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兆以太网纵横谈
- 格式:pdf
- 大小:86.77 KB
- 文档页数:2
千兆网技术综述一. 传统网络的局限性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网络是以太网,安装了以太网的局域网已达到1亿个。
根据IDC的统计数字, 以太网的上网速率是每年3000万个结点,这两个数字都要比令牌环网高出一个数量级。
以太网具有简单、花费少、易于使用的特点,快速以太网仍然保持了以太网简单易用的特性,而千兆位以太网也同样遵循了这一传统。
在我们描述传统网络的局限性时将以以太网(Ethernet)为主。
系统网络结构的限制。
先从网络的广播谈起网络技术发展至今,无论在网络节点(即Node, 通常指PC机或工作站)之间还是在网络之间,若要进行通信, 首先要通过源站点发广播来寻找目的站点。
这说明了广播在网络上存在的必要性。
但是对于网络和网络节点而言,它们又不需要太多的广播。
这是因为:其一,从网络节点的角度来看,太多的广播会使PC机或工作站的性能下降, 因为当其网络端口接收到每个广播包时, 它们的CPU必须要停下正在进行的工作,去处理接收到的每个广播包, 看一看是否是自己应接收的数据包;其二,从网络的角度来看,广播太多必然使网络的有效带宽利用率下降;最后,广播多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造成广播风暴,导致网络瘫痪无法工作;另外,如果是采用多种网络协议(如IP、IPX、AppleTalk等) 构成的网络,对于使用IP协议的网络或节点来讲,它们根本就不需要接收IPX或是AppleTalk的广播, 实际上却又不得不接受,反之亦然。
可以说, 多种网络协议的广播包在网络上的广播又是一种非常无奈的现象。
谈到传统的网络结构,必然就要涉及到两种网络互连设备:桥接器和路由器。
桥接器是一种局域网互连设备,其特点是构造比较简单、处理速度快。
但是,由于它与网络协议无关, 因此也就无法对来自不同网段的广播,尤其是不同协议的广播进行分类。
正是由于这一点,当桥接结构随着网络规模不断扩大时, 就非常容易造成大量的网络上的广播,甚至使网络无法正常工作。
路由器是智能化程度高、功能强且十分复杂的网络设备,除了实现网络互连的功能外,对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千兆以太网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在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太网技术的出现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高速连接网络的便利。
而在以太网技术的基础上,千兆以太网技术的出现则使得网络传输速度大大提高,更为高效和稳定。
本文将详细分析千兆以太网技术的优势和应用。
一、千兆以太网技术的优势1.传输更快速千兆以太网技术相对于以前的百兆以太网技术,其传输速度更快,能够让人们更快地访问和传输网络信息和资源。
每秒传输1千兆字节的数据,网络上的高清、3D、VR等同步体验不再卡顿,实现高带宽、低延迟。
这样就可更快的传输文件和举行视频会议等。
2.稳定性更高千兆以太网技术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是由于千兆以太网技术使用更高质量的网络电缆和物理接口,有效避免了数据传输中出现的差错或丢包,确保网络设备快速响应,让网络连接稳定更加可靠。
3.拓扑结构更灵活千兆以太网技术采用多路径、分散式交换体系,不像以前的以太网技术在多个节点之间形成单向环路,因此当遇到故障的时候,也不会让整个网络瘫痪。
这使得千兆以太网技术的拓扑结构更为灵活,提高了网络的弹性和可靠度。
二、千兆以太网技术的应用1.数据中心及云计算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技术越来越成熟。
而千兆以太网技术的出现对其应用起到了更加积极的作用。
例如,通过使用千兆以太网技术能够实现高性能的数据中心网络,应对高容量和高速率的数据中心网络流量要求。
2.高速路由器传统以太网路由器无法满足高速数据交换的要求。
而千兆以太网技术的出现,可以让网络带宽更大、网络流量更加畅通,竞争力更加强劲。
同时可满足家庭日常网络及职场办公等交换机和路由器需求,在多媒体、游戏和在线商店应用中提供优异的传输性能。
3.智能家居和物联网智能家居和物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化和便利。
但是,这些网络设备之间都需要进行连接和传输数据。
千兆以太网技术则能够更好地满足这种连接和传输要求。
尤其是在更多媒体丰富、设备类型多样的情况下,在数据安全方面表现更为出色。
计算机网络知识:高速网络技术之千兆以太网特点越来越拥挤的网络交通促使网络管理员寻求一种高速网络技术来解决带宽问题。
尽管每个网络需要解决的问题都不相同,但千兆以太网具有以下优点:简单、直接的转移;低成本;支持新应用程序能力强;弹性化的网络设计。
(1)简单、直接地转移到高性能平台网络管理员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如何得到更高的带宽,而不改变现有的网络结构;千兆以太网可以做到这一点,它和以前的以太网以及快速以太网几乎一样;都支持相同的IEEE802.3帧格式以及全双工和流控制模式。
千兆以太网就是以太网,只是更快了。
(2)以太网帧格式千兆以太网和低速以太网的连接很简单,只需通过局域网交换机或路由器就可以了。
千兆以太网采用和以太网、快速以太网一样的可变长的(64~1514字节)IEEE802.3帧格式,这使得千兆以太网的升级极为平滑,简单易行。
相反,其他高速网络技术都采用不同的帧格式。
比如,ATM采用的是一个定长的信元。
当以太网、快速以太网与ATM连接时,交换机或路由器必须把ATM的信元转换为以太网的帧,反之亦然。
(3)全双工和半双工方式根据IEEE802.3x的定义,当两个节点以全双工模式通信时,线路上能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包。
千兆以太网在全双工模式下遵循该标准进行通信。
1998年后,几乎所有的千兆以太网产品都支持全双工。
千兆以太网也遵循标准以太网的流控制模式以避免冲突和拥挤。
当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时,千兆以太网采用基本的CSMA/CD协议模式来解决共享媒体的线路争夺。
在千兆速度下,千兆以太网CSMA/CD模式被增强了,以便维护一个更大的碰撞冲突范围;如果没有这种增强模式,长度较小的以太数据包将在传输节点侦听到冲突之前传输完毕,从而违背了CSMA/CD的规定。
优点光缆传输的实现与发展形成了它的几个优点。
相对于铜线每秒1.54MHZ 的速率?光纤网络的运行速率达到了每秒2.5GB。
从带宽看,很大的优势是:光纤具有较大的信息容量,这意味着能够使用尺寸很小的电缆,将来就不用更新或增强传输光缆中信号。
光纤电缆对诸如无线电、电机或其他相邻电缆的电磁噪声具有较大的阻抗,使其免于受电噪声的干扰。
从长远维护角度来看,光缆最终的维护成本会非常低。
光纤使用光脉冲沿光线路传输信息,以替代使用电脉冲沿电缆传输信息。
在系统的一端是发射机,是信息到光纤线路的起始点。
发射机接收到的已编码电子脉冲信息来自于铜线电缆,然后将信息处理并转换成等效的编码光脉冲。
使用发光二极管或注入式激光器产生光脉冲,同时采用透镜,将光脉冲集中到光纤介质,使光脉冲沿线路在光纤介质中传输。
由内部全反射原理可知,光脉冲很容易眼光纤线路运动,光纤内部全反射原理说明了当入射角超过临界值时,光就不能从玻璃中溢出;相反,光纤会反射回玻璃内。
应用这一原理制作光纤的多芯电缆,使得与光脉冲形式沿光线路传输信息成为可能。
光纤传输具有衰减小、频带宽、抗干扰性强、安全性能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所以在长距离传输和特殊环境等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传输介质是决定传输损耗的重要因素,决定了传输信号所需中继的距离,光纤作为光信号的传输介质具有低损耗的特点,光纤的频带可达到1.0GHz以上,一般图像的带宽只有8MHz,一个通道的图象用一芯光纤传输绰绰有余,在传输语音、控制信号或接点信号方面更为优势t光纤传输中的载波是光波,光波是频率极高的电磁波,远远比电波通讯中所使用的频率高,所以不受干扰。
且光纤采用的玻璃材质,不导电,不会因断路、雷击等原因产生火花,因此安全性强,在易燃,易爆等场合特别适用。
组成部分光源(又称光发送机),传输介质、检测器(又称光接收机)。
计算机网络之间的光纤传输中,光源和检测器的工作一般都是用光纤收发器完成的,光纤收发器简单的来说就是实现双绞线与光纤连接的设备,其作用是将双绞线所传输的信号转换成能够通过光纤传输的信号(光信号)。
前言INTERNET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国际互联网,通过它用户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和资源。
同样,INTERNET的发展也导致了INTRANET的出现,INTRANET给各行业带来了全新的生命活力。
呈几何比例增长的用户频繁地点击WEB、发MAIL来获取各种信息,使网络流量大量地涌入主干,使得原先的网络流量格局80/20发生了逆转,主干的流量不再是20%。
局部的高性能处理器使终端不再是瓶颈。
100M的网络方案已远不能满足今天的发展。
在5年前,一个每秒达到1000兆位的LAN看起来简直就是浪费,但是在今天,它是一个合理的投资。
LAN的应用所产生的业务类型比以往都有更多媒体形式,包括用户间共享更多的图形、影像和动态文件。
此变化的另一方向为实时多媒体应用的出现。
比如,视像培训即我们身边的常见应用.作为一个基本的要求,事实上------不管是622兆的ATM还是1000兆的Ethernet,必须建造快速主干以满足更快的网络需求。
在今天,不同的因素集中在不断扩展的LAN的带宽需求中。
网络向高带宽过渡,必须是合理、可靠的。
目前校园网主干网的技术是以快速以太网、ATM、FDDI等为主。
将FDDI升级,而提供千兆位的带宽成本较高,因而千兆级的校园网的主干技术只有两种选择:用千兆以太网取代快速以太网或采用ATM。
自从1992年以来,ATM就开始独占掌握高速LAN的思想,成为主流,即使是交换技术和快速以太网的出现。
ATM根本上允许在以SONET的速率处理多种业务类型和拓展,同时ATM发展比较成熟。
以太网技术经历了从共享的Ethernet 到10兆的交换和100 兆快速Ethernet的过程;随着Gigabit Ethernet的出现,这些庞大的基于Ethernet的设备、适配卡和交换器使得带宽达到1,000 Mbps 的Gigabit Ethernet也比较适合作为一个主干核心。
那么,在主干之争究竟鹿死谁手呢?下面是Gigabit Ethernet 和ATM的性能比较Gigabit Ethernet优点●价格比较低廉●升级比较方便●采用许多与Ethernet 和Fast Ethernet相同的管理,不需要追加管理投资缺点●工作站和服务器无法获得高吞吐量性能的好处●缺少新的交换和路由硬件●由于通过的铜线和共享式网络,使其距离受到限制●没有服务品质的保障●标准目前还没推出ATM优点●许多厂商已经推出可用的产品●保证服务品质(QoS)●可靠地、可扩展的带宽缺点●需要重新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相对来说比较贵,需要构造新的网络基础设备●标准尚待完善我们就上面的几点进行细致地分析:目前,尽管热衷于ATM的支持者开始认同Gigabit Ethernet,而且Gigabit Ethernet厂商的产品已经逐步成型,并在第三层交换和QoS方面开始增强;但是ATM方面的MPOA(multiprotocol over ATM) 协议已经完成。
千兆以太网标准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是一种高速以太网技术,它的传输速率达到了1千兆比特每秒(Gbps)。
在当今日益发展的网络环境中,千兆以太网标准已经成为了企业和数据中心网络的主流选择。
本文将对千兆以太网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技术特点、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千兆以太网标准采用了全双工模式,能够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数据,大大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与此同时,千兆以太网还采用了高速的数据传输率和先进的编码技术,能够在保证高速传输的同时保持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使得千兆以太网成为了大规模数据传输和视频流媒体应用的理想选择。
其次,千兆以太网标准在企业网络和数据中心网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企业网络中,千兆以太网能够满足大规模数据传输和高清视频会议等应用的需求,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
在数据中心网络中,千兆以太网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支持大规模的服务器集群和云计算应用,为数据中心的高性能运行提供了坚实的网络支持。
此外,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千兆以太网标准也在不断演进和升级。
未来,随着数据中心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千兆以太网标准将继续向更高速率和更低延迟的方向发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需求。
总的来说,千兆以太网标准作为一种高速、稳定、可靠的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和数据中心网络的主流选择。
它的技术特点和广泛应用为网络通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同时也为未来网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相信千兆以太网标准将会在未来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对千兆以太网标准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了其技术特点、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千兆以太网标准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网络通信的发展方向,为企业和数据中心网络的建设提供更加科学和合理的指导。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千兆以太网和千兆路由交换机技术1、千兆以太网技术原理1.1早期以太网技术以太网:IEEE802.3定义了10Mbps的以太网标准,采用载波监听和冲突检测(CSMA/CD)协议,以半双工方式运行。
从80年代末开始以太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0BaseT是运行在3类或更高类别的双绞线上的以太网,10Base2/5是运行在同轴电缆上的以太网,10BaseFL是运行在光纤上的以太网。
由于冲突检测的协议要求一个512位的时间槽保证无错误的检测到冲突,所以以太网的距离覆盖范围受到了限制,10BaseFL最大的覆盖距离为2km,10BaseT在一个网段内的最大覆盖距离为100m。
快速以太网:IEEE802.3u定义了100Mbps的快速以太网标准,它可以用半双工的方式运行 CSMA/CD协议,也可以有全双工的方式。
由于快速以太网对以太网的后向兼容性,在90年代的中后期,快速以太网成为局域网中的主流技术。
100BaseTX是运行于5类双绞线上的快速以太网, 100BaseFX是运行于光纤上的快速以太网。
对于以半双工方式运行的快速以太网,同样也有距离覆盖范围的限制,并且由于快速以太网以100Mbps的速率运行,时间槽长度同样是512位,所以它的最大距离覆盖范围是以太网的1/10,为200m。
但是对于全双工方式运行的快速以太网,在理论上就不再有距离的限制,而实际受限于电或光信号的衰减。
如实际中运行在单模光纤上的100BasFX SMF的全双工快速以太网最大覆盖距离可达20km以上。
1.2千兆以太网协议1998年6月在千兆以太网联盟的推动下IEEE正式发布了千兆以太网标准IEEE 802.3。
把以太网的速率提高到了1000MbPs。
而在此之前的1997年,就已经有很多的厂商迫不及待地推出了千兆以太网的产品,结网络界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到了现在的2000年,我们已经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不仅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在桌面和工作组级网络中打败了ATM,在城域网中,千兆以太网也凭借其良好的兼容性和优异的性价比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千兆以太网网络性能优化的研究与实现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网络中,以太网作为一种常见的局域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网络性能往往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如带宽利用率、延迟和丢包率等。
针对千兆以太网网络的性能进行优化研究和实现,将能够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效率,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需求。
本文将重点探讨千兆以太网网络性能优化的相关研究与实现。
一、千兆以太网性能研究千兆以太网网络的性能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数据传输速率、延迟、吞吐量以及网络拓扑等等。
其中,几项关键性能指标如下:1. 数据传输速率千兆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 Gbps,但实际传输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以及设备负载等。
研究网络传输速率的优化方法,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减少传输延迟。
2. 延迟延迟是网络中数据传输所需要的时间。
千兆以太网的传输延迟主要包括传播延迟、排队延迟和处理延迟等。
在网络性能优化的过程中,减少传输延迟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3. 吞吐量吞吐量是网络中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数据量。
通过提高千兆以太网网络的吞吐量,可以提高网络的数据处理能力,满足多媒体数据和大数据量传输的需求。
4. 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结构。
研究和优化网络拓扑,能够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容错性,减少数据丢失和网络故障的可能性。
二、千兆以太网性能优化实现为了提高千兆以太网网络的性能,需采取一系列优化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千兆以太网性能优化的实现方法:1. 带宽管理合理的带宽管理能够平衡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避免部分节点过载导致传输瓶颈。
通过优化带宽管理算法,能够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保证数据传输的效率与稳定性。
2. 数据压缩与加速数据压缩和加速技术能够减少数据传输的数据量,提高网络传输速率。
通过采用压缩算法和加速器设备,能够有效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提高千兆以太网的性能。
千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是建立在以太网标准基础之上的技术。
千兆以太网和大量使用的以太网与快速以太网完全兼容,并利用了原以太网标准所规定的全部技术规范,其中包括CSMA/CD协议、以太网帧、全双工、流量控制以及IEEE 802.3标准中所定义的管理对象。
作为以太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千兆以太网也支持流量管理技术,它保证在以太网上的服务质量,这些技术包括IEEE 802.1P第二层优先级、第三层优先级的QoS编码位、特别服务和资源预留协议(RSVP)。
千兆以太网还利用IEEE 802.1QVLAN支持、第四层过滤、千兆位的第三层交换。
千兆以太网原先是作为一种交换技术设计的,采用光纤作为上行链路,用于楼宇之间的连接。
之后,在服务器的连接和骨干网中,千兆以太网获得广泛应用,由于IEEE 802.3ab标准(采用5类及以上非屏蔽双绞线的千兆以太网标准)的出台,千兆以太网可适用于任何大中小型企事业单位。
目前,千兆以太网已经发展成为主流网络技术。
大到成千上万人的大型企业,小到几十人的中小型企业,在建设企业局域网时都会把千兆以太网技术作为首选的高速网络技术。
千兆以太网技术甚至正在取代ATM技术,成为城域网建设的主力军。
千兆以太网的特点主要包括如下。
1.千兆位以太网提供完美无缺的迁移途径,充分保护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上的投资。
千兆位以太网将保留IEEE 802.3和以太网帧格式以及802.3受管理的对象规格,从而使企业能够在升级至千兆性能的同时,保留现有的线缆、操作系统、协议、桌面应用程序和网络管理战略与工具;2.千兆位以太网相对于原有的快速以太网、FDDI、ATM等主干网解决方案,提供了一条最佳的路径。
至少在目前看来,是改善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骨干连接和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连接的可靠、经济的途径。
网络设计人员能够建立有效使用高速、关键任务的应用程序和文件备份的高速基础设施。
网络管理人员将为用户提供对Internet、Intranet、城域网与广域网的更快速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