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尊重的“垃圾”_名人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19.13 KB
- 文档页数:5
作文素材5个高质量反面人物素材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特别自私。
这个国王呀,只想着自己过得好。
他住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里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财宝。
有一年,国家遭遇了大旱灾,土地干裂,庄稼都快死了。
老百姓们没有吃的,饿得面黄肌瘦。
可是这个自私的国王呢,他依旧每天吃着山珍海味。
他仓库里其实有很多粮食,但是他就是不愿意拿出来分给老百姓。
有个大臣来求他,说:“陛下,百姓们都快饿死了,您开仓放粮吧。
”国王却生气地说:“这些粮食都是我的,我要留着自己慢慢吃。
”他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很多老百姓因为没有食物饿死了,这个国家也变得越来越衰败。
这个自私的国王就是一个反面人物,他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不顾大家的死活,这样的人是不会被人喜欢的。
有一个放羊娃,他总是说谎。
他每天都要去山上放羊。
有一天,他觉得很无聊,就想捉弄一下山下的村民。
他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村民们听到后,都很着急,纷纷放下手中的活,拿着锄头、木棍就往山上跑。
等他们气喘吁吁地跑到山上,却发现根本没有狼。
放羊娃看到村民们着急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
过了几天,放羊娃又故技重施。
村民们又一次上当,跑上山发现没有狼时,都很生气。
又过了一段时间,狼真的来了。
放羊娃害怕极了,他又大喊:“狼来了,狼来了!”可是这一次,村民们以为他又在说谎,都没有理他。
狼把他的羊都咬死了。
这个放羊娃就是反面人物,他说谎骗人,最后害了自己,所以我们可不能像他一样说谎呀。
有一个农夫特别懒惰。
他家的田地里长满了杂草,因为他总是不想干活。
春天的时候,其他农夫都早早地去田里耕地、播种。
可是这个懒惰的农夫呢,他还在自己的小屋里睡大觉。
他想:“播种多累呀,我再睡一会儿。
”到了夏天,庄稼需要浇水、施肥的时候,他也不去。
他看着别人在田里忙碌,心里还想:“天这么热,我才不去呢。
”结果他的田里什么庄稼都没长出来。
到了秋天,别的农夫都收获了满满的粮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而这个懒惰的农夫呢,他只能看着空空的田地发呆。
爱护公物的名人故事爱惜公物,是一种美德,也要靠每个人自觉去维护它。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外出视察工作,路过某公园广场时,看到一些人乱扔垃圾,他连忙上前制止并严肃批评了这些人。
随后,总理又对公园里的其他工作人员说:“现在,我要去检查一下公园的公共设施。
”随后,他又对公园的环境卫生问题进行了检查和督促,并要求公园里不得出现类似事情。
总理不仅自己爱护公共设施,而且还带头爱护公园里的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这在我们当今社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
爱护公物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精神,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责任感的体现。
我们看到在古代历史上有很多爱护公物的著名人物,比如范仲淹、司马光、孔子、韩非子等人都非常重视公物的保护和使用。
下面就来讲述一下爱护公物的著名人物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吧!一、范仲淹的爱护公物好风气范仲淹在官期间,有一次被贬为龙图阁直学士,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自己,而是继续努力地为朝廷做着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情。
龙图阁直学士是宋仁宗时期进士和高等级官员之间产生的一个职位,因为它是一个官职最高、职责最大的职务,所以地位也最高、职责最大。
后来范仲淹上《谏太宗十思疏》说:“天子之事,大务在于保天下民之衣食足用之度,正所谓‘以其无灾则无丧’‘若曰不亡,死必有救’这句话也有道理,既然国家之事如此重要,就应该倍加珍惜国家给自己积累起来了的财富,把它们爱护起来!”由此便有了“修齐治平”的名句。
范仲淹也非常注重对公物的保护与利用。
有一次,他经过一处偏僻的地方时,看见路边有几个垃圾箱空着不用,就主动提出要把垃圾移到这里来保存下。
看到他这么认真地对待公物,当时附近百姓也纷纷效仿,一时间垃圾箱空无一物了。
范仲淹对此深表满意和钦佩:“若以此为表率,则天下百姓必从之而乐矣!”二、司马光和夫人爱护公物好风尚司马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司马光的夫人张氏,是一位勤劳善良、孝敬父母的贤惠之女在司马光任职京兆府知府时,他便开始主动承担起家里一些琐事。
古今名人尊重他人的励志小故事分享8则尊重是人与人交往之间最重要的没美德。
尊重一个人对自身来说,是素质的体现。
对他人来说,则是一定意义上的礼貌。
从古到今,关于尊重的故事有许许多多,在这里就列举一二。
希望大家能从小故事中,获得启迪,尊重每一个身边的人!故事一、《买铅笔的商贩》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出于怜悯,他塞给拿人一元钱,不一会,他返回来,从卖笔那儿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自己忘取笔了,末了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
”几个月后,再次相遇,那卖笔人已成为推销商,并感谢纽约商,“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告诉了我,我是个商人。
”故事二、《鲁迅的故事》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
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
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
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故事三、《纪晓岚的幽默》纪晓岚有一天去游五台山,走进庙里,方丈把他上下一打量,见他衣履还整洁,仪态也一般,便招呼一声:“坐。
”又叫一声:“茶。
”意思是端一杯一般的茶来。
寒暄几句,知他是京城来的客人,赶忙站起来,面带笑容,把他领进内厅,忙着招呼说:“请坐。
”又吩咐道:“泡茶。
”意思是单独沏一杯茶来。
经过细谈,当得知来者是有名的学者、诗文大家、礼部尚书纪晓岚时,立即恭恭敬敬地站起来,满脸赔笑,请进禅房,连声招呼:“请上坐。
”又大声吆喝:“泡好茶。
”他又很快地拿出纸和笔,一定要请纪晓岚留下墨宝,以光禅院。
纪晓岚提笔,一挥而就,是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方丈看了非常尴尬。
故事四、《张良拾履》传说张良闲暇时在桥上散步,有一位老年人,身穿粗布短衣,走到张良呆的地方,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拾鞋。
值得尊重的“垃圾”舒尔茨和约瑟夫是美国纽约的两个生意人,他们平时经营着自己的小公司,有空的时候也会拿出一些积蓄,做小规模的投资。
2013年5月的一天,他们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非常不起眼的广告——郊区有一幢非常古老的别墅以3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
舒尔茨和约瑟夫商量,觉得买下来修缮一下再转手卖出去,至少可以赚到20万美元。
于是,他们各自拿出一半的钱,共同买下了那幢别墅。
在收拾打扫的时候,舒尔茨和约瑟夫发现这幢别墅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艺术仓库”,里面到处是绘画作品。
有些胡乱地丢弃在地上,有些则成捆地塞在大纸箱子里,整理好了,一数,居然多达7万幅。
舒尔茨和约瑟夫都惊呆了,这么多画,怎么处理好?自己购买的只是房子,并不包括这些画,他们决定物归原主,就租了一辆小货车,把这些画送到了原房主那里。
没想到原房主连连摆手说:“我不要,我不要,这些简直是垃圾,随你们怎么处理吧!”原房主是从一个名叫亚瑟·;皮那让的亲戚那里继承到这幢别墅的。
皮那让是一个毫无名气的画家,出生于1914年,为了绘画,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一辈子没有成家。
不过,皮那让的作品却从未得到过别人的认可,以至于他终生都没有卖出过自己的任何一幅作品。
1999年,85岁的皮那让带着遗憾郁郁而终。
原房主从皮那让那里继承过来后,这幢别墅就一直空着,现在因为急着用钱便决定出售,对于里面的画,他也权当是一些没人要的垃圾。
虽然得到了这样的回复,但舒尔茨和约瑟夫还是觉得这些画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心血,不应该随随便便地扔掉。
尽管皮那让是一个并不出名的画家,他的画也不受人欢迎,但是出于尊重,他们还是主动地另外拿出2500美元,买下了这些画,原房主为这笔意外之财开心不已,表示随他们怎么处置,自己都不会过问。
既然已经花了2500美元,总不能说扔就扔,舒尔茨和约瑟夫把这些画送到了纽约的一个艺术品拍卖行,他们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打算能卖多少算多少。
一开始,拍卖行的人听到皮那让这个名字毫无兴趣,后来,当舒尔茨拿出几幅画给他们看了以后,拍卖行的人都惊呆了。
讲究卫生的重要性——以帕斯卡尔·穆尔森(Pascal Molson)的故事为例讲究卫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生活习惯。
这不仅关乎我们自身的健康,也涉及到他人的福祉。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述一个关于讲究卫生的名人故事——帕斯卡尔·穆尔森(Pascal Molson)的经历。
帕斯卡尔·穆尔森是一位著名的法国厨师,他以其精湛的厨艺和独特的创意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的成功背后有一个重要的秘诀——严格的卫生习惯。
从小,帕斯卡尔就跟随父母在餐厅工作,他亲眼目睹了父母如何严谨地遵守卫生规定,为顾客提供安全美味的食物。
这种家庭氛围让帕斯卡尔认识到,讲究卫生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尊重。
尊重顾客的健康,尊重自己的职业。
成年后,帕斯卡尔成为了一名厨师,他始终将卫生作为烹饪的首要原则。
每天进入厨房前,他都会换上干净的工作服,戴上洁白的围裙和帽子,确保自己的着装符合卫生标准。
在烹饪过程中,他更是严格遵守食材清洗、炊具消毒等操作规范,确保每一道菜品都符合卫生标准。
有一次,帕斯卡尔所在的餐厅接待了一位贵宾。
为了展示餐厅的特色,帕斯卡尔精心准备了一道复杂的海鲜拼盘。
然而,在烹饪过程中,他发现其中一只龙虾的肉质有些松软,可能是存储不当导致的。
虽然这只龙虾的问题并不明显,但帕斯卡尔还是坚决将其撤下,换上了另一只新鲜的龙虾。
他认为,即使是一点点的不完美,也可能影响到顾客的体验和健康。
这种对卫生的执着追求让帕斯卡尔的餐厅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帕斯卡尔的故事告诉我们,讲究卫生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当我们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时,我们就会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细节,从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
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家庭中,我们都应该时刻保持警惕,遵守卫生规定,做到勤洗手、保持环境整洁、不乱扔垃圾等。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还能为身边的人树立一个好榜样。
讲究卫生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需要我们多花一点点心思和时间。
爱护环境的名人故事
有很多名人都以爱护环境、推动环保运动而著称。
以下是其中几位名人的故事:
1.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作为好莱坞明星,迪卡普里奥一直致力于环保事业。
他成立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基金会”,用于支持全球环保项目和倡议,并积极倡导减少碳排放、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海洋生态系统。
2. 珍妮-麦克尼尔(Jane Goodall):作为动物行为学家和保育家,麦克尼尔长期致力于大猩猩保护。
她的研究工作和倡导活动提高了人们对大猩猩面临的生存威胁和森林砍伐的认识,推动了自然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的工作。
3. 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摩尔是英特尔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环保倡导者。
他投资于一些环保项目,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研究。
4. 丽莎·杰克逊(Lisa Jackson):杰克逊曾担任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署长,是美国历史上首位非裔女性担任这一职务的人。
她在任期内致力于推动环境法规、减少污染和加强环境保护。
这些名人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资源,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人参与到环保运动中来。
敬佩捡垃圾的老人作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
有的人衣着光鲜,出入高楼大厦;有的人默默无闻,却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一位让我敬佩不已的老人,他是一位捡垃圾的老人。
这位老人,经常出现在我们小区附近的街道上。
他个子不高,背有点驼,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就像被岁月这把刻刀深深地雕琢过。
他总是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衣服,脚上的鞋子也破了几个洞。
但你可别小瞧他,他身上有着一种让人敬佩的力量。
每天清晨,当太阳还在睡懒觉的时候,老人就已经推着他那辆破旧的三轮车出发了。
车上装着几个大袋子,还有一些捡垃圾用的工具。
他沿着街道慢慢地走着,眼睛不停地搜索着路边的垃圾桶,只要看到有能卖钱的东西,他就会像发现宝贝一样,迅速地捡起来放进袋子里。
有时候,垃圾桶里的味道特别难闻,路过的人都会捂着鼻子快步走开。
可老人却毫不在乎,他认真地翻找着,不放过任何一个有价值的东西。
有一次,我看到他在垃圾桶里捡到了一个还没喝完的饮料瓶,他把剩下的饮料倒掉,然后用袖子擦了擦瓶子,小心翼翼地放进了袋子里。
那认真的样子,仿佛他捡到的不是一个瓶子,而是一件珍贵的宝物。
有人可能会觉得,捡垃圾能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我却不这么认为。
这位老人靠着自己的双手,努力地生活着,不偷不抢,不依赖别人。
他用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做出了一份小小的贡献,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而且,老人还特别善良。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玩具丢进了垃圾桶,正着急得要哭。
老人看到了,二话不说,把手伸进垃圾桶里,帮小朋友把玩具找了出来,还擦干净递给了他。
小朋友开心地笑了,老人也笑得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
虽然这位老人只是一个平凡的捡垃圾者,但他的勤劳和善良却深深地打动了我。
他让我明白,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我们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靠自己的努力,就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我从心底里敬佩这位捡垃圾的老人,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像他一样,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温暖和美好。
关于名人尊重他人的事例、小故事1、张良拾履_尊重他人的事例传说张良闲暇时在桥上散步,有一位老年人,身穿粗布短衣,走到张良呆的地方,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拾鞋。
”张良猛然一惊,真想揍他,一见如此大的年纪,就给他拾了鞋。
老人要张良替他穿上,张良既已为他拾鞋了,也就跪下来为他穿鞋。
穿好后,老人笑着走了。
走了1里远,又返回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很可以培养,过5天,天一亮你来等我。
”过了5天,张良来时,老人已先到,批评他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能迟到?过5天,你再来等我。
”第二次,张良又迟到了。
第三次,他半夜就去了。
老人很高兴,送给张良一部书,并且告诉他说:“读了这部书,就可做帝王的老师了。
后10年你会发迹。
13年后,你会在济北遇到我,谷城山下有块黄石就是我。
”天亮后,张良一看,原来是一本兵书,叫《太公兵法》。
张良得到这本书后。
认真阅读,终于学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领,据传说,13年后,张良跟随高祖路过济北,果真在谷城山下看见一块黄石,张良取回它,并把它当做珍宝供奉、张良死后,就和这块黄石合葬在一起。
2、卓别林尊重他人的小故事在一次巡回表演的过程中,卓别林通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了一个对他仰慕已久的观众。
卓别林和对方很谈得来,很快就成了关系不错的朋友。
在表演结束之后,这个新朋友请卓别林到家里做客。
在用餐前,这个身为棒球迷的朋友带着卓别林观看了自己收藏的各种各样和棒球有关的收藏片,并且和卓别林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心爱的棒球比赛。
朋友对棒球爱到了痴迷的境界,一旦打开话匣子之后就收不住了,滔滔不绝地和卓别林谈起了棒球运动。
从对方谈起棒球开始,卓别林的话就少了很多,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朋友在讲,他则微笑注视着对方并认真地听着。
朋友说到高兴的地方,两只手兴奋异常地比画了起来,他说起自己亲自体验到的一场精彩比赛时,仿佛已经置身于万人瞩目激动人心的棒球场上了,完全沉浸在了对那场比赛的回味之中。
卓别林仍旧微笑着看着对方,偶尔插上几句,让朋友更详细地介绍当时的场景。
社会垃圾典型事例材料范文一、“高铁霸座男”在一趟高铁列车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
有个男子,我们就叫他霸座男吧。
他买的是二等座靠过道的票,可一上车,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坐在了靠窗的位置上,那座位可是别人的啊。
乘务员过来礼貌地提醒他,说:“先生,您坐错位置了,这个靠窗的座位不是您的呢。
”你猜这霸座男怎么着?他就像个无赖一样,翘着二郎腿,慢悠悠地说:“我就坐这儿了,怎么着吧。
我站不起来,你给我找个轮椅来。
”乘务员那是好言相劝啊,跟他解释列车的规定之类的。
可他呢,根本就不听,还开始胡搅蛮缠,一会儿说自己买了票就有权利坐,一会儿又说车上的位置没那么严格区分。
周围的乘客都看不下去了,纷纷指责他,可他就像脸皮厚得城墙一样,根本不在乎。
这事儿可不仅仅是他坐错位置这么简单,他这种破坏公共秩序、毫无公德心的行为,就像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把整个车厢的和谐氛围都给破坏了。
二、小区里的“垃圾制造王”在我住的小区里,有这么一位让人头疼的主儿。
这位仁兄那制造垃圾的能力简直是无人能及啊。
他家门口就像一个小型垃圾场。
每天啊,各种快递盒子、外卖餐盒就堆在门口。
那些没吃完的外卖,剩饭剩菜散发着阵阵恶臭,引得苍蝇蚊子在那开大会。
有时候垃圾多到都挡住了过道,邻居们从他家门口经过都得捂着鼻子小心翼翼地走,就像在走地雷阵一样。
物业的工作人员来提醒他,让他把垃圾及时清理掉,放到楼下的垃圾桶里。
他倒好,满不在乎地说:“放这儿怎么了?我交了物业费,这楼道也有我的份儿。
”他完全不考虑其他居民的感受,这种自私自利、缺乏公共卫生意识的行为,真是让整个小区的形象都大打折扣。
三、网络喷子的“狂欢”现在网络发达了,这网络上也有不少社会垃圾存在呢。
就拿那些网络喷子来说吧。
有一次,一个小姑娘在网上分享了自己努力减肥成功的经历,照片里的她阳光自信。
结果呢,那些喷子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围了过来。
有的说:“减个肥就出来显摆,肯定是用了什么不正当手段。
”还有的说:“这也叫减肥成功?还是那么丑。
我最敬佩的人
我最敬佩的人是那个捡垃圾的老人。
你们可能要问我为什么敬佩他?让我来告诉你。
那是一个下午,刚来几天的清洁工又走了。
突然听到有人喊:“清洁工来了!”人们立刻把各家的垃圾倒进了车里。
马上车上发出了臭气,没人敢靠近。
而老人却把不小心倒在外面的东西铲起来,走了。
此后,每天都是这样,老人每天都小心翼翼避开晒着的衣服。
后来,我们才知道,老捡垃圾的原因是因为他儿子有病,而家里又穷,只好来收垃圾,挣点钱给儿子治病。
大家应该用时会看到许多乞讨的。
那些人既不年迈又没有伤,却向路人乞讨,而老人却用双手来挣钱!因为的、靠自己双手挣来的饭才香,用劳动换来的钱花着才舒服!
所以我最敬佩这个老人。
值得尊重的“垃圾”
舒尔茨和约瑟夫是美国纽约的两个生意人,他们平时经营着自己的小公司,有空的时候也会拿出一些积蓄,做小规模的投资。
2013年5月的一天,他们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非常不起眼的广告——郊区有一幢非常古老的别墅以3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
舒尔茨和约瑟夫商量,觉得买下来修缮一下再转手卖出去,至少可以赚到20万美元。
于是,他们各自拿出一半的钱,共同买下了那幢别墅。
在收拾打扫的时候,舒尔茨和约瑟夫发现这幢别墅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艺术仓库”,里面到处是绘画作品。
有些胡乱地丢弃在地上,有些则成捆地塞在大纸箱子里,整理好了,一数,居然多达7万幅。
舒尔茨和约瑟夫都惊呆了,这么多画,怎么处理好?自己购买的只是
房子,并不包括这些画,他们决定物归原主,就租了一辆小货车,把这些画送到了原房主那里。
没想到原房主连连摆手说:“我不要,我不要,这些简直是垃圾,随你们怎么处理吧!”
原房主是从一个名叫亚瑟·;皮那让的亲戚那里继承到这幢别墅的。
皮那让是一个毫无名气的画家,出生于1914年,为了绘画,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一辈子没有成家。
不过,皮那让的作品却从未得到过别人的认可,以至于他终生都没有卖出过自己的任何一幅作品。
1999年,85岁的皮那让带着遗憾郁郁而终。
原房主从皮那让那里继承过来后,这幢别墅就一直空着,现在因为急着用钱便决定出售,对于里面的画,他也权当是一些没人要的垃圾。
虽然得到了这样的回复,但舒尔茨和约瑟夫还是觉得这些画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心血,不应该随随便便地扔掉。
尽管皮那让是一个并不出名的画家,他的画也不受人欢迎,但是出于尊重,他们还是主动地另外
拿出2500美元,买下了这些画,原房主为这笔意外之财开心不已,表示随他们怎么处置,自己都不会过问。
既然已经花了2500美元,总不能说扔就扔,舒尔茨和约瑟夫把这些画送到了纽约的一个艺术品拍卖行,他们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打算能卖多少算多少。
一开始,拍卖行的人听到皮那让这个名字毫无兴趣,后来,当舒尔茨拿出几幅画给他们看了以后,拍卖行的人都惊呆了。
这些画的艺术成就高得惊人,画评师一致认为,这是眼下这个时代里最好的抽象派作品,他们甚至认为皮那让突破性地开创了许多新画艺。
此后的一个月里,拍卖行把这些画卖出了一半,舒尔茨和约瑟夫收到了3000万美元的回报。
至于另一半作品,拍卖行和舒尔茨、约瑟夫商量,等过几年皮那让的名气更高一些后再拿出来拍卖,相信能拍出更高的价格。
舒尔茨和约瑟夫花了30万美元投资房子,却意外地收获了一笔将会远远超过3000万美元的回报。
对于他们的奇遇,拍卖行的人作出了这样的评价:“这与他们的投资眼光无关,所有的一切只是因为他们懂得尊重别人,懂得尊重别人的心血和劳动,如果不是这样,他们也会把这些艺术珍品当成垃圾扔掉。
”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随着画作的公开,皮那让的声誉果然日渐提高,许多画评师和收藏家都认为他是一位被长期低估与冷落的优秀画家。
对于死去的皮那让来说,或许这才是真正值得欣慰的事情吧!
编辑手记
两个名不见经传的投资人,出于“这些画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心血”的心生恻隐,让世人发现一位天才画家皮那让的同时,自己也赚取了一大笔金钱。
这是件令人振奋的事。
很多人艳羡的同时,或许会产生和
拍卖行同样的想法——“这与他们的投资眼光、运气无关”,所有的一切只是因为他们懂得尊重别人的心血和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