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育收养
- 格式:xls
- 大小:541.00 KB
- 文档页数:4
一、收养手续办理程序有哪些?(一)收养人应提交:1、居民身份证、户口本及其复印件;2、要求收养子女的申请书(主要内容包括:收养目的、有无子女、本人经济状况、有无抚养能力以及不虐待、不遗弃被收养人的保证等);3、婚姻状况证明(已婚者提交结婚证,未婚者提交未婚证明,离婚者提交离婚证明,丧偶者提交配偶死亡证明)及其复印件;4、收养人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所在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婚姻、家庭、年龄状况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的证明;5、计划生育办公室出具的婚姻、子女状况证明;6、县以上医院出具的不孕(不育)诊断证明;7、事实收养公证应出具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共同生活多年的证明材料,如是捡拾的弃婴应出具捡拾弃婴的证明材料。
8、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子女的,应提供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证明,华侨收养的提供华侨身份证明。
(二)送养人应提交:1、夫妻双方同意送养的书面意见、婚姻状况证明、户口本、居民身份证及其复印件;所在单位或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子女情况和送养人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证明;2、社会福利机构为送养人的,需提交经该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名同意送养的书面文件;3、孤儿的监护人有监护资格的证明和同意送养的书面意见及户口本、居民身份证及其复印件。
(三)被收养人的户口证明或出生证明及其复印件。
(四)特殊收养应提交:1、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证明;2、达到法定婚龄的,提交婚姻状况证明、户口证明或居民身份证及其复印件;3、被收养人有配偶的,提交配偶同意其被收养的书面意见。
(五)收养人、送养人双方订立的书面协议。
二、收养的分类(一)合法收养婚后五年以上不育,女方年满三十周岁以上,需收养子女,经人口计生局批准后方可收养,否则为非法收养。
1、收养子女需以下材料:(1)审批表一式两份;(2)单位(或社区)婚育证明,且负责人签名;(3)男女双方申请;(4)结婚证复印件及原件;(5)男女双方户口簿复印件及原件;(6)两个县区以上医院不能生育的证明。
未婚送养孩子犯法吗现在由于婚育观念的开放,有很多人在没有结婚之前就已经有了孩子。
但是可能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抚养不起,于是就想把孩子送养。
那么这种情况是否违法呢?下面我系带大家了解一下关于未婚送养孩子犯法吗的相关法律问题。
一、未婚送养孩子犯法吗根据《收养法》第十条明确规定,生父母送养子女,须双方共同送养。
生父母一方不明或者查找不到的可以单方送养。
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须夫妻共同收养。
也即是说,送养孩子必须得经过生父母双方的同意,且有双方共同送养。
如果是未婚生子的,也应征得孩子的生父的同意才能将孩子送养。
除非孩子生父下落不明或者查找不到的,否则就违反了《收养法》的规定。
此外,《收养法》还对收养人的条件进行了设置,即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无子女;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年满三十周岁。
在送养人、收养人均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双方应向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生效。
二、生父母作为送养人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根据我国《收养法》第10条和其他相关条款的规定,通常情况下生父母作为送养人应遵守以下条件:1、生父母有特殊困难,均无力抚养子女。
抚养未成年子女是父母双方的法定义务。
在一般情况下,父母只要一方有抚养能力,就不允许通过送养转移抚养子女的义务。
即使是无抚养能力的父母一方,也无权免去有抚养能力一方的抚养义务,将子女送他人收养。
2、生父母送养子女,须双方共同送养。
通常情况下不允许生父母单方送养子女。
对于非婚生子女,也应由其生父母共同送养。
生父母一方下落不明或查找不到的可以单方送养。
但是,应当经过适当的查找或通知形式。
3、在配偶一方死亡后,如果另一方要求送养未成年子女,死亡一方的父母有优先抚养的权利,送养须先征求死亡一方父母的意见。
若他们愿意并有能力抚养该孙子女或外孙子女时,另一方就不得将其送养。
三、收养人要具有的条件根据1998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养父母与养子女间要有合法的收养关系。
婚育和收养情况证明婚姻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对于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婚育和收养情况证明是一种证明个体婚姻状况、生育情况以及收养情况的文件。
它对于个人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首先,婚育和收养情况证明对于个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婚育和收养是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它们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幸福和家庭的稳定。
婚姻是两个人在法律上建立起家庭关系的重要步骤,婚姻证明可以证明两个人的婚姻关系的合法性。
生育是维持家族延续的重要方式,生育证明可以证明个人的生育能力和家庭的繁衍情况。
收养是一种对于无亲无故儿童给予关爱和抚养的行为,收养证明可以证明个人对于弱势群体的关心和责任心。
婚育和收养情况证明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其次,婚育和收养情况证明对于社会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婚姻和家庭是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婚育和收养情况证明可以帮助社会了解婚姻和家庭的状况,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例如,生育证明可以帮助政府了解人口结构和人口增长情况,为制定人口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收养证明可以帮助社会了解弱势群体的数量和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婚育和收养情况证明对于社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的工具。
然而,婚育和收养情况证明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婚育和收养情况证明可能存在虚假和伪造的情况。
有些人为了获取某些福利或者逃避某些责任,可能会伪造婚育和收养情况证明。
这会对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困扰。
其次,婚育和收养情况证明可能存在不公平和歧视的情况。
有些人可能因为婚姻状况或者生育情况不符合某些标准而受到不公平待遇。
这会对个人的权益和社会的公平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加强对婚育和收养情况证明的审核和监管。
政府可以建立相关机构和部门,负责对婚育和收养情况证明进行审核和监管,确保证明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其次,加强对婚育和收养情况证明的宣传和教育。
异地收养手续如何办理在现实生活中,收养小孩是很平常的事了,外国人在华收养孩子也是频频出现的。
收养孩子是对收养人资格进行审核也要经过一定的程序。
那么异地收养手续如何办理?收养人要满足什么条件?律伴网为大家进行解答。
一、收养孩子的程序(一)合法收养婚后五年以上不育,女方年满三十周岁以上,需收养子女,经人口计生局批准后方可收养,否则为非法收养。
1、收养子女需以下材料:(1)审批表一式两份;(2)单位(或社区)婚育证明,且负责人签名;(3)男女双方申请;(4)结婚证复印件及原件;(5)男女双方户口簿复印件及原件;(6)两个县区以上医院不能生育的证明。
(二)非法收养未经人口计生局批准,非法收养子女,需给养子(女)报户,需以下材料:1、男女双方单位(或社区)出具的证明(写清婚姻、生育或未生育的情况,已收养子女的姓名、性别、收养时间),并加盖街道(乡镇)计生办公章;2、婚后未生育过子女者,需提交两个县区以上医院不能生育的证明;3、持男女双方的证明及不能生育的证明(已生育过子女的只需男女双方证明)由计生局局长签字后到办公室办理收养子(女)的报户的有关手续。
在异地收养孩子的,可到收养人所在地的民政局进行申请办理。
二、收养人的资格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规定,收养人应同时具备的条件为:(1)无子女。
所谓“无子女”是指收养人既没有亲生子女,也没有养子女和继子女。
(2)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所谓“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是指收养人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身体、智力、经济、道德品质和教育子女等方面具有抚养和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能够履行父母对子女应尽的义务。
(3)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所谓“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主要是指精神疾病和传染病。
(4)年满30周岁。
所谓“年满30岁”,是包括30周岁本数在内。
夫妻共同收养,则必须双方都年满30周岁。
2、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须夫妻同意共同收养。
民政办理收养手续流程办理收养登记的机关是民政部门。
收养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和孤儿的,在社会福利机构所在地的收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
一、收养手续流程1、申请:要求收养子女的当事人夫妻双方亲自到收养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收养登记,一方不能亲自到场的,要出具经公证的委托收养书。
被收养人如果已年满十周岁,必须亲自到场。
2、提交收养材料:收养关系当事人应当亲自到收养登记机关办理成立收养关系的登记手续,并提交相应的收养材料。
夫妻共同收养子女的,应当共同到收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一方因故不能亲自前往的,应当书面委托另一方办理登记手续,委托书应当经过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证明或者经过公证。
3、审查:收养登记机关收到收养登记申请书及有关材料后,应当自次日起30日内进行审查。
审查时,收养登记机关可以进行有关的调查、对当事人进行必要的询问,调查应当制作调查记录,询问应当制作询问笔录。
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的,收养登记机关应当在登记前公告查找其生父母;自公告之日起满60日,弃婴、儿童的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认领的,视为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
公告期间不计算在登记办理期限内。
4、登记:经过认真的审查,掌握了申请收养人、被收养人、送养人的有关情况后,即可以决定是否准予登记。
符合《收养法》规定的条件的,准予登记,发给《收养证》,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不予登记的,也应向当事人说明理由,进行必要的法制宣传。
二、所需材料1、收养人的居民户口本和居民身份证。
2、由收养人所在单位或村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和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等情况证明。
3、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的身体检验检查证明。
三、收养手续办理步骤1、当事人需要向收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填写《收养登记申请书》,并提交相关的证明材料。
2、收养登记机关会对当事人提交的证明材料进行审查,确认其是否齐全、有效,并核实收养人、送养人、被收养人的条件是否符合我国法律的规定。
收养政策法规宣传手册第一章:收养政策法规概述1.1什么是收养?收养是指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与非法定监护人建立关系,使其获得与生父母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1.2收养的目的和意义-保护无依无靠、无法照料的儿童权益,提供他们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成长条件;-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帮助无法生育的夫妻或不能生育的个人实现做父母的梦想。
1.3中国收养政策发展历程中国的收养政策经历了不断完善和更新的过程,2005年以前主要以传统收养为主,2006年实施新的收养法规,推动了收养制度的改革和规范化。
第二章:收养的法律基础2.1收养法律法规中国收养的主要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福利法》等。
2.2收养资格和条件-无子女的夫妻或未婚的个人,年满30周岁,有固定居所和稳定经济收入;-已有子女但符合特定条件的夫妻或个人。
第三章:收养程序和注意事项3.1收养程序-申请:申请者向当地收养机构提交申请书和相关材料;-审核:收养机构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和家庭调查;-匹配:根据申请人的意愿和儿童的情况使用专业的匹配制度;-确认:法院审核和确认收养关系;-领养登记:收养关系经法院确认后进行登记。
3.2注意事项-了解儿童的情况和特殊需要,确保自身和家庭有能力满足;-接受收养机构的培训和教育,了解收养中的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尊重和关注儿童的意愿和品格。
第四章:国际收养政策法规4.1国际收养的定义和意义国际收养是指跨国界的收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收养。
4.2国际收养政策法规中国的国际收养政策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五章:收养后的权益和义务5.1收养后父母的权益和义务-父母享有与生育父母相同的权益,如抚养权、教育权等;-父母应履行养育和教育的义务,并提供必要的生活和成长条件。
5.2收养后子女的权益和义务-子女享有与生育父母子女相同的权益,如物质支持、爱护和教育等;-子女应尊重并帮助父母,学习和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第五章收养第一节收养关系的成立一、收养的概念收养是公民(自然人)依法领养他人子女为己之子女,使本无亲子关系的当事人间发生法律拟制的亲子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收养的法律特征1、收养行为的身份性通过收养,收养人和被收养人之间发生法律拟制的亲子关系,双方具有与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另一方面导致养子女和生父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则因收养的成立消除。
2、收养关系主体的限定性收养关系(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只能发生非直系血亲的自然人之间。
自然人以外的民事权利主体不可能收养或被收养。
3、收养关系的可变性收养行为创设的是拟制血亲的亲子关系,因而是可以依法解除的。
三、收养法的基本原则1、有利于被收养人扶养、成长原则2、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合法权益原则3、平等自愿的原则1104条:收养人收养与送养人送养,应当双方自愿。
收养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
4、不得违背社会公德的原则四、收养关系成立的实质条件收养的实质条件是指收养关系依法成立所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民法典对被收养人、送养人、收养人均规定了一定的条件,并就特殊收养关系的成立另规定了其他的条件。
(一)一般收养关系成立的条件1、被收养人的范围1093条:下列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1)丧失父母的孤儿;(2)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3)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注意:民法典取消不满十四周岁的规定丧失父母的孤儿:指其父母死亡或法院宣告其父母死亡的未成年人。
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指依法经公安机关查找后确认是查找不到生父母的被遗弃的未成年人。
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生父母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经济上、身体上、精神上无力抚养子女的,这些子女才能成为被收养人。
抚养的规定。
1107条:孤儿或者生父母无力抚养的子女,可以由生父母的亲属、朋友抚养;抚养人与被抚养人的关系不适用本章规定。
注意:本条说的是抚养,而不是收养。
收养还需符合本章有关要求。
民政部关于开展收养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正文:---------------------------------------------------------------------------------------------------------------------------------------------------- 民政部关于开展收养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民函[2012]189号)上海市民政局、江苏省民政厅、湖北省民政厅、广东省民政厅、重庆市民政局: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以下简称《收养法》),全面保障被收养儿童权益,进一步提升收养工作水平,按照第十三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提出的“完善儿童收养政策,建立收养评估制度”的要求,民政部决定在上海、江苏、湖北、广东、重庆等地开展收养评估试点工作。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开展收养评估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开展收养评估试点工作,建立收养评估制度,是主动适应收养工作发展形势、更好地贯彻落实《收养法》、完善收养制度的现实需要。
《收养法》实施以来的实践证明,当前被收养儿童生存权益保障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儿童福利保障的提高,收养制度需解决的问题已转变为更好实现被收养儿童成长权益问题。
从国际通行做法以及国内个别地方的实践来看,建立完善收养评估制度,为被收养儿童寻找更为适合的收养家庭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要的现实选择。
同时,《收养法》第六条明确规定:收养人应当“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抚养教育被收养人能力涉及收养人的婚姻家庭状况、性格心理,以及与被收养人的相适度等诸多方面,对其科学判断需要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和方法。
开展收养评估试点工作,建立收养评估制度也是更好贯彻落实《收养法》规定,对收养人抚养教育被收养人能力进行科学判断的必然要求。
二、积极探索扎实完成收养评估试点工作任务(一)探索建立收养评估模式。
目前国内外收养评估主要有收养登记机关直接评估、社会组织评估、福利机构评估等模式。
民政部婚姻司对《收养法》的解答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民政部•【公布日期】1992.04.01•【文号】•【施行日期】1992.04.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收养正文民政部婚姻司对《收养法》的解答(一九九二年四月一日)一、什么是收养?答:收养,是领养他人子女为自己子女的民事法律行为,使原来没有父母子女关系的人们之间产生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收养人为养父和养母,被收养人为养子或养女。
收养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和程序才能成立。
收养关系一经成立,养子女与养父母间的关系与亲生父母子女间的关系基本相同,但收养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除,而亲生父母子女间的血亲关系则一般不能人为解除。
二、什么是收养法的基本原则?答:我国收养法第二条规定:收养应当有利于被收养的未成年的抚养、成长,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
这里规定了我国收养法的两个基本原则。
(一)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原则。
实行收养制度主要是为了养子女的利益,它可以使无依无靠的孤儿,或因某些原因无法随父母生活的儿童,在养父母的抚养教育下,享受家庭的温暖,得以健康成长。
(二)平等自愿的原则。
收养是确立养父母子女关系的一种法律行为,为了保证这种拟制血亲关系的稳定,就要求它必须建立在双方平等自愿的基础上。
三、哪些人可以被他人收养?答:收养法第四条规定,下列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一是丧失父母的孤儿;二是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三是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主要是因为:第一,有利于收养关系的稳定。
因为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本无自然血缘关系,如果被收养人年龄过大,很难消除他们与其生父母已经形成的父母子女之情,也不易与养父母之间建立起浓厚感情,以致影响收养关系的稳定;第二,符合收养的目的。
收养的本意就是为了使那些无人抚养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孩子,在养父母的抚养教育下,享受家庭的温暖,得以健康成长。
另外,考虑到我国民间习惯,收养法还规定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可以不受被收养人不满14周岁的限制。
民政部关于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通知正文:---------------------------------------------------------------------------------------------------------------------------------------------------- 民政部关于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通知(1992年6月19日民婚函〔1992〕1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以下简称《收养法》)是我国第一部调整公民收养行为的法律。
它的颁布与实施,对于保护公民合法的收养关系,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公民的收养行为,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收养法》中确立的收养登记是整个收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律赋予民政部门的一项新的工作。
各级民政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创造条件做好收养登记的各项准备工作。
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认真学习《收养法》和民政部发布的《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若干规定》、《关于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办理收养登记若干问题的通知》,领会其精神实质,掌握好收养登记的规定和要求,确保收养登记工作严格依法进行。
二、收养登记是一项新的工作,培训业务骨干是做好收养登记工作的关键。
各地应选派业务能力强、政策水平高的同志参加培训学习,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合格的收养登记管理人员。
收养登记人员一定要严格执法。
三、在收养登记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尚未解决前,收养登记工作暂由婚姻登记机关办理。
各地民政部门要予支持,从组织上确保这项工作的开展。
四、收养登记工作政策性强,涉及的部门较多,我们既要严格依法办事,又要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关系,共同做好收养登记工作。
五、在开展收养登记工作的同时,要向群众宣传有关收养的有关法律知识,让群众认识到,收养登记不仅是国家对公民收养行为的审查和监督,更主要的是通过收养登记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从而提高群众依法办理收养登记的自觉性。
民法典收养篇民法典收养篇规定了收养关系的设立、效力、效果、解除等方面的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增强儿童保护,依法建立健全收养制度,本篇规定适用于收养关系的设立、效力、效果、解除等。
第二条收养关系是建立在亲情基础上的特殊法律关系,收养人和被收养人之间的法律效力与亲生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法律效力相同。
第三条收养应当遵循自愿、公开、合法、真实、有利于被收养人身心健康成长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保障收养人、被收养人的合法权益,支持并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收养事业。
第二章收养的设立第五条未成年人在较大年龄被收养的,应当征得其同意,不得违反其真实意愿。
第六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无民事行为能力、终止监护关系、丧失监护权,或者有抚养困难的,可以被收养。
第七条成年人可以被收养。
第八条被收养人和收养人应当居住在同一国家。
第九条收养关系应当依照法律程序经人民法院认定。
第十条收养人应当接受过法定收养专项知识和技能培训,或者具有一定的育儿能力。
第三章收养的效力第十一条收养关系设立,自收养认定书生效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第十二条由于不正当理由设立的收养关系,为无效。
第十三条收养关系设立后,被收养人与其亲生父母之间的法律关系消失,与收养人之间产生法律关系。
第十四条收养关系设立后,若有亲生子女和收养子女,两者的继承权平等。
第十五条收养关系设立后,被收养人不再继承其亲生父母和其家庭成员的财产,除非有遗赠或者生前赠与等法律条款。
第十六条被收养人享有与亲生子女相同的权利和义务,收养人也应当尽到与亲生父母相同的抚育、学费、医疗等义务。
第四章收养的效果第十七条未成年人被收养后,享有与亲生子女相同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八条未成年人被收养后,收养关系解除的,应当由其亲生父母承担抚养和教育义务。
第十九条成年人被收养后,收养关系解除的,不影响其与亲生父母家庭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条收养后发现因未能了解完全而造成本法第十二条第一款所述不正当理由之一的,可以自收养日起六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撤销收养的诉讼。
民政部婚姻司对《收养法》的解答各位读者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民政部婚姻司对《收养法》的解答。
收养是一项具有重大人道主义意义的法律行为,专门用于帮助无助的儿童实现家庭的情感支持和法律保护。
民政部的解答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收养的一系列规定和指导,下面我们将逐一进行讨论。
首先,对于《收养法》的适用范围,民政部婚姻司的解答明确指出,本法适用于中国境内的收养行为。
这意味着收养人和被收养人都必须是中国公民或者在中国境内合法居住。
此外,对于与收养相关的国际事务,解答还规定了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
其次,我们来看看收养的条件和程序。
民政部婚姻司的解答明确指出,如何具备收养的资格是非常重要的。
收养人必须年满30周岁,婚姻关系稳定,并在家庭环境、经济条件和教育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条件。
同时,对于重特大工作、疾病等特殊情况下的收养,也有相应的规定以及具体的程序。
再次,文章将探讨收养程序中的一些关键环节。
民政部婚姻司的解答提到,申请人必须提供详细的家庭背景和个人信息,通过严格的审核程序,包括访谈、调查和评估等。
这些步骤旨在确保收养儿童的家庭环境和对儿童的养育能力都符合相应的要求。
此外,在有条件答复后,收养人需经过报告审批、公示与听证等环节,最终才能完成收养手续。
最后,文章将讨论民政部婚姻司解答中提及的收养的影响和保障。
收养对于受收养人和收养人家庭都是一个重大的变革,因此,婚姻司强调了养父母对被收养儿童的权益和利益的保护。
解答中提到了养父母必须尊重和保护收养儿童的人身、财产权益,提供必要的生活、教育和医疗条件等。
同时,对于收养关系的解除和变更,也有相应的规定和程序,确保各方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民政部婚姻司对《收养法》的解答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和指导,确保了收养行为的合法性和人道性。
通过这些解答,社会各界能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收养法的相关规定。
对于那些追求亲情和给予无助儿童家庭温暖的父母来说,解答的具体细节和程序将成为他们实现希望的法律保护,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24年收养程序规范协议本合同目录一览1. 收养人资格与条件1.1 年龄要求1.2 婚姻状况要求1.3 经济能力要求1.4 住房条件要求1.5 健康状况要求1.6 无犯罪记录要求1.7 收养动机与目的2. 被收养人条件2.1 年龄范围2.2 健康状况要求2.3 特殊需求儿童优先2.4 收养顺序与程序3. 收养申请与审批3.1 收养申请提交3.2 收养申请审核3.3 收养申请批准3.4 收养申请拒绝4. 收养手续与程序4.1 签订收养协议4.2 办理户籍登记4.3 儿童监护权转移4.4 收养证明与文件5. 收养后的责任与义务5.1 抚养教育责任5.2 保障儿童权益5.3 提供成长环境5.4 定期探访与关怀6. 收养解除与变更6.1 收养解除条件6.2 收养解除程序6.3 收养变更条件6.4 收养变更程序7. 收养费用与补贴7.1 收养费用支付7.2 收养补贴发放7.3 费用与补贴的管理与使用8. 收养机构与职责8.1 收养机构设立8.2 收养机构职责8.3 收养机构工作人员要求9. 收养法律保障与维权9.1 收养法律法规9.2 收养法律纠纷处理9.3 收养权益保护10. 收养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10.1 收养个人信息保护10.2 收养隐私泄露后果10.3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11. 收养监督与评估11.1 收养监督机制11.2 收养评估程序11.3 收养问题处理12. 收养宣传与教育12.1 收养知识普及12.2 收养意识培养12.3 收养宣传教育活动13. 收养国际合作与交流13.1 跨国收养条件与程序13.2 国际收养法规与合作13.3 跨国收养权益保障14. 合同签订与生效14.1 合同签订主体14.2 合同签订程序14.3 合同生效条件与时间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收养人资格与条件1.1 年龄要求收养人应年满三十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2 婚姻状况要求收养人应处于稳定的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共同收养。
关于解决国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发〔2008〕1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公安厅(局)、司法厅(局)、卫生厅(局)、人口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公安局、司法局、卫生局、人口计生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以下简称《收养法》)实施以来,国内公民依法收养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办理收养登记,有效地保障了收养关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但目前依然存在国内公民未经登记私自收养子女的情况,因收养关系不能成立,导致已经被抚养的未成年人在落户、入学、继承等方面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做好国内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工作,现就解决国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问题通知如下:一、区分不同情况,妥善解决现存私自收养子女问题(一)1999年4月1日,《收养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国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的,依据司法部《关于办理收养法实施前建立的事实收养关系公证的通知》(司发通〔1993〕125号)、《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司发通〔2000〕33号)和公安部《关于国内公民收养弃婴等落户问题的通知》(公通字〔1997〕54号)的有关规定办理。
依据司法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司发通〔2000〕33号)的规定,对当事人之间抚养的事实已办理公证的,抚养人可持公证书、本人的合法有效身份证件及相关证明材料,向其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提出落户申请,经县、市公安机关审批同意后,办理落户手续。
(二)1999年4月1日,《收养法》修改决定施行后国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的,按照下列情况办理:1.收养人符合《收养法》规定的条件,私自收养非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捡拾证明不齐全的,由收养人提出申请,到弃婴和儿童发现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领取并填写《捡拾弃婴(儿童)情况证明》,经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确认,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并出具《子女情况证明》,发现地公安部门对捡拾人进行询问并出具《捡拾弃婴(儿童)报案证明》,收养人持上述证明及《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以下简称《登记办法》)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到弃婴和儿童发现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办理收养登记。
婚姻收养监护合同5篇篇1合同编号:[合同编号]甲方(收养人):[甲方姓名]身份证号:[甲方身份证号]住址:[甲方住址]乙方(送养人):[乙方姓名]身份证号:[乙方身份证号]住址:[乙方住址]丙方(被收养人、未成年人):[丙方姓名](如系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由其监护人代为签署)监护人姓名:[监护人姓名]与被监护人关系:[关系描述,例如父母子女、监护人与其他亲属关系等]住址:[监护人住址]鉴于甲方愿收养丙方为养子女,乙丙两方愿意被收养的事实,在各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达成以下协议:第一条收养目的与原则甲方收养丙方,旨在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为丙方提供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各方应遵循合法、公正、公平、自愿的原则,履行收养关系中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第二条收养条件与手续办理一......二......三......。
(此处可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具体条款)本合同自各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长期有效除非经各方协商一致解除本合同。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必须经各方协商一致达成书面协议不得单方擅自变更或解除。
各方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时应当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本合同未尽事宜可由各方协商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自各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以下无正文)甲方(签字):[甲方手写签名]日期:XXXX年XX月XX日乙方(签字):[乙方手写签名]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丙方(未成年人由监护人代签):监护人(签字):[监护人手写签名]日期:XXXX年XX月XX日(关于XXX领养XXX的补充协议)篇2甲方(收养人):__________________乙方(被收养人及其父母或其他法定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甲方收养乙方达成以下协议:一、收养意愿甲方自愿承担收养乙方的法律责任,并履行法律所规定的所有权利和义务。
民法典收养篇规定的流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五条,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成年人的,办理登记的民政部门应当在登记前予以公告。
收养关系当事人愿意签订收养协议的,可以签订收养协议。
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办理收养公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收养评估。
办理收养相关事项
1、关于收养他人小孩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依法办理相应的收养手续后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2、而不少人收养他人的小孩后还进行了公证,公正则需要这些手续:要办好收养公证,首先收养要符合法律规定。
送养人不得以送养子女为理由违反计划生育的规定再生育子女;
3、收养公证在当事人住所地公证机关办理,不得委托他人代办。
收养公证由当事人住所地的公证机关管辖。
实践中当事人往往不在一个公证处的管辖区,可以本着有利于被收养人的原则,到被收养人住所地的公证机关办理。
办理收养公证,收养人、送.养人应当亲自到公证机关办理,不得委托他人代办。
4、如果被收养人是年满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还应征得本人的同意;
5、办理收养公证时,当事人应当向公证处提供以下证明材料:当事人的身份证明;收养人的职业、经济收入的证明;收养人和送.
养人家庭成员的状况证明;收养人身体状况证明;收养协议;其它公证机关要求提供的证明。
第八章收养关系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收养的表述,哪种是不正确的?(C)A.收养是一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B.收养不能发生在直系血亲之间C.收养是行政行为而非民事法律行为D.收养形成拟制血亲关系2.监护人送养未成年孤儿的,应当征得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
这里所说的“有抚养义务的人”是指哪种人?(A)A.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兄、姐B.有负担能力的叔、伯、姑、舅、姨C.孤儿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D.父母生前所在单位3.办理收养登记的机关是哪个部门?(B )A.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C.基层人民法院D.基层儿童福利机构4.已满47周岁的甲,妻子逝世后与两个未成年的儿子相依为命。
甲想收养一个女儿,下列哪种女童可以以被其收养?(C)A.儿童福利院抚养的10周岁残疾女童B.儿童福利院抚养的10周岁的丧失父母的女童C.儿童福利院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6周岁女童D.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6周岁女童5.甲临终托孤,请求好友乙夫妻在其死后抚养已满8周岁的儿子丙,乙夫妻表示同意。
乙夫妇依照约定,将丙抚养至成年。
关于乙夫妻与丙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哪种是正确的?(C )A.乙夫妻与丙之间依约定成立收养关系B.乙夫妻与丙之间可通过收养登记成立收养关系C.乙夫妻与丙之间依约定成立寄养关系D.乙夫妻与丙之间征得丙同意后成立收养关系6.甲与乙夫妇收养关系成立后,关于甲与生父母之间关系的表述,下列哪种是正确的?(A)A.权利义务关系消灭,自然血亲关系不消灭B.权利义务和自然血亲关系都不消灭C.权利义务和自然血亲关系都消灭D.权利义务关系不消灭,自然血亲关系消灭二、多项选择题1.收养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包括哪些?(AB)A.收养人B.被收养人C.送养人D.收养登记机关2.继父或继母经继子女的生父母同意,可以收养继子女。
此时,可以不受限制的收养条件有哪些?(BCD)A.被收养人未成年B.有子女的收养人只能收养1名养子女C.收养人须年满30周岁D.收养人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3.下列哪些情形,甲可以收养未成年的乙?(BD)A.甲为乙的外祖父,乙的父母因事故双双死亡B.甲为乙的伯父,乙的父母因事故双双死亡C.甲夫妻(均为28周岁)无子女,欲收养某儿童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乙D.甲(41周岁)丧妻,欲收养某儿童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男童乙4.下列哪些情形,甲可以收养未成年的乙?(BCD)A.甲(41周岁)丧妻有一女,欲收养某儿童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乙(女童,3周岁)B.甲(26周岁,无业)与乙母(丧偶)结婚后,欲收养乙C.甲(42周岁)无配偶,为乙(女,4周岁)的伯父,欲收养生父母有稳定收入的乙D.甲夫妇有一女儿,生活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