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绝句
- 格式:pptx
- 大小:127.75 KB
- 文档页数:9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课文原文及赏析
《古诗三首》包括《绝句》、《惠崇春江晚景》和《三衢道中》这三首古诗,下面我将为您展示这三首古诗的原文及赏析。
《绝句》原文: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赏析:
此诗抓住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燕子和鸳鸯等春天特有的景物,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明丽纷繁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喜爱之情。
《惠崇春江晚景》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
这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三衢道中》原文: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赏析:
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萌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三年级下册古诗《绝句》《绝句》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古诗,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下边按整理分享这首古诗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赏析】这首诗是描写杜甫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
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
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
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
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
初学者需懂记,善学者需懂悟。
三年级绝句唐杜甫古诗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译文: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河山川是如此秀丽,春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
泥土已经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1/ 1。
精心整理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绝句》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原文】(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
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赏析: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翠”“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
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
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
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
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
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
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
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
因为它们来自“东吴”。
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平常。
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
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杜【练习题】一、默写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词语。
西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秋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里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绝句古诗三年级下册原文如下: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描绘了草堂浣花溪一带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诗中“迟日”即春日,突出了春天阳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使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立体春景图。
前两句用“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等词语,粗线条勾勒出明丽的春日景色,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
后两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这两句诗就像一幅绝美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迟日”啊,就是说春天的太阳,好像太阳也变得懒洋洋的,它慢慢地照耀着大地,这时候江山就显得特别美丽。
你看,春天到了,阳光一照,整个大地都像是被唤醒了一样,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春风一吹呢,花草的香味就飘散开来,那股子香气啊,就好像是大自然喷了香水似的,直往人的鼻子里钻。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两句就更有趣了。
春天来了,泥土变得又湿又软,就像一块软软的蛋糕。
小燕子呢,就欢快地在这样的泥土上飞来飞去,它们可能是在找做窝的材料呢。
而河边的沙滩啊,被太阳晒得暖乎乎的,就像一张温暖的小床。
鸳鸯就舒舒服服地在上面睡觉,你看它们那悠闲的样子,真让人羡慕。
这首诗从视觉和嗅觉等多个角度描写了春天的美景。
杜甫就像一个超级摄影师,用他的文字给我们拍下了春天里最美的画面。
每一句诗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让我们读着读着,就好像自己也走进了那个美丽的春天里,能看到那艳丽的江山、闻到花草的香气、看到燕子和鸳鸯的可爱模样。
三年级绝句古诗三年级绝句古诗
绝句,⼜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短⼩精萃。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船。
从军⾏
唐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秋⽉照长城
惜花
⽩居易
可怜夭艳正当时,刚被狂风⼀夜吹。
今⽇流莺来旧处,百般⾔语泥空枝。
过故洛城
⽩居易
故城门前春⽇斜,故城门⾥⽆⼈家。
市朝欲认不知处,漠漠野⽥飞草花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云间⼀⽚孤城万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门关
早发⽩帝城(李⽩)
朝辞⽩帝彩云间千⾥江陵⼀⽇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已过万重⼭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离家⽼⼤回,乡⾳⽆改鬓⽑衰。
⼉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塞下曲李益
伏波唯愿裹⼫还,定远何须⽣⼊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箭射天⼭。
绝句四⾸(第三⾸) 杜甫
两固黄鹂鸣翠柳,⼀⾏⽩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船。
三年级下册语文绝句意思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描绘了草堂浣花溪一带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诗句通篇写景,一句一景。
“迟日”是春日的意思。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春天阳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使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立体春景图。
前两句用“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等词语,粗线条勾勒出明丽的春日景色,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
后两句是工笔细描的特写画面,“泥融”“沙暖”呼应“迟日”,用“飞”和“睡”描摹燕子与驾莺,一上一下、一动一静、一忙一闲,相映成趣。
三年级下册语文绝句
1、《绝句》
杜甫〔唐代〕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沐浴在春光下的江河山川是如此秀丽,春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
泥土已经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宋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3、《三衢道中》
曾几〔宋代〕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水路上的风景相比也
毫不逊色,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更增添了些幽趣。
4、《元日》
王安石〔宋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5、《清明》
杜牧〔唐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三年级下册语文绝句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绝句内容是如下:
1、《绝句其一》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2、《绝句其二》唐代: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廊裹著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杰宿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3、《绝句其三》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伐爹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三年级下册语文《绝句》原文及详细解析一、原文呈现《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诗文解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
“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
“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
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
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生机盎然而又优美和谐的画面。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不仅突出了成都的自然美景,同时还着重表现的是诗人对这种自然美景的喜爱。
这句中的“千秋”有着承接“两”的意味。
诗人从“窗”写起,读者由“窗”而看见西岭上的积雪,再看到出门泊着来自东吴的万里航船。
另外,苏轼曾经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此诗就像一幅绚丽生动的山水条幅: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江水、雪山,色调淡雅和谐,图象有动有静。
时间的流逝,空间的广阔,景物的动静,无不体现诗人怡然自得,满足安逸的心情。
所以,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他满怀希望、热爱生活的具体表现。
这首《绝句》诗人通过对山光水色的描写,突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
诗中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情。
全诗对仗精工,着色鲜丽,动静结合,声形兼俱,四句诗宛然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
三、知识点归纳(一)生字学习本诗中有一些生字需要重点学习,如“鹂”、“鹭”等。
这些生字的学习不仅涉及到读音和书写,还包括对字义的理解和字在诗中的用法。
鹂(lí):黄鹂,一种鸟的名称,羽毛黄色,从眼部到头后部有黑色斑纹,嘴淡红色。
鸣声动听悦耳。
也称“黄莺”、“仓庚”、“黄鸟”。
鹭(lù):鸟类。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绝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绝句》这三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2.能够正确朗读这三首古诗,并理解其中的韵律和韵脚;3.学习古诗的写作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4.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绝句》这三首古诗的原文;2.古诗的解读和讲解;3.古诗的朗读和理解;4.学生的诗歌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前置知识引入教师可利用一些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古诗?”,并与学生一起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帮助学生对古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 学习古诗《绝句》让学生朗读《绝句》这三首古诗,并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和主题。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逐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3. 古诗的韵律和韵脚解释古诗的韵律和韵脚的概念,让学生听古诗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和韵脚。
教师可以逐句解析,让学生理解韵律和韵脚对古诗的美感产生的影响。
4. 学生的朗读与模仿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朗读并模仿这三首古诗的朗读风格和节奏。
教师可以注意学生的发音准确性和语调抑扬顿挫,鼓励学生多次朗读,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知和领悟。
5. 学生的诗歌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尝试创作一首符合绝句的格式要求的诗歌。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启发和指导,引导学生在创作中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6. 诗歌欣赏与分享让学生轮流朗读和分享自己的诗歌创作。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评价,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对自己和他人的创作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建议。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朗读效果和诗歌创作的水平等方面来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情绪表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本教案通过让学生学习古诗《绝句》,培养了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通过诗歌创作的环节,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本教案还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评价,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导语】《绝句》是诗⼈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绝句》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绝句》知识点 原⽂: 两个黄鹂鸣翠柳, ⼀⾏⽩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船。
译⽂: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队整齐的⽩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万⾥外的东吴远⾏⽽来的船只。
注释: (1)西岭:西岭雪⼭。
(2)千秋雪:指西岭雪⼭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带。
(5)万⾥船:不远万⾥开来的船只。
(6)“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来写⼀景⼀物,抒发作者⼀瞬间的感受。
诗⼈偶有所见,触发了内⼼的激情,信⼿把诗⼈⾃⼰的感受写下来,⼀时不去拟题,便⽤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
杜甫⽤这⼀形式写了⼀组诗,共四⾸,⽤“绝句”为总题。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
诗歌以⾃然美景,透⼀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以“黄”衬“翠”,以“⽩”衬“青”,⾊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机初发的⽓息。
⾸句写黄鹂居柳上⽽鸣,与下句写⽩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上,由近⽽远。
“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种湿润的感受。
末句更进⼀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情——说船来⾃“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睹物⽣情,想念故乡。
【篇⼆】⼩学三年级语⽂《绝句》教案 ⼀、教学⽬标: 1、学会本课⽣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鉴赏能⼒,同时引发学⽣萌动诗情,动⼿尝试写⼀写关于春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