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443.27 KB
- 文档页数:5
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课题】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四课的第二框,是第一单元关于消费的知识的延续,是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的开始。
通过学习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让学生了解社会再生产的环节,明确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识到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宏观上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透过现象看到经济本质。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产与消费的现象、社会再生产的环节有一定了解,对于国家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及措施也一些积累。
当然本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所以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社会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要结合学生的阅历,又增添时政内容,探究活动要有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了解社会再生产的环节,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认识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通过展示成果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自我表达能力;通过对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的学习,增强理论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生活中正确分析生活中与生产、消费有关的经济现象,了解劳动力素质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自觉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够透过现象看到经济本质,增强应对经济社会的能力与信心。
【学科素养】政治认同:支持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发挥消费积极的反作用。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的基本理论,运用经济生活的基本理论分析经济现象。
公共参与: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自觉增强个人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教学难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教学方式】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课前准备】智能手机相关资料;内循环与双循环的材料;教学PPT;等【教学过程设计】1.智能手机生产着重发力于两个方向:一是5G手机成为各大手。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2、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3、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从实例中分析认识生产的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认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自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教学重点、难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电脑显示)(一)、生产与消费情境设置在古代,我们想留下年轻时的模样做纪念,怎么办?学生分析讨论:请画师为自己画像情境设置尼普斯发明照相机(图片)这张照片是1826年尼普斯从工作室的窗口拍摄的,左边有一座鸽笼,中央有仓库倾斜的房顶,右边可以看到建筑物的一角。
尼普斯称这张照片为“日光绘画”。
探究:正是因为照相机的发明,使得拍照留念成为了可能。
从此,人们不必再请画师为自己画像了,可以花钱请摄影师为自己拍照。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体现了什么道理?学生分析讨论:教师总结:(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情境设置柯达先生发明的彩色胶卷1935年柯达先生发明的彩色胶卷在改革开放之初传入中国,并迅速普及。
(图片)探究:照片从黑白到彩色,我们的消费发生了改变,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体现了什么道理?学生分析讨论:教师总结:(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情境设置(展示数码照片)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更好,照片便于修改,设计和保存,又可以节约成本,成为一种环保消费的方式。
探究:新产品的生产使得我们的消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经济生活角度看体现了什么道理?学生分析讨论:教师总结:(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情境设置功能样式越来越多的各种数码相机以其优越的性能,引起消费者强烈的购买欲望,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
高一政治《发展生产,知足花费》教课设计、知识技术目标:指引学生识记生产与花费的关系、社会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互相关系;理解我国鼎力发展生产力的原由、意义及怎样发展生产力;2、过程方法目标:指引学生从感性认识上涨到理论高度,运用资料剖析问题的能力。
3、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指引学生提升对党的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认识,懂得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领会到各项工作都要听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其中心。
当我们全面剖析了教材、学生并确定教课目的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了。
教课要点是:要点 1:生产与花费的关系确定原由:学生只有正确掌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何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要点 2:鼎力发展生产力的必需性及要求确定原由:让学生认识这一知识,有益于他们认识国情,拥戴党的基本路线,加强爱国感情及民族责任感。
难点:生产与花费的关系确定原由:生产与花费的看法比较抽象,对其关系不易理解。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预设的教课目的,我确定了以下教课方法事例剖析法:用事例更为平常易懂,利于调换学生讲堂参加的踊跃性。
议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议论,促进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解说法:经过教师对教材有逻辑的剖析,指引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在整个教课过程中学生才是真实的主体,因此在教课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纳:体验式学习、沟通合作学习、剖析归纳式学习。
下边,我将侧重介绍我的整个教课过程环节:第一是,导入新课部分显现一组生活中的商品和服务的图片,并设问人们花费的商品和服务从何而来?(让学生能够稳固已学的花费种类的知识;初步懂得花费不是由主观决定,而是由客观物质情况决定。
做到“温故而知新”。
)下边是解说新课部分为了讲清要点、打破难点-----生产和花费(板书)我将显现漫画“今是昨非”并经过以下几组设问,指引学生经过小组议论回答下列问题,、漫画“今是昨非”中,坐拥江山和佳人的皇帝为何坐不上飞机、吹不了空调?2、在出行方面,皇帝只好坐马车,, 现代一般人却能坐上飞机,说了然什么问题?3、飞机比马车快得多,高档得多,说了然什么变化?这类变化受益于什么?4、假定莱特兄弟没有发明飞机,人们会不会有飞上蓝天的激动或神往?这类神往可否实现?进而来掌握 --- 生产决定花费(板书)(这里呢经过漫画的议论剖析及几组有关问题的解决,进行由浅入深、顺序渐进的启迪式教课,激活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指引学生踊跃思虑并得出正确结论,掌握“生产决定花费”的看法,突出要点,打破难点,达到教课目的。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2、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3、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从实例中分析认识生产的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认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自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教学重点、难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互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这首词里苏轼用什么方式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在学校的日子里,你又用什么方式表达了对身在异地的亲人、朋友的思念?时代表达思念的方式苏轼(古)写诗、词、信,只能对月遥寄相思之情我们(今)短信、电话问候;上Q聊天;直接乘坐快捷的交通工具去看望…苏轼为什么不给他弟弟一个电话?或象我们一样视频聊天?他为何不象现代人一样开车到济南看苏辙?结论:生产决定消费进行新课: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电脑显示)1、生产与消费(电脑显示)(1)生产决定消费(电脑显示)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生产如何决定消费?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积极思考与讨论,并填写以下表格(电脑显示):教师总结(表格答案):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总结:综上所述,我们说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教师活动:承接前面问题的总结,继续设问:生产决定消费,现在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下,人们的消费对生产有没有影响呢?(提问)请看下面材料(电脑显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学科:政治姓名:龚嘉乐2019.10.10《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模块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所学习的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决定性环节,在《经济生活》全书中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并引出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承,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有关消费的基本内容;另外,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在跟“消费”打交道,这些都为本课教学的展开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感悟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高一9班的学生课堂反应较快,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大部分学生能跟着老师的节奏完成教育任务,并且在有问题时能积极提出,回答问题也比较积极。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政治认同:理解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培养正确认识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认同感。
二、科学精神:通过对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的理解,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法治意识:通过本框学习,对学生进行生产与消费关系的思想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生产观和消费观,从而做到遵纪守法。
四、公共参与:掌握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提高积极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合作讨论法、资料呈现。
【课时安排】40分钟【教学过程】师:(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多彩的消费,了解了消费在我们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要消费就必须生产,那么生产和消费这二者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一揭晓。
板书:一、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师:同学们按照之前的分组,小组讨论总结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每组选取一名发言人讨论结束后发言,限时4-5分钟。
高一政治教案:《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案一高一政治教案:《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案一学情分析:作为高一新生,已经接触了经济生活这一课程的一些内容,对生产和消费有了一定的关注和了解,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完善,了解的只是表面的现象,没有深入理解其内在本质联系。
所以要通过一定的材料分析和现象解读使其获得理性认识,从而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真正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内在联系。
教材解读:1、内容标准本课主要分为两目:一是生产与消费,主要让学生认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包括消费对象,消费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这四个问题,当然消费对生产也有反作用,其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具有导向作用,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另一目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主要就是讲明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及意义,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重点讲第二个方面。
2、教材地位《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是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模块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所学习的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决定性环节,在《经济生活》全书中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并引出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承,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2、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3、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材料分析能力;2、辩证地看待事物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3、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深刻领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推进自主创新;3、树立勤俭节约、科学理财的观念。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材,生活感性材料教学重点、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教学依据】本课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相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可能存在一些疑问或误区,需重点分析。
另外,关于生产力的概念,不少学生存在模糊认识,应加以解释说明。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
2、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3、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能力目标通过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实例中分析认识生产的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衷心拥护中国产党,拥护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认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自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难点:大力发展生产力[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构思]导入:我国日常消费品的变化(展示图片):20世纪50—70年代的百元级“老四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20世纪80年代千元级的“新四件”: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空调;20世纪90年代万元级、十万元级的电脑、小汽车、商品房、,人们的消费越来越高,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述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引起此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图片可以得出,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那生产与消费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水平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共同学习的内容《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讲授新课:一、生产决定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上述知识点都由电器变化相关材料展开,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归纳总结、并识记生产决定消费的四个方面。
教师过渡:总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②能力目标:本框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教学重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教学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与学法建议]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资料: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大婶:“那时候穷,他家啥也没有。
”大叔:“不是还有一件家用电器吗?”主持人:“还有家用电器?”大叔:“手电筒呗”问题探究:消费品从哪而来?为什么那个时候,连一些普通的家用电器都没有?学生活动讨论教师总结:人们所消费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是通过生产莱提供的。
满足消费,就必须发展生产。
(一)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一起看视频,回顾我们交通工具的变迁)从11路公交车到自行车,到公交、地铁,我们出行越来越方便、快捷,以后还有可能去太空旅行。
(请大家结合课本思考下面问题)(1)三十年前我们为什么坐不能坐地铁呢?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从过去买一辆单车到现在买一辆汽车,从钱货两清消费到贷款消费,为什么过去不贷款买汽车呢?为什么过去是钱货两清消费而不进行贷款消费呢?(学生回答)这是因为生产力发展了,收入增加了、稳定了,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更乐观了。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时候,人们首先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一旦生产力发展了,收入提高了,消费方式就会随之多样化。
这说明了什么?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3)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广州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交车不断的增加,出租车也在增加,人力车不见了,摩托车也禁止了,地铁开通了,这中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大大提高了。
《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自主学习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交流学习成果,进行更正和点评。
[教学构思]一、引入新课材料:1、国家为什么要扩大内需?2、国家应如何扩大内需?考纲呈现1、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和措施。
3、能熟练使用本课知识分析说明国家扩大内需的原因和对策。
二、展示学习目标:1.识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2、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对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政策和具体举措。
3.学会运用我国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分析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三、自主学习(约8分钟)学法指导一:一.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具体来讲:生产决定消费的、、,生产为消费创造。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④消费为生产。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其中,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物资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学法指导二:1.(2010届安徽模拟)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增加“消费”与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这是因为()A.只要增加居民收入,就能拉动经济增长B.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C.消费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D.有效需求不足会制约经济的增长2.“破窗理论”是一个俏皮的经济学名词。
原意是玻璃被砸破,虽然造成一定的损失,但由此使玻璃制造商、建筑商受益,以及引发新的建设链条的发展,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破窗理论”主要体现了()A. 生产与分配的辩证关系B.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C. 积累与消费的辩证关系D.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辩证关系3.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只有最终需求旺了,经济才能最终启动起来,这里他强调的是()A.生产对消费起决定作用 B.消费对生产有决定作用C消费与生产的相互决定作用 D.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4.(2009浙江卷)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人们对手机的功能和通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3G(第三代移动通信)应运而生,随着3G时代的到来,一个由设备生产、终端制造、信息服务构成的庞大产业链正在壮大。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学科:思想政治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本框题设有两目,第一目讲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一是生产决定消费,教材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二是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教材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第二目讲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主要分析了两个问题,一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二是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节包括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我们通过一个循环的图来表示一下他们的关系。
2.解释: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产品被生产出来后,在社会各成员之间进行分配,而把分配所得的产品让渡给其他社会成员,以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就是交换;把交换所得的产品进行使用和消耗,以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这就是消费,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探究三:大力发展生产力一、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展示图片:中国GDP总量、中国人均GDP与世界各国人均GDP提出问题:我国GDP总量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均GDP却排名靠后,如何缩小这样的差距?(大力发展生产力)追问: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总结得出结论:(1)根本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物质基础。
(2)现实原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决定性意义: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化,具有决定意义。
(4)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2.现实原因 (一)原因三、大力发展生产力(二)措施。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精选3篇)《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篇1必修1第四课第一框[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②能力目标:本框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教学重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教学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与学法建议]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越来越好》师:歌中唱道:房子好,工作好,收入好------让我们带着一份好心情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第一单元的学习,从大家熟悉的消费谈起,我们初步走进了经济生活,那么我们消费的东西从哪里来呢?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第二单元的知识-------生产、劳动、经营。
我想,大家已经与刚才的歌曲产生的共鸣,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生活消费的变化,老师找了几张照片,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展示:人们吃穿住行今非昔比问题设置:同学们搜索一下自己身边的记忆,谈谈你自己观察记忆中的生活消费都有哪些变化?是什么导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丰富的产品从何而来?讲授新课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问题设置:生产与消费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认为是先有生产还是消费?学生答略。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板书)1、生产决定消费(板书)到底怎么理解呢?刚才有同学提到网络,那我们就来说说网络吧。
设问:同学们在网上都做哪些事情/答:玩游戏。
问:什么游戏?你是怎么知道这种游戏的?是你自己开发的吗?答:是先有开发商开发了,咱们才能消费这种游戏。
提炼观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目:生产与消费,大力发展生产力。
本框主要给学生介绍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过程,以及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并可结合生活现象做基本分析。
本框既是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学习,开启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为学习后面内容提供基础经济知识,在本单元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掌握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措施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学习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刻领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充分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自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对于我国持续扩大内需、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认同。
【学情分析】作为高一新生,刚刚从初中阶段过渡到高中阶段,形象思维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不够,所以对纯粹的经济理论把握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会使学生兴趣不足,但是他们对身边的一些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和关注,对未知的领域乐于探索和关注,所以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使他们获取理性知识,能够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教学难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陕西新闻中关于韩城到西安复兴号动车组开通的视频,大约需要两分钟。
通过观看韩城人民关心的大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绿巨人动车组。
设问,韩城人民以前为什么不能享受动车的速度和服务?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人们所消费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是通过生产来提供的,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生产决定消费。
《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
论自主学习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交流学习成果,进行更正和点评。
[教学构思]
一、引入新课
材料:
1、国家为什么要扩大内需?
2、国家应如何扩大内需?
考纲呈现
1、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和措施。
3、能熟练使用本课知识分析说明国家扩大内需的原因和对策。
二、展示学习目标:
1.识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2、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对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政策和具体举措。
3.学会运用我国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
的相关政策,分析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三、自主学习(约8分钟)
学法指导一:
一.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具体来讲:生产决定消费的、、,生产为消费创造。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④消费为生产。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
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其中,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物资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学法指导二:
1.(2010届安徽模拟)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
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增加“消费”与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经济增长,这是因为()
A.只要增加居民收入,就能拉动经济增长
B.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C.消费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D.有效需求不足会制约经济的增长
2.“破窗理论”是一个俏皮的经济学名词。
原意是玻璃被砸破,虽然造成一定的
损失,但由此使玻璃制造商、建筑商受益,以及引发新的建设链条的发展,从而
拉动经济增长。
“破窗理论”主要体现了()
A. 生产与分配的辩证关系
B.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C. 积累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D.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辩证关系
3.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只有最终需求旺了,经济才能最终启动起来,这里他强调的是()
A.生产对消费起决定作用 B.消费对生产有决定作用
C消费与生产的相互决定作用 D.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
4.(2009浙江卷)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人们对手机的功能和通信服务的要求
也越来越高,这使得3G(第三代移动通信)应运而生,随着3G时代的到来,一个由设备生产、终端制造、信息服务构成的庞大产业链正在壮大。
这表明
①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量的增加带来产品质量的提高
③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
④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学法指导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
(1)面对国内国际经济形势,
国家为什么要扩大内需?
(2)国家应如何扩大内需?
五、展示交流(约12分钟)
小组展示交流,由小组组长
对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学
生自由更正,各抒己见。
教师更
正,点评,根据学生展示交流的
情况,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重难
点点拨和引导。
小结:
考点一、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具体来讲: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其中,
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
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资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为什么?)
(1)根本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必然性: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3)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况,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
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三. 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1)生产力角度: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为
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生产关系角度: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
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3)人才角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4)科技角度: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知识整合
一、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原因)
(1)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对生产调整和升级、对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结构的升级将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2)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
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二、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对策)
(1)消费者要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政府
①要大力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②控制CPI过快上涨,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提高人们的购买力。
③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⑤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扩大内需,需要开拓农村市场,开拓农村新的消费热点。
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六、当堂检测:
1 (2010·江苏单科)《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石油产业等领域,不得单独对民间资本投资设置附加条件。
这是为了
()
①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②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性障碍
③取消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投资准入门槛
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材料:1、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民资准入门槛放开,引导和鼓励民营
企业利用产权市场组合民间资本,促进产权合理流动,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
业的改制重组。
合理降低国有控股企业中的国有资本比例。
2、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事业、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交通运输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电力建设、石油天然气建设、电信建设、土地整治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
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公用事业和政策住房建设领域。
问:1、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中降低国有控股企业
中的国有资本比例会否影响其主导作用?会否动摇国有企业的支配地位?为什
么?
2、国家为什么要放开民资准入门槛?
七、课后作业(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