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四节 法国教案 (新版)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985.54 KB
- 文档页数:3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法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 让学生掌握法国的行政区划、主要城市、经济、文化等社会经济特点。
3. 培养学生对法国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法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2. 法国的气候特征3. 法国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4. 法国的经济特点5. 法国的文化特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法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点。
2. 难点:法国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以及法国的经济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法国的自然风光和城市景观。
2. 运用地图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点。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法国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法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地图,了解法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3. 课堂讲解:讲解法国的行政区划、主要城市和经济特点。
4. 案例分析:分析法国的文化特色,如美食、艺术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法国的地理特点和社会经济现象。
教案将继续按照您的要求编写,请提供的五个章节要求。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评价方法:教师观察、学生自评、同伴评价等。
3. 评价结果: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法国地理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邀请法国相关领域的专家或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或交流。
3. 引导学生进行法国地理考察活动,如查找法国的旅游资料、设计旅游路线等。
八、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九、教学资源1. 教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2. 地图:法国地图、欧洲地图3. 图片:法国的自然风光、城市景观、文化特色等4. 视频:法国的宣传片、纪录片等5. 网络资源:法国的地理、经济、文化等相关资料十、教学进度安排1. 本章教学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法国》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法国》教材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城市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法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地理特征。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国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特点,培养学生对法国的基本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有基本的兴趣。
但学生对法国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对法国的认识。
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城市等特点,提高学生对法国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分析法国的自然地理特征;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法国的经济地理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法国的基本认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探索地理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城市等特点。
2.难点:法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地理特征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地理特征。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法国的相关案例资料。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法国的自然风光和城市景观,引导学生对法国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地图,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法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法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法国》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法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法国,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法国的了解多半停留在表面,如法国的美食、旅游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去认识和了解法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了解法国的经济和文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法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和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法国的地形、气候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展示法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法国的美食、旅游等图片,引出本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和文化,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法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法国的典型地理案例,如巴黎盆地、阿尔卑斯山脉等,分析地形、气候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地理初一下湘教版 3.4 法国教课设计课题法国教课设计课型新授课时1〔一〕在法国地图上指出其轮廓特点、地理地点、国都巴黎。
教〔二〕依据主要河流的流向,判断法国的地势特点。
学〔三〕依据法国地形随和候特点,概括该国发展农业的有益条件。
目〔四〕联系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特点,概括该国发展旅行业的标优势。
〔五〕运用资料,综合评论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点。
重难自然条件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经济和文化特点点点教教议论、沟通、互动地图法具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法国不单风光艳丽,文化绚烂,并且听老师解说法国介激国力雄厚。
作为欧盟的主要成员国,不论绍。
情是历史上,仍是此刻,法国对欧洲以致整导个世界有侧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跟着我国入加入世贸组织,我国与法国的联系将更为密切。
所以我们有必需增添对法国的认识。
学【一】自主学习阶段:先看课本后独立完在欧洲图上找出法生成黑板上板书的自学纲要里的问题〔题目自以下〕国的地点,察看其形状有什么特点。
主 1、在图 3-37 上找到法国,回答以下问题:找出法国濒临的海、学〔1〕法国轮廓呈 ________形。
海峡和海湾,以及陆习〔2〕找出法国濒临的海、海峡和海湾,以地上的邻国。
和及陆地上的邻国。
在图中找出巴黎盆探〔3 法国最北端大概度数为 ____度,最南端地和中央高原,议论究为 ______度。
由此判断法国大多数地域位并总结法国的地势于___纬度。
特点。
〔4〕找出巴黎盆地和中央高原,概括出法找出主要河流,主要国地势的特点为 _____高,______低。
地形城市。
主假如 ______和 ______,占全国面积的4/5 。
〔5〕找出塞纳河,其大概流向,最后注入_______。
〔6〕说出巴黎、里昂、马赛 3 个城市的地理地点特点。
国都是 _______。
2、法国的天气学大西洋沿岸天气种类天气特点回想上册天气的知生地中海沿岸识。
自 3、法国的农业〔阅读 p81 最后两个自然段,阅读 p81最后两个自主回答以下问题:〕然段,达成填空。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法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法国》主要包括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城市、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对欧洲西部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欧洲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法国的具体地理特征和人文现象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和了解法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城市、旅游资源等地理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法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城市、旅游资源等地理特征;2.难点:法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对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法国的地理特征;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法国的典型地理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国的地形、气候等对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的影响;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设计好教学课件和板书内容;3.准备好学生的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法国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法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
提问:你们对法国有哪些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和地图,呈现法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特征。
讲解法国的地形分为三个部分:北部低平原、中部高原、南部高原。
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为主。
河流主要有卢瓦尔河、塞纳河等。
8.4 法国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法国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法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法国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法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工业、农业、旅游业)的实例。
4.根据资料了解法国交通运输的特征。
5.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法国的文化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西欧大国”、“便利的交通”“文化与旅游”三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西欧大国”说明了法国自然和经济的基本特征,“便利的交通”说明了法国成为“西欧大国”的基本条件,“文化与旅游”强调了“西欧大国”的基本特色。
“西欧大国”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这些课程标准内容的要求已在第一节进行了阐述,可以参照理解。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首先提供一幅“图8-30法国地形分布”地图,设计读图和找图活动,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法国的地理位置、陆地轮廓形状。
教材正文并没有繁琐地罗列法国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只简洁地用一句话归纳了法国的地理位置和形状的突出特征——“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大陆轮廓略呈六边形”。
同样,教材通过读图、找图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地图概括法国的地形地势特征、河流分布、气候特征。
这些充分体现了教科书的学习引导功能。
教材正文关于地形和气候特征的叙述文字不多,但很有条理性,分别指出了法国地形、气候的主要类型和区域内部的差异。
教材提供了一幅精美的景观图片——“图8-31法国葡萄种植园”,从而引入法国经济发展状况。
教材除了介绍法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部门之外,更强调了法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如“核电占总发电量的70%以上”、“巴黎盆地是主要的农业区”、“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2)掌握法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3)了解法国的河流、湖泊及主要半岛;(4)掌握法国的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法国的特色产业;(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法国地理特色的兴趣;(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国家文化的态度;(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2)法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3)法国的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法国的地形、气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法国的特色产业及文化特点。
1. 导入新课:(1)展示法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法国的地理位置;(2)简要介绍法国的国旗、国徽、国歌等象征性元素;(3)提问:同学们对法国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 教学新课:(1)讲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2)介绍法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3)分析法国的河流、湖泊及主要半岛;(4)讲解法国的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特点。
3. 课堂互动:(1)开展小组讨论:法国的地形、气候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2)案例分析:法国的特色产业(如葡萄酒、时尚等)及其发展原因;(3)小组竞赛:法国的文化、旅游等特点知多少?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国的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
四、课后作业1. 绘制法国地形、气候分布图;2. 搜集法国的特色产业资料,进行课堂分享;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法国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1)法国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的掌握程度;(2)法国气候类型、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的理解;(3)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的参与度;(4)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教案:法国【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86-P89。
主要包含“西欧大国”、“便利的交通”、“文化与旅游”等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
1.2.掌握法国的工农业发展情况及其在欧洲的地位。
1.3.熟悉法国现代化交通网络的建设及其便利性。
1.4.识别并描述法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2.通过小组讨论和资料收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2.3.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增强学生对世界地理的兴趣和认识,开阔国际视野。
3.2.认识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及其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法国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
●法国现代化交通网络的发展及其便利性。
●法国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理解法国成为西欧大国的原因及其多方面的优势。
●分析法国旅游业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地图、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相关法国地理、文化和旅游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西欧大国(约20分钟)1.导入新课:1.1.提问:大家知道欧洲有哪些主要国家或地区?其中哪个国家位于欧洲中心位置?1.2.展示法国地图,指出其地理位置和轮廓。
2.讲授内容:2.1.自然环境:介绍法国的地形、气候特点,如西部平原、东部山区和地中海沿岸的气候差异。
2.2.经济概况:讲解法国的工业和农业发展情况,强调其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3.课堂活动:3.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法国的自然环境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二部分:便利的交通(约20分钟)1.导入新课:1.1.提问:为什么说交通是国家发展的命脉?1.2.展示法国现代化交通网络图,说明其覆盖范围和便捷程度。
2.讲授内容:2.1.交通设施:详细介绍法国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发展现状。
七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法国的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科学的地理教案设计总是以某种地理教学理论为依据的。
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法国的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法国的地理位置,法国的气候类型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我国与法国的对比,从法国找到我国发展的有效途径。
【重点难点】重点:法国的自然条件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
【教学方法】1、利用教学挂图、投影片、CAI课件等,建立空间概念。
2、设置恰当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学习任务。
3、设计适度的启发性问题,让新知识构建于已有知识之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明确目标你知道以香水、葡萄酒闻名于世的是哪个国家吗?该国还有许多著名的艺术景观,如埃菲尔铁塔、凯旋门,更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发达的经济。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探讨!二、小组学习,体验目标学习任务(一)西欧大国1、法国的地理位置、轮廓。
2、法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3、法国的气候。
4、法国的工农业。
学习任务(二)便利的交通1、法国交通便利,体现在哪些方面?学习任务(三)文化与旅游1、法国有哪些旅游景点?五、基础测试,检测目标1. 法国境内主要的地形是( )A. 山地、丘陵B. 平原、丘陵C. 平原、盆地D. 高原、山地2. 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是( )A. 法国B. 俄罗斯C. 德国D. 英国3. 法国发电量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A. 水电B. 火电C. 核电D. 地热发电4.读法国图回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法国地势高低。
(2)法国小麦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地区,这里属于气候。
葡萄主要产区是,这里主要属于气候。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是海峡 B是C是域 D是流 E是城市 F是(4)为什么法国葡萄酒行销世界各地?【板书设计】第四节法国一、欧洲经济大国1.概况:面积、人口、首都、地势地形2.气候与农业①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②葡萄酒畅销世界3.工业发达,核电比重大二、文化和旅游1.接待外国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2.旅游业成为经济支柱【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围绕法国优越的自然环境进行展开,通过多媒体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对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有比较直观的了解。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法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 使学生掌握法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和半岛等地理要素。
3. 培养学生对法国行政区划、人口、经济和文化的认识。
4. 提高学生对欧洲地理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法国的地理位置: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瑞士、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英国隔海相望。
2. 法国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南部和东部边境分别为比利牛斯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
3. 法国的气候:西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向东过渡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
4. 法国的主要河流:塞纳河、卢瓦尔河、罗讷河等。
5. 法国的湖泊和半岛:例如里昂湖、马赛附近的科西嘉半岛等。
6. 法国的行政区划:分为大区、省、市镇和乡村。
7. 法国的人口、经济和文化:人口数量、分布特点,经济结构,文化特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主要河流、湖泊和半岛等地理要素。
难点:法国的行政区划、人口、经济和文化的具体内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法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运用地图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和分析法国地图,提高地理空间观念。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法国的典型地理现象和问题。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地理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法国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法国地理的兴趣。
2. 自然地理:讲解法国的地形、气候、主要河流、湖泊和半岛等地理要素。
3. 人文地理:介绍法国的行政区划、人口、经济和文化。
4. 案例分析:分析法国的典型地理现象和问题,如巴黎盆地、法国葡萄酒产业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讨论法国地理的特点和优势。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法国地形分布图,加深对法国地理的认识。
七年级地理下册《 8.4 法国》教案(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法国这个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法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城市、旅游资源以及与中国的关系等。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欧洲西部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法国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只了解到一些零星的法国地理和文化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系统的法国地理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城市、旅游资源等。
2.培养学生对法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来获取地理信息,提高他们的地理信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2.法国的主要城市和旅游资源。
3.法国与中国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法国的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等。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法国的典型地理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法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4.讨论法:学生讨论法国的主要城市和旅游资源,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法国的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
2.搜集法国的典型地理案例,如巴黎、马赛等。
3.准备与法国相关的文化、历史资料。
4.准备课堂讨论的话题,如法国的旅游资源、主要城市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法国的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等,引导学生关注法国的地理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板书课题《法国》。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等。
然后,展示法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河流等。
在此过程中,注意与学生已有知识进行联系,帮助他们建立系统的法国地理知识体系。
地理:3.4《法国》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教内容本节内容在教材第81-83页。
具体内容包括“欧洲的经济大国”和“文化与旅游”两部分。
分别介绍法国的经济特征和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内容。
教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在法国地图上指出其轮廓特点、地理位置、首都巴黎。
能根据主要河流的流向,判断法国的地势特征。
能根据法国地形、和气候特点,归纳该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法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特征,归纳该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并综合评价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教过程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手段,通过图片、录像创造良好的教情境,使生在轻松愉快地习氛围中,认识法国,畅游法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分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演示课件时,使生认识到团结互助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教重难点及突破重点法国的自然条件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难点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教突破法国的自然条件可以指导生读“法国地形图”,分组讨论完成课本设计的六个相关的活动题,并引导生总结:分析某一国自然条件应从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进行分析。
培养生的观察能力、定位能力、判断能力及归纳综合能力。
对于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补充材料,发挥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生自己自由组合,搜集、处理、整合资料,制作成完整的课件,并加以介绍和分析。
教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精美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并将生制作课件加入适当的位置生准备分组搜集资料,并制作小课件和讲解稿教步骤(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流程设计教师活动生活动1.艾菲尔铁塔、凯旋门、希拉克等图片导入新课1.说出图片内容及其所涉及的国家,并说出自己对这个国家的所知所闻2.出示相关地形图、气候图、位置图、及自制农业分布图等,设疑导2.读图,析图,运用资料综合分析并归纳总结3.将自制课件从头演示一遍,提醒生注意顺序3.运用课件,角色反串,讲述自己所了解的法国一、欧洲经济大国1.展示图片导入新课投影:艾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巴黎圣母院法国总统希拉克法国球员齐达内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著名的建筑物?和著名的人物?这些著名建筑和人物都是哪个国家的?关于这个国家你还知道些什么?投影:五张国旗过渡:今天我们就了解这个时尚、浪漫、风景优美的的国家。
第四节、法国(一)?它在哪个国家?(法国)它是西欧三大旅游国之一,有什么吸引通过图分析法国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的地理纬度?看黎盆地,阿尔卑斯山脉看(小结)法国的轮廓象正六边形,三边临海,三边临陆国的西北图中可以看出法国的地势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旺盛。
在第四节、法国(一)班级:姓名:小组:评价:教学目标:1、在法国地图上指出其轮廓特点、地理位置、首都巴黎。
2、根据主要河流的流向,判断法国的地势特点。
3、根据法国地形和气候特点,归纳该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重难点:法国自然条件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教学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读图析图法导读评价单1、找出北纬44度纬线和北纬48度纬线,不难看出法国大部分位于纬度(高、中、低),(温度带)。
2、从海陆位置看,法国北隔海峡和英国相望,西临湾,南靠海,陆上邻国共有个。
3、法国的国土轮廓大致呈。
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万。
首都是。
4、法国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
5、法国大西洋沿岸主要是气候,特点是,南部地中海沿岸主要是气候,特点是6、流经巴黎的河流是,受地势影响,该河流由流向,注入。
流经里昂的是,该河流由流向,注入7、法国是欧洲出口最多的国家,该作物主要分布在。
南部光照充足,适合的_ _ _ _生长。
问题生成单1、试总结法国的地理位置情况?2、法国分布着哪几种地形?多样的地形以哪一种为主?3、法国主要有哪几条河流?法国地势怎样倾斜?根据什么判断出来?拓展训练单一、选择题1、关于法国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法国地势东南低,西北高B、法国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占全国的4/5C、法国大西洋沿岸属地中海气候D、法国西部濒临地中海2、法国的农业集中区和主要的粮食作物是()①阿基坦盆地②巴黎盆地③小麦④玉米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是()A. 法国B. 俄罗斯C. 德国D. 英国4、有关法国农业的正确叙述是()A、法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发展农业生产不利B、法国地中海沿岸以出产质地优良的葡萄闻名于世C、法国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D、法国粮食产区主要在地中海沿岸5、下列国家中,为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的是()6、法国首都巴黎市区跨()A、泰晤士河两岸B、塞纳河两岸C、黄浦江两岸D、圣劳伦斯河两岸7、下列关于法国的正确叙述是()A、西北临比斯开湾,西临英吉利海峡,南临地中海B、首都巴黎有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等名胜C、法国大力发展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90%以上D、法国矿产资源中铁、铝土、石油等储量居欧洲第一二、综合题读“法国”图,完成下列题目。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法国》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法国》主要介绍了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国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为学生展示了法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美的享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
但同时,他们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加深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法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增进学生对法国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基本知识。
2.难点:法国的地形、气候特点以及对法国经济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法国的地理、经济、文化等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高课堂的活跃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板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法国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法国的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让学生对法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针对法国的地形、气候等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法国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巩固。
法国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1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在法国地图上指出其轮廓特点、地理位置、首都巴黎。
根据主要河流的流向,判断法国的地势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法国地形和气候特点,归纳该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资料,综合评价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
四、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2个小标题:“欧洲的经济大国”和“文化与旅游”。
分别介绍法国的经济特征和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内容。
“欧洲的经济大国”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叙述法国的基本概况、地势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在此基础上,再介绍法国农业的基本情况和葡萄酒的生产,最后介绍其工业特点。
五、教学重点
本节教材提供了1幅“法国地形”图和3张景观图。
法国地形图设计了6道活动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法国轮廓特点)、定位能力(临海和邻国、城市位置特点)、判断能力(河流流向和地势特征)、归纳综合能力(地形、气候与农业)等;
六、教学难点
本节的补充资料对法国的文化和旅游作了详细阐述,除上述两张景观图外,补充资料还列举了众多的艺术景观名胜和绘画雕刻稀世珍品以及时装、香水、艺术表演等,而这些又吸引了世界最多的游客,文化为旅游奠定了基础,旅游又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条件,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相得益彰。
七、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八、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分别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地形特点、气候特点、资源特点、经济特点和区域开发方面的情况。
(二)新课导人:
方案①:出示埃菲尔铁塔图片,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著名建筑?”
取一瓶法国造葡萄酒,让学生看法语商标,猜测:“这瓶葡萄酒是在哪个国家酿造的?”
创设情景,让学生对法国有感性认识。
方案②:逐步提示,设计抢答题,提示信息要注意由抽象逐渐过渡到具体。
如:下列文字描述的是哪一个国家?
a.它位于欧洲
b.它的轮廓呈六边形。
c.它三面临海,三面临陆
d.它境内某盆地小麦产量很高,工业也集中发达
e.它的发电量以核电为主
f.它艺术景观众多,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
g.埃菲尔铁塔是其首都的象征h.它的首都是巴黎
方案③:由小故事引人。
如拿破仑的故事、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战例敦刻尔克大撤退和诺曼底登陆等,要求选择与法国有关联的故事。
(三)学习新课
一、“欧洲的经济大国”部分,可采取下列方案和步骤:
法国概况部分:
领土包括欧洲大陆部分和科西嘉岛,面积是欧洲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的第三大国,首都巴黎位于巴黎盆地塞纳河畔。
在图3-27上找到法国最高点勃朗峰,观察塞纳河和卢瓦尔河的流向,引导学生判断出法国地势地形特点:东南高,西北低,平原丘陵面积广。
法国农业部分:
方案①:1.自行设计“法国小麦种植区和葡萄种植区分布图”,引导学生归纳其分布特点:
小麦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葡萄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
2.设问:小麦和葡萄分布在该地区的原因是什么?
指导学生从教材中寻找答案。
3教师小结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巴黎盆地是欧洲重要的小麦产区;法国葡萄酒虽价格昂贵,但畅销世界各地。
方案②:1.出示七年级上册的“世界的气候类型图”,找出温带海洋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
2依据教材和下表提供的两种气候资料统计数据制成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与气候分布区域相对应。
3.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征。
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为温带海洋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雨日多,日照少。
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第四步:简单说明小麦和葡萄种植所需要的气候条件:巴黎盆地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冬季气候温和,适宜种植小麦;而降水适中,日照充足,在具有温暖、干燥或炎热漫长的夏季及温凉冬季的地区,最适宜葡萄的种植。
将小麦和葡萄与气候区—一对应,归纳它们的分布特点与气候的关系。
第五步:小结法国小麦和葡萄酒的生产情况。
此方案较适合基础较好或学生素质较高的学校选用。
二、法国工业部分:
1.介绍法国洛林高原的煤、铁矿产资源,可简单介绍其临海型钢铁企业敦刻尔克和福斯。
2.介绍法国最大的汽车公司雷诺汽车公司和法国生产的“空中客车”宽体客机是世界最先进的客机之一。
3.介绍法国发电量中核电比重为世界之冠,核电站数量和核电装机容量均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本部分教材可提供给学生的有关数据:
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日、德,居第四位。
②法国进出口贸易额仅次于美、德、日,居第四位。
③法国谷物产量次于中、美、俄、印,居第五位,农产品出口量仅次于美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④法国是世界上第四工业大国。
⑤法国航空和字航工业、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⑥法国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煤炭进口国。
⑦法国95%的水能资源已充分开发利用。
⑧法国汽车制造仅次于日、美、德,居第四位。
⑨法国葡萄产量仅次于意大利,居第二位。
法国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
(四)小结
领土包括欧洲大陆部分和科西嘉岛,面积是欧洲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的第三大国,首都巴黎位于巴黎盆地塞纳河畔。
东南高,西北低,平原丘陵面积广。
小麦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葡萄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
法国洛林高原的煤、铁矿产资源,可简单介绍其临海型钢铁企业敦刻尔克和福斯。
法国最大的汽车公司雷诺汽车公司和法国生产的“空中客车”宽体客机是世界最先进的客机之一。
(五)布置作业:配套连相关练习
十、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