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清单【精编版】.pdf
- 格式:pdf
- 大小:4.61 MB
- 文档页数:14
化学选修 4 化学反应与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 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 符号:△H(2). 单位:kJ/ mol3. 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 吸热) △H 为“- ”或△H <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 放热)△H 为“ + ”或△H >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 8H2O 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 l, s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 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 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 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 时,1 m o 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 m o 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 o 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H< 0,单位kJ/ 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 和OH- 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 (aq) + O H- (aq) = H2O(l) H= -57. 3kJ/ m o 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 3kJ/ mol。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化学选修四是一门高中化学的选修课程,主要涉及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材料化学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学选修四的知识点。
一、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通常是由碳(C)和氢(H)以及其他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在有机化学中,需要掌握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命名规则,可以根据分子式和结构来准确命名有机化合物。
2. 碳原子的化学键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可形成单键、双键和三键。
单键是最常见的,双键和三键则较为少见,但在某些有机化合物中也很常见。
3. 功能团功能团是指能够给有机化合物赋予特定性质或反应的一组原子。
例如,羟基(OH)、羧基(COOH)、胺基(NH2)等都是常见的功能团。
4.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反应之一。
在有机化合物中,可以通过与强酸或强碱反应,使有机物的酸性或碱性被中和。
5. 醇的性质与反应醇是一类以羟基(OH)作为功能团的有机化合物。
醇可以通过加热酸催化、氧化、脱水等反应进行转化,形成醚、醛、酮等其他有机化合物。
6. 碳氢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碳氢化合物主要由碳和氢两种元素构成,是有机化学中最简单的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的性质与结构密切相关,常见的反应有燃烧、卤素取代和卤代烷的亲核取代等。
7. 尾气处理技术尾气处理技术是一种用于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排放的技术。
它主要通过催化转化、吸附和分离等方法,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二、生物化学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大分子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
它们在生物体内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如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酶的催化作用,核酸携带遗传信息等。
2. 酶的性质与机制酶是一类催化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蛋白质。
酶具有高效催化、特异性和可控性等特点。
酶催化反应的机制包括亲和力降低、过渡态稳定化和取代基活化等。
3. 酶的动力学酶的动力学研究酶对底物的催化作用速率。
主要包括酶催化作用的速率方程、酶的反应速率常数和酶的催化效率等。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选修四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选修四目录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节、燃烧热、能源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第二节、化学电源第三节、电解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考点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区别特别注意: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2、常见的放热反应①一切燃烧反应;②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③酸碱中和反应;④铝热反应;⑤大多数化合反应但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N2+O2=2NO,CO2+C=2CO等均为吸热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②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③等也是吸热反应;④水解反应考点2:反应热计算的依据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
3.根据键能计算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温馨提示:①盖斯定律的主要用途是用已知反应的反应热来推知相关反应的反应热。
②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等数学运算,对应ΔH也进行“+”“-”等数学计算。
5.根据物质燃烧放热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ΔH|。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化学选修 4 化学反应与原理章节知识点大全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1)反应热是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一种通常的表现形式。
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光、动能等。
(2)物质本身能量状态越低,物质越稳定,要破坏其组成的化学键需要的能量越多(吸热多);物质本身能量状态越高,越不稳定,要破坏其组成的化学键需要的能量越少(吸热少)2.焓变 ( 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 符号:△H( 2) . 单位: kJ/mol3. 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 >吸热 )△H 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 H 为“ +”或△ 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 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 Ba(OH)2·8H2O 与 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 H2、CO、C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 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 0℃、 101kPa 可不标)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 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 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 25 ℃, 101 kPa 时, 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 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 101 kPaS-S0 C-CO H -H 0(l)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如:2222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 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化学选修 4 化学反应与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 ( H) 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 单位:kJ/mol3 .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 >吸热 )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 所有的燃烧反应② 酸碱中和反应③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 金属与酸的反应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晶体Ba(OH)·8H O与NH Cl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22 4③以 H 2、CO、 C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 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 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 25 ℃, 101 kPa 时, 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 表示。
※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 101 kPa② 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 1 molkJ/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H<0 ,单位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 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 和OH- 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 O(l)2 H=- 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
最全面精选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4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个部分。
下面是针对
这部分内容的最全面精选知识点总结:
无机化学部分:
1.锌离子(Zn2+)在酸性溶液中的还原反应:Zn2++2H+->Zn2++H2↑
2.水的电离反应:H2O->H++OH-
3.阳离子对沉淀反应的影响:常见的单价阳离子对沉淀反应没有影响,但双价阳离子,如Cu2+、Pb2+等不能和OH-反应生成沉淀。
4.捕捉剂法制备无机盐的步骤:(1)溶液准备:将银盐加入溶液中;(2)沉淀生成:加入捕捉剂,搅拌沉淀生成;(3)滤液:滤掉沉淀;(4)沉
淀处理:将沉淀洗净、干燥、称重。
5.高锰酸钾滴定法确定含一、二级氨基的有机物:通过滴定高锰酸钾
溶液,根据消耗的高锰酸钾体积确定含氨基的物质的用量。
有机化学部分:
1.酯的酸催化水解反应:酯+酸+H2O->醇+酸
2.醇的氧化反应:一级醇->醛->酸;二级醇->醛
3.羧酸的脱羧反应:羧酸->酸+CO2
4.醛和酮的选择性还原反应:醛->一级醇;酮->二级醇
5.利用异构化反应构建有机分子的不对称碳原子:通过将具有手性的
有机分子转化为不对称的胺、醇、酯等化合物,实现构建不对称碳原子。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章节知识点大全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化学选修 4 化学反应与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
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 ( 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符号:△ H. 单位:kJ/mol,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H表示,单位都kJ/mol。
是3. 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 放热 >吸热 ) △H 为“- ”或△ 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 H 为“ +”或△ H >0也可以利用计算△ H 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
△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键能 - 生成物的总键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 >固态6. 常温是指 25,101. 标况是指 0,101.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 H,△ 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s,l, g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 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标条件,除非题中特别指出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和体积,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 H加倍,即:△H和计量数成比例;反应逆向进行,△ H 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与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4、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为“—”或△H <0内能转化为热能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 >0热能转化为内能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⑦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1、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3、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4、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5、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6、△H的单位为kJ/mol7、不标气体或沉淀符号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1)反应条件:25 ℃、101 kPa(2)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C—CO2(g) H—H2O(l) S—SO2(g)(3)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4)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