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基本笔画教程文件
- 格式:doc
- 大小:517.00 KB
- 文档页数:13
硬笔书法《基本笔画》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课《基本笔画》。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硬笔书法的基本笔画,包括点、横、竖、撇、捺、折等,以及它们在汉字中的应用和书写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硬笔书法的基本笔画,学会正确书写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对汉字美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硬笔书法的基本笔画及其书写方法。
难点:撇、捺、折等笔画的书写力度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练习本。
学具:铅笔、橡皮、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优美的硬笔书法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硬笔书法的特点和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基本笔画讲解: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演示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讲解每个笔画的要点,如起笔、转折、收笔等。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在练习本上书写,体会笔画的书写规律。
3. 例字讲解: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汉字,讲解基本笔画在汉字中的应用。
学生认真观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5. 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基本笔画及其书写方法设计意图:通过板书,使学生对基本笔画有更清晰的认识,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
七、作业设计汉字:木、火、土、金、水、木2. 答案:木:撇、捺火:点、撇、捺土:横、竖、横金:横、撇、捺水:横、竖、撇、捺木:撇、捺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掌握了硬笔书法的基本笔画及其书写方法。
但在课堂练习中,部分学生对撇、捺等笔画的书写力度和节奏把握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邀请书法爱好者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硬笔书法的艺术魅力。
基本笔画笔画名称笔画字例说明长横横画要写平稳,横不平,则字不稳。
横分长横和短横。
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
如图:短横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
笔画稍向右上仰。
如图:垂露竖竖画要写垂直,竖不垂直,则字不正。
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
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
如图:悬针竖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
如图: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
如图:斜撇撇画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捺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
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
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出尖。
如图: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
如图: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
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
如图:斜捺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
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
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
如图: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有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
如图:右点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
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
写点的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
如图:左点写法基本同右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顿笔。
如图:竖点实际上是右点的变形,当点在字头居中出现时,人们习惯将点的收笔处与下面笔画连接起来,因此,这种点形态比较直。
如图:各种基本笔画的写法中国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
所以,要想写好中国汉字,必须先写好基本笔画。
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曾说:“书法以用笔为上。
”清康有为也说过:“书法之妙,全在运笔。
”以往的硬笔书法教材中介绍过很多基本笔画的用笔方法,我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其他教学方法,整理出一套“口诀教学法”。
所谓“口诀教学法”,就是要求同学们在练习基本笔画的同时,心里默念口诀,边念边写,也可以让学生边齐读边写,读与写的速度是一样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所选例字中出现的基本笔画都是以前学过的。
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实践证明,这种办法见效快,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理解并掌握各种基本笔画的用笔方法,写出的笔画基本能达到硬笔书法的要求,并且能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教学中如能结合其它教学方法,如:“形象教学法”、“画辅助线教学法”、“数学渗透法”等,效果更佳。
本教材即是应用“口诀教学法”进行授课的。
一、横的写法在各种基本笔画中,横画应用最多。
横在一个字中起着横梁的作用。
在楷书中,横画写得好坏,关系到字的骨力。
特别是长横,一定要写得平稳、劲健、厚重、灵动。
切不可写的死气沉沉,呆如木棍。
横有长横及短横之分。
1、长横长横的写法为:下笔顿笔,由重到轻,再由轻到重,向右行笔,最后回锋收笔。
书写长横时,心里可默念口诀:“重——轻——重——回锋”。
长横在每个字中都是主要笔画。
一定要认真写好。
长横的形态是两边粗,中间细,中间略微有向上的弧度,看上去好似一条拱形的大桥。
书写时略向上倾斜,倾斜幅度为3度——5度之间。
如:“一”字。
2、短横短横又叫“左尖横”。
写法为起笔轻,由轻到重,向右行笔,最后回锋收笔。
写短横时心里要默念口诀:“轻——重——回锋”。
短横的形态是左边尖,右边圆。
笔画平而不弯,略带些斜势,如:“二、三”等字。
注意短横有时也需要写长一些。
二、竖的写法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必须写得挺拔坚劲。
竖不直,则字不正。
竖有上尖竖、垂露竖、悬针竖及短竖之分。
1、上尖竖上尖竖的写法是:起笔轻,由轻到重,向下行笔,最后回锋收笔。
写上尖竖时默念口诀:“轻——重——回锋”。
上尖竖的形态是:上边尖,下边圆,有时需要向左或向右略微倾斜。
如:“工、王”等字。
2、垂露竖垂露竖的写法是:下笔顿笔,向下行笔,行笔到位后,回锋收笔。
口诀:“顿笔——行笔——回锋”。
垂露竖多以主要笔画出现在字中,要认真练好。
垂露竖的样子就象一根草棍上附着一滴水珠,又象一个人立正的样子,胸腰挺起,精神抖擞,雄赳赳,气昂昂,切不可左斜右歪,更不能弯腰曲背。
如:“土、干”等字。
3、悬针竖写法为下笔顿笔,向下行笔,行笔到位后,向下逐渐提笔收笔。
口诀:“顿笔——行笔——收笔”。
悬针竖多为主笔,要认真练好。
悬针竖如同一根尖朝下竖立的钢针。
写时要注意力到笔尖,要写得锋利劲健,切不可至尾处飘曲而出。
如:“十、丰”等字。
4、短竖短竖的起笔与垂露、悬针竖基本相同,只是向下行笔至尽端有横托住,所以自然提笔离即可。
口诀:“顿笔——行笔——收笔”。
一般情况下,短竖与垂露竖可通用。
如:“上、正”等字。
三、撇的写法撇的写法特别多。
按方向分有平撇、斜撇(斜撇又分短撇与长撇)、竖撇等;按用笔来分,有回锋撇、兰叶撇、弯头撇等。
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
这里先介绍平撇、短撇、长撇、竖撇。
1、平撇平撇写法为下笔顿笔,然后向左方(略向下)撇出。
平撇多出现在竖或竖弯钩的上面。
口诀:“顿笔——撇出”。
如:“千、壬”等字。
2、短撇短撇的形态和用笔与平撇相同,只有取势的斜度变为向左下方出锋。
短撇一般在短横的左面。
如:“牛、生、”等字。
平撇、短撇都形如鸟嘴啄食,行笔迅速有力,似宝剑出锋,干净利落,尖锐有力。
3、长撇长撇的写法是下笔顿笔,向左下方行笔,行笔到位后,提笔收笔。
口诀:“顿笔——行笔——撇出”。
长撇多为主笔,要认真练好。
长撇如大象的牙齿般坚实有力。
长撇的行笔角度是随着字形的变化而变化的。
行笔时要略带弯度,力送尾端。
如:“左、在”等字。
4、竖撇竖撇的写法为下笔顿笔,向下行笔,行笔到位后,向左下方撇出。
口诀:“顿笔——笔——撇出”。
竖撇的形态是上边直,下边弯,先竖后撇,上部取直陡之势,行笔至全画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方成弧形撇出。
如:“井、升”等字。
四、提的写法提又称“挑”。
提的书写要快捷有力,不能拖泥带水。
特别要防止提写成对号形或打弯无力。
提又分平提及斜提。
1、平提(右尖横、平挑)平提也叫“右尖横”或“平挑”。
写法是下笔顿笔然后向右方挑出。
口诀:“顿笔——挑出”。
平提的形状象一把锋利的短剑。
一般来说工字旁、王字旁、提土旁等最下面的提都用平提。
如:“址、圳”等字。
2、斜提(斜挑)斜提也叫“斜挑”。
写法与平提基本一致,只是取势方向为向右上方挑出,形状好似犀牛角冲上天。
斜提一般用在提手旁或牛字旁当中。
如:“牡、牲”等字。
五、点的写法楷书中的点丰富多采,变化无穷。
有侧点、垂点、横点、竖点、撇点、挑点等。
点的面积虽小,形态各异,但都如人的眼睛,精光四射,顾盼生情,如能写好,则最为传神。
因此,点要写的浑厚有力,神采飞扬,起笔收笔不能头尾不分,随意拖抹。
1、侧点(右点)侧点又称“右点”。
写法为由轻到重,向右下方顿笔,最后回锋收笔。
口诀:“轻——重——回锋”。
侧点的形状是头尖、背鼓、尾圆、腹收。
既象掰开的一瓣蒜,又象一粒苹果核。
在点当中,侧点的应用是最多的,所以一定要把侧点练好。
如“下、斗”等字。
2、垂点(左点)垂点也叫“左点”。
写法是由轻到重向左下顿笔,略带弯度,最后回锋收笔。
口诀“轻——重——回锋”。
垂点多用在竖心旁或宝盖头,有时需向左或向右倾斜。
垂点的形状是上面尖,下面圆。
形似一滴下落的水珠。
如:“忏、州”等字。
3、其它点(1)、横点实际上是短横的缩写,如:“非、耳”等字。
(2)、撇点即短撇的缩写,如:“平、半”等字。
(3)、竖点为短竖的缩写,如:“主、立”等字。
(4)、挑点即斜提的缩写,如:“汁、江”等字。
以上这些点只要掌握了相应笔画的写法,相应的点也就能写好了。
因此,在这里就不重复介绍其写法了。
六、捺的写法捺是汉字里的主要笔画。
撇和捺好比字的两翼,要左右呼应相称。
捺角要如刀一般锐利有力。
整个捺画要有起伏变化。
因捺画在字中都以主笔出现,要进行重点练习。
1、斜捺起笔轻,由轻到重向右下方行笔,行笔到位后重按,最后向右提笔收笔。
口诀:“轻——重按——捺出”。
注意斜捺不是一波三折,而是从左上到右下略带弯度。
捺脚要像人脚站在地上一样稳而有力。
为了能让学生正确掌握斜捺的写法,可借助硬币(如:1角、5角、1元等)进行书写练习。
如写完的捺和硬币的边缘大至吻合,这个捺写得就比较正确。
如:“人、大”等字。
2、曲头捺起笔略重,由重到轻,再由轻到重一波三折向右下方行笔,行笔到位后重按,最后向右提笔收笔。
口诀:“略重——轻——重按——捺出”。
曲头捺的形态犹如一把大刀,要写得舒展开阔,锐利有力。
如:“入、八”等字。
3、平捺平捺的写法同曲头捺完全一样,只是行笔方向不同,应向右行笔,略向下倾斜,同时注意要有一波三折的形态,不能平直,要如水波起伏之状。
如:“之、乏”等字。
4、反捺(长点)反捺也叫“长点”。
反捺的写法与侧点一样,也可以说是在侧点的基础上变长。
如:“头、不”等字。
七、钩的写法钩画是承接别的笔画来写的。
如何与其他笔画有机组合是写好钩画的关键。
凡钩都要短小精悍,形态如鹰嘴一样尖锐有力。
如果写得过大,势必软弱无力,其形态必然不美观。
写钩时,力量要集中在笔的尖端,笔尖停顿一下,然后势如用脚踢球,迅猛地一脚踢出去,这样写出来的钩呈饱满锐利的三角形。
钩的变化虽多,写法大致相同,只是方向、长短不同罢了。
钩画分为横钩、竖钩、竖提、斜钩、卧钩、曲钩、竖弯钩等。
1、横钩横钩可以是长横与钩的组合,也可以是短横与钩的组合。
以长横为例:写法是下笔顿笔,向右行笔,行笔到位后略停,然后向左下钩出。
口诀:“顿笔——行笔——顿笔——钩出”。
横钩多用在“宝盖头”中。
写横钩时,出钩的角度约45度,正好是“米”字格中左斜线的角度,钩的方向指向字的中心,好比鸟视其胸。
如:“买、宝”等字。
2、竖钩(左向钩)竖钩又叫“左向钩”。
写法为下笔顿笔,向下行笔,行笔到位后略停,然后向左上方钩出。
口诀:“顿笔——行笔——顿笔——钩出”。
竖钩多为主笔,要写好。
竖钩的尖角约为45度,钩的形态好象一只驼鸟低头向后看,要写得饱满健壮,尖角锐利。
如“寸、才”等字。
3、竖提(右向钩)竖提又叫“右向钩”。
写法为下笔顿笔,向下行笔,行笔到位后略停,然后向右上方钩出。
口诀:“顿笔——行笔——顿笔——挑出”。
竖提的写法及形态同竖钩完全一样,只是钩时向右上方罢了。
如:“衣、长”等字。
4、斜钩(戈钩)斜钩也叫“戈钩”。
写法为下笔顿笔,略弯向右下方行笔,行笔到位后略停,最后向上钩出。
口诀:“顿笔——行笔——顿笔——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