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96 MB
- 文档页数:65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民间美术的特点和色彩搭配方法。
2.能够对比不同地区、不同作品之间的色彩运用。
3.掌握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
4.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民间美术的特点。
2.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
3.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
三、教学内容1. 民间美术的特点1.1 民间美术的概念和历史民间美术是指民间传统文化中表现在日常生活用品、建筑装饰、服装、绘画等艺术领域的艺术形式。
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早期人类时代,是人类在长期的物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1.2 民间美术的特点(1)自然形象和具体形态民间美术的形象以自然形象为主,人物、动物、植物、器物等形态具体,和生活密切相关。
(2)色彩鲜艳明快民间美术的色彩鲜艳明快,常用的颜色有红、黄、绿、蓝、紫、黑、白等,搭配灵活多样。
(3)线条简练民间美术的线条简练,常用于描绘轮廓和线性构图。
2.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2.1 红黄搭配在传统的中国民间美术中,红色和黄色经常出现在一起。
黄色代表土地和大地,红色代表太阳、火和生命力。
在中国传统的节日如春节和庆贺婚礼中,这种红黄搭配尤为明显。
2.2 红黑搭配红黑搭配在传统的中国民间美术中也比较常见。
这种搭配代表着两种主要的情感,红色代表喜庆和欢乐,黑色则代表悲痛和忧伤。
这种搭配方法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状态。
2.3 运用对比色搭配对比色搭配即将色相相反,互为对比的颜色搭配在一起使用。
传统的中国民间美术中,常用红、绿、黄、紫等相互对比的颜色进行搭配。
在搭配时,一般会将比较鲜艳的颜色和比较暗淡的颜色进行搭配,使作品更加鲜明生动。
3. 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3.1 熟悉并运用各种颜色的含义熟悉各种颜色的含义,了解不同颜色之间的搭配关系,可以更好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进行色彩搭配。
比如,红色代表火、热情和欢乐的情感,黄色代表暖和、活力和欣喜等等。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教学方案教材解析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是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以其视觉上的优势是最自发的、最乡俗的艺术语言。
本课主要阐述了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式、方法、审美特征、文化内涵等等方面。
而大量的图片是对以上内容的直观展现,因此,应结合图片和教材文字内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一些手法有个认知上的了解,并且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文化内涵有个认知上的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挂饰、玩具、风筝、剪纸、面具、刺绣、织锦等具有典型意义的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物、图片展示和文字分析,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多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强烈对比的手法,从而形成了民间美术特有的装饰风格。
2.对一些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搭配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的规律即色彩多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从而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包含在民间美术中的浓浓情感。
3.通过营造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体会审美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明确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设计与生活的关系、设计构思。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水彩笔、彩色铅笔等涂色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放假间,同学们可能会去外地旅游,那除了景色之外、还会带回一些当地很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比如:食品、工艺品等。
但食品会被吃掉,因为不能保存,而那些工艺品却有纪念意义的,同学们知道吗?这些工艺品其实都是一些民间艺术品,具有很浓厚的地方特色。
那我想请问在座的同学们去外地都收集了哪些民间工艺品呢?请你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并介绍一下它有什么让你喜欢和不喜欢的地方?为什么?(同学们发言,介绍自己的工艺品:惠山泥人、剪纸、风筝、蜡染、小香包、绣花工艺品等)师:你们真有眼光,这些工艺品非常漂亮,你们说说这些民间工艺品是什么地方吸引你的呢?说一说你的感受吧!生:小泥人是它可爱的造型。
生:风筝是它的美丽的色彩。
教案编号:备课时间:教学内容: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作品,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多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强烈对比的手法,从而形成了民间美术特有的装饰风格。
2、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包含在民间美术中的浓浓情感。
3、营造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体会审美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明确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具体了解民间美术作品是怎样运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手法的。
分析不同的色彩搭配体现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描写色彩的词语,你能说几个吗?(学生举例)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感受到色彩的美丽。
老师想了解一下你都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看来色彩不仅美丽,它还能反映人的性格、心情,烘托一种气氛,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民间美术作品,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有什么特点。
二、新课(一)分析民间艺术的色彩特点1、(课件)出示“布老虎”,师问:见过吗?知道是什么吗?(学生有的见过,有的没见过)2、四人小组讨论:⑴“布老虎”运用了哪些色彩?(主-次)⑵这些色彩有什么特点?是如何分布搭配的?3、学生交流汇报,师逐一板书(略)。
4、如果将老虎的色彩改为黑底色(课件演示)感觉如何?为什么?5、就用刚才的分析方法,你能很快说出这几幅作品(课件展示)的色彩搭配方法吗?(选择一幅说说)6、小结:通过大家的回答,你有没有发现这些民间美术作品都具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师板书)(二)体会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
1、(课件展示一组作品)在民间,老百姓没有经过专业化的色彩训练,他们这样的用色仅仅是为了好看吗?请大家讨论(大胆地猜测)这样几个问题:⑴在民间为什么小孩穿得鞋、戴得帽及小玩具等都用“老虎”为原型,同时还绣上一些小动物、植物图案?⑵面具为什么使用了各种不同的底色?2、学生交流讨论结果,师适当补充介绍“五毒”及面具的更多知识。
3、小结:原来在这鲜艳纯真,对比强烈的色彩背后还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文化知识,寄托着老百姓朴素又美好的愿望,渗透着他们浓浓的爱子之情。
九年级美术《民俗文化展》参考课件目录•民俗文化概述•民俗文化展的策划与设计•民俗文化展的展品选择与布置•民俗文化展的教育意义与社会价值•民俗文化展的实践案例与经验分享•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01民俗文化概述民俗文化的定义民俗文化是指民间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民俗文化的特点民俗文化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它贴近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历史文化。
民俗文化的起源民俗文化起源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民俗文化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民俗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丰富。
它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反过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民俗文化的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例如,北方地区的民俗文化以粗犷、豪放为主,而南方地区则以细腻、柔美为主。
民俗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关系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密切相关。
因此,了解一个地区的民俗文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02民俗文化展的策划与设计展览主题的确定确定展览主题根据地域特色、历史背景、民俗风情等因素,确定一个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展览主题。
主题调研收集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主题的文化内涵和特点,为后续的策划和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根据展览主题,梳理出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内容,包括历史、民俗、艺术、手工艺等方面。
内容梳理内容分类重点突出将梳理出的内容进行分类,形成不同的展览板块,便于观众理解和欣赏。
在众多的民俗文化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独特的内容进行重点展示,体现展览的特色和价值。
030201展览内容的策划根据展览内容和场地条件,合理规划空间布局,营造舒适、流畅的观展环境。
空间布局运用图片、文字、实物、模型等多种展示手段,生动呈现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