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211.00 KB
- 文档页数:17
计算机网络教材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如何在不同的计算机之间传递和交换信息。
在当今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大家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编写一本全面系统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势在必行。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第二章:物理层2.1 通信基础知识2.2 传输媒体与信号2.3 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2.4 典型物理层设备和标准第三章:数据链路层3.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和基本概念3.2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3.3 差错检测与纠正技术3.4 数据链路层设备和标准第四章:网络层4.1 网络层的功能和基本概念4.2 IP协议与IP地址4.3 网络层设备和标准4.4 路由选择算法和路由协议第五章:传输层5.1 传输层的功能和基本概念5.2 TCP协议和UDP协议5.3 传输层设备和标准5.4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第六章:应用层6.1 应用层的功能和基本概念6.2 域名系统(DNS)6.3 文件传输协议(FTP)6.4 电子邮件协议(SMTP/POP3)6.5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第七章:网络安全与管理7.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7.2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7.3 网络管理和监控第八章:无线网络与移动网络8.1 无线局域网(WLAN)8.2 蜂窝网络(GSM/3G/4G)8.3 移动Ad Hoc网络第九章:互联网与下一代互联网9.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组成9.2 IPv6技术与应用9.3 云计算和大数据总结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读者将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技术和应用。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本教材能够对读者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学习和发展有所帮助,并为培养优秀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1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应用1.2学时安排:本课程为64学时,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1.3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技术,了解互联网发展的历程、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网络设计与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2.1教学内容:2.1.1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OSI七层模型与TCP/IP四层模型-互联网协议族与协议分层2.1.2物理层-数据通信与传输介质-信道复用与调制解调技术2.1.3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与协议-以太网与局域网技术-虚拟局域网与网桥-无线局域网技术2.1.4网络层-网络层的功能与协议-IP协议与路由算法-IPv6协议与转换技术2.1.5传输层-传输层的功能与协议-TCP与UDP协议的比较与应用2.1.6应用层-应用层的功能与协议-HTTP、DNS、FTP、SMTP等常用应用层协议- P2P 技术与 Web 技术2.1.7网络安全-网络攻击与防范-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VPN与加密技术-网络安全管理与策略2.1.8网络管理-网络性能监测与评估-网络故障诊断与处理-网络管理工具与策略2.2教学进度:按上述内容划分,理论教学部分为40学时,实践操作部分为24学时。
具体进度如下:-第1-2周:计算机网络基础-第3-4周:物理层-第5-8周:数据链路层-第9-11周:网络层-第12-14周:传输层-第15-17周:应用层-第18-19周:网络安全-第20-21周:网络管理-第22-23周:实践操作-第24周:复习与总结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
3.2教学手段:课堂使用多媒体教辅,辅助教学实例演示,安排实验室操作实践,布置课外作业等。
四、教材与参考书4.2参考书:五、考核与评价5.1考核方式:本课程综合考核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部分,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
教课活动方案课题内容双绞线的制作讲课种类一体化课程讲课时间 4 课时专业计算机网络应用要使局域网内的各台计算机之间能够互相通信,一定使用一些网络设施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互联,这些网络设施包含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传输介质,网卡,集线器,互换机,路由器以及此刻已经极少使用的中继器、网关、网桥等。
任务引入当前在局域网中使用最为宽泛的传输介质是双绞线。
而双绞线两头一定安装RJ45 连结器才能与网卡和集线器( 或互换机 ) 相连结。
假如接头制作不好,就不可以将终端计算机顺利连结到网络中。
所以,制作双绞线是局城网组网最基础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本任务就来学习双绞线的制作。
1.能分辨常有网络传输介质构造;2.能说出常有的无线传输介质;学习目标3.能独立制作双绞线;4.能使用网线测试仪测试网线。
要点:双绞线的制作。
打破方法:先分组共同制作,而后每生独自达成。
重难点剖析难点:压制水晶头的方法。
化解方法:重复操作,以达到娴熟程度。
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同学经过先期任务的学习具备必定的学情剖析网络基础,但对局域网建立还没有一致的认识,一定从双绞线的制作学起,任求实行过程中需要不停练习来达到娴熟程度。
教课设施教课资源计算机、投影仪、水晶头、压线钳、非障蔽五类双绞线、网线测试仪、展现板、白纸、白板笔等。
学习资料双绞线制作 PPT、《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第二版)教材等。
学生学习成就双绞线制作成品教课活动设计学时教课活动内容分派一、复习环节( 10 分钟)1、课件引入,重温“局域网”观点。
10 分钟2、经过“局域网”观点的课件引入,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导入本课内容。
局域网构成:计算机双绞线互换机二、教课过程( 120 分钟)1、设置疑问,引出教课目的。
发问:局域网是否是直接用双绞线就能够达成连结了呢?10 分钟发问的同时,向学生展现一段原始的双绞线(既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双绞线)、一块网卡和一台互换机,指引学生注意这三样东西的接口,让学生认识到原始的双绞线根本不可以把网卡和互换机连结起来,进而引入本课的教课内容—双绞线的制作。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课程标准1.概述1.1课程性质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当今计算机界公认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作为信息类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的知识及应用。
总时间:课内64学时。
学分:41.2课程作用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原理等基础上,对网络技术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原理,尤其是TCP/IP协议簇和IEEE 802系列,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充分运用并掌握科学的现代化网络管理方法和手段,为本专业服务,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服务,为Internet开发与管理和局域网的组建、规划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人材。
1.3课程设计1.3.1课程设计理念:《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将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重要过程,是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的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实验两部分。
通过实验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理解和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是为了巩固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教学所学知识、检验教学效果、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熟悉局域网中搭建小型局域网基本方法,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并且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2.教学目标2.1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了解网络新技术的新发展,从网络层次结构模型的应用层到物理层来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进行描述,掌握计算机网络各层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所采用的技术,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学会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本设计方法,对典型计算机网络(Internet)的特点和具体实现有基本印象,初步培养在 TCP/IP协议工程和LAN 上的实际工作能力,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和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方法,为后续各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计算机网络入门自学书籍推荐计算机网络是连接世界各地计算机和设备的体系结构,是信息通信的基础设施。
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你对计算机网络感兴趣,并且想要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原理,那么下面将推荐一些入门级的自学书籍,帮助你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原理,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础概念和术语。
下面将介绍一些适合自学的计算机网络入门书籍,帮助你迅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1.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6版)》这是一本非常适合入门的计算机网络教材。
全书以“自顶向下”(即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方法组织,确保读者可以对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每一章都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方便读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理解。
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习题和实验,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
这本书不仅适合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也适合对计算机网络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士。
2. 《计算机网络》(第7版)这本书是由世界著名的计算机网络专家安德鲁·S·坦尼鲍姆(Andrew S. Tanenbaum)编著的经典教材。
全书以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案例为主线,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各个方面,包括网络协议、网络体系结构、互联网、网络安全等。
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一些前沿的网络技术,如软件定义网络(SDN)、物联网(IoT)等,帮助读者了解最新的网络技术发展。
3. 《TCP/IP详解:卷1》这是一本深入讲解TCP/IP协议族的经典教材。
作者Richard Stevens是TCP/IP协议族的权威专家,全书通过详细地解析TCP/IP协议族的各个层次,包括IP、ICMP、ARP、RARP、UDP、TCP等,帮助读者深入理解TCP/IP协议族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这本书适合对TCP/IP协议族有较深入了解的读者阅读,对于想要深入了解TCP/IP协议族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的读者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第二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应当能够:•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TCP/IP协议和常见应用层协议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利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能够熟悉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防御技术。
2. 教学内容2.1 计算机网络基础概论•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和功能模型;•网络拓扑、传输介质、网络设备和通信协议;•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的概念和比较。
2.2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信号传输技术;•物理层的作用、组成、特点和调制技术;•数据链路层的作用、组成和功能;•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和控制技术。
2.3 网络层和传输层•网络层的作用、组成和协议;•IP协议的基本概念、地址体系、分组和路由;•ARP协议的原理和应用;•传输层的作用、协议和功能;•TCP协议的特点、连接建立和终止、数据传输和流量控制。
2.4 应用层和网络管理•应用层协议的分类、特点和应用;•HTTP、SMTP、FTP、DNS等常见应用层协议的原理和使用;•网络工具和协议分析技术的应用;•网络管理的概念、结构和方法。
2.5 网络安全和防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网络攻击和安全威胁的种类和特点;•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虚拟专用网等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检测和防护的方法和工具。
3. 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授课:采用讲解、演示和示例联合的方式讲解理论知识;•实验:采用实验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讨论:采用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自学:采用在线学习、网络资源和自主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教学评估本教学设计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课堂测验:课堂内联合计算机考试的方式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实验报告:学生需要完成若干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课程论文:学生需要完成一篇关于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论文,并进行口头展示;•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测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全套教案教案: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我们将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以及常见的网络应用。
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通信协议。
3. 了解常见的网络应用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与重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网络拓扑结构的理解和应用。
3. 网络协议的原理和常见协议的使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计算机网络图示PPT。
2. 网络拓扑结构图。
3. 网络协议表格。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让学生回忆一下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网络应用,如、淘宝、在线电影等。
2. 提问:这些网络应用是如何实现的呢?它们背后有什么样的技术支持呢?二、教材内容讲解(15分钟)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目标。
2. 网络拓扑结构:介绍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形拓扑、总线拓扑、环形拓扑等,并通过图示进行展示。
3. 网络协议:介绍计算机网络协议的概念,讲解常见的网络协议,如TCP/IP、HTTP、FTP等,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三、例题讲解(15分钟)1. 举例说明星形拓扑结构的网络搭建和通信过程。
2. 讲解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分层模型。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根据所学的网络拓扑结构,让学生画出一种自己设计的网络拓扑图,并解释其优点和缺点。
2. 根据所学的网络协议,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协议的问题,如HTTP协议的作用、FTP协议的通信过程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协议。
2. 强调网络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 网络拓扑结构图。
3. 网络协议表格。
作业设计:1.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其组成部分。
答案: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教课活动方案课题内容配置 FTP服务器讲课种类一体化课程讲课时间 4 课时专业计算机网络应用工作组方法能够实现小范围内的资源传输,可是要实现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的资源相互传输和不定数目的客户机之间的文件传输,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因特网环境中的文件共享,工作任务引入组方法就没法知足了。
本任务将在已经安装好的 WindowsServer 2008 操作系统的服务器上配置一个 FTP服务,采纳服务器 - 客户机( C/S)的方式来实现文件共享,使不定数目的客户机只需登录服务器就能够接见共享文件。
1.能独立表达 FTP的观点;学习目标2. 能独立表达 FTP的用途;3.能独立在Windows Server 2008服务器上配置FTP服务。
要点:正确创立与管理 FTP服务。
打破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小组进行任务分解,指引学生共同工作达成重难点剖析任务内容,并赐予必需的技术支持。
难点:FTP服务的工作原理。
化解方法:小组使用图解的方式展现FTP服务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同学经过先期任务的学习具备必定的学情剖析网络基础,但对服务器配置观点还没有一致的认识,一定从基础学起,任求实行过程中能够小组合作互帮达成。
教课设施安装有虚构机的计算机、控屏软件、WindowsServer 2008教课资源系统光盘、其余软件、展现板、白纸、白板笔等。
学习资料配置 FTP服务器 PPT、配置 FTP服务器教课视频、《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第二版)教材等。
学生学习成就FTP服务器的测试截图教课活动设计学时教课活动内容分派一、复习环节( 10 分钟)1.什么是工作组?10 分钟2.怎么使用工作组共享文件?3.工作组共享文件的优弊端。
由老师对每组的论点提出疑问,再由小组间相互议论。
二、教课过程( 120 分钟)1、提出问题,引入本节课要点内容(1)什么是 FTP?为何要使用 FTP?(2) 如何安装与测试FTP站点? 5 分钟(3)如何测试 FTP站点?(4)FTP 的工作原理。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用书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第2版)
宋一兵主编
张建军廖锦锋副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
内容提要
本书围绕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以计算机网络的原理、结构和建设为主线,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概况、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常用的网络设备,分析局域网技术和常见的组网方法,并结合实践应用,说明Internet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讲解Internet网络服务的实现、网络管理与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书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基础知识+实训教学”的形式,注重实践与应用环节的教学训练。
本书适合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广大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用书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第2版)
♦主编宋一兵
副主编张建军廖锦锋
责任编辑王亚娜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
邮编 100061 电子函件 315@
网址
中国铁道出版社印刷厂印刷
♦开本:787⨯1092 1/16
印张:14.75
字数:370千字 2009年10月第2版
印数:1 – 3 000册2009年10月北京第1次印刷
ISBN 978-7-115-21334-1
定价:24.50元
读者服务热线:(010)67170985 印装质量热线:(010)67129223
反盗版热线:(010)67171154。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新版)第1章认识计算机网络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计算机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按照某种事先约定的规则(通信协议)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ARPAnet——美国高等研究计划署网络的缩写,是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运营的包交换网络,它是Internet的雏形。
局域网——局域网通常指由单一组织机构所使用的,通信被限制在中等规模的地理区域内,能依靠信息传输速率较高、传输可靠性高、误码率低的物理通信信道的专用网络。
通信子网——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它由网络节点、通信链路组成。
资源子网——用户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是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组成。
二、填空题:1.计算机网络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密切组合的产物。
它可以把在区域上分散的单个计算机有机的连接在一起,组成功能更强大的计算机网络,以此来达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及网状型等。
3.通常根据网络范围和计算机之间的距离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4.从网络功能上,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组成。
5.OSI的会话层处于传输层提供的服务之上,为表示层提供服务。
6.在TCP/IP层次模型中与OSI参考模型第四层(运输层)相对应的主要协议有TCP 协议和UDP协议,其中后者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任务。
7.TCP/IP模型的传输层定义了____UDP________和____TCP__________两种协议。
8.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____通信媒介__和_____节点___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___物理连接结构_____,它反映了网络中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
9.TCP协议是一种可靠的__ _面向连接___ __的协议,UDP协议是一种不可靠的__面向无连接_____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