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五 表面张力的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530.00 KB
- 文档页数:15
实验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拉环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一、实验目的1.掌握拉环法表面张力仪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2.通过对不同浓度待测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加深对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和吸附量的关系的理解。
3.了解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二、实验设备界面张力仪一套(JZHY-180型) 移液管待测溶液容量瓶酒精灯或铬酸溶液滤纸烧杯三、实验原理拉环法是应用相当广泛的方法,它可以测定纯液体及溶液的表面张力,也可以测定液体的界面张力.界面张力仪是一种用物理方法测试液体的表面和液体与液体之界面张力的仪器.当铂金环与液面接触后,再慢慢向上提升,则因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而形成一个液体的圆柱,如图所示,这时向上的总拉力p将与此液柱的质量相等,也与内外两边的表面张力之和相等,即W=mg=2πσ'R+2πσ('R+2r)= 4πσ('R+r)= 4πσR(1) 式中: m为液柱的质量; 'R为环的内半径; r为环丝半径;R为环的平均内径,即R='R+r; σ为液体的表面张力但(1)式是理想的情况,与实际不相符合,因为被拉起的液体并非是圆柱形的,而是如图所示.实验证明,环拉起的液体的形状是R3/V和R/r的函数,同时也是表面张力的函数.因此式(1)必须乘以一个校正因子F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σ=MF式中,M为膜破裂时刻度盘读数,mN/m.F=+0.07250M: 显示的读数指mN/m C: 环的周长R: 环的半径D: 下相密度d: 上相密度r: 铂金丝的半径在此实验中C=6.00cm R=0.955cm r=0.03cmD为液体的密度d是气体的密度所以调整因子简化为0.07250F=四、实验步骤1. 配置0.50mo l L-1和0.60mo l L-1正丁醇水溶液各100ml.然后,再利用已配置好的这两个浓溶液配置下列浓度的稀溶液各50ml: 0.02mo l·L-1、0.05mo l·L-1、0.10mo l·L-1、0.20mo l·L-1、0.30mo l·L-1、0.40mo l·L-1.2. 将界面张力仪放在不振动且平稳的地方,然后调到水平状态.3. 将铂金环和玻璃杯进行清洗,去除掉污垢和杂质.4. 用少量待测溶液倘洗玻璃杯,然后将待测溶液注入玻璃杯中,深度约为20~25mm,并将玻璃杯置于样品座上。
表面张力实验报告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液体表面上的一种特殊现象。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大小,探究不同因素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实验仪器与试剂:1. 表面张力仪。
2. 试验液,蒸馏水、酒精、肥皂水。
3. 毛细管。
4. 电子天平。
实验步骤:1. 调节表面张力仪,使其水平放置并稳定。
2. 用毛细管吸取试验液,使其悬于表面张力仪的槽中。
3. 记录试验液受到的重力,根据重力的大小计算出表面张力的大小。
4.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用蒸馏水、酒精和肥皂水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大小。
蒸馏水的表面张力较大,而酒精的表面张力较小,肥皂水的表面张力则介于两者之间。
这与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分子间相互吸引力越大,表面张力也越大。
实验中还发现,温度对表面张力也有一定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的表面张力会降低。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使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增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导致表面张力的减小。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表面张力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特有的一种性质,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了表面张力的大小。
同时,温度对表面张力也有一定影响。
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液体的性质,也对实际生活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表面张力的相关知识,不断拓展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水平,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获得了实验数据,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对表面张力的理解,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为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验三 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实验目的]1. 学习FD-NST-I 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的使用方法;2. 用拉脱法测定室温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实验原理]表面张力f 方向沿液体表面,且恒与分界线垂直,大小与分界线的长度成正比,α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即 L f α= (1) 将内径为D 1,外径为D 2的金属环悬挂在测力计上,然后把它浸入盛水的玻璃器皿中。
当缓慢地向上金属环时,金属环就会拉起一个与液体相连的水柱。
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测力计的拉力逐渐达到最大值F(超过此值,水柱即破裂),则F 应当是金属环重力G 与水柱拉引金属环的表面张力f 之和,即f G F += (2)水柱两液面的直径与金属环的内外径相同,则有)(21D D f +=απ (3) 则表面张力系数为 )(21D D f+=πα (4)本实验用FD-NST-I 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进行测量。
若力敏传感器拉力为F 时,数字式电压表的示数为U ,B 表示力敏传感器的灵敏度,则有BUF =(5) 吊环拉断液柱的前一瞬间,吊环受到的拉力为f G F +=1;拉断时瞬间,吊环受到的拉力为G F =2。
若吊环拉断液柱的前一瞬间数字电压表的读数值为U 1,拉断时瞬间数字电压表的读数值为U 2,则有BU U F F f 2121-=-= (6) 故表面张力系数为 BD D U U D D f)()(212121+-=+=ππα (7)[实验仪器]FD-NST-I 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片码、铝合金吊环、吊盘、玻璃器皿、镊子 游标卡尺、纯净水、NaOH 溶液、电吹风 [实验内容]1. 开机预热15分钟;2. 清洗玻璃器皿和吊环;3. 调节支架的底脚螺丝,使玻璃器皿保持水平;4. 测定力敏传感器的灵敏度①. 预热15分钟以后,在力敏传感器上吊上吊盘,并对电压表清零;②. 将7个质量均为0.5g 的片码依次放入吊盘中,分别记下电压表的读数U 0~U 7;再依次从吊盘中取走片码,记下读数U 7~U 0。
表面张力实验报告表面张力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和性质;2. 探究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3. 学习使用测表面张力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 表面张力指的是液体表面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力,使液体表面呈现出一定的弹性和抗扩散的性质;2.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有液体的种类、温度、纯度以及溶质的存在等;3. 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有破纹法和测菲涅耳透镜方法。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1. 实验仪器:表面张力测量仪、电子天平;2. 实验材料:蒸馏水、医用液体酒精、玻璃坩埚、螺丝扣、草签。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清洁仪器,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2. 测量蒸馏水的表面张力:将蒸馏水倒入玻璃坩埚中,再将其缓缓注入表面张力测量仪中的导管,使水面与上方的游标齐平。
记录导管上升时的水面高度差,计算出表面张力的值;3. 测量医用液体酒精的表面张力:同样的方法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4. 测量温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用温水加热蒸馏水,然后测量新的表面张力值;5. 测量不同溶质对表面张力的影响:向蒸馏水中加入少量食盐溶液,再次测量表面张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蒸馏水的表面张力为XX N/m,医用液体酒精的表面张力为XX N/m;2. 温度升高后,蒸馏水的表面张力降低,表明温度对表面张力有影响;3. 加入少量食盐溶液后,蒸馏水的表面张力下降,表明溶质的存在会降低表面张力。
六、实验总结:1.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体现,对液体的性质和行为有影响;2. 温度的升高会导致表面张力降低,溶质的存在也会使表面张力下降;3. 实验中使用的测表面张力的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测量表面张力。
七、存在问题与改进意见:1. 实验过程中需保持仪器和材料的清洁,以避免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交流应更加深入,以提高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八、参考文献:1. XX. 表面张力实验及原理. XX大学期刊,XX(1),XX-XX.2. XX. 表面张力的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月刊,XX(2),XX-XX.以上为表面张力实验报告的简要内容,供参考。
大学化学实验II实验报告——物理化学实验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班级:图1 被吸附的分子在界面上的排列图1中(1)和(2)是不饱和层中分子的排列,(3)是饱和层分子的排列。
图2 表面张力和浓度关系图当界面上被吸附分子的浓度增大时,它的排列方式在不断改变,最后,当浓度足够大时,被吸附分子盖住了所有界面的位置,形成饱和吸附层,分子排列方式如图1中(3)所示。
这样的吸附层是单分子层,随着表面活性物质的分子在界面上愈益紧密排列,则此界面的表面张力也就逐渐减小。
如果在恒温下绘成曲线γ=f(c)(表面张力等温线),当c 增加时,γ在开始时显著下降,而后下降逐渐缓慢下来,以至γ的变化很小,这时γ的数值恒定为某一常数(见图2)。
利用此图求出其在一定浓度时曲线的切线斜率,代入吉布斯吸附方程就可求得表面吸附量。
或者在曲线上某一浓度c 点作切线与纵坐标交于b 点,再从切点a 作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交纵坐标于b′点,以Z 表示切线和平行线在纵坐标上截距间的距离,故有:(3)根据朗格缪尔(Langmuir)公式:(单分子层吸附)KcKc +Γ=Γ∞1 (4)其中 Г∞为饱和吸附量,即表面被吸附物铺满一层分子时的吸附量,整理可得:浓度(mol/l)0.02 0.04 0.06 0.08 0.10 0.12 0.16 0.20 0.24△P最大(kpa)598 553 536 499 475 467 425 409 391实验数据处理平均温度=17.8℃平均大气压=88.87kpa 表面张力—浓度关系曲线由上图可计算的个点的Γ,结合温度制的下图正丁醇溶液吉布斯吸附等温线:再以c/Γ对c作图得知该直线的斜率为0.013×107,则根据∞∞Γ+Γ=ΓK c c 1 1/∞Γ=1.3×105 1/(K ∞Γ)=0.811×107所以正丁醇饱和吸附量∞Γ=1/(1.3×105)=7.692×10-6mol·m -2问题讨论及 误差分析 问题讨论:1、在毛细管升高法中,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有哪些?答:①毛细管及试管的洁净程度;②毛细管的内径大小(内径小,测量的高度误差小);③毛细管粗细是否均匀;④毛细管内半径的测量是否准确;⑤测量时,毛细管是否垂直液面。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界面张力仪测微小力的原理和方法。
2深入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并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二实验原理1液体表面张力由于液体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使每个位于表面层内的分子都受到一个指向液体内部的力,这就使每个分子都有从液体表面进入液体内部的倾向,所以液体表面积有收缩的趋势,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液滴总是呈球形,致使其表面积缩到最小,这种使液体表面收缩的力叫做液体的表面张力。
2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原理图1如图1,将一表面洁净的矩形金属薄片浸入水中,使其底边保持水平,然后将其轻轻提起,则其附近液面呈现如图示的形状,则0时,f方向趋向垂直向下。
在金属片脱离液体前,受力平衡条件为F f mg (1)而f 2 (l d)(2)则(3)F mg2(l d)若用金属环替代金属片,则(3)式变为(3)即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三实验仪器液体界面张力仪、标准砝码、环形测件、玻璃杯、镊子、纯净水、小纸片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仪器调整。
调整仪器水平,刻度盘归零。
2调零。
将小纸片放在金属环上,调整调零旋扭,通过放大镜观察,指针、指针的像及红线 三线重合。
3绘制质量标准曲线分别在小纸片上放 100mg 、300 mg 、500 mg 、700 mg 、 1000 mg 的砝码,记下对应的刻度盘的示数。
以所加砝码的质量作为横坐标, 刻度盘的示数作为纵坐标,绘制质量标准 曲线。
4测量纯净水的表面张力系数调零。
用玻璃杯盛大约 2/3的水,放在样品座上,调节样品座的高度,使金属环刚好浸 过水面。
左手调节样品座下面的螺丝,使样品座缓慢的下降,右手调节蜗轮旋扭。
两手调节的同时,眼睛观察三线始终重合,直到环把水膜拉破为止。
记下刻度盘示数 M '为了消除随机误差,共测五次。
6将M '在质量标准曲线上查得水作用在金属环上的表面张力f mg ,按式(5)计算出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F mg (H d 2)(4)式中di , d2为圆环的内外直径。
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医药化工学院应用化学(化妆品方向)10(2)班阮怀金1015512260摘要:在没有外力的影响或影响不大时,液体总是趋向于成为球状,可见液体总是有自动收缩而减少表面积,从而降低表面自由能的趋势。
表面张力是表面活性剂的一项重要性质,也是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重要特性之一。
根据表面张力的大小,可确定表面活性剂的别的表面活性,也可以了解表面活性剂在界(表)面吸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机理,因此表面张力的测定很有必要【1】。
表面张力无法直接通过热力学微分关系式从状态方程导出,精确可靠的表面张力实验数据只能通过精密测量得到。
关键词:表面张力;滴重法;毛细管上升法;最大气泡压力法;差分最大气泡压力法;Wilhelmy 盘法;环法;滴外形法;振荡射流法;旋滴法;悬滴法一、测定方法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分静态法和动态法。
静态法【2-3】有毛细管上升法、DuNouy吊环法、Wilhelmy盘法、旋滴法、悬滴法、滴体积法、最大气泡压力法;动态法【4-5】有旋滴法、震荡射流法和悬滴法等。
其中毛细管上升法和最大气泡压力法不能用来测液-液界面张力。
Wilhelmy 盘法,最大气泡压力法,振荡射流法可以用来测定动态表面张力。
静态法测定表面张力1、滴重法【6】1.1、基本原理滴重法也叫做滴体积法,这种反分法比较精确而且简便。
其基本原理是:自一毛细管滴头滴下液体时,液滴的大小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即表面张力越大,滴下的液滴也越大,二者存在关系式:W=2πRγf (1)γ=W/(2πRf} (2)式中,W为液滴的重量;R为毛细管的滴头半径,其值的大小由测量仪器决定;f为校正系数。
一般实验室中测定液滴体积更为方便,因此式(2)又可写为:γ=(Vρg/R)×(1/2πf) (3)式中,V为液滴体积;ρ为液体的密度;f为校正因子。
对于特定的测量仪器和被测液体,R和ρ是固定的,在测量过程中,只要测出数滴液体的体积, 就可计算出该液体的表面张力。
大学化学实验II实验报告——物理化学实验学院:化学和化工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实验日期实验时间学号指导教师实验项目名称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泡压法测定液体表面的方法,了解表面张力测定的因素。
2.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吸附量,并由表面张力的实验数据求分子的表面积。
实验原理表面张力是液体的重要性质之一,它是因表面层分子受力不均衡所引起的。
如液体和其蒸气构成的系统:液体内部的分子和周围分子间的作用力是球形对称的,可以彼此抵消,合力为零,而表面层分子处于力场不对称的环境中,液体内部分子对它的作用力远大于液面上蒸气分子对它的作用力,从而使它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拉力作用,故液体都有自动缩小表面积的趋势。
从热力学观点来看,液体表面缩小是使系统总吉布斯函数减小的一个自发过程,如欲使液体产生新的表面ΔA,就需对其做功,其大小应和ΔA成正比:ΔG =W′= γΔA (1)比例系数γ从能量的角度被称为比表面吉布斯函数,即为恒温恒压下形成1m2新表面所需的可逆功,其单位为J•m-2。
从物理学力的角度看,γ可被理解为沿着表面、和表面相切、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相界面线段上的表面紧缩力,即表面张力,其单位是N•m-1。
在定温下纯液体的表面张力为定值,当加入溶质形成溶液时,表面张力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大小决定于溶质的性质和加入量的多少。
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溶质能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时,表面层中溶质的浓度比溶液内部大;反之,溶质使溶剂的表面张力升高时,它在表面层中的浓度比在内部的浓度低,这种表面浓度和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做溶液的表面吸附。
在指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质的吸附量和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溶液的浓度之间的关系遵守吉布斯(Gibbs)吸附方程:PTcRTc,⎪⎭⎫⎝⎛∂∂-=Γγ(2)式中,Г为溶质在表面层的吸附量;γ为表面张力;c为吸附达到平衡时溶质的浓度。
引起溶剂表面张力显著降低的物质叫表面活性物质,Г>0,即产生正吸附的物质;反之称为表面惰性物质,Г<0,即产生负吸附的物质。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1.用拉脱法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测金属丝框宽长度L时,应测它的内宽还是外宽,为什么?•2.用拉脱法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拉液膜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且金属丝框拉脱水面时必需做到什么?•3.简述用拉脱法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测弹簧劲力系数的实验步骤。
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化学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1)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2、通过对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加深对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吸附量关系的理解3、学习使用Matlab 处理实验数据(2) 实验原理1、 表面自由能:从热力学观点看,液体表面缩小是一个自发过程,这是使体系总的自由能减小的过程。
如欲使液体产生新的表面A ∆,则需要对其做功。
功的大小应与A ∆成正比:-W=σA ∆2、 溶液的表面吸附: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溶质能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时,表面层中溶质的浓度应比溶液内部大,反之,溶质使溶液的表面张力升高时,它在表面层中的浓度比在内部的浓度低。
这种表面浓度与溶液里面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吸附”。
显然,在指定温度和压力下,吸附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溶液的浓度有关。
Gibbs 用热力学的方法推导出它们间的关系式 T cRT c )(∂∂-=Γσ(1)当0<⎪⎭⎫ ⎝⎛∂∂Tc σ时,Γ>0,溶质能减少溶剂的表面张力,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大于内部的浓度,称为正吸附,此类物质叫表面活性物质。
(2)当0>⎪⎭⎫ ⎝⎛∂∂Tc σ时,Γ<0,溶质能增加溶剂的表面张力,溶液表面层的浓度小于内部的浓度,称为负吸附,此类物质叫非表面活性物质。
由Tc RT c )(∂∂-=Γσ可知:通过测定溶液的浓度随表面张力的变化关系可以求得不同浓度下溶液的表面吸附量。
3、 饱和吸附与溶质分子的横截面积:吸附量Γ浓度c 之间的关系,有Langmuir等温方程式表示:cK cK ·1·+Γ=Γ∞4、 最大泡压法:(3) 实验装置与流程:将燃烧热实验的主要设备、仪器和仪表等按编号顺序添入图下面相应位置:图11-4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装置1. 恒温套管 2. 毛细管 3.数字式微压差测量仪 4. 滴液瓶 5. 烧杯 6.连接橡皮管(4) 简述实验所需测定参数及其测定方法:1、测定各浓度试剂在25℃的压强,2、根据s/DP=K ,可用蒸馏水的压强差求出K 值,也就是毛细管常数。
测定表面张力有以下几种方法。
(1)表面张力法表面张力测定法适合于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无机离子的存在也不影响测定结果。
在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时,随着浓度的增加,溶液的表面张力急剧下降,当到达临界胶束浓度时,表面张力的下降则很缓慢或停止。
以表面张力对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对数作图,曲线转折点相对应的浓度即为CMC。
如果在表面活性剂中或溶液中含有少量长链醇、高级胺、脂肪酸等高表面活性的极性有机物时,溶液的表面张力-浓度对数曲线上的转折可能变得不明显,但出现一个最低值(图2—15)。
这也是用以鉴别表面活性剂纯度的方法之一。
(2)电导法本法仅适合于表面活性较强的离子表面活性剂CMC的测定,以表面活性剂溶液电导率或摩尔电导率对浓度或浓度的平方根作图,曲线的转折点即CMC。
溶液中若含有无机离子时,方法的灵敏度大大下降。
(3)光散射法光线通过表面活性剂溶液时,如果溶液中有胶束粒子存在,则一部分光线将被胶束粒子所散射,因此测定散射光强度即浊度可反映溶液中表面活性剂胶束形成。
以溶液浊度对表面活性剂浓度作图,在到达CMC时,浊度将急剧上升,因此曲线转折点即为CMC。
利用光散射法还可测定胶束大小(水合直径),推测其缔合数等。
但测定时应注意环境的洁净,避免灰尘的污染。
(4)染料法一些有机染料在被胶团增溶时。
其吸收光谱与未增溶时发生明显改变,例如频那氰醇溶液为紫红色,被表面活性剂增溶后成为蓝色。
所以只要在大于CMC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少量染料,然后定量加水稀释至颜色改变即可判定CMC值。
采用滴定终点观察法或分光光度法均可完成测定。
对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染料有频那氰醇、碱性蕊香红G;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用曙红或荧光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用频那氰醇、四碘荧光素、碘、苯并紫红4B等。
采用染料法测定CMC可因染料的加入影响测定的精确性,尤其对CMC 较小的表面活性剂的影响更大,另外,当表面活性剂中含有无机盐及醇时,测定结果也不甚准确。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原理Ⅱ)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成绩:班级: 石工 学号: 姓名: : 王增宝同组者:实验二 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压差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压差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及方法;2、测定正丁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了解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3、学习Gibbs 公式及其应用。
二、实验原理由于净吸引力的作用,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倾向于到液体内部来,因此液体表面倾向于收缩。
要扩大表面,就要把内部分子移到表面上来,这就要克服净吸引力作功,所作的功转化为表面分子的位能,所以表面分子总比内部分子多具一定的能量。
这多具有的能量叫表面能。
单位表面具有的表面能就叫表面张力。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纯液体的表面张力是定值。
但在纯液体中加入溶质,表面张力就会发生变化。
若溶质使液体的表面张力升高,则溶质在溶液相表面层的浓度小于在溶液相内部的浓度;若溶质使液体的表面张力降低,则溶质在溶液相表面层的浓度大于在溶液相内部的浓度。
这种溶质在溶液相表面的浓度和内部的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吸附。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溶质的表面吸附量与溶液的浓度、溶液的表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可用吉布斯(Gibbs )吸附等温式表示:Γ=-dcd RT c图1:实验原理简图测定时,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使瓶内压力增加,起泡即可通过毛细管。
从浸入液面下的毛细管端鼓出空气泡时,需要高出外部大气压的附加压力,以克服气泡表面张力。
三、仪器与药品1、仪器最大压差法测表面张力装置一套,洗瓶,吸耳球。
2、药品正丁醇(分析纯),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用蒸馏水洗表面张力测定仪的外套管和毛细管,各分别洗3-4次,洗净后即可进行实验。
2、在外套管中加入蒸馏水,将毛细管插入外套管,塞紧塞子,并使毛细管尖端刚接触液面。
装好仪器,分液漏斗中装满自来水。
3、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分液漏斗中的水慢慢滴入广口瓶中,这时瓶内压力逐渐增加,气泡将通过毛细管端进入外套管。
4、测完蒸馏水的最大压差后,倒掉蒸馏水,用0.02mol/L 正丁醇洗两次外套管和毛细管,后加入该溶液,像测蒸馏水一样测该溶液的最大压差。
表面张力实验报告表面张力实验报告引言: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液体表面上存在的一种特性。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探究液体的表面张力及其相关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了解表面张力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并分析其相关性质。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1. 液体:纯净水、酒精、甘油溶液等;2. 实验器材:玻璃板、毛细管、千分秤、滴管、直尺等。
三、实验原理:表面张力可以通过测量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来间接计算。
根据毛细现象的原理,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成正比。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清洗玻璃板,确保其表面干净无污渍;b. 准备好各种液体,并将其倒入干净的容器中。
2. 实验操作:a. 将玻璃板水平放置,用直尺测量玻璃板上液体的接触角;b. 将毛细管浸入液体中,使其完全浸没,并用滴管吸取液体,保证毛细管内无气泡;c. 将滴管的一端对准玻璃板上的液体表面,轻轻将液体滴入玻璃板上,观察液体在玻璃板上的形态;d. 测量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并记录数据;e.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液体进行实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不同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数据,并计算得到表面张力的数值。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不同,纯净水的表面张力较大,而酒精的表面张力较小;2. 表面张力与液体种类有关,不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导致表面张力的差异;3. 表面张力与液体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表面张力减小;4. 表面张力与液体浓度有关,浓度较高的溶液表面张力较大。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表面张力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液体的表面张力与其物理性质、温度和浓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液体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实验还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七、实验改进:在今后的实验中,可以考虑增加更多不同液体的实验样品,以扩展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可靠性。
溶液中的吸附作用和表面张力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掌握最大气泡法和滴重法测定表面活性物质正丁醇的表面张力,并且利用Gibbs 吸附公式和Langmuir 吸附等温式测定正丁醇分子的横截面积。
2、 训练学生利用毛细管和数字式微压测量仪以及滴重管测定表面张力的方法,并通过曲线及直线拟合处理得到不同数据。
3、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严谨的实验作风和态度,并对学生的科研兴趣进行初步的指导。
二、实验原理1. 物体表面分子和内部分子所处的境遇不同,表面层分子受到向内的拉力,所以液体表面都有自动缩小的趋势。
如果把一个分子由内部迁移到表面,就需要对抗拉力而做功。
在温度、压力和组成恒定时,可逆地表面增加dA 所需对体系做的功,叫表面功,可以表示为:W dA δσ'-=式中σ为比例常数。
σ在数值上等于当T 、p 和组成恒定的条件下增加单位表面积所必须对体系做的可逆非膨胀功,也可以说是每增加单位表面积时体系自由能的增加值。
环境对体系作的表面功转变为表面层分子比内部分子多余的自由能。
因此,σ称为表面自由能,其单位是焦耳每平方米(J/m 2)。
若把σ看作为作用在界面上每单位长度边缘上的力,通常称为表面张力。
从另外一方面考虑表面现象,特别是观察气液界面的一些现象,可以觉察到表面上处处存在着一种张力,它力图缩小表面积,此力称为表面张力,其单位是牛顿每米(N/m )。
表面张力是液体的重要特性之一,与所处的温度、压力、浓度以及共存的另一相的组成有关。
纯液体的表面张力通常是指该液体与饱和了其本身蒸气的空气共存的情况而言。
2、 纯液体表面层的组成与内部层相同,因此,液体降低体系表面自由能的唯一途径是尽可能缩小其表面积。
对于溶液则由于溶质会影响表面张力,因此可以调节溶质在表面层的浓度来降低表面自由能。
根据能量最低原则,溶质能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时,表面层中溶质的浓度应比溶液内部来得大。
反之溶质使溶剂的表面张力升高时,它在表面层中的浓度比在内部的浓度来得低,这种表面浓度与溶液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