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的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1
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一预习1在课本中找出“我会认的字”并且另外组一个词语(用铅笔在文中画出)2用铅笔分出课文分几个部分二背诵词语解释1晶莹:光亮而透明2滥用:胡乱或过度地使用。
3资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4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三近义词交错-交叉慷慨-大方即使-即便恩赐-赏赐移居-迁居设想-想象贡献-奉献感叹-感慨四反义词渺小-伟大无私-自私慷慨-吝啬保护-破坏加速-减速精心-粗心五课文分析(一)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地球》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二)文章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运用列数字、做比喻、分类别、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三)句子分析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机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
比喻的运用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形象生动,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2、同满满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3、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醒,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4、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地球”
第一个公开发表“地球”概念的人是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
他是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他说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许多天体环绕它作圆周运动。
自从西班牙冒险家麦哲伦通过环球航海用事实证明了“地球”这一概念的正确性后,大地是球形的已作为结论被人们接受。
但是早的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就推断出“地球”这一概念。
他认为,宇宙中最完善的形式是球形。
因而人所居住的大地也应该具备最完善的形式,所以大地应该是球形的,而且大地也只有呈球形才适应“宇宙和谐性”和“数”的要求。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不仅接受了老师的理论,而且用观察事实证明了这个理论。
他的观察月蚀时,注意到掩住月面的地球影子总是圆弧形的,他还认识到,向北方旅行时,人们会发现各种星辰高出地平的高度的增加。
这就表明大地是球形的。
亚里士多德由此成为地球概念的真正奠基者。
但是,“地球”观的最早提出者,应该说是柏拉图。
《只有一个地球》资料_900 字1。
我国生态环境情况的几个数字。
水土流失严重。
据1992 年卫星遥感测算,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 4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7%。
沙化迅速发展。
沙化土地已达到149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5%。
水源污染显然加重。
有42%的城市水源遇到污染。
2。
我国主要资源人均据有量在世界144 个国家的排序。
土地面积 110 位此后耕地面积 126 位此后草地面积 76 位此后丛林面积 107 位此后3。
丛林资源的危机。
丛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是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它除了供给木材和各种林副产品外,还拥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理天气、保障农牧业生产、保存生物物种、保护生态均衡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人均林面积和丛林积蓄量在世界各国中排在第 107 位以后。
严重的问题是,我国的丛林资源在数目和质量方面都处于不停降落的趋向中间。
1981 年与 1976 年对比,全国林地面积减少了309 万公顷。
据检查,全国有23个省、区、市的丛林面积是减少的,减少的主要原由是滥砍滥伐和毁林开荒。
西双版纳是我国一片比较完好的热带雨林区,生长着好多热带、亚热带植物和珍稀动物。
因为不合适的开垦,均匀每年毁林22 万亩,丛林覆盖率由1949 年的 69 4%降落到 1980 年的 26% 。
4。
北京地下水的污染。
北京水资源十分紧缺,而地下水资源正面对被严重污染的危险。
污染源主要来自人自己和自然界两个方面。
从自然界来说,每一场西北风都要给北京带来大批的泥沙灰尘,落到地面后被雨水夹带浸透地表,污染了地下水。
人自己对地下水的污染,比自然界造成的结果更严重。
此刻,北京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几乎都没有经过严格的办理就排进河流。
被污染的河水浸透河床及沿岸地表,造成了地下水污染。
人为污染还来自超采地下水。
超采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降落,使地下水中所含各种有害物质高度浓缩。
为认识决北京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要推行南水北调。
《只有一个地球》一书,是受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委托,为这次大会提供的一份非正式报告。
虽说是一份非正式报告,但却起了基调报告的作用,其中的许多观点被会议采纳,并写入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
因此,本书是世界环境运动史上的一份有着重大影响的文献。
本书的两位作者,芭芭拉·沃德是一位经济学家,勒内·杜博斯是一位生物学家,他们广博的知识背景使他们能够胜任编写本书这样的工作。
不仅如此,正像大会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先生所说,他们还应该被看成是一项合作事业的创造性组织者,因为本书是在58个国家152位成员组成的通讯顾问委员会的协助下完成的。
芭芭拉·沃德,经济学家,著述甚多,其作品有《改变世界的五种理想》、《印度和西方》、《富国与贫国》、《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以及《高低不平的世界》等。
沃德女士是哥伦比亚大学艾伯特·施韦策“国际经济发展”讲座的教授。
她丈夫罗伯特·杰克逊爵士是经济学家,联合国发展规划的高级顾问。
勒内·杜博斯,是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和实验病理学家,又因富于著述而成为著名的学人文学家,其主要代表作品有《人类适应性》、《人类、医学和环境》、《人类是这样一种动物》等。
后者使他于1969年获得了普利策奖。
他的另外两部著作——《理智的觉醒》和《内心的上帝》也于1972年问世。
他在洛克菲勒大学任职44年,1971年退休,但继续从事写作和讲学工作。
编辑本段【已灭绝的动物名单】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白令海峡的史德拉海牛于1768年灭绝;恐鸟于1800年以后灭绝;白足澳洲林鼠于十九世纪初灭绝;西非狮于1865年灭绝;阿特拉斯棕熊于1870年灭绝;南极狼于1875年灭亡;南非拟斑马于1878年绝迹;美国缅因洲海鼬于1880年灭亡;牙买加仓鼠于1880年灭绝;中国白臀叶猴于1882年灭亡;斑驴于1883年灭绝;澳洲小兔猼于1890年灭绝;昆士兰毛鼻袋熊于1900年灭绝;圣诞岛虎头鼠于1900年灭绝;澳米氏弹鼠于1901年灭绝;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于1903年灭绝;纹兔袋鼠(澳洲大陆)于1906年灭绝;亚洲狮于1908年灭绝;西袋狸于1910年灭绝;东袋狸于1940年灭绝;北美白狼于1911年灭绝;基奈山狼于1915年灭绝;佛罗里达黑狼于1917年灭绝;马里恩象龟于1918年灭绝;堪查加棕熊于1920年灭绝;新墨西哥狼于1920年灭绝;中国犀牛于1922年灭绝;澳豚足袋狸于1926年灭绝;澳花袋鼠于1927年灭绝;澳巨兔袋狸于1930年灭绝;北美旅鸽于1930年灭绝(数十亿只不到一个世纪时间绝种);新南威尔士白袋鼠于1930年灭绝;澳洲塔斯马尼亚狼于1933年灭绝;澳洲袋狼于1934年灭绝;塔斯曼尼亚虎于1936年灭绝;巴厘虎于1937年灭绝;巴基斯坦沙猫于1940年灭绝;大海雀于1944年灭绝;亚洲猎豹于1948年灭绝;喀斯喀特棕狼于1950年灭绝;中国豚鹿于1960年灭绝;墨西哥灰熊于1964年灭绝;德克萨斯红狼于1970年灭绝;台湾云豹于1972年灭绝;西亚虎于1980年灭绝;爪哇虎于1980年灭绝;危地马拉于1987年灭绝;加拿大黑足雪貂于90年代灭绝;亚欧水貂于20世纪末灭绝. 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
据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
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
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但是,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
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让我们精心地保护地
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我们只有⼀个地球,关于地球的⿊板报资料内容 下⾯是由店铺整理的我们只有⼀个地球⿊板报,欢迎阅读。
我们只有⼀个地球⿊板报【⼀】 我们只有⼀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唯⼀的家园,现在我们的家园已经陷⼊了严重缺⽔的境地,每年有数万⼈因缺⽔⽽死亡,⼜有数千万⼈在缺⽔的环境中艰苦地⽣活。
是的,⼈不能没有⽔,⽔是维持⼈类⽣命的根源,⼈们节⽔的意识像街上破烂不堪的标语⼀般淡薄。
但我们的地球不能再等了,⽣我们养我们却被我们摧残的地球母亲,在向我们全体⼈类呼救!⼈类的⼤意正在把我们⾃⼰推向绝路。
在我⼼中,节约就像春天⽥地的种⼦。
很少有⼈发现它,但已经发现便给⼈⽆限憧憬,种⼦在⼟地⾥静静的等待着轻柔⾬露的滋润,和煦阳光的普照。
我做了个测试:⽤⼀容量为300毫升的⽔杯,把⽔龙头开到最细,看⼀看多上时间能接满⼀杯⽔。
测试结果是:接满⼀⼤杯⽔⼤约需要3分钟的时间。
现在请你推算⼀下,照此做法,1⼩时会流掉多少毫升⽔?如果全国近3亿少年⼉童每⼈每天浪费300毫升⽔,那么每天将会浪费多少毫升⽔?假如每⼈每天需要摄⼊的⽔分是1800毫升,那么这些⽔可以满⾜多少⼈维持⽣命的需要呢? 据我所知地球储⽔总量13.7亿⽴⽅公⾥,⽽淡⽔却只占其中的2.5%,淡⽔的68.7%⼜封存于两极和⾼⼭永久性积雪之中,⽽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可利⽤淡⽔。
可想⽽知,地球上仅有不到1%可利淡⽔,那么我们中国的⽔资源占有其中的多少呢?经调查,现在,我国⽔资源总约2.81万⽴⽅⽶,居世界第六位,但⼈均⽔资源不⾜2400⽴⽅⽶,仅为世界⼈均占⽔量的1/4,相当于美国的1/5,前苏联的/7,加拿⼤的1/48,世界排名110位,被列为全球13个⼈均⽔资源贫乏的国家之⼀。
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严重缺⽔,三分之⼀的⼈⼝得不到安全⽤⽔。
90年代初,我国476个城市缺⽔城市近300个。
看到这些惊⼈的数字,⼈们的内⼼难道就没有⼀些触动吗?想⼀想吧,愚蠢的⼈们,我们是为⾃⼰着想! 虽然我们国家从总体上说经济⽐以前有了很⼤的发展,⼈们的⽣活也富裕多了,但⽣活中还是应该提倡节俭。
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知识点
一个地球的知识点可以是:
1. 地球的基本结构:地球由固态的地壳、地幔和核心组成。
2. 地球的形状:地球近似为一个略扁的椭球体,地球的极径略小于赤道直径。
3.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轴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4小时。
4.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36
5.25天。
5. 地球的倾斜轴:地球的轴倾斜约23.5度,造成季节交替变化。
6. 地球的自然景观:地球上包括大陆、海洋、山脉、河流、湖泊和草原等不同的自然景观。
7. 地球上的生活:地球上有各种生物和植被,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8. 地球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
这些知识点只是语文课程中涉及地球知识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有关地球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学习。
《只有一个地球》课文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它只有这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这样,人类活动的范围就很小很小了。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必将越来越少。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
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但是,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
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北师大版第九册课文]据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宇庙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只有一个地球的资料
1.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
它也经常被称作世界。
地球已有44~46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30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以近24小时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
2.环境污染
我们的环境污染分为几方面:1.大气资源2.水资源3.森林资源4.生物资源5.生活环境
事例:1.人们大肆捕杀海生动物,导致血流成河,污染了环境。
2.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
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千米,
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
3.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大大降低其防风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毁林开垦、陡坡种植、围湖造田等加重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课后练习:
1.
(1)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答:地球的美丽;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不能移居别处
(2)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答:地球可爱是因为宇航员看到地球很美丽,同时地球也给我们了很多生存的资源。
容易破碎是因为“不加节制地开采,加速了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随意毁坏森林资源,影响了再生资源的再生。
”“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这些使可再生资源遭受破坏。
这里也是想让人们要保护生态环境。
2.
(1)“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
这个词重点突出了本来是可以再生的,而现在不能再生,体现出了自然资源的有限,想给人们一个提醒。
(2)“至少”是最少的意思。
这个词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
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表明了范围很大,大到人们根本无法到达那里。
3.课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假设等说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