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幼师教学民族舞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了解民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和魅力,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和表现力,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和灵活性。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学习民族舞蹈的过程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
4.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让他们在舞蹈表演中感受到美的力量,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
1. 选择适合幼儿的民族舞蹈曲目,如《茉莉花》、《草原小调》等。
2. 教授基本的民族舞蹈动作,如手臂的舞蹈动作、身体的转动和起伏、脚步的舞蹈步伐等。
3. 介绍民族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让幼儿了解民族舞蹈的文化背景。
4. 进行民族舞蹈的表演和排练,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舞蹈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1. 初步了解民族舞蹈。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民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和魅力,激发他们对民族舞蹈的兴趣。
2. 学习民族舞蹈动作。
教师向幼儿展示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如手臂的舞蹈动作、身体的转动和起伏、脚步的舞蹈步伐等,并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3. 学习民族舞蹈曲目。
选择适合幼儿的民族舞蹈曲目,如《茉莉花》、《草原小调》等,让幼儿通过音乐感知民族舞蹈的韵律和节奏。
4. 进行民族舞蹈的表演和排练。
让幼儿分组进行民族舞蹈的表演和排练,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表现力和舞蹈技巧。
5. 民族舞蹈的展示和分享。
组织幼儿进行民族舞蹈的展示和分享,让他们在家长和同学面前展示所学的民族舞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舞蹈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
1. 示范教学法。
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幼儿模仿和学习民族舞蹈的动作和表现方式。
2. 游戏教学法。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民族舞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观摩学习法。
通过观摩民族舞蹈表演和视频资料,让幼儿感受民族舞蹈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对他们的舞蹈动作和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
民族民间舞蹈学前教育论文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
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因此,对于儿童来说,学习民族民间舞蹈既有助于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又能够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表演能力。
本文将探讨民族民间舞蹈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和方法。
一、民族民间舞蹈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1. 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早期的学前教育以及幼儿园教育主要以拓展儿童的社交能力和协作精神为主要目的,但是缺少文化内涵的引导,在孩子们的文化认同感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短板。
而通过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儿童可以在身体的感受中,深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感受到民族文化特色,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 开发儿童的身体潜能民族民间舞蹈在形式和舞技上都比较自由,当孩子在跳舞时,能够更好地让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可以发展其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3. 促进发展孩子的表演能力全身的肢体表演和面部表情,都是民间舞蹈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在幼儿期,因缺乏经验,孩子们更难以做到在表演中细节的把握和自我情感的表达。
但是对于孩子而言,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可以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在舞蹈表演中更好地表达自我情感。
二、民族民间舞蹈在学前教育中的方法1. 常规课程中引入将民族民间舞蹈纳入常规的幼儿教育课程中,让孩子在播放音乐、跳舞等环节中,学习到一些民间舞蹈的形式和动作。
在儿童的生活中引入民间舞蹈,可以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并有意识地慢慢接受其中的文化内涵。
2. 组织专业培训对于幼儿园中专业教师而言,应该加强其民族民间舞蹈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通过课程体验、专业培训和文化活动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民间舞蹈素养和教学水平。
同时,还可以邀请专业舞蹈人员和艺术家为幼儿园开展讲座和演出,让孩子们感受到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
一、概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舞蹈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舞蹈作为一种身体语言和表演艺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中班舞蹈教案中的民族舞蹈表演进行深入探讨。
二、民族舞蹈的重要性1. 民族舞蹈的文化意义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民族舞蹈,可以使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 民族舞蹈的身心发展作用民族舞蹈强调情感的表达和身体的协调与柔韧性,通过学习民族舞蹈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使其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幼儿园中班民族舞蹈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律动感2. 培养幼儿的表演意识和舞台表现力3. 增强幼儿的体态美感和自信心4. 了解并尊重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对民族舞蹈的兴趣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选取合适的民族舞曲选择旋律优美、易学易唱、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曲,如《茉莉花》、《彩云追月》等。
2. 教学动作分解将整个舞蹈分解成动作小节,逐个教授,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掌握。
3. 指导幼儿的表情和姿态强调幼儿舞台表演的表情和姿态,通过示范和指导使幼儿掌握正确的表演技巧。
4. 排练舞蹈安排幼儿园舞蹈表演的排练时间,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排练,熟练掌握舞蹈动作和表演要求。
五、教学过程1. 舞蹈学习(1)了解音乐节拍(2)学习基本舞蹈动作(3)掌握舞蹈的整体结构2. 舞蹈排练(1)反复排练每个动作(2)整体排练和磨合3. 舞蹈表演(1)进行舞蹈展示和表演(2)进行舞蹈评比和总结六、教学评价与展望1.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的表演和对舞蹈动作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和指导,并记录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2. 教学展望通过民族舞蹈教学,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舞蹈的兴趣,为其今后的艺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结语本文针对幼儿园中班舞蹈教案中的民族舞蹈表演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分别从民族舞蹈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学前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还能够锻炼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目前对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对学前教育专业对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要求、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方式探讨、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策略、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评价方法以及实例分析等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旨在为学前教育专业对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幼儿舞蹈创编是学前教育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它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舞蹈创编,幼儿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而学前教育专业对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还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研究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方式和策略,有助于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发挥自身潜能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评价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方法,可以更客观地了解幼儿的表现和进步,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通过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培养的具体实施情况,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
2. 正文2.1 学前教育专业对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要求1. 具备舞蹈教育专业知识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舞蹈理论知识和技能,包括舞蹈基本功、舞蹈编创理论等。
幼儿园儿童民族舞蹈教案:多彩童年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民族舞蹈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感,丰富他们的文化体验,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
在幼儿园,通过开展多彩的民族舞蹈教育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民族舞蹈教育不仅可以教会孩子们如何跳舞,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他们从小就接触和了解各种民族文化,培养对多元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心。
在幼儿园开展民族舞蹈教育,需要精心设计和策划教案,以确保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全面、深入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会舞蹈,领略不同民族的风情。
民族舞蹈教育需要从简单的舞蹈动作开始,引导孩子们感受舞蹈的节奏和韵律。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舞蹈游戏,如模仿动物的动作,学习基本的舞蹈姿势和动作,培养孩子们的舞蹈兴趣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茉莉花》这首经典的民族舞蹈时,可以引导孩子们学习摇摆、踮脚等简单的动作,让他们感受花朵摇曳的风情。
民族舞蹈教育需要逐步深入,引导孩子们了解不同民族舞蹈的特点和风情。
可以通过播放不同地域的民族舞蹈视瓶,让孩子们观看和模仿,了解不同民族的舞蹈特色和文化内涵。
可以邀请一些舞蹈老师或者专业的民族舞蹈演员来幼儿园进行舞蹈表演,让孩子们亲身感受民族舞蹈的魅力,增加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亲近感。
再次,民族舞蹈教育需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孩子们参与集体舞蹈表演,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可以组织一些班级或者全园的集体舞蹈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互相配合,共同排练舞蹈动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可以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展现他们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欲。
民族舞蹈教育需要总结和回顾,让孩子们对民族舞蹈活动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可以在活动结束后,组织一次民族舞蹈展示和共享,让孩子们展示自己学到的舞蹈动作和表演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改进策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实践中我们发现,舞蹈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师资力量不足等。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策略,以期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质量。
一、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大多以古典舞蹈为主,而对于其他类型的舞蹈,如现代舞、民族舞等,涉及的比较少。
这样会导致学生的舞蹈技能和审美水平无法得到全面的提高。
2.师资力量不足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缺乏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3.教学手段落后在教学手段上,一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等,影响了教学效果。
4.实践环节不足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中实践环节较少,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熟练度和经验。
二、改进策略2.加强师资建设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舞蹈教学师资力量的建设,招聘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或者邀请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来进行授课,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应该更新舞蹈教学的教学手段,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等,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高校和教师们采取有效的改进策略,相信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和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前教育行业。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研究
对于幼儿而言,他们的生理、心理正处于萌芽时期,他们好动、爱模仿、喜欢新鲜事物,因此他们很容易被有优美动听的民族音乐、形式多样的民族舞蹈动作以及风格各异的民族舞蹈服饰所吸引,这就为幼儿舞蹈教师有效地开展民族舞蹈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必要要掌握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的实用策略,在广泛接触不同风格民族舞蹈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的舞蹈素养与个人的舞蹈教学能力。
一、通过视频播放与亲身体验激发幼儿学习民族舞蹈的浓厚兴趣
当前,我国很多幼儿园开设的民族舞教学以一种舞蹈班的方式开展。
这种舞蹈班其实就是一种兴趣班。
固然,很多幼儿选择民族舞蹈是源于兴趣,但我们倘若细细观察,很多幼儿在学习民族一段时间后兴趣锐减甚至全无,此后便在家长的强制要求下继续进行舞蹈学习。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既有来自幼儿自身方面的,也有舞蹈教学方面的,相比较而言,后者对其产生的影响更大。
为此,学前舞蹈专业幼儿民族舞蹈教学应当首先注重激发幼儿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
具体策略有三:其一,通过多媒体、电视向幼儿播放民族生活视频,让幼儿了解民族衣食住行、民族生活,尤其是民族节庆活动中的舞蹈影像,增强幼儿对民族舞蹈的视觉、听觉感受。
例如,教幼儿跳新疆的《锅庄舞》时,可以先组织幼儿观看新疆人民在古尔邦节、肉孜节的视频。
等幼儿看完后,询问他们视频中那些跳锅庄舞的舞者是什么表情、穿什么衣服、有哪些典型舞蹈动作等。
其二,给幼儿与民族舞蹈中的形象来个“亲密接触”。
例如,教幼儿跳傣族的《孔雀舞》,可以先带幼儿到动物园观看孔雀,引导幼儿欣赏孔雀的体态、羽毛与色彩。
待幼儿对孔雀有一番了解并形成印象后,再让他们在舞蹈课堂上表现出孔雀走路、喝水、鸣叫的样子,然后再安排他们学习舞蹈动作。
其三,给幼儿布置与民族舞蹈学习相关的课后作业,如画民族服饰、制作民族舞蹈手工、录民族舞蹈小视频等。
二、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与开发符合幼儿的民族舞蹈教学内容
幼儿舞蹈教学与成人舞蹈教学内容是有很大区别的。
幼儿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炼出他们的所想所爱,投其所好。
例如,幼儿天真、活泼,爱幻想、爱自由,喜欢彩色、闪亮以及带有美妙声音的物品等。
为此,学前专业舞蹈教学内容要围绕幼儿上述特点与需求来设计与开发民族舞蹈教学内容。
具体策略有三:其一,在民族舞蹈的题材上,应尽量选择一些民族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让幼儿扮演其中的人物或小动物,并给他们配备色彩缤纷的民族服饰,让幼儿积极地投入其中。
其二,民族舞蹈教学内容要尽量与幼儿生活、娱乐接轨。
例如,将新疆舞的“晃头移颈”动作与幼儿左右摇头(模仿拨浪鼓)、前后移颈(模仿乌龟)相结合,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疆舞的动作技巧。
其三,针对小班的幼儿,多让他们聆听民族舞蹈音乐,以美妙、动听的音乐刺激为主,以舞蹈动作教学为辅。
针对中班的幼儿,在对他们进行音乐刺激的同时,让他们逐步掌握民族舞蹈的肢体语言以及动作节奏。
对大班与学前班的幼儿,应注重培养他们民族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将民族舞蹈纳入幼儿早操、课间操等活动内容,拓宽幼儿民族舞蹈教学的覆盖面
早操与课间操是缓解幼儿学习压力,放松幼儿心情的重要途径。
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幼儿园的早操与课间操都以一种偏向体育运动的形式存在,或伸展运动,或跳跃运动。
其实,民族舞蹈作为一种包含多类型动作技巧以及高审美价值的舞蹈类型,完全可以通过早操、课间操呈现给幼儿。
在具体实践中,策略有二:其一,对现有的民族舞蹈教材进行重新编排,设计出专门的民族舞课间操;其二,在现有的早操与课间操音乐、动作中加入民族舞蹈元素。
例如,加入手上托、手下压、拉手、踢腿等黎族舞蹈常见动作,以提高幼儿的黎族舞蹈能力。
与相对枯燥的体育操相比,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舞蹈操不仅动作优美,而且更易学习,容易激发幼儿学习民族舞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此策略的实施,对舞蹈教师的创编能力有较高要求,需要舞蹈教师加强舞蹈创编知识的学习与实践。
四、用简单易懂,妙趣横生的语言讲解与动作示范,提高幼儿民族舞蹈教学效果
民族舞蹈样式多样,且每种舞蹈的动作技巧繁多,成人学习都有很大难度,况且是幼儿。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能用教成人的语言与肢体动作教幼儿如何如何。
例如,教幼儿巴塘孔雀舞的孔雀汲水动作时,不能直接说“这时的步法应该是‘一步一点’、‘一步一撩’”。
如果这么说,幼儿根本听不懂。
正确的做法是,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幼儿说:“小孔雀走一步,停一下,尾巴晃动一
下;又走一步,又停一下,尾巴又晃动一下……”这种妙趣横生的语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力。
讲解同时,教师应当亲自给幼儿做示范,并注意眼神与幼儿的交流,面部表情要丰富,动作不必太严谨,应适当夸张,充满童趣。
另外,在讲解与示范舞蹈动作时,教师还应注意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机会让他们自编民族舞蹈。
例如,教幼儿傣族舞蹈《快乐的泼水节》时,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完教材上的舞蹈动作后,再让他们端着自己的小水杯模仿刚才所学的泼水动作自编一套《小水杯舞》。
幼儿自编舞蹈不仅能够增强他们学习民族舞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李垣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5(23).
[2]何辉,张海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J].黄河之声,2015(8).
[3]韩文瑛.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