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目象形字
- 格式:ppt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15
象形字的种类一、人体类象形字1. “人”甲骨文的“人”字像一个侧身站立的人形,有头、身和下肢。
这个字通过描绘人的大致轮廓来表示“人”的概念。
2. “目”甲骨文的“目”字就像一只眼睛的形状,中间的眼珠部分清晰可见。
它是对人眼睛外形的直接描绘,以此表示眼睛这一器官。
3. “口”甲骨文的“口”字形状就像人的嘴巴,是一个简单的开口形状。
这是通过模仿嘴巴的外形来表示“口”这个概念。
二、自然物类象形字1. “日”甲骨文的“日”字是一个圆形中间加一点,圆形表示太阳的轮廓,中间的一点可能表示太阳的黑子或者是光芒的一种象征。
它是对太阳外形的直观描绘。
2. “月”甲骨文的“月”字像一弯新月的形状。
因为月亮在不同时间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而新月的形状比较有代表性,所以古人用这个形状来表示“月”。
3. “山”甲骨文的“山”字像三座山峰并立的样子,中间的山峰较高,两边的山峰稍低,通过描绘山的大致形状来表示“山”的概念。
三、动物类象形字1. “牛”甲骨文的“牛”字突出了牛的头部特征,尤其是牛角的形状,牛角向上弯曲,下面是牛的面部轮廓。
这是根据牛最显著的特征来构造象形字。
2. “羊”甲骨文的“羊”字重点刻画了羊的头部,尤其是羊角的形状,羊角向下弯曲,与牛的角有明显区别,通过这种独特的头部形状来表示“羊”。
3. “马”甲骨文的“马”字描绘了马的头部、鬃毛、四条腿和尾巴。
马的头部较大,鬃毛竖起,四条腿奔跑的姿态也有所体现,整体勾勒出马的形象。
四、器物类象形字1. “皿”甲骨文的“皿”字像一个盛东西的容器的形状,有大口和宽腹,底部可能是平的或者微微凸起。
它是对古代容器外形的象形描绘。
2. “鼎”甲骨文的“鼎”字非常形象地画出了鼎的形状,有三足(有的是四足)、两耳和大肚子,鼎在古代是重要的礼器和炊具,这个字很好地反映了鼎的外观特征。
3. “壶”象形字中的“壶”字描绘了壶的壶身、壶嘴和壶把等部分,通过这些部件的组合来表示壶这种器物的外形。
古代人分析汉字,归纳出了六种条例,这就是六书,即汉字的六种构成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我们所说的造字法主要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转注和假借一般说是用字法。
象形是用线条来描画实物形状的造字法。
例如:“
(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
(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
(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
(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
常见的象形字
手、牙、象、目、耳、牛、羊、
羽、龙、马、禾、竹、门、刀、
弓、册、山、水、川、日、月、
人、口、云、井、火、田、雨。
附:八十个常见的象形字图文解读。
《口耳目》知识清单一、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口、耳、目”这几个字,虽然简单,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演变。
在远古时期,人们最初的交流方式可能是简单的手势和声音。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准确地记录和传递信息,逐渐产生了象形文字。
“口”字的形状就像一个张开的嘴巴,形象地描绘了嘴巴的样子;“耳”字则像是一只耳朵的轮廓;“目”字则如同一只眼睛。
经过漫长的岁月,汉字不断演变和发展。
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等,其形态和结构逐渐规范和统一,但基本的象形特征仍然得以保留。
二、“口”字的相关知识1、读音与声调“口”字的读音为“kǒu”,声调为三声。
2、笔画与笔顺它一共有 3 画,笔顺为:竖、横折、横。
3、含义与用法“口”的基本含义是指人和动物进食、发声的器官。
比如“嘴巴”“口腔”。
同时,它还可以表示容器通外面的地方,像“瓶口”“碗口”;也能表示出入通过的地方,例如“门口”“港口”;还可以表示破裂的地方,如“伤口”“裂口”。
在词语中,“口”字常常作为偏旁部首,组成很多与嘴巴、语言相关的字,比如“吃”“喝”“叫”等。
4、相关成语和俗语与“口”有关的成语有“口若悬河”,形容一个人能说会道,口才极好;“口不择言”,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俗语有“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提醒人们要注意饮食卫生和说话的分寸。
三、“耳”字的相关知识1、读音与声调“耳”字读音为“ěr”,声调为三声。
2、笔画与笔顺它一共有 6 画,笔顺为:横、竖、竖、横、横、横。
3、含义与用法“耳”主要指耳朵,是听觉器官。
如“耳朵”“耳郭”。
同时,“耳”字也有像耳朵一样位于两旁的东西的意思,比如“木耳”“银耳”。
在词语中,“耳”字常出现在与听觉、声音相关的词汇里,像“耳闻”“耳听”。
4、相关成语和俗语成语“耳濡目染”,意思是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掩人耳目”,遮掩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骗人。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口耳目
以下是一年级上册语文第3 课《口耳目》的课堂笔记:
一、会写字及组词
口(人口、口才、门口)
耳(耳朵、木耳、耳目)
目(目光、目的、双目)
二、会认字及组词
足(手足、足球、知足)
站(站立、站岗、站队)
坐(坐下、坐车、坐船)
三、理解词语
站:如站立、站岗、站队。
坐:如坐下、坐车、坐船。
四、教材分析
《口耳目》是一篇象形字归类识字的课文,形象地展示了人体口、耳、目的作用。
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展示人体器官的作用;第二部分用两句儿歌,揭示人体器官的作用。
这一课要求认识的字大多是人体器官的名称,学生在生活中都比较熟悉,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图画、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帮助学生识字。
常见的象形字有山、人、弓、口、目、鱼、又、木、虎、鸟。
1、山:甲骨文和金文字形。
“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人:甲骨文字形。
“人”是汉字部首之一。
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3、弓:甲骨文字形,像弓形,有弓背和弓弦,后省去弓弦,只剩下弓背,隶变后变成现在的“弓”字。
“弓”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弓”的字多与“弓箭”有关系。
本义:射箭或打弹的器械。
4、口:甲骨文字形。
本义:口腔器官,嘴。
5、目:甲骨文和小篆字形。
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
“目”具有书面语色彩。
本义:眼睛。
6、鱼:甲骨文字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7、又:甲骨文字形,从“又”的字多与手的动作有关。
本义:右手。
8、木:甲骨文字形。
“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
本义:树木。
9、虎: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
本义:老虎。
10、鸟:甲骨文字形,小篆作字形。
本义:飞禽总名。
《口耳目》课文一、课文原文。
手足口耳目,人的五件宝。
手足口耳目,学习和劳动,天天离不了。
二、生字学习。
1. 口。
- 读音:kǒu。
- 字形:象形字,像人的嘴巴的形状。
- 组词:开口、人口、口才。
- 书写指导:写的时候注意第二笔横折的横段不要太长,折段稍向里收,最后一笔横封口。
2. 耳。
- 读音:ěr。
- 字形:象形字,像耳朵的形状。
- 组词:耳朵、耳目、木耳。
- 书写指导:横间距要均匀,最后一横最长,竖要写直。
3. 目。
- 读音:mù。
- 字形:象形字,像眼睛的形状。
- 组词:目光、耳目、目的。
- 书写指导:横与横之间距离相等,中间两横不碰到右边的竖。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口、耳、目”等7个生字,会写“口、目”等4个字。
2. 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3. 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认识生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 了解象形字的特点,能根据字形理解字义。
2. 教学难点。
- 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五、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
- 展示象形字的演变过程的图片或动画,如口、耳、目的象形字到现代汉字的演变,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汉字的奇妙变化,理解象形字的特点。
2. 游戏教学法。
- 例如玩“猜字游戏”,教师出示象形字的图片,让学生猜对应的现代汉字,或者教师说生字,让学生用身体部位来表示这个字的含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六、课堂练习。
1. 看图片写生字。
- 出示口、耳、目的象形字图片,让学生写出对应的现代汉字。
2. 生字组词填空。
- ()朵()光开()3. 找朋友(连线)。
- 口——开口。
- 耳——耳朵。
- 目——目光。
象形字的产生和意义
1.象形字的产生: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
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石刻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
例如中国甲骨文的象形字“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特别是繁体的[龜])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繁体的[門]更像)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
“酒”字去掉三点水就像一个酒瓶里面有酒,所以酒去掉三点水也读jiǔ,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2.象形字的意义:
象形字的产生,是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使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更为密切,并开始成为真正记录语言的工具。
从造字方法来看,象形字最能反映本义。
例如“身”字,古文字像女子侧身大腹怀孕之形,其本义为身孕。
【精品】人教新课标版一年级上语文同步阅读2口耳目耳朵课内语段1. 我是小小书法家。
十木禾2.认一认,练一练。
名师导读:《口耳目》是象形字归类识字。
12个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
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耳朵》又会让我们知道什么呢?大家读一读就会明白哦!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耳朵树叶是小树的耳朵,喜欢偷听鸟儿的对话。
禾苗是大地的耳朵,喜欢偷听种子的心事。
雨点是春天的耳朵,喜欢偷听花儿的歌声。
大雪是冬天的耳朵,喜欢偷听麦苗的窃语。
鉴赏感悟耳朵我们大家都熟悉,每个人都有耳朵。
那么大自然中的耳朵你可知道么?它们都听什么呢?认真朗读,并试着说一说。
练习提升1.帮小树叶找朋友,拼一拼,连一连。
ěr tīng shì xǐ mài diǎn听耳喜事点麦2.下面的哪些字能组成词语呢?组一组,并写在盘子里。
耳禾朵春苗天3.根据诗歌内容填一填。
()是小树的耳朵;()是大地的耳朵;()是春天的耳朵;()是冬天的耳朵。
知识链接几个象形字的由来口:本指人吃东西和说话的器官。
古时候“口”与“嘴”义不同,“口”指人口;“嘴”指“鸟嘴”,也泛指鸟兽之口。
后来“口”和“嘴”成为同义词,指人或动物用来吃东西和发出声音的器官。
日:像其轮廓,一点表明其为实体。
火:像火焰的形状。
竹:像竹叶下垂的形状。
参考答案:课内语段2.3.举例:(1)本(2)三(3)日同步阅读1.2.禾苗春天耳朵3.树叶禾苗雨点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