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极其因素现状进行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4.80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奥马哈系统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患脑卒中的情况也日益严重。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类型,它会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对老年患者。
如何有效地进行护理对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奥马哈系统理论是一种全面的健康护理理论,它包括多个方面的护理干预,可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影响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身体健康状况,包括肢体活动能力受损、语言障碍、认知功能减退等,这些都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其次是心理健康状况,脑卒中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和环境因素也会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护理是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奥马哈系统理论的护理模式奥马哈系统理论是一种系统性、综合性的护理理论,它包括了许多方面的护理观念和干预措施。
该理论将护理分为了四个层次:健康行为、病理生理、健康状况和环境。
在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根据奥马哈系统理论提供的框架,结合具体病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健康行为在奥马哈系统理论中,健康行为是指个体主动参与维持健康的行为。
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来说,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健康行为。
通过康复训练,患者可以恢复肢体功能、提高语言能力和认知功能,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饮食、睡眠等方面的健康行为也需要引导和干预。
2. 病理生理在这一层次上,奥马哈系统理论强调对患者病理生理状况的评估和干预。
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来说,特别需要关注其肢体功能受损、吞咽困难、尿失禁等病理生理问题。
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病症和痛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3. 健康状况奥马哈系统理论将健康状况定义为对生活活动的影响程度。
20例中风后遗症期病人现状调查与社区护理干预【关健词】中风;康复锻炼;社区护理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其发病急骤、病程长、致残率高为特点。
中风病人在医院渡过急性期后,将会回到家中度过漫长的恢复期。
我科自2012年8月始随机抽取了20例中风后遗症期病人,对其出院后的情况进行了电话随访、上门访视、康复护理指导工作,这20例病人出院后都不同程度遗有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痴呆等较严重后遗症,部分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家庭负担重,且由于家属康复知识缺乏,护理不到位等原因,病人开始不同程度出现压疮、附积性肺炎、营养不良、肢体挛缩等并发症,30%病人再次入院治疗,其生存状况堪忧,经社区护理干预,对此类病人的心理状况、饮食调节、康复锻炼、居住环境、用药治疗等进行评估和个体化指导,帮助病人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指导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8例病人能自由活动、自行进食,基本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5例病人依靠鼻饲进食,身体状况得到改善,7例病人病情得到控制,没有进一步加重。
因此,对中风后遗症期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病人的进一步康复,改善生存状况和重新回归社会。
1 环境要求家庭环境要保持舒适、安静、空气清新,物品摆放妥当安全,保证病人活动方便、无障碍。
2 心理护理病人对疾病带来的生理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难以接受,而出现烦躁易怒、消极抑郁等情绪反应,因此家庭所有成员都应关心体贴病人,保持乐观情绪,耐心与病人交流沟通,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利于情绪稳定,切不可在病人面前表现不耐烦或随意训斥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3 肢体康复锻炼要尽早进行肢体康复锻炼,循序渐进。
偏瘫后六个月内为黄金训练期,在这一阶段要努力使病人各项能力最大限度的恢复,卧床患者注意良肢位的保持,指导并教会家属在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时肢体的正确摆放位置,指导患者及家属主动和被动活动上下肢,训练病人主动翻身能力,病情允许时要对病人进行逐步抬高床头训练,逐渐增大床头抬高的角度,每日抬高50,逐步向半坐位、坐位过渡,指导病人进行起坐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当病人坐位可耐受1.5小时后进行站立训练,患侧扶椅或借助步行器进行行走训练,也可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中风病的生存质量研究现状中风是一种常见疾病,它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除了身体功能的损失,中风患者在心理和社会方面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中风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医学界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介绍中风患者生存质量研究的现状。
1.生存质量的定义生存质量是指个体对其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它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各个层面。
研究生存质量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个体在以上方面的满意程度,以及对疾病、治疗和生活方式等的观念和态度。
生存质量是评估医疗和社会服务的一种有效方法。
2.中风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内容中风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内容包括:(1)身体功能恢复和健康问题:中风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功能受损,包括肢体活动能力、平衡能力、语言能力等,这些功能的恢复与否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2)心理问题状况:中风后患者在心理方面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失去信心、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
(3)社会适应性问题:中风后患者的社会适应性也是影响其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通常涉及到就业、教育、家庭生活、社交等方面。
(4)治疗效果反馈:中风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是关键问题,不仅需要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和药物的效果,还需要了解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与反馈。
3.中风患者生存质量研究方法中风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种方法。
定量研究多采用标准化的问卷调查、观察和统计分析等方法。
目前用于中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价工具主要有生活质量量表(SF-36)、国际中风功能评价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工具等。
定性研究强调对患者的深入访谈和心理学的态度和思路分析,通常采用口述历史、倾听和记录、模拟和模拟等方法。
4.结论中风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
中风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仍然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为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服务。
中风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引言中风(也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通常会导致脑部供血中断或血流受阻,进而引发大脑组织损伤。
该疾病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困扰,同时也对他们的家人和护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护理要求。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风患者的护理问题,并介绍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1. 行动能力障碍中风患者常常会出现行动能力受限的问题。
由于脑部损伤,患者可能丧失平衡、肢体活动能力降低或完全丧失。
这给患者的生活自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日常生活自理困难中风患者常常会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许多困难,如进食困难、穿衣困难、洗漱困难等。
这些问题使得患者更加依赖他人的帮助。
3. 情绪不稳定中风患者常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现象,包括焦虑、抑郁、易怒等。
这可能是由于脑部损伤和病情变化所致。
4. 语言障碍中风患者可能会出现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下降的情况,甚至完全失去语言能力。
这给与他人交流带来了困难。
护理措施1. 行动能力障碍的护理针对行动能力障碍,护理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 给予患者适当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以帮助恢复行动能力。
- 提供合适的辅助器具,如拐杖、助行器等,以提高患者的稳定性和行动能力。
- 定期检查患者的行动能力,并根据情况调整护理计划。
2. 日常生活自理的护理为了帮助中风患者克服日常生活自理困难,以下措施可以采取: - 提供适量的帮助和支持,确保患者能够正常进食、穿衣和洗漱。
- 提供助餐器具、穿衣辅助工具等,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完成日常生活自理任务。
- 积极与患者交流,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自己的护理中。
3. 情绪不稳定的护理对于中风患者的情绪不稳定问题,以下措施可以帮助缓解情绪困扰: - 与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倾听,尊重他们的情绪表达。
- 提供积极的情绪引导,如通过音乐疗法、艺术疗法等方式来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
-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活动和社交活动,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4. 语言障碍的护理对于中风患者的语言障碍问题,以下措施可以帮助改善语言能力: - 提供语言治疗,包括练习发音、语言理解和交流技巧,以帮助患者恢复或提高语言能力。
中风患者的临床分析报告1. 引言中风,也被称为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导致的大面积脑血管缺血或出血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一位中风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中风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 患者信息本次分析的患者为一位62岁的男性,无明显过去病史。
在过去三天中,患者出现了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头痛等症状,被送往急诊科。
3. 临床表现3.1 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出现了右侧上肢和下肢的无力,导致行走困难。
3.2 语言障碍:患者的言语不清,理解困难。
3.3 头痛:患者在发病时出现头痛,但无明显呕吐等伴随症状。
4. 危险因素4.1 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病史长达十年,并未定期接受治疗。
4.2 高血脂:患者血脂指标偏高,未接受规范的管理和治疗。
4.3 吸烟:患者长期吸烟,每天约20支。
5. 检查结果5.1 神经系统检查: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显示右下肢肌力3/5,右上肢肌力2/5。
5.2 脑影像学检查:头颅MRI显示左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梗死区包括左侧额叶、颞叶和顶叶。
6.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脑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左侧脑卒中。
7. 治疗措施7.1 神经保护治疗:患者在入院后立即给予静脉溶栓治疗,以减少脑损伤。
7.2 对症治疗:患者接受针对高血压和血脂偏高的药物治疗,以降低危险因素。
7.3 康复治疗: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和语言治疗,以恢复肢体功能和言语能力。
8. 生活质量改善8.1 家庭支持:患者的家人对其进行了积极的支持和照顾,提供了情感上的安慰和鼓励。
8.2 心理支持:患者接受了心理咨询和康复心理治疗,帮助其应对病痛和调整心态。
8.3 社会资源利用:患者参加社区康复活动和互助小组,与他人分享体验和交流情感。
结论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可导致患者运动和语言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如溶栓治疗、降低危险因素和康复治疗,可以减少脑损伤,促进患者的康复。
影响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分析慢性疾病是指疾病持续时间长,并且通常无法根治的一类疾病。
这些疾病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都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针对几种主要的慢性疾病进行分析,探讨它们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一、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中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和中风等。
这些疾病不仅会导致生命危险,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
例如,冠心病会引起胸闷、气促等不适感,常规活动时容易感到劳累;高血压可能导致头晕、头痛等不适,增加了总体死亡率;中风后遗留下来的残障可能导致语言、行动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交和工作能力。
为保护自己的心血管健康,人们应该注意改善饮食结构,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适量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并减少盐分和酒精的摄入。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压力与疲劳。
二、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气道不畅通,呼吸困难,从而限制了患者的身体活动能力。
例如,患有COPD 的人可能需要额外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呼吸,并且行走时会感到气促;哮喘发作时可能出现咳嗽、胸闷等严重不适。
预防和管理呼吸系统疾病,关键是戒烟。
吸烟是导致这些慢性疾病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避免空气污染和尘埃对呼吸道的刺激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已经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来说,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是控制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三、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的、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
不良的血糖控制会导致多个器官和系统受损,包括眼睛、肾脏、神经系统等,并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除了这些并发症,由于需要严格控制饮食和注射胰岛素等治疗方法的存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患者而言也会带来很多不便。
为保持血糖稳定,预防并处理相关并发症,患者应该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在饮食方面坚持低盐、低脂、低GI(升血糖指数),高纤维含量,并适当控制总能量摄入。
中风后康复的方法和生活质量改善技巧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可能导致身体的部分或全部瘫痪,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然而,通过康复的方法和生活质量改善技巧,中风患者可以重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风后的康复方法和生活质量改善技巧。
中风康复方法1.物理治疗:中风会导致肌肉瘫痪或肌肉无力,物理治疗可以通过运动和理疗帮助恢复肌肉功能。
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按摩、热敷、电刺激和运动练习等。
物理治疗需要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可以在康复中心或医院进行。
2.言语治疗:中风患者可能会出现言语障碍或吞咽困难。
言语治疗专注于恢复和改善患者的言语和吞咽功能。
这包括通过重复练习和语音训练来提高发音和语言理解能力。
3.职业治疗:职业治疗帮助中风患者重新学习日常生活技能,例如穿衣、洗澡和烹饪等。
职业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重建独立生活的能力。
4.心理治疗:中风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中风患者处理情绪问题,减轻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症状。
心理治疗可以通过个人咨询、团体支持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进行。
生活质量改善技巧1.饮食调整:中风后,饮食调整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和纤维,避免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可以帮助控制体重、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2.合理锻炼: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中风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同时提高心肺功能。
患者应该遵循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游泳和瑜伽等。
3.物理辅助设备:中风患者可能需要借助物理辅助设备来帮助行走或完成日常任务。
步行器、轮椅、扶手等设备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稳定性,提高患者的行动能力。
4.康复辅助工具:现代科技为中风康复带来了许多辅助工具,如声控设备、智能手环和移动应用程序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康复进程,记录和监测日常生活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结论中风后的康复是一个艰难但至关重要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患者重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严峻性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脑卒中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脑卒中疾病负担的严峻性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从全球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脑卒中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共同应对这一日益严峻的健康挑战。
文章首先将概述脑卒中的定义、分类及其全球流行趋势,为后续分析提供背景信息。
接着,将重点介绍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现状,包括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等关键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成因,包括但不限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变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的普及,以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
文章还将分析脑卒中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沉重负担,包括医疗资源的消耗、劳动力减少、家庭负担增加等方面。
文章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旨在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降低脑卒中疾病负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脑卒中防治工作的广泛关注,共同推动中国脑卒中防治事业的进步,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二、全球脑卒中疾病负担概况在全球范围内,脑卒中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疾病负担的严峻性不容忽视。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全球约有1500万人罹患脑卒中,其中约500万人因此死亡,存活者中约三分之一会遗留严重残疾。
脑卒中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也对全球经济产生沉重负担。
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显著的地理差异。
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和医疗水平提高等因素,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医疗资源匮乏、公众健康意识不足等原因,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失能老人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发布时间:2023-06-30T13:03:08.27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3月3期作者:黄汝佳[导读]延续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失能老人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黄汝佳(昆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苏昆山215300)【摘要】脑卒中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中风,是最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不仅发展迅速,且易产生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如治疗不及时,会产生致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众多案例证明,脑卒中患者即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也有很多患者出现语言障碍或行动障碍,所以患者在康复期间进行延续性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更好的进行延续性康复护理,不仅能提高出院后的治疗效,更有利于患者进行肢体语言等行为能力的恢复,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护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失能老人;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延续性康复护理[Abstract] Stroke is a common stroke in our daily life, and it is the most common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t not only develops rapidly, but also is prone to severe sequelae. If not treated in a timely manner, it can cause disability and even endanger the lives of patients. Numerous cases have proven that even if stroke patients receive timely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many patients have language or movement disorders,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patients to receive continuous rehabilitation care during the rehabilitation period. Better continuous rehabilitation care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after discharge, but also facilitate the recovery of physical abilities such as body language, furthe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self care ability of patients, 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Stroke; Disabled elderly; Self care ability; Quality of life; Continuous rehabilitation care目前,中国已经步入了人口老化的时代,生活不能自我照顾的“半失能”和“失能”老人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同时,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老年人,是导致半失能和失能的主要群体。
老年中风病人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作者:文芳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年第03期[摘要]就目前的中国人口年龄分布来看,老年人数逐年增多,老年人中风也成了危害人们的高发疾病之一,老年中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死亡率,因此需要細心的护理,但是老年中风病人的实际被护理情况却存在很多不良现象,本文基于此展开研究,分析了中风病的特点和护理的重要性,提出了目前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供了几点完善对策,希望对提高老年中风病人护理效果有所帮助。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3-000-01前言中风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在老年人层面发病率较高,一旦中风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因此对其进行耐心的护理有助于病症改善和治愈,但是实际中,老年中风的护理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如何提高老年中风病人护理效果的建议。
1中风病概述及护理必要性分析中风病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一种脑血管病症,具体是由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等原因导致。
中风病人症状为言语不清、口眼歪斜、肢体不协调、容易突然晕厥等等。
而且中风病具有比较高的复发率,而且并发症也不肯预测,正是因为这种不可预测的特点,所以才称之为中风。
中风病的护理是治疗中风病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病症治愈率和复发率,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后期并发症和死亡率。
据了解,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能增强患者与病魔抗争的信心。
2老年中风病人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老年人中风几率比较高,而且中风没有前兆,一般都是突发性行为,病人往往没有多少心理准备,因此在后期治疗过程中需要耐心、专业、细心的照顾,但是现实中对于老年中风病人的护理却受到了很多不良因素的干扰,下面进行具体分析:2.1护理人员态度欠佳据了解,在老年中风病人护理过程中,很多护理人员的态度不端正,不能按照正规的流程和步骤进行专业的护理。
此外,一些不良的服务态度也会影响病人治疗效果和对抗病魔的信心。
中风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两种类型。
中风是造成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中风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和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风护理的问题和护理措施。
中风护理问题中风患者通常会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需要进行特别的护理。
1.生理问题:中风患者可能出现肢体肌肉无力、感觉障碍、吞咽困难、尿潴留等生理问题。
这些问题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增加了护理的难度。
2.心理问题:中风患者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思维障碍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和认知功能,也需要得到专业的护理。
3.康复问题:中风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要进行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和帮助。
中风护理措施针对以上的中风护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护理措施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和生活。
1.生理护理(1)肢体功能锻炼:对于肢体无力的患者,可以进行定向的肌肉运动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2)床位护理: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需要定期翻身、按摩,预防压疮的发生。
(3)饮食护理: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要提供易于吞咽的软食物,并且细心照顾进食的过程,以防止误吸。
(4)排泄护理:对于尿潴留的患者,可以进行膀胱按摩、按摩腹部等辅助排尿的护理。
2.心理护理(1)情绪支持:对于抑郁和焦虑的患者,需要给予关怀和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康复。
(2)认知训练:对于思维障碍的患者,可以进行简单的认知训练,如数学题、记忆游戏等,以帮助患者恢复认知功能。
(3)心理咨询:对于严重的心理问题,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3.康复护理(1)康复训练:对于肢体无力的患者,需要进行专业的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以帮助患者恢复行动能力。
(2)语言治疗:对于语言障碍的患者,需要进行专业的语言治疗,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3)社会支持:对于康复过程中的患者,需要给予家庭和社会上的支持和关怀,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
中风病的生存质量研究现状中风病(stroke),俗称卒中,是由于脑动脉出现短暂或持久性阻塞或破裂导致大脑受损而引起的一个严重的疾病。
中风病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致残和致死疾病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6年全球每年有17.9百万人死于中风病,占总死亡人数的11.8%。
而中国的中风病发病率更是高居世界之冠。
随着综合医学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中风病后的生存质量。
生存质量是指一个人在自我价值、社交和身体层面的感受和满意程度。
因此,中风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了近年来医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风病的生存质量研究现状。
一、生存质量的概念和评估在中风病的生存质量研究中,生存质量的概念和评估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生存质量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它与个体的环境因素、身体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多个方面密切相关。
国际上已经出现了许多生存质量的定义和评估方法。
美国研究者Bergner和他的同事提出了一种生存质量的评估方法,即使用“健康计量学”尺度来评估个体的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
生存质量在这种方法中被定义为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与其环境相称程度的度量。
这种方法成为了生存质量研究中的一种经典方法。
此外,还有 EuroQol 组织发展的 EQ-5D 量表和 WHO 生存质量量表等生存质量评估方法。
这些评估方法不仅可以对个体的整体生存质量进行评估,还可以对个体的各项生理和心理指标进行量化评估。
二、中风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现状中风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极大地降低了其生存质量。
在开展中风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单项生理和心理指标评估在中风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中,许多研究将重点放在了某些生理和心理指标上。
例如,日本研究者曾经将生存质量界定为肢体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三个部分,通过对中风后的患者进行调查,评估了其中一些部分的情况。
此外,中风后的认知退化和心理障碍,如抑郁等,也是中风病患者生存质量评估的重要部分。
护理论文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慢性病是指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发展的一类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下降、免疫力减弱等原因,更易患上慢性病。
本文旨在分析老年人慢性病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护理措施提出建议。
一、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比例逐年增加。
首先,老年人患病率较高。
由于老年人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慢性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其次,老年人患病类型多样。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风等是老年人慢性病的常见类型,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再次,老年人慢性病的管理困难。
老年人慢性病通常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护理,但由于老年人自身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以及社会支持的缺乏,慢性病的管理和治疗面临诸多困难。
二、老年人慢性病影响因素分析1. 生理因素: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免疫力减弱,造成了老年人更易患上慢性病的基础条件。
2. 社会因素: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生也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较弱,经济状况有限,缺乏运动等社会参与活动,这些都增加了老年人患病的风险。
3. 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老年人患慢性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饮食不当、缺乏运动、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易患上慢性病。
4. 心理因素:老年人常常面临着婚姻、亲人离世、退休等问题,心理压力较大。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也会加重老年人慢性病的病情。
三、护理措施建议1.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老年人对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定期体检: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早期发现和干预慢性病,减轻疾病对身体的伤害。
3. 促进社会支持:社会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关心和支持,提供经济援助、护理服务等资源,减轻老年人患病的经济负担和护理压力。
4. 建立健康促进机制:鼓励老年人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活动,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
失能老人生活现状调研报告失能老人是指身体或智力上出现严重障碍,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老年人。
由于失能老人生活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对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调研报告将对失能老人生活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失能老人的居住环境失能老人的居住环境通常以家庭为主,少数老人选择居住在养老院或疗养院。
家庭居住环境的主要问题包括不便利的交通、居住空间狭小、缺乏安全设施等。
养老院或疗养院则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设施条件不足等问题。
建议:1. 家庭居住环境可以适当进行改造,增加无障碍设施和便利设施,如扶手、防滑地板、便捷厕所等。
2. 政府部门应严格监管养老院和疗养院,提高服务质量和设施条件。
二、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主要依赖家庭成员和护工。
但是,家庭成员的照顾能力和时间有限,护工的素质和数量也面临一定的问题。
建议:1. 政府可以提供免费或补贴护工服务,为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在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
2.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护理服务的素质。
三、失能老人的生活需求失能老人的生活需求较为特殊,除了日常照料外,还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和社交需求。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需求通常得不到很好的满足。
建议:1. 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为失能老人提供心理咨询和康复,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
2. 组织社交活动,提供失能老人之间的交流机会,增加他们的社交圈子,减少孤独感。
四、失能老人的金融和法律问题失能老人面临诸如养老金、医疗费用、遗产继承等金融和法律问题。
由于他们相对脆弱的身体和智力,他们的金融权益和法律权益常常受到侵害。
建议:1. 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保护失能老人的金融和法律权益。
2. 加强金融和法律教育,提高失能老人及其家属的金融和法律意识。
通过以上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失能老人的生活现状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
然而,也可以通过合理的改善措施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中风护理问题及措施中风(cerebrovascular accident)是指由于脑血管某些局部原因引起的脑组织损害,通常被称为“脑卒中”,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的疾病。
中风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引起的后果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风发病后,除了进行适宜的药物治疗外,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探讨中风护理问题及措施。
(一)中风患者的危险因素中风病因复杂,其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等因素有关。
此外,中风还与心房颤动、抽烟、肥胖、饮酒过度、缺乏体力活动等因素有一定关联。
(二)中风的护理问题及措施1.安静舒适的环境:中风患者需要一个安全、舒适和私密的环境,并具有足够的照明和通风。
房间应有合适的温度及气味,保持安静有助于患者的休息和更好地恢复神经功能。
必要时,可以使用柔和的背景音乐或按摩。
2.营养与饮食:中风患者需要适当的饮食,营养需求的变化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康复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必须注意患者的食物过程中依据病情和个人需求加工、煮熟、切碎等。
护理人员需要监督患者的饮食量和质量,以避免营养过量或不足的风险。
3.躯体康复和援助性技术:中风患者在恢复期间需要进行康复和物理治疗。
护理人员需要进行恰当的协助,如帮助患者改变体位、进行理疗、进行肢体练习等。
必要时,还需要根据个体差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协助性技术,如辅助助步器、电动轮椅、语音辅助设备等。
4.药物管理:中风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接受药物管理,以便控制血压、血流、血糖等。
护理人员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频率和用药时间,确保患者按照医嘱准确地服药。
5.认知和情绪援助:许多中风患者在病情恢复期间会遭受情绪上和认知上的波动。
因此,他们需要受到心理援助、认知行动疗法、家庭支持等形式的帮助。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交流、关心、注意观察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情绪问题。
6.社交援助:中风患者在恢复期间需要得到家庭成员、社区、医生等多方的社交援助,以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病情、保持健康的社交生活。
中风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极其因素现状进行分析
中风亦称之为脑卒中,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内伤积损,外邪侵袭,劳欲过度,气血
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脉外导致[1]。
它威胁着中风患者的生命,也严重的影响着其生活质量,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本文主要就中风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极其因素现状进行分析。
一、生活质量
1、中风病人会表现出明显的失语症,失语症是中风最常见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之一。
失语症是指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病变,造成患者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损害,对语言的结构、内容与意义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障碍,以及语言认知功能的减退和功能的损伤[2]。
由于中风患者不能和他人很好的交流,他们往往无法很好的表达内心的情感,抑郁情绪由此滋生,而抑郁情绪常常会影响患者的康复,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进一步下降。
失语症患者与朋友共同参与的活动减少,社交活动减少直接影响了其生活的幸福感,进而降低了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2、心理障碍也是中风患者较为常见的问题,可见对于改善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加强其心理护理,提供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支持显得十分重要。
当病人中风后,
言语不利,腿脚不便,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在心理及生理上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人嘲笑与冷眼、自己的病情为家庭带来的负担,都令他们心情焦灼,最后甚至做出一些伤害家人及社会的事情,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老年中风病人早期活动不利,腿脚不便,甚至偏瘫生活不能自理,他们长时间卧床不能自行改变体位而易发生压疮,同时活动量的减少,胃肠蠕动功能的减缓,致使腹胀、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增加。
此外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量减少,导致其肺部扩张受阻,痰液不能顺利排出,肺部感染率大大增加[3]。
老年中风患者心理压力较大,他们较易形成抑郁心理[4],因为中风的预后过程较长,神经系统的缺
失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丧失,都会产生较大不良后果,不利于患者的预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4、在生活中,不同个性的人对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所持有的态度也是大不相同,如果人们在应激的情况下情绪持续强烈,就会导致分泌紊乱进而影响人体内环境的稳定,这就容易增加心脑血管的患病性[5]。
因此,事件尤其是负性事件(外界的严重刺激),容易使血压升高,引起脑血管异常。
患者在已中风的情况下还患上其它疾病,这对患者而言影响极大,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因此大打折扣。
二、影响因素
中风患者在医疗付费方式、学历、有无配偶、心理压力、经济、情志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1、在医疗付费方式中参加新农合医疗模式的患者抑郁发病率较高,这可能与新农合医疗模式服务的主体为农村人口,而农村地区医疗基础相对薄弱,患者的医疗报销比例低于省市医疗报销,加之患者家庭整体经济能力较弱,患者难以获得较好、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的康复,致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6]。
2、学历也在影响中风病人的生活质量中占据一定的比例,高学历脑卒中患者在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接受程度以及信任程度较高,这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增强疗效[7]。
此外,高学历患者在经过健康教育后,更注意调控自身的情绪,加强日常锻炼,这对缓解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高学历患者会更注意预防、保健、治疗等方面的信息,自我的防护意识较高,比较重视规范的生活方式,而低学历患者对治疗的重视程度较低多为被动治疗。
3、有无配偶也是影响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有配偶患者可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患者社会在感较强[8],在家人的关心和帮助下,患者的心理得到极大安慰与鼓励,能以积极稳定的态度面对疾病,相反如若是没有家人的或家庭关系不好的患者,心理上得不到安慰,容易滋生消极的心态,导致其不能正确、积极的面对疾病,所以有无配偶及家人也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一大因素。
4、中风患者心理压力过大也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9],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极大的痛苦,病情较为严重者会对其认知造成损害,对神经功能造成障碍,这些都影响着患者的社会交际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操作劳动能力,从而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5、经济因素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可以请专门的护工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可以为患者提供设施,如购买轮椅和助听器等,能在生理和心理上满足患者的不同要求,而经济较差的家庭则很少能为患者提供这些便利,所以,经济因素在影响其生活质量中占据一定的比例
6、还有文献报道,情志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上有不可忽略的影响[10]。
情绪对人们的影响是很大的,当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不良事件的时候,他们的心理会特别紧张,因此,当应激事件出现时,要建议老年人注意心理的调试,强调家庭和社会要特别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在必要时,给老年人提供情感的帮助,指导他们用正确的观点和有效的应对方式对待生活中的不良事件,增强心理建设与适应能力以应对生活可能发生的变化。
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注重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干预措施。
根据患者的学历、家庭关系、心理、经济、情志、自我管理知识指导、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增加对患者的管理,进而提高中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其患病的机率,改善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