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协议有哪些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路由的分类和基本概念
路由的分类
路由的分类有很多,下面列出一些常见的路由的分类:
一、按路由策略分类:
1、静态路由:利用管理员手动创建的固定的路由表中的路由,
静态路由在网络中比较静止,路由表在网络发生变化时不会及时更新;
2、动态路由:大多数通用的路由策略,通过两个路由器之间的
交流来自动更新路由表,有一些动态路由协议是OSPF、BGP;
3、虚拟路由:也叫虚拟路由器,用户可以使用它来模拟一台真
实的物理路由器,它的行为和功能和真实的路由器基本相同,但是它只是一种虚拟的实体;
二、按路由协议分类:
1、RIP(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最简单的路由协议,它使用定
期的路由广播更新路由表,它会把自己的路由表广播给同一网络中的每个节点;
2、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一种高级的路由协议,它能够自动发现网络中的改变,并自动更新路由表;
3、BGP(边界网关协议):是一种网络间路由发现协议,它是用
于在不同的网络中发现最佳路径的一种动态路由协议;
4、IGR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一种路由协议,用于在局部网络中发现最优路径,它是Cisco公司特有的一种动态路由协议。
路由的基本概念
路由是一种用于在两个或多个网络中传输数据的设备。
在网络之间传输数据时,路由器可以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选择最佳的路由,并将其发送到目的网络。
路由也可以根据不同网络之间的不同带宽,延迟,以及可靠性来提供不同的服务。
路由器可以用于不同网络间的数据传输,也可以用于分离不同网络之间的广播等。
路由器还具有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的功能,它允许私有网络隐藏到公用网络中,从而保护客户的网络安全。
wsn路由协议的分类WSN(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低功耗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用于感知、采集和传输环境信息。
WSN路由协议是指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之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时所采用的路由方式和协议。
根据不同的路由方式和协议特点,WSN路由协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平面型路由协议平面型路由协议主要是将网络拓扑结构抽象为二维平面,将节点部署在平面上,通过节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来确定路由路径。
常见的平面型路由协议有以下几种。
1. GPSR(Greedy Perimeter Stateless Routing):该协议通过节点的位置信息来进行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利用局部贪心算法选择下一跳节点,具有低能耗和高可靠性的优点。
2. GAF(Geographic Adaptive Fidelity):该协议根据节点的位置信息,动态调整节点的通信范围,从而实现网络中节点的负载均衡和能量均衡。
3. LAR(Location-Aided Routing):该协议通过节点的位置信息来进行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利用洪泛和反向路径设置机制来提高路由的效率和可靠性。
二、层次型路由协议层次型路由协议是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结构,每个层次有不同的路由策略和协议。
常见的层次型路由协议有以下几种。
1. LEACH(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该协议将网络节点划分为不同的簇,每个簇有一个簇头节点负责数据的聚集和转发,通过簇头节点和基站之间的通信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2. TEEN(Threshold-sensitive Energy Efficient Sensor Network):该协议将网络节点划分为不同的阈值范围,节点根据自身能量水平选择合适的阈值范围进行数据的传输和路由选择。
3. MTE(Multicast Tree-based Energy):该协议通过构建多播树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通过选择合适的多播树结构来实现能量的节约和路由的优化。
路由协议的三种分类方式
路由协议概念
路由器提供了异构网互联的机制,实现将一个网络的数据包发送到另一个网络。
而路由就是指导IP数据包发送的路径信息。
路由协议就是在路由指导IP数据包发送过程中事先约定好的规定和标准。
路由协议分类
一、按照获取方式分类
链路层发现:
直连路由
静态路由:
普通路由、默认路由
动态路由:
RIP、EIGRP、OSPF、BGP、ISIS、ODR
二、按IP地址类型分类
有类:
RIPv1
无类路由:
EIGRPCISCO私有、OSPF、ISIS、BGP、ODPCISCO私有OSPF最多有10000条路由
三、按协议算法
距离矢量:DV
RIP、BGP
链路状态:
OSPF、ISIS、ODR
混合型:
EIGRP
四、按AS
内部网关协议:IGP
RIP EIGRP OSPF ISIS
外部网关协议:
BGP
路由表的获取方式有几种:
1、链路层发现
学习本地直连的路由,只要接口是UP
UP物理层和协议层的,就会在路由表中产生一条直连路由接口有IP地址存在;
2、静态路由学习
通过管理员手工添加的路由
3、动态路由学习
根据网络结构或流量的变化,路由协议会自动调整路由信息以发现最佳路径。
以上就是和路由表的获取方式,希望能帮到大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ADHOC路由协议图解背景:ADHOC网络是一种无线自组织网络,由多个移动节点组成,节点之间通过无线信道进行通信,没有固定的基础设施或中央控制节点。
在ADHOC网络中,节点需要通过路由协议来实现数据包的传输和路由选择。
ADHOC路由协议是一种特殊的路由协议,用于在ADHOC网络中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一、引言ADHOC路由协议图解是为了帮助理解和学习ADHOC网络中的路由协议而设计的。
本协议旨在通过图解的方式,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展示ADHOC网络中常用的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二、协议概述本协议图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路由协议分类:介绍ADHOC网络中常见的路由协议分类,包括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和混合路由协议。
2. 路由协议工作原理:通过图解的方式,展示不同类型的路由协议在ADHOC 网络中的工作原理,包括路由表的维护、路由选择算法等。
3. 路由协议示例:以常用的ADHOC路由协议如AODV、DSR等为例,通过图解的方式展示其工作过程和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4. 路由协议优缺点:对比不同的路由协议,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场景,帮助用户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
三、路由协议分类ADHOC网络中常见的路由协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这类路由协议通过维护每个节点到其他节点的距离信息,选择最短路径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常见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有DSDV、AODV等。
2.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这类路由协议通过维护网络中每条链路的状态信息,计算最短路径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常见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有DSR、OLSR等。
3. 混合路由协议:这类路由协议结合了基于距离向量和链路状态的优点,既考虑了距离信息,又考虑了链路状态信息,选择最佳路径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常见的混合路由协议有ZRP、TORA等。
四、路由协议工作原理不同类型的路由协议在ADHOC网络中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1. 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工作原理图解:在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中,每个节点维护一个路由表,记录到达其他节点的距离和下一跳节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路由协议选择原则随着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成为了当今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逐渐应用到了各种监测和控制领域中。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路由协议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对于网络的性能和节点的能耗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路由协议选择的原则。
一、路由协议的分类与特点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路由协议一般分为两类:平面和分层。
1. 平面路由协议平面路由协议使用无层次的路由方案,使用相同的协议层次来协调路由过程。
常见的平面路由协议有LEACH、PEGASIS等。
它们都具有低能耗、低成本、易于实现等优点,但是其网络容量、数据传输速率和网络拓扑结构都不够灵活。
2. 分层路由协议分层路由协议则使用层次化的路由方案,通过将网络分成不同的层次来提高路由效率。
常见的分层路由协议有EAR、TEEN等。
它们具有设备节点灵活性、路由效率高等优点,但是更为复杂,需要更高的计算能力。
以上是两种常见的路由协议,不同的协议适用的场景也有所不同。
二、路由协议选择的原则1. 针对应用场景选择路由协议嵌入式系统的特点为资源受限,因此在选择路由协议的时候需要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协议。
如对于一些时间敏感的应用,需要更加稳定和快速的路由协议。
而对于延迟不敏感的应用则可以使用较为灵活、简单的路由协议。
2. 适配节点和网络在选择协议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设备本身的硬件资源特性和网络的通信环境特点。
设备的处理器性能、存储容量、电量以及通信范围等都会影响协议的选择。
而网络的拓扑结构、通信质量和网络规模等则会影响分布式算法的设计和协议的选择。
3. 学习不同协议的特点不同的路由协议有不同的优缺点,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对不同的路由协议进行分析,了解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需要的协议。
4. 充分考虑能耗和性能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能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因此,在选择路由协议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节点的能耗和性能问题。
各种路由协议的比较协议的分类:●运行环境:IG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RIP IGRP EIGRP OSPF IS-ISEGP:外部网关路由协议BGP协议(边界网关协议)●运行原理:1. 距离矢量型RIP IGRP所有路由器都只将其路由表(或路由表的一部分)发给邻居,邻居根据收到的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对自己的的路由表进行修改(是否有前往网络的更佳路径)。
这一过程将定期进行。
路由器只知道到达目标的下一跳,对整个网络没有完整的认识。
道听途说。
例:新安洛阳匽师巩义郑州开封宜阳汝阳新郑新密要点:1. 向邻居通告自己知道的路由条目。
2. 周期性通告(更新)30秒2. 链路状态型OSPF ISIS先建立邻居关系;然后交换链路状态信息,构建关于整个网络的链路状态数据库,最终所有路由器都有一个相同的数据库(网络地图); 依据SPF算法自己计算路由表。
R仅在其接口(链路)发生变化时,才将变化后的状态发送给其它路由器。
触发更新+增量更新。
邻居重新计算前往每个网络的最佳路径。
分析:触发更新+增量更新每个路由器对整个网络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因其都有一个相同的链路状态数据库(地图)。
要点:1. 通告链路状态LSA 拓扑:R标识、和哪一个R相连路由:子网,接口开销2. 触发更新+ 周期更新OSPF 每30分钟刷新一次(将LSDB的简略信息重新通告一次,确保LSDB的同步).3. 混合路由协议EIGRP -----高级距离矢量协议兼具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协议的特征。
距离矢量特性向邻居通告的是路由条目(路由表)初始路由发现链路状态特性触发更新,只更新发生变化的部分。
(EIGRP 不会周期性通告)管理距离用来标识路由的可信度,又称为路由优先级。
原则:静态优于动态,复杂算法优于简单算法。
如果一条路由从多种方式(静态、RIP、OSPF)学到,路由处理进程将根据管理距离的大小来确定把那一条路由写进路由表。
直连0静态出接口0下一跳 1EIGRP内部90 外部170 汇总5OSPF 110RIP 120BGP外部20 内部200不可信255控制层面如何学习路由表学习路由表,为数据转发提供依据。
自组网路由协议的分类1.按照路由协议所依据的基本路由算法不同:基于链路状态(LS )的路由协议、基于距离矢量(DV )的路由协议、源路由(SR )协议、反向链路(LR )协议;2.按照路由建立的方式不同:先应式路由协议、按需路由协议、混合路由协议;3.按照路由协议所依据的网络逻辑结构的不同:平面结构的路由协议、分层结构的路由协议;4.按照路由协议所适用的网络规模不同:中、小规模路由协议、大规模(可扩展)路由协议;5.按照接收业务数据的目的节点个数的不同:单播路由协议、多播路由协议;6.QOS 路由协议:具备一定功能的QOS 保证能力7.利用地理位置信息的路由协议英春,史美林.自组织网环境下基于QoS 的路由协议.计算机学报,2001,10,24(10):1026-1033 本文路由协议的主要思想是根据无线链路两个重要指标:平均错误分组率和生存时间进行路由发现、选择和维护。
相对跳数而言,它们向用户提供了最用可能满足特定QoS 需求的信息流的传输。
本文从QoS 路由角度提出一种自组网环境下的路由协议:LS-QoS 。
基于QoS 的路由是指根据当前网络的资源信息和数据流的QoS 需求进行路由选择的机制。
LS-QoS 充分利用了自组网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参考链路的两个重要指标-平均错误分组率和生存时间进行路由选择。
在LS-QoS 协议中,移动节点是按需进行路由请求的,从而节省了无线带宽,减低了电源开销。
网络模型:自组网抽象为一个有向图模型G=(V,E),其中v 是移动及诶单的有限集合,E 是有向无线链路边的有限集合。
每个移动节点都分配一个全网唯一的节点标识符i ,i ∈V 。
每个节点i 根据无线信号传播模型具有大小为R 的传播半径,信道传输率为B 。
如果节点j 在节点i 的传播半径内,则存在一条从节点i 到j 的有向边E[i,j],E[i,j]∈E 。
E 集合随着时间而变化。
采用链路状态法思想设计的原因:首先,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组网中存在的单向无线链路。
wsn路由协议的分类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特定的无线网络,用于收集和传输环境数据。
在WSN中,多个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到一个中央节点,它们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收集环境信息。
WSN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领域,它们的设计和部署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能源消耗、网络传输协议、节点容量等。
在WSN中,路由协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定义了网络中如何传输数据、如何路由数据和如何维护网络拓扑结构等问题。
下面我们来介绍WSN路由协议的分类。
一、层次路由协议层次路由协议是WSN中最常见的路由协议之一。
它将网络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由一组节点组成。
每层节点负责收集邻居节点的信息,将信息传递给上一层的节点。
最终将数据从最底层节点传递到中央节点。
层次路由协议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它可以适应大规模、复杂的WSN应用。
除此之外,由于每个节点只需要跟它的邻居节点通信,因此能源消耗比较低,寿命也比较长。
二、平面路由协议平面路由协议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路由协议,它将所有节点都放在同一平面中。
平面路由协议将网络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由若干个节点组成。
在网络中,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地址,并且知道其周围节点的位置。
平面路由协议的特点是路由路径较短,能够降低网络延迟和能耗。
然而,平面路由协议缺乏对网络拓扑的全局视图,因此可能会导致路由路径不稳定或重复。
三、基于协同过滤的路由协议基于协同过滤的路由协议是一种新型的WSN路由协议。
它主要利用节点之间相似性来建立路由路径。
通过比较节点之间的通信频率和数据传输量,努力找到稳定的、可靠的节点组合。
基于协同过滤的路由协议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网络延迟和路由路径的复杂性,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四、地理路由协议地理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节点位置的路由协议。
地理路由协议通常是基于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来定义路由路径。
具体来说,它使用节点GPS坐标或距离测量来确定节点之间的位置。
路由协议与交换分类路由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的路由选择协议,它负责在互连网络中选择最佳路径,将分组从源地址传送到目的地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路由协议。
1. 静态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协议是最简单的路由协议之一。
它需要人工输入固定的路由信息,将网络结构和路由信息手动配置到路由表中。
由于人工操作,静态路由协议的管理和维护比较复杂,并且不能自动适应网络结构的变化。
因此,静态路由协议一般只适用于小型网络或经常不变的网络。
2. RIP协议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它通过每个路由器向邻居路由器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从而实现网络中的路由选择。
RIP协议使用最常见的距离度量是跳数(Hop Count)。
RIP协议的优点是配置简单,容易实现,并且对网络结构变化的适应性较好,但它的缺点是需要消耗大量的网络带宽和计算资源,同时,在复杂的网络结构中,容易产生路由环路和路由循环问题。
3. OSPF协议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它通过广播链路状态,从而发现网络中的路由信息,计算出每个目的地址的最短路径。
OSPF协议适用于中型和大型网络,能够支持多路径和负载均衡,同时也避免了RIP协议的路由环路和路由循环问题。
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是一种互联网核心路由协议,它是互联网上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主要协议。
BGP协议是一种路径矢量协议,它的主要作用是选择最短的路径。
BGP协议的优点是能够处理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大规模性。
BGP协议的缺点是配置复杂和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带宽。
在计算机网络中,交换分类是指按照网络中数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将交换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以下是它们的介绍。
1. 电路交换电路交换是指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建立物理电路,并在通话过程中始终占用这些电路。
路由协议的分类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确定数据包传输路径的一种协议。
根据其工作原理和特点,路由协议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分类。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路由协议的分类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协议。
第一种分类是按照路由算法的不同方式来划分。
在这种分类方式中,路由协议可以分为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两种类型。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是根据节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最佳路径的,常见的协议有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则是根据网络中各个链路的状态来确定最佳路径,常见的协议有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第二种分类是按照路由信息的交换方式来划分。
在这种分类方式中,路由协议可以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两种类型。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是通过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信息来交换路由信息的,常见的协议有RIP和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则是通过向所有路由器发送链路状态信息来交换路由信息,常见的协议有OSPF和IS-IS。
第三种分类是按照路由器间的协作方式来划分。
在这种分类方式中,路由协议可以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两种类型。
内部网关协议是路由器在同一个自治系统内部进行路由选择的协议,常见的协议有RIP、OSPF和IS-IS。
而外部网关协议则是在不同自治系统之间进行路由选择的协议,常见的协议有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第四种分类是按照路由协议的工作范围来划分。
在这种分类方式中,路由协议可以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两种类型。
路由协议的概述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协议,用于控制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
它负责决定数据包的路径,将数据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
路由协议的作用是根据网络拓扑和路由表信息,确定数据包的最佳传输路径,以保证数据的有效传输和网络的高效运行。
一、路由协议的分类根据路由协议的工作方式和实现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静态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协议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的,不会自动适应网络变化。
它的优点是配置简单,对网络资源消耗少,但缺点是无法应对网络拓扑的变化,需要手动更新路由表。
2. 动态路由协议:动态路由协议是根据网络拓扑和路由表信息自动计算和更新路由表的,能够自适应网络变化。
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有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等。
二、常见的路由协议1. RIP协议: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IGP),使用跳数作为度量标准,通过交换路由信息来建立路由表。
RIP协议适用于小型网络,但由于其算法简单,收敛速度慢,对大型网络不适用。
2. OSPF协议: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协议(IGP),使用链路状态数据库来计算最短路径,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高的路由选择能力。
OSPF协议适用于复杂的大型网络,常用于企业内部网络。
3. BGP协议:BGP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EGP),用于在自治系统之间交换路由信息。
BGP协议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能够实现更精确的路由选择,常用于互联网的边界路由器之间的通信。
三、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1. 路由表的建立:路由协议通过交换路由信息,建立起路由表。
路由表中存储着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地址及其对应的最佳路径。
2. 路由选择:当收到一个数据包时,路由器根据目的地址查询路由表,选择最佳路径进行转发。
路由选择的依据可以是跳数、带宽、延迟等不同的度量标准。
路由协议的分类1、根据作用范围IGP(InteriorGatewayProtocol,内部网关协议):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运行,常见的IGP协议包括RIP、OSPF和IS-IS。
EGP(ExteriorGatewayProtocol,外部网关协议):运行于不同自治系统之间,BGP是目前最常用的EGP。
2、根据使用算法距离矢量(Distance-Vector)协议:包括RIP和BGP。
其中,BGP也被称为路径矢量协议(Path-Vector)。
链路状态(Link-State)协议:包括OSPF和IS-IS。
3、根据目的地址类型单播路由协议:包括RIP、OSPF、BGP和IS-IS等。
组播路由协议:包括PIM-SM、PIM-DM等。
4、根据IP协议版本IPv4路由协议:包括RIP、OSPF、BGP和IS-IS等。
IPv6路由协议:包括RIPng、OSPFv3、IPv6BGP和IPv6IS-IS等。
动态路由协议分类1、按工作区域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DP(RIP、IS-IS、OSPF);在同一个自治系统(AS)内交换路由信息;IGP 主要目的是发现和计算自治域内的路由信息;外部网关协议EGP;自治系统(AS):一组共享相似路由策略并在单一理域中运行的路由器的集合\每个自治系统都有一个唯一的自治系统编号,由IANA分配\自治系统编号范围1-65535,1-65411是注册的lnternet编号,其余是专用网络编号。
2、按路由算法划分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BGP);定期广播整个路由信息,传闻式路由算法;易形成路由环路;配置简单,收敛慢,扩展性较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SPF、IS-IS);收集网络拓扑信息,通告LSA,运行协议算法计算最佳路由;根本解决路由环路问题;收敛快,扩展性较好,算法耗费更多的路由器内存和处理器能力.。
路由器协议----IGP、EGP、RIP、OSPF、BGP、MPLS1、路由控制的定义<br>1.1.IP地址与路由控制 file:///var/folders/pz/cy11_lpd5rqfs66s778032580000gn/T/51.html互联⽹是由路由器连接的⽹络组合⽽成的。
为了能让数据包正确地到达⽬标主机,路由器必须在途中进⾏正确地转发。
这种向“正确的⽅法”转发数据所进⾏的处理就叫做路由控制或路由路由器根据路由控制表(Routing Table)转发数据包。
它根据所收到的数据包中⽬标主机的IP地址与路由控制表的⽐较得出下⼀个应该接收的路由器。
因此,这个过程中路由控制表的记录⼀定要正确⽆误。
但凡出现错误,数据包就有可能⽆法到达⽬标。
1.2.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是谁⼜是怎样制作和管理路由控制表的呢?路由控制分静态(Static Routing)和动态(Dynamic Routing)两种类型。
静态路由:事先设置好路由器和主机中并将路由信息固定的⼀种⽅法动态路由:让路由协议在运⾏过程中⾃动地设置路由控制信息的⼀种⽅法。
静态路由的设置通常是由使⽤者⼿⼯操作完成的。
缺点:1).每增加⼀个新⽹络,就需要将这个被追加的⽹络信息设置在之前所有的路由器上。
2).⼀旦某个路由器发⽣故障,基本只能由管理员⼿⼯设置以后才能恢复正常。
使⽤动态路由,管理员必须设置好路由协议,其设定过程的复杂程度与具体要设置路由协议的类型有直接关系。
如RIP就简单,⽽OSPF就复杂。
动态路由能避免静态的1,2点问题,缺点:1).路由器为能够定期相互交换必要的路由控制信息,会与相邻的路由器之间互发消息,这些互换的消息会给⽹络带来⼀定程序的负荷,特别是环路情况下,需要特别注意。
不管是静态路由还是动态路由,不要只使⽤其中⼀种,可以将它们组合起来使⽤。
2.路由控制范围随着IP⽹络的发展,想要对所有⽹络统⼀管理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们根据路由控制的范围使⽤IGP(Interior Gatewary Protocol:外部⽹关协议)和EGP(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内部⽹关协议)两种类型的路由协议。
zte路由协议优先级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路由协议在现代网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我国知名通信设备制造商,ZTE(中兴)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路由协议。
本文将详细介绍ZTE路由协议的分类、特点及优先级,并指导您如何根据网络环境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
一、ZTE路由协议的重要性在网络通信中,路由协议是用于在不同的网络设备之间传递数据的关键技术。
ZTE路由协议在保证网络稳定、提高带宽利用率、降低网络延迟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用户提供了高效、可靠的网络连接。
二、ZTE路由协议的分类与特点1.ZTE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适用于大型网络,具有快速收敛、无环路等特点。
2.ZTE BGP(边界网关协议)协议:用于互联网中的路由选择,支持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稳定性。
3.ZTE RIP(路由信息协议)协议: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适用于小型网络,具有简单、易于实现等优点。
4.ZTE IS-IS(内部网关协议)协议: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适用于中型网络,具有快速收敛、无环路等特点。
5.ZTE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用于实现虚拟专用网络(VPN),具有较高的性能和安全性。
三、ZTE路由协议的优先级排序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网络规模、性能要求、安全性等因素,可将ZTE路由协议排序如下:1.ZTE OSPF协议:适用于大型网络,具有较高的路由算法性能和稳定性。
2.ZTE IS-IS协议:适用于中型网络,具有快速收敛和无环路等特点。
3.ZTE BGP协议:用于互联网路由选择,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稳定性。
4.ZTE RIP协议:适用于小型网络,简单易于实现。
5.ZTE MPLS协议:用于实现虚拟专用网络,具有较高的性能和安全性。
四、如何选择适合的网络环境的路由协议1.分析网络规模:根据网络规模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大型网络可选用ZTE OSPF或ZTE IS-IS协议,小型网络可选用ZTE RIP协议。
路由协议的分类及特点路由协议的分类及特点一、协议双方的基本信息甲方: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联系人:联系电话:Email:乙方: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联系人:联系电话:Email:二、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1.甲方的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身份:网络路由提供方权利:有权要求乙方按照路由协议提供业务和服务,并依法保障其正常运作和使用。
同时有权对乙方的违约行为进行追究和赔偿要求。
义务:按照协议提供合规业务和服务,防范网络攻击,并确保网络安全和稳定性。
履行方式:按照协议约定执行,并保持联络畅通,保证网络质量。
期限:根据协议约定执行。
违约责任:由甲方承担相应违约责任。
2.乙方的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身份:网络路由需求方权利:有权按照协议要求享受甲方提供的网络路由服务,并要求甲方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服务。
义务:按照协议要求支付相关费用,确保不侵犯第三方合法权益。
履行方式:按照协议约定执行,并保持联络畅通,保证网络质量。
期限:根据协议约定执行。
违约责任:由乙方承担相应违约责任。
三、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1.路由协议的制定、执行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2.协议期间,如有任何争议,双方需在协商解决不成的情况下通过法律途径处理。
四、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1.甲方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对网络路由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对某些破坏网络稳定、网络规律的行为进行防范和打击;对网络故障情况及时进行处理,保障网络质量;对用户的网络使用进行合理监管,保障其在线安全。
2.乙方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享有甲方提供的网络路由服务;要求甲方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服务;要求对网络服务及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监管。
3.甲方义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按协议约定提供并保障正常网络服务;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网络管理;对网络服务及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监管。
4.乙方义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按协议约定支付相应费用;对网络服务及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监管。
1、路由: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且在该通信的过程中,选择路劲以及决策最优路劲的过程2、路由协议:静态、RIP OSPF EIGRP BGP3、被路由协议:网络层协议(IP)4、管理距离:静态1 、RIP 120 、EIGRP 90 170 5 、OSPF 1105、metric:RIP:跳数、OSPF:带宽、EIGRP:带宽、延迟、可靠性、负载、MTU6、路由协议的分类:1、按照工作范围(AS):IGP:工作在一个AS内部的协议EGP:工作在AS之间的协议2、按照获取路由的方式:静态:优点:安全、占用资源少缺点:不能适应网络拓扑发生的变化动态:3、按照获取网段的准确性:有类:路由更新中不包含子网掩码(RIPv1 、IGRP)无类:路由更新中包含了子网掩码(RIPv2、ospf、eigrp)4、按照算法: 距离矢量:RIP 只能看到自己的直连邻居链路状态:OSPF 可以看到全部的网络拓扑高级距离矢量:EIGRP7、路由表的加表条件:1、本地出向接口必须要双UP2、下一跳不能为自己3、下一跳可达(下一跳可达的含义不是指PING通、指的是本地路由表中有关于下一跳IP地址的路由)8、路由表的查表原则:1、递归查询:路由器针对下一跳IP地址,可能反复查找路由表2、最长匹配:当路由器发现路由表中针对同一个目标网段有多个路由条目时,路由器会选择掩码长度最长的条目转发一、静态路由1、配置:ip route x.x.x.x x.x.x.x x.x.x.x2、浮动静态路由:配置、在原始静态路由的配置之上,最后加上管理距离的参数ip route x.x.x.x x.x.x.x x.x.x.x3、注意:在以太网环境下,静态路由只能写下一跳IP地址,不能写本地出向接口,一旦写了本地出向接口,如果关闭了代理ARP,则无法通信二、RIPRIP V1 RIP V2有类无类不能关闭自动汇总可以关闭自动汇总都是主类宣告主类宣告30s更新一次30S广播组播224.0.0.9UDP 520 UDP 520不支持验证支持验证(明文、MD5)1、rip验证的配置全局下:key chain xxxKey idKey-string接口下:ip authentication rip mode textIp authentication rip key-chain xxxRIP 明文验证规则:更新包中不携带key id,当出现多个key时,路由器会选择最小的那个发送,接收方收到key以后,跟本地的key进行对比,如果有相同的key,则认为对方合法,学习对方路由,反之,则认为对方不合法,不学习对方路由。
路由协议分类
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协议,用于控制和管理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
根据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的不同,可以将路由协议分为以下几类:
1. 静态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协议是一种手动配置的路由方式,它不会动态地调整路由表。
管理员需要手动指定网络地址和下一跳路由器。
由于它不具备自适应能力,因此只适用于较小规模的网络。
2. 动态路由协议:动态路由协议是一种自适应的路由方式,它可以根据网络拓扑和流量情况自动调整路由表。
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有RIP、OSPF和BGP等。
3. 内部网关协议(IGP):内部网关协议是一种用于控制同一自治系统内部通信的路由协议。
常见的IGP有RIP和OSPF等。
4. 外部网关协议(EGP):外部网关协议是一种用于控制不同自治系统之间通信的路由协议。
常见的EGP有BGP等。
5. 路由信息协议(RIP):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动态路由协议,它使用跳数作为路由选择的度量标准。
但是由于其跳数限制,因此只适用于较小规模的网络。
6.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算法的动态路由协议,它可以自适应地调整网络拓扑,提高路由选择的效率。
由于其具有更好的扩展性和可靠性,因此在大型企业网络中被广泛使用。
7. 边界网关协议(BGP):BGP是一种用于控制不同自治系统之
间通信的动态路由协议,它可以根据自治系统之间的策略来选择路由。
BGP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在互联网中被广泛使用。
●1路由协议有哪些分类? (从至少两个方面进行描述)
1)IGP和EGP 2)距离向量和链路状态型的路由协议3)有类和无类的路由协议
●2.简单描述距离矢量型协议和链路状态型协议的区别?
1)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更新的是路由条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更新的是拓扑
2)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发送周期性的更新、完整路由表更新,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更新是非周期性的,部分的有边界的
3)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运行矢量路由协议会将,所有它知道的路由信息与邻居共享,但是只与直连邻居共享,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只将他所直连的链路状态与邻居共享,这个邻居是指一个域内或区域内一个的所有路由器。
运行距离矢量型协议的路由器并不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它们只知道自己直连的网络,和去往目的网络的吓一跳地址,而且距离矢量型协议是以条数作为选路的度量;运行链路状态型协议的路由器都有整个网络的拓扑,它们根据自己的所维持本地链路状态数据库来选择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链路状态型协议会根据链路上的时延带宽等因素算出一个开销最小的路径作为最优路径。
●3.简单描述EIGRP协议中DUAL有限状态机的决策过程?
当运行eigrp协议的路由器失去和后继路由器的连接时,路由器首先回查找自己的可行性后继路由器,如果存在可行性后继的话就把可行性后继提升为后继路由器,若没有的话就向所有的邻居路由器发送查询,每个接受到查询的路由器会查看自己的路由表,若有一条替代路由,则向发送查询的源路由器发送这条路由的信息,若没有就继续向自己的邻居发送查询,当发送查询的源路由器收到所有邻居路由器的回复后悔重新计算以选取新的后继。
●4.EIGRP需要维护几张表? 每张表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EIGRP能够快速收敛的关键在于什么?
邻居表:确保直接邻居之间能够双向通信,保存邻居的IP等信息
拓扑表:拓扑表中存放着前往目标地址的所有路由的
路由表:从拓扑表中选择到达目标地址的最佳路由放入路由表
eigrp能够快速收敛关键:使用扩散更新算法(DUAL)
●5.EIGRP协议有哪几种Packet类型?每种类型的Packet的作用是什么?
1)Hello packet:以组播的方式定期发送,用于建立和维护邻居关系
2)ACK(acknowledgement) packet:以单播的方式发送HELLO包,包含一个不为零的确认号,用来
更新、查询和答复数据包。
3)Update packet:当路由器收到某个邻居路由器的第一个HELLO包时,以单播传送方式发送一个包含他所知道的路由信息的更新包。
当路由信息发生变化时以组播方式发送只包含变化路由信息的更新包
4)Query(查询))packet:当一条链路失效,并且在拓扑表中没有任何可行后继路由器时,路由器需要重新进行路由计算,路由器就以组播的方式向它的邻居发送一个查询包。
5)Request(请求)packet最初是打算提供给路由服务器(server)使用的,但是从来没实现过.
)& Reply(应答):以单播的方式回复查询方,对查询数据包进行应答。
●6.OSPF协议中链路状态通告有几种类型?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1)路由器LSA:由区域内所有路由器产生,并且只能在本个区域内泛洪广播。
2)网络LSA :由区域内的DR或BDR路由器产生,报文包括DR和BDR连接的路由器的链路信息。
网络LSA也仅仅在产生这条网络LSA的区域内部进行泛洪。
3)网络汇总LSA :由ABR产生,可以通知本区域内的路由器通往区域外的路由信息。
4)ASBR汇总LSA :由ABR产生,但是它是一条主机路由,指向ASBR路由器地址的路由。
5)自治系统外部LSA :由ASBR产生,告诉相同自治区的路由器通往外部自治区的路径。
6)组成员LSA
7)NSSA外部LSA :由ASBR产生,几乎和LSA 5通告是相同的,但NSSA外部LSA通告仅仅在始发这个NSSA外部LSA 通告的非纯末梢区域内部进行泛洪。
●7.OSPF协议有哪几种Packet类型? 每种类型的Packet的作用是什么?
1)hello:用于建立和维护ospf邻接关系
2)DBD数据库描述:检查链路状态数据库是否同步。
3)LSR链路状态请求:通过发送LSR数据包请求DBD中任何LSA条目的详细信息。
4)LSU链路状态更新:用于回复LSR或通告新的更新。
5)LSAck链路状态确认:路由器收到LSU后,会发送一个LSAck数据包来确认收到了LSU.
●8.OSPF有哪些特殊的区域类型,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1)末节区域:不接收类型5的LSA,可以接收区域间路由,只有一个出口,无虚链路经过,不是主干区域,无ASBR(except that the ABRs may also be ASBRs),最好只有一个ABR,多个ABR可能导致次优路由。
2)完全末节区域:不接收外部路由和区域间路由,ABR会自动向区域内发送一条指向自己的默认路由。
跟stub area一样,只有一个出口,无虚链路通过,无ASBR(except that the ABRs may also be ASBRs),不是主干区域。
最好只有一个ABR。
3)NNSA:允许接受以类型7的LSA发送的外部路由信息,并且ABR要负责把类型7的LSA转换成类型5的LSA
4)Totally NSSA:ABR将过滤掉所有外部路由和其它OSPF区域的路由(Inter-Area Route)进入Totally NSSA区域,但路由器可以将外部路由重分布进OSPF进程,即Totally NSSA区域内的路由器可以成为ASBR,由于没有去往其它OSPF区域的路由,所以ABR会自动向Totally NSSA内发送一条指向自己的默认路由,
Totally NSSA与NSSA的区别在于,NSSA区域可以允许其它OSPF区域的路由(Inter-Area Route)进入,而Totally NSSA区域却不可以,但Totally NSSA区域的ABR会自动向Totally NSSA区域内发送一条指向自己的默认路由。
●9.简单描述OSPF协议中DR/BDR的选取原则: 路由器在交换hello分组时查看其他路由器的ospf优先级,优先级高的为
DR,次高为BDR。
优先级相同时比较路由ID,ID最大的为DR,次大为BDR。
接口默认的优先级为1,接口优先级可在接口模式用ip ospf priority number命令更改
●10.简单描述OSPF Cost的计算方法,以及修改Cost值的方法
10^8/接口带宽,然后取整,而且是所有链路入口的COST之和,环回接口的cost值默认为1.
修改COST值的方法:直接通过命令ip ospf cost 配置接口的cost值
●11.简单描述Type 4 LSA和Type 5 LSA的特点
Type 5 LSA:把其他自治系统的路由重发布到OSPF自制系统内
Type 4 LSA:向ospf自制系统的路由器宣告ASBR的位置
●12.什么是种子度量,它是作用是什么,如何修改种子度量?
种子度量值是在路由重分布时定义的,它是一条通过外部重分布进来的路由的初始度量值。
修改种子度量值:redistribute met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