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原理与案例教程第九章 辩护与代理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122.00 KB
- 文档页数:33
刑事诉讼法辩护与代理部分的重点提示一、辩护律师的诉讼权利在刑事诉讼中,律师与其他辩护人的诉讼权利不同,律师参与刑事诉讼在不同阶段的权利也不完全一样。
(一)辩护律师在审查起诉阶段的诉讼权利1. 接受委托担任辩护人的权利。
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律师有权接受犯罪嫌疑人的委托担任其辩护人。
自诉案件中有权随时接受委托。
2. 阅卷权。
辩护律师有权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 319 条规定,诉讼文书包括立案决定书、拘留证、批准逮捕决定书、逮捕决定书、逮捕证、搜查证、起诉意见书等为立案、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以及提请审查起诉而制作的程序性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包括法医鉴定、司法精神病鉴定、物证技术鉴定等由有鉴定资格的人员对人身、物品及其他有关证据材料进行鉴定所形成的记载鉴定情况和鉴定结论的文书。
3. 会见和通信权。
辩护律师有权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并且不论案件是否涉及国家秘密,都无需审查起诉机关批准,检察院也不能派员在场(《刑事诉讼法》第 36 条、《六机关规定》第 12 条)。
4. 调查取证权。
⑴辩护律师经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后,有权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⑵有权申请人民检察院收集、调取证据;⑶有权在经人民检察院许可,并且经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同意后,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刑事诉讼法》第 37 条)。
5. 发表意见权。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当听取犯罪嫌疑人委托人的意见(《刑事诉讼法》第 139 条)。
6. 申请取保候审权。
辩护律师有权为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 39 条)。
7. 对超过法定期限的强制措施要求解除权。
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辩护律师有权要求人民检察院解除(《刑事诉讼法》第 75 条)。
(二)辩护律师在审判阶段的诉讼权利1. 接受委托担任辩护人的权利。
【壹】辩护制度概述辩护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各项诉讼权利中最为基本的权利,在各项权利中居于核心地位。
|「辩护、辩护权与辩护制度」1.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这是一项宪法性权利。
2.辩护权的特点:(1)辩护权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的过程中,不受诉讼阶段的限制;(2)辩护权不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以及罪行轻重的限制;(3)辩护权不受案件调查情况的限制,无论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都依法享有辩护权;(4)辩护权不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态度的限制,无论他们是否认罪,是否坦白交代,均不能作为限制其辩护权的理由;(5)辩护权的行使不受辩护理由的限制,不管具体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具备充分合理的辩护理由,均不影响他们行使辩护权。
|「有效辩护原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体现了人权保障的理念,有助于“兼听则明”。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为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应当享有充分的辩护权;2.允许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聘请合格的能够有效履行辩护职责的辩护人为其辩护,这种辩护同样应当覆盖从侦查到审判甚至执行阶段的整个刑事诉讼过程;3.国家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辩护权的充分行使,并通过设立法律援助制度确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够获得符合最低标准并具有实质意义的律师帮助。
【贰】辩护人的义务1.辩护律师和其他辩护人不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不得威胁、引诱证人作伪证及进行其他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动的行为。
2.辩护人接受委托后,应当及时告知办理案件的机关接受委托的情况。
3.辩护人收集的有关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属于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证据,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检察院。
4.辩护律师对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委托人或者其他人,准备或正在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的,应当及时告知司法机关,但公安司法机关应当为辩护律师保密。
司法考试刑诉法讲义:辩护与代理司法考试刑诉法讲义:辩护与代理。
刑事诉讼法是司法考试程序法的重要科目之一,在司法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考生应当重点复习。
法律教育网为考生整理了刑事诉讼法的名师讲义,供考生复习参考。
本文主要讲述辩护与代理的内容。
精彩链接:司法考试刑诉法讲义:回避司法考试刑诉法讲义:管辖司考讲义: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司法考试刑诉法讲义:基本原则第一节辩护人一、辩护人的人数一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最多可以请__名辩护人。
一名辩护人不得为两名以上的____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不得为两名以上的未同案处理但实施的犯罪存在____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
二、辩护人的范围三、辩护人的地位与责任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________和其他________。
四、辩护的种类【特别注意】法律援助辩护:五、辩护人的权利、义务(一)辩护人的权利(二)辩护人的义务:六、拒绝辩护(一)被告人拒绝律师被告人可以被区分为“应当提供法律援助的被告人”和“其他被告人”两种。
(二)律师拒绝被告人。
律师接受委托后,发现委托事项违法、委托人利用律师提供的服务从事违法活动或者委托人故意隐瞒与案件有关的重要事实的,律师有权拒绝辩护或者代理。
第二节刑事代理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随时委托诉讼代理人。
法律教育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刑事诉讼法第六章辩护与代理第一节辩护制度概述一、辩护、辩护权与辩护制度辩护,是指辩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针对控方(公诉机关或者自诉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指控,从实体和程序上提出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事实和理由,以辨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应当减轻、龟除刑事处罚,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程序权利受到侵犯,以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诉讼活动。
辩护与控诉相对应,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防御性的诉讼活动。
辩护权是法律赋予受到刑事追诉的人针对所受到的指控进行反驳、辩解和申辩,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一种诉讼权利。
辩护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各项诉讼权利中最为基本的权利,在各项权利中居于核心地位。
我国宪法第125条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因此,辩护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一项宪法性权利。
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处于被追诉的不利地位,需要面对以国家强大的司法资源为后盾的侦控机关,处于一种天然的弱势地位,因此,为了保证及时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准确、合法地惩罚犯罪者,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应当赋予并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
辩护权,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辩护权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的过程中,不受诉讼阶段的限制;第二,辩护权不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以及罪行轻重的限制;第三,辩护权不受案件调查情况的限制,无论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都依法享有辩护权;第四,辩护权不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态度的限制,无论他们是否认罪,是否坦白交代,均不能作为限制其辩护权的理由;第五,辩护权的行使不受辩护理由的限制,不管具体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具备充分合理的辩护理由,均不影响他们行使辩护权。
辩护制度,是法律规定的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和公安司法机关等有义务保障他们行使辩护权的一系列规则的总称,包括辩护权、辩护种类、辩护方式、辩护人的范围、辩护人的责任、辩护人的权利与义务等等。
2012年国家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部分讲义)(含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第一稿)左宁目录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基础理论第三章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第四章管辖第五章回避总论第六章辩护与代理第七章刑事证据具体制度第八章强制措施第九章附带民事诉讼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第一节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一、诉讼、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规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刑事诉讼的法律。
刑事诉讼法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
狭义的刑事诉讼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法典,而广义的刑事诉讼法指一切有关刑事诉讼的法律规范。
(如《最高法解释》、《六机关规定》、《高检规则》等属于广义的刑诉法)二、刑事诉讼法的渊源1、宪法2、刑事诉讼法典3、有关法律规定:即其他法律的规定,如律师法,刑法,检察官法等4、有关司法解释:即法、检解释:《最高法解释》、《高检规则》;其他解释:《六机关规定》等5、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或常委会颁布的涉及刑诉法内容的法规6、国际公约、条约三、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统称刑事法。
相互关系:1、刑法是实体法,刑诉法是程序法2、刑诉法具有保障刑法正确实施的作用。
3、刑诉法也有自己独立的价值。
4、从法条规定的行文逻辑来看,刑法倾向于授权,而刑诉法倾向于限权。
四、刑事诉讼法与法治国家基本概念:法制法治人治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法治即宪政第二层次:刑诉法与宪法1、有共同点,规制权力,保障权利2、相辅相成第三层次:具体刑诉程序中之法治体现第二节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与任务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刑事诉讼法》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刑事辩护的原理、案例与适用刑事辩护是指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为被告提供法律援助,以保护被告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工作。
其原理是基于法律的公正性、合理性和人权的保护,旨在确保刑事诉讼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下面将列举10个刑事辩护的原理、案例与适用。
一、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是刑事辩护的基本原则之一,即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无罪的权利,只有在经过法庭审判并获得证据支持后,才能被认定有罪。
案例:美国的“奥杜阿伊”案,辩护律师以证据不足为由,成功推翻了被告的有罪判决。
二、合法证据原则合法证据原则要求法庭只能采纳合法取得的证据来支持定罪或无罪的判断,不得使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证据。
案例:中国的“王立军”案,辩护律师通过指出检察机关非法获取的证据,成功为被告人辩护。
三、公正审判原则公正审判原则要求法庭在刑事诉讼中必须公正、中立地处理案件,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压力。
案例:英国的“巴里莫尔”案,辩护律师通过指控法官存在偏见,成功要求重新审判。
四、合理防卫原则合理防卫原则要求被告人在面临危险时可以采取合理的防卫措施,辩护律师可以以被告人的正当防卫为辩护理由。
案例:中国的“李天一”案,辩护律师成功辩称被告人是在合理防卫的情况下实施了行为。
五、精神病辩护原则精神病辩护原则要求法庭在审判精神病患者时要充分考虑其精神状况对其行为的影响,辩护律师可以以被告人的精神病为辩护理由。
案例:美国的“麦克纳尔”案,辩护律师成功辩称被告人在犯罪时处于精神病状态下。
六、证人质证原则证人质证原则要求法庭必须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证人证言,并进行质证和反质证,以确保证人的证言真实性和可信度。
案例:加拿大的“乔治娜·丹尼尔斯”案,辩护律师通过证人质证揭示了起诉方证人的不可靠性。
七、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判决时要考虑被告人的个人情况、犯罪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对罪行进行公正的量刑。
案例:法国的“托拉斯”案,辩护律师成功辩称被告人在犯罪时存在紧急状态下,获得了较轻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