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序列学习不受注意负荷的影响:来自眼动的证据
- 格式:pdf
- 大小:367.20 KB
- 文档页数:5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内隐记忆一、引言记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得我们能够积累知识、经验,并在需要时进行回忆和运用。
在记忆的研究领域中,内隐记忆作为一种特殊的记忆形式,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内隐记忆是指在无意识状态下,个体过去的经验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的现象,它不需要有意识的回忆或认知努力。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探究内隐记忆的特点和机制。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内隐记忆的存在,并探究其与外显记忆的差异,以及影响内隐记忆的因素。
具体目标包括:1、观察被试在完成内隐记忆任务和外显记忆任务时的表现差异。
2、分析不同实验条件(如刺激呈现时间、干扰因素等)对内隐记忆效果的影响。
3、探讨内隐记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三、实验方法(一)被试选取了_____名年龄在_____岁之间、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精神疾病史的大学生作为被试。
(二)实验材料1、词汇材料:选取了 200 个常见的汉语双字词,其中 100 个作为学习词汇,100 个作为新词汇。
2、图片材料:准备了 100 张常见的物体图片,其中 50 张作为学习图片,50 张作为新图片。
(三)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 2(记忆类型:内隐记忆、外显记忆)×2(材料类型:词汇、图片)的混合实验设计。
记忆类型为被试间变量,材料类型为被试内变量。
(四)实验程序1、学习阶段内隐记忆组:被试在无意识状态下观看一系列快速呈现的词汇或图片,每个刺激呈现时间为 50 毫秒。
外显记忆组:被试有意识地学习并记忆呈现的词汇或图片,学习时间为 2 分钟。
2、干扰阶段被试完成一项与记忆任务无关的数学计算任务,持续 5 分钟,以消除短期记忆的影响。
3、测试阶段内隐记忆测试:采用词汇辨认任务和图片辨认任务。
被试需要判断呈现的词汇或图片是否在学习阶段出现过,每个刺激呈现时间为 200毫秒。
外显记忆测试:被试需要回忆并写出在学习阶段看到的词汇或图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内隐学习是指个体在无意识、无目的的情况下,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获得某种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近年来,内隐学习的研究逐渐成为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对于揭示人类认知机制、教育方法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讨内隐学习在特定情境下的效果,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内隐学习的作用。
二、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2(学习方式:内隐学习/外显学习)× 2(学习材料:图片/文字)的混合实验设计。
2. 被试招募3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人。
3.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图片和文字两种类型。
图片材料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图片,文字材料为与图片对应的名称。
4. 实验步骤(1)首先,对所有被试进行初步的问卷调查,了解其学习方式偏好。
(2)接着,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内隐学习组或外显学习组。
(3)内隐学习组被试在观看图片和文字的过程中,不要求其进行任何记忆任务。
(4)外显学习组被试在观看图片和文字的过程中,要求其进行记忆任务,即记住图片和文字的对应关系。
(5)实验结束后,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测试内容为图片和文字的匹配。
三、实验结果1. 内隐学习组内隐学习组被试在实验后的测试中,图片和文字匹配正确率为80%。
2. 外显学习组外显学习组被试在实验后的测试中,图片和文字匹配正确率为85%。
四、分析与讨论1. 内隐学习的效果本实验结果显示,内隐学习组被试在实验后的测试中,图片和文字匹配正确率为80%,与外显学习组被试的85%相比,差异并不显著。
这表明内隐学习在特定情境下具有一定的效果。
2. 学习方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在特定情境下均能提高被试的记忆能力。
然而,内隐学习的效果与外显学习相比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本实验的实验材料较为简单,内隐学习的效果尚未充分发挥。
3. 实验局限与展望本实验仅探讨了内隐学习在特定情境下的效果,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内隐学习在其他情境下的应用,以及内隐学习与其他认知机制之间的关系。
内隐学习研究方法概述
内隐学习是指个体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进行学习的情况下,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或行为习惯的过程。
与显性学习相对应,内隐学习主要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非正式学习环境中,如观察他人、模仿行为、非正式交流等。
1. 潜意识观察法:通过观察个体在特定任务中的表现,来推断其内隐学习的存在。
研究者可以观察个体在某项任务中的反应时间、错误率等指标,来间接反映其内隐学习的程度。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无法通过自我报告或明确的行为来验证的内隐学习过程。
2. 非明示训练法:通过给个体提供一系列的训练任务,但不告知其训练的目的和要求,来引导其进行内隐学习。
在实验室中使用暗示性的任务和操作,诱导个体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通过不断的练习而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需要个体在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的情况下获得新的行为习惯或技能的研究。
3. 反身影响法:通过观察个体在学习任务前后的表现变化,来推断其内隐学习的存在。
在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后,研究者可以观察个体在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任务中的表现,通过比较两个任务之间的差异,来推断个体在学习任务中发生了内隐学习。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需要个体在学习任务后应用所学知识或技能的研究。
内隐学习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潜意识观察法、非明示训练法、反身影响法和真实场景观察法等。
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个体在无意识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技能或行为习惯的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内隐学习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内隐学习研究方法概述内隐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并不一定能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学习,但却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新的知识和技能。
内隐学习研究方法的概述是指对内隐学习进行研究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本文将对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进行概述,介绍其相关理论基础、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内隐学习的理论基础内隐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的相关理论。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内隐学习与非关联型学习和条件反射等理论联系密切;在神经科学领域,内隐学习与大脑皮层的学习和记忆过程相关;在教育学领域,内隐学习与教学设计和评估方法有关。
这些理论为内隐学习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二、内隐学习的实验设计方法内隐学习的实验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材料选择、实验任务设计和实验程序安排等方面。
实验材料选择需要注意材料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以确保实验能够反映学习者在真实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过程;实验任务设计需要注意任务的刺激性和反应性,以确保学习者能够在实验中表现出内隐学习的效果;实验程序安排需要注意任务的顺序和间隔,以确保实验能够充分反映内隐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特征。
内隐学习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和神经影像学分析等技术。
统计分析技术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推断性统计分析等方法,用于检验内隐学习效果的显著性和稳定性;神经影像学分析技术包括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等方法,用于揭示内隐学习的神经机制和大脑活动模式。
四、内隐学习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内隐学习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
在理论研究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相关理论和方法,以解释内隐学习的本质和机制;在实践应用方面,需要进一步推广内隐学习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方法,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在内隐学习研究方法的概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理论基础、实验设计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等方面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双通道的内隐学习效应及其表征机制双通道的内隐学习效应及其表征机制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是指那些不需要明确的意识或目的、不受知觉或记忆干扰、不可通过语言或符号表述的学习过程与成果。
双通道的内隐学习效应是指,在某些任务中,即使没有外部提示或刻意学习,我们仍然能够根据双通道输入进行准确的反应。
这个现象是非常有趣的,因为它们揭示了大脑在无意识情况下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我们是如何利用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的。
那么,在双通道的情况下,大脑是如何进行内隐学习的呢?首先,大脑会自动将双通道输入整合成一个统一的表征,然后利用这个表征进行反应。
随着任务的进行,大脑会逐渐学习到双通道输入的规律和关系,并将这些信息整合到更加复杂和抽象的表征中。
最终,这些内隐的表征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下面是一些证明双通道内隐学习效应的例子:例子一:走路与看手机我们每天都要走路,但是我们并不需要经常意识到我们是怎样走路的。
然而,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在走路的时候同时处理很多不同的信息,包括视觉、听觉和运动耳环等。
这些信息会被整合成一个内隐的表征,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步行。
当我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任务上时,例如看手机,内隐的表征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需要同时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来避免碰撞和跌倒。
例子二:跳水与心理模拟跳水运动员需要有高度的身体控制和敏锐的反应能力,而这种能力是通过内隐学习得到的。
在训练初期,跳水运动员需要通过模仿和注意力调节来掌握正确的技巧。
然而,当技巧逐渐变得内在化和自动化时,内隐的表征会帮助运动员快速的反应并做出最合适的动作。
例子三:学习繁琐的规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遵守各种规则。
例如,车站的交通信号,它们可能要求我们等待绿灯然后再向前行驶。
尽管这些规则可能很繁琐,但是内隐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适应它们。
当我们频繁地遵循这些规则时,大脑会自动学习这些规则的内在结构,而不会对规则本身做出太多的注意力输出。
内隐学习研究方法概述内隐学习研究方法是指探究人类心理中无意识和自我感知以外的认知过程的方法,以此来推测人类学习、思维和行为的基本规律。
与外显学习相比,内隐学习显现出更加复杂的特点,例如:难以感知、良好的适应性、灵活性强、难以改变、具有个性化特征等等。
因此,内隐学习研究在认知科学、教育、管理等领域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内隐学习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其中的几种常见方法:1.条件反射法条件反射法是基于巴甫洛夫的实验,让被试在一系列环境刺激下产生特定的反应。
在反复实验中,当环境刺激出现时,被试便能够自发产生相应的反应,而不需要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
这种方法强调不受意志力的习得,而且能够在理解前提的基础上产生行为。
2.隐喻提示法隐喻提示法是一种常用的隐喻学习方法,即通过语言或图像来引导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
以互联网广告为例,广告商常常使用生动形象的隐喻让人不自觉地接受其产品的特性和特点。
3.暗示法暗示法是指利用外部刺激来影响被试行为的一种方法。
暗示的作用不仅在于影响被试的行为,还能够在无意识的层面上引导人们对自身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4.条件性合乎理性方法这种方法强调在没有任何内部或外部激发的条件下,借助与逻辑和理性相关的变量或因素来促进学习过程。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规则和模式,并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这些模式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5.神经影像学研究神经影像学研究是一种通过观测人类大脑活动来推断学习行为的方法,其利用fMRI、PET等技术来定量分析人类大脑里不可见的思维活动。
6.暗示与反应时间法暗示与反应时间法是指了解被试在不同条件下的情况下进行操作的速度和准确度,从而来推断被试内隐学习的情况。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结合一定的脑波测量或生理测量等技术进行分析。
总的来说,内隐学习研究方法简单而又实用,但是与其它领域的研究相比,在内隐学习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在研究中需要尊重被试的个人隐私权,并在有需要进行试验的时候谨慎选择相关的试验设备和方法,保证研究过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内隐学习研究方法概述一、任务选择任务的选择对于研究内隐学习至关重要。
因为内隐学习的特点是无意识和自主控制,而不是有意识和主动参与,所以任务必须足够简单,以便参与者能够在不需要意识的情况下进行学习。
例如:采用「序列学习」、「图形学习」等简单的任务,如连线、匹配图形形状等,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研究内隐学习的过程。
二、操控方法内隐学习的研究中,有两种操控方法,一种是反向设定,另一种是阻碍学习。
反向设定是指将任务的内隐规律与任务本身不匹配。
例如,若在任务中强制规定参与者使用某些线索,而任务本身并不需要使用这些线索,则参与者通过内隐学习并没有给予正确的答案。
阻碍学习是指让参与者在任务执行时,必须注意到正确的答案,并且努力通过观察与学习获得正确答案。
例如,将任务材料用不同条件呈现,使学习条件受到限制,这样参与者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和自动化处理来提高学习成果,从而促进内隐学习发生。
三、评估方法内隐学习的评估方法常常是通过隐含测试方法进行的,如单字辨别、词汇填空、任务便利加速测试等。
这些任务了解了词汇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能够得出与内隐学习相关的数据。
例如,采用单字辨别测试,为了让参与者在学习任务时注意到正确的答案,同时忽略错误答案,通过测试,研究人员可以得出最终的内隐学习效果值。
四、数据分析方法内隐学习数据的分析方法是另一个关键问题。
基于内隐学习的特点,其数据必须经过特殊的处理才能得到有意义的结果。
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对比学习与控制条件、使用非参数统计学检验方法、检验处理后的数据等。
其中,对比学习与控制条件是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之一,研究人员可以将实验组中受试者的数据与非实验组的数据作对比,从而了解内隐学习效果的程度。
此外,非参数统计学检验方法也是一种理想的数据分析方法,可帮助研究人员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分析过程中的问题与差异。
五、研究结果解释内隐学习结果的解释也是关键,解释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的滞后效应以及明确研究所获得内隐学习效果的实际意义。
2022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了人为性,提高了真实性B.减少了人为性,降低了真实性C.提高了人为性,增加了真实性D.提高了人为性,降低了真实性2、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头上,其中感受“酸”味主要是在舌头的()。
A.前部B.中部C.后部D.两边3、大脑调节内分泌系统主要是通过下述哪两条通路?()A.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B.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C.脑垂体和自主神经系统D.自主神经系统和骨骼神经系统4、鹤立鸡群”中的“鹤”和“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的“红”容易被人们知觉到,这种现象所反映的知觉性特征是()。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5、生理心理学家用“自我刺激法”证明了下丘脑和边缘系统中存在()。
A.快乐中枢B.音乐中枢C.悲哀中枢D.记忆中枢6、在一次采访中,一名奥运会跳水冠军说:“都说巴塞罗那风景优美,但是当她站在最高的跳台上,本来可以俯瞰整个城市时,却一点都没有注意到眼前的美景!”请问,这体现了注意的()。
A.稳定性B.指向性C.集中性D.分配性7、有关遗忘的原因,最古老的解释是()。
A.同化说B.动机说C.衰退说D.干扰说8、去年,5岁的Tom在向妹妹解释他们的哥哥不呆在家里,会说“No he coming”,但今年他改成了“He’s not coming”。
这说明今年Tom已经在哪一方面有所进展?()A.语言敏感性B.语义C.单词层面D.句法9、护士为了工作和病人的需要,不管节假日,不顾家庭负担,坚守工作岗位,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体现了意志的()。
A.坚韧性B.果断性C.自制性D.独立性10、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对情绪有唤醒作用的是()。
A.网状结构B.边缘系统C.丘脑D.下丘脑11、关于成人认知发展,卡特尔提出了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不正确的是()。
A.流体智力决定于个人的禀赋,受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较小B.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25岁之后发展速度渐趋平缓C.神经生理的老化导致基础的认知能力退化,将导致晶体智力下降 D.通常信息加工能力,20岁以后发展到顶峰,30岁以后逐渐降低12、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认为()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
2022年陕西科技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对某个体或某些被试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叫()。
A.产品分析B.谈话法C.个案法D.调查法2、当个体在弱光条件下直接观察物体时,往往看不清楚,但稍微移动一下物体,使其成像在视网膜边缘,则会看得清楚些。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视网膜边缘棒体细胞更多 B.视网膜边缘椎体细胞更多C.视网膜中央窝对弱光最敏感D.视网膜边缘对强光最敏感3、在裂脑人实验中,假设给被试左视野呈现“苹果”图片,右视野呈现单词“杯子”,能顺利完成的任务是()。
A.用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苹果B.右手选出苹果C.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杯子D.口头报告看到了苹果4、与知觉过程最不密切的特点是()。
A.组织性C.变异性D.自动性5、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称为()。
A.美感B.理智感C.道德感D.责任感6、一个妇女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电视,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的是()。
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C.多阶段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7、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了取得最好的记忆效果,个体对初次识记的无意义材料进行复习的时间应在识记后()。
A.1小时内B.2~12小时C.13~24小时D.24小时后8、言语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言语表达的基本形式是()。
A.音位C.词汇D.句子9、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归因为自己脑子太笨,这属于()。
A.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B.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C.外部而稳定的归因D.内部而稳定的归因10、强调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情绪理论是()。
A.坎农-巴德学说B.伊扎德的情绪理论C.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D.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11、阜南提出了()。
A.群因素说B.智力三维结构模型C.二因素说D.层次结构理论12、不属于大五人格因素特质的是()。
内隐学习研究方法概述内隐学习是一种隐藏在个体思维和行为之下的学习过程,与显性学习相对。
与显性学习不同的是,内隐学习是无意识和非意识的,不需要注意力和意识参与。
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行为测量、脑电图、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
行为测量是内隐学习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收集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反应,包括反应时间、准确率等指标,来反映内隐学习的效果。
在行为测量中,常用的任务有连字测验、同音异形测验等,通过统计数据分析来评估内隐学习的效果。
脑电图(EEG)是一种常用的内隐学习研究方法,通过测量头皮上的电活动来反映大脑的神经活动。
内隐学习研究中常用的EEG指标有事件相关电位(ERP)和脑波频谱分析等。
ERP是一种通过测量大脑对特定刺激的电响应来研究内隐学习的方法,常用的ERP包括P300和N400等。
脑波频谱分析是通过对大脑电活动信号进行频域分解,从而获取脑波频谱的方法,常用的指标有α波和β波等。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种可以直接观察到大脑活动的非侵入性研究方法,是内隐学习研究中常用的神经影像学方法之一。
fMRI通过测量大脑血氧水平变化来反映大脑活动,可以提供高空间分辨率和较好的定位精度。
在内隐学习研究中,常用的fMRI分析方法有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和激活态功能连接分析(task-relat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等。
还有其他一些内隐学习研究方法,比如心理测量、眼动追踪等。
心理测量是通过问卷或量表等方式收集参与者的主观体验和相应的行为数据,来反映内隐学习的效果。
眼动追踪是通过测量参与者眼睛的运动轨迹和注视点,来研究内隐学习的过程。
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涵盖了行为测量、脑电图、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以及其他一些心理测量和眼动追踪等方法。
这些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内隐学习的过程和机制。