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30.61 KB
- 文档页数:27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引言临床护理技术是指通过运用科学的护理原理和方法,对患者实施的一系列护理操作。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护理工作的日益重要,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成为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常用临床护理技术的服务规范,旨在为护士提供正确、安全、高效的服务指导。
一、体温测量体温测量是临床护理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用于监测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评估疾病的进展。
在进行体温测量时,护士应遵循以下规范:1.使用一次性温度计或电子体温计,确保准确度和安全性;2.患者应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避免剧烈运动或进食影响测量结果;3.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测量,常用的部位有腋下、口腔、肛门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部位;4.在进行测量前,应先消毒温度计,并使用适量的润滑剂,以减少不适感;5.将温度计放置在相应部位,保持一定时间,根据测量方法进行读数并记录;6.在测量完毕后,及时清洁和消毒温度计;7.根据测量结果,及时向医生汇报并记录。
二、血压测量血压测量是评估患者心血管功能和监测血压变化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血压测量时,护士应遵循以下规范:1.使用标准的血压计和适合患者的袖带,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2.患者应保持安静、舒适的姿势,坐着或卧着都可,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3.清空血压计,并将袖带套在患者上臂上,袖带应紧贴皮肤但不过紧;4.将听诊器的头头通过听诊孔固定在患者的动脉处,并用手指轻轻压住听诊器头端的橡胶垫片;5.用气球挤压袖带,使气压上升到患者的收缩压处,然后逐渐减少气压;6.同时记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并记录;7.在测量完毕后,患者应慢慢起立,以避免血压突然下降引起头晕等不适;8.根据测量结果,及时向医生汇报并记录。
三、导尿术导尿术是指通过插入尿道导尿管,将尿液引流出来的护理操作。
在进行导尿术时,护士应遵循以下规范:1.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确保操作的无菌性;2.准备好导尿包、导尿管和适量的润滑剂;3.让患者取适当的姿势,如仰卧位,将下肢分开,露出外阴部;4.用温水清洁外阴部,并使用无菌纱布擦干;5.使用无菌手法将导尿管插入尿道,直到尿液自由流出;6.确保导尿管的位置正确,固定导尿管以防脱落;7.将导尿管连接到导尿袋,确保畅通无阻;8.向患者解释导尿的目的和过程,并告知应注意保持导尿袋的清洁和舒适;9.在导尿过程中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和性状,并记录;10.导尿后,及时清洁和消毒导尿管,注意防止感染的发生。
医院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灌肠技术(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安全地为患者实施不同治疗需要的灌肠;清洁肠道,解除便秘及肠胀气;降温;为诊断性检查及手术做准备。
(二)工作规范要点。
1.评估患者的年龄、意识、情绪及配合程度,有无灌肠禁忌证。
对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止灌肠;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伤寒患者灌肠量不能超过500毫升,液面距肛门部的超过30厘米。
2.告知患者及家属灌肠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配合。
3.核对医嘱,做好准备,保证灌肠溶液的浓度、剂量、温度适宜。
4.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
阿米巴痢疾患者取右侧卧位。
5.按照要求置入肛管,置入合适长度后固定肛管,使灌肠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患者反应。
6.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发生意外。
7.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时,灌肠后保留30分钟后再排便,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
8.清洁灌肠应反复多次,首先用肥皂水,再用生理盐水,直至排出液澄清、无粪便为止。
9.灌肠完毕,嘱患者平卧,根据灌肠目的保持适当时间再排便并观察大便性状。
10.操作结束后,做好肛周清洁,整理床单位。
11.观察排出大便的量、颜色、性质及排便次数并做好记录。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3.达到各种灌肠治疗的效果,无并发症发生。
24项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是指临床护士根据医疗需求,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进行病人诊治过程中的各种技术操作和护理服务的过程。
为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服务,保证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全,制定以下24项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一、手卫生操作规范:1.洗手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进行洗手,包括握手、洗手液的选用、指缘反折等。
2.手卫生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手卫生操作,包括无水洗手液的使用、擦手方法等。
二、皮肤护理操作规范:1.皮肤清洁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皮肤清洁操作,包括患者体位、清洁液的选择和使用等。
2.换药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换药操作,包括消毒、敷料的选择和使用等。
三、口腔护理操作规范:1.口腔护理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口腔护理操作,包括口腔清洁、口腔湿润等。
四、导尿操作规范:1.导尿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导尿操作,包括导尿时机、导尿方式和导尿后的护理等。
五、胃肠减压操作规范:1.胃肠减压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胃肠减压操作,包括减压管的选择和置入等。
六、中心静脉导管操作规范:1.中心静脉导管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中心静脉导管操作,包括穿刺部位的选择、导管的选用和固定等。
七、静脉输液操作规范:1.静脉输液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静脉输液操作,包括输液速度的控制、输液管路的管理等。
八、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操作规范:1.血糖监测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血糖监测操作,包括血糖仪的使用、护理环境的准备等。
2.胰岛素注射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操作,包括注射部位的选择和注射技巧等。
九、吸痰操作规范:1.吸痰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吸痰操作,包括吸痰时间的选择和吸痰管的管理等。
十、气管插管和拔管操作规范:1.气管插管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气管插管操作,包括插管器械的选择和插管后的护理等。
2.气管拔管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气管拔管操作,包括拔管时间的选择和拔管后的护理等。
十一、胸腔闭式引流操作规范:1.胸腔闭式引流操作规范:按照正确的胸腔闭式引流操作,包括引流管的选择和管理等。
一、患者入院护理(一)工作目标。
热情接待患者,匡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
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
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使用、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
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协助更换病员服,完成患者身高、体重、生命体征的测量(危重患者直接进入病房)。
(三)结果标准。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一)工作目标。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
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方法、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遵医嘱通知患者复诊时间及地点、联系方式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特殊感染病人按院内感染要求进行终末消毒。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测量生命体征前 30 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生命体征的相关因素。
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作者,护士应采取恰当的体温测量方法或者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临床护理技术服务在医院护理工作中越来越重要。
临床护理技术服务包含了多项技术服务,涉及范围极广,应用领域广泛,因此在进行临床护理技术服务时,必须遵守相应的规范,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服务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操作规范在进行临床护理技术服务时,必须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技术服务。
技术操作规范是医疗机构为了保障患者安全而制定的操作规程,以确保临床护理技术服务正确、规范、准确地实施。
各类技术服务的操作规范均应严格按照标准流程和技术要求进行操作,护士在操作技术时应遵循“五大原则”:1.规范。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2.精细。
技术服务的操作要细心、审慎,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3.轻柔。
技术服务操作不应过于粗暴、强硬,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不适。
4.快捷。
临床护理技术服务应迅速、高效地完成,减少服务时间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
5.安全。
在技术操作中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障患者的安全。
检查居家护理规范检查居家护理工作是临床护理技术服务的重要方面。
通过良好的检查居家护理工作,才能识别和诊断出患者的病情和健康问题,进而制定针对性的医疗护理计划,以达到最佳医疗效果。
在进行检查居家护理服务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环境卫生要求:检查和服务的场所应保持清洁、整洁卫生。
2.检查仪器要求:检查仪器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3.检查前准备:在检查前要事先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和病史,并告知患者有关检查操作的注意事项。
4.检查流程:按照检查步骤和流程进行检查操作,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手册或者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5.检查记录:对每次检查服务的记录必须准确、完整、真实,便于上级医疗护理人员进行评估和处理。
技术质量要求技术质量要求是指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过程中应该遵守的技术质量标准。
在技术服务操作中,护士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标准:必须按照技术标准严格操作,确保临床护理技术服务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是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系列技术服务的规范和操作指南。
这些规范的制定旨在标准化临床护理行为,确保护理操作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注射规范:护士在给患者进行注射时,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比如严格按照医嘱实施,准备需要的药物、器械和消毒材料,确保注射部位的消毒和穿刺技术的准确与安全,将药物注射到正确位置,对不同药物进行注意力,避免药物交叉感染和药物的误用。
导尿规范:导尿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技术服务。
在进行导尿时,护士需要选择合适的导尿导管,注意导尿导管的滑入和取出,保持导尿袋通畅,并要进行定时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和性状,记录患者的排尿情况,及时处理导尿导管脱落、尿液异常和导尿感染等问题。
留置导尿管护理规范:留置导尿管是为长期需导尿的患者设立的,需要护士进行定期护理。
留置导尿管护理要求护士正确的选择导尿管品种与尺寸,进行正确的清洁和消毒,注意导尿袋与导尿管的连接,定期更换导尿袋、排尿袋和导尿管等器械,观察尿液情况及时处理导尿相关并发症。
压疮预防与护理规范:压疮是长期卧床或坐位不能改变的患者易出现的并发症。
护士需要每天对患者进行压疮评估,确定适宜的护理措施,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干燥和整洁,定期更换患者的体位,使用合适的床垫和护理用品,积极进行营养支持和创面护理,及时记录压疮发生情况和护理措施。
静脉输液规范: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手段,护士需要正确选择输液途径和插管位置,进行良好的手卫生和消毒,使用无菌技术进行输液操作,注意输液速度和监测输液反应,对不同药物和液体进行正确配制和操作,注意输液管路的畅通和安全。
以上只是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一部分内容,不同的临床科室和护理操作还有更多的规范细节。
护士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护理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以提供更高质量和安全的临床护理服务。
关于临床护理服务规范与标准目录(精选范文3篇)临床护理服务规范与标准目录3篇【篇1】临床护理服务规范与标准目录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一、整理床单位(一)工作目标。
保持床单位清洁,增进患者舒适。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标准预防、节力、安全的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意识、活动和合作能力,有无引流管、伤口,有无大小便失禁等,采用与病情相符的整理床单位的方法。
3.按需要准备用物及环境,保护患者隐私。
4.护士协助活动不便的患者翻身或下床,采用湿扫法清洁并整理床单位。
5.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引流管或导管牵拉,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感受及需求,保证患者安全。
6.操作后对躁动、易发生坠床的患者拉好床栏或者采取其他安全措施,帮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
7.按操作规程更换污染的床单位。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床单位整洁,患者卧位舒适、符合病情要求。
3.操作过程规范、准确,患者安全。
二、面部清洁和梳头(一)工作目标。
使患者面部清洁、头发整洁,感觉舒适。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节力、安全的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根据患者的病情、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及个人卫生习惯,选择实施面部清洁和梳头的时间。
3.按需要准备用物。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嘱患者若有不适告知护士。
5.操作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了解其需求,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尊重患者的个人习惯,必要时涂润肤乳。
7.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患者面部清洁,头发整洁,感觉舒适。
3.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护士处理及时。
三、口腔护理(一)工作目标。
去除口腔异味和残留物质,保持患者舒适,预防和治疗口腔感染。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原则。
2.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1.洗手规范:洗手是护士每天必须进行的最常见的操作之一、洗手的目的是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洗手的步骤包括湿润双手,取适量的肥皂或洗手液,搓揉双手20-30秒,并特别关注指缝和指尖,清洗干净后用纸巾擦干。
2.消毒规范:护士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之前,需要对使用的器械和工具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以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护士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消毒方法,并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操作。
3.换药规范:换药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操作之一、在换药过程中,护士需要准确无误地进行伤口清洁、药物涂抹和包扎固定等步骤,以促进伤口的愈合,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4.输液规范:输液是护士经常进行的护理操作。
在进行输液操作时,护士需要仔细核对医嘱和药物,准确计算输液量和输液速度,并确保输液管路的无菌和畅通。
5.导尿规范:导尿是用于排空膀胱或监测尿液排出量的操作。
在导尿过程中,护士需要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正确插入尿道,并注意避免感染和损伤。
6.高危病患护理规范:高危病患包括危重病患、术后患者等。
护士在对高危病患进行护理时,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监护工作,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7.居家护理规范:护士在进行居家护理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包括生活照顾、药物管理、健康教育等。
8.病历书写规范:护士需要准确、规范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护理过程,病历记录是医疗保险理赔和医疗事故鉴定的重要依据,因此护士需要掌握良好的病历书写技巧。
9.灾难护理规范:在突发灾难或大规模事故中,护士需要积极参与患者的救援和护理工作,提供及时的紧急救治和生命支持。
总结起来,临床护理技术规范是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技术标准。
通过遵守这些规范,护士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促进患者的康复。
同时,护士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的护理知识和技术,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医疗科技和临床需求,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和专业素养。
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及准则临床护理规范
临床护理服务规范和准则涉及到专业护士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遵循的标准和指导原则。
这些规范和准则旨在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和质量高的护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
床护理规范:
1. 护理操作规范:包括洗手、穿戴消毒手套、正确使用医疗器械等操作的规范。
这些
规范旨在减少交叉感染和其他医疗事件的风险。
2. 患者隐私保护: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机密信息,尊重患者的自由意志,遵守相关的法
律和规定。
3. 安全措施:确保护理环境的安全,防止患者受到伤害,落实防跌倒、防滑、防火等
相应的安全措施。
4. 高风险护理:对于高风险患者,如手术患者、新生儿、重症患者等,严格执行相应
的护理准则,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信息记录和沟通: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的护理信息,保持与患者、家属、医疗团队
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良好沟通。
6. 护理质量控制:持续评估和监测护理服务的质量,并采取纠正措施改进不符合标准
的护理行为。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临床护理规范的示例。
不同地区和机构可能有不同的具体规范和
准则。
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准则执行护理工作,不仅保证了患者
的安全和护理质量,也维护了护士自己的职业声誉。
目录一般病人入院服务规范 (1)一般病人住院流程图 (2)患者入院五分钟服务规范、流程 (3)急、危重病人入院服务规范 (5)危/急重病人住院流程图 (6)病人转床/科服务规范 (7)院内病人转科交接流程图 (8)病人出院服务规范 (9)病人出院流程图 (10)医嘱处理、查对、执行流程图 (11)口头医嘱执行流程图 (12)静脉输液及肌肉、皮内、皮下注射服务规范 (13)输血服务规范 (14)输血流程图 (16)口服药给药服务规范 (17)口服药给药流程图 (18)围手术期服务规范 (19)围术期术前护理流程图 (20)围术期术中护理流程图 (21)围术期术后护理流程图 (22)病人接受特殊检查服务规范 (23)病人接受特殊检查流程图 (24)入、出院护理 (25)胃肠减压 (30)鼻饲 (34)口腔护理 (38)口腔吸痰(电动吸引器) (41)单鼻塞氧气吸入(氧气筒) (45)约束带的使用 (48)心电监护仪的使用 (52)心肺复苏术 (55)除颤仪的使用(成人) (58)重病人翻身 (61)皮内注射 (64)密闭式输液输液技术 (67)清洁灌肠 (70)女性留置导尿 (73)一般病人入院服务规范一、规范要求:根据病人的需要,提供主动热情的服务及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
二、规范程序:1.病人或家属持医生签发的住院证及相关证件,到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
2.病区值班护士根据病人病情做好接待新病人的准备,并报告值班医生。
3.热情接待病人,并护送到指定的床位,向病人(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并舒适地安置病人。
4.主动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科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5.解释相关的病房管理制度,介绍病人入院须知。
6.为病人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等。
7.采集护理病史,并做好必要的护理体检,针对病人病情及需要做好相应的健康宣教.8.填写护理病历和有关的护理表格.9.根据医嘱对病人进行各种处理和治疗,并做好相关内容的记录。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一、患者入院护理(一)工作目标。
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与评估患者病情与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得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
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得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
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使用、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
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得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协助更换病员服,完成患者身高、体重、生命体征得测量(危重患者直接进入病房)。
(三)结果标准。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得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一)工作目标。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得内容,掌握必要得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
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方法、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遵医嘱通知患者复诊时间及地点、联系方式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得意见与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特殊感染病人按院内感染要求进行终末消毒。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得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为疾病诊疗与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测量生命体征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生命体征得相关因素。
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与不合作者,护士应采取恰当得体温测量方法或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
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
测量5T0分钟后取出。
4、测口温时应当将体温计斜放于患者舌下,用鼻呼吸,闭口3分钟后取出。
5、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出。
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
6、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相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7、体温计消毒方法符合要求。
8、评估测量脉搏部位得皮肤情况,避免在偏瘫侧、形成动静脉痿侧肢体、术肢等部位测量脉搏。
9、测脉搏时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得姿势,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得指腹按压税动脉或其她浅表大动脉处,力度适中, 以能触及到脉搏搏动为宜。
W、一般患者可以测量30秒,脉搏异常得患者,测量1分钟。
11>发现有脉搏短细,应两人同时测量,分别测心率与脉搏。
12、测量呼吸时患者取自然体位,护士保持诊脉手势,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测量30秒。
危重患者、呼吸困难、婴幼儿、呼吸不规则者测量1分钟。
13、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幅度与类型等情况。
14、危重患者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棉花少许置鼻孔前,观察棉絮吹动情况,并计数。
15、测量血压时,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者卧位,保持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
16、选择宽窄度适宜得袖带,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于患者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下缘距肘窝2-3厘米。
17、正确判断收缩压与舒张压。
如血压听不清或有异常时,应间隔*1 -2分钟后重新测量。
18、测量完毕,排尽袖带余气,关闭血压计。
19、长期观察血压得患者,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20、结果准确记录在护理记录单或绘制在体温单上。
21、将测量结果告诉患者/家属。
如果测量结果异常,观察伴随得症状与体征,及时与医师沟通并处理。
(三)结果标准。
1>护士测量方法正确,测量结果准确。
2、记录准确,对异常情况沟通及时。
四、导尿技术(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为患者导尿,患者能够知晓导尿得目得并配合。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
2、告知患者/家属留置尿管得目得、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得配合。
3、评估患者得年龄、性别、病情、合作程度、膀胱充盈度、局部皮肤等。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得导尿管。
4、导尿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污染,保护患者隐私。
5、为男性患者插尿管时,遇有阻力,特别就是尿管经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得狭窄部、耻骨联合下方与前下方处得弯曲部时,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
6、插入气囊导尿管后向气囊内注入10-1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尿管以证实尿管固定稳妥。
7、尿潴留患者一次导出尿量不超过1000毫升,以防出现虚脱与血尿。
8、指导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保证充足液体入量,预防发生结晶与感染。
9、指导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防止尿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情况发生,保持通畅。
w、指导患者保持尿袋高度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11.指导长期留置尿管得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骨盆底肌得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得能力。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尿管要定时夹闭。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得事项,对操作满意。
2、操作规范、安全,未给患者造成不必要得损伤。
3、尿管与尿袋连接紧密,引流通畅,固定稳妥。
五、胃肠减压技术(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为患者留置胃管,持续抽出胃内容物,达到减压。
患者能够了解有关知识并配合。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
2、告知患者/家属留置胃管得目得、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得配合。
3、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患者鼻腔就是否通畅,有无消化道狭窄或食道静脉曲张等,患者就是否有以往插管得经验,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得胃管。
4、准确测量并标识胃管插入得长度。
5、插管过程中指导患者配合技巧,安全顺利地插入胃管。
6、昏迷患者应先将其头向后仰,插至咽喉部(约15厘米),再用一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插至需要得长度。
如插入不畅,应检查胃管就是否盘曲在口腔中。
插管过程中如发现剧烈呛咳、呼吸困难、紫纟甘等情况,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
7、检查胃管就是否在胃内。
8、调整减压装置,将胃管与负压装置连接,妥善固定于床旁。
9、告知患者留置胃肠减压管期间禁止饮水与进食,保持口腔清洁。
10.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置,防止变换体位时加重对咽部得刺激,以及胃管受压、脱出等,保持有效减压状态。
11> 观察引流物得颜色、性质、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
12、留置胃管期间应当加强患者得口腔护理。
13、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水电解质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14、及时发现并积极预防与处理与引流相关得问题。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得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动作轻巧,患者配合。
3、确保胃管于胃内,固定稳妥,保持有效胃肠减压。
六、鼻饲技术(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为不能经口进食得患者灌入流质液体,保证患者摄入足够得营养、水分与药物。
(二)工作规范要点。
1>遵循查对制度、标准预防、消毒隔离原则。
2、告知患者/家属鼻饲得目得、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得配合。
3、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鼻腔就是否通畅、有无消化道狭窄或食道静脉曲张、以往就是否有插胃管得经历;评估患者得消化、吸收、排泄功能与进食需求。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得胃管与鼻饲时机。
4、如需插胃管先准确测量并标识胃管插入得长度。
插管过程中指导患者配合技巧。
昏迷患者应先将头向后仰,插至咽喉部(约15厘米),再用一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插至需要得长度。
如插入不畅,应检查胃管就是否盘曲在口腔中。
插管过程中如发现剧烈呛咳、呼吸困难、紫纟甘等情况,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
插入适当深度并检查胃管就是否在胃内。
5、鼻饲前了解上一次鼻饲时间、进食量,检查胃管就是否在胃内以及有无胃潴留,胃内容物超过150毫升时,应当通知医师减量或者暂停鼻饲。
6、鼻饲前后用温开水20毫升冲洗管道,防止管道堵塞。
7、缓慢灌注鼻饲液,温度38°C-40°C。
鼻饲混合流食,应当间接加温,以免蛋白凝固。
8、鼻饲给药时应先研碎,溶解后注入。
9、对长期鼻饲得患者,应当定期更换胃管。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得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动作轻巧,患者配合。
3、确保胃管于胃内,固定稳妥。
七、灌肠技术(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准确、安全地为患者实施不同治疗需要得灌肠;淸洁肠道,解除便秘及肠胀气;降温;为诊断性检查及手术做准备。
(二)工作规范要点。
1>评估患者得年龄、意识、情绪及配合程度,有无灌肠禁忌症。
对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得患者禁止灌肠;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伤寒患者灌肠量不能超过500毫升,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厘米。
2、告知患者及家属灌肠得目得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配合。
3、核对医嘱,做好准备,保证灌肠溶液得浓度、剂量、温度适宜。
4、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
阿米巴痢疾患者取右侧卧位。
5、按照要求置入肛管,置入合适长度后固定肛管,使灌肠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患者反应。
6、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筒得高度,减慢流速;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发生意外。
7、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时,灌肠后保留30分钟后再排便,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
8、清洁灌肠应反复多次,首先用肥皂水,再用生理盐水,直至排出液澄清、无粪便为止。
9、灌肠完毕,嘱患者平卧,根据灌肠目得保持适当时间再排便并观察大便性状。
10>操作结束后,做好肛周清洁,整理床单位。
11>观察排出大便得量、颜色、性质及排便次数并做好记录。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得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3、达到各种灌肠治疗得效果,无并发症发生。
八、氧气吸入技术(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给予患者氧气治疗,改善患者缺氧状态,确保用氧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呼吸状态、缺氧程度、鼻腔情况。
2、告知患者安全用氧目得及注意事项,强调不能自行调节氧流量,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3、遵医嘱,选择合适得氧疗方法。
4、遵医嘱根据病情调节合适得氧流量。
5、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氧流量后应用。
停用氧气时,应先拔出导管或面罩,再关闭氧气开关。
6、密切观察患者氧气治疗得效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得事项,对服务满意。
2、确保吸氧过程安全。
九、雾化吸入疗法(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为患者提供剂量准确、安全、雾量适宜得雾化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