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航线规划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22.17 MB
- 文档页数:45
基于倾斜摄影技术的智能输电线路三维实景设计倾斜摄影技术为智能输电线路设计丄作提供良好支持,主要是因为其可以积极构建起完善合理的三维实景模型。
本文主要是从当前智能输电线路设计的方法分析入手,重点介绍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智能线路三维实景设计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模型构建和优化策略,阐明了这一设计手段的应用效益,为后续设计智能输电线路,提供良好借鉴和参考。
标签:倾斜摄影技术;智能输电线路;三维实景设讣亠匸—刖S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有效推进了输电线路的优化设计,奠定了电网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
在实际输送电力能源的过程中,架空输电线路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设计输电线路的过程中,通过倾斜摄影机技术,可以积极开展三维实景设计工作,从而提升输电线路的总体水平。
1•当前智能输电线路设计的方法设计智能输电线路,是我们电力行业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现阶段具体设计工作中,主要是釆用了以下两种方法:(1)发挥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工作站的作用,构建起专门的立体影像模型,从而良好收集各项数据,获取到数字影像信息,在此基础上将其输出并转化为输电线路的断面图、平面图,从而可以积极构建起输电线路优化设计平台,其是加以开展二维、三维交互使用的。
这种方式应用中也有不足,表现在对于房屋高度、楼层、材质以及树木等方面的准确信息获取环节难度较大,无法有效支持特高压输电线路匸程的设计工作。
(2)积极构建起科学有效的输电线路三维场景,其中需要充分发挥DOM (数字正射影像模型)和DEM (数字高程模型)的作用,并将其所获取到的信息加以良好叠加。
这种方式同样无法获取到树木和房屋的准确信息,多数用于设计人员的辅助决策工作。
2.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对智能线路三维实景设计的作用相较于以上两种测量技术,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以往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工作进行中,仅仅可以使用单独的高分辨率相机,这就导致其只能够采用垂直角度加以拍摄,无法达到多角度拍摄的□的,而L1前使用的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将多台高分辨率相机、传感器应用在同一无人机飞行平台上,从而可以在不同方向和角度加以拍摄,进而将能够获取到地面上较为完整的、准确的地理信息。
输电线路工程勘测中无人机测绘航线设计与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勘测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而无人机测绘则成为了当前勘测技术的热点之一。
在输电线路工程勘测中,无人机测绘可以提高测绘精度,提高效率,提高工作安全性。
因此,航线设计和优化也成为了无人机测绘的重要环节。
一、航线设计1、飞行区域的确定在航线设计中,首先要确定飞行区域。
飞行区域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空间因素:需要确定航线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时间因素:需要确定飞行的时间和频率。
(3)手动飞行:需要考虑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经验。
(5)飞行安全:需要考虑可能出现的障碍物和风险。
2、航线的起点和终点确定了飞行区域之后,接下来需要确定航线的起点和终点。
通常,航线的起点应该选择该区域中心位置或线路起点,而终点则应该选择该区域最远处或线路终点。
这样可以确保航线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在确定航线之后,需要考虑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
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直接影响测绘精度和效率,因此需要合理选择。
一般来说,飞行高度应该在100-200米之间,飞行速度应该在20-30米每秒之间。
二、航线优化在航线设计之后,需要对航线进行优化。
航线优化是指通过对航线进行调整和优化,使之达到最优状态,最大限度地提高测绘效率和精度。
航线优化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障碍物和建筑物的避让在航线设计中,需要避免无人机和建筑物或其他障碍物产生碰撞,因此需要对航线进行避让。
针对不同区域,需要进行特定航线设计,遇到复杂障碍物的区域需要借助三维地图模型或现场勘测,进行精细化设计和避障处理,保证正常航线的绕行和测绘精度。
航线曲折度是指航线的转弯角度。
如果航线曲折度过大,则会导致测绘效率低下,而航线曲折度过小,则会导致测绘不准确。
因此,需要对航线曲折度进行优化。
一般来说,航线曲折度应该控制在30-60度之间。
3、航线跨越线路节点的优化在输电线路工程中,航线往往要跨越很多节点,因此需要对航线跨越线路节点进行优化。
输电线路工程勘测中无人机测绘航线设计与优化输电线路工程勘测是电力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着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后续运行维护的质量。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测绘在输电线路工程勘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勘测的效率和精度。
本文将重点介绍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工程勘测中航线设计与优化的相关内容。
一、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工程勘测中的应用传统的输电线路工程勘测主要依靠人工测量和航测飞机测绘,这种方式存在着效率低、成本高、安全风险大等问题。
而无人机测绘技术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无人机具有飞行灵活、成本低、安全风险小等优点,尤其适合用于输电线路工程勘测。
在输电线路工程勘测中,无人机可以通过搭载相机、激光雷达等设备,实现对输电线路及其周边地区的高精度影像记录,同时还可以获取数字表面模型(DSM)、数字高程模型(DEM)等地理信息数据,为后续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无人机还可以配合GPS和惯性导航系统,实现对输电线路的精准定位和测量,为线路设计和建设提供精准的地理信息数据支撑。
无人机测绘技术在输电线路工程勘测中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勘测质量和精度,还极大地提高了勘测的效率,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提高了作业安全性,为输电线路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无人机测绘航线设计的重要性在进行输电线路工程勘测时,无人机的航线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合理设计的航线可以保证勘测范围的完整性、覆盖范围的广泛性和勘测精度的高度。
无人机测绘航线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勘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 航线设计原则在设计无人机测绘航线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确保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航线设计应充分考虑输电线路及周边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根据地形起伏、植被覆盖情况等因素确定航线的高度和路径,避免因地形或植被遮挡导致的数据遗漏和不准确。
航线设计应考虑到无人机的飞行性能和设备的测绘精度,确定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像素分辨率等参数,保证测绘数据的精准性和完整性。
输电线路工程勘测中无人机测绘航线设计与优化1. 引言1.1 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工程勘测中的应用意义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工程勘测中的应用意义非常重要。
传统的输电线路工程勘测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而引入无人机技术后,可以提高勘测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并且降低了勘测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无人机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线路工程的地形数据、环境信息、输电线路走向等关键信息,为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无人机可以对输电线路进行全面、高精度的测绘,为工程规划和建设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通过无人机测绘,可以及时发现输电线路的问题,避免因为设施老化、天气原因等导致的线路损坏及事故发生。
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工程勘测中的应用意义不仅体现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成本,还在于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2 无人机测绘在航线设计中的优势无人机测绘可以实现对输电线路工程区域的高精度测量和立体建模。
通过无人机搭载的各种传感器,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和三维点云数据,从而精确绘制出地形、地貌、植被等信息,为航线设计提供准确的地理数据支持。
无人机测绘具有高效快速的优势。
相比传统的人工勘测方法,无人机可以在短时间内覆盖大范围地区,并且可以实现实时监测和快速生成数据结果,大大提高了勘测效率和工作效率。
无人机测绘还可以降低施工风险和成本。
通过无人机测绘,可以事先对工程区域进行详细的勘测和规划,减少了人工勘测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同时减少了后期施工的调整和修改成本。
无人机测绘在航线设计中的优势在于其高精度、高效快速和降低成本的特点,为输电线路工程的勘测和规划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2. 正文2.1 无人机测绘技术在输电线路工程勘测中的应用输电线路工程勘测是电力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对线路进行勘测,可以确保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而无人机测绘技术的应用为输电线路工程勘测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无人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整条输电线路的勘测工作,无需人力和物力投入。
1输电线路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航线规划设计广东电网机巡中心2019年5月一发展历程Z-5技术传承与延伸•低空自动驾驶•三维航线规划•多传感器集成•吊舱自动跟踪•缺陷智能识别便捷性安全性400KG级有几个人敢飞?2015年开始研发多旋翼自动驾驶技术DJI SDK V1.0 多旋翼自动化通道巡视人工手动飞一边,记录拍照点坐标,然后飞机复飞当着新华网、CCTV等20多家微博大V的面,直播自动驾驶过程中“炸机”了,此生难忘!2017-2018 未雨绸缪2017年立项,2018年开始数据采集,完成全省6万公里输电线路高精度绝对坐标系的激光雷达点云数据采集绝对数据优势盐圈困难远比预测多!办法总比困难多!覆盖:输电、变电、配电线路:10kV-500kV等18条线路120公里,600基杆塔数据与系统飞机人•全省主网6万公里全部完成采集•已完成1000公里航线•2019年1万公里•全省无人机保有量7000台,主网2000台,配网5000台•已采购RTK飞机300余架•已完成100人自动驾驶培训,2019年主网300人,配网500人,合计覆盖800人2019 万事俱备不欠东风二效果视频三广东机巡最新成果广东机巡“硬核”技术发布可见光倾斜摄影技术在电力运维领域的一直处于黑暗之中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测评过国内外十多款顶级影像处理软件都无法自动重现杆塔、导线模型南网“智巡通”,电力行业最为强大(12种模式)的无人机控制APP之一效率与资源占用CPU:●国外100%●国产30%内存:●国外40G ●国产13G180张照片12分钟处理完毕548张照片18基220kV杆塔22分钟生成点云文件大小还原完整度江门台山某10kV线路绝缘导线出不来你还相信这是倾斜摄影吗?还原精度(演示)1架2万的飞机打天下(数据采集、处理、高精度自动驾驶)Array DJI 精灵4 RTK XAG “极峡”“二向箔”降维打击•激光雷达制造商•倾斜软件开发商惊喜失败也很常见,神功只练6成飞行与处理效率、质量、噪点、重叠度(高度、密度)、角度主网输电大规模、快速、高质量、低价采集点云依然是直升机的拿手菜,多旋翼只能配合补充。
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输电线路走廊三维重建输电线路走廊的三维重建,主要是将输电线路的走廊以真实的三维场景仿真模拟,并保障场景能够交互、能够量测,为输电线路的选择、施工管理、运维检修等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与技术。
而在线路走廊的三维重建过程中,传统测量技术很难保障三维重建质量,直接影响了输电线路走廊的后续建设与运维。
对此,积极引进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推动走廊三维模型的自动化、高精度构建,充分发挥三维重建的目的。
标签:倾斜摄影测量;输电线路走廊;三维重建前言:为保障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满足群众对输电线路可靠性需求,应加强线路通道的管理与控制。
新形势下,人们对电力需求不断增大,输电线路越发复杂,线路走廊的隐患明显增多,如:超高树竹的放电、违规建筑、施工机械外部破坏、漂浮物悬挂等,为输电线路的可靠性带来阻碍[1]。
然而,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很难实现全方位管理,且管理难度较大。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其的应用,能够对输电线走廊构建仿真三维可视化模型,管理人员可通过计算机直观监控各个输电线的通道走廊,及时发现并规避风险,提高线路可靠性,增强了线路管理的效率。
1、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内涵与特点倾斜摄影测量,是国际测绘领域最近发展的高新技术,与以往正射摄影仅能由垂直角度摄像不同,该种技术通过在飞行平台搭载多台传感器,打破了摄影局限,其摄影角度实现了由一垂直、四去倾斜等不同角度采集信息,为用户提供真实且直观的世界。
摄影测量,主要是利用影像收集信息、提取信息并对表达成果进行处理。
摄影测量技术是信息科学,能够通过被摄物体,获得其的形状、大小、位置、特性等;摄影测量技术是测绘学科中的一类,在建设工程中,对各种比例的地形图进行测绘多采用该技术,以便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为城市发展提供有效决策[2]。
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中,该技术主要特点包含以下几种:其一,能够真实反映被摄物的三维全景图像。
与正射测量不同,倾斜测量实现了五个角度统一拍摄,所得到的数据不再是二维数据,而是三维数据,真实反映了被摄物的本来样貌,实现了被摄物外观与结构的高度再现,该特点的存在,推动了技术广泛应用。
输电线路工程勘测中无人机测绘航线设计与优化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
特别是在工程测绘中,无人机已经成为一种高效、精准的数据采集工具。
在输电线路工程勘测中,无人机测绘航线设计与优化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勘测效率,还能够大大降低勘测成本。
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讨论,介绍无人机测绘在输电线路工程勘测中的应用及航线设计与优化方法。
一、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工程勘测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输电线路的建设与改造工作也在不断加快。
传统的输电线路工程勘测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测量和地面测量仪器,工作效率低、成本高、数据精度不足等问题逐渐凸显。
而无人机测绘技术的应用,完美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1. 高效快速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工程勘测中能够实现快速勘测,大大节约了勘测时间。
相比传统的勘测方式,无人机的飞行速度更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片区域的测绘任务,提高了工作效率。
2. 数据精度高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摄影设备和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能够实现对输电线路及周边环境的高精度数据采集。
在测绘数据处理过程中,利用无人机获取的高分辨率影像和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可以生成高精度的数字地形模型和三维地图,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3. 成本较低与传统的人力勘测或航测方式相比,无人机测绘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
无人机的飞行、数据采集和处理成本相对较低,且无需大量人力投入,大大降低了勘测成本。
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工程勘测中的应用,能够大幅提高勘测效率,提高数据精度,降低成本,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推动力。
二、无人机测绘航线设计与优化在进行输电线路工程勘测时,无人机的航线设计与优化尤为重要。
合理的航线设计和优化能够提高勘测效率,确保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下面将对无人机测绘航线设计与优化进行详细介绍。
1. 航线设计航线设计是无人机测绘中的第一步,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数据采集的效果。
航线设计的关键包括航迹规划和高度控制。
航迹规划是指规划无人机的航线飞行路径。
倾斜摄影航线算法倾斜摄影航线算法是一种用于无人机摄影的技术方法,可以实现对地面目标的高精度拍摄和测量。
本文将介绍倾斜摄影航线算法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倾斜摄影航线算法原理倾斜摄影航线算法基于无人机的倾斜摄影技术,通过调整无人机的飞行轨迹,使摄影机镜头以一定的倾斜角度拍摄地面目标。
倾斜摄影航线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飞行计划设计:根据目标区域的特点和拍摄要求,确定无人机的飞行轨迹和航线。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对地形、地貌等进行分析和规划。
2. 路径规划:根据飞行计划,确定无人机的航线和航点。
航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要根据倾斜角度和摄影要求进行合理设置,以保证拍摄的覆盖度和重叠度。
3. 姿态控制:通过控制无人机的姿态,使摄影机镜头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
这需要借助惯性导航系统(INS)和航向控制系统等技术,对无人机进行精确的控制和调整。
4. 图像处理:对倾斜摄影所得的图像进行处理和拼接,生成高精度的地面目标图像。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使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的相关算法,对图像进行去畸变、配准和融合等处理。
倾斜摄影航线算法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地理测绘、城市规划和环境监测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1. 地形测量:倾斜摄影航线算法可以实现对地形的高精度测量和三维重建。
通过对倾斜摄影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地面高程、坡度和坡向等信息,为地质勘探、地形分析和水资源管理等提供数据支持。
2. 城市建模:倾斜摄影航线算法可以实现对城市建筑物的快速建模和检测。
通过对倾斜摄影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可以自动提取建筑物的边界、高度和立面信息,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3. 环境监测:倾斜摄影航线算法可以实现对环境变化的监测和分析。
通过对倾斜摄影图像进行时序对比和变化检测,可以发现土地利用变化、植被生长和自然灾害等情况,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三、倾斜摄影航线算法的发展前景倾斜摄影航线算法在无人机摄影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阐述输电架空线走廊三维重建设计为了保证电力输送系统的正常运行,我们需要对电力线走廊进行巡检。
电力线走廊的范围大,距离长,线路往往需要经过深山野林,跨越大江大河,穿过沙漠等交通工具行驶不方便的地区。
巡检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可能威胁到输电线路的障碍物,如树木、房屋等。
人工巡线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难以应对突发的故障。
相对于传统的人工巡检方法和手段,目前新的方法主要有机器人巡线和直升机巡线。
机器人爬线尽管获取数据精度高,但是存在着电池的续航能力不足导致巡检效率不高的问题。
无人机巡检电力线路具有高效、快捷、可靠、不受地域影响等优点,成为电力线巡检技术发展的趋势。
除人工巡检外,利用直升机巡检的另外一个优势是获取电力线走廊的地形地貌及电力设施等信息,可以系统进行检查并建立树木生长和预测模型。
目前获取走廊的方法有三维激光扫描和立体摄影测量,林昀等利用激光雷达对宁海地区的超高压进行了快速巡检,该方法虽然高效,但激光雷达的价格贵、测量范围小、操作难度大,所以难以推广应用。
而立体摄影测量的方法是利用飞机搭载数码相机对电力走廊进行多角度拍摄,然后对电力走廊进行三维重建。
这是目前的主流方法之一,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的特点。
在实际的直升机巡线中,一般是采用来回双航带的飞行模式,并用单相机进行拍摄。
1 方案和流程对于航拍,我们要求飞机必须沿着导线低空飞行,拍摄影像的航向重叠度不能低于60%。
在航飞拍摄完成后,我们获得一组电力走廊的航飞照片。
首先要提取影像间的连接点;接着对航拍影像进行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获取影像的外方位元素;最后对影像进行密集匹配生成具有三维信息的点云模型。
具体的流程如图1所示。
2 连接点提取由于SIFT算法具有尺度不变、旋转不变等特性,所以本文采用SIFT (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局部特征检测算法来提取连接点,并用GPS信息来加速连接点的计算。
算法首先构建图像金字塔,金字塔的上层是由下层高斯卷积得到的,上级是由下降得到的,金字塔的结构如图2所示;然后遍历每个尺度空间中的像素点,并对每个遍历像素点和同层及上下层图像比较,找出极值点;接着利用公式(1)计算每个极值点邻域像素的主梯度方向来描述关键点的旋转不变性;再接下来为关键点生成128维特征向量,使得特征点具有旋转不变和不受光照影响的特性;最后,在两幅影像匹配中,找出与关键点特征向量的欧式距离最近的两个点,如果最近的距离除以次近的距离少于0.6则接受这个匹配点。
输电线路工程勘测中无人机测绘航线设计与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已经成为勘测行业中的一种常用技术手段,可以高效地完成空中测绘任务。
在输电线路工程勘测中,无人机测绘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方面提供精准的测量数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风险、降低工程成本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无人机航线设计在无人机测绘中,航线设计是关键的一步。
通过科学合理的航线设计,可以保证测绘航线的合理性和合规性,还可以提高测绘效率,节省人力物力成本。
为了保证航线设计的科学和合理,需要以以下几个方面为基础:1.考虑飞行场所:要根据勘测场所的地形地貌、地物复杂程度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无人机机型和最优航线。
2.考虑测量精度要求:不同的勘测需求需要不同的测量精度,航线的设计也会按照不同时空姿态、高度等条件最优化,全面满足测绘精度要求。
3.考虑安全性:要考虑人员、动物和建筑物等因素的安全与保护,从而确保飞行安全性。
有了航线设计之后,需要对其进行优化,使之达到最佳状态。
一般而言,航线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航线密度优化:在航线设计之后,密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航线的密度要适中,以达到最高的效率、满足需求的精确度、鲁棒性等要求。
2.航线长度优化:航线长度是直接与效率、成本、测量精度等直接相关的,需要根据不同勘测场所的空间格局和测绘要求灵活调整,以寻找到最佳航线长度方案。
3.飞行姿态优化:无人机飞行姿态包含了姿态角度和高度等信息,需要根据场所情况进行优化,以控制影响姿态的因素如地形等。
4.光照角度优化:在航线优化中,光照角度和飞行姿态一样重要,需要根据不同时间、场所的光照状况进行优选。
三、无人机航线参数配置航线设计完成之后,需要对其参数进行调整优化,把航线的特点、效率等问题解决,从而达到优化航线的目标。
影响航线配置的具体参数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感器配置: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会影响到勘测效果的不同方面,需要根据勘测要求进行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