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心描述内容与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36
1.2 岩心描述分段原则
凡长度大于5cm的不同岩性均需分段描述
岩石颜色、含油产状、层理结构和含有物有变化的均需分段
厚度小于5cm的含油、气岩心和特殊岩性,如化石、标志层等要分段描述
1.3 岩心描述原则
重点对含油岩心进行描述,除定名外,还要本着含油、气、水特征与沉积特
征并重的原则
对泥质岩类,一般只定名,对结构、构造及特殊含有物也要适当描述
2.1 岩心描述的内容
对于陆相碎屑岩沉积的砂质岩与泥岩相互沉积的地层,岩心常规描述主要内容有:
岩石类型
含油产状
颜色
层理结构构造
接触关系
化石及其它含有物
滴酸反应程度等内容
岩心编号
岩心编号用带分数表示:分数前面的整数代表回次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
号的岩心总块数,分子为本回次中第几块编号的岩心
如:某孔中第5回次,有5块编号的岩心,其中第3块编号为。
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一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次圆)或块石(棱角、次棱角)粒径(mm)大d > 800 中 400< d W800 小 200< d W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次圆)或碎石(棱角、次棱角)粒径(mm)大 60<d &200 中 40<dW60 小 20<dW40;3、圆砾(角砾)圆砾(浑圆、次圆)或角砾(棱角、次棱角)粒径(mm)大 10<dW20 中 5<dW10 小 2<dW54、砂粒砂粒粒径(mm)粗 0.5<dW2 中 0.25<dW0.5 细 0.075<dW0.255、粉粒粒径(mm)0.005<dW0.0756、粘土粒粒径(mm)d <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粘土:粉粒小于粘粒,塑性指数10-1711、粘土:主要由粘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粘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粘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粘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
2、粉质粘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粘结,能搓成比粘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粘性土一一含粉质粘土、粘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粉质粘土:[坚硬]:扰动后一般不能捏成团,用锤击和手压土块易碎开,I<0[硬塑]:不能捏成饼,手捏压不易见手指印,易成碎块和粉末,L I =0-0.5[软塑]:能捏成饼,手指轻压可见手印,手捏稍有出水I=0.5-1.0[流塑]:手捏表层出水,手上有明显湿印,土体坍流成扁圆形I>1.0粘土:L[坚硬]:不能捏成饼,I<0[硬塑]:能捏成饼,边上多裂口,I =0-0.5[软塑]:两手相压成饼状,粘于手掌,掌中有湿印,I=0.5-1.0[流塑]:手捏粘于手上,I >1.0 L塑性状态L标准贯入锤击数N (击/30cm)坚硬N>32硬塑8<N W32软塑2<N W8流塑N W22、砂性土——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一一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W50%潮湿一一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 饱和一一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一一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 饱和——天然含水率w>30%3、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粘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稍湿硬塑、软塑| 潮湿流塑X 饱和(五)、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及在钻孔中的反映密实程度标准贯入锤击数N (击/30cm)密实N>30中密15<N W30稍密10<N W15松散N W10(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一一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简述岩心观察描述的主要内容
岩心观察是指对地下岩石进行实地观察和分析的过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岩石类型和组成:岩心观察可以确定岩石的类型,如火成岩、沉积岩或变质岩,并进一步确定其具体的岩石组成,如矿物成分、晶粒大小和排列等。
2. 岩石结构:岩心观察还可以描述岩石的结构特征,如层理、节理、褶皱和岩层倾向等。
这些结构特征可以揭示地层的层序关系,以及岩石的历史变形过程。
3. 岩石纹理:岩心观察可以描述岩石的纹理特征,如晶体形状、岩石的变质程度和变质产物的分布等。
这些纹理特征可以提供关于岩石形成和变质过程的重要信息。
4. 岩石孔隙和孔隙度:岩心观察可以测量岩石的孔隙度,即岩石中孔隙的占空率。
通过观察岩心中的孔隙类型和大小,可以评估岩石的多孔性和渗透性,进而对岩石中的水、石油或天然气储集条件进行评估。
5. 岩性识别和地层划分:通过岩心观察,可以辨识不同岩石的特征,从而划分地层。
通过对不同地层的岩心进行比较和对比,可以建立地层时代和空间分布的模型。
岩心观察是地质勘探和工程设计中重要的技术方法,能够为岩
石岩层的性质、产状、构造以及岩石中的各种矿产资源等方面提供丰富的信息。
岩心简介的文字描述岩心的获取通常需要进行钻探作业,通过钻取地下岩层来获取样本。
在钻井完毕后,岩心样本会被小心地提取出来,并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和研究。
这些样本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地下岩层的结构、成分和物理性质。
通过研究岩心样本,科学家们可以追溯地球的历史,识别地质过程,并预测天然资源的分布和形成条件。
岩心的研究可以为石油勘探和开采提供重要的依据。
通过分析岩心样本,地质学家可以确定地下是否存在石油或天然气,并了解储层的性质和产能。
这些信息对于石油工业的开发和生产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公司降低勘探风险,提高勘探效率。
另外,岩心样本也可以提供地球内部的信息。
通过研究岩心,地质学家们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成分和演化过程。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地球科学的发展和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至关重要,有助于科学家们提出新的地球演化理论,推动地质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岩心还可以为矿产资源勘探提供重要信息。
通过分析岩心样本,地质学家们可以确定地下矿藏的类型、分布和产能,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
这些信息对于矿业公司的勘探开发工作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降低勘探风险,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
岩心的研究也可以为环境地质学提供重要信息。
通过分析岩心样本,地质学家们可以了解地球表层和地下的环境变化,识别地质灾害的迹象,为灾害预防和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这些信息对于地质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避免自然灾害的损失,保障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总之,岩心样本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源,可以为石油勘探、地球科学研究、矿产资源勘探和环境地质学提供重要信息。
通过研究岩心样本,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演化历史,推动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支撑。
因此,岩心样本的获取和研究在现代地质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和探索。
岩心岩屑描述内容和方法目录第一章基础知识1第一节矿物1第二节岩石6第三节沉积岩岩石分类及命名7第四节火山碎屑岩岩石分类及命名17第五节岩浆岩岩石分类及命名20第五节变质岩岩石分类及命名30第二章岩心、岩屑描述内容和方法36第一节岩心描述内容和方法36第二节岩屑描述内容和方法41第三节不同岩性描述方法43第三章油、气、水描述55第一节含油(气)级别划分55第二节油、气、水显示描述内容59第一章基础知识第一节矿物一、矿物的概念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也就是说矿物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二、矿物的形态自然界的矿物,各有其独特的形态。
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态;同一矿物,所处地质环境不同也常常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1、矿物的单体形态对矿物单体的形态除按单形和聚形描述外,还应考察矿物单体的结晶习性和晶面特征。
矿物的单体形态有柱状、针状、纤维状、板状、片状、鳞片状、等轴状、粒状等。
1)结晶习性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一定成分的同种矿物总是有它自己的习惯形态。
矿物晶体的这种性质就叫做该矿物的结晶习性。
一向延长的:晶体沿一个方向特别发育,包括柱状、针状等。
二向延展的:晶体沿两个方向特别发育,包括板状、片状等。
三向等长的:晶体沿三个方向大致相等地发育,呈等轴状或粒状。
2)晶面特征实际矿物晶体的晶面,都不是理想的平面,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花纹,即晶面花纹。
晶面花纹对不同的矿物来说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它可作为矿物的鉴定标志。
2、矿物的连生体形态天然矿物的晶体,除以单体存在外,常常彼此规则地连生在一起,形成各种所谓的连生体。
按连生体中各个体间的方位关系,可分为双晶及平行连生等规则的连生体。
3、矿物的集合体形态矿物呈单体出现的比较少,常见的是聚集形成的各种集合体。
同种矿物的许多个体聚集在一起的群体叫做矿物的集合体。
矿物的集合体形态主要有:粒状集合体、晶簇、结核体和乳状体。
三、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物理性质取决于矿物本身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同时还受形成时的外界环境的影响。
岩心岩屑描述内容和方法一、岩心岩屑描述的内容:1.颗粒物质的组成:岩心岩屑描述主要关注岩石中的颗粒物质,根据颗粒物质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如石英颗粒、长石颗粒、角砾岩屑等。
2.岩石中的胶结物质:除了颗粒物质,岩心岩屑描述还需要描述岩石中的胶结物质,包括胶结物的类型、含量和特征等。
3.粒度分析:除了对颗粒物质进行描述外,岩心岩屑描述还包括对岩石颗粒物质的粒度进行分析,如粒度分布曲线、平均粒径等。
二、岩心岩屑描述的方法:1.直接观察法:将岩心岩屑直接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通过对颗粒物质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
2.显微照相法:使用显微照相仪对岩心岩屑进行照相,可以用于记录和分析岩心岩屑的形态和颜色,并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分析。
3.粒度分析仪法:使用粒度分析仪对岩心岩屑进行粒度分析,通过测量颗粒物质的大小和分布,可以得到岩石颗粒物质的粒度特征。
4.电子显微镜法:使用电子显微镜对岩心岩屑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到更高分辨率的图像,进一步研究岩石中颗粒物质的细节结构和成分。
三、岩心岩屑描述的步骤:1.岩心岩屑的收集和处理:将岩心样品进行细分处理,取出岩心中的颗粒物质,并进行初步的清洗和干燥处理。
2.直接观察:将岩心岩屑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描述颗粒物质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3.粒度分析:使用粒度分析仪对岩心岩屑进行粒度分析,得到岩石颗粒物质的粒度特征,并绘制粒度分布曲线。
4.光学显微照相:对岩心岩屑进行显微照相,记录和分析岩石中颗粒物质的形态和颜色。
5.电子显微镜分析:对选取的岩心岩屑样品进行电子显微镜分析,获取更高分辨率的图像,并研究颗粒物质的细节结构和成分。
岩心岩屑描述是地质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为岩石成因、岩石变质和变形过程等提供重要的信息。
通过对岩心岩屑的描述和分析,可以揭示岩石形成的环境条件、岩石演化过程以及岩石变形的历史,对于地质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800中400<d≤800小200<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60<d≤200中40<d≤60小20<d≤40;3.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d≤20中5<d≤10小2<d≤5;4.砂粒砂粒粒径(mm)粗0.5<d≤2中0.25<d≤0.5细0.075<d≤0.255.粉粒粒径(mm)0.005<d≤0.0756.黏土粒粒径(mm)d<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2、砂性土——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稍湿硬塑、软塑潮湿流塑饱和(五)、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及在钻孔中的反映(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岩屑、岩芯描述要领岩屑、岩芯描述其主要意义是建立本井所在部位的地层岩性剖面和油气水显示层剖面,并且为油气田开采及油气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各类参数,因此通过岩屑、岩芯描述可以初步了解本井乃至本区块地层岩性、油气水显示层特征、生储盖组合关系及岩相古地理沉积相特征,故岩屑、岩芯描述的好差衡量标准也就显而已见了。
本文就岩屑、岩芯描述要点依据规范进行探讨,仅供广大描述者参考,谬误之处,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1.岩屑描述1.1砂质岩(1)细粒岩屑长石砂岩:浅灰色。
成份石英60%、长石25%、岩屑15%。
具细粒结构:其中细砂75%,粉砂20,中砂5%。
次棱角状,分选中等。
胶结物泥质为主,灰质次之,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2)泥质粉砂岩:浅灰色,色因含泥质不均略显深浅不匀。
泥质30%,粉砂70%。
成份石英为主、长石次之, 岩屑少量。
具泥质粉砂结构:粉砂90%,细砂10%。
普含泥质,局部富集,且呈条带状、团块状分布。
次棱角状,分选好。
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3)含砾中粒岩屑石英砂岩:浅灰色。
砾石8%,砂质92%。
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砾为主,少量变质岩砾,粒径一般1-3 mm,最大可达9 mm。
砂岩成份石英80%、长石5%、岩屑15%。
具含砾中砂岩结构:其中中砂52%,细砂40%,砾石8%。
砾石次圆状,砂岩次棱角状,分选中等。
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4)砾质中粒长石岩屑砂岩:浅灰色。
砾石30%,砂质70%。
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砾为主,少量变质岩砾,粒径一般2-4 mm,最大可达10 mm。
砂岩成份石英60%、长石15%、岩屑25%。
具砾质中砂岩结构:其中砾石30%,中砂30%,粗砂25%,细砂15%,。
砾石为次圆状,砂岩次棱角状,分选差。
泥质胶结,较疏松。
油气显示:无。
(5)砂砾岩:杂色,灰色为主,灰绿、棕色次之。
砾石40%,砂质60%。
砾石成份以硅质岩砾为主,少量变质岩砾,泥岩砾。
粒径一般2-4 mm,最大可达10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