破天荒地第一次打败了曹操,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这一下子,刘备就牛了,就抖了,就自以为了不起了。
刘备自称汉中王后,和曹操并驾齐驱,刘备骄得很,狂妄得很,他不顾蜀汉国力弱小,竟然马上做出决定,命令关羽主动出击,攻打曹魏的军事重镇———襄樊。
照理来说,刘备头脑发热,军师诸葛亮就应该冷静,应该在刘备发热的脑袋上泼点冷水,让他清醒清醒,但找遍《三国志》,也没有看到有诸葛亮在攻打襄樊这件事情上反对刘备的记载。
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这个时候诸葛亮的职务是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就是说诸葛亮主管刘备统帅部中的大大小小的所有事情,刘备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诸葛亮都是可以参与的。
诸葛亮虽然不是决策者,但他可以向决策者建言献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关羽之死是必然的?关羽之死背后的秘密是什么?导语:关羽是刘备的结拜义兄第,在三国演义中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关羽是被魏国,吴国合谋算计,终于败走麦城,最后被俘关羽是刘备的结拜义兄第,在三国演义中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关羽是被魏国,吴国合谋算计,终于败走麦城,最后被俘,然后杀害,但是如果仔细推敲的话,不难发现其实关羽之死是命中注定的,是人家设计好的,那么这个人家是谁呢?诸葛亮!小编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让关羽死,第一,从关系远近来说,刘关张是磕头的把兄弟,是过命的交情,如果有关羽在的话,那么诸葛亮就不能牢牢的控制住刘备,为什么不害张飞呢?因为张飞是个大老粗,好糊弄,而关羽熟读春秋,是个文武全才,这样的人必然不会放任他控制刘备的,第二,从关羽与诸葛亮的关系来看,关羽并不是很服气诸葛亮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诸葛亮让联合孙吴共抗曹操,关羽就很不以为然,第三,诸葛亮谋的是天下,所以对待阻碍自己的关羽,是不会放任不管的,所以必须设计除掉。
小编再说几个为什么,能加深大家的理解,诸葛亮是整个三国演义里最聪明的军师了,对于敌方的大将的品格性情是了如指掌,更不要说,关羽这样的朝夕在身边的将军了,你说关羽的性格,他能不了解吗,关羽瞧不起东吴,个性又那么骄傲,还听不进别人的话,除了诸葛亮,刘备的话还能听进去,剩下他怕谁?让这样的人,去荆州这么重要的岗位,还在曹操,孙权的交界处,你说这不是让他送死吗?第二,襄樊之战,关羽与曹操正打着激烈,孙吴背后捅刀,这个时间相当长,诸葛亮为什么不派兵支援?想想曾经刘备去吴国的三个锦囊吧,诸葛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本领那可是货真价实的,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诸葛亮借刀杀关羽原因他成了联吴抗魏绊脚石导语:船山先生的分析何其精辟,不由人不喟然叹服!既然关羽已成为诸葛亮联吴抗魏战略方针上的绊脚石,葛氏假吴人之手将其翦锄也就不是毫无道理的船山先生的分析何其精辟,不由人不喟然叹服!既然关羽已成为诸葛亮联吴抗魏战略方针上的绊脚石,葛氏假吴人之手将其翦锄也就不是毫无道理的事,我们又何必为之惊讶呢!原内容提要:章太炎先生在《訄书》中提出的:“葛氏假手于吴人,以殒关羽之命”的见解虽仅是猜测,但确实很有道理。
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前后长达半年。
在此期间,魏军几乎倾巢出动,曹操先后派出五批精锐部队增援樊城。
在曹魏和东吴绝对优势兵力的夹击下,关羽全军溃败,危在旦夕,他日夜企盼蜀汉救兵的到来。
但直至关羽临沮被擒,刘备、诸葛亮未以一卒增援荆州。
方诗铭认为这是刘备要翦锄关羽,但其理由牵强附会,绝难令人信服。
除了羽、葛之间争夺权力的矛盾外,由于关羽不断破坏诸葛亮联吴抗魏的战略方针,故葛氏假吴人之手将其翦锄也就不是毫无道理之事。
最近,《光明日报》(2004年12月14日“史学”版)等报刊摘录了笔者的《诸葛亮择主与拜相再认识》一文,不久,众多网站纷纷转载,并将题目改为《诸葛亮借刀杀关羽》。
此文被各网站及众多媒体刊载报导后,引起了广大文史爱好者及学术界专家学者的强烈反响,大都表示无法接受拙文的观点。
山东电视台“放言天下”栏目对此进行了专题讨论,并于今年2月22日对笔者进行了电话采访。
为此,笔者再作辨析,冀望能将这一问题的探讨引向深入。
专家们最主要的不同见解是:关羽攻打襄樊的前期,擒于禁,斩庞德,把曹仁围困在樊城,军事上节节胜利,诸葛亮没有必要派蜀兵来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文武双全的关羽究竟为什么会“大意失荆州”?
导语:读《三国志》,你会发现,被后人寄予了无限希望的西蜀帝国,在一连串无以言述的错误之后,悄然间走向它的覆亡。
这些错误,每一个都是那么让
读《三国志》,你会发现,被后人寄予了无限希望的西蜀帝国,在一连串无以言述的错误之后,悄然间走向它的覆亡。
这些错误,每一个都是那么让人揪心,那么让人伤神。
因为这都是些伟大的错误,是人生无可逃避、必须要犯的错误。
有些错误,是专属于伟大人格的。
英雄就是在这些错误之上挺立起来,赢得后人尊崇。
西蜀阵营中,第一个犯错的,是关羽。
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布局,刘备夺取西川,兼拥荆州,等待天下时局变化,届时: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刘备自取西川,选择关羽镇守荆州,等待配合他兵出秦川。
两路夹击,再战天下。
当时的关羽,正处于体能与智慧的巅峰,承担这一使命,并不在话下。
历史也是这样,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阳大战,水淹七军,斩庞德,俘于禁,曹兵降者,大约两三万人。
如何处理这些降兵呢?
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时,袁绍兵有八万人投降,曹操一个不留,把这八万人统统杀掉了。
如果从冷血的军事成本角度来说,曹操的做法对自己有利。
虽说是八万降兵,但管理成本高昂,要给他们吃给他们喝,八万人的粮食需要庞大的人力运输,还要派生力军严密监视以防他们造反。
这样做的结果,就会牵制曹操的相当部分兵力,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战局。
释放是个更人道的办法,但这些士兵都是袁绍地盘上的人,曹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关羽为何败走麦城?一代武圣的3大未解谜团导语:关羽是我们家喻户晓的三国英雄,而对于他的身世我们知道的却很少,而他败走麦城更是让人觉得蹊跷。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一代武圣的三大未关羽是我们家喻户晓的三国英雄,而对于他的身世我们知道的却很少,而他败走麦城更是让人觉得蹊跷。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一代武圣的三大未解谜团。
1、关羽的身世之谜关羽的身世,史书上一直没说清。
《三国志·关羽传》说:“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解”hai)人也。
”仅有一句话,用笔吝啬。
这个“解”,指“解州”,古称解梁,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区西南15公里处,现在是一个镇,镇上有“解州关帝庙”,面积是洛阳关林的5倍,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国志》中,没有关羽长辈和妻室的记载,一直到清初康熙年间,解州地方官王朱旦,带领百姓浚修古井时,掘出了关家墓砖,上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资料比较详细。
这个地方官很用心,据此写了《关侯祖墓碑记》。
据墓砖上的文字记载,关氏家族其实是个文人世家。
关羽的祖父关审,字问之,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庚寅生,居住解州常平村。
此人识文断字,常以《春秋》训其子。
关羽的父亲名叫关毅,字道远。
“性至孝,父审卒后,在墓旁结庐守丧三年,于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
羽长成后娶胡氏为妇,生子关平”。
但关羽究竟有几个儿子,这上面也还是语焉不详。
《三国志·关羽传》中,提到了关羽儿子关平、关兴,但没有提到三子关索。
由此史学界认为,历史上并无关索其人。
再就是《三国演义》中的关平,被写成关羽收的义子,说关平原本是关定的儿子,因为关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关羽败走麦城被杀竟是诸葛亮设计的阴谋
导语:关羽,本字永生,后改字云长,是三国演义中“义”的代表,被后人尊称为“武圣”,在各地也被当做神灵供奉。
关于关羽的传说不胜列举,多赞颂
关羽,本字永生,后改字云长,是三国演义中“义”的代表,被后人尊称为“武圣”,在各地也被当做神灵供奉。
关于关羽的传说不胜列举,多赞颂其英勇神武,义字当头,然而他终极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的结局,也为众人唏嘘。
关于关羽的死,也众说纷纭,那么一代英雄关羽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认命关羽为前将军,七月,关羽避免来自东吴的威胁,率军攻打樊城的曹仁。
并派人深入曹魏的占领地域策反,侵扰仇人后方。
曹操派上将于禁助战,关羽借汉水淹曹魏七军,活捉于禁,威震华夏,曹操计划迁都以避关羽之锐。
此时司马懿、蒋济等劝阻,认为孙权一定不肯看到关羽得志,可以用承诺将江南封给孙权为前提让他从背后发兵攻击关羽。
同时曹操带动徐晃、张辽等将,及衮州刺史裴潜、豫州刺史吕贡等率军救援樊城,更筹办亲自征讨关羽。
水淹七军之后,曹操约孙权夹击关羽,早先孙权没有顿时承诺,相反是派使者去关羽哪里和亲,迎娶关羽的女儿,关羽震怒,唾骂其使,孙权闻之,越发震怒,派吕蒙狙击荆州。
孙权命吕蒙为主帅狙击荆州,并亲自率军为后盾。
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刘备小舅子)、公安守将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吕蒙不费吹灰之力就遂次第攻下荆州各郡。
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军力不足,认为很难与关羽抗衡,不外之后曹操先后调派徐商、吕建等将领以及殷署、朱盖等十二营戎马支援徐晃,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关羽兵败身亡之谜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导语: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连连得手,水淹于禁七军,威震华夏。
曹操不断调兵遣将,甚至还抽调镇守居巢(今安徽巢湖)的征东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连连得手,水淹于禁七军,威震华夏。
曹操不断调兵遣将,甚至还抽调镇守居巢(今安徽巢湖)的征东将军张辽支援襄樊前线,自己则坐镇洛阳附近作为后援。
曹操动作这么大,关羽也没闲着。
《易经》有辞:上九,亢龙有悔。
道理几乎人人都懂,是说见好就收、适可而止,否则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却从来没有几个。
关羽此时就没有适时收手的意思。
他看出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就能成功。
关羽趁热打铁的方法,是抽调江陵和公安的后方军队围攻襄阳、樊城。
促使关羽调兵的主观原因,就是他的性格。
作为一个高调的人,高傲、自负、要强是关羽的性格特点。
他要把嘴边的肉——襄阳、樊城吃进肚子里才甘心,并且要只靠自己的力量吃下去。
所以他不是向刘备请求援兵,而是抽调荆州后方军队。
客观原因是东吴的伪装。
此时鲁肃已经在两年前病逝,一向主张强硬对刘的吕蒙接替右部督职位,将武力夺取荆州提上议事日程,不仅说动了老板孙权对荆州的不死之心,而且定下了具体的作战计划,首先是伪装自己、麻痹关羽。
于是,关羽很快得到消息说东吴猛将吕蒙病得不轻,带薪休了长期病假,接替吕蒙主持荆州军务的是年轻人陆逊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关羽是诸葛亮借刀所杀?襄樊之战刘备为何不出
兵
导语: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
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个襄樊之战,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
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个襄樊之战,首尾长达半年之久,从开始的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到后来的曹操不断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等率兵增援樊城。
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竟没有采取任何对策。
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全军覆没之际,蜀军援兵也还是迟迟不至,这引起了后人的纷纷猜疑。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在专业期刊《史学集刊》上撰文指出,关羽之败,败在吴魏联盟绞杀,但真正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却可能是自家人诸葛亮。
襄樊之战,前后半年之久,蜀汉为何不派一兵一卒?对此,学者多有议论。
早年,国学大师章太炎曾提出独特见解,他认为,关羽镇守荆州,手握重兵,骄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以对付,即使刘备健在之时,诸葛亮也很难越过关羽这道屏障而摄取更大的权力。
故“葛氏”宁可丢失荆州,也要假吴人之手除掉关羽。
章太炎的这个观点很是大胆,但仅仅只是猜测。
而朱子彦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则对此观点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刘备、关羽“自小结契”,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
朱子彦在文中指出,当时诸葛亮虽不能执掌军政大权,但他明知关羽攻取襄樊条件并不成熟,且完全违背了《隆中对》提出的待“天下有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关羽之死谜团究竟是谁害死了他?
导语:历史上记载关羽的事情也不是特别详细,当然人们最关心的还是,关羽到底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
今天就为大家讲一讲关羽死亡的详细细节。
有人
历史上记载关羽的事情也不是特别详细,当然人们最关心的还是,关羽到底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
今天就为大家讲一讲关羽死亡的详细细节。
有人认为关羽是被人设计杀死的,这个人就是诸葛亮。
但是根据记载,当时诸葛亮并没有人们口中说的,拥有很大的权力。
在蜀国,诸葛亮也只是一个众多辅佐刘备的人当中的一个,就算是诸葛亮让刘备打消了救援的心思,可是真正下决心的还是刘备本人,所以这个假设不成立。
而且从表面上看,刘备根本就没有理由不去救关羽啊。
两个人是十分亲的兄弟,他们一起白手起家,一起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刻,这才有了如今的蜀国。
也正是因为这份情谊,刘备才会重用关羽,将荆州交给他来守护。
但是从更深层次来看,刘备的心中对关羽还是有不满的,这个不满就来自于关羽与曹操的关系。
当时刘备被曹操击溃后,部下四散逃亡,刘备和关羽也是失散了,刘备投靠了袁绍,而关羽投降了曹操。
曹操得到关羽之后,肯定是将关羽好吃好喝地供着,关羽无缘无故受了曹操的恩惠,就一直想要报答。
很快,这个机会就来了。
当时袁绍兵强马壮,想要独霸天下,于是便带着刘备一起攻打曹操。
关羽一看,这个报答的机会来了,三下五除二就杀了颜良。
袁绍那个心痛啊,回去就说了刘备一顿。
刘备一听关羽在曹操那里,第二天立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揭密魏蜀吴三家联合绞杀关羽?
导语:关羽被杀一事,一直被三国爱好者引以为憾,关羽的死亡也流传出诸多的版本,有人说,关羽的死亡来源于蜀汉内部的政治争斗,关羽因为骄纵、拥
关羽被杀一事,一直被三国爱好者引以为憾,关羽的死亡也流传出诸多的版本,有人说,关羽的死亡来源于蜀汉内部的政治争斗,关羽因为骄纵、拥兵自重而被诸葛亮、刘备阴谋杀害,那么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关羽发起樊城之战,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一时间中原震动,曹操甚至动了迁都的念头。
但是,曹操的谋士们看到,最不愿意关羽实现战役目的的当属孙权。
于是他们建议让孙权从背后偷袭关羽,而这边增派兵力支援曹仁,以解樊城之围。
正好孙权也有这种想法,在得到了曹操同意后,偷袭荆州的江陵城,俘获了关羽及其将士的妻子儿女。
关羽不能攻克樊城,只好撤军。
由于军士逃散,关羽在临沮被孙权的军队截断退路,兵败被杀。
关羽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秋天发起樊城战役,到当年十二月兵败被杀,前后有半年时间,汉中王刘备竟然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支援关羽!于是有人揣测论断,这是刘备和诸葛亮的阴谋,是他们希望借助曹魏和东吴之手,除掉关羽,以绝后患,因此也可以认为,是魏蜀吴三家联合绞杀了关羽。
事情难道真是这样吗?
“阴谋论”者的基本观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刘备害怕关羽尾大不掉,自己死后将来无人能够制约关羽,正好借助魏、吴之手为儿子清除障碍;二是诸葛亮要想独揽大权,关羽不会甘心居于他之下,因此也不向刘备提出建议,借助魏、吴之手除掉关羽,为自己将来独揽大权扫清障碍。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从诸葛孔明的角度看关羽败亡的真正原因
导语:看过很多有关吴蜀荆襄战役的评论,往往认为错不在关羽的刚傲自负就是孔明的疏忽大意。
但如果忽略掉理应考虑在内的战略构想、军事运作、以及
看过很多有关吴蜀荆襄战役的评论,往往认为错不在关羽的刚傲自负就是孔明的疏忽大意。
但如果忽略掉理应考虑在内的战略构想、军事运作、以及政治目标的话,换一种主观的思路,可能会产生千万种认为的理由。
演义把魏晋一统天下、乃至蜀汉的任何一场大败都说成是“天不乍汉”把失败归结与天,那是为了尊刘,所以拿出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
战争胜败与否,的确很大程度上要靠运气,但主要还在于人,人谋、人格、人性,这些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下面先结合一下孔明的个人因素来说一下致使关羽败亡的真正原因,以及孔明用关羽来守荆州的隐藏目的。
孔明的个人因素
孔明常以仙风道骨、超凡脱俗的姿态示人,以显处己之高、淡泊名利,而骨子里确是相当自信而且渴望功名的,身世背景和知识分子的身份都逼迫他必须有所成就才能立足与世,平日里和石广元几位朋友阔谈天下大事,谓人家可以当什麽官做什麽差,说到自己却笑而不语隐然在说:唉,我的志向岂是你们能够了解的。
一者显示自己知人,不会有什麽事逃出自己的掌控。
二者显示自己多麽的淡泊名利。
躬耕南阳时,除了司马徽、徐庶、庞统几位和自己属同一级别的人外,大多时清高冷傲,少与人交往,人们不能够了解他,所以把他看成一般的书呆子,评价也不高。
这种半似封闭的生活给他日后的人事工作造成障碍,所以在对待人才问题上总是处理欠妥。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