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
- 格式:docx
- 大小:68.05 KB
- 文档页数:3
萃取又称溶剂萃取或液液萃取(以区别于固液萃取,即浸取),亦称抽提(通用于石油炼制工业),是一种用液态的萃取剂处理与之不互溶的双组分或多组分溶液,实现组分分离的传质分离过程,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单元操作。
利用相似相溶原理,萃取有两种方式:液-液萃取,用选定的溶剂分离液体混合物中某种组分,溶剂必须与被萃取的混合物液体不相溶,具有选择性的溶解能力,而且必须有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有小的毒性和腐蚀性。
如用苯分离煤焦油中的酚;用有机溶剂分离石油馏分中的烯烃;用CCl4萃取水中的Br2. 固-液萃取,也叫浸取,用溶剂分离固体混合物中的组分,如用水浸取甜菜中的糖类;用酒精浸取黄豆中的豆油以提高油产量;用水从中药中浸取有效成分以制取流浸膏叫“渗沥”或“浸沥”。
虽然萃取经常被用在化学试验中,但它的操作过程并不造成被萃取物质化学成分的改变(或说化学反应),所以萃取操作是一个物理过程。
萃取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用来提纯和纯化化合物的手段之一。
通过萃取,能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化合物。
这里介绍常用的液-液萃取。
原理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1]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
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
分配定律是萃取方法理论的主要依据,物质对不同的溶剂有着不同的溶解度。
同时,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加入某种可溶性的物质时,它能分别溶解于两种溶剂中,实验证明,在一定温度下,该化合物与此两种溶剂不发生分解、电解、缔合和溶剂化等作用时,此化合物在两液层中之比是一个定值。
不论所加物质的量是多少,都是如此。
属于物理变化。
用公式表示。
CA/CB=KCA.CB分别表示一种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地溶剂中的量浓度。
K是一个常数,称为“分配系数”。
有机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一般比在水中溶解度大。
用有机溶剂提取溶解于水的化合物是萃取的典型实例。
在萃取时,若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如氯化钠),利用“盐析效应”以降低有机物和萃取溶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常可提高萃取效果。
萃取的语文解释
萃取是一个汉字词语,拼音为cuì qǔ,在语文中有着多重含义。
它可以作为动词使用,意为从混杂的物质中提取出有用或纯净的成分。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萃取的过程从植物中提取出精油,或者从咖啡豆中提取出咖啡因。
萃取也可以作为名词使用,指的是通过提取的方式得到的物质。
例如,我们常常听说的植物萃取物,指的就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如花草的精华或植物的精油。
在文学作品中,萃取也可以用来形容对文本或思想的提取和总结。
类似于“摘要”的概念,萃取可以将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的核心思想提炼出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萃取还可以用在比喻的意义上,表示从众多的事物或信息中选取最有代表性或最重要的部分。
例如,我们可以说某个人具有萃取的智慧,意味着他能够从复杂的情况中抓住关键点,做出正确的判断。
总的来说,萃取在语文中有着丰富的含义,既可以指物质的提取,也可以指思想的概括,是一个在不同语境下都能够使用的多功能词语。
萃取技术的名词解释萃取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离技术,通过溶剂的选择性提取,将所需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制药、环保等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萃取技术基于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利用溶剂提取物质。
在萃取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剂,使所需物质在该溶剂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溶剂的选择要考虑到目标物质的特性以及目标溶剂的易得性和成本。
二、常见的萃取方法1. 液液萃取:该方法是将所需物质从混合液中通过溶剂的萃取分离出来。
常见的液液萃取方法有分散溶解法、结晶溶解法以及萃取柱等。
2. 固相萃取:该方法是利用固定相吸附剂或强吸附性树脂对目标物质进行吸附分离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固相萃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膜分离技术:该技术是利用薄膜的渗透性来实现物质的分离。
常见的膜分离技术有纳滤、反渗透、超滤等。
三、萃取技术的应用领域1. 化学领域:在化学合成中,萃取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
例如,有机合成中利用溶剂的选择性萃取可以从反应混合物中提取所需产物。
2. 制药领域:制药工业中,萃取技术可用于纯化药物、去除杂质,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效能。
例如,从天然植物中提取药物成分,或者从药物合成中分离纯化所需的中间体或API(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3. 环保领域:萃取技术在环保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去除大气中的有害气体等,通过萃取技术可以高效地将目标物质从废水或大气中分离出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萃取技术的挑战与发展萃取技术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溶剂的选择和回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方面,溶剂的选择要考虑到溶质的性质,另一方面,对溶剂的回收和再利用也是一个节能环保的问题。
其次,萃取技术在产业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萃取分离过程需要高投入的设备和设施,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优化萃取过程,减少成本,并且推动其在工业化应用中的发展。
古代萃取技术古代萃取技术,也称为古代提取技术,是指在古代人类历史上使用的一种化学技术。
这种技术通常用来提取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制作药物和香料或进行染色。
1. 萃取原理萃取的原理是利用化学物质在不同溶液中分别溶解的特性,将需要提取的成分分离出来。
古代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不复杂,但对当时的人类技术水平来说却非常具有挑战性。
2. 萃取方法(1)水蒸馏法水蒸馏法是指利用水蒸汽来将需要提取的成分从植物中蒸发出来。
这种方法通常是将植物材料放入水中,然后在高温下使用蒸馏装置进行提取。
这种方法在实践中非常成功,被广泛地用于制作草药和香料。
(2)浸泡法浸泡法是指将植物材料置于合适的溶剂中浸泡,使得有用成分可以溶解到溶液中。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制作浸泡酒、花草茶和液体香料等。
(3)萃取法萃取法是指使用化学药品对材料进行提取,从而使得有用成分可以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提取金属和矿物质,但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制作草药,如中药膏剂、药酒以及膏药等。
3. 应用领域古代萃取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从医学上讲,它被用于制作药物、香料和液体香料以及用于染色。
在古代整个亚洲地区,草药疗法非常流行,而且治疗效果也非常好。
古代医生经常使用古代萃取技术来制作草药膏剂,以治疗很多疾病。
4. 结论总的来说,古代萃取技术的出现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为人类提供了制作药物、香料、液体香料和染料等方面的重要手段。
现在,虽然现代科技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但是古代萃取技术仍然有它独特的应用和价值。
萃取工作原理
萃取是一种将两种不相溶的物质分离的方法,其工作原理基于化学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亲和力不同。
在萃取过程中,通常有两个物质参与,一个是待萃取物质,另一个是溶剂。
首先,待萃取物质与溶剂混合,形成一个混合物。
这两个物质在分子水平上发生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既可以是相互吸引,也可以是相互排斥。
然后,通过调整溶剂的性质,使得待萃取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发生改变。
溶剂的性质可以通过改变温度、pH值、添加特
定化学试剂等方法来调节。
由于待萃取物质与溶剂的亲和力不同,它们在新形成的溶剂环境中会发生分配。
这意味着待萃取物质可以更多地溶解在溶剂中,而较少溶解在原混合物中。
最后,通过物理手段将待萃取物质所在的溶剂分离出来,从而实现了待萃取物质与其他物质的分离。
分离的方法可以是蒸发、冷凝、挥发等,具体根据待萃取物质和溶剂的性质来选择。
总结起来,萃取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调节溶剂的性质来使待萃取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发生变化,进而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亲和力差异来实现物质的分离。
萃取的注意事项1. 什么是萃取?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通过将混合物中的组分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利用相互溶解性差异来实现分离。
在萃取过程中,目标物质(也称为被提取物)会从一个溶液(也称为提取液)转移到另一个溶液中。
这个过程通常通过摇动、搅拌或者加热来促进。
2. 萃取的注意事项2.1 选择合适的溶剂选择合适的溶剂对于成功进行萃取非常重要。
合适的溶剂应具备以下特点:•溶解度高:目标物质在溶剂中应有较高的溶解度,以便有效地进行萃取。
•不反应:溶剂不应与目标物质发生反应,以免影响纯度。
•安全性:溶剂应具备较低的毒性和易燃性,以确保操作过程安全。
2.2 控制温度和pH值温度和pH值对于萃取过程有重要影响。
通常情况下,提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和溶解度,但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目标物质的降解。
pH值的调节可以改变目标物质的溶解度和离子性质。
在进行萃取实验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控制好温度和pH 值。
2.3 萃取时间和速度萃取时间和速度也是需要注意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较长的萃取时间可以提高提取率,但也会增加操作时间。
对于一些易挥发的目标物质,萃取速度非常重要,以免在操作过程中挥发失去。
2.4 萃取方法选择根据不同的目标物质和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萃取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萃取方法包括:•液液萃取:通过两个不相溶液体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分离。
•固相萃取:利用固定相上特定吸附剂与目标物质之间的亲合性实现分离。
•蒸馏法:利用液体混合物中组分沸点差异来实现分离。
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考虑到目标物质性质、纯化要求以及实验条件等因素。
2.5 萃取后处理萃取后的处理也是需要注意的环节。
通常情况下,需要对提取液进行浓缩、洗涤、干燥等操作,以获得目标物质的纯品。
在进行这些操作时,需要注意操作条件和方法,避免目标物质的损失和污染。
3. 萃取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萃取实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穿戴实验室服装和个人防护用具,包括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萃取的方法
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离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萃取方法:
1. 液-液萃取:这是最常见的萃取方法,涉及两种不互溶的液体(通常是水和有机溶剂)之间的分离。
例如,油和水可以通过在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有机溶剂来分离。
2. 液-固萃取:也称为浸提,这种方法用于从固体物质中提取某些成分。
通常是将固体物质浸泡在溶剂中,然后通过加热或其他方式使溶剂蒸发,从而提取出所需的成分。
3. 固-液萃取:也称为升华,这种方法通常用于从固体物质中提取某些挥发性成分。
通过加热固体物质,使所需的成分从固体中升华出来,然后将其冷凝并收集。
4. 微型萃取技术:微型萃取技术是在实验室规模上应用的微小型化
萃取技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微小的体积上完成样品的处理和分离。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效率并减少试剂的使用量。
5. 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使用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的萃取方法。
超临界流体是一种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状态,具有高密度和低粘度。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从固体或液体中提取某些成分。
萃取的作用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离技术,其作用主要是将混合物中的目标组分从其他组分中分离出来。
萃取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环保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萃取可以用于分离纯化物质。
有些化合物在混合物中只存在微量,无法直接获得纯品。
通过合适的溶剂和操作条件,可以将目标组分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得到相对纯的物质。
这对于合成新药物、研究新材料等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其次,萃取可以用于富集稀有元素。
有些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极低,无法以经济的方式获取。
通过选择合适的萃取剂和分离方法,可以将稀有元素从自然资源中富集出来。
这对于开发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国家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此外,萃取还可以用于分离有机废弃物。
废弃物中含有多种有机物,其中一些有机物可能对环境或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通过合适的溶剂和操作条件,可以将有机废弃物中的目标有机物提取出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量。
这对于环保和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此外,萃取还可以用于提取植物活性成分。
许多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如药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治疗疾病。
通过选择合适的提取剂和工艺,可以将植物中的有益成分提取出来,制备药物或保健品。
这对于现代药学的研究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健康保护方法。
总之,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离技术,具有分离纯化物质、富集稀有元素、分离有机废弃物和提取植物活性成分等多种作用。
它在化工、制药、食品、环保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促进科学研究、保护环境和改善人类生活起到积极作用。
萃取的工作原理萃取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它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目标物质从其他物质中分离出来。
萃取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制药等领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离技术。
萃取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溶剂选择性溶解”。
在萃取过程中,混合物中的目标物质和其他物质会被不同的溶剂选择性地溶解。
通常情况下,目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其他物质高,因此可以通过萃取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萃取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来说明。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混合物,其中包含两种物质A和B。
然后,我们选择一种溶剂C,将混合物加入到溶剂C中,并充分搅拌。
在搅拌的过程中,物质A 和物质B会被溶剂C选择性地溶解。
接着,我们将溶液倒入漏斗中,将溶液分成两层。
在分层的过程中,物质A和物质B会分别分布在两个不同的层中。
最后,我们可以将两个层分别收集起来,得到物质A和物质B的纯品。
萃取的工作原理可以进一步解释为“相互作用力的差异”。
在萃取过程中,不同物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这导致它们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
例如,极性物质通常会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高,而非极性物质则会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高。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溶剂来实现对不同物质的选择性分离。
萃取的工作原理还可以通过分配系数来解释。
分配系数是指物质在两种不同相(如水相和有机相)中的分配比例。
在萃取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溶剂的种类和比例来改变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从而实现对物质的选择性分离。
萃取技术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包括单级萃取、多级萃取、逆流萃取、连续萃取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萃取技术都基于相同的工作原理,但在实际应用中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例如,单级萃取适用于分离两种物质,但不能有效地分离多种物质;多级萃取可以实现更高的分离效率,但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设备成本。
萃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离技术,它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实现对混合物中目标物质的选择性分离。
萃取的流程
萃取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它可以将混合物中的目标物质从其他成分中分离出来。
萃取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样品制备、溶剂选择、萃取操作、溶剂回收和目标物质纯化。
样品制备是萃取的第一步。
样品制备的目的是将目标物质从样品中提取出来,以便进行后续的萃取操作。
样品制备的方法包括机械研磨、超声波处理、热处理等。
溶剂选择是萃取的关键步骤。
溶剂的选择应根据目标物质的性质和样品的特点来确定。
一般来说,溶剂应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挥发性和稳定性,同时还应具有较低的毒性和易于回收。
接下来,萃取操作是萃取的核心步骤。
萃取操作的目的是将目标物质从样品中萃取出来,并将其转移到溶剂中。
萃取操作的方法包括液液萃取、固相萃取、气相萃取等。
然后,溶剂回收是萃取的重要步骤。
溶剂回收的目的是将萃取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回收,以便节约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
溶剂回收的方法包括蒸馏、萃取、膜分离等。
目标物质纯化是萃取的最终步骤。
目标物质纯化的目的是将萃取得到的目标物质纯化,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目标物质纯化的方法包括结晶、蒸馏、色谱等。
萃取的流程包括样品制备、溶剂选择、萃取操作、溶剂回收和目标物质纯化。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萃取方法和操作条件,以获得最佳的分离效果。
萃取操作过程一、引言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制药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萃取操作的基本步骤和原理,以及常见的萃取方法和应用。
二、萃取操作步骤1. 选择合适的溶剂系统:根据待萃取物的性质和溶解度,选择合适的溶剂对进行萃取。
溶剂对的选择应考虑其极性、酸碱性、毒性等因素。
2. 预处理样品:将待萃取物样品进行预处理,如研磨、浸泡、过滤等操作,以提高萃取效果。
3. 准备萃取装置: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萃取装置,如分液漏斗、萃取仪、液液萃取柱等。
4. 加入溶剂对:将预处理好的样品加入萃取装置中,并加入适量的溶剂对。
溶剂对与样品混合后,待萃取物会在两相中分配。
5. 摇动混合:将装置封闭并进行摇动混合,使溶剂对和样品充分接触,促进待萃取物的转移。
6. 分离两相:停止摇动后,待萃取物会在溶剂对和溶剂中分配到不同的相中。
通过重力沉淀或离心等方法,将两相分离。
7. 收集目标物:将含有目标物的相收集,通常采用浓缩、蒸发等方法,将目标物得到纯化和富集。
8. 萃取产物后处理:对萃取产物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晶体化、干燥、结晶等操作,以获得所需的纯品。
三、常见的萃取方法1. 液液萃取:利用两种不相溶的溶剂对,以物质在两相间的分配差异来实现分离和提纯。
常见的液液萃取方法有分液漏斗法、萃取仪法等。
2. 固相萃取:将固体吸附剂与待萃取物接触,通过吸附和解吸的过程实现分离和富集。
常见的固相萃取方法有固相萃取柱法、固相微萃取法等。
3. 膜分离萃取:利用半透膜的分离作用,通过溶质在膜上的传递实现分离和富集。
常见的膜分离萃取方法有膜萃取法、渗透蒸发法等。
4. 超临界萃取: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独特性质,以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差异实现分离和提纯。
常见的超临界萃取方法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水萃取法等。
四、萃取操作的应用1. 化学分析:在化学分析中,萃取操作常用于样品预处理、分离和富集目标物,以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萃取的一般操作方法
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提取技术,可以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所需的化合物。
以下是一般的萃取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确定目标化合物和溶剂,准备萃取仪器和设备。
2. 加入混合物:将固体样品或液体样品加入到适当的容器中。
3. 加入溶剂:向混合物中加入合适的溶剂,使目标化合物能够溶解。
4. 搅拌或震荡:通过搅拌或震荡来促使溶剂与混合物充分接触和混合。
5. 相分离:待混合物中的目标化合物溶解到溶剂中后,通过重力分离或离心的方式将两者分离。
通常,目标化合物会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而其他杂质则留在水相中。
6. 萃取液处理:将有机相和水相分开,留下有机相。
7. 溶剂蒸发:将有机相中的溶剂通过蒸发的方式去除,使得目标化合物得以纯化。
8. 目标化合物收集:收集纯化后的目标化合物,通常是通过溶剂挥发或其他方
式。
以上是一般萃取的操作方法,实际操作可能会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和目标化合物的特性而有所变化。
高中萃取的例子高中生物实验中,萃取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
它通过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目标物质分离出来。
下面将以高中萃取的例子为题,列举一些常见的萃取实验。
1. 萃取咖啡因:将咖啡豆用水浸泡,使咖啡因溶解在水中,然后用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将咖啡因从水中分离出来。
2. 萃取植物色素:将植物样品用乙醇浸泡,使色素溶解在乙醇中,然后用正己烷进行萃取,将色素从乙醇中分离出来。
3. 萃取香料:将香料样品用水浸泡,使香料成分溶解在水中,然后用乙醚进行萃取,将香料成分从水中分离出来。
4. 萃取酚类物质:将含酚混合物用水浸泡,使酚类物质溶解在水中,然后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将酚类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5. 萃取有机酸:将含有机酸的混合物用水浸泡,使有机酸溶解在水中,然后用乙醚进行萃取,将有机酸从水中分离出来。
6. 萃取脂肪酸:将含脂肪酸的混合物用乙醇浸泡,使脂肪酸溶解在乙醇中,然后用正己烷进行萃取,将脂肪酸从乙醇中分离出来。
7. 萃取酮类物质:将含酮类物质的混合物用水浸泡,使酮类物质溶解在水中,然后用乙醚进行萃取,将酮类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8. 萃取醇类物质:将含醇类物质的混合物用水浸泡,使醇类物质溶解在水中,然后用正己烷进行萃取,将醇类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9. 萃取酯类物质:将含酯类物质的混合物用水浸泡,使酯类物质溶解在水中,然后用乙醚进行萃取,将酯类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10. 萃取生物碱:将含生物碱的混合物用水浸泡,使生物碱溶解在水中,然后用氯仿进行萃取,将生物碱从水中分离出来。
萃取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可以用于分离各种不同类型的化合物。
在高中生物实验中,萃取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能,需要学生掌握。
萃取的基本原理
萃取是一种物理过程,它利用两种或更多不同溶剂之间的亲和性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特定组分从一个溶剂(原溶剂)转移到另一个溶剂(萃取剂)中。
萃取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特定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来实现分离纯化的目的。
在进行萃取过程中,通常使用两个相互不溶的溶剂,例如水和有机溶剂(如醚、醇等)。
原混合物首先与一个溶剂接触,这个溶剂将分子和化合物分离开来。
然后,在混合物中添加另一个不溶的溶剂,并将其搅拌,使得待萃取物质转移到新的溶剂相中。
这种转移的基本原理是由于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
某些化合物更倾向于溶解在一个溶剂中,而不是另一个溶剂中。
因此,通过调整溶剂的选择和混合物中的pH值、温度、浓度
等条件,可以实现目标化合物的高效转移。
萃取过程中,通常使用离心机将两种溶剂分离开来。
然后,通过蒸发或其他方法,将目标化合物从萃取剂中提纯得到。
总而言之,萃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溶剂之间的亲和性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目标化合物从一个溶剂转移到另一个溶剂中,实现纯化和分离的目的。
萃取怎么读
1、读音:[cuì qǔ]。
2、萃取,又称溶剂萃取或液液萃取,亦称抽提,是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
即,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溶质物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的方法。
广泛应用于化学、冶金、食品等工业,通用于石油炼制工业。
另外将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
3、固-液萃取,也叫浸取,用溶剂分离固体混合物中的组分,如用水浸取甜菜中的糖类;用酒精浸取黄豆中的豆油以提高油产量;用水从中药中浸取有效成分以制取流浸膏叫“渗沥”或“浸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