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5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10.55 MB
- 文档页数:66
自然资源及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学习目标】1.深刻认识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理解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会分析我国风能、太阳能分布特点及原因,会分析沿海地区大力开发新能源的原因、意义和区位条件。
3.结合常见的天气系统和我国地形分布特点,能分析旱涝、台风、寒潮、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增强自己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学习策略】1.列举自然资源,并从性质角度对列举出的自然资源进行分类。
列举近年来世界和我国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灾害形成原因、危害、防御措施。
2. 列表说明不同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课堂活动】探究活动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列举自己知道的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并评判列举出的是否符合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的概念。
(2)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列表说明不同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关系,同学之间相互评判。
(3)读中国地形图,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太阳能丰富地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不同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具体原因不同)我国太阳能相对贫乏的地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风能丰富的地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知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基础再现]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具体分析如下: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四、部分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危害1.主要气象灾害【配套练习】1.下面的甲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乙图为甲图中A、B间拟修建公路所经某处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若在A、B之间修建一条平缓的公路,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公路穿行在南岭地形区B.路线选择的合理海拔应小于250 mC.公路应分布在山间盆地D.修高架桥的桥桩打在③处比④处牢固(2)调查发现,该区域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间盆地,关于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山间盆地,地势较平坦B.沿河分布,水资源相对丰富C.气候适宜,利于发展种植业D.沿河分布,水运便利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和等高线数值可判断出该地区属于江南丘陵;公路应分布在山间盆地的东部;公路选择的合理海拔应为250~260 m;高架桥的桥桩打在④处比③处牢固,因为④处位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经侵蚀后,剩余部分的拱形结构较稳固。
第(2)题,山间盆地地势较平坦,利于聚落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山区聚落沿河分布,水资源相对丰富,水运便利,利于生产和生活;该区域海拔差别较小,气候相差不大,因此,气候不是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因素。
答案(1)C、(2)C2.读北冰洋冰面范围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冰洋冰面范围产生图示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北冰洋冰面范围的变化对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危害有哪些?(3)北冰洋冰面变化有利于缩减从北美到亚欧大陆东西岸航运的时间和成本,为什么?(4)为抑制气候变暖的趋势,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请简要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可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