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各类猪群数量确定
- 格式:ppt
- 大小:66.01 KB
- 文档页数:8
猪场的猪群结构及饲料需要量
猪群结构(以一个规模即100头基础母猪为例)
1、生产母猪100头
2、后备母猪25头(约占生产母猪25%)
3、种公猪4头(自然交配。
一头公猪约可配25头母猪;人工授精一头公猪所配的母猪大大超过100头)。
4、仔猪和生长肥育猪2200—2600头(猪的头数跟平均产仔数、断奶制度及猪只存活率有关),合计起来该猪场全年饲养量大约为2330—2630头。
猪群结构见下表:
二、一头猪从出生到出栏的耗料量见表1
三、规模猪场环境参数
四、一个规模猪场全年所需饲料量规模猪场共须配制7-8种全价饲料。
一个规模即成年母猪100头、后备母猪25头、种公猪4头、后备公猪2头、年产商品肉猪1800(按较高生产水平),所需饲料总量约为600吨。
计算如下表:
备注:空怀母猪饲喂妊娠前期母猪料,妊娠后期母猪可饲喂哺乳母猪料。
若猪场的生产水平只能达到平均每头母猪年出栏肥猪16头,则一个规模全年总耗料量为550吨,月均耗料量为45吨。
这样,每头
商品猪担负种猪群饲料必然有所增加。
每个规模猪场应根据自己的规模适时指定用料计划,合理安排资金使用。
若猪场的生产水平只能达到平均每头母猪年出栏肥猪16头,则一个规模全年总耗料量为550吨,月均耗料量为45吨。
这样,每头商品猪担负种猪群饲料必然有所增加。
每个规模猪场应根据自己的规模适时指定用料计划,合理安排资金使用。
合理计算规模化猪场各类猪群存栏及占栏头数摘要:本文从规模化养猪生产流程入手,结合当前我国养猪业的实际情况,详细描述了规模化猪场各类猪群存栏数及占栏头数计算的根据并提供了示范计算过程,供猪场设计人员参考。
一、规模化养猪生产流程根据此生产流程,将规模化猪场的猪群分为公猪群(包括后备公猪、种公猪)、母猪群(包括后备母猪、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哺乳仔猪群、保育仔猪群、生长猪群、育肥猪群。
二、各猪群基本经济技术参数1、公猪群(1)、后备公猪饲养天数为70天,初配体重为130-140千克,死淘率为5%。
(2)、公母比例在自然交配时为1:30,人工授精时为1:100。
(3)、种公猪年更新率33%。
2、母猪群(1)、后备母猪饲养天数为70天,初配体重为120-130千克,死淘率为5%。
(2)、断奶至发情天数平均为14天,情期受胎率为85%。
(3)、妊娠期为114天,确定妊娠所需天数为21天。
(4)、妊娠母猪分娩率为90%。
(5)、妊娠母猪提前进产房天数为7天。
(6)、母猪窝产活仔猪数为10.0头。
(7)、哺乳期为28天。
(8)、基础母猪年更新率为33%。
3、哺乳仔猪群(1)、哺乳期天数为28天。
(2)、哺乳期成活率为90%。
4、保育仔猪群(1)、保育期天数为42天。
(2)、保育仔猪成活率为95%。
5、生长猪群(1)、生长猪群饲养天数56天。
(2)、生长期成活率为98%。
6、育肥猪群(1)、育肥猪饲养天数为49天。
(2)、育肥期成活率为99%。
(3)、种猪选育场种猪产品合格率为60%。
(4)、祖代猪场二元母猪产品合格率为85%。
7、各类猪群转群后空圈消毒天数为7天。
三、其他重要经济技术参数计算1、妊娠母猪饲养天数=母猪正常妊娠天数-确定妊娠所需天数-提前进产房天数=114-21-7=86天2、空怀母猪饲养天数=(断奶至发情天数+确定妊娠所需天数)+21×(1-情期受胎率)+ (妊娠母猪饲养天数/2) ×(1-妊娠母猪分娩率)=(14+21)+21×(1-0.85)+(86/2) ×(1-0.90)=42.45天3、哺乳母猪饲养天数=提前进产房天数+哺乳期天数=7+28=35天4、商品肉猪饲养天数=生长猪饲养天数+育肥猪饲养天数=56+49=105天5、母猪平均繁殖周期=空怀母猪饲养天数+妊娠母猪饲养天数+提前进产房天数+哺乳期=42.45+86+7+28=163.45天6、母猪平均年产仔窝数=365/母猪平均繁殖周期=365/163.45=2.23窝7、母猪平均日产窝数=基础母猪头数×母猪平均年产仔窝数/365=300×2.23/365=1.84窝8、母猪平均周产仔窝数=母猪平均日产窝数×7=1.84×7=12.85窝9、每头母猪平均年提供断奶仔猪头数=母猪平均年产仔窝数×窝产活仔猪数×哺乳期成活率=2.23×10×0.9=20.07头10、全场年出栏产品头数=基础母猪头数×母猪平均年产仔窝数×窝产活仔猪数×哺乳期成活率×保育仔猪成活率×生长期成活率×育肥期成活率=300×2.23×10.0×0.9×0.95×0.98×0.99=5550头11、种猪选育场年提供合格种猪头数=全场年出栏产品头数×种猪产品合格率=5550×0.60=3330头12、种猪选育场年提供商品猪头数=全场年出栏产品头数-合格种猪头数=5550-3330=2220头13、祖代猪场年提供合格二元母猪头数=全场年出栏产品头数×0.5×种猪产品合格率=5550×0.5×0.85=2356头14、祖代猪场年提供商品猪头数=全场年出栏产品头数-合格二元母猪头数=5550-2356=3194头15、商品猪场年提供商品猪头数=全场年出栏产品头数=5550头四、存栏猪群结构及占栏头数计算1、种公猪存栏头数=基础母猪头数×公母比例=300×0.033=10头。
给猪分类要以猪的年龄、性别、用途等为依据,划分的标准和名称必须统一,方便猪场工作人员统计和管理。
猪的分类一般分为哺乳仔猪、保育猪、生长育肥猪、繁殖猪四大类。
各猪群类别的具体定义请您往下看:1.哺乳仔猪是指从出生到断奶前的仔猪,一般断奶体重在6~9千克。
2.保育猪是指断奶到70日龄的小猪,或体重6~9千克到25~30千克的小猪。
3.生长育肥猪是指70日龄以后的猪,或体重25~30千克到90~110千克阶段的猪。
以体重大小区别,60千克以前叫生长猪,60千克以后叫育肥猪。
4.繁殖猪繁殖猪群包括后备公母猪、鉴定公母猪和成年公母猪。
(1)后备猪是指从90千克到配种以前暂时选留的公、母猪。
公的叫后备公猪,母的叫后备母猪。
(2)鉴定公猪是指8月龄以后参加过配种,但仍然有待选择的年轻公猪。
(3)鉴定母猪是指已产过1胎的1.5岁左右,但仍然有待选择的年轻母猪。
(4)成年公、母猪也叫基础公、母猪,是指经过鉴定合格的1.5岁以上的公、母猪。
(5)淘汰猪是指失去种用价值的后备与成年公、母猪和因病不愈或因伤致残的生长育肥猪。
四、准确计算猪群的结构与组成在生产工艺流程中,划分出的饲养阶段决定了猪群的组成类别,准确计算出每一类猪群的存栏数量就形成了猪群结构。
划分饲养阶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猪舍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下面以年产万头商品肉猪猪场为例予以说明。
1、年产总窝数年产总窝数=计划年出栏头数/窝活产仔数×从出生至出栏成活率=10000/(10×0.9×0.96×0.98×0.99)=1193(窝/年)2、每个节拍转群头数生产节拍亦称繁殖节律,是指相临两群哺乳母猪转群的时间间隔(天数)。
生产节拍根据猪场规模而定,实践经验表明,年产5万头以上商品肉猪的大规模猪场多实行1或2天制,即每天或隔天有一批仔猪断奶、保育和肉猪出栏。
在玉田县年产1-3万头商品肉猪的规模猪场实行7天制,以7天为一个节拍,即以周为单位进行生产安排。
建设猪舍的前提是计算猪群结构,根据存栏结构规划各阶段猪舍的面积。
四、猪群结构计算(一)猪群结构与存栏头数计算方法1(设计规模:年提供上市商品猪1000头)1、成年母猪头数:成年母猪头数=年出栏商品猪头数÷每头母猪每年所提供的商品猪头数按照每头母猪每年提供上市商品猪18头计则:成年母猪头数=1000÷18=56(头)2、后备母猪头数:母猪年更新率为33%后备母猪头数=成年母猪头数×年更新率则:后备母猪头数=56×33%=19(头)3、公猪头数:公母比例为1:25公猪头数=成年母猪头数×公母比例则:公猪头数=56×1÷25=3(头)4、后备公猪头数:公猪年更新率为33%后备公猪头数=公猪头数×年更新率则:公猪头数=3×33%=1(头)5、待配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栏位计算:各类猪群在栏时间:配种房=待配(7d)+妊娠鉴定(21d)+消毒(3d)=31(d);妊娠舍=妊娠期(114d)-妊娠鉴定(21d)-提前入产房(7d)+消毒(3d)=89(d);产房=提前入产房(7d)+哺乳期(35d)+消毒(3d)=45(d).上述三项总在栏时间:配种房(31d)+妊娠舍(89d)+产房(45d)=165(d)母猪在各栏舍的饲养时间比例分别为:配种房=31÷165=18.8%妊娠舍=89÷165=53.9%产房=45÷165=27.3%60头母猪按上述比例分配:则:配种房有母猪:60×0.188=12(头)妊娠舍有母猪:60×0.539=33(头)产房有母猪:60×0.273=17(头)则:配种房应有13头猪妊娠舍应有34头猪产房有产床18个其饲养期为保育期的2-3倍故起栏位应为保育期的2-3倍。
(二)猪群结构与存栏头数计算方法2600头基础母猪结构1、公猪群组成公猪数:600 ×1/25 = 24 头后备公猪数:24×1/3 = 8 头2、母猪群组成计算方式:法一:基础母猪数×年产胎次×饲养日/365法二:日产仔窝数×饲养日3、空怀母猪:600×2.34×(14+21)/365 = 135 头4、妊娠母猪:600×2.34×86/365 = 330 头5、泌乳母猪:600×2.34×(7+28)/365 = 135 头6、后备母猪:600×30%×35/365 = 18 头7、仔猪群组成计算方式:日产仔头数×成活率×饲养日哺乳仔猪: 3.86×10×28 = 1081 头保育仔猪:3.86×10×0.9×35 =1216 头8、生长肥育猪群组成计算方式:日产仔头数´成活率´饲养日生长猪: 3.86×10×0.9×0.95×56 = 1848 头肥育猪: 3.86×10×0.9×0.95×0.98×49 = 1585 头(三)猪群结构与存栏头数计算方法3规模猪场猪群结构人生不能留遗憾。
规模化猪场各类猪存栏及栏位数的计算(1)7—3 工厂化养猪工艺组织方法一、基本概念工厂化养猪就像工业生产一样,以生产线的形式,实行流水作业,按照固定周期节奏(一般以周为单位),连续均衡地进行生产。
生产过程包括了配种、妊娠、分娩、哺乳、保育、肥育等六大环节。
现代工厂化养猪的生产工艺就是按照上述六个环节组成一条生产线进行流水式生产,正如工厂生产产品一样,养猪场的一栋猪舍就是一个生产车间,每个车间完成1~2个生产环节(或生产工序),产品从一个车间转移到下一个车间,从一道工序转移到下一道工序,每一工序必须完成规定的生产工艺。
这样进行养猪生产,分工明确具体,设备使用熟悉,饲料利用规范,能够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
二、主要特点1.流水式的工艺流程工厂化养猪是将各生产阶段的猪群按一定的生产节律和繁殖周期,组织成有工业生产特点的流水式生产工艺过程。
也就是说,把养猪生产中的配种、妊娠、分娩哺乳、保育、育成和肥育等六个环节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条连续流水式的、全进全出的生产线,并按计划、有节律地常年均衡生产。
2.专门化的猪舍类别工厂化养猪必须建立能适应各类猪群生理和生产要求的专用猪舍,如配种妊娠舍、分娩哺乳舍、仔猪保育舍和生长肥育舍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生产工艺有序地进行。
3.完善化的繁育体系工厂化养猪须选用较高生产性能的猪种,并按繁育计划建立好繁育体系,保证生产优良种猪和商品猪,从而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
4.系列化的全价饲粮工厂化养猪要按照猪群的划分,配制不同型号的全价饲粮,满足其营养需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猪的生产潜力。
5.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工厂化养猪猪群集约、全进全出,要求配备先进的设施与设备。
猪舍要达到保温隔热、冬暖夏凉、清洁干燥、空气新鲜的要求。
设备要符合猪的生理要求,方便劳动者的生产操作,并能给猪群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6.严密化的兽医保健工厂化养猪要求建立健全严格的消毒、防疫和驱虫制度,确保猪群健康。
同时要建立符合卫生要求的粪污处理系统。
如何制定规模养殖场的畜禽数量标准实施方案如何制定规模养殖场的畜禽数量标准实施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养殖污染防治。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规模标准根据畜牧业发展状况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确定。
牧区放牧养殖污染防治,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当统筹考虑保护环境与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激励引导。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扶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主管部门负责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畜禽养殖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协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和各自职责,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第六条从事畜禽养殖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要求,并依法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七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科学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发。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促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的提高。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举报。
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对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预防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主管部门编制畜牧业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实施。
工厂化猪场中各类猪舍的猪栏数量计算及排列方式会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和设计理念有所变化。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计算方法和常见的排列方式:
一、猪栏数量的计算:
1.确定各类猪舍的规模,即每种类型猪舍所需的面积。
2.根据各类猪的生长需求,确定每头猪所需的面积。
例如,种猪、育肥猪、仔猪
所需的面积不同。
3.计算每类猪舍的容纳数量,即猪舍面积除以每头猪所需的面积。
4.最后,根据猪场的总体规划和生产目标,调整各类猪舍的猪栏数量。
二、猪栏的排列方式:
1.单列式:猪栏成一列排列,适用于小型猪场或气候较温暖的地区。
优点是建设
简单,通风效果好。
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管理不便。
2.双列式:猪栏成两列相对排列,中间为通道。
这种排列方式适用于中大型猪场,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便于管理。
但需注意通风和采光设计。
3.多列式:猪栏成多列排列,适用于大型现代化猪场。
这种排列方式土地利用率
高,便于集中管理。
但通风、采光和防疫设计难度较大。
在实际操作中,猪栏的排列方式还需要考虑地形、地貌、当地气候条件、防疫要求等多种因素。
最终的设计方案应满足生产效率、动物福利和环保要求。
现代化养猪的猪群结构和存栏数的计算现代化养猪的生产工艺是按照流水式、有节律的作业,要求严格按全进全出的作业方式进行生产。
所以现代化猪场的猪群结构和常年各类猪的存栏数必须按这一规则进行精确的计算。
现将计算方法介绍如下。
一、成年母猪头数成年母猪头数的确定有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按年出栏的商品肉猪头数来计算,如年出栏一万头商品猪的所谓万头猪场其成年母猪头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成年母猪头数=每头成年母猪提供的商品猪数要根据所设计的现代化猪场的预定生产指标计算而来。
其计算方法是:每头成年母猪提供的商品猪数=每头平均产仔数×年产窝数×窝产活仔率×哺乳仔猪成活率×断奶仔猪成活率×生年育肥成活率这些参数在养猪手册中都可以查到,如《中国养猪大成》表7-6-6某万头猪厂的工艺参数中可查到:母猪窝产仔数:10头;窝产活仔率:90%;哺乳仔猪成活率:90%;断奶仔猪成活率:95%;生长育肥成活率:98%;母猪年产胎次:2.2。
将这些参数代入公式则每头成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数为16.6头。
万头猪场成年母猪数=10 000÷16.6=602≈600头第二种方法就是依据成年母猪数为基数来决定猪场的规模。
如 100头、 20O 头、3O0头等。
有了成年母猪数以后就可以依下面的公式计算其他各类猪的存栏数,从而算出猪场的猪群结构。
下面以万头猪场为例进行计算。
二、公猪数公猪数=成年母猪总数×公母比例=600×1/25=24头三、后备母猪数后备母猪数=成年母猪数×年更新率=600×33%=198头四、后备公猪数后备公猪数=公猪数×年更新率=24×33%=8头五、空怀配种母猪数空怀配种母猪数===132头六、妊娠母猪数妊娠母猪数== =311头其中:114天为妊娠天数;21天为在空怀群里的观察天数;7天为产前7天进入产房。
七、分娩母猪头数分娩母猪头数== =152头其中:哺乳35天;产仔前7天进入产房。
建设猪舍的前提是计算猪群结构,根据存栏结构规划各阶段猪舍的面积。
四、猪群结构计算(一)猪群结构与存栏头数计算方法1(设计规模:年提供上市商品猪1000头)1、成年母猪头数:成年母猪头数=年出栏商品猪头数÷每头母猪每年所提供的商品猪头数按照每头母猪每年提供上市商品猪18头计则:成年母猪头数=1000÷18=56(头)2、后备母猪头数:母猪年更新率为33%后备母猪头数=成年母猪头数×年更新率则:后备母猪头数=56×33%=19(头)3、公猪头数:公母比例为1:25公猪头数=成年母猪头数×公母比例则:公猪头数=56×1÷25=3(头)4、后备公猪头数:公猪年更新率为33%后备公猪头数=公猪头数×年更新率则:公猪头数=3×33%=1(头)5、待配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栏位计算:各类猪群在栏时间:配种房=待配(7d)+妊娠鉴定(21d)+消毒(3d)=31(d);妊娠舍=妊娠期(114d)—妊娠鉴定(21d)—提前入产房(7d)+消毒(3d)=89(d);产房=提前入产房(7d)+哺乳期(35d)+消毒(3d)=45(d).上述三项总在栏时间:配种房(31d)+妊娠舍(89d)+产房(45d)=165(d)母猪在各栏舍的饲养时间比例分别为:配种房=31÷165=18.8%妊娠舍=89÷165=53。
9%产房=45÷165=27。
3%60头母猪按上述比例分配:则:配种房有母猪:60×0。
188=12(头)妊娠舍有母猪:60×0。
539=33(头)产房有母猪:60×0.273=17(头)则:配种房应有13头猪妊娠舍应有34头猪产房有产床18个其饲养期为保育期的2-3倍故起栏位应为保育期的2-3倍。
(二)猪群结构与存栏头数计算方法2600头基础母猪结构1、公猪群组成公猪数: 600 ×1/25 = 24 头后备公猪数:24×1/3 = 8 头2、母猪群组成计算方式:法一:基础母猪数×年产胎次×饲养日/365法二:日产仔窝数×饲养日3、空怀母猪:600×2.34×(14+21)/365 = 135 头4、妊娠母猪:600×2。
猪场猪群结构、占栏头数以及圈栏数的详细计算方法在猪场实际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合理的设计猪场饲养工艺,还要能够合理的计算猪群结构。
此外,考虑到猪群周转时需要进行空栏消毒、维修等情况,我们还需要确定猪场的虚拟存栏数,这样才能合理的计算出猪群所需的各类圈栏数,用以猪场设备投资预算等等。
这次,我们还以600头基础母猪为例,来给大家详细的介绍600头基础母猪的猪场的猪群结构,占栏头数以及圈栏数的计算方法。
600头基础母猪猪场猪群结构的计算公式一、公猪群组成计算方式公猪数:600x1/25 = 24头后备公猪数:24x1/3 = 8头二、母猪群组成计算方式法一:基础母猪数x年产胎次x饲养日/365法二:日产仔窝数x饲养日1、空怀母猪:600x2.34x(14+21)/365 = 135头2、妊娠母猪:600x2.34x86/365 = 330头3、泌乳母猪:600x2.34x(7+28)/365 = 135头4、后备母猪:600x30%x35/365 = 18头三、仔猪群组成计算方式计算方式:日产仔头数x成活率x饲养日哺乳仔猪:3.86x10x28 = 108头保育仔猪:3.86x10x0.9x35 =1216头四、生长肥育猪群组成计算方式:日产仔头数x成活率x饲养日生长猪: 3.86x10x0.9x0.95x56 = 1848头肥育猪: 3.86 x10x0.9x0.95x0.98 x49 = 1585头占栏头数和圈栏数计算方法计算方法:存栏猪数x(饲养日+消毒维修日)/饲养日一、母猪1、空怀母猪:135x(35+7)/35 = 162;162/4= 41个圈栏。
2、妊娠母猪:331x(86+7) /86 = 358;358/4= 90个圈栏。
3、泌乳母猪:135x(35+7)/35 = 162;162 个产床。
4、后备母猪:18x(7+35)/35 = 22;22/4= 6 个圈栏。
二、公猪种公猪加后备公猪共25头,25 个单体栏;三、保育、生长、育肥猪1、保育猪:1216x(35+7)/35 = 1460;原窝保育,162 个保育床。
猪生产学实验四实验四数据采集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猪场猪群组成情况;2.掌握猪场猪栏配备情况;3.掌握饲料消耗情况。
二、实验内容:1.以一个年出栏一万头的猪场为例,计算猪群组成情况;2.以一个年出栏一万头的猪场为例,计算猪场猪栏配备情况;3.以一个年出栏一万头的猪场为例,计算一年饲料消耗情况。
(一)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参数1.繁殖周期繁殖周期=母猪妊娠期+仔猪哺乳期+母猪断奶至受胎时间=114+28+断奶至发情时间+配种至受胎时间=114+28+10+21×(1-情期受胎率)当情期受胎率为70%、75%、80%、85%、90%、95%、100%时,繁殖周期分别为158、157、156、155、154、153、152天。
2.母猪年产窝数母猪年产窝数=365/繁殖周期×分娩率情期受胎率85%,分娩率95%计,所以一些现代猪场平均繁殖周期为155天,设计猪场一般把母猪年产窝数定在2.24左右。
表1 某万头猪场的工艺参数项目参数参数参数妊娠期(日)114每头母猪年产活仔数初生时(头)20.16哺乳期(日)28 28日龄(头)18.14保育期(日)35 70日龄(头)17.24断奶至受胎(日)7~14 170日龄(头)16.89繁殖周期(日)152~158 每头母猪年产肉量(活重kg)1520~1689母猪年产胎次 2.24平均日增重(g)初生~35日龄200母猪窝产仔数(头)10 36~70日龄486 窝产活仔数(头)9 71~170日龄750成活率(%)哺乳仔猪90 公母猪年更新率(%)33 断奶仔猪95 母猪情期受胎率(%)85生长肥育猪98 公母比例1:50~1:65体重初生时1.2 圈舍冲洗消毒时间(日)7 35日龄8~8.5 繁殖节律(日)7 70日龄25~30 母猪临产前进产房时间(日)7 160~170日龄90~100 母猪配种后原圈观察时(日)21(二)准确计算猪群的结构与组成1.年产总窝数年产总窝数=计划年出栏头数/窝活产仔数×从出生至出栏成活率=10000/(10×0.9×0.95×0.98)=1193(窝/年)2.每个繁殖节律转群头数繁殖节律,是指相临两群哺乳母猪转群的时间间隔(天数)。
一般来说母猪8月龄开始可进入种群并配种,其平均怀孕时间为114天,断乳4周或5周,即28~35天仔猪断奶,母猪返回配种舍,仔猪进入网上培育。
母猪断奶后5~7天又发情配种,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
本文为猪场动力网原创内容,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图3-1所示:一、确定繁殖节律和生产工艺参数集约化猪场都是采用的分阶段饲养和全进全出的连续流水式生产工艺,为了有效地组织生产首先要确定繁殖节律,即在一定时间内对一群母猪进行人工授精或组织自然交配,使其受胎后及时组建起一定规模的生产群,以便保证分娩后组建起规模的哺乳母猪群,并获得规定数量的仔猪。
人们把组建哺乳母猪群的时间间隔(天数)叫做繁殖节律。
时间经验表明,年出栏1万~3万头规模的猪场多实行7日制,规模较小的猪场采用14、28或56天制。
7日制繁殖节律有很多优点:第一,可减少空怀和后备母猪的头数,因为猪的发情周期为21天,恰好是7的倍数。
第二,可将繁殖的技术工作和劳动任务安排在1周5天内完成,避开周六和周日,因为大多数母猪断奶后第4~6天发情,因此配种工作可在3天内完成。
第三,有利于按周、按月、按年制定工作计划,建立有秩序的工作和休假制度,减少工作的混乱和盲目性。
为了准确计算猪场的猪数和存栏数,据此计算各猪舍所需栏位数、饲料需要量、产品出栏数量等各项生产数据,必须首先实事求是地确定生产工艺参数。
由于不同的猪场其生产水平不尽相同,所以工艺参数也不相同。
现以500头基础母猪的猪场为例说明,见表3-1。
项目参数项目参数妊娠期(日) 114哺乳期(日) 28保育期(日) 42母猪窝产仔数(头) 11 断奶至受胎(日) 7~14 窝产活仔数(头) 10 公母猪年更新率 33%母猪情期受胎率 85% 配后圈观察(日) 21栏位消毒时间(日) 7 母猪进产房(日) 7公母进产房 1:25成活率(%):哺乳仔猪 92断奶仔猪 96生长育肥猪 98500头基础母猪猪场的工艺参数二、母猪分娩指数1、母猪周期分娩指数母期分娩指数是1年的365天除以1个繁殖周期所需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