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大纲《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完美版)
- 格式:pdf
- 大小:216.73 KB
- 文档页数:3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体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运用;掌握体育学科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导教学。
2.体育教学的设计能力。
能够合理制定和表述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合理选择与设计,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体育教学的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的组织程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具备准确讲解、示范和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具备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有效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具有处理体育课堂中安全和突发事故的能力。
4.体育教学的评价能力。
了解“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体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趋势,熟悉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及民族传统体育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发展趋势,掌握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2.了解人体结构的基本组成、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掌握骨骼肌的收缩原理、收缩形式和特征、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熟悉氧运输系统的功能、能量代谢等内容;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变化的规律,掌握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了解体育卫生、医务监督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运动性损伤、运动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合理膳食,熟悉各种营养素的来源、功能和需要量,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掌握体育的本质与功能、目的与手段,熟悉体育过程要素与结构。
了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了解运动兴趣、动机、表现有关知识,掌握提高体育教学的心理知识和干预手段;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资源开发与利用,掌握体育课程的学习指导与评价;熟悉学校课余体育活动、训练与竞赛的特点、组织与实施等内容;掌握体育教学的目标、特点、原则、过程与方法,掌握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评价等内容,了解我国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熟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核心讲义第1章体育人体科学基础知识1.1考纲解读1.了解中外体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趋势,熟悉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及民族传统体育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发展趋势,掌握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2.了解人体结构的基本组成、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掌握骨骼肌的收缩原理、收缩形式和特征、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熟悉氧运输系统的功能、能量代谢等内容;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变化的规律,掌握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3.了解体育卫生、医务监督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运动性损伤、运动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4.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合理膳食,熟悉各种营养素的来源、功能和需要量,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2核心讲义一、运动解剖学基础知识(一)人体结构的基本组成1.细胞与细胞间质构成人体的细胞形态多种多样,有扁平形、柱形、立方形、梭形、球形和星形等。
(1)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2)细胞膜由脂类、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物质组成。
膜上有各种通道,对不同的物质有选择通透性。
(3)细胞质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
(4)细胞核是细胞中物质分布最集中致密的部分,是细胞的核心结构。
(5)细胞间质是指由细胞所产生的并存在于细胞周围的物质,由纤维和基质组成。
纤维包括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
基质包括复合性的糖类、水分和一些代谢产物等。
2.人体的4类基本组织(1)上皮组织上皮组织主要覆盖在身体表面或体内管腔和囊(如肠、胃、血管、关节囊)的内表面。
上皮组织中一般无血管,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其功能是保护、分泌、吸收和感受外界刺激。
(2)结缔组织结缔组织中的细胞成分较少,细胞间质成分较多,组织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细胞分布广泛,结构与功能呈多样化。
其功能是保护、防御、支持、修复和贮存等。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体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运用;掌握体育学科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体育与健康” 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导教学。
2.体育教学的设计能力。
能够合理制定和表述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合理选择与设计,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体育教学的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的组织程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具备准确讲解、示范和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具备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有效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具有处理体育课堂中安全和突发事故的能力。
4.体育教学的评价能力。
了解“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体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趋势,熟悉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及民族传统体育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发展趋势,掌握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2.了解人体结构的基本组成、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掌握骨骼肌的收缩原理、收缩形式和特征、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熟悉氧运输系统的功能、能量代谢等内容;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变化的规律,掌握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了解体育卫生、医务监督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运动性损伤、运动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合理膳食,熟悉各种营养素的来源、功能和需要量,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掌握体育的本质与功能、目的与手段,熟悉体育过程要素与结构。
了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了解运动兴趣、动机、表现有关知识,掌握提高体育教学的心理知识和干预手段;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资源开发与利用,掌握体育课程的学习指导与评价;熟悉学校课余体育活动、训练与竞赛的特点、组织与实施等内容;掌握体育教学的目标、特点、原则、过程与方法,掌握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评价等内容,了解我国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熟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材-初中学科体育(高教版)《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适用于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作者沈建华、陈融)是为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师资格申请者编写的笔试用书。
根据《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要求,全书分为四个模块。
模块一是体育学科知识与能力:主要介绍人体科学知识、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运动项目等知识。
模块二是体育教学设计:着重阐述了体育教学的设计理论、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基本理念、如何实施《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
模块三是体育教学实施:主要阐述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施的要求、组织程序、基本步骤,教学方法与手段,对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各种能力进行论述。
模块四是体育教学评价:重点阐述“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目录模块一体育学科知识与能力考试目标内容详解第一章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第一节运动解剖学知识第二节运动生理学知识第三节体育保健学知识第四节运动生物化学知识第二章体育人文社会学知识第一节体育概论知识第二节学校体育学知识第三节体育心理学知识第四节运动训练学知识第三章体育运动项目知识第一节体育运动项目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体育运动项目竞赛的组织与裁判法第三节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与练习方法第四节体育运动项目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模块自测模块二体育教学设计考试目标内容详解第一章《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概述第一节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第二节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第三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标准第二章初中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第一节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概述第二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第三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第三章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第一节体育知识类教材教学方法的选择第二节运动技能类教材教学方法的选择第三节发展体能类教材教学方法的选择第四章初中体育教学设计第一节体育教学设计概述第二节初中体育课教案设计第三节初中体育课教案分析模块自测模块三体育教学实施考试目标内容详解第一章初中体育课教学第一节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要求第二节初中体育课的组织形式第三节体育课教学环境的创设第四节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安排与调控.第二章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节体育教学资源概述第二节体育课程内容的开发与利用第三节场地器材的开发与利用模块自测模块四体育教学评价考试目标内容详解第一章体育教学评价概述第一节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与构成要因第二节体育教学评价的类型第二章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第一节体育学习评价简述第二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内容第三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实施第三章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第一节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简述第二节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案例第三节体育教师教学反思模块自测。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1.体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运用;掌握体育学科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导教学。
2.体育教学的设计能力。
能够合理制定和表述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合理选择与设计,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体育教学的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的组织程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具备准确讲解、示范和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具备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有效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具有处理体育课堂中安全和突发事故的能力。
4.体育教学的评价能力。
了解“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体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趋势,熟悉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及民族传统体育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发展趋势,掌握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2.了解人体结构的基本组成、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掌握骨骼肌的收缩原理、收缩形式和特征、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熟悉氧运输系统的功能、能量代谢等内容;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变化的规律,掌握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了解体育卫生、医务监督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运动性损伤、运动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合理膳食,熟悉各种营养素的来源、功能和需要量,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掌握体育的本质与功能、目的与手段,熟悉体育过程要素与结构。
了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了解运动兴趣、动机、表现有关知识,掌握提高体育教学的心理知识和干预手段;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资源开发与利用,掌握体育课程的学习指导与评价;熟悉学校课余体育活动、训练与竞赛的特点、组织与实施等内容;掌握体育教学的目标、特点、原则、过程与方法,掌握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评价等内容,了解我国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熟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
初中体育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学科知识
与教学技能)
本文档为初中体育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复资料,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学科知识复
1.体育学科基础知识
- 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包括人体结构、功能、代谢等运动生
理学基本概念。
- 运动解剖学基础知识:包括不同部位肌肉运动的结构和功能。
- 运动心理学基础知识:包括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等内容。
- 运动训练学基础知识:包括运动员训练方法、训练负荷、训
练计划等内容。
- 运动保健学基础知识:包括保护运动员身体健康和安全、预
防运动损伤等内容。
2. 竞技体育项目知识
根据考试大纲包括运动员体能训练、竞技体育项目规则和技术要求、教学方法及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二、初中体育教学技能复
1.课程设置
- 体育教育初中阶段的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
- 体育课程的设置原则。
- 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
- 不同环节教学中运用的基本方法。
- 教学法应用范例。
3.教学手段与教具
根据教学大纲包括教学手段、教具及其使用方法等。
4.教学评价
- 初中体育教学评价方式与方法。
- 教学评价的标准及实例。
五、教育教学相关法律法规简介
对初中体育教育教学相关法律法规做一个简要介绍。
以上是本文档的内容概述,希望对您的初中体育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有所帮助。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17(总分:8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5,分数:70.00)1.人体内最大的能量和养料储存库是( )。
A.软骨组织B.脂肪组织√C.骨组织D.血液和淋巴解析:脂肪组织是人体内最大的能量和养料储存库。
2.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构成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骨是运动的杠杆,骨连结是运动的动力部分,骨骼肌是运动的枢纽B.骨是运动的枢纽作用,骨连结是运动的杠杆,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部分C.骨是运动的动力,骨连结起运动的枢纽作用,骨骼肌则是运动的杠杆D.骨是运动的杠杆,骨连结起枢纽作用,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部分√解析:人体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构成的,骨是运动的杠杆,骨连结起枢纽作用,骨骼肌则是运动的动力部分,三者协调配合,完成各种运动。
3.在膝盖的前方,由股四头肌肌腱骨化而成的是( )。
A.髌骨√B.半月板C.胫骨D.股骨解析:在膝盖的前方,由股四头肌肌腱骨化而成的是髌骨。
4.糖尿病是由于哪种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代谢障碍?( )A.胰岛素分泌不足√B.胰高血糖素分泌不足C.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D.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解析: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时,引起糖代谢障碍,则出现糖尿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小儿患呆小症,骨骼和脑的发育停滞,表现为身体异常矮小,智力低下;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的“侏儒症”。
5.全身最粗大、最长的神经是( )。
A.坐骨神经√B.尺神经C.桡神经D.股神经解析: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最长的神经。
6.下列关于粗肌丝、细肌丝说法正确的是( )。
A.粗肌丝由肌球蛋白和原肌球蛋白构成,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和肌钙蛋白构成B.粗肌丝由肌球蛋白构成,细肌丝由原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和肌钙蛋白构成√C.粗肌丝由肌钙蛋白和横桥构成,细肌丝由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构成D.粗肌丝由原肌钙蛋白、肌球蛋白构成,细肌丝由肌球蛋白构成解析:粗肌丝由肌球蛋白构成,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构成。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简答题 3. 案例分析题 4. 教学设计题单项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直接连结的是( )。
A.儿童少年髋骨的连结B.椎体之间的连结C.椎骨关节突之间的连结D.椎骨棘突之间的连结正确答案:A解析: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和骨相连结,称骨连结。
按骨连结的连结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种。
儿童少年髋骨的连结属于间接连结,成年之后髋骨骨化成为直接连结。
2.构成骨骼肌肌腹的主要是( )。
A.结缔组织B.肌肉组织C.软骨组织D.网状组织正确答案:B解析:骨骼肌由肌腹、肌腱、骨骼肌中的血管和骨骼肌中的神经构成,其中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为肌腱,主要是由结缔组织构成;中间较粗、呈红色的部分为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可以收缩和舒张。
3.以下对肩袖描述正确的是( )。
A.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构成B.由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和肩胛下肌构成C.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构成D.由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构成正确答案:A解析:肩袖又称肌腱袖、旋转袖,是由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四块肌肉的肌腱合在一起构成的。
4.以下关于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大部分位于胸腔内B.左肺分三叶、右肺分二叶C.为中空性器官D.左肺较狭长、右肺较宽短正确答案:B解析:肺位于胸腔内,在膈肌的上方与纵膈的两侧,为中空性器官;两肺的外形不同,右肺宽而短,左肺狭而长;肺借叶间裂分叶,左肺的叶间裂为斜裂,由后上斜向前下,将左肺分为上、下两叶;右肺的叶间裂为斜裂和水平裂,将右肺分为上、中、下三叶。
5.在足球掷界外球的准备动作中,使脊柱后伸的最主要肌肉是( )。
A.斜方肌B.竖脊肌C.夹肌D.胸锁乳突肌正确答案:A解析:在足球掷界外球的准备动作中,使脊柱后伸的最主要肌肉是斜方肌。
6.下列属于本体感受器的是( )。
第4章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4.1 考纲解读1.能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运动技能水平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进行梳理和分析,选择教学内容。
2.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设计教学策略。
3.掌握教案设计的要求、方法和技巧,能恰当地表述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4.2 核心讲义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概述(一)体育教学内容及体育教材的定义1.体育教学内容的定义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并在体育教学环境下传授给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术技能及方法等的总称。
2.体育教材的定义体育教材是指根据体育课程标准要求而编写的,用来协助学生健康知识学习、技术技能学练、健身锻炼,以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各种知识信息材料。
3.体育教学内容与体育教材的关系体育教学内容是教材的上位概念,涉及面非常广泛,如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项目、运动专门性练习、民族民间体育以及教师自创自编的教学游戏等。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来源1.生活技能现代体育项目和运动形式仍然保留了人类生活技能许多要素,如跑、跳跃、投掷、攀爬、滚翻等,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有效发展学生体能,也是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实用技能。
2.军事技能现代学校体育教育已经摒弃了军国民体育的思想,但从发展学生体能和技能的作用看,部分内容仍然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如队列队形操练可以培养学生步调一致的集体行动意识和组织纪律性。
3.休闲娱乐运动在休闲运动中,如轮滑、毽球、街舞、攀岩、极限运动等项目被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所引入。
4.竞技运动(1)成为了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
(2)可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竞技运动项目很多,但在运动技能、比赛形式和规则上需要进行简化,或降低要求,才能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更适合青少年学生学练。
5.民族民间体育民族民间体育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为学校体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资源。
(三)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分析1.田径运动(1)跑教材跑教材以快速跑(50m、100m)、耐久跑(800m、1000m)、接力跑(以立棒式、上挑式和下压式为传接方法的迎面接力跑与圆周接力跑)和障碍跑(跑过、跳过、跨过、穿过、绕过、爬过、翻过、滚过、钻过各种障碍物)为基本内容。
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1.体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运用;掌握体育学科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导教学。
2.体育教学的设计能力。
能够合理制定和表述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合理选择与设计,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体育教学的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的组织程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具备准确讲解、示范和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具备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有效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具有处理体育课堂中安全和突发事故的能力。
4.体育教学的评价能力。
了解“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体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趋势,熟悉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及民族传统体育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发展趋势,掌握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2.了解人体结构的基本组成、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掌握骨骼肌的收缩原理、收缩形式和特征、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熟悉氧运输系统的功能、能量代谢等内容;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变化的规律,掌握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了解体育卫生、医务监督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运动性损伤、运动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合理膳食,熟悉各种营养素的来源、功能和需要量,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掌握体育的本质与功能、目的与手段,熟悉体育过程要素与结构。
了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了解运动兴趣、动机、表现有关知识,掌握提高体育教学的心理知识和干预手段;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资源开发与利用,掌握体育课程的学习指导与评价;熟悉学校课余体育活动、训练与竞赛的特点、组织与实施等内容;掌握体育教学的目标、特点、原则、过程与方法,掌握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评价等内容,了解我国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熟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基本阶段?A、认知阶段B、分解动作阶段C、完整动作阶段D、巩固提高阶段2、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A、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B、在小组练习中强调个体表现C、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共同完成练习任务D、在练习过程中禁止学生交流3、以下哪项不是影响骨骼肌收缩能力的生理因素?A、年龄B、性别C、肌肉的长度D、肌肉的温度4、以下哪一组药物对于运动能力的提高不是通常被推崇的?A、咖啡因、蛋白粉B、胰岛素、EPO(促红细胞生成素)C、氨基酸、维生素D、薄荷油、电解质补充剂5、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关于运动技能学习的“阶段理论”,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运动技能学习没有明确的阶段划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B、运动技能学习只有两个阶段,分别是认知阶段和自动化阶段C、运动技能学习包括认知阶段、动作概念阶段、动作分化阶段和自动化阶段D、运动技能学习一开始就直接进入自动化阶段,无需经历其他阶段6、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耐力跑训练时,下列哪些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耐力水平?(多项选择题)A、增加训练强度,提高心率B、采用间歇性训练,减少连续长时间跑步C、控制运动量,坚持长期训练D、增加休息时间,减少训练次数7、以下哪项不属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A. 健康第一B.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C. 强调体育知识的学习D.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8、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适合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A. 讲授法B. 练习法C. 情境教学法D. 实验法9、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下列哪一项最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A、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B、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C、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D、注重考试成绩,淡化过程评价 10、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沟通技巧,以下哪些活动最为适宜?A、长跑与耐力训练B、篮球比赛与团队合作游戏C、身体力量训练D、武术表演11、根据新课标,以下哪项不属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A. 发展学生个性,注重个性差异B.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C.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D. 施工安全,预防运动损伤12、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下列哪项活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A. 分组练习B. 竞争性游戏C. 集体操练D. 个体自主练习13、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下列哪个运动项目属于耐力性项目?A. 篮球B. 乒乓球C. 长跑D. 游泳14、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以下哪个教学方法适用于提高学生运动技能?A. 讲授法B. 演示法C. 练习法D. 体验法15、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特征?A、力量素质发展速度较快,但总体上不占优势B、速度素质发展接近成人的水平,但要求更高强度的训练C、耐力素质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D、柔韧素质和协调性随发育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6、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下列哪一项是增强学生健康和提升运动技能的有效策略?A、严格限制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自由选择,统一安排运动项目B、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C、只注重技术训练,忽略对学生体能和心理素质的培养D、减少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时,增加文化课程的学习时间17、在体育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原地深蹲练习时,以下哪种动作幅度较大,且不易发生运动损伤的教学方法较为合适?A. 讲解法B. 演示法C. 分解法D. 练习法18、以下哪种教育政策对体育与健康学科发展最具推动作用?A.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B.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C.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D.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19、在体育教学中,下列哪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A. 集体模仿法B. 分组合作法C. 竞赛教学法D. 重复练习法 20、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以下哪种运动项目属于基本技能项目?A. 乒乓球B. 篮球C. 武术D. 网球21、初中体育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应以什么为核心?A、技术与技能B、身体素质C、健康教育D、运动参与22、下列哪一项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着重培养的一项重要素质?A、团队协作B、竞争意识C、规则意识D、自我保护能力23、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A. 多元化教学方法B. 个性化教学方法C. 趣味性教学策略D. 团体合作比赛教学策略24、在体育课上,一位学生表演双杠项目时,出现了动作不规范的情况,以下哪项措施不是教师应该采取的?A. 及时纠正错误动作,表扬学生的努力B. 让其他同学观摩,以示警醒C. 暂停训练,分析原因并给予正确示范D. 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原因后个别辅导25、在体育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适合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A. 分组练习法B. 循环练习法C. 重复练习法D. 自由练习法26、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是:A. 教学目标B. 教学内容C. 教学方法D. 教学评价27、下列哪种韧带位于膝关节内,可以防止胫骨向后移位?A、前交叉韧带B、后交叉韧带C、内侧副韧带D、外侧副韧带28、下面哪种耐力类型与连续长时间的中低强度 exercise(如长跑)紧密相关?A、糖酵解耐力B、磷酸原系统耐力C、有氧耐力D、乳酸能耐力29、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初中体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以下哪种能力?A. 运动技能B. 运动兴趣C. 创新思维D. 健康意识 30、在一次体育健康课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在进行长跑练习时心率过高,出现头晕、恶心等现象。
2018海南教师资格证认定_2018上半年海南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教师资格证网权威发布2018上半年海南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更多2018上半年海南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相关信息请访问教师资格考试网。
.table{border-left:#cadde6 solid 1px;border-top:1px #cadde6 solid;} .table td{border-right:1px #cadde6 solid; border-bottom:1px #cadde6 solid; text-align:center;FONT-SIZE: 16px; COLOR: #000000; LINE-HEIGHT: 28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导语】2018上半年海南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将于3月17日举行,在考试来临之际大范文网特别整理了2018上半年海南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仅供参考。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初中综合素质(中学)综合素质(中学)(音体美专业)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音体美专业)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历史与社会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科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高中综合素质(中学)综合素质(中学)(音体美专业)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音体美专业)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通用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中学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综合素质》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初中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说明:因各方面不断调整变化,此信息仅供参考。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体育课所采用的个体内差异评价,其方法是()。
A.个体水平与班级平均水平比较B.个体水平与标准规定比较C.个体练习后练习后、练习前水平比较D.个体水平与合格标准比较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学生是不同的,有差异的;对待学生的不同和差异,是我们在承认差距的前提下,采用多角度,多元化的评价,应用多样化的方法。
一般情况我们采用个体与班级平均水平比较。
故本题选A。
2.学生的运动兴趣是指( )A.具有参加活动的习惯B.热爱体育的态度C.对明星运动员的崇拜D.积极认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验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与体验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3.新课程强化评价的( )功能。
A.甄别B.激励C.选拔D.尊重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新课程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
4.抽屉试验可用于检查膝关节哪一结构的损伤( )A.前、后交叉韧带断裂B.腓侧副韧带断裂C.内侧半月板损伤D.外侧半月板损伤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为改善关节的活动度、提高关节韧带的弹性和韧性,常用的按摩手法是( )。
A.揉法B.搓法C.叩打法D.运拉法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运拉法为舒筋正骨之法,主要用两手分别握关节远端和近端活动肢体。
通过运拉法可以使关节得到松勰,防止其黏连,从而消除肢体活动障碍,提升关节韧带的弹性和韧性。
6.下列哪种维生素可促进钙的吸收?()A.维生素AB.维生素EC.维生素CD.维生素D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微量元素中维生素的生理功能。
能促进钙的吸收与利用的是维生素D,儿童如果缺维生素D则会发生佝偻病,成人缺乏则会出现软骨症和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A能够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和生殖,缺乏会出现夜盲症。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男女在形态、机能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逐渐出现明显差异的阶段是()。
A.初中阶段B.高中阶段C.身体发育成熟后D.青春期开始后【答案】 D2、长拳的内容包括()。
A.基本功、单练套路、对练套路B.单练套路、对练套路、集体演练C.基本功、对练套路、集体演练D.基本功、单练套路、集体演练【答案】 A3、跑步属于一种周期性运动项目,每一周期单腿的动作顺序是( )。
A.后蹬一前摆一折叠一扒地B.后蹬一折叠一扒地一前摆C.后蹬一前摆一扒地一折叠D.后蹬一折叠一前摆一扒地【答案】 D4、学生有意识地探究或参与某一运动项目所表现出的心理倾向,在体育心理学中称为( )A.运动兴趣B.目标定向C.运动习惯D.体育态度【答案】 A5、体育教学计划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文件,是教师进行教学不可缺少的依据。
包括()A.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B.教学工作计划、教案写作计划、课时计划C.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D.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课时计划【答案】 A6、武术《五步拳》中的“五步”是指()。
A.弓步、马步、丁步、虚步、歇步B.弓步、马步、丁步、虚步、盖步C.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D.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插步【答案】 C7、健美操是融体操、()和音乐为一体的一项运动。
A.武术B.柔道C.舞蹈D.柔韧【答案】 C8、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分化阶段.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是()。
A.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不应过多强调动作细节B.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细节C.对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并指导学生进行技术理论学习D.以上都不对【答案】 B9、稳定人体重心的主要结构是( )A.髋关节B.脊柱C.胸廓D.盆骨【答案】 B10、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该骨位于( )A.股骨踝闻窝B.股四头肌肌腱内C.股骨上端D.髌韧带内【答案】 B11、足球运动中,进行大力正脚背踢球而未踢中时,易造成膝部()。
1[单选题]运动解剖学是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在运动解剖学的发展中,第一位明确将解剖学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科学家是().A.希尔B.巴甫洛夫C.列斯加特D.D*正确答案:C解析:俄国列斯加夫特曾发表过《理论解剖学基础》《身体运动理论》《肌肉系统解剖学》等著作。
2[单选题]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其遗传信息存在于人体细胞的哪一结构中?()A.中心体B.高尔基复合体C.溶酶体D.染色体正确答案:D解析: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细胞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细胞核内最重要的部分,它们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存在形态。
3[单选题]关节面形状决定了*出****轴数量和运动方式,下列动作的哪一阶段膝关和髋关节完成“屈”?()A.仰卧负重蹬伸的上升阶段B.负重深蹲的下降阶段C.武术***的上升阶段D.立定跳远的蹬伸阶段正确答案:B解析:运动环节在矢状面内,绕额状轴运动。
两环节之间在腹侧角度变小的运动称为屈,小腿向贴近大腿的运动称为膝关节的屈,负重深蹲下降阶段髋关节和膝关节为屈。
4[单选题]股后肌群对下肢运动幅度*地****作用,下列哪种练习方法可以发展其伸展性?()A.跪撑后倒B.屈膝悬垂举腿C.*D.勾脚正压腿正确答案:D解析:勾脚压腿可有效拉伸股后肌群。
故本题选D。
5[单选题]人体运动中的三大*****可以相互转换,其转换的主要器官是()A.心脏B.肾脏C.肝脏D.D**正确答案:C解析:肝脏的三大功能,包括合成、代谢、分泌功能:1、肝脏是人体的合成器官,能够合成白蛋白、球蛋白、凝血因子。
2、肝脏是人体能量代谢的中心,脂肪、蛋白质、糖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
3、肝脏具有分泌功能,能够分泌和排泄胆汁,促进脂肪在小肠那个消化和吸收。
肝脏除具有上述三大功能外,还具有解毒功能,参与药物和有毒物质的代谢,然后随着尿液和体液排除体外。
6[单选题]屈膝仰卧起坐是*****量的常用练习手段,不同练习方法效果存在差异,下列哪种方法最佳?A.双手抱头B.****C.双手抱胸D.双手伸直于头顶上方正确答案:A解析:做仰卧起坐时双手抱头腹直肌可发挥最大的效果。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简答题 3. 案例分析题 4. 教学设计题单项选择题1.骨的发生方式有两种,其中骨的长长以哪种方式为主?()A.膜内成骨B.软骨内成骨C.骨髓成骨D.骨骺成骨正确答案:B解析:骨的增粗是以膜内成骨方式为主:骨的长长是以软骨内成骨方式为主。
2.细胞内的能量工厂是()。
A.内质网B.高尔基复合体C.中心体D.线粒体正确答案:D解析:细胞质中悬浮有各种细胞器。
主要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中心体等。
其中线粒体称为细胞的能量工厂。
3.身体中最长最粗的神经是由脊神经的()发出的。
A.颈丛B.臂丛C.腰丛D.骶丛正确答案:D解析:坐骨神经是人体内最大、最粗和最长的神经,它由脊神经的骶丛发出。
4.下列不属于反馈对运动技能作用的是()。
A.提供信息B.强化学习C.激发动机D.激发兴趣正确答案:D解析:(1)提供信息:教师和教练员提供的信息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减少动作错误.更快地纠正错误,形成正确的完整的动作技能。
(2)强化学习:阳性强化是通过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和措施,最后达到增强和提高效果的作用;阴性强化是通过一些批评性的语言或措施,达到减弱或抑制的作用。
(3)激发动机:在运动实践中通过反馈可以激发运动员的情绪,或增强运动员的必胜信心。
(4)过量使用会产生依赖:反馈的不当使用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5.下列不属于人体四类基本组织的是()。
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C.肌肉组织D.纤维组织正确答案:D解析:人体组织可分为四大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6.兴奋在神经肌肉节点的传递中,下列哪项的特点是兴奋只能由神经末梢传向肌肉而不能相反?()A.化学传递B.单向传递C.时间延搁D.高敏感性正确答案:B解析: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特点中单向传递的定义是兴奋只能由神经末梢传向肌肉.而不能相反。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运动技能学习的阶段?A. 认知阶段B. 领会阶段C. 运用阶段D. 完美阶段2、在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时,以下哪项不是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A. 全面性B. 发展性C. 可行性D. 实用性3、在体育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A. 重复练习法B. 游戏教学法C. 模仿教学法D. 讲解法4、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时,以下哪种分组方式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A. 按照身高分组B. 按照性别分组C. 按照成绩分组D. 按照兴趣分组5、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A. 演示法B. 练习法C. 问答法D. 讨论法6、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教师在进行运动技能教学时,以下哪种做法是不恰当的?A. 详细讲解动作要领B. 强调安全注意事项C. 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D. 观察学生的动作表现7、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以下哪项活动不属于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A. 基础技能训练B. 技能动作的模仿C. 技能动作的重复练习D. 技能动作的创新8、在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时,以下哪项做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A. 单独进行个人技能训练B. 举行单人比赛活动C.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球类活动D. 侧重进行力量训练9、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下列哪项教学目标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提高学生的跑步速度B.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C. 增强学生体质D. 掌握篮球基本技术动作 10、在进行耐力跑训练时,以下哪项措施有助于提高训练效果?A. 降低训练强度,增加训练时间B. 提高训练强度,缩短训练时间C. 保持训练强度和时间的平衡D. 减少训练强度,延长训练时间11、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A. 单项练习法B. 竞赛教学法C. 合作学习法D. 个体辅导法12、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关于运动技能的学习,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运动技能的学习是一个孤立的过程,不需要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B. 运动技能的学习应该注重动作的优美,而忽略动作的正确性C. 运动技能的学习应该循序渐进,由简到繁,逐步提高D. 运动技能的学习只需要注重技术动作的掌握,不需要考虑心理因素13、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体育教学目标的范畴?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健康习惯养成14、在进行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时,以下哪种教学方法不适宜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A. 合作学习法B. 探究式教学法C. 任务驱动法D. 传授式教学法15、以下哪个动作不属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基本运动技能?A. 跑步B. 跳远C. 投掷D. 篮球16、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适用于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A. 分组练习法B. 竞赛教学法D. 纪律性训练法17、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的差异性教学方法是:A. 基本技术动作的统一教学B. 根据学生体能差异进行分组教学C.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D. 对所有学生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18、以下哪项不属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A. 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B.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C. 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D. 塑造学生的体育道德观念19、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以下哪项活动最适合用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A. 单人跳绳B. 接力跑C. 瑜伽练习D. 乒乓球比赛 20、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A. 重复讲解法B. 案例分析法C. 情景模拟法21、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下列哪项不属于运动技能教学的步骤?()A. 准备阶段B. 领会阶段C. 巩固阶段D. 应用阶段22、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原因难以完成规定的运动技能动作,此时教师应采取的措施是()。
2013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体育锻炼促进骨的生长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A.骨外膜B.骨内膜C.骺软骨D.关节软骨2.发展肱二头肌力量可采用的练习法是( )。
A.负重弯举B.负重深蹲C.悬垂举腿D.俯卧撑3.下列选项中.属于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是( )。
A.心脏B.脾脏C.肝脏D.肾脏4.慢肌纤维百分比高的运动员适合从事的竞技项目是( )。
A.马拉松B.跳高C.短跑D.铅球5.过度训练引起蛋白尿的原因与下列哪一结构损伤有关?( ) A.气血屏障B.胃黏膜屏障C.滤过屏障D.血睾屏障6.800米跑的过程中参与的供能系统主要是( )。
A.乳酸能系统B.磷酸源系统和乳酸熊系统C.有氧氧化系统D.有氧氧化系统和乳酸能系7.下列哪种离子参与肌肉的兴奋一收缩耦联过程?( ) A.Ca2十C.Na rD.Cl-8.抗阻训练主要改善下列哪一器官的功能?( )A.支气管B.骨骼肌C.胸腺D.前列腺9.影响最大摄氧量的中央机制是( )。
A.心脏的泵血功能B.心脏的内分泌功能C.肌肉利用氧的能力D.骨骼肌的分泌功能10.气体交换的动力主要来自于( )。
A.呼吸肌的舒缩供能B.气体的分压差C.肺的弹性回缩力D.胸内压11.有氧耐力训练常采用的方法除持续负荷法和间断负荷法外,还有哪一种方法?( )A.低氧训练法B.热环境训练法C.高氧训练法D.冷环境训练法12.真稳定状态时,机体供能形式以下列哪种为主?( )A.无氧代谢供能B.乳酸供能C.有氧代谢供能D.脂肪分解供能13.运动前的营养补充宜采用( )。
A.高糖高脂B.高糖低脂C.低糖高脂D.低糖低脂14.闭合性软组织的急性损伤,应立刻采取哪种处理方法?( )A.热敷C.按摩D.擦红花油15.前臂出血,有效的压迫止血的部位是( )。
A.尺动脉B.桡动脉C.肱动脉D.腋动脉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16.简述运动员心脏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特征。
教师资格证《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模拟试卷一[单选题]1.从事中等强(江南博哥)度的有氧运动时,动用的能源物质有多种,参与供能的比例常会增加,成为供能的主要物质的是()A.糖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在低于60%~65%最大摄氧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中,尤其是在60%最大摄氧量以下强度的超长时间运动中,脂肪成为运动肌的重要供能物质。
在运动4小时末,脂肪氧化供能达到最大程度,约占供能总量的90%。
[单选题]2.腹直肌收缩时,下列哪种动作是可以完成的()A.仰卧起坐B.仰卧两头起C.背越式跳高D.滑步推铅球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腹直肌收缩时完成的动作是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是髋关节的屈的运动,背越式跳高腹直肌舒张,滑步推铅球主要是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
[单选题]3.举重时,提杠铃至胸前瞬间头后仰有利于动作完成,这一动作是利用()A.状态反射B.内脏反射C.翻正反射D.牵张反射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状态反射表现为头部后仰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头部前倾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及腹肌的紧张性相对加强;头部侧倾或扭转时,引起同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加强,对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
举重提铃瞬间头后仰属于状态反射。
故选A。
[单选题]4.发展肱二头肌力量可采用的练习方法是()A.负重弯举B.负重深蹲C.悬垂举腿D.俯卧撑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侧,整肌呈梭形,俯卧撑可以锻炼肱二头肌力量。
[单选题]5.运动后机体恢复最快的物质是()A.磷酸肌酸B.肝糖原C.肌糖原D.ATP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不能被储存,ATP会在短时间内消耗并及时合成。
故选D。
[单选题]6.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力量运动疲劳与恢复的特点是()A.容易疲劳,不容易恢复B.不容易疲劳,不容易恢复C.容易疲劳,也容易恢复D.不容易疲劳,容易恢复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青少年儿童参与运动时疲劳号恢复的主要特点是容易疲劳,但是恢复速度也快。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体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运用;掌握体育学科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了解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1年版)》指导教学。
2.体育教学的设计能力。
能够合理制定和表述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合理选择与设计,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体育教学的实施能力。
掌握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的组织程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具备准确讲解、示范和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具备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有效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具有处理体育课堂中安全和突发事故的能力。
4.体育教学的评价能力。
了解“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外体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趋势,熟悉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及民族传统体育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发展趋势,掌握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2.了解人体结构的基本组成、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掌握骨骼肌的收缩原理、收缩形式和特征、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熟悉氧运输系统的功能、能量代谢等内容;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变化的规律,掌握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了解体育卫生、医务监督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运动性损伤、运动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合理膳食,熟悉各种营养素的来源、功能和需要量,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掌握体育的本质与功能、目的与手段,熟悉体育过程要素与结构。
了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了解运动兴趣、动机、表现有关知识,掌握提高体育教学的心理知识和干预手段;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资源开发与利用,掌握体育课程的学习指导与评价;熟悉学校课余体育活动、训练与竞赛的特点、组织与实施等内容;掌握体育教学的目标、特点、原则、过程与方法,掌握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评价等内容,了解我国常见的体育教学模式;熟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1年版)》。
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内容和基本特点,熟悉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训练方法与手段,掌握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素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4.了解运动项目(田径类、体操类、球类、健美操和武术等)的起源与发展,了解不同项目竞赛活动的组织与裁判法,掌握发展身体素质的基本方法,掌握不同运动技术(教材)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
田径类主要掌握跑、跳、投等项目的主要技术结构、动作要点和练习方法;体操类主要掌握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技巧、单杠、双杠、跳跃等项目的技术结构、动作要点和练习方法,并能正确运用保护与帮助方法;球类主要掌握篮球、排球和足球等项目的主要技术结构、动作要点及练习方法;健美操主要掌握基本动作要领与分类体系、组合与成套动作创编方法和练习方法;武术主要掌握徒手(如青年拳)、太极拳及持器械(如初级剑)动作的基本技术、技法和练习方法。
(二)教学设计
1.能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运动技能水平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进行梳理和分析,选择教学内容。
2.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设计教学策略。
3.掌握教案设计的要求、方法和技巧,能恰当地表述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4.能够合理选择多种体育与健康教学资源。
5.能够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评价。
(三)教学实施
1.能够按照教案设计的要求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2. 能够创设合理的体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体育的感悟和体验。
3.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4. 能够合理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体育活动进行科学指导,掌控教学过程。
5.能够适时地对教学活动与效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合理布置课后练习。
6.能够实施课堂教学安全措施,妥善处理课堂教学突发事件。
7.能够合理利用多种体育教学资源。
(四)教学评价
1.能够对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在知识、技能、体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能够对运动技能和体质进行评价。
2.理解教学评价的导向、诊断、反馈和激励等功能,了解诊断性、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的类型,初步掌握定性和定量评价方式与方法,并能够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综合运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策略和方法,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措施。
三、试卷结构
模块比例题型
学科知识与能力55% 单项选择题简答题
教学设计16% 单项选择题教学设计题
教学实施20% 单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
教学评价9% 单项选择题简答题
合计100% 单项选择题:约47% 非选择题:约53%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在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教师应该强调动作的哪个环节?
A.次要环节; B.细节结构;
C.主要环节; D.全部环节。
2.简答题
简述运动营养补充有哪些误区。
3.案例分析题
小明是某校初二男生,学习成绩在班级为中等,平时很喜欢踢足球,但就是不喜欢上体育课。
问题:
(1)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请你提出解决的方案。
4.教学设计题
阅读下列材料,请根据提供的条件,请设计出15分钟运动技能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教法及组织。
某初中二年级二班共有学生36人,学习内容为跳远的腾空步动作(新授)。
现有田径场一个,内有标准沙坑一个、起跳板两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